【左營車站城 成不成? 交通動線篇】
2017年,好過日理事李欣翰提出「#左營智能車站城」的概念,主張以左營車站為核心,串連轉運站,引進商辦機能,同時在高鐵周遭五輕的行政用地,引進國家級「材料國際學院」,再由軌道串連北高雄各大學甚至中央院南院區,比照大阪Osaka Front 開發模式,在高鐵站區引進大學城區部與會議、研修設施,並透過轉運機能強化與北高雄學研機構聯繫,以透過交通樞紐帶動人才交流、以生活機能誘使智力共享。
而在2018年的選戰中,陳其邁 Chen Chi-Mai候選人也提出了「#左營大車站」計畫,以左營高鐵車站為核心,規劃金融科技園區、科技育成中心,鼓勵國際企業進駐,引進大型百貨公司和品牌旅館,要讓左營高鐵站媲美台北南港、日本新宿,成為高雄新門戶。本次市長補選,在端午假期掃街時,他再次強調,對左營最有決定性影響就是左營大車站計畫,不僅有台鐵、高鐵及捷運,交通網絡四通八達,更要連結中油廠區轉型,帶動左楠生活機能大幅提升,進一步成為高雄之心。
陳其邁競選的問題之一,就是吹牛技巧不太好,否則「左營大車站」可是規模、人流、經濟效益超過愛情摩天輪100倍的案子,整合了高雄交通、產業、觀光、生態等議題,如果是別的候選人,早就喊什麼經濟規模3000億、萬商雲集發大財了。
但是陳其邁沒有,原因是,他也知道這案子對高雄極度重要,但絕對不好做,並非靠著口號就能實現。
我們這幾天,就會以好過日自己「左營車站城」的概念出發,來體檢陳其邁的政策可行性、困難點以及發展潛力。
首先就從「交通動線」講起:
#跨站大平台
高鐵之所以在左營設站,並沒有什麼偉大的理由,單純就是這邊空地好取得。然而,也由於地處市區街廓邊緣,又倚靠半屏山的地勢,也讓左營站的道路聯外交通並不特別順暢,且前後站無法從平面貫通。
為克服此一問題,台鐵新左營站與高鐵左營站(其實是兩棟黏在一起的建築)蓋成了超大型跨站站房,整個左營站的動線,都以二樓大廳為主。在這樣的地勢下,要擴充左營站,就得以這個「跨站大平台」為核心,創造立體動線。
#附屬建築要串連
彩虹市集(三越二館)、左營三越、環球左營店,這是目前左營站的三座商場,然而,由高鐵局設計的彩虹市集與環球,商場動線都沒做得很好,導致客流流動有局限。
未來若要繼續擴充商業機能,首先後站的轉運站招商是重點,必須優先尊重乘客的交通動線下,優化人流與購物體驗,並且凸顯連接車站二樓大廳的動線,而這動線,可以一路往西,以立體天橋方式,串連後站商業用地(現為停車場),甚至跨越台17線到蓮池潭。如果一路都室內與有遮蔭的步道,搭配妥善的招商,這條動線可以改變站區的人流。否則請看現今左營站外,幾乎一個行人也沒有。
同理,也應該設法讓天橋動線直接跨越高鐵路,銜接到站前的建物或人行道上,人潮才可能從車站外溢出去。立體化的都市動線核,可以參考涉谷等案例,切莫因為業主溝通耗費時日,公務員偷懶就不做了!
#六鐵共構需整合
你知道左營站會有幾條軌道嗎?除了高鐵、台鐵、捷運紅線外,還有計畫中的高捷遠期路網「中華雙鐵線(粉紅)」、「右昌延伸線」、甚至還有在去年輕軌專案報告中,考慮延伸的「6字型輕軌延伸線(環狀成環後多拉一條到高鐵)」,一共六條。
問題在於,這幾條線路中,高鐵台鐵大廳在2樓、月台在1樓;捷運穿堂在B1、月台在B2;中華雙鐵線、右昌線月台在車站外的1樓;輕軌延伸線建議高架,月台在2樓,大家全部需要站外轉乘,而且轉乘動線很遠!要怎樣縮短轉乘距離,包含打通高鐵到B1的通道,把三條輕軌都拉近車站本體,設定使用電子票證15分鐘內轉乘算同一段等等.....這些都可以靠著工程改造解決,而這是「左營車站城」真正的交通核心問題!
#車輛疏運易壅塞
前面講過,左營車站城先天車輛動線不佳,而根據「供給誘導需求」效應,拓寬道路,興建更多停車場,也不會變好,反而引入更多車輛,癱瘓左營車站城!因此主事者必須清楚知道,當我們要擴充車站城機能,興建旅館、商場、周邊社會住宅等等,創造的需求,必須由大眾運輸來提供大部分的服務,讓大家都透過軌道進出,配合公車轉乘機能,才能創造高強度、充滿趣味與人際互動的生活圈。
那麼,左營車站前後站混亂的公車路線就應該要整合,在站內提供簡潔資訊,而提供計程車/Uber等接送區域也需改善,公共自行車/電動共享機車/租車的服務也需重新設計,盡量提供替代私家車以外的選擇。
講到這邊,我們只簡單的瀏覽了「左營車站城」的交通動線,下回,我們還要分析區域發展、整合行銷等各層面議題,也要談為何我們覺得「左營車站城」是比「左營大車站」更好的名字。而且,這可是要橫跨都發、經濟、交通、財政、觀光...等各局處,組成專案小組來推動的大型政策,絕不是南海挖石油、愛情摩鐵輪那種唬爛而效益不明的可笑標語!
供給誘導需求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路變窄一定塞到死?
#路拓寬一定好順暢?
針對城市的交通問題,許多人常常有一種膝蓋反射的想法,如果塞車,就把路做得更大條就可以了。如果沒地方停,就蓋更多停車場就可以了。 反之,如果哪處要縮小路寬,減少停車格,那一定會是交通災難,一定會讓城市癱瘓!
但,#代誌不是憨人想的那麼簡單!
美國亞特蘭大有三條州際公路貫串,1960年代,塞車問題越來越嚴重,如果當時你是塞在路上的用路人,一定會想說州政府和市府怎麼不多蓋一些路? 而後來幾乎所有的政治人物和工程師也的確都這麼做了。
1969年,亞特蘭大蓋了環狀高速線,接著進行了一蓋30多年的高速公路擴建,有些路段已經拓寬到12線道,但亞特蘭大塞車的問題卻越發嚴重。因為路越蓋越多,大家開車更方便,就可以以空間換取金錢,用更便宜的房價在更遠地方買到較大的房子,城市越來越離散,車的依賴性越來越高......然後又塞車了,繼續蓋更多道路。
#封路讓交通更順暢?
同樣是依賴汽車的加州洛杉磯,有一條全美最塞的高速公路:州際公路405號。加州人戲稱,叫做405公路,是因為雖然已經有10線道,平均時速還是只有4-5英里。
為了解決長期壅塞的問題,2011年的時候洛杉磯市政府決定修繕拓寬道路,但中間需要封路一週。消息一出,大家怕得要死,認為洛杉磯的「交通末日」要來了,那週所有市民都會塞死在路上,城市機能癱瘓陷入黑暗期。急診室招回工作人員,準備迎接因交通混亂造成的大量車禍傷患。
但當2011年7月15日末日降臨時,卻什麼也沒有發生。
交通居然更順暢,空氣污染改善25%,急診的車禍患者下降......不過好日子並沒有持續多久。
很快路就蓋好了,一開通以後,駕駛人很高興,但過沒多久實際一算,通勤者在405公路上行駛所需的的時間平均居然還增加一分鐘。
哪有這麼奇怪的事?
#把路拆了可以改善交通?
1990年代,貫穿首爾市中心的清溪快速道路,是首爾交通量最大,天天都塞車的一條快速路,車多到橋體都被壓到出現裂縫,不得不限制大車通行。
面對老朽的橋體,一般來說用路人應該會希望趕快修繕改建更大更寬的道路吧。但是居然有市長候選人提出政見:我要把路拆了,沒有路走就不會塞車。
這位市長叫做李明博。而快速路在2003年拆除改建後的的結果,就是首爾少了一條四線快速道路,多了一條清溪川。
每天16萬輛的車輛並沒有灌到其他道路,造成首爾市中心「永遠的交通黑暗期」,反而讓車潮減少交通更順暢!
#有個地方有一群永遠不相信實證的市民
同樣的,回到高雄,有一條塞車嚴重的道路叫做大順路,上面正要蓋好幾座百貨公司,每座都會讓交通更塞。面對這樣的困境,市府提出要把兩線車道變成單位時間可載更多人的輕軌系統。
然後居民就爆炸了。「北高雄癱瘓」、「永遠的交通黑暗期」...這些話都出來了。
剛好,前幾週大順路上有一件大事,為了拆除大順陸橋,大順路必須封閉幾天,接著一段時間也只能單線通行。
但這幾週的時間,大順路癱瘓了嗎? 北高雄是不是都塞得不能動彈?
結果沒有,我們實際從交通動態系統來看,在平常日晨間接近8點的早晨高峰期間,大順路尚能維持通暢,反而通過車流高的民族路塞車較為嚴重。整體來看,北高雄交通並未崩潰。
那如果不是封閉車道,而是新增了一條可以取代、轉移更多車流量的輕軌,你覺得大順路還會塞到爆嗎?
從不同單位所做的交通模擬,都告訴我們不會,甚至大順路行車品質可以提昇(A-C級水準增加,D-F級下降)。
從上面各國的例子我們也看到,讓路更寬放任車輛增加,會變得更塞。控制車流有效宣導,就算「路沒了」,車流量還是可以舒緩。這就是運輸學上所謂「#供給誘導需求」的結果。
你還在相信你的膝蓋,不相信你的大腦嗎?
供給誘導需求 在 高雄好過日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大眾運輸優惠抗空汙成果及格嗎?
文/ 陳信諭 醫師、 左營楠梓翰-李欣翰
今天我們和 基進黨(基進側翼) 共同招開記者會,強調市府冬季大眾運輸抗空汙政策存在部分盲點,希望交通局不要只歌功頌德,而應該要確實追蹤空汙減量與風險控制的成效。
今日高雄市府交通局公布空汙季節大眾運輸優惠措施成效,12月捷運運量達日均196,418人,比起前年(2016)同期成長7.7%,尖峰時段成長26%,整個月增加43萬2510人次搭乘。數據看似亮眼,但對比原先市府預設3個月增162萬人次搭乘,成長幅度仍然偏低。且前年12月日均運量182,466人,比起大前年(2015)170,526人也是成長7%,雖說前年有草衙道因素,但今年在捷運尖峰優惠、公車輕軌免費的加持下,這樣的成績單只能說及格邊緣。
更嚴重的是,以高雄「只優惠不管制」的作法,恐怕不能保證減少空汙風險。
空汙嚴重時大眾運輸優惠措施,在印度德里、韓國首爾、法國巴黎等城市均早已實行,但必須特別注意到,這些城市的空汙應對措施,均是結合「優惠大眾運輸」和「限制燃油運具」兩者,例如巴黎進行單雙號車牌輪流上路管制,首爾更在車牌管制外,今年起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入市中心。此外,首爾空汙政策已經制度化,在午夜0-4點PM2.5超過50 μg/m³ ,預測隔日空氣不佳時,便啟動應變措施,並非每日一律免費,也不是只限冬季實施。
相形之下,高雄只敢優惠大放送,不敢得罪選民。而成效指標只看大眾運輸運量增加,而不看移動空污減量,這會有很大問題!譬如說,本來不想出門的人騎機車到捷運站去市內觀光,這根本是運輸學上「供給誘導需求」的範例,更恐增加市民暴露於空汙下!
而環保局雖強調同步加強檢驗排氣檢測不合格機車,但可笑的是實施第一天只查獲「兩輛」不合格機車,嚇阻力顯然不夠。和巴黎、倫敦抗空汙推動長期汽車減量相比,高雄刪減私有運具排放的其餘政策工具力道也不足。「只推不拉」,效果將大打折扣。
同時,我們也認為,搭乘大眾運輸時的「空汙暴露」(例如路邊候車吸廢氣、捷運站內空品監測)也必須制度化管制。希望在這三個月的試行中,市府不要只歌功頌德,而是要追蹤、公布相關數據,逐步修正方向,並推出長期制度化的大眾運輸鼓勵和移動空污減量措施,以較少成本,完成最大效益!
#高雄 #空汙 #大眾運輸 #風險控制
供給誘導需求 在 供給誘導需求對西醫門診醫療費用之影響__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 ... 的相關結果
亦即本研究主要探討西醫門診中是否存在醫師供給誘導需求(Supplier-induced Demand)的現象。本研究採用次醫療區為觀察單位,觀察期間為民國八十五年至民國八十八年, ... ... <看更多>
供給誘導需求 在 國外研究稱「醫師可誘導診療需求」 醫指假議題 - 蘋果日報 的相關結果
依照供給誘導需求理論,醫師有收入的目標,應該會從急診或住院檢查量來增加收入,然而急診和住院檢查量卻同步降低一兩成左右。 或許可以說疫情管制導致 ... ... <看更多>
供給誘導需求 在 医师诱发需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供给诱导需求 (SID)发生于供应商与消费者间资讯的不对等,供应商利用优于消费者的资讯,去促使消费者需求更多的产品和服务,结果将会造成社会福利的损失。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