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援台及時雨 台美關係創新高~
美國捐贈的250萬劑疫苗,剛剛順利抵達台灣,證明了當前的台美關係不只最好,而且還可以持續更好!
今早跟華府智庫的一位美國好友,視訊談了將近一個小時,他對華府現在對台海局勢的氛圍,有相當值得注意的觀察,跟大家分享:
*美中之間的競爭關係已無法逆轉,拜登政府正全力鞏固跟拉近盟友的關係
*台灣當然是美國必要結合的重要夥伴與盟友,蔡政府已證明是美方可以信任合作的對象
*台灣內部有一股力量想要藉疫情把台灣推向中國,中國除全力操弄這股力量外,並在國際社會阻撓台灣取得疫苗,企圖「以疫逼談」
*疫苗的取得,就是這股內外力量結合運作的切入點,要營造突顯民進黨政府無法即時取得所需的疫苗,只有買到B N T或中國疫苗,才能解決台灣疫苗不足的問題
*美國決定加碼送疫苗給台灣,日本亦同,就是憂心台灣的防疫及疫苗已經被政治化,所以要平衡甚至反制這股干擾的力量,讓他們無法得逞
*送莫德納疫苗給台灣是有意涵的,就是要告訴台灣,世界上的疫苗不是只有BNT,台灣企業界若要捐疫苗,不是只能買受到政治干擾的BNT,或者是部分台灣政治人物主張的中國疫苗,國際上還有AZ、Moderna、J&J可以買
*台灣各政黨及主要政治人物在國內疫苗政治及防疫政治的表現,都會被華府、東京及布魯塞爾(歐盟)拿來檢視是否是負責任(responsible)及可信任(trustworthy)的對象
*國民黨最大的危機,是失去華府甚至日本的信任,該黨的領導人沒有察覺這樣的危機,或者就算有察覺但也改變不了,因為被內部鷹派綁架或被中共制約了
*這場防疫政治、疫苗外交的大國戰略博奕還會持續下去,台灣的國內政治跟國際政治是連動的
我非常認同上述的分析,至於大家接不接受,就由自己去判斷了!
#真朋友真進展
#善的力量發威
#惡的力量退去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78的網紅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英國和澳洲宣佈新安全協議 AUKUS,雖然未談及中國,但各方普遍認為此合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中國的影響力。英美兩國將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艇,但也導致澳洲取消了原與法國簽訂的潛艇合約,引發法國暴怒。週五,法國前所未有的召回了其駐美與駐澳的大使表示強烈抗議。 📝 講義 (只要 $88 /月)...
「布魯塞爾歐盟」的推薦目錄:
布魯塞爾歐盟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的國際易開罐 2020/12/01
為大家帶來今天的《國際易開罐》,如果大家有任何感興趣的國際消息,歡迎推文讓我們知道!
🥫CNN稍早揭露他們自中國取得的官方文件,顯示中國在COVID-19疫情初期至少低報了三分之二的病例,相關文件經六位獨立專家核實。同時WHO秘書長譚德塞在線上記者會上表示WHO不會放棄追查疫情爆發的源頭。
CNN: https://cnn.it/3qfUCu1
費加洛報: https://bit.ly/3qnZeyr
Mint: https://bit.ly/36qRDHo
🥫中國外交部一週來頻頻出現外交爭議。自上週部長王毅在訪日時稱「釣魚台是中國的」引爆日方不滿後,發言人趙立堅30日以一張「澳洲軍人將刀架在兒童脖子上」的合成照片諷刺澳洲軍人在阿富汗的爭議事件,讓澳洲舉國譁然;澳洲總理莫里森 (Scott Morrison) 公開要求趙立堅撤下照片並道歉,中方拒絕,另一名發言人華春瑩接力指控澳方「濫殺無辜」,雙方外交齟齬料將升級。同時在布魯塞爾,歐盟正式尋求與美國合作,建立應對中國戰略挑戰的全球聯盟;中國則祭出新一輪戰略資源輸出限制,據信是針對美國的同類措施。
讀賣: https://bit.ly/2KR7y9n
雪梨先驅報: https://bit.ly/2JdOJgn
衛報: https://bit.ly/3mrdaFp
BBC: https://bbc.in/36tqROF
FT: https://on.ft.com/39yOffl
🥫中東局勢持續變化。伊朗指控以色列方面主導以遙控機槍暗殺核能專家穆赫辛·法克里薩德 (Mohsen Fakhrizadeh) ,總統魯哈尼稱將尋機報復;以色列與沙烏地阿拉伯達成開放空域協定,允許以色列廉航 Israir 設立飛越沙國領空前往阿聯酋的航線。
路透: https://reut.rs/3lqcJtm
半島:https://bit.ly/33vO0hb https://bit.ly/33zoWGm
CNN: https://cnn.it/36r019P
🥫各國疫情仍在升溫,WHO警告墨西哥和巴西疫情恐擴散到難以控制的程度,墨西哥錄得新高的6,572例確診,巴西則有633萬例。香港祭出新一輪控制措施,要求公務人員在家辦公希望壓制傳染;中國的「疫苗外交」也隨著疫情發展,逐漸在拉丁美洲和太平洋地區收效。
VOA: https://bit.ly/37tsF9E
海峽時報: https://bit.ly/37hQTU4
衛報: https://bit.ly/2Jtr9Mb
🥫泰國抗爭局勢還在惡化,警方陸續以侮辱王室罪約談抗爭領袖,並進一步升高鎮壓態勢。
日經: https://s.nikkei.com/3mkPnqx
CNN: https://cnn.it/2JmKWxa
🥫運動品牌NIKE在日本的最新廣告引發網友兩極化評價,該廣告的主角均是在日本的混血兒、外來移民,因此引發「日本是否存在種族歧視」的論戰。贊同廣告者認為日本的確對非主流者存在某種歧視,必須檢討;反對者則認為日本並不存在如歐美的種族歧視問題,該廣告涉嫌過度渲染。有趣的是,主流日本媒體並未對此事投注太多關注,反而是台灣媒體積極跟進報導。
Yahoo JP 評論: https://bit.ly/2JA9Mcv
中央社: https://bit.ly/3mr5qTQ
🔎本日新聞剪影:泰國曼谷,抗爭學生在鎮暴警察面前,以鏡子反射警方陣線的樣子給鎮暴警察看。
圖片來源:路透社。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LINE 用戶請訂閱 @LINE TODAY ,入口請點 https://lin.ee/19eXmdD
每天 #LINETODAY 都會推播TODAY看世界,錯過的朋友請查看國際欄目。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
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每天晚間10點準時上傳完整版!
https://reurl.cc/ZvKM3
布魯塞爾歐盟 在 堅離地城:沈旭暉國際生活台 Simon's Glos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這位網友曾在荷蘭修讀國際關係,現在在當地銀行工作,近來不少朋友探討如何在歐洲工作,她希望和大家分享當地資訊,繼續在各地承傳香港。
⏺塞拉利昂的真香港人:《非洲抗疫之路》推薦序
https://www.patreon.com/posts/40404054
▶️BNO變英籍,利多於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HLxWZF0T5M
【荷蘭生活知多啲——讀書篇 (上)】
IG: @ally_blahblah
https://instagram.com/ally_blahblah?igshid=1jtemurbno3q7
香港人/華人一般嘅留學熱點離唔開英美澳加,通常都係因為當地學校知名度高,而且多其他華人,有咩事都叫有個照應。但畢竟呢啲學校學費會貴,而且生活費唔平,一般家庭唔係個個負擔得起。
其實若果想要出國接受優質教育,唔一定要去英美澳加挨貴學費;唔少歐洲國家都有將好嘅高等教育,例如荷蘭、德國、以及其他北歐國家。呢啲國家嘅大學,學費一般會比英美澳加平得多。另外,由於華人留學生唔太多,反而更容易能認識其他國家嘅學生,認真開拓國際社交圈子同鍛鍊獨立生活嘅能力;畢業後亦會因為認識亞洲情況/語言、但競爭唔多,反而成為有利嘅就業因素。
今次就同大家講一下,喺荷蘭讀書有咩要留意:
(一)語言
荷蘭官方語言係荷蘭語(Dutch),但一般人,尤其係大城市度生活嘅,最起碼都能夠講非常流利嘅英語;只要你肯講英文,喺呢邊讀書同生活絕對唔會係問題。一啲教育程度比較高嘅人,更會講多國語言。筆者身邊唔少荷蘭朋友,閒閒地可以講德語、法語、西班牙語、甚至瑞典語。事實上;荷蘭語同德語非常接近,當中好多詞彙亦係由法語「借過黎」,加上荷蘭人自知國家細,要靠不斷增強競爭力維持經濟發展,所以唔少荷蘭人語言能力非常強,方便到其他歐洲國家工作/經商。
(二)普遍教育程度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嘅研究,荷蘭嘅普遍教育程度係全球第三,僅次於新加坡同芬蘭【註一】;2018年嘅資料顯示,荷蘭25-64歲嘅人口入面,超過三成有大學學位(OECD平均係24%)【註二】。但要留意嘅係年輕一輩除左有大學學位,唔少擁有最少一個碩士學位!筆者喺荷蘭幾年嘅經驗黎講,發覺唔少大公司請人嘅最低要求已經要至少碩士學歷,難怪咁多年輕人學歷越來越高!年輕人有碩士嘅普遍程度,誇張到如果你只有大學學位,身邊嘅人會講笑問你 Why did you stop (studying)?
(三)學費及生活費
學費
大學:歐盟學生每年不多於€2100(大約18000港元左右);
非歐盟學生€6000-15000不等(55000-140000港元)
碩士:歐盟學生每年不多於€2100(大約18000港元左右);
非歐盟學生€8000-20000不等(74000-180000港元)【註三】
個人經驗:筆者第一個碩士係阿姆斯特丹大學University of Amsterdam 國際關係(一年全日制),當時學費係大約€14000(130000港元左右);依家喺萊頓大學Leiden University 讀金融法碩士(兩年兼讀),一共學費係大約€18000(166000港元左右)。要留意番荷蘭嘅大學會定期調整學費,一般每兩年一次。相對於英美澳加,荷蘭學費相宜,有啲科仲比香港平添!
生活費
喺荷蘭讀書嘅生活費因人而異。影響因素包括居住地區、生活習慣、飲食、交通等等;以下係參考數字【註四】:
- 簽證/居留許可(非歐盟學生):€210,一次性費用
- 住宿(阿姆斯特丹):每月€350-€800
- 一般生活費用:每月€400-€500
- 保險:每月€35-€100
- 書籍:每月€50-€100
- 公共交通工具(自費):€40-€100
個人經驗:筆者第一個碩士一年連學費大約用25萬港元左右,平日大部分洗費用於參考書、膳食及交通。由於好少用單車,每月交通(用月票)大約€90,住宿€450,學校飯堂一餐€5-10不等。一年只外遊三次,一次到英國倫敦,兩次到比利時布魯塞爾歐盟總部專訪寫論文。
由於學費及物價定期調整,加上目前歐元高企,估計黎緊一兩年想要喺荷蘭讀書嘅朋友可能要預番一年30萬港元左右(非歐盟學生),預多好過預少。
(四)學校VS學科
華人社會一般先睇學校後睇科,但黎到歐洲就唔一定!喺荷蘭,唔少大學會有比較「拿手」嘅科目。「學校唔出名,但學科好強勁」嘅例子比比皆是。例如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係全球最頂尖嘅「調理農務」大學之一(唔係講笑,真係Agriculture & Forestry);Leiden University則係全歐洲數一數二嘅法律學院,學術界嘅前輩好多都會聽過,喺歐洲,荷蘭萊登與英國牛津堪稱雙子,都係好幾百年嘅老牌學府;University of Amsterdam 則以 Communication Science (都係全球數一數二)同埋 Social Sciences 著名。
以上只係幾個順手拈來嘅例子。呢幾間大學雖然喺香港唔太出名,整體嘅國際排名亦唔太高,但原來喺行內大有來頭,萬萬不能忽視。當然唔少國際生會比較著重學校嘅國際排名,方便回國後搵工。但有意留喺荷蘭的話,學校喺當地嘅聲譽同口碑亦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香港人普遍「讀嗰科唔一定做嗰行」,但荷蘭會偏向「讀嗰科做嗰行」(詳情會喺【荷蘭生活知多啲——工作篇】講解)。所以有意去荷蘭讀書進修嘅朋友一定要做好資料蒐集,睇清諗楚啊!
寫住咁多先,之後再講下呢邊讀書辛唔辛苦,學生生活、交通及住宿、兼職及實習、就業情況同埋簽證。
【註一】https://www.wittenborg.eu/dutch-are-3rd-most-educated-natio…
【註二】http://www.oecd.org/ed…/Netherlands-EAG2014-Country-Note.pdf
【註三】https://www.studyinholland.nl/finances/tuition-fees
【註四】https://student.uva.nl/…/living-expen…/living-expenses.html…
讀書篇 (中)https://www.facebook.com/…/a.276125036087…/1219379955095406/
讀書篇 (下)
https://www.facebook.com/…/a.276125036087…/1223448181355250/
荷蘭搵工血淚史 (上)https://www.facebook.com/…/a.276193166080…/1228741134159288/
荷蘭搵工血淚史 (下)
https://www.facebook.com/…/a.276193166080…/1228743614159040/
以上內容只係個人分享,如有疑問,以官方資料為準。
#移民 #移民歐洲 #移民荷蘭 #荷蘭 #西歐 #出國 #留學 #歐洲讀書 #歐洲工作 #歐洲生活
布魯塞爾歐盟 在 時事英文 Podcast by ssyingwen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英國和澳洲宣佈新安全協議 AUKUS,雖然未談及中國,但各方普遍認為此合作的目的就是為了對抗中國的影響力。英美兩國將協助澳洲發展核動力潛艇,但也導致澳洲取消了原與法國簽訂的潛艇合約,引發法國暴怒。週五,法國前所未有的召回了其駐美與駐澳的大使表示強烈抗議。
📝 講義 (只要 $88 /月):https://bit.ly/ssyingwen_notes
👉 網站 (相關文章 / 影片):https://ssyingwen.com/ssep54
🖼️ IG 單字卡: https://bit.ly/ssyingwenIG
———
本集 timestamps
0:00 Intro
1:04 第一遍英文朗讀
3:18 新聞 & 相關單字解說
15:08 額外單字片語
21:12 第二遍英文朗讀
———
臉書社團 (朗讀文字):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ssyingwen/posts/305702144649365/
朗讀內容參考了
VOA: https://www.voanews.com/a/us-uk-to-help-australian-submarines-go-nuclear/6230685.html
Euronews: https://www.euronews.com/2021/09/17/we-were-not-informed-new-us-australia-defence-pact-eclipses-eu-s-indo-pacific-pivot
AP: https://apnews.com/article/france-recalls-ambassadors-us-australia-submarines-0322cefb3783f9e90ee8f0c3a738717e
———
本集提到的單字片語:
Acronym 縮寫詞
Australia 澳洲
United Kingdom 英國
The United States 美國
President Joe Biden 拜登總統 (美國)
Prime Minister Boris Johnson 首相強生 (英國)
Prime Minister Scott Morrison 總理莫里森 (澳洲)
Submarines (sub) 潛艇
Conventional 一般傳統的、常規的
Nuclear-powered 有核動力的
Diesel-electric柴電混合
Nuclear weapon 核武器
China 中國
France 法國
Push back 反擊、對抗
Utterly 完全的
Irresponsible 不負責任的
Conduct 行為
Cold War mentality 冷戰思維
Foreign Affairs Minister 外交部長
A stab in the back 背後捅一刀 / 背叛
Predecessor 前任
Donald Trump 川普
Unilateral 單方的
Brutal 野蠻的
Unpredictable 無法預料的
Nullified 作廢了
Smooth over 緩和
Tensions 緊張的局勢
Emmanuel Macron 法國總統
European Union 歐盟
Unveil 揭露
Washington 美國首都華盛頓
Paris 巴黎
Brussels 布魯塞爾
Josep Borrell 歐盟外交代表
Consequent 隨之而來的
Diplomatic row 外交爭吵
Caught off guard 措手不及
Awkward 尷尬
Stole their thunder偷走了他們的風頭
Indo-Pacific region 印太地區
South China Sea 南中國海
Trigger 觸發
All-out 全面的
Confrontation 衝突
Anger
Infuriate
Enrage
Make 誰的 blood boil
Early bird
Night owl
NSFW
IRL
♥️ 喜歡時事英文 podcast 嗎?♥️
你可以支持我繼續錄製 podcast 👉 https://bit.ly/zeczec_ssyingwen
————
#podcast #國際新聞 #英文聽力 #學英文 #英文筆記 #英文學習 #英文 #每日英文 #托福 #雅思 #雅思英語 #雅思托福 #多益 #多益單字 #播客 #英文新聞 #taiwanpodcast
布魯塞爾歐盟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歐盟正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高峰會。與會國家針對俄羅斯政策,以及會員國之一的匈牙利,因通過禁止在學校與白天的電視節目中宣傳同性戀價值,在這兩個議題上出現嚴重分歧。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2431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布魯塞爾歐盟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甚至可能會在政治經濟上面漸漸脫鉤,這時候世界上其他政體的態度就很重要了。今天我們特別來聊聊歐盟和印度,看看這剛剛在7月15日一起召開了視訊峰會的他們,會不會是接下來左右世界的重要政體。這是歐盟與印度之間的第15次峰會,也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的虛擬峰會。印度總理本來應該在今年3月親自飛往布魯塞爾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以及歐盟執行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晤,但疫情迫使峰會改變了傳統的形式。在這次的會議上,歐盟特別強調,歐盟與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兩個民主政體。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會後還特別表示,雙方擁有相同的價值觀:自由、法治、尊重人權。
這樣聽起來比一個月前歐盟跟中國的視訊峰會好很多,當時好像沒有什麼成果,歐盟嘴了一下香港,但是歐盟還是把中國當作「體制性競爭對手」。而這個歐印峰會其實也看得到滿多中國因素的,首先是剛剛前面提到的歐中視訊峰會連習慣性的聯合聲明都沒有,雙方後來各自的聲明其實滿尖銳的。在印度這邊,這個時間點印度正在處理與中國邊境的重大軍事危機。所以雙邊對中國其實都有不滿。對雙方來說,如果可以加強夥伴關係、都可以從中國轉移出一些資源,不要完全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歐印的確價值觀比較接近,雙方都有意構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在安全、貿易和投資、數位經濟、基礎設施、新冠病毒危機應對和氣候危機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倡議。此外,歐盟迫切想要增強自身的地緣政治地位,並且將民主的印度視作理所當然的夥伴。而且,印度從2021年起將擔任兩年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還將在2022年擔任G20輪值主席國。德國接下來半年是歐盟的輪值主席國,接下來一個月是安理會主席,應該有很多可以談的。
歐印兩邊應該最主要還是想在貿易上合作,但這也是這次峰會最困難的一點,雙邊貿易協議遙遙無期。主要是因為印度目前正深受新冠疫情危機的困擾,確診已經破百萬大關,東部省份還有大洪水來襲。相較起來歐洲疫情已經逐漸平息。在印度疫情和天災對經濟及社會持續造成衝擊下,雙方要談合作還有一段路。
在15號的峰會中,除了疫情還談了很多經濟重建的計劃。歐盟委員會主席范德賴恩表示,歐洲在經濟重建中將尤其注重可持續性,因為歐盟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就是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不多於吸收的溫室氣體,包括植物的光合作用。范德賴恩表示要在全球層面上,透過歐盟推動變革,其中一定要跟印度這樣的夥伴合作,因為印度在太陽能等潔淨能源領域一直位居世界前茅。所以雙方要一起在氣候保護上努力。
至於貿易協議歐盟當然很想談, 2013年雙方就暫停了印歐貿易協議的談判,當時歐盟給出的理由是:「雙方對此的雄心存在相當的程度差異」,白話文就是印度沒有很想啦。所以范德賴恩在峰會上再次強調,歐方希望能夠達成一份充滿雄心的貿易協議,還說要透過進一步的最高層貿易對話,推進這個計劃。
由於莫迪領導的政府趨於貿易保護主義,一名歐盟公務員在雙方視訊峰會前透露,2013年談判暫停至今,雙方並沒有在此議題上取得任何進展,印度方面甚至還出現了倒退的跡象,說印度現在給予歐洲企業的市場准入在某些領域還比以前更少,所以圈內人士對歐印貿易協議的前景並不樂觀。
這也難怪歐盟很急,投資應該是要互惠開放。但是現在歐盟在印度的投資力度很強,是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但是在印度,歐盟只排第10,連排名第一的美國跟中國的車尾燈都看不到。所以范德賴恩跟米歇爾才會說,歐印貿易「有開發的潛力」。回到前面講的中國因素,如果印度要在經濟上跟中國脫鉤和多元化發展,一方面又可以對中國軍事力量強勢回應,跟歐盟合作是一個關鍵點。但前提也是要歐洲的態度果斷,能從中國轉移重心,成為印度的重要夥伴。
雖然我們今天談的是歐印峰會,但是其實背後中國的影響很深。隨著歐洲與中國的關係日益緊張,歐洲對印度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 2018年,歐盟發布了與印度合作的新戰略,稱印度是亞洲多極化的地緣政治支柱,對維持該地區的力量平衡至關重要。巴黎和布魯塞爾也一直在積極推動歐洲將印度視為真正的戰略夥伴。但說實在我不是很樂觀啦,這歐盟27國要搞定各自的內部聲音很難,印度也有自己的地緣政治考量。大家覺得這兩個民主政體真的有辦法手牽手一起對抗中國嗎?歡迎大家告訴我們你的意見。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布魯塞爾歐盟 在 1. 店家(甚至政府部門)習慣使用英文接洽外國人 2. 人潮來來 ... 的推薦與評價
[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是個對於外國人來說很友善的城市! ... 另外,因為歐盟/歐洲議會等(概稱European bubble)的因素,來自歐盟的外國人非常多,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