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生死迷思研討會正式宣傳影片(中英字幕)登場!!
由許添盛醫師為您介紹超強講師卡司與內容:
https://youtu.be/8LN9Z2cuUY0
請大家多多把影片分享出去,
2020年透過對生死的思索與探討,
相信為更多人能帶來身心安頓之力量!!
🔶【歡迎分享】
歡迎各單位與醫學會索取海報與電子DM,
我們會登記下來並郵寄給您。
🥰報名系統已可登錄報名!敬請把握早鳥特惠!
連結請點:http://bit.ly/報名穿越生死迷思研討會
🕺2020/10/31前報名繳費完成,可享早鳥優惠價 2000元 ,敬請多加利用。)
🔷2020「穿越生死迷思」-瀕死經驗與死亡焦慮之內在意義探索研討會
簡介
臨終的瀕死體驗會引發臨終者強大的死亡焦慮,
臨床上是對臨終者是否能夠善終的最大挑戰。
了解瀕死的經驗過程及其意義,乃是克服死亡焦慮的最重要關鍵。。
瀕死經驗是死亡關口復生者的體驗,向我們展現死後世界比我們想像的更寬廣。瀕死經驗不只揭示了最深邃的生命體驗,研究指出,它也具有一種力量,能夠轉化並改善瀕死經驗者的人生。
本研討會邀請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許添盛醫師、南華大學生死學系—蔡昌雄教授、安寧照護專家—王浴護理長、以及知名瀕死體驗分享家—趙翠慧總執行長,從瀕死經驗與臨死經驗探索為入口,加入身心靈視角與存在主義哲學觀點,進一步探尋我們身而為人如何面對必不可免的死亡焦慮,為當下的生命找到前進的意義。
歡迎醫療、護理、社工、心理與各界人士報名參與本研討會!
❖ 依匯款順序保留位置,報名額滿會開放候補名額,位置若有空出會先通知並以醫護人員為優先依序遞補。
🌸日期 : 2020年11月22日週日 8:30-17:20
地點 : 臺北市青少年發展處 國際會議廳(6樓)(臺北市中正區仁愛路1段17號六樓)
捷運善導寺站三號出口步行約10分鐘。
🌼【匯款帳號】
銀行:玉山銀行(北新分行)ATM代號:808
帳號:0901-940-008053
戶名: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學會
※匯款後請來訊息LINE ID: @vtx6890z
或BeClass系統回覆 告知您的姓名、匯款日期、銀行帳號末五碼!
聯絡電話:(02)2219-3379 ,LINE ID: @vtx6890z
周一至周五10-18點
【參與對象】
對瀕死經驗與生死議題有興趣之醫事人員、心理、社工及醫護相關系所學生,
與一般社會大眾。
※此報名費將開立捐款收據,進場時領取,憑收據入場!
※此研討會結束後將依照報到的簽名表,mail寄出研習證書電子檔案。
【繼續教育積分】
西醫師、精神科醫師、家醫科醫師、藥師、護理師、專科護理師、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社工師申請中。
【講師介紹】
許添盛 醫師
學 歷:台北醫學院畢業
現 職:
財團法人新時代賽斯教育基金會/董事長
賽斯身心靈診所/院長
社團法人台灣身心靈全人健康醫學學會/常務理事
賽斯文化/發行人
著 作:
我愛的人要走、用心醫病、你可以不生病、絕處逢生、許醫師安心處方、許醫師諮商現場、許醫師抗憂鬱處方、在孩子心裡飛翔、絕處逢生、不正常也是一種正常,以及有聲書:抗癌心法、許醫師安心之道、親子心生活等等,數十本著作及有聲出版品。
除了正統的醫學背景,最擅長的卻是不用藥的心靈醫病,許醫師鑽研身心靈全人思想十數年,成就卓著。尤其專精於癌症與精神患者的治療領域,並發展出獨門的身心靈整體醫學,為「療癒」開創一條全新的希望之路。
蔡昌雄 教授
現任: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研究專長與教學領域:
臨終關懷、生死學、超個人意識、當代禪宗哲學、宗教心理學、詮釋現象學
學經歷
美國天普大學 宗教所 博士
美國天普大學 政治所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大學
曾任美國天普大學宗教系助教、美國羅格斯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生死學系主任、生死學研究主編、台灣生死輔導學會秘書長、澳洲南天大學兼任教授、安寧照顧基金會學術委員、靈性種子教師、佛教大林慈濟醫院安寧專科醫師培訓計劃顧問,並於大林慈濟醫院安寧病房主持讀書會多年。中英學術論文數十篇,譯著包括《榮格》、《神的歷史》(立緒),及《臨終諮商的藝術》(心靈工坊)。
著作:
2016年11月 《生命教育基礎教材》,五南圖書,第一作者
2015年08月 《悲傷輔導理論與實務自助手冊》,揚智,第三作者
2007年04月 《臨終關懷的全人照顧意涵》,國立嘉義大學人文藝術學院
2005年08月 《醫療田野的詮釋現象學研究應用》,南華大學教社所
2004年10月 《靈性發展》,新文京開發出版
2002年01月 《禪道美藝中的空性與靈性:兼論「場所」轉換的概念》
2001年12月 《Toward A Ch'an Philosophy of Action : A comparative Review》,三民書局
2000年05月 《西田的場所哲學與禪的空間覺識》,南華大學宗教研究中心
王浴 護理長
現任:蓮花基金會常務董事
經歷:前臺大醫院緩和醫療病房護理長
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志工督導
專長/著作:臨終照護、哀傷輔導
趙翠慧總執行長(瀕死經驗分享者)
現職: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總執行長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
經歷:嘉祿陶藝文教基金會董事
加拿大溫哥華中文學校校長
創辦慧文中文學校、慧仁教育中心
曾受各大平面媒體、電視媒體專訪。
海內外演講達三千場次。
著作:美好生命系列(清涼音出版)
生命的邀約-重回人間、活著真好
生命的享受-享受生命
生命的觀照-慈悲寬大、超越自我
生命的禮讚-從天堂帶回的訊息(文字書)
🌵【研討會須知】
1. 研討將於8:30準時開放入場,不提供劃位,因青發處8:30開門,煩請準時報到入場。
2. 為真實紀錄活動與宣傳等目的,主辦單位會在活動現場進行拍照、錄影、錄音等行為,報名即同意主辦單位保有活動當日影像再製播放權利。
3. 主辦單位保有修改、變更或暫停本活動之權利,如有未盡事宜,悉依主辦單位相關規定或解釋辦理,並得隨時補充公告之。
4. 為配合防疫避免群聚感染,研討會不提供便當,但下午時有密封的茶敘小點心供與會者外出食用。
🍀【配合台北市政府青少年發展處之防疫措施】
►進入場館前,本會將於青少年發展處一樓入口派兩位專員進行額溫測量,提供酒精消毒手部,
為確保所有人員健康狀況,請務必全程正確配戴口罩。
►若研討會前14天內有出入境紀錄,請勿報名參加。
►為防範新型冠狀病毒及配合政府防疫,報到時請配合填寫「健康聲明表」,並出示填寫完成證明後方可入場,以利後續追蹤。
►如有以下狀況者,將婉拒入場並恕不退費:14天內有出入境紀錄、確診病例接觸史、新冠肺炎之相關症狀、額溫超過攝氏37.5度、未配戴口罩、未配合填寫「健康聲明表」。
交通資訊補充:
1. 捷運善導寺站:3號出口,沿林森南路步行約10分鐘。
2.臺大醫院站:2號出口,行至景福門後,再沿仁愛路步行約12分鐘。
3. 公車仁愛林森路口:22、37、208、261、270、295、621、630、651、671、和平幹線(原15)及仁愛幹線。
4. 小客車"小客車 (30╱每小時) 北市青少年發展處地下停車場,共263個車位。
停車導引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
5.YouBike可自捷運善導寺站、捷運東門站、捷運中正紀念堂站、捷運臺大醫院站騎YouBike至本處正門。
周邊地圖與交通詳細資訊請點
https://www.tcyd.gov.taipei/cp.aspx?n=3823A7CF78462F47
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
青發處地圖
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
https://www.tcyd.gov.taipei/News_Content.aspx…
同時也有2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介紹 訪問作者:楊海彥、阮宗憲、謝宜安 內容簡介: 都市傳說的研究並不在於「拆穿謊言」, 而在於理解「為什麼這樣的傳說,會讓我們想告訴別人」。 舊臺北車站的燈光招牌,如果有一字不亮,隔天臺鐵就會發生事故…… 在機器上擺放乖乖,機器才會乖,而且乖乖必須是綠...
「詮釋現象學」的推薦目錄:
詮釋現象學 在 黃之盈心理師的暖心園地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1
#情緒建構論
#商周出版
今晚,我想跟各位分享的是一本我很喜歡的書籍,他是在2020年3月多出版的,叫做『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Lisa Feldman Barrett, Ph.D.著)
相信在今年的講座場合中,我都會提到這本書籍,一直很想在粉專分享,我想也許分段分享是不錯的主意,所以再看完許多次之後,想要分篇來分享情緒跟你想的不一樣的這本書,一反過去傳統理論對『情緒』的假設(過去針對情緒的假設是:1.情緒是被引發的2.無論文化脈絡如何,人有所謂的基本情緒3.特定情緒就應該會引發特定的反應)
巴特瑞博士分析許多關於情緒的研究,發現,人不一定在特定的情緒下,就有特定的生理反應的變化,他認為情緒應該是一組心智的活動,就像消化系統一樣,當我們開始懷疑人生,對大多數人的反應有不同的想像時,你已經邁向與「大多數人不同」脫離「文化共識」的主觀現實裡面。
.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透過別人的反應來預測接下來應有的反應,這是心智形成時期的重要功能。我們有群體的需求,也必須要趨吉避凶,所以發展出了共通的文化共識,而巴特瑞教授認為,情緒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
就像是中華文化上一個世代,鼓吹「忍耐」,許多的智慧都來自於「戒急用忍」,吃苦當作吃補,那吃苦文化的承受度,就是普遍價值所「認可的」,反觀現代人被說玻璃心、爛草莓,的參照值都是來自「泰山崩於前面不改色」的價值,而產生承受力的不同閾限值得探討。
.
這會造成甚麼影響,現在50.60年代的這群長輩,不能說有苦說不出,是「不可以說苦」,而他們覺不覺得苦,當然覺得苦,但是因為文化框架的吃苦當作吃補,也許吃苦的多被鼓勵成"耐力絕佳"
的代表,他們在內在給一個大大的獎勵勳章,直到時代的轉移,吃苦被重新定義,讓人更能接納自己真實的感受,才發現『實在太苦了』卻也習慣了!多少老人家在年長的時期,依然不敢退休,因為怕退休沒事做,害怕被認為『沒有用處』。這跟西方文化相較之下,有它的獨到之處。
.
中華文化另一個特點是「悲情觀」,當一個人對你不好的時候,你得再多付出對她的好,直到有一天你死掉了,讓她想起來覺得你超級好,因此感到懊惱、悲憤、遺憾。但在在世的時候,因為"不好意思的文化"讓彼此核對內心的需求,都感到彆扭和尷尬。也因為不好說,所以永遠只知道她是家人,但沒有真正認識對方。
.
這些悲情、悲憤、遺憾、忍耐的情緒,在中華文化是被群體建構出來的「價值」。這種價值在宗教中,也有許多的獨到之處,例如:如果你被打左臉,右臉也要給對方打這般。我們選擇怎樣的價值,也影響了我們選擇的生活型態。
.
而這些情緒的遺跡,都是在你的日常一點一滴形成,就像 #當最親的人成為傷痕 中,提到,我們的生活型態,是一點一滴如同風化一般形成。而我們的家庭中被允許、或者不被允許的情緒,也是一群人去構成。
.
#家庭中的被允許和禁忌的情緒
有些家庭中不准成員快樂、因為快樂容易招致不好的後果;有些家庭不准成員驕傲,因為驕傲必敗;有些家庭特別無法容忍悲傷,因為好像提及過往的人,整個家又碎裂一次。這些情緒的涉獵,是大腦中一整組的心智建構出的判斷。而我們預測環境中的變化,以及趨吉避凶的整組思維,就正在腦袋中逐步養成優先處理或緩衝處理的模式。
.
#主觀世界中建構的情緒狀態人各有異
這些靈活的改變預測,就是大腦的可塑性,所以我們能想像情緒就像一整組的系統,在你的身體部位發酵著。大腦運用我們輸入的概念,去做有意義的預測,這個跟詮釋現象學中,到底杯子是在我們內心中有了杯子的概念,還是外在環境的杯子本身具體的形象所在,假如我們的內心沒有杯子的概念,那麼外在的杯子還是杯子嗎?
.
#語言描述精準的情緒粒度是同理的關鍵
書中提到「情緒」並非被引發的單一存在,而是像烤麵包一樣,有酵母粉、水、麵粉等材料,一起交互作用,讓她有了自己的獨到屬性,變成某種特性的麵包,並且依照比例,有不同的口味。她不只只有身體指紋這麼簡單的概念囊括內容而已,她是一種全腦反應和身體連結的狀態。瑞特教授的實驗,這也間接驗證了『精準的情緒同理』有多重要,而我們對於情緒粒度的字詞用語,能夠更加精確地說明自己的狀態,就能更加理解自己內在的世界。
.
#憂鬱是大腦的疾病
其中有一篇關於憂鬱症的網路摘錄的文章,這個觀點我覺得蠻重要的,貼給大家看看(https://pansci.asia/archives/184983)
『如果憂鬱症是長期預算編列錯誤造成的疾患,那麼嚴格來說,它不僅僅是精神疾病,它還是神經、代謝和免疫的疾病。憂鬱症是神經系統的許多交錯部分失去平衡,我們唯有探討整個人、而不是探討像機器零件的單一系統,才能真正了解這個病症。重鬱期的引爆點,可能出自許多不同的來源。』意思是,憂鬱是整組的大腦不平衡,並不是當事人刻意選擇不快樂,或者不惜福。
這是本很有意思的書籍,她不但間接肯定大腦有侷限,並且將情緒擴及整個大腦複雜的核心系統。其中包含大腦的可塑性,並且創造出自己的「現實」以及對現實之中的『所思所想所感覺』,但若當你的大腦生病時,你不能運用單一的常理去簡化它,就像憂鬱,是一組身心不平衡的狀態,並非只有這個人的思考負面,常心情差這麼簡單。
.
而壓力的產生,是整組身體的失衡,身體對於因應壓力的預算不足,導致呆帳、失功能的產生。這些身體的預算已經好一陣子都感到不足或者慢性的轉變為免疫系統、焦慮、感到不足等心情的反應。這就像是最近的幼兒園虐童事件,當孩子出現"情緒崩潰、狂嘔、血尿"等身心無法代謝消化的不平衡狀態。
.
#事出必有因
所以情緒建構理論也帶給我們了解到,當我們在大腦中承受壓力和情緒時,會引發身體的發炎反應,有時候,我們發現孩子出問題,就是從身體為入口。而我們對心情的真正理解,雖然科學家還在進行不同的實驗希望能夠家了解這一組神經元是怎麼產生,但是我們已經可以大致驗證,我們賦予身體的感覺就像疼痛、壓力、無助、傷心、快樂、狂喜等心情,和身體的急性疼痛、慢性疼痛都是在身體中進出相同的神經,並且可能在皮膚的相同建構區形成。
#你的痛身體會記得
這本書帶給我們許多的觀點,也透過實驗證明情緒同理的重要性、情緒粒度描述的精確程度與被理解的程度有極大的相關、更提出偏頭痛慢性疼痛和免疫力都是和內在情緒建構有極大的相關聯。這些,都是很有趣的最新研究。
如果你也有興趣,歡迎參閱這本書籍:<情緒跟你以為的不一樣>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0356?sloc=main
詮釋現象學 在 榮格心理學星座塔羅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分享一個課程
這本書是塔羅冥想 但比較偏冥想
蔡昌雄老師也有在教塔羅牌
也翻譯榮格的書籍
沒辦法參加這個課程
有興趣的可以自己在研究參考
【課程資訊】
‧日期:2018/09/06~10/11(每週四)晚上7:00~9:00,六堂共12小時,限額40人
‧地點:心靈工坊成長學苑|台北市信義路4段45號11樓
【講師簡介】
蔡昌雄
美國費城天普大學宗教學研究所哲學博士,現任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教學研究領域涵蓋臨終關懷、生死學、超個人意識、當代禪宗哲學、宗教心理學、詮釋現象學等。
曾任美國天普大學宗教系助教、美國羅格斯大學宗教系兼任講師、南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主任、生死學系主任、生死學研究主編、台灣生死輔導學會秘書長、澳洲南天大學兼任教授、安寧照顧基金會學術委員、靈性種子教師、佛教大林慈濟醫院安寧專科醫師培訓計劃顧問,並於大林慈濟醫院安寧病房主持讀書會多年。中英學術論文數十篇,譯著包括《榮格》、《神的歷史》(立緒),及《臨終諮商的藝術》(心靈工坊)。
詮釋現象學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臺灣都市傳說百科」介紹
訪問作者:楊海彥、阮宗憲、謝宜安
內容簡介:
都市傳說的研究並不在於「拆穿謊言」,
而在於理解「為什麼這樣的傳說,會讓我們想告訴別人」。
舊臺北車站的燈光招牌,如果有一字不亮,隔天臺鐵就會發生事故……
在機器上擺放乖乖,機器才會乖,而且乖乖必須是綠色的……
據說某廟是陰廟,主神像因久未開光,進駐了各式各樣的鬼怪……
學校有這麼多靈異現象,是因為過去是亂葬崗……
不能用紅筆寫名字,否則會短命⋯⋯
車子經過辛亥隧道,廣播有時會自動切換頻道,甚至出現充滿雜訊的誦經聲……
行人號誌上的小綠人,每走兩萬步就會跌倒一次……
無論是巷說物語、靈異怪談、謠言耳語或小道消息,我們生活在一個由傳說與事實共同形塑而成的世界。
《臺灣都市傳說百科》是臺灣第一本系統性蒐集各類傳說怪談的百科專著。從蒐集故事、追索脈絡,到研究詮釋,取材範圍涵蓋清領時期的地方誌,日治時期的舊文獻,以及媒體資料庫與網路論壇。三位執筆者耗時兩年,爬梳這些傳說怪談的起源與背景、騷動與擴散。全書總計收錄十大類100則台灣的都市傳說,兼具獵奇的想像與理性的趣味,也追索了這塊土地百年來,不同歷史時空下人心擾動的集體記憶。
作者簡介:楊海彥
一九九一年生,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的共同創辦人。
長期研究臺灣妖怪、怪談、民俗和文史,致力於實踐腦中幻想,並持續進行遊戲設計和小說創作。設計桌上遊戲《說妖 Legend Has It》、實境遊戲《光之屋》。
參與著作妖怪圖鑑《唯妖論:臺灣神怪本事》、旅遊隨筆《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小說《說妖 卷一:無明長夜》。
作者簡介:謝宜安
一九九二年生,鹿港人。臺大中文所碩士,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成員。
著有《特搜!臺灣都市傳說》,對臺灣都市傳說進行源流考證與細密分析。關注都市傳說、怪談、民俗中的現代性、性別、政治等。希望藉由傳說解讀人心。
著有小說《蛇郎君:蠔鏡窗的新娘》。參與創作桌遊、小說《說妖》等。
曾獲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及若干文學獎。
作者簡介:阮宗憲
臺中人。
過著白天公司與晚上工作室的雙重生活,
將文史研究當作興趣,回過神來已經共同參與了三本書和兩個遊戲開發。
設計桌遊《說妖》,參與著作《尋妖誌:島嶼妖怪文化之旅》、《說妖卷一:無明長夜》
作者簡介: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以「城市還魂」為核心,從日治時期的妖怪神異世界觀創作開始,而後投入臺灣各地的神怪考察;期望以故事為載體,揉合歷史、民俗、文化等元素,讓城市成為充滿意義的地方。成員來自政大與臺大奇幻社,從大學時期就開始一起玩實境遊戲和寫小說,熱愛書本與實地考察,每個月的例會一定要配著酒開。
作者粉絲頁: 臺北地方異聞工作室
出版社粉絲頁: 蓋亞文化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詮釋現象學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MoCA Video【籠罩下的巨大哀愁】藝術家訪談 Part.6 蔡傑
--------------------
藝術家簡介
--------------------
擅長以較為多樣化的角度觀看/檢視/梳理所企圖要詮釋的對象及物件乃至於現象到架構。
在表現 手法上傾向於帶有較為濃厚的詩性和文學性,作品內容及其狀態呈現的語境思辨迴路上不論是發 想的動機還是到完成皆含有相當大的成分是為戲謔甚至嘲諷的意味在。
在處理的題材選擇上從帶 有個人感受性抒發/家族記憶/世代作用於個體或群體後所產生的聚合物/文本的再現及詮釋/族群 種族/宏觀事實的辯證。
--------------------
作品介紹
--------------------
「塵埃微粒在暗示內的一束陽光柱中旋轉。」魯克瑞修斯
「再來看一眼這個小點。就在這裡。這就是家。這就是我們。在這個小點上,每一個你愛的人,每一個你認識的人,每一個你聽說過的人,每一個人,無論他是誰,都曾經生活過。我們所有的快樂和掙扎,數以千萬自傲的宗教信仰、思想體系觀念意識,以及經濟學原理教義,每一個獵人或征服者,每一位勇士或是懦夫,每一個文明的締造者或摧毀者,每一位君王或農夫,每一對陷入愛河的年輕伴侶,每一位為人父母者,所有充滿希望的小孩,發明家或探險者,每一位靈魂導師,每一個腐敗的政客,每一個所謂的『超級巨星』,每一個所謂的『最偉大領袖』,每一位我們人類史上的聖人或是罪人……我們的一切一切,全部都存在於這樣一粒懸浮在一束陽光中的塵埃上。」卡爾薩根
-----------------------------------------------------------------------------------------------------------------------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 The great sorrow under the shroud】
日期 Date|2021/08/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詮釋現象學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偽小編被爸媽從淡水領回家,所以,蒐集土地公的原地小旅行,就順便擴大地圖,把爸媽騙去看一些奇奇怪怪的東西啊。當然,我們要去的十八王公廟並不奇怪,這是北部重要的民間信仰場所,從信仰成型的形式來看,屬於「有應公」一類的陰廟,以祭祀亡者為主。練美雪(2013)的《#新北市石門區乾華十八王公廟傳說研究》有完整的考究與紀錄,我們稍後再談。
.
▓ #十八王公廟的舊時記憶
.
到了十八王公。對,我就是想要來拍神秘可怕的「犬塚」(其實應該就是一個合葬的無主墳),但大廟新建,少了風味。三十多年前,我姑姑商人本色,偶而帶我來此,王公廟是要晚上祭拜,所以廟前橋下熱熱鬧鬧地聚集成夜市,肉粽是一絕。兒時膽小不敢入地下室墳穴,現在墳穴已移往平地,略失神聖感。
.
回到肉粽。廟旁一排小攤販仍有販售。爸爸說:「要吃林家的肉粽,什麼都沒包的那種,小小顆的那種,一個阿姨賣的,才夠懷念」。這家肉粽攤販,居然還在,阿姨已經變成老嬤,粽子依然是舊時的味道。
.
▓ #十八王公探源
.
大家對於十七具水流屍與一隻殉葬義犬的故事應該不陌生,這也是大眾傳播最盛的源起。不過,根據練美雪的研究,十八王公的傳說多由口耳,而版本也不一定。她從新聞媒體、《練氏祖譜》、《石門鄉誌》等文本與地方人士訪談,逐步分析推敲出十八王公的真正樣貌。
.
在文獻中,我看見一個有趣的有應公分類:野墓、水流、戰亡、成仁、殉職、車禍、田頭、囝仔、女娘、外人、發財、畜牲、縹緲等13類型(黃文博,1991,轉引自練美雪)。可以作為日後我們蒐集有應公的準則。所以十八王公廟供奉義犬算是畜牲有應公,似乎也不被列入因安撫流水屍的水流有應公。
.
▓ #十八王公與台灣發展
.
收埋無主水流屍是台灣的移民傳統,最初十八王公只是地方一個埋葬流水屍與狗的無主墳。因靈驗而聲名傳開,在70年代後香火極盛,80年代聚集攤販蔚為問題,甚至,還因為靈驗而形成宗教行為與社會風氣上的「功利主義」討論。而後往地方文化特色的轉向,可以說是台灣從經濟本土性轉向文化本土性的象徵(林富士,1995;練美雪,2013)。
.
▓ #十八王公的故事版本
.
練美雪(2013)這本論文,可謂是十八王公的民俗學,有機會一定要去下載閱讀,寫得極好,資料完備。她總共搜得39個十八王公的故事版本,其間互有脈絡,並非眾說紛紜(這個就跟網路上談得非常不一樣),有「#漁民罹難說」、「#宗親罹難說」、「#鉅紳罹難說」、「#義士罹難說」、「#商人罹難說」。這些故事各自呼應著「漁業」、「移民」、「反共」、「商業」的文化邏輯,有著類似的敘事主軸,但在詮釋時得以各取所需。
.
▓ #各種故事所以各種靈驗
.
也因為上述故事的文化邏輯,十八王公沿此發展出不同的靈驗現象,與不同的群體、場域、事件相關聯。當然,靈驗故事是信仰的重要實踐,靈驗的有效性與敘事性,會反饋加強神威,也形成規範,例如我小時候就常被警告「拜十八王公要還願,不然會遭受厄運」。
.
相關的靈驗傳說有:
.
1. #守護系列:地方守護神、練氏家族守護神、漁民守護神;
.
2. #風塵系列:庇佑風塵女子、後演變庇佑演藝人員、庇佑百貨從業人員;
.
3. #盜賭系列:庇佑盜賭者、庇佑黑道兄弟;
.
4. #商賈系列:庇佑商人;
.
相信大家,一定聽過上面所有的十八王公靈驗傳說,其他還有「拜香菸」、「要夜間參拜」等,原本我也是聽聽笑笑,但經練美雪(2013)整理後,才驚覺這樣的「有求必應」,背後有鮮明、清楚、豐富的脈絡。
.
▓ #台灣狗神信仰
.
十八王公最重要的一個信仰特色,就是「狗神」。對於義犬的描繪,共有五種,包含「#殉死船上」、「#跳入墓中合葬」、「#墳前殉死在合葬」、「#投海殉主」、「#無殉死情節」。整個十八王公的故事,因為「狗」的角色,而轉換了無主孤墳陰暗的氣質,更顯得信仰帶了些正向忠義。(練美雪,2013)
.
從小我就在想,這隻狗到底是十八王公的本體?還是吉祥物?練美雪也幫我們查完了!可以分為「#作為十七人神的同伴」、「#作為十八王公整體的代表」、「#作為十七人神的部將」、「#作為一個獨立的狗神」,狗的地位與象徵,隨著神威與靈驗而轉變。近年,信仰「規劃」有轉向以「狗」為中心的企圖,但似乎沒有很大的認同效果。
.
▓ #閱讀十八王公廟傳說
.
從一趟北海岸十八王公小旅行,不小心讓我看到這本好論文,從自己的練氏家族展開追尋,勘查有應公信仰,貫穿十八王公的整體資料,呼應台灣社會環境變遷,文筆詳實流暢。而且原來已經出版成《#十八王公廟傳說》(2014),我讀到半夜久久不能自己啊~
|
📚 #參考文獻
.
1. 林富士(1995)。孤魂與鬼雄的世界: 北臺灣的厲鬼信仰。台北縣立文化中心。
2. 練美雪(2013)。新北市石門區乾華十八王公廟傳說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詮釋現象學 在 詮釋現象學小作所|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我們的讀書會名為詮釋現象學小作所,顧名思義是要將余德慧教授所開展出的詮釋現象心理學,藉著參與者的閱讀與實作,來手工生產文本分析與經驗還原的協力創作。 ... <看更多>
詮釋現象學 在 Re: [問題] "詮釋現象學"與"現象詮釋學"的不同?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fulyh (...)》之銘言:
: 我在看一些心理諮商的中文碩士論文的時候,
: 看到很多學生用"現象詮釋學"或"詮釋現象學"來分析一些個案。
: 我是對他們引用哲學上的學問感興趣而引發疑問。
: 詮釋學和現象學的基本概念我懂,但這兩者的結合,
: 怎麼還可以任一方皆可做另一方的修飾語?要嘛是其中一方的定位可以當修飾語吧?
: 這兩組術語都有人採用;有的碩士生寫作時沒附原文,有的人會附上英文原文。
: 還真的是顯示一組是把現象的(P~)當形容詞後接詮釋學(H~),
: 另一組是把詮釋的(H~)當形容詞後接現象學(P~)。
: 可是不論哪組,讀過其論文,好像說的差不多,雖有些小差異,也不知作者理解的是否
: 正確....
: 因此.....
: 請問精通近代西哲的大大們,是真的有這"兩種"結合性的學問都存在,
: 還是其實是只有一種,而某些碩士生搞混命名了?
: 如果兩種都有,那麼"現象詮釋學"和"詮釋現象學"的內涵差異到底是?
: 感激指點啊~
我想你看到的這兩個詞的英文應該會是:Phenomenological Hermeneutic
跟 Hermeneutical Phenomenology吧。前者就是現象詮釋學,後者則是詮釋現象學。
我知道一些心理諮商的學門,當使用到質性方法的時候會使用到現象學或詮釋學的方法,
但這兩者之間的關連、區別跟結合的可能,我想是跟現象學以降的流派脈絡有關。
簡單的說,當代歐陸現象學宗師胡塞爾自己所討論的,是在直觀、意識、意向性的脈絡下
對現象世界的分析、描述及解釋。但自他的學生海德格以後便開啟了「哲學詮釋學」
的道路,這個道路跟胡塞爾現象學最大的不同便在於對世界存有中「語言性」的重視。
這個觀點到海德格的學生高達美處得到更大的發揮,並直接稱其哲學為「哲學詮釋學」。
更簡單的講,胡塞爾式現象學的大致輪廓還在「意識哲學」的範圍
海德格後期到高達美的發展則是一個當代哲學中「語言學轉向」的明顯例子。
但即便經過語言學轉向之後,他們的研究仍然是在胡塞爾所開創的現象學的基礎下所進行
例如意向性、視域、生活世界,並否定自在存在不論在現象學或詮釋學上的談論合法性。
所以,如果說「現象詮釋學」,大致上是說,一種「詮釋學」,他是基於「現象學」脈絡
下的詮釋學,而與來自於歷史主義的狄爾泰詮釋學,甚至更久的注經詮釋學有所區隔。
而如果說「詮釋現象學」,那大概是說整個現象學的脈絡中,有一個在「語言學轉向」
之後具「詮釋學」特性的「現象學」,大多會指向海德格或高達美的哲學詮釋學。
當然這當中還有許多東西可以討論,例如胡塞爾現象學中詮釋學的特徵有到多重,
海德格在怎樣的階段才更徹底地離開胡塞爾現象學的主體性哲學意味等等,
但那都是後話,如果你想更深入的瞭解這些語詞的差別,建議你可以看看高達美的書,
例如Philisopjical Hermeneutic, 在那裡不僅可看到他的詮釋學與胡塞爾現象學
的關係,也可以理解到他與其老師海德格的深刻內在關連。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57.150.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