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蓮師生日,特別誦經做迴向與祝福,
感謝蓮師所教導的一切。
也念誦蓮師七句祈請文
蓮花生大士七金剛句祈請文
吽 鄔金油記努江燦(語譯:吽 鄔金剎土西北隅)
貝瑪給薩東波拉(語譯:勝妙花莖蓮蕊上)
雅襯秋記吳助涅(語譯:證得稀有成就者)
貝瑪炯內謝素扎(語譯:蓮師名號十方聞)
扣杜康卓芒波郭(語譯:空行眷屬眾圍繞)
客記傑速答助記(語譯:我願如師恆修行)
欽吉羅企謝素梭(語譯:祈請降臨賜加持)
咕嚕貝瑪悉地吽
咕嚕貝瑪悉地吽
蓮師七金剛句祈請文之緣起
往昔於印度那爛陀大學,佛教學者和外道論師曾辯論不勝,多人同時夢見空行母喜哇秋出現說:「如果不請我兄長金剛顱鬘力(蓮華生大士)出馬,辯論將輸,佛法將會逐漸式微。」
論師問:「辯論在即,而蓮師住處距離甚遠,如何邀請?」
空行母答:「在你們寺院屋頂陳設供養,焚香奏樂,齊聲念此祈請文」,然後傳出此「蓮師七金剛句祈請文」。
於是學者們討論夢境,遂設供做此祈請,蓮華生大士瞬間由空中如奇跡般出現,代表佛教和外道辯論,獲得勝利。外道以法力威脅,蓮師取出獅面空行母所給寶匣,出十四字猛咒,降伏外道,這是「蓮師七金剛句祈請文」出世的因緣。
後來在第九世紀蓮師入西藏弘揚建立佛法後,教此祈請文給赤松德真王及其他弟子,並且為了傳給後世行者,藏在許多伏藏中。後世取出的伏藏法中,都有此「七金剛句祈請文」。
--
而照片中的這兩個嘎屋,是參加法會後幸運得到的法寶,去看了介紹才知道這嘎屋非常珍貴。
很多聖物都會來我家開同學會,感覺很熱鬧。
--
分享這個嘎屋的介紹>>
【蓮師十三金法--大醫王--
蓮師藥師佛無死長生嘎屋】
釋迦牟尼佛說:「在我涅槃12年後,聖者蓮花生大士咕嚕仁波切,也將在這個世間降生,他將繼續弘傳佛法幫助眾生遠離一切痛苦,他具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及智慧,他將帶領無量眾生遠離痛苦,走向解脫。」
「東方蓮師藥師佛」,上師大醫王,藏名:咕嚕面嘰拉,本尊藍色身,穿白、藍、紅三色法衣,右手持藏青果訶子蓮枝帶葉,左手托盈血嗄巴拉顱碗,威立壇城東方蓮瓣之上,主藥師種姓,專門對治一切煩惱、所產生的特殊病痛,屬於最殊勝的息災去病之妙法。
蓮師預言:「未來五濁惡世時,將會出現許多奇怪無法治愈的疾病,產生這些疾病的原因,都是因為慾望所產生五毒熾盛的所引起的。」蓮師曾發下大願:「當一切眾生身體有病痛疾苦時,只要沒有任何懷疑的來祈請,蓮師藥師佛無二尊必定降臨來加持。」
此蓮師藥師佛聖物總集擦擦,是以貝瑪林巴化身崗頂法王親修之甘露、大圓滿成就者 波羅堪仁波切法衣、頂果欽哲法王親修之嘗解脫七世婆羅門藥丸、貝瑪林巴尊者親修之嘗解脫七世婆羅門藥丸、貝瑪林巴尊者之意化身-第一世圖謝達瓦仁波切(又稱明月上師)舍利子、不丹彌勒寺鎮寺之寶-自生地藏法藥、桑耶寺等聖地之加持物如法壓製而成。
再經由伏藏大師格薩爾王化身.法王南卡吉美仁波切、伏藏大師多傑林巴化身.法王巴卡祖古仁波切、伏藏大師貝瑪林巴化身.法王崗頂仁波切、崗頂寺上首金剛阿阇梨.多傑洛本筑扎仁波切、直貢噶舉努巴仁波切、薩迦察巴領袖 霞仲仁波切、竹巴噶舉 康祖法王,七位聖者開光加持圓滿,加持力不可思議。
法衣的功德:
因高僧日以繼夜不間斷修持本尊法門,每一位證悟大成就者貼身穿著的法衣,均凝聚了與本尊無二的密意加持,正向能量不可思議,不論是見到、觸碰到、或置於隨身舍利盒內佩帶在身上,能快速開啟行者智能,打開身體脈輪,淨除身、口、意三門之罪障,累世冤親債主無法找到。
每一位高僧大德均有不共傳承的秘密護法,依據誓言守護法主佛法事業光明圓滿,因法衣上凝聚了上師所積累的正向加持力,隨身佩帶,護法會遵守誓言,庇佑保護弟子在修行之路順利無礙,不受兇暴魔障、邪惡魔鬼、非人,怨敵詛咒等傷害,快速圓滿世間福報資糧、出世間解脫功德。
※嘎屋裝藏近代三位大成就者聖物:
1.頂果欽哲法王法衣
2.不丹100歲大成就者瑟波法王法衣
3.伏藏大師年龍上師法衣
4.四教派一切聖物總集甘露丸
莊嚴圓滿!
※蓮師藥師佛心咒:
嗡阿吽 班雜咕嚕貝瑪 推聽札 貝堪解 拉扎 薩爾哇 悉地 帕拉 吽阿!
--
希望大家見到這聖物都能結下好緣,
身心都能自在喜樂,
也願世界疫情能盡快平息。
最後還是要跟蓮師說:
「生日快樂!」
一輪明月弘一大師 在 飽島不藏:美食郭銘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島嶼晃遊者/
#心的旅程圖文完整全公開
中秋連假後,很多人對我去參加的 佛光山 佛陀紀念館 兩日禪修營很感興趣,最近終於把文章整理好了,完整文章同步刊登在天下雜誌 微笑台灣319鄉+、我的專欄 #島嶼晃遊者 中。
.
感謝蔡清華師兄全程單眼紀錄。也同步放上3張2013年我在印度菩提伽耶(Bodhgaya),佛陀悟道之地禪坐的照片。能在這如此動盪的一年,有緣參與這樣的營隊,讓心穩住,非常感謝朋友靜雯姐的邀請。
.
每年4到12月,非常推薦去斷斷電。
_____
佛陀紀念館/心的旅程:
【人生迄今遇過最具挑戰性的背包旅行,嘗試啟動心輪,讓自己與自己分開。】
今年,度過了一個很與眾不同的中秋連假,受朋友邀請,我報名參加了佛陀紀念館舉辦的「心的旅程」禪修營隊。
.
上半年的脫軌失序,讓許多正在進行中的事情都被迫按下暫停鍵,隨著島嶼的夏天疫情開始趨緩,邀約傾巢而出,忙啊忙的,不大有時間能好好沉澱,現在想想那形同是另一種失序。當時感謝過往緣分的延續與串接,短短兩天的閉關就這麼悄然降臨,把我過飽的電量應聲切斷,結束營隊,再充電的力道,遠超過我預期想像。
.
「心的旅程」是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從2016年尾開始舉辦的長期性活動,於每年4到12月的第一個周末固定登場,每個梯次限額20到40人,年齡介於18到65 歲者,不一定要有宗教信仰,都可自由報名參加。營隊雖然只有短短兩天,課程內容卻包羅萬象,從禪修體驗、茶席文化、抄經、跑香、繞塔、出坡、佛教藝術賞析、佛館深度導覽、品味蔬食藝美等,乃至佛門行儀的學習,可說非常豐富多元,這不是一般性的營隊,有緣者四方匯聚在菩提道上,從陌生到逐步相熟。
.
營隊一開始,當決定把禁語牌掛在身上(以示他人),把手機關機不聽不看任何可能重要的訊息時,即是我們選擇收攝六根的開始,那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必須刻意與日常逆向而為,讓心來指揮五感,把先後順序調位,且如果沒有先清出位置,人何以放空,沒有空位,新的東西自然入不了心。
.
這轉換過程對我來說,挑戰度完全不輸任何一次我把自己丟到海外自助旅行所經歷的一切,只是這次跨越的不是地理上的疆界,是心理的,困難處在於更加無法預測。那感覺就像是把自己裝進背包裡,抵達起點後,漫無目的,惟自己需要和原本的那個自己拆夥,分開旅行。公路旅行到蠻荒內陸收不到任何訊號是蠻可怕的事,但和自己慣常的習與性分開,每往前踏一步,是新的開始,卻也是無盡的未知,人的內心,可能遠比世界上任何一片廣袤的原野都還荒涼,你會有很長的一段路得決心忍耐寂寞,直到訊號出現,看見路的盡頭。
.
還好,這趟旅程授課時每個遇到的法師們一個比一個幽默風趣,自然而然你就會被他們的分享給吸引,不管是剛開課時的佛門行儀,或接續下去的道藝聆聽,甚至是親炙大師的講覽,在佛館那些平時不會被特別注意到的幽微角落穿梭,課程被生動故事化,通往內心深處的路似乎開始越伸越長,左右偶爾出現指引的閃光,讓人開始期待著下一個路口還會再遇見甚麼。
.
佛光山的法師們行的是「人間佛法」,強調佛道不能只是修持自己,應擴及眾生,因此面對紅塵,弘法時他們亦動亦靜;行為舉止仍莊嚴持重,言談卻又能給人歡喜,那並不是容易的事。也因為這樣,課程氣氛總是在舒服的狀態下進行著,讓你可以把心鬆開自我探索,當卸下了身體的重擔,法喜就能順著每個當下的境,自然流淌進來。而對於出生在平時家裡會拿香拜拜、生活裡總是佛道交融、卻沒有特定宗教信仰的我來說,這一切都在破除我對佛門、對法師、對修行的既定印象。
.
午後隨著如常館長的腳步,我們邊走邊聽了許多關於佛陀紀念館如何平地而起的故事,走動的過程,師兄也教導我們如何在行走時能夠自在調整步伐,「練習專注」是走路的藝術,當整個人只聚焦在腳步時,只會專心在那個對應的當下,這對於我們鎮日忙亂的生活是個極好的練習,走到一半如果遇到人就合掌微笑,掌心合併時你會感覺體內有股氣流在往下跑,不再事事大腦先行,練習收起我執與傲慢心。
.
走到十八羅漢前面時,館長分享起當時星雲大師為何決定要種植成排小葉欖仁的往事,也提及佛館正在蒐集《悉達多的花園──佛系熱帶植物誌:日常中的佛教典故、植物園與花草眾相》一書中佛系熱帶植物的事……花草也生眾相。微風輕吹,秋意灑身,小葉欖仁層疊葉脈向光的地方長了又長,如今終究也長出了能庇蔭羅漢的傘蓋,我們踩著腳步經行,也間接享受了滿地清涼。
.
「習法,是為了知道因緣,真的理解了緣起和緣滅,心才有可能掙脫束縛。」
.
下午繞完塔,晚餐行過藥石(藥食),禪坐晚課因為秋高氣爽,我們幸運地得以從室內移到戶外進行。端坐夜空裡的佛光大佛座下,坐香、打禪、聽法。依照法師指導的「毗盧七支坐法」開始坐禪,他要我們藉由冥想,嘗試練習三件事:先讓嘴巴無語、去細聽見自己心的聲音、最後當個旁觀者練習不要回應讓心也無語。冥想過程,一旁民宅中秋夜烤肉的煙火聲與卡拉OK聲、還有山裡的野狗吠叫沒有斷過,但暫停了身口意的連動,當心中沒有了雜音,行禪過程我感覺內心是平靜安穩不受干擾的。
.
行禪後,我們持續圍坐在大佛下邊喝熱茶邊聽法師分享,體內的「四大調和」係指地、水、火、風,除了風水,還需地與火的加入,身體裡也有四季,緊貼著大地運行。覺知自身的狀態,乾坤裡會出現的天地、陰陽、日月方能達到相對的平衡。法師說,禪字,其實不難,就是順應自然,並與之共享生息,宇宙的起源,只關乎緣起和緣滅,一呼一吸間,生命都在不斷流逝,談死並不可怕,因為從出生之後,我們都已經踏在靠近衰老和死亡的路程上,只是我們都執著於「傾刻」,禪,是要我們試著去運用智慧,將傾刻串聯「成片」,一種更豁達的角度。
.
他也要我們抬頭看看當晚的月亮,當心中有日月,會明白月圓月缺,都只是星球對應方位移動後產生的盈虧,對月亮本身而言,自始至終都是一樣的,大家都在追求炙熱的太陽,但人生好比月亮,要不被月明月暗所困,本來無暗復何明。
.
晚上,在108米高大佛座下的佛光樓內掛單,準備梳洗休息,午夜安靜躺在床上,回想第一天遭遇之種種,我的心思被拉回到多年前那一趟在印度的自助旅行。當時我和旅伴準備從印度教聖城瓦拉納西搭火車,前往加爾各答德蕾莎修女創設的垂死之家做義工,因為時間比行程預估的充裕,遂臨時決定中途在伽耶市下車,驅車前往佛教徒的四大聖地之一菩提伽耶(Bodhgaya),那裡是佛陀悟道之處。
.
中國古代高僧法顯和玄奘都曾先後記載過這個地方,朝聖中心摩訶菩提寺的後方,就是佛陀成道的金剛座和大菩提樹,原本的菩提樹已遭毀壞,那時看到的,是當年為了弘法,分枝到獅子國(現今斯里蘭卡),後再將成樹的分枝移植回來的樹木。當時我和來自全世界的佛教徒一同入寺朝拜大佛,佛陀的座像據聞是後來被西藏人鍍了金身,我手裡捧著鮮花,當下感到無比殊勝,隨後跟著繞塔七圈,並在大菩提樹下靜坐打禪……
.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
下午在佛館大佛平台繞行的四座寶塔,分別代表了智、悲、願、行,也都清一色保留了最初印度式佛塔的建築形式,藉以和佛教傳進中國後,建築風格產生的變化作出區隔,那時摩訶菩提寺旁永遠都有人持夜紮營念佛,大菩提樹是明令禁止採摘樹葉的,因此永遠有人會在空地的垃圾堆中搶撿落葉,但當我坐在樹下打禪時,竟然先後有三片葉子被風吹落到我眼前,我將它們夾進日記本中帶回台灣做成書籤,至今仍舊是我閱讀時身邊最安穩的陪伴。回想這些過往歷程都和營隊裡的所見所學相互產生了連結,原來在很早之前我早已踏上了這趟心的旅程。
.
隔日起早,先在天臺跟隨法師行六氣操,此時日月正在置換,我們輕柔舞動身體,喚醒心腎脾肺肝與三焦,集合用早齋前,我獨自走到滴水坊旁的樟樹林,放空赤腳接收地氣,回想過往,泰半都是在旅行時赤腳,對我來說,那是處在一種極放鬆的狀態下才會想做的事。早齋完我們開始出坡,出坡又稱作普請,是佛門用語,意在邀請眾生進行勞動性的事務,合力創造一方淨土,當日我們協助整理林道,每個人都被分配好工具,我是負責拿耙子準備刮除草地上的落葉。
.
法師分享,出坡實際也是一種動中禪,當不語時,我們無法依賴用嘴巴詢問,自然會想辦法找其他方式解決問題,跟隨自己的心走,會知道如何去做,我耙著厚積的落葉,觀察到旁邊還有許多小花小草,如果不要一同刮落,那手勁就變得很重要,得隨時去調整節奏與力道。
.
抄經則是我最愛也最期待的課程。當法師在解說完抄寫要領後,大家提筆開始安靜的抄寫心經,用念的和用寫的感受天差地別,寫字時,你沒有糊弄或取巧的空間,因為一筆一畫,全都得按部就班慢慢來,此時必須摒棄心中雜念,專注當下透過細微的勾勒才能對準字體,此時佛義的經典也會跟著在心裡慢慢咀嚼。最後列上親友名字,代表你可以將這份殊勝迴向給他們,並祝福他們,我們的手抄心經幸運地將永遠被存放在佛剎的藏經閣中。
.
下午的茶禪一味,佛館則安排體驗了茶席文化,靜心喝茶,也是另一個能讓自己緩慢下來的方式。行如風、坐如鐘、立如松、臥如弓,得體,不只是一種規範,更是你每次在使用一身皮囊時做出的決定。涓涓茶水從喉頭流淌而過,平時工作需頻繁說話的我,才驚覺有多久沒有好好善待自己的喉嚨。
.
上完課,參觀完特展,也代表旅程快要進入尾聲,兩天以來,館方也安排我們分別在樟樹林、禮敬大廳、佛光一滴、雙閣樓四處的滴水坊,享用了四種不同形式的蔬食餐點,體驗食藝之美,平時僧眾上齋堂用食稱之為過堂,意指吃只是一個過程,不貪不念也不重細節,且過午不食,因此我們特別感謝這所有費心的安排,讓人理解到蔬食並非只是粗茶淡飯,蔬果所能變化出的細緻與華美,不僅能讓味蕾反璞,同時也讓味覺變得更加敏銳,更能分辨出真實的滋味。
.
「我們不為任何大師而來,而是為自己而來。」
.
四大調和、五觀修行、六根清淨,躁動,來自我執,讓心和意念如如不動需要鍛鍊,這是一趟向內的旅程,透過旅程,更靠近佛,佛是人成的,因此也是更靠近了自己本來的面目。順隨因緣,當把自己全然交付給宇宙時,在同中存異,在異中求同,會發現,人生不過也就是重覆著歸零、啟程、再回來的循環,這是一輩子的功課,懂了,沿途,無處不適合。
_____
■ 心的旅程 線上報名網址:
http://signup.fgsbmc.org.tw/JHEART/index.aspx
■ E-mail:heartfgsbm@gmail.com
電話:(07)656-3033 轉4101
_____
一輪明月弘一大師 在 雨揚樂活家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才驚覺星期二那天是2月14日情人節,無怪乎一早就接到許多祝福的app!
在未知的情況下,我選擇了兩片dvd,唐玄奘大師的大唐西域記和李叔同即弘一大師的一輪明月。
先感謝並讚嘆星雲大師發心監製!真的是宏法利生的願力,把佛法送到每個家庭,讓更多人在休閒娛樂中了解佛法!隨喜星雲法師的一切功德!
一輪明月弘一大師 在 體驗了弘一大師的絢爛與平淡,濮存昕把禪帶入生活 - PTT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一輪明月》中,濮存昕飾演了主角弘一大師。從一個才華橫溢的留學生,到一位藝壇宗匠,最後成為一代律宗高僧,弘一大師的整個人生歷程,在電影中展示 ... ... <看更多>
一輪明月弘一大師 在 電影推薦...不用錢....有正妹...一輪明月...弘一大師傳記-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一輪明月...弘一大師傳記. 前往頁尾 ... 李叔同(1880年-1942年),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出家後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 ... <看更多>
一輪明月弘一大師 在 電影【一輪明月】弘一大師傳記電影(高畫質HD)... - 喃喃自語的 ... 的推薦與評價
電影【一輪明月】弘一大師傳記電影(高畫質HD) http://bit.ly/2VwyzDG 李叔同紅塵內外01 ~ 06 http://bit.ly/2VAWty0 弘一法师李叔同出家之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