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的前輩在臉上發了一篇文章,提到現代高齡產婦多、勞動減少,導致越來越多產婦因產程太久,最後只能改為剖腹產。為了改善這點,他建議孕婦們應該多加強運動。看到前輩支持運動,開心之餘,我也馬上貼上孕力媽深蹲照,藉機宣傳一番。不過我同時也看到不少網友留言「有些媽媽有運動還不是吃全餐」、「運動也未必好生」,馬上讓我想起就曾有孕力媽和我抱怨,孕期規律運動最後還是生得超辛苦,還要被朋友嘲笑「妳白動了!」。
聽到這些讓我覺得無奈又心累,我得是要再次澄清,雖然各項研究顯示,孕期規律運動能降低剖腹產率、縮短產程,但不是有運動的媽媽就一定順產。畢竟生產變數多又難預期,就算經驗豐富的醫師也無法在胎兒出生前,準確預測每個產婦的產程。好比有些產婦即使破水規則宮縮了,子宮頸就是不動如山,一指都不開。也曾有媽媽踢泰拳踢到最後一週,結果待產過程中,每次宮縮胎心音都會減速,在安全考量下只好轉成剖腹產。這些狀況都不是待產前就可預先得知,也和產前有沒有運動無關。
另外,順產與否當然也和媽媽身材、胎兒大小有很大的關係。最近我就遇到一個體能教練,個頭不到150公分,上一胎小孩破四千克,雖然孕期持續自主訓練,但仍吃了[全餐」。
規律運動的媽媽在統計上產程比較快,主要還是因為當子宮頸全開時,她們比較會使力。因為生產姿勢看似自然,其實細節很多「大腿打開、膝蓋不要夾、腰不拱、屁股不要抬、手彎彎的像划船,假裝在解硬大便。」住院醫師時,我就曾模擬此姿勢在產檯上用力,這才發現即使我沒有大肚子,生產姿勢還真是一點都不簡單。更何況很多孕婦長期都被限制肢體活動,稍微快走、蹲下、跑跳就會被阻止,長期不活動的狀況下,怎麼可能要求他們上了產檯就能靈活自如、配合用力呢?
相反的,我就注意到很多跳舞、瑜珈、練肌力的媽媽,因為習慣聽從指令做出正確的舞步或姿勢,再加上對自己身體的掌控度高,又有信心,上了產檯當然也能很快地掌握到用力的技巧。 再來就是有在練肌力的媽媽,相對核心和骨盆底肌比較有力,尤其是習慣自由重量模式訓練的媽媽,更能掌握全身閉氣一起用力的技巧。就有媽媽和我說生產就像硬舉加深蹲,尤其是握把式深蹲,當她摸到產檯的手把時,仿佛觸電一般,立刻知道怎麼用力。畢竟這個動作在產前就已練習過好幾百回,一下就能正確施力把小孩擠出來。不過就好像專項比賽在備賽一樣,各種練習都要時間累積,並非足月才抱佛腳。好比快生了才猛爬樓梯,雖說也能活動到骨盆,但效果有限,還可能因身體控制不佳而跌倒。甚至我在留言也看到有人建議產婦為了好生,靠近預產期在跪著擦地板,這不僅完全沒有科學根據,還可能導致膝蓋痛,甚至是起身時閃到腰,完全是弊大於利。
更何況孕期運動的好處何其多,絕不單純只為了順產。初期可促進血液循環、提升胎盤功能、降低子癲前症發生率;中後期可改善腰痠背痛。另外在產前建立良好的上肢背部肌力,也能讓媽媽在育兒時更能掌握正確姿勢,避免身體勞損。因此我也認為,孕期運動最大的好處,並非是好生,而是藉由順產這個動機鼓勵孕婦持續或開始建立運動習慣。這也是我推動孕期運動的初衷:藉由懷孕生產這一人生大事,促進女性長遠的健康。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Taiwan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肌督教 🔥 肌力訓練到底該做哪些動作?什麼是一般適應症候群?【SBD怪獸講堂 S1: E7】 沒看過這集,別說你知道!😎 說了這麼多肌力訓練的好處,那到底我該做哪幾個項目來訓練最好? 而人體對訓練刺激所回饋的向上適應,...
上肢肌力訓練好處 在 偶爾運動營養師小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直以來雖然深知健身後伸展的重要性,但我真的太懶惰了,導致練完隔天肌肉都很緊繃。
前幾天接到生生優動物理治療所的體驗邀請,一直以來都知道台灣的物理治療師專業素質很高,馬上就約好週五早上體驗。
第一次體驗包含「物理治療師診斷評估、徒手按摩」和「SMARC醫療級智能運動器材運動表現評估」。
生生優動幫我安排的是蔡孟瑜物理治療師,剛開始物理治療師詢問我哪裡不舒服,我其實無法具體描述,就指著肩膀說:「我覺得肩膀很卡,跟石頭差不多等級。」
物理治療師請我做簡單幾個評估動作,大概兩三分鐘就知道我哪邊有狀況,還對我說:「哇,你這肩膀卡得驚人。」
我覺得過程中最好的地方在於,物理治療師在治療同時會告訴你
1 .這個肌肉緊繃痠的原因
2.現在徒手按摩如何幫助我這個問題
3 .以後日常作息如何調整,避免再復發
物理治療師每次壓某幾個點產生的痠軟感,就讓我覺得太有感覺,我心裡都在尖叫「對~~~就是那裡」
過程完全不會痛,就是痠麻後緊接的順暢感。
物理治療的徒手按摩好處在於,她個人化對症下藥,而不是一般連鎖按摩店的一套SOP按摩流程。
按完後,揮舞雙臂流暢度超級有感,居然差異可以這麼明顯。
緊接著是體驗SMARC運動器材,SMARC是安全有效的訓練儀器,適合全身協調、心肺耐力、肌力訓練。
全程由運動管理師蕭姵臻一對一指導,清楚講解每台操作流程,器材長得跟健身房器材有點像,但又高級更多,每台機器上都有AI電腦會針對全身個部位肌肉做評比,因此做完一輪可以拿到個人報告,知道自己上半身、核心和下半身各方面的分數。
像我自己來講,我的上肢和核心協調力還有待加強,如果想加強訓練的話,也可以單次付費來使用器材做訓練,他們都會有相對應的訓練菜單。
總之非常感激,體驗下來全程無推銷,而且講解專業又清楚,重點是居然只體驗一次就感覺活動度好很多,真心由衷感謝蔡孟瑜物理治療師和運動管理師蕭姵臻,嗚嗚我個人給五星好評,下次會再來~~
若有興趣朋友想預約
點這裡 https://event.aicarept.com/reserve
但也請預約朋友注意,提醒目前台灣法令規定,民眾求診於物理治療師之前,患者須持 3 個月內醫師診斷、醫囑或照會,才能到物理治療所接受評估與診療喔
──本篇文章為體驗真實心得文,無任何酬庸關係──
#生生優動運動物理治療所
#民生分院(台北市松山區延壽街330巷1號)
#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 #疼痛治療 #徒手治療 #運動治療
#熟齡運動 #術後復健
上肢肌力訓練好處 在 一分鐘健身教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新知】大重量也救不了膝蓋退化?
醫界權威的JAMA期刊最近發表一篇研究,認為高強度的重量訓練對膝蓋退化的老年患者「沒有幫助」,在社群媒體上引發討論。史考特對重訓、關節炎、醫學研究方法都稍懂一點點,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會怎麼解讀這篇研究。
【方法】隨機分組的臨床試驗,377位年齡65歲上下的膝關節炎患者,被分配到三個組別,訓練期長達一年半。訓練時間長是本篇的亮點。
【訓練】一週三次,每次一小時(含暖身及收操),6個下肢固定式器材訓練、4個上肢與核心訓練。
高強度:每個動作三組,一組4-8下,75-90% 1RM,週期化課表,每9週重測一次1RM。
低強度:每個動作三組,一組15下,30-40% 1RM,一樣每9週重測一次1RM。
控制組:上健康教育課(XD),教導各種保健知識如營養、睡眠、用藥。
【結果】三組的膝蓋疼痛都有下降,但進步幅度相同。
【觀察一】訓練扎實嗎?
深入看研究方法,受試者被指定的重量是80%1RM做8下,85%1RM做6下,90%1RM做4下。有認真訓練過的人都知道,這種課表每一組都會把自己逼到極限,完全沒有保留次數。而且組間休息才60-90秒,如果能順利完成訓練,代表當初的1RM一定被嚴重低估。
另一個令人疑惑的點,是高低強度在一年半的訓練後,肌力進步竟然不相上下。以專一性適應原則(SAID principle)來看,我會預期高強度訓練的肌力要進步更多才對。更奇怪的是,高低強度訓練組的肌肉量都沒增加,跟沒練的控制組差不多(?)
雖然這些是年紀大、有關節炎的患者,但這樣差強人意的成果,我猜是因為遵從性不佳(高強度組有1/3放棄),或是訓練的執行不大確實。
話說回來,我也能理解訓練老年患者的種種困難:身體疼痛、觀念改變不易、溝通。能讓六成多的患者訓練一年半,已經相當不容易了,還是得給他們鼓鼓掌。
【觀察二】機械式訓練
許多人正確地指出本研究是使用固定式器材訓練,非自由重量訓練。用槓鈴練,結果可能不同。
我也認同自由重量訓練的好處:效率高、全身都練到、功能轉移性佳。那為什麼多數研究都還在用固定式器材呢?因為自由重量的技術性較高,需要密集的指導,又有較高的跌倒風險。
讓關節炎患者做深蹲的研究跟日本製的壓縮機一樣,數量稀少。我期待未來能看到這樣的研究被發表,但在那之前,我也不敢說關節炎患者做自由重量的結果會優於固定式器材。
【觀察三】高強度訓練的風險
高強度組共發生53起不良事件,低強度組30起,控制組僅有4起。其中高強度組有12位產生肢體疼痛(低強度7位)、11位跌倒(低強度6位)。
老年人跌倒非常危險啊!輕則挫傷,嚴重者甚至腦出血、死亡。有這麼多參加者發生跌倒,我看來是覺得怵目驚心。
【解讀一】我的結論
由於執行面可能有些瑕疵,我對這篇研究還是存疑的。過去的統合性分析(Zacharias 2014)曾發現高強度訓練對關節炎患者肌力提升的效果不錯,也與本篇結果稍有抵觸。
我個人下的結論是:用高強度重量下去練退化性關節炎的患者,緩解疼痛的效果不會比用低強度練來得好。
但如果改用自由重量練,執行又非常扎實,那高強度會不會勝出?我也不知道,等進一步研究再說。
【解讀二】管理預期
當學生時曾有老師這樣說:當你看到一個疾病有好多種治療時,你就知道沒有一種是100%有效的。
假使重訓能治好100%關節炎患者,那很多復健科、骨科醫師就得轉職了。在我的門診裡,運動與減重仍是膝蓋退化性關節炎的第一線治療,在我有限的經驗中,有認真運動的患者大多都能得到改善。
但運動有它的極限在,因此儀器、徒手、藥物注射、關節置換等治療還是有存在的價值,我也會根據情況與患者討論,再決定最適合的治療法。
參考資料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776330
上肢肌力訓練好處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Taiwan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 #肌督教
🔥 肌力訓練到底該做哪些動作?什麼是一般適應症候群?【SBD怪獸講堂 S1: E7】
沒看過這集,別說你知道!😎
說了這麼多肌力訓練的好處,那到底我該做哪幾個項目來訓練最好?
而人體對訓練刺激所回饋的向上適應,其實是來自於運動科學的一般適應症候群基礎。
安全,循序漸進,持續觀察最大肌力表現的訓練模式,是每一個人都需要關注的。
影片為你分曉,肌力訓練背後肌肉/骨質/神經系統向上適應的人體現象,與哪些項目選擇是你需要知道的。而找一位合格合適的教練來學習與訓練,就不必走太多冤望路。
.
🚩本集怪獸講堂重點筆記:
➤ “以有負重潛力的人體自然動作,肌力訓練效果最好。"
➤ “大肌群多關節運動,優於單關節小肌群運動。"
➤ “器械式器材,建議在補強訓練使用。”
➤ “上肢訓練:水平推,水平拉,垂直推,垂直拉。”
➤ “下肢訓練:推,拉,轉,走。”
➤ "功能性訓練,具有力量轉換的遷移效果。"
➤ "最大肌力訓練,具有最佳功能性。”
➤ "一般適應症候群(GAS)的圖片解析。”👍
➤ "肌力訓練的根本,就是操控疲勞與向上適應訊號。”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SBD菁英聯盟頭號人物★
#SBD菁英體能教練 #SBD菁英聯盟
#大重量訓練先驅者 #SBD怪獸講堂 #何立安
#SBDAPPAREL #SBDTaiwan #SBD台灣
.
【正式上市!全新冬季限量款 - Eclipse 日蝕黑】
即日起正式現貨上架👇👇👇👇👇👇👇
🚩傳送門:https://shop.sbdapparel.com.tw/
今年的冬季配色,由日蝕黑與太空白交疊環蝕而成,為訓練增添獨一無二的色彩,在對抗地心引力的時刻,為你撐腰!😎
#Eclipse #日蝕黑 #2019冬季限量款 #限量依舊殘酷
-----------
😎何立安,何博士:
📗學歷:
2011美國春田學院體育博士, PhD
2009美國春田學院肌力及體能訓練碩士, MEd
2004中國文化大學運動教練科學碩士, MS
2000台大政治系畢業
📗經歷:
2012返台任教,歷任:
中國文化大學體育系專任助理教授及體能教練
中華民國運動教練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台灣肌力及體能訓練協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亞洲教練科學會肌力及體能教練證照授證教官
2016因反對大學評鑑和教授升等制度,辭職離開文化大學
2016起擔任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總教練
2019 SBD菁英體能教練
台灣SBD菁英聯盟之首
📗運動資歷:
跆拳道五段
巴西柔術棕帶
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中華代表隊選手
亞洲盃健力錦標賽長青組國手
跆拳道、武術散打、自由搏擊、巴西柔術教練
📗選手經歷:
2018亞洲盃經典健力錦標賽M1長青組臥舉第二名,蹲舉第三名,硬舉第三名,總合第三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波士頓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1美國NAGA東岸盃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一名
2011國際巴西柔術總會紐約國際公開賽紫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壯年藍帶組第一名
2010美國NAGA東岸錦標賽寢技壯年中級第一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超重量級第二名
2009台灣巴西柔術錦標賽藍帶組無限量級第二名
2008美國新英格蘭Team Link盃寢技角力賽中級組重量級第一名
2004TFF異種格鬥賽第一名
2004國術世界錦標賽搏擊項目第一名
2004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2003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3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3全國運動會武術散打第三名
2002全國武術冬季聯賽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2正心盃格鬥賽第一名
2001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1全國總統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2000台北市中正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北市青年盃跆拳道第一名
2000台灣省主席盃武術散打第二名
1999全國運動會跆拳道第四名
1999全國中正盃武術散打第一名
1998台灣區運動會國術擂臺第四名
1997全國中正盃國術擂臺第一名
#影片版權所有請勿轉載
上肢肌力訓練好處 在 倒立訓練好處1.增強上肢肌力2.強化核心穩定性3.訓練專注度與 ... 的推薦與評價
411 views, 7 likes, 0 loves, 0 comments, 0 shares, Facebook Watch Videos from Newsoul新靈魂健身工作室: |從零開始的倒立 訓練 | 倒立 訓練好處 1.增強 上肢肌力 2. ... <看更多>
上肢肌力訓練好處 在 肌力訓練動作-上肢篇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00:12 站姿T、Y、W01:25 屈體姿T、Y、W03:38啞鈴反向飛鳥04:52啞鈴窄握划船05:34上斜伏地挺身06:46伏地挺身07:35下斜伏地挺身運動很重要, 肌力 不可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