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已出版
#中環街市PopUpStore率先上架
#歡迎大家過來先睹為快!
搶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歡迎訂閱 https://bit.ly/3Ew9eN1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精彩內容sneakpeek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萬的網紅MPWeekly明周,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蕉徑,位處上水鄉郊,是一個農業耕種活動已然成熟活躍的地方。農田開揚,遠眺山脈,田間小路有流水淙淙,從雙魚河一直流向蕉徑大大小小的農田,潤澤泥土,渾然天成。然後,再往前走,卻見農地受橙色膠網及厚圍板封起,本來耕滿作物的農田變成倒滿石塊的「地盤重地」——農業園第一期工程已經開展。 二○一六年,政府宣布...
「上 水 本地菜」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上 水 本地菜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上 水 本地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上 水 本地菜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上 水 本地菜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上 水 本地菜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上 水 本地菜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上 水 本地菜 在 上水貨舖BeWater Mart 的評價
- 關於上 水 本地菜 在 《香港遊樂團》 上水有機農場-復耕香港農地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上 水 本地菜 在 大埔林村日本妹熱愛香港本地菜每星期取5公升新鮮山水沖茶煮 ... 的評價
- 關於上 水 本地菜 在 湖湘文化辞典(七)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評價
上 水 本地菜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阿妹,想食乜!同你介紹返咩係菜!
亂鳩咁黎系列,啊,應該係全職炒散系列話做就做,今日,我係菜檔陪同店主賣左半日菜,真係眼界大開,唔講太多,去點!
1)是日任務,賣菜!地點,屯門新墟街市,下午時段
2)政府街市,非領匯,檔口係兩個連位,目測菜品種類超過三十款,每款都唔算多
3)第一單生意,菜芯,一斤,廿蚊(覺得貴?咁要睇埋落去)
4)首先介紹返店主先,八十後,用五百蚊入行,零晨五點係街市前走鬼,然後投標入左街市擺檔,新墟檔口已經有八年歷史
5)店主只有一人,無請員工,返工時間,未發達前,凌晨四點幾五點,到晚上八點,幾乎你收工就要返屋企訓等聽日再開檔;發達後,朝早七點半,去到檔口叫早餐嘆,六點收檔走人
6)賣菜都會發達?一日搵幾多?黃金年代一日純利四五千走唔甩,今日就唔同講法,想知今日埋數賺幾多?慢慢睇到最後一點
7)如果想入行賣菜人工幾多?店主分享,你連菜芯同芥蘭都唔識分咁做,都一日700,當你熟手,甚至一手就可以精準拎到一斤菜時,就由一日900-1200不等,但你要搬菜,無體力請自重
8)有冇假放?你見街市有冇休息?幾乎只放新年,唔好講周末假期,長短周,連紅日你都要返工,店主聲稱只會去旅行時先會放假
9)付出咁多,你得到咩?養妻活兒,買樓唔太大既樓絕對無問題
10)睇到呢度,想入行做店主?請睇後面,會講晒所有條件比你聽
11)開始你問我答環節,咩季節食乜最好,低級問題,夏天食瓜果豆,冬天就菠菜豆苗西洋菜西芹粟米蘿蔔
12)菜芯公價係幾多?無所謂公價,唔同地方有唔同價錢,同樣係菜芯,由貴至平既排列大約如下:City Super,一田,大型連鎖超市,街市「執」菜檔,街市「唔執」菜檔,街邊大型菜店(夜晚會放晒出黎一份份平到五蚊有交易個種),而店主既菜芯係20蚊一斤
13)五蚊斤菜芯其實你都買到,點解店主會賣20蚊斤?上面講到一個「執」字,會執既菜檔普遍都貴,因為店主會將唔靚既菜頭菜尾都幫你處理好,唔好睇同壞既菜會丟左,你返到屋企只需要洗一洗就可以直接煮,有別於「唔執」檔,其實佢地有三分一都用唔到,佢貴係貴在個人工錢(其一)
14)有機菜合集,點去分辨有機菜?當你發現檔口有一大個「有機產品」Logo時,佢先「有機會」係有機菜,無Logo就一定唔係,想保證有機,請去大型超市就一定唔會呃你
15)有機菜係咪無農藥?錯,有機菜都有機會有農藥,只係係規管下你唔可以用多過幾多農藥,就算你食有機都「可能」有農藥使用過
16)有機菜係咪好食D,店主話根本難以分辨,味道口感同營養都唔係因為有機同無機而出現分別,你覺得有機菜好食既就食有機,開心就好
17)店主係咪賣有機菜?唔係,但店主主要係賣本地農場既菜,亦因為咁,呢個係佢貴過外面既原因之二
18)本地農場係咪好食D?唔一定,但一定會比進口菜新鮮,因為係運送過程會比進口菜短好多,本地菜由佢收割到街市,大約一兩日,店主話,大陸菜芯係寧夏過黎,唔通飛機空運咩,陸路過黎,又要車程又要過關,黎到香港去批發再派貨,自己計放左幾多日啦,當菜新鮮,自然就無咁老咁多渣
19)幾點前買菜最好?中午前啦,中午後就開始有野賣晒,當然你食大路野都會比較易買到
20)幾多錢先送蔥?店主話真話係,睇佢心情,我見佢有時送蔥有時送辣椒有時送蘑菇,靚女係有多D野送(以我觀察)
21)超甜粟係咪真係甜?係,但你要確認到佢真係超甜粟,最簡單分辨係粟米粒有黃有白,如果粟米鬚呈銀色就係極品(我打開粟米見到有條死蟲,店主話呢種通常都會捐去食物銀行,黑心店就會切走照賣)
22)讀者你問我答環節,有部份我都答左係上面,蕃茄係咪個底有粒星就甜?唔係,最緊要紅同軟,因為熟到軟既先代表甜
23)有機菜係咪會多d蟲,係,因為用少左農藥,整體會「樣衰」過無機菜
24)點樣洗菜最好?浸,然後洗兩轉都夠晒
25)入貨有冇MOQ,你一百蚊都可以買,有錢就得,有機菜要買唔難,但你要再轉賣有機菜就要有牌
26)菜係咪一定要噴水,係咪呃秤?店主即時展示佢既霧化噴壺,噴完之後佢問我,你覺得重左幾多?點解要噴水,店主有兩個解釋,一,依家街市有冷氣,比冷氣吹到菜乾左會唔好睇同老,所以冷氣位一定會噴水;二,因為大家都理解有水既菜先新鮮,為左滿足大家既心態,佢噴比大家開心下
27)菜有水係咪好快爛?唔係,店主話,你條菜乾到無晒水份,你放幾耐佢都係咁,但一定唔係好事,水係有助保存
28)如果買左菜食唔晒點保存?浸冰水,溫度會令菜保鮮;想放雪櫃點好?浸完水,飛水,唔好滴住咁放入雪櫃,唔駛乜報紙啊保鮮袋等等,其實都差唔多,因為家用雪櫃有抽濕功能,所以放保鮮格係會有助菜保留水份
29)菜係咪海鮮價?可以話係又可以話唔係,之前講到,有機、無機、本地、進口、地點、有冇執過都會影響價錢,當一棵菜芯係你眼中只係菜芯,咁就係海鮮,但你知道佢係一條本地有機執過既菜芯時,就係物有所值
30)冰菜上面既冰係咩?鹽份,所以冰菜有咸味
31)點氹師奶?店主教路,男既全部叫老闆,女既全部叫阿妹,呢個問題係我聽到佢叫緊一個六字頭既阿嬸「阿妹」後問……
32)點打敗家農呢類菜品店?有錢,你有一百億既可以同佢鬥過,但店主表示自己有一百億不如收息嘆世界,點解仲要賣菜?
33)仲請唔請Partner?店主無意開分店,依家佢賣菜係興趣(從佢撩阿姐既行為中,我信佢係真心喜歡賣菜)
34)點解每種菜唔同價錢但收幾錢就咁快計到?店主話當你日日都計,計足十年,你都可以
35)芫茜同蒽點樣可以放得耐啲?店主無奈表示,食左佢啦,真係要放,冰水,曾經有客問佢菜可唔可以放兩個月,店主指左對面間菜乾店叫佢買菜乾
36)每日賣淨既菜會點處理?一,食物銀行;二,賣比餐廳,通常都唔會掉,收檔時我見佢薯仔、薑、蒜頭呢類貨會留之外,其他全部入膠袋,夜少少會有人收走送去餐廳
37)平均一斤菜有幾多利潤?唔定,愈大路既菜利潤愈少
38)有冇人收陀地?無,最多都係舞獅派財神,十蚊打發走個種(佢係政府街市)
39)老老實實賣菜係咪生存唔到?係,答案太長,下回分解
40)如果你想入行,可以點?店主表示,如果你可以申請到政府街市,一個月租金平到你唔信,只要你開舖都唔會憂,領匯就唔好諗,原因太長,下回分解;以佢舖位做例子,起動成本只係兩萬以內,是日入貨1052,本真係唔算多
41)如果聽日係世界末日,店主只可以食三種蔬果,佢會食乜?非本地系列:日本產香菜、法國番薯、荷蘭甜椒;本地系列:香港椰菜、荷蘭豆、扁豆(原來兩種豆係唔同)
42)有關點揀菜……篇章太長,我會之後再解釋,今日記野都記到我頭都暈
43)是日進貨成本,1052;是日銷售額(只計紙幣)3800
44)是日本人收獲,老細請左我食外賣,一條老細精心挑選既蘿蔔同粟米,同埋一堆聽極都唔厭既賣菜知識趣事,請容我叫老細一聲,師傅!!!!
作者的話,今日真係獲益良多……我對菜真係一無所知,比佢笑左我好多次,對於一個完全無架子,願意分享成行所有情報同潛規則既店主,仲完全不求回報,佢話唔好開佢名,以免比人點錯相!我代讀者們再一次多謝佢,而我都同佢講,我仲有好多問題想知,一定會定期再搵佢!
所以讀者們如果有問題想再問既,請留言!!!!!!!!!
如果喜歡呢個系列,同埋想感謝店主既分享,請比Like Comment and Share!!!!!店主有偷偷睇Post!
賣菜系列將會下周再來!而我亦準備做圖文版本,需要較長,敬請留意我既更新
上 水 本地菜 在 Being Hong Ko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就係香港2021秋季號 #現正接受預訂
率先試閱:012.beinghongkong.com
這個秋天,疫情仍未完全遠離,我們要學習和病毒共存;除了行山,也不妨重拾在市區行街的滋味,重新體驗香港城市文化的複雜多元及趣味。Let's rediscover together,香港街道。
#REclaim REmap RElive// 香港街道演義
過去百多年來一步步生成的香港街道,像是一道道仍然未被完全馴化的城市空間,總有那麼一點一滴的故事或痕迹,令人意料之外或者喜出望外。當一條街道有了自己的名字,蓋了一些樓房,住上一些人,有些人又開了一些店,或成為街坊,就像一個生命有了期許,並隨著年月長成、積聚、沉澱。如是,每條街都有了自己的故事,並成為人們腦內心中重要的身份及集體記憶印記。
#REvisit// 180年來,攝影師鏡頭下的香港街道
十九世紀時最先前來遠東地區進行影像記錄的John Thomson、曾效力Magnum圖片社的 Ed Van der Elsken、1970年代起在香港留影逾50年的Keith MacGregor;三位不同年代和風格的外籍攝影家鏡頭下的香港街道,展示城市一路以來的轉變。還有攝影大師何藩在五十年代留下來的經典畫面,景觀以外更記下了香港人堅忍的面貌。
#REdiscover// 德輔道中,時空徒步旅行
由十九世紀一路走到現在,由銀行街走到南北行,由西方殖民走入華人社區,由古典建築走到唐樓和現代商廈。德輔道中,從來都不止是一條商業街或電車路。而路上的環球大廈除了是香港「小馬尼拉」,八十年代時因為興建地鐵中環站而開車站上蓋發展物業先河,成就李超人傳奇之外,在這個異度空間內,也藏著三個鮮為人知的創業故事⋯⋯
#REgion// 九龍塘、大角咀、新蒲崗,有街就有區
充滿英倫味道的九龍塘、以樹木命名街道的大角咀、用數字去為工業區帶來好兆頭的新蒲崗,擁有完全不同的街區氣息。林建才、UUendy Lau和Pen So三位不同風格的香港創作人,因應這三個擁有不同歷史背景及氛圍的街區,演繹他們對街區的思考和感受。
其他精彩內容:
#REplant// 香港時菜Season Hong Kong
隨著八十年代末本地農業式微,農夫棄耕,技術未能承傳,不少名物已絕跡於香港。川龍西洋菜及鶴藪白菜卻是難得分別能傳宗接代及「復育」的香港名物。從一棵白菜或西洋菜,不但透視出本地菜的盛與衰,還有香港城鄉在過去數十年的變化。
#REcord// 鬧市街頭,每當變幻時
城市規劃師Peter Cookson Smith(施培德)在千禧年後十多年間,不斷前往香港多處舊區進行街道觀察,並以素描仔細繪下香港街頭多元混雜的生命力;設計學者郭斯恆以本地霓虹招牌、字型和花園街為研究對象,建構出香港街道文化的重要元素。
#REmap// 是誰建構了中環山城
曾花長時間研究深水埗「棚仔」生態的民間自發組織「知築常落」和「草民軼誌」,嘗試帶我們走入中環山城,走入城市第二層面貌,看看除了規劃師和建築師外,是誰塑造了中環山城?
#RElive// 摩羅街,不止是遊客的
摩羅街其實不止有遊客,也是一個有歷史的生活社區,內裡有著各式各樣的人,以及多種一直被遺忘的本地工藝。在疫情後遊客絕迹的摩羅街,能否以另一種方式重生?
#2021就係香港秋季號 #香港街道 #BeingHongKong #HKStreetIssue
上 水 本地菜 在 MPWeekly明周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蕉徑,位處上水鄉郊,是一個農業耕種活動已然成熟活躍的地方。農田開揚,遠眺山脈,田間小路有流水淙淙,從雙魚河一直流向蕉徑大大小小的農田,潤澤泥土,渾然天成。然後,再往前走,卻見農地受橙色膠網及厚圍板封起,本來耕滿作物的農田變成倒滿石塊的「地盤重地」——農業園第一期工程已經開展。
二○一六年,政府宣布落實新農業政策,在古洞南設立高新科技農業園。農業園佔地約八十公頃,分為兩期發展。農業園內現有常耕農地會盡量保留作農業用途,另外約有五十公頃休耕農地將被復耕。另外,農業園也擬興建新行車道和行人路,預計需要徵收約8.1公頃私人農地,其中約十戶的農產地將會受道路工程影響,遷至復耕地,包括「達記園」農夫文哥。
對文哥來說,本土農業是傳承,也是人的選擇權,「香港農業式微,愈來愈多人放棄,第日香港不是1.9%蔬菜供應率,可能得番0.9%,你的自由選擇權又少了,你有權去選擇農產品是本地菜。」
-----------------------------------------------------------------------------------------
立即訂閱《明周》電子版:
https://bit.ly/3t1Jmmx
明周娛樂 Web/ https://www.mpweekly.com/entertainment/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entertainment.mpw
Mewe / https://bit.ly/39s8vgS
明周文化 https://www.mpweekly.com/culture/
想食明周 https://www.facebook.com/foodiempw/
INNER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mpw/
https://www.instagram.com/in__ner
上 水 本地菜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離島遊2—梅窩人自種黃豆整腐皮送街坊 居民義工實現Farm to Table:消費以外,想有人幫吓呢個地方
梅窩是個有趣的社區,裏面有好多本土農田,有好多街坊自組的社區小組織,如大嶼學堂。他們有搞導賞團,有辦farm to table幫本土農夫賣菜包,喜歡本土文化的居民,就自發找老街坊訪問昔日故事,甚至搵島上長者學做曾盛極一時的手工腐皮,再教街坊製作,目的是想連結世代島民,了解小島的前世今生。
伍雋穎(Miffy)三年前搬入梅窩,加入大嶼學堂後,她找來了一些街坊義工,每周一日,踩單車去四、五個農場收菜,按重量包成菜包。Miffy說,梅窩好山好水,水源不會被污染,食物相對安全,但運輸成本好高。「可能你租小貨車出去一程都要五六百元,賣菜的錢就沒了。他們也難像外面的農村,有團體進行共購計劃,連去參加農墟都困難。」梅窩三代都做菜農的強哥送來台灣品種的番薯,他說梅窩居民也不是全都吃本地菜的,一來數量不夠,二來始終進口貨較便宜,「不過好開心有街坊幫手,還不收錢!我們沒錢付推廣費,賣來的錢用來買肥料都好,大家開心。否則我的菜也不知如何賣,可能好快就放棄不種了。」
https://hk.appledaily.com/lifestyle/20201205/TSOXNWDLDBA5NIYQVO6W5C7UK4/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離島 #梅窩 #黃豆 #FarmtoTable #農場 #大嶼學堂
#果籽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上 水 本地菜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地菜 —坪輋65歲農婦畢生種菜養活一家 見證本地菜興衰:希望下半世都可以種菜
打鼓嶺,新界最北。香港冬天最冷,夏天最熱的其中一個地方。打鼓嶺區域包含多條村落,其中坪輋就是以前原居民輋族的居住地。「輋」是客家人的耕作工具,因此坪輋多農地,出產本地菜。
在坪輋種了幾十年菜,六十五歲的洪愛珍(珍姐)每日過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下田生活。每天早上九點下田收割、淋水、施肥及翻土,「種菜真的要花心機,如果不花心機是種不了一棵靚菜。」珍姐經營的農場高峯期面積有近十四萬呎,後來地主收地及人手問題,已大減至現在約七萬呎。現在只有珍姐一人打理農田,主要種植菜心、油麥菜、紅菜頭、茄子及番茄等,種類不多,但落足心機,定時休耕確保質素,女兒更幫她開設了專頁,讓大家能下單買菜。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本地菜 #坪輋 #打鼓嶺 #菜心 #油麥菜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上 水 本地菜 在 《香港遊樂團》 上水有機農場-復耕香港農地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他們先到 上水 市區的藥材舖收集廚餘,然後協助將枯枝落葉鋪在廚餘 上 , ... #MM|大埔林村日本妹熱愛香港 本地菜 每星期取5公升新鮮山水沖茶煮飯到農場 ... ... <看更多>
上 水 本地菜 在 大埔林村日本妹熱愛香港本地菜每星期取5公升新鮮山水沖茶煮 ... 的推薦與評價
第一集,我們探訪住在林村的日本人增田佳苗,看看Kanatin怎樣運用香港 本地菜 ,製作19道日式料理早午餐。跟隨她到農場摘菜 ... #MM|社工搬入近沙頭角南涌耕田兼職 上水 市區 ... ... <看更多>
上 水 本地菜 在 上水貨舖BeWater Mart 的推薦與評價
【本地有機蔬菜新鮮送上門】 現凡買滿$50有機菜即可送上門‼️ #親自嚟店舖揀都得㗎~ 查詢電話6046 1163 https://wa.me/85260461163 送上門範圍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