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書推薦《#大減速》部落格文章末,抽書兩本
想像一下,你正坐在一輛高速前進的列車上面,當列車突然剎車的時候,你會感覺整個人被往前拋。只有在事後回顧過去,你才會察覺,自己已經不再像以前那麼快向前移動了。我們就像是被往前拋的乘客,誤以為世界仍然在加速,卻沒察覺到周遭的一切已經開始放緩。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slow-dow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大減速》的作者是牛津大學的社會地理學教授丹尼‧道靈(Danny Dorling),他的研究領域涵蓋住宅、健康、就業、教育和貧窮。在這本書裡,他揭露了一個人們很難察覺的事實:「世界並非加速前進,而是開始慢下來了」。這些成長趨緩的領域包含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
近代的人們覺得快速成長是常態,但是作者以實際的數據顯示,趨緩的成長和穩定的步調才是世界得以永續生存的條件。而綜觀各項領域的指標來看,各國的發展漸漸邁向更加緩慢、穩定和平等的狀態。只是在這些樂觀的背後,仍有一道不能忽視的難題:世界平均溫度的增溫速度持續加快。
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告訴我們趨緩的成長是好事,不需要因此擔憂,而我們需要將注意力轉往真正重要的事。這本書多達480頁且偏內容「硬」,篇幅有大量的圖表和資訊,讀起來並不輕鬆。但是書中呈現的「事實」反而很有意思,因為它刷新了我的老舊認知。以下針對書中概念導讀並且列出我覺得有省思的部分。
.
#鐘擺效應
.
這本書多達67張圖表,作者在他的官方網站公開全部的圖片,並且都有「GIF 動畫」的呈現方式。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搭配這些動畫,讀起來更加生動。要讀懂這本書首先要懂一個叫做「鐘擺效應」的原理,如同下圖所示,當鐘擺擺盪從左邊的「高點 1」逐漸加速擺盪到「低點 2」的時,速度最快。當鐘擺從「低點 2」擺盪到右邊的「高點 3」時,速度緩慢下來直到靜止為零。
作者透過這本書要傳達的觀念就是,人類在近代工業化和數位化的年代,一直體驗到了「高點 1」到「低點 2」的「加速時代」。可是自從1970年代開始,世界的各項指標其實漸漸地減速,變化越來越慢,實際上是走入了「減速年代」。只是人們的心中仍然有一種錯覺,覺得時代會越來越加速,變化會越來越快。但實際的情形卻剛好相反,這本書就是在說這件事。
.
#獨特的時間線圖
.
這本書中使用了一種很特殊的「時間線圖」來詮釋所有的資料。比起常見的只看「時間vs.總量」的趨勢圖,這種時間線圖可以表示出數值的「變化的速度」,用這個方式更能清楚顯示各種趨勢的演進。在這個時間線圖中,Y軸仍然代表數量的絕對值;X軸則用來代表「變化的速度」,越往右邊的資料點代表「增加的速度越快」,越往X軸左邊的資料點代表「減少的速度越快」。接下來的各項討論會引用作者官網的動畫來說明。
.
#趨緩的人口數量
.
作者直言,從來就沒有「人口定時炸彈」這種東西,世界的人口成長必定會持續趨緩。作者的這項觀察,也同樣在讓我對世界的發展趨勢大為改觀的《真確》書中被詳細提及。
以下這張圖呈現了聯合國對世界人口的成長預估,從2017年以來人口的成長速度持續放緩,來到了2090年人口會達到110億人。作者針對世界各國的人口成長做了更細緻的統計,他認為聯合國高估了這個成長,真實的人口數字到了2090年應該只是會落在90億人左右。
作者分析了中國的人口狀態,不同於我之前以為中國還會有人口紅利,現在中國呈現了一種「穩定」的階段,就像鐘擺已經擺到頂端,人口增加的速度正準備降低了。另一個我們熟悉的國家日本,則已經正式走入了「減速」的階段,人口的增加速度持續降低。放眼望去,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的人口成長都即將邁上這兩種階段。
同樣減速的還有「生育率」。整個世界的公共衛生的進步、嬰幼兒死亡率的降低,讓人可以少生好幾個小孩。當人們相信社會有辦法照顧你,會生得更少或只生一個,因為不再需要養兒防老。尤其當女性接受的教育和擁有的權利提高之時,她們有權提出與傳統父權社會不同的聲音,她們能夠自己決定要不要生、要生幾個。
根據數據統計,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試圖提升生育率,但是幾乎都以失敗告終。我回想到前陣子網路瘋傳的「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政府推優惠措施 前景仍不樂觀」這類新聞,這究竟是「經濟不景氣」貨「政府不爭氣」惹的禍?還是「全民教育程度高」和「女性擁有更平等的權利」?從書中的資訊給我的想法是,人口和生育率的趨緩,不是一件壞事,它本身就是世界必然的趨勢。
.
#趨緩的經濟成長
.
隨著人口增長的趨緩,許多人一定會認為經濟恐怕就此完蛋,會不會經濟的發展因此趨緩了?對,一定會。作者統計了世界各國的「國內生產總值」(GDP:指某一特定時期在某一特定地區內,所有完成的貨品和提供的勞務之總值),整理成以下這張圖。
顯而易見的事實是,世界整體的GDP總值雖然持續上漲,但是成長的速度都已經慢了下來。其他的經濟指標例如學貸、車貸、房貸和國債,總額雖然持續增加,但是增長的速度都出現了趨緩。如同動畫的鐘擺一樣,經濟的成長也開始減速。在新冠疫情之後,經濟的成長更加趨緩,但是這對地球的生態永續反而是好事,更少的製造、更少的汙染、更少的浪費。這或許是一個經濟成長趨緩但即將變得更好的世界。
這個經濟趨緩的過程,在西方常被誤認為是經濟下滑,或者跟中國的崛起扯上關係。實際上,從書中的資料不難看出,中國正出現史上最大的生育率趨緩,中國的經濟成長率也同時在急劇減速。作者對這件事下的結論是,這其實只是資本主義轉型結束的新狀態。因為資本主義強調的成長和擴張本身是一個「過程」,而不是「穩定狀態」。
我從書中的各類觀察發現,作者從英國學者的角度去分析美國、歐洲、亞洲、大洋洲各國的狀態,其視野更顯得宏觀。歐洲(尤其北歐)各國已經開始適應這種趨緩,打造許多對應的社會福利和機制,而且人民幸福指數高居世界之巔。只有美國老大哥認為自己的經濟砸鍋是中國的錯,這也不難看出美國想要奪回世界霸權地位的別有居心,但我認為即使美國最後「贏了」這場經濟對抗,資本主義的歡樂派對將無以為繼。
.
#趨緩的知識數量
.
作者認為,全世界的「數位數據總儲存量」雖然持續呈現指數級的成長,但是有意義和值得留存的「知識資訊量」並沒有以指數成長。數位訊號讓我們容易「複製」、「傳遞」和「儲存」,但光是儲存大量無用、過時、多餘的資訊,對於人類知識的增進其實沒有太大幫助。
維基百科從2001年開站以來,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急速攀升,到了2007年增加的速度達到最高峰,但是從這個時間點開始反轉。自此之後的每一年,條目數量的增加速度都持續減緩。雖然到了2019年的條目總數超過了600萬筆,但是者提出了一個有趣的觀察,全世界大多數的人感興趣的事情介於100萬到200萬件之間(百科全書紀載的數量都遠少於100萬則),因此之後增加的條目都比起以前的「更不有趣」。現在追加的新內容,充斥著一堆只有條目的標題和簡介、卻沒有詳細內容的「小作品」等著別人去補充資訊。垃圾資訊量的成長速度遠高於真正的知識資訊量。
還有另外一個跟知識資訊量有著類似趨緩跡象的東西:「書籍」。根據書中的數據,可以發現新書數量的增加速度也持續在減緩,看起來新數據和新想法的產出速度都在減緩下來,作者評論道:「這是越來越沒有新東西的洪流」。我自己反思的事情是,不要隨著資訊洪流起舞和追隨「更多」的資訊,反而要仔細篩選、挑揀高品質的內容。要去主動連結和創造出自己的洞見,或許,「少」即是多。
.
#加速中的地球暖化
.
作者談了人口、經濟、債務、數據和科技進步的速度都正在「減速」,這對地球永續是好事,對社會公義是好事,但是有一個無法忽視的危機:「地球的平均溫度上升的速度越來越快」。從下圖可以發現,溫度的變化一直往右上角發展,代表增溫越來越快。這個數據跟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呈現很強的關聯,遠在2010年左右還有許多反對地球暖化的學說,但如今科學家們面對實際的數據,幾乎沒人在辯駁暖化效應正在惡化的事實了。
作者引用了世界自然基金會執行長 潭雅.斯蒂爾(Tanya Steele)說過的一句話:「我們是第一個知道自己正在毀滅地球的世代,也是最後一個還能做些什麼的世代。」雖然人類對於衛生、貧窮、教育等方面作出重大努力,也克服了許多難關,但是對於溫室效應的挽救,卻顯得束手無策。
如同最近發生在全球各地的極端氣候和災難,其嚴重程度不斷打破歷史紀錄,這不是偶然,而是平均溫度上升的必然。最令人憂心的是全球溫度上升的速度,至今仍然沒有半點趨緩的現象。只能祈禱美國和中國的對抗戲碼盡快落幕,或是美國什麼時候才要覺醒帶領世界各國一起迎戰真正的敵人「地球暖化」?人類是否能團結起來打贏這場戰役,或者事後回顧去奚落當初的無所作為?
.
#後記:放慢不是壞事
.
《大減速》的作者透過這本書帶出一個觀念:「人類過去生活的環境一直都是停滯和緩慢成長的平衡狀態,就只是沒有像現在這麼『急遽變化』而已。」我們正走向逐漸的減速,只是當停滯到了極點,又會出現下一次的加速變化(不知道我們有生之年能不能看到)。
從書中的各類數據看來,以及世界各方面的趨勢顯示,這是一個成長趨緩的年代(除了溫度加速上升)。我們要警覺那些舉著大旗吶喊「加速經濟成長」和「重返成長榮耀」的人物和口號,事實是趨勢早已改變,而且舉世皆然。我們已經不是乘坐在加速的列車上,也不該繼續乘坐下去。
作者認為趨緩帶來的另一項好處,是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去質問,那些「我們祖父母和父母輩沒有質問過的事情」,因為他們的年代變化得太快、出現太多新鮮事物了。未來我們遭遇的無論科技、經濟、生活模式的變化速度,都可能會來越慢(看看令人失望的 iPhone13),如何降低自己對加速的期待,過上理想和滿足的生活,成了我們這代人的新課題。
最後,我想引用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Bezos)談打造商業策略的一句話:「與其問未來什麼會改變,不如問未來什麼是『不會改變』的?以這個回答去打造你的事業。」套用到我們自己的人生,享受親人、朋友和家庭的快樂相處時光,或許就是那件不會改變的事情。讓我們放慢腳步,細細思考什麼是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事,並以此打造自己心中的理想生活。
.
Kobo電子書7折代碼:WAKISLOW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jW9fkV
使用期限:9/26~10/2
.
感謝 聯經出版 提供抽獎贈書
同時也有3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6Rachel 芮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好久不見~ 這次沒有拍到煎蛋,拍了一堆植物...... 而且話有夠多,希望大家還可以適應😂 停更了一年多 最近終於感覺有力量繼續拍了 我真真沒有想到今年還能收到希望我繼續拍影片的訊息 好感倫~~~~ 這真的給了我很多信心 謝謝你們🖤 有鑒於我悠悠島的介紹講得有點爛 口條還有待訓練 所以我決定直...
不怕慢就怕站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不怕慢就怕站意思 在 許太太與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兒時玩伴
我在鄉下長大,小時候一直很想要養狗,央求媽媽好幾次都沒成功。約莫六七歲的暑假,一天早上醒來,媽媽對我和妹妹說,樓下有一個送給我們的禮物,我們興奮地衝下樓看到一隻幾個月大的小黑狗,我和妹妹好高興,對著小狗又親又抱,搶著給牠喝牛奶。
那時為了給小狗取名字卻想不出適合的,幾天後看到有一本圖書上一隻和一家人生活的小狗名叫Sandy,我和妹妹都很喜歡這個名字,就決定把小狗取名為Sandy。Sandy住在家中透天厝院子裡,有一個自己的小狗屋。我、妹妹和Sandy經常在巷子中、田埂裡玩耍,弄的全身髒兮兮,爸爸笑我們三個是小野戰部隊,洗澡水總是黑黑的。
歡樂的暑假來到尾聲,開學第一天早上走去學校的路上,Sandy以為又要和我們一起出去玩,我邊走邊揮手,叫牠回家別跟了,牠仍然跟著我一路走到學校教室裡,見到一大群小朋友便緊張地躲在桌子下不肯出來,同學們都興奮地圍著看。後來我拿著一元硬幣到教室外打公共電話,請媽媽來把狗接回家。從那天起,Sandy知道我們白天要上學,只能等下課回家才能一起玩了。
週末時我跟妹妹的工作是負責在院子裡幫Sandy洗澡。Sandy很討厭洗澡,只要天氣晴朗,每到週六午飯完畢,我們開始準備替狗洗澡的前置作業,拿著沐浴乳、大毛巾等東西到院子,這時,Sandy似乎已經明白接下來會發生的事,垂著尾巴默默溜走,躲到巷尾的某處,怎麼也找不到牠,洗澡這件差事便不了了之。
後來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我在吃午飯之前告訴Sandy:「等一下我們吃完飯,再來幫你洗擦擦喔。」我自以為去掉「洗澡」或「洗澎澎」,狗狗就聽不懂,沒想到在我們飯後來到院子時,牠再度開溜。原來牠完全能理解我們的意思呀!
為了把握時間,我們兩個女孩把Sandy抓回來,拿起水龍頭對著牠沖水,然後雙腿夾著牠的身體,上沐浴乳,那個年代沒有什麼寵物專用的洗毛精,浴室裡有什麼就拿來洗了。我們四隻手搓呀搓的,再沖洗乾淨,然後對著牠說:「甩甩身體!」,Sandy站在中午的陽光下,立刻扭動全身把水珠甩開,從頭到尾巴抖動幾次,折磨的洗澡終於結束而露出開心的笑容。為了避免牠在身體濕的時候逃跑出去再次弄髒,我們趕緊拿起大毛巾把牠包起來擦乾,然後要牠待在院子裡曬太陽,讓毛慢慢乾。
每天Sandy迎接下班放學的家人,牠總能清楚知道誰會在幾點回到家,該去巷子的哪個地方等待。除了是玩伴,牠身兼自動電鈴,只要郵差、外人靠近,牠馬上大叫警示;熟識的朋友來訪時,牠則聞聞對方,搖搖尾巴放行。有時看牠趴在院子地上,把媽媽賞賜的一根熬湯大骨頭當寶貝一般,雙手捧著慢慢啃,一副很享受的模樣。下起雷雨,或過年鞭炮隆隆時,則讓害怕得不斷哀嚎的牠趕快進來家裡。
童年有牠的陪伴相當幸福,在我們家生活十多年,看著我和妹妹長大。最後的日子裡,牠一直等待著已經離家上大學的妹妹回來,直到見到她最後一眼後,才安詳地離開。
兒時的寵物是夥伴也是家人,只要回想這些回憶,微笑不斷浮現在我的嘴角和心中,那甜美的滋味混合了感謝,是我生命中不可磨滅的一段光陰。
你們有兒時寵物玩伴嗎?
不怕慢就怕站意思 在 6Rachel 芮秋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好久不見~
這次沒有拍到煎蛋,拍了一堆植物......
而且話有夠多,希望大家還可以適應😂
停更了一年多
最近終於感覺有力量繼續拍了
我真真沒有想到今年還能收到希望我繼續拍影片的訊息
好感倫~~~~ 這真的給了我很多信心
謝謝你們🖤
有鑒於我悠悠島的介紹講得有點爛
口條還有待訓練
所以我決定直接複製ig貼文lol
- - - -
曾經聽人說過:如果你覺得現在待的世界讓你很沮喪、覺得喘不過氣、甚至失去生命力量的話,也許你待的地方本來就不是你的世界,或許你應該試著去創造你的世界。
從in house設計到接案,我足夠幸運遇到很多貴人,雖不能說非常順利但也不算太差,只是一直以來總有種不夠滿足、不夠盡興的感覺。左右搖擺到了去年年底,終於開竅想通自己真的很喜歡、做起來很滿足卻一直沒勇氣認真做大的事。
開竅以後我就回不去了,想了一百個不要做的理由都不敵一個可是我喜歡,不逃了,反正我還年輕;於是u_u island,也叫悠悠島,就這樣生/造出來了。u_u 就是閉上眼睛,關掉外在世界的聲音,放下社會的別人的期待,聽從心裡的聲音,進到自己的fantasy land。在心中的理想世界裡,只要你願意,什麼美夢都值得做,什麼幻想都可能變成真實。
或許大家還是不知道在幹麻,想說不就一個網站?!
可能說是建立品牌會比較容易理解,但在我心中它就是我想要創造的世界o(^_^)o~
資金有限,一步步慢慢來。雖然現在還很不完整,也不知道未來會走向哪,但我想只要我繼續做著想做的事情、讓自己快樂的事情,或許有一天就會有能力讓別人也快樂,讓感到痛苦的人也出發去尋找自己的世界。
如同我寫的那些字,其實我一直都習慣用書寫來發掘自己了解自己,這是我向內思考、療癒自己的過程,也是我創作靈感的主要來源。而畫畫就是對外的輸出,對世界的發聲。以前常不敢把心中所想原原本本的說出來,覺得自己太敏感纖細惹人厭,一點也不chill,總是包裝自己的想法,用比較曖昧的言語去說,又想被看見、又害怕被看見,不倫不類。
在尋找不見很久的自己的過程中,有一天傾訴的慾望爆表,決定不藏了,不chill就不chill吧管他的!愛誰誰去啦~才開始把現在或過去寫的部分文字放上來,不再在意別人是否覺得我有事嗎想太多,不再在意別人是否覺得我多愁善感無病伸吟。
在這樣有點任性、只是想衝破自己心中枷鎖開頭下,漸漸發現我為自己寫的文字,好像也有安慰到別人的可能,這個發現很意外的讓我覺得開心而且滿足,一個你快樂所以我快樂的感覺,也讓我認識到我的世界和存在本身就有價值,明白塔羅牌老是說我有大愛是什麼意思。(但我很自私ㄚ絕對不是什麼好人聖母的料各位不要誤會)
可即使我還沒有能力真的去療癒別人(那些私訊我的朋友們抱歉了,我還沒有足夠能量去傾聽你們的煩惱和傷痛),我能做的只是在療癒自己的同時,分享這些過程,讓你們看見我的脆弱與掙扎,或許能讓一些受傷的靈魂好過一點。(突然變好靈性)
寫到這裡好像又說太多了,有點不知道怎麼收尾,決定有些話以後慢慢說,有些事以後慢慢做,就讓宇宙自己帶領我們一起飛向未知的遠方(?)
2021.2.9
Anyway謝謝大家u_u~~
- - -
🪐悠悠島 u_u island:https://www.uuisland.com
❤️ PERKI PERKI Line貼圖下載網址: https://bit.ly/2RdW6UU
- - - - -
🥑 INSTAGRAM:@rachelliu_u
https://www.instagram.com/rachelliu_u/
插畫(illustration):@6rachelliu
https://www.instagram.com/6rachelliu/
- - - - -
✉️(Business Inquiries)連絡信箱 :6[email protected]
- - - - -
不怕慢就怕站意思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講得更坦白一點,衛福部目前開出來的購買合約的要求,是沒有任何法律依據的。
看看引進疫苗的相關法條,藥事法三十九條跟四十八條之二,跟特殊藥品引進條例,裡面沒有任何一個地方提到原廠授權書這幾個字。因為根本沒有法律規定引進疫苗要原廠授權書。
講白了,法無明文規定,這就是要卡住你,就是要拖累你。就是要不惜以民眾性命為代價,每天見證幾十人死亡,只為了政治代價,他們無動於衷。
這就是我們的當局,這就是死幾百個人不開口,送個花籃就全黨跳出來的愚蠢執政黨。
本來的預期喔
大概就是六七月你就慢慢去打
那個一千萬(劑)的AZ跟莫德納五百萬(劑)對不對
可是這樣子也是不夠啊
所以那個時候順勢國產大概在八月左右就出籠了嘛
你知道我的意思
那他沒有想到我們的疫情在五月十五就爆發
那結果現在那個海外的疫苗全部跳票嘛對不對
那來的非常少一千萬(劑)來了十一萬(劑)
五百萬(劑)來了十五萬(劑)對不對
那現在人民就急了嘛
人民就急了說你至少要救我這六月跟七月啊
救民於水火之中
因為我現在都淹到這裡
但黨跟我講你再等兩個月
阿宅我跟你講
所以這樣六七月
如果因為那個原來的一千萬(劑)跟五百萬(劑)的莫德納
又沒有辦法及時來對不對
也不會也沒辦法
所以你變成是額外再去募捐或是去購買
或是求人家
對對對可是這些額外來的東西就會佔掉了
你的國產疫苗原本預期在八月之後的份額
比如說郭董這五百萬(劑)對不對
佛光山五十萬(劑)嘛對不對
還有各縣市雲林也說要買一百萬(劑)不是嗎
假設說這個都讓它進來
搞不好夯不啷噹
搞不好慈濟也會動
慈濟也失不了這個面子啊
對嘛 所以你說這樣夯不啷噹加一加搞不好有一千萬(劑)
對不對這合理吧
好那你如果現在進來一千萬(劑)對不對 對啊
那後面我們講那個AZ本來的一千萬(劑)
還有莫德納的五百萬(劑)也陸續都來了呢
那這樣不就佔掉了你原來規劃的份額了嗎
你了解我的意思
那等等我跟你講
我要先講一個內行的說法
我之前特別去問了貿易公司跟藥商
他說因為這一波呢疫苗完全是賣方市場 對
所以他的合約裡面原來有一個到貨期
現在各家都不寫
各家都不寫
我跟你講歐洲本來考慮要告AZ
對啊之前就講了啊
對啊現在想一想也是沒有動手
就是他告了還得了
阿宅你去想一想喔
如果假設我們這一陣子
夯不啷噹募的有一千萬支
那加上你本來有的一千萬(劑)的AZ
跟五百萬(劑)的莫德納嘛對不對
人家預期它們早晚也會到嘛對不對 對
那這樣加一加不就兩千五百萬(劑)了嗎
那你認為老百姓會選哪一邊
我一定選BNT啊
就是你基本上會選海外的國際認證做過三期的疫苗
這是合理這是正常科學選擇嘛
一旦做出這樣的選擇
那你國產疫苗怎麼打
那他的邏輯就是要培養國產疫苗
疫苗產業
可是現在人命關天
所以這種議題就已經出來了
人命才是政府的第一要務
不是人民活著才有政府
才有培養產業的問題
培植產業怎麼會是第一目的呢
第一目的當然是救人命嘛
所以老百姓為什麼會覺得說
你遠望天邊
你要遠望天邊的彩虹我們也不是反對你
沒問題我們沒有反對國產
可是我面前這兩個月我要活啊
所以為什麼他會受大很大的壓力
尤其來辦這件事的又包括郭台銘包括佛光山
那張亞中我們就不提了
就是方方面面的壓力
還有日本要捐嘛對不對 對啊
我說光是這三個力量你很難說NO
老沈私底下就跟我講
他說因為郭台銘今天(6/1)送件對不對 對啊
你如果真的沒讓他過
他說這個恐怕是鋪天蓋地的反抗
官逼民反我告訴你
這個會非常嚴重
我跟你講我認識很多獨派的朋友
他們在上次停電就已經很幹 那當然
就是他們就覺得說這個跟統獨沒有關係
然後比如說現在疫苗他們也要打美國疫苗
因為他們有很多是學理工的嘛甚至是學醫的嘛
他就認為美國疫苗比較靠譜
所以你說在這個議題上
你六七月不來救他
然後硬要說你要試試國產的好
這是他聽不下去
因為我今天聽到一個說法
這個如果是真的那就麻煩 怎麼了
因為你知道郭董送的那個案子是一個三方合約
就是說台灣是直接從德國出貨寄到台灣
可是那個quotan就算上海復星的嘛
而且你的那個royalty就是40%是給上海復星收
對對對對對對對
那三方合約當然合約上就會有上海復星這四個字嘛
郭董簽的合約呢
就是方方面面都照顧到 對啊
也就是要錢的有錢
但我跟你講
要利潤的有利潤
阿宅我跟你講問題出在哪裡
欸哪裡
我聽說經濟部有個高層我就姑隱其名
是不是王美花呢 比她還高
那我就跟你講
經濟部還有比部長還要高的嗎是鬼是不是
我跟你講他就她講說三方合約不等於原廠授權
你想要刁這個
我跟你講我一定站在郭台銘這邊...
我跟你講阿宅如果原廠授權不就是雙邊嗎 對啊
那雙邊你當初就是簽不出來嘛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不怕慢就怕站意思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smarttravel #中醫藥 #護膚品 #皮膚護理 #逆市筍工 #代言人 #招聘
Hello大家好我叫阿Tsar, 今天我的任務, 任重而道遠
就是要幫一間香港以中西方草本結合先進科技的
純天然護膚品牌JaneClare尋找代言人,絕對是逆市筍工
如果反應熱烈,JaneClare代言人選舉
更有可能遲些會在JaneClare公司搞一個大型Event,
連同Youtube 頻道Smart Travel進行直播
我作為航空公司前職員
知道好多舊同事,無論正待業或是在職
甚至香港的美男少女,這個絕對是一個搵筍工的好機會
往後每逢星期六一連三集,
都會講這份筍工參加的條件和方法
希望大家好好把握這個機會
除此之外,影片播放之後,
緊接就是阿Tsar會在我youtube頻道smart travel進行直播
問問題玩遊戲, 得獎品, 送出15份由JaneClare產品給十五位幸運兒
每份產品價值接近千$1500
JaneClare珍卡兒在2015年獲得國際傳媒集團Mediazone 頒發
「最可信賴護膚品牌大獎」
這條影片的內容,資料相當豐富,
JaneClare Chairman Angela Lee 太平紳士,
亦是Baker & McKenzie律師事務所香港辦事處
首位女性國際合夥人, 她在法律界的成就不容置疑
除了在法律界卓越成就, 多年來亦盡心致力打造
由香港製造「實證高效·天然」護膚品牌JaneClare, 邁向國際
當日我帶同我一位好朋友王子, 拜訪這位法律界兼美容界的卓越領袖
她除了沒架子外, 亦跟我倆後輩一起説笑
感覺非常親切、活潑,
不如你送給我啦,no problem, no problem
攞住攞住,個盒, 個盒囉,多謝你呀下
看她多麼幾照顧你啊,對呀對呀
Aegel Lee太平紳士, 除了能幹之外
她亦是我們女性的典範, 是香港人的驕傲,
我除了想大家更了解創辦人Angela的背景之外
另外就是告訴大家有意參選代言人的人知道
知道Angela對於發掘新星的認真程度
以下就是我跟她的訪問,
與Chairman對話,與成功人士的約會
Hello,大家好,大家都知道我是YouTube頻道Smart Travel阿Tsar啦
但這位是JaneClare的Chairman Angela, 你好
你的同事就好醒目,把我推薦給你
你贊助我的YouTube 頻道,多謝你啊
亦都送出很多禮物給我的觀眾啦
但是他們有否告訴你, 我個人都好大膽問問題呢?
A:你知否我都好大膽,什麼也不怕
最好啊,一拍即合啊,
容許我問你一個好大膽的問題
最近有報章報道一位大美人
微調over了,我想問問你公司的產品
可以令我們這些女性,影相不需要再用filter
A: 這個要看你,如果你自己保養得宜的話
你就不需要擔心自己在鏡頭前會走樣
所以每日的保養是必須的
而且你做得好的話呢
我見過很多可以比她的真實年紀呢
年青20年、30年都可以
你在說你自已?對啊!保養
那麼你公司的產品怎樣可以令到我們
的皮膚怎樣好像BB那樣白裏透紅呢
老實說,我經營這個品牌的時侯
做我自己的護膚品呢,就是我認為自己有心得
因為我幾十年來都覺得,保養皮膚好重要
因為我好年青時,已經聽別人說,
女人40爛茶渣,我覺得我不可以有這樣的命運
所以我就對這方面,就又看書
又聽人説,又問人,自己又嘗試
什麼都夠膽擺到面上, 我自己就覺得
你真的用天然的東西呢,對你的皮膚有好清楚
好明顯的分別,我亦都學成了中醫食療養生
我認為食療真的對身體對皮膚對健康
有絕對的好處,好過你病了之後,去睇醫生去食藥
保養了,你不用怕自己是否見得人啦,然後又大修
一定你的保養是非常重要
剛才你說,你說食療啦
那麼我食得啦,為何我要搽護膚品呢
尤其你們所講,中西合璧,中國医草藥
配合西方科技,你公司品牌的賣點啊
那我何不煲個靚湯,吃個補品
為何要搽這個東西呢?
A:這些都重要,但你要記住,因為你吃的時候呢
你身體的五臟六腑,都跟你爭,
何時才輪到你最遠的皮膚呢
還要在面部的皮膚,所以如果你是
緊張你面部的皮膚,見人的時候你要好有自信
不用擔心的話呢,你就一定要護膚啦
所以我自己覺得呢,我經常說
護膚品應該是Fresh Fruit For The Skin,
對你的皮膚有直接的成效, 所以變了呢就是
這個就是我們產品的理念
亦是中西合璧,中草藥是幾千年的知慧,
人家有好多經驗知道每一隻都有其提升能力
一些是可以減慢延緩衰老
各方面的功效,可以能夠再加上
配合草本、西方對皮膚滲透的技術
那就可以能夠,給你皮膚最好的營養
最直接的保護,
以下我就由JaneClare 的Director Gary Choi 講解
JaneClare 產品的五大特色
我們是用中西方草本,給營養皮膚的
其實皮膚好容易吸收東西
好多人用護膚品其實並不知道自己用著什麼
就等於皮膚日日吃著漢堡包或炸雞一樣
但你皮膚吃什麼呢?你的肌齡就是什麼啦
皮膚可以保存到幾好呢,就得看你皮膚真真正正吸收了什麼
我們給皮膚吸收中西方草本和營養的
我們擁有國際科研團隊,裏面包括前白宮科學顧問
天然保濕系統,代替晒所有化學防腐劑
孕婦適用,香港製造,
這裏所說,你想到不好的成份我們都沒有啊
特別是這裏,不含任何有害化學物質
我們用的有機中草藥是有Ecocert認證的
亦都用到綠色中草,沒殘餘農藥、沒重金屬
沒基因改造,孕婦適用兒童適用
我們的理念就是給皮膚最好的營養
由於我們做了很多中草的配方去改善皮膚
我們就找了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因為他們做中醫藥享有盛名
我們之後跟它合作,
現在在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
有一間叫珍卡兒中醫透皮治療實驗室
透皮的意思就是,透過皮膚
我們經常説的肌底層意思
一般市面上其他的護膚品牌製造工場是絕密之地
但是JaneClare對於自己公司的產品有十分信心公開
大家可以在網上面他們的網頁預約時間去參觀
好像我現存就站在他們斥資巨款的超純水製造工場
超純水淨水系統,一般其他護膚品公司
只會用到純水Pure water,
但JaneClare 用到的就是UltraPure water,
當中這個淨水系統為何那麼貴呢
就是用到美國太空總署發明的一個滲透系統科技
UltraPure Water的水裏面的雜質清除到
一個近乎零雜質的地步,令到你用他們的產品信心十足
另外水在護膚品的作用,是一個載體
將護膚品裏面的營養成分,
更加有效帶到皮膚肌底層,吸收到最大的營養
效果就自然更加顯著和快捷
所以他們獲得國際傳媒集團Mediazone 頒發
「最可信賴護膚品牌大獎」並非浪得虛明的
你看我朋友王子做完Facial之後容光煥發
不如你講下用後感啦,
喂,今日我帶了一個好朋友來,
他們叫我做facial,我話我不做吧,不好看的
我找個靚仔來啦,介紹了我朋友給他們,有什麼感覺呀
壬子:成個感覺都好舒服,
但比其他做facial更加冰涼涼的感覺
勞太,為何會有這些感覺呢?
因為我們的產品呢,是用天然的原材料
天然的植物,而且沒任何不好的化學成份
將這個感覺完全將那些新鮮的植物去呵護你的皮膚
所以你感覺會好好
我明白,還有美容師覺得我面上皮膚泛紅
我的皮膚比較乾,做完了感覺即刻提升很多
即刻沒了泛紅,為何會這樣呢,那麼快吸收了
你年青吧,多謝你多謝你,而且就是我們的產品呢
我們通常有些美容院的客人呢
她們接觸過很多不同的美容產品
好多現代人的皮膚都會敏感而產生泛紅
都有少少敏感的表現啊,但我們的產品呢就是
它會達致calming, 那個呵護令到你舒緩的作用好好
剛才我聽到美容師給你用產品中的西柚梓舒緩保濕補水面膜
真的好舒服,敷面膜的時候真的好舒服
有個舒緩的感覺啦,和立刻就幫你的細胞注滿水份
所以現在你面上好有光澤,好像每個細胞都飽滿了水份
好滑淨那樣,多謝勞太給我這次機會,親身體驗下
還有一樣要多謝勞太,原本我們未上來之前
他們公司說贊助阿Tsar頻道每集送出10個產品
跟住上到來勞太好豪地説:每集送出15份
送出去,多謝多謝,好願意去Share
好願意去分享多點人認識我們的產品
他們亦好願意發掘新星成為他們公司的代言人
在這裏招募代言人,
有好多素人都好有質素,例如我們很多曾經做過國泰
或做過空姐的朋友,又或是現在很多人轉型自己的行業
如果她們有興趣,可以send自己的履歷給你地公司
你覺得如何,勞太:我歡迎㗎,
其實你覺得什麼氣質的人做到你們公司的代言人呢
你現在見到我這個WhatsApp是我跟他們高層的對話
老闆娘勞太確是認真look for一個代言人㗎
但要什麼條件呢,就要你們收看到第三集啦
我在這裏賣個關子先,ok?
你們可以開始寄出你們的CV去這條影片的留言之頂,
聯絡「應徵代言人」的Email,
貼士要繼續留意下兩個星期六的影片YouTube頻道Smart Travel
這條影片播出之後,緊接就是直播送禮品環節
JaneClare 將會送出SD或JC系列的產品
其中一個體驗療程給15位幸運兒
每一位得獎者都可以享用這些產品其中一個系列的體驗療程
每位價值$1380, 另外做完療程之後
美容師會送出SD或JC產品其中一樣給各位幸運兒
美容師會因應幸運兒的皮膚而去送出那個產品
另外由今日節目1月9號至到2月9號2021年
一個月之內任何人士在JaneClare網頁,
購物滿$500,在備注欄輸入優惠碼Smart Travel
更可以收到一份價值$180的黃芪原液一支
你除開條數,其實是一個好大的優惠來的
稍後15分鐘,我會進行1小時直播
將15份禮物送給大家,
希望大家踴躍參與,預祝各位好運。轉頭見。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