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創業的時候,有一間蛋糕店很紅,一天可以賣好幾千個蛋糕。
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很自豪的告訴記者,自己奉行的哲學,就是東西一定要便宜!
那時他的蛋糕,六寸不到200元。
幾年之後,售價漲了一倍,然後整個團隊被撤換(包括老闆自己)。
之前我有提到,不建議小公司玩價格戰。
並不是說打著低價策略不會成功,而是相對來講,成功率比較低。
為什麼我會這樣講?
1. 我自己的經驗
2. 看到其它人,低價策略的下場
3. 西蒙顧和管理顧問公司,負責全球各大企業的訂價策略(例如保時捷、德國鐵路),經過幾十年的統計後,得出這樣的結論:高價策略成功的比例要比低價策略成功的比例高。
要得出這樣的結論,先從低價策略要付出的代價來談起。
兩間公司,假設名字分別是郝便怡、鋼鋼好,賣一模一樣的產品,而郝便怡想把價格訂得比鋼鋼好低,能砍的地方只有幾個,我列出大家最熟悉的幾個點,廣告、設計、流程效率等等那些比較複雜的先不提:
1. 原料
2. 人事
3. 房租
4. 利潤
第一個,原料:
做低價的大公司能成功,很多是因為他們有能力把原物料壓到最低,因為進貨量超級大。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IKEA的真相》這本書,裡面說了為什麼他們有能力做這麼便宜,除了進貨量大,他們甚至買下森林、伐木場!
一般中小企業,進貨量根本比不上大企業,更不用說買下森林這種事,用價格戰能玩嗎?
當然如果供應商是你老爸,那你就可以拿到最便宜的原料。
第二個,人事:
想要價格低、CP值高,靠著壓榨員工薪水、體力,也是其中一個方法。
但我非常不建議這種方法,一來是因為違法,再來是不可能持久,流動率必然高,然後員工一定會報復你。
另外一個方法,就是你有能力讓員工的工作效率,比其它公司提高好幾倍,就能節省一點開銷。
就算如此,產品也不可能因為這樣就便宜多少,因為高效率的員工,待遇一定要比較好,再來,很多中小企業老闆並不知道如何讓員工產生高效率,這是專門的學問。
第三個,房租:
就算房子是你自己的,不用付房租,而對手的房租一個月3萬元,這樣你的產品可以省多少錢?
假設一個月賣出3000個產品,那你平均一個產品成本也只能比對手少10元!
更何況,房子是自己的這種好事,普通人不用想了。
再者,租金較貴的房子,通常有它的廣告效果,或是便利效果在,對於業績有幫助(至於幫助多大又要另外計算了),並不一定房租便宜就是好。
第四個,利潤:
“我少賺一點,客人就會多,這樣就划算了。”
有一些小公司,會這樣跟顧客講,但是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開發票、壓榨員工到極限、用很爛的原料,才有可能做到低價!
今天最好是這些公司照規矩來,有開發票、有勞健保、有加班費、有特休,還有辦法維持低價,除非他們有上面所提的那些本事:效率高、流程優化到最好、談判能力強,拿到最便宜原料;或是下面將要提的,真的犧牲淨利。
少數幾個我認識的經營者,他不壓榨員工,他壓榨自己的健康,來讓自己的產品維持低價。
我家旁邊有一個賣湯包的老先生,一個湯包跟女孩子的拳頭一樣大,只賣10元。
只有自己一個人,做得半死。
你會想要用自己的健康,來玩低價戰爭嗎?
我自己的朋友就是用健康作為玩低價戰的代價,把自己操得半死,產品cp值爆表,然後三十多歲過勞猝死。
最後,有一些業者,是真的犧牲利潤,來得到低價。
值不值得,這裡來算算看:
一樣這兩間公司,郝便怡、鋼鋼好,賣一樣的東西。
假設一個產品450元,淨利率10%,也就是淨利45元,但郝便怡想要比鋼鋼好便宜,所以需要犧牲淨利。
要比鋼鋼好便宜多少錢,消費者才會有感?消費者才會願意多走五分鐘的路,來買你這個便宜幾塊錢的東西?
這個答案根據不同產業,會不一樣。
假設便宜15元,消費者才有感,售價435,你的淨利剩下30元。
原本的淨利是10%,本來一個月賣1000個產品的情況下,45 (一個產品淨利)*1000個產品=45000淨利
砍價之後,30 (一個產品淨利)*1000個產品=30000淨利
現在,降了價之後,需要多吸引幾個客人,才能讓淨利回到45000?
45000/30=1500,需要賣1500個!
只便宜了區區15元,你就需要額外多賣500個產品,才能跟之前成績一樣。
西蒙顧和公司就說,許多企業,根本就沒有意識到,售價只便宜了一點點,銷售量就需要提高這麼多。
業績要提升這麼多,你知道難度有多高嗎?
而且就算提高到1500,只是讓你獲利成績跟之前一樣而已。
現在最大的問題就出在這裡,大部份的情況是,降價之後,業績並沒有從1000成長到1500。
原因有很多,例如價格降得不夠沒有感覺、別間公司的客人有忠誠度,比較信任他們、大家不願意省15元,多走5~10分鐘的路(這就是為什麼7-11東西貴,還是賣得好)等等。
降價衝量還有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各項開銷也會增加,例如請的員工需要更多。
危險的地方,就是當碰到淡季、各種危機時,龐大的人事費用就是龐大的風險,沒生意做時,薪水還是要照付!
只賣1000個產品時,需要2個員工,碰到淡季頂多賠2個員工的薪水。
降價之後賣1500個產品才能維持同樣獲利,但需要請3個員工,淡季一到就是賠3個員工的薪水。
然後用犧牲淨利的方式來玩低價,對手也很容易模仿。如果你是因為有能力,簡化流程提高效率,對手可能模仿不來,但只是犧牲淨利,對手一定可以學。
對手低,你再更低,然後對手再更低,最後會有什麼下場?
還有一件要說的,那就是要玩價格戰,初期的建置成本很可能大過你的想像。
例如你需要有自動化機器,才能節省流程、人事費用,而機器至少都是百萬千萬起跳。
還有以蛋糕為例子,兩百元的六寸蛋糕,和一千元的六寸蛋糕,所花的製作時間根本一模一樣,差別只在原料。
(有一些千元蛋糕花非常多的時間在裝飾,製作時間就不同了,但這屬於另一種情況,他們將價值放在外觀,但是我這裡的外觀很樸素,價值是在食材本身)
兩百元的六寸蛋糕需要做大量才有獲利,做大量,初期就要聘請一堆人,風險能說不高嗎?
這是為什麼我選擇高品質的蛋糕做為定位,一開始我只有一個人在做,如果我六寸蛋糕只賣200元,做到死都賺不到錢,而且200元只能用很爛的原料,這是我不能接受的事。
總結來說,低價策略是會成功的,但是低價策略成功背後所需要的技術、財力,往往被忽略。
我偏好的方式,是提供最高的價值給客戶,不是讓人單純只因為低價而光顧。
-------------------------------
作者簡介
我是繁捷,貝克街巧克力蛋糕的創辦人。
創立這間公司時,我沒有背景強硬的股東、也沒有多金的富爸爸,一切從2張工作桌的大小開始做起。
一開始真的很慘,1個月蛋糕賣出去不到10個;太太帶著小孩出門時,也養成了低頭在地上找零錢的習慣。
我每天工作10幾個小時,睡在堆滿包材紙箱的房間裡(感謝太太和小孩陪我一起睡在這裡)。
剛創業什麼都不懂。
成本過高、宣傳方式不對、請到錯誤的人幫忙等等,讓情況更加雪上加霜。但是我們撐過來了。
從1個月不到10個蛋糕,到1個月數千個蛋糕;從被記者嫌棄不願意報導(是真的被記者打槍,説我們不夠格被報導),到現在遠見、東森、壹週刊、自由時報、TVBS、年代等等的報導。
我要將這個過程記錄下來,並且未來開課傳承這些經驗。
也因為一開始,我沒辦法伸手要錢來解決創業的各種問題,所以我有了寶貴的實戰經驗;不管在行銷、經營管理、技術製造等等都是。
如果你正在創業,或是未來要創業,我的經歷將對你很有幫助,好好享受這一趟旅程吧。
我寫了一篇關於如何籌到創業資金的經驗,這是PDF檔,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在這個連結填寫email,文章就會寄到你的信箱:
https://baco-street.com/FOW
另外一篇是我做網路行銷的訣竅,我把這幾年來我常用的一個技巧,做成一份PDF檔,一樣在這個連結寫上email之後,文章就會寄到你的信箱:
https://baco-street.com/FMW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3萬的網紅唐綺陽官方專屬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唐綺陽8/19-8/25星座運勢週報】 請注意,本週跟上週一樣,星訊頻頻,又是「變化球一堆」的一週。 上週的「木順、天逆」使「劇情翻篇」,使「後果一一展現」,然後事情朝「應有的結論奔去」,而應有的結論與「過往累積」有關,所以我們會看到狀態或者上、或者下,但「無力阻止」。往上固然可喜,但勢必讓人...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王繁捷 Wang, Fan-Chieh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唐綺陽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心得] 正負2度C記錄片--為明天種下一棵小樹- 精華區movie 的評價
- 關於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陪台灣走過疫情-同運不敢面對的真相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歷史上的今天】2006-05-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不 ... - YouTube 的評價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麥克風的市場求生手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肥胖解密】網路上搜尋到的系列文章,作者是shanemate,內容與建議多半是來自於較新的論文研究,摘要分享給大家。結論先來,四大要點:
一、運動讓你不復胖:減少胰島素阻抗,增加脂聯素的分泌。每天運動30~60分鐘,每周中高強度運動四到五天。
二、該吃什麼?
-避免糖與代糖的攝取,減少對甜味的依賴。
-減少精製的碳水化合物,改吃未精製的五穀雜糧。
-不僅僅吃低GI飲食,而是要吃低FII飲食
-增加天然脂肪的攝取,例如牛油,豬油,奶油,魚油,冷壓椰子油。攝取未過度加工的單元不飽和脂肪,例如冷壓初榨的橄欖油,酪梨油,亞麻子油。
-避免氫化植物油(例如氫化椰子油),避免加工的多元不飽和脂肪,例如沙拉油(大豆油),玉米油,芥花油(canola oil),花生油,葡萄籽油。
-避免油炸物。
-避免脂肪和精緻的碳水化合物一同攝取
-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取。
-適量,甚至少量的蛋白質攝取(一公斤體重0.8~1克),這和減肥無關,和長壽有關。
-增加天然有機蔬菜水果的攝取。
三、限制進食的時間與頻率:把一天的進食時間限制在八小時內,剩下的16小時都不要吃東西。例如只在中午12點到晚上八點之間進食。這叫做16-8的間歇性斷食。
四、釋放壓力與充足睡眠:飲食不是肥胖的唯一原因。如果肥胖是因為長期的壓力,飲食的效果會不太好,培養運動的生活習慣,釋放壓力反而比較有效。睡眠不足也會讓人變胖。
【肥胖解密1:肥胖的設定點理論 Set Point Theory】
人體有一個自動穩定體重與體脂的機制「恆胖計」,所設定的體重或體脂程度,就叫做設定點(set point)。胖子之所以胖,是因為他們的設定點高,減肥失敗是因為減肥的方法沒有改變設定點,所以節食一段時間後都會復胖。瘦子之所以瘦是因為設定點低,怎麼吃都不會胖。
不同食物吃進肚子,對於賀爾蒙的影響都不同,所以就減肥而言,不同食物的一卡路里都不一樣。減肥要成功,一定要慢慢改變身體恆胖計的設定點。哪些賀爾蒙是引響肥胖的關鍵角色?
1. Insulin 胰島素與 Insulin Resistance 胰島素阻抗
2. Leptin 瘦體素與 Leptin Resistance 瘦體素阻抗
3. Incretin 腸泌素
4. Cortisol 皮質醇
【肥胖解密2:胰島素讓你胖】
體內的胰島素量和肥胖有正相關。胖子的胰島素分泌量比一般人平均高出20%,且胰島素和體脂比例,腰圍等都有正相關。
肥胖,不是熱量失衡,而是賀爾蒙失衡!減肥的關鍵不是如何平衡熱量,而是如何去平衡賀爾蒙。如果胰島素讓你胖,那麼減肥的目標首要就是降低胰島素的量。
【肥胖解密3:胰島素阻抗】
胰島素阻抗是身體內胰島素失去作用的指標,它與一系列的代謝症候群(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糖尿病,中風,阿茲海默症)都有密切的相關。
長期持續地高胰島素濃度會一步步提高胰島素阻抗。這裡有兩個要件,高濃度與長期。這是目前大部分二型糖尿病患的狀況。他們一步步看著自己走向終點,指標就是注射的胰島素劑量。就算在健康人體內,高胰島素也會導致胰島素阻抗。
為何在一開始就有高胰島素?很明顯,精緻的澱粉,糖等高GI的食物是個主因。但別忘了,我們還需要第二個要素,時間,長期且持續的高濃度胰島素才會產生胰島素阻抗。
那麼要如何維持體內胰島素一直在高檔?你就一直吃就對了!早餐後吃個點心,喝杯加糖熱拿鐵,中餐後來杯含糖飲料,下午再加個下午茶,晚餐後吃甜點,睡前加宵夜。你就只要一直吃吃吃,一天六餐或是含糖飲料不斷,就可以持續維持體內胰島素在高檔。
【肥胖解密4:胰島素阻抗的成因,新的典範】
肌肉一方面會使用血液中的葡萄糖當作能量來源,另一方面會接受胰島素的指令把葡萄糖轉為肝糖儲存起來備用。
肌肉的胰島素阻抗:肌肉使用(氧化)葡萄糖的能力與儲存葡萄糖的能力都下降。
肝的胰島素阻抗:肝臟持續不斷地製造葡萄糖,同時肝臟也累積了一堆脂肪。學界已經認可脂肪肝會形成胰島素阻抗。
上述這兩個胰島素阻抗都有脂肪的異常累積(ectopic lipid accumulation)。脂肪的異常累積是說脂肪儲存在不正常的地方,例如肌肉與肝臟細胞內。因為脂肪的過度外溢,把細胞裡面塞滿滿的。
脂肪細胞分泌脂聯素(影響脂肪累積與形成胰島素阻抗最重要的激素),脂聯素分泌不足會降低脂肪細胞儲存的能力,造成脂肪外溢,然後導致胰島素阻抗與代謝疾病。
【肥胖解密5:胰島素阻抗的解方,新的典範】
想辦法去提高自身脂聯素的分泌才是治本的解方。目標:
1. 降低體內胰島素濃度(胰島素會阻止人體使用脂肪作為能量,進一步提高胰島素阻抗)
2. 大量消耗細胞內被塞滿滿的葡萄糖與脂肪
3. 提高自身脂聯素的分泌。
方法一:運動
長期且持續的運動才有顯著的幫助。持續到半年以上的運動訓練,每天運動30~60分鐘,每周運動4~5天,不管是哪種運動(有氧或重訓)都可以,但只有中高強度的運動才有用。
有氧運動:以自己最大心跳率(Maximum Heart Rate, MHR)的百分比決定運動強度。
中強度:60~70%MHR
高強度:70~80%MHR
重量訓練:以自己的最大肌力 (1RM,只能舉起一次的重量)的百分比為主。
中強度:60~65% 1RM,只能夠做15下就力竭的重量
高強度:75~80% 1RM,只能夠做8~10下就力竭的重量
鍛鍊後,肌肉細胞裡的粒線體數量會增加,還可以增加大腦內BDNF的提高,改善大腦的每個功能(學習,記憶,情緒,創意等)。
方法二:生酮飲食
生酮飲食是一種超低碳高脂飲食,10%的碳水化合物,10~20%的蛋白質,70~80%的脂肪。生酮飲食不吃任何澱粉與糖,不吃水果(有果糖),10%的碳水化合物都來自蔬菜。也限制蛋白質的攝取(因為肝臟會使用胺基酸製造葡萄糖)。當身體沒有葡萄糖,就只能使用脂肪當作能量來源。
生酮飲食對於減肥有奇效。因為不攝取碳水化合物,就不會刺激胰島素分泌,身體的胰島素始終維持在低檔,直接降低身體恆胖計的設定點。胰島素一直在低檔,就直接改善了所有和胰島素相關的代謝症候群疾病,例如肥胖與糖尿病。
方法三:間歇性斷食
間歇性斷食在減肥與降低胰島素阻抗上有驚人的效果,上面低碳飲食的好處(減肥,降低HbA1c,提高 LDL/HDL,降低血脂濃度)它都有。且有提高腦內BDNF、抗老化、治療關節炎、提高體內生長激素、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等好處。
小孩,還在發育的青少年,孕婦,哺乳婦女,及瘦弱的老人不適合進行斷食。
【肥胖解密6:肥胖的終極原因 The Ultimate Cause】
瘦體素是控制食慾的關鍵賀爾蒙。當瘦體素分泌量低時,會觸發飢餓素使人產生飢餓感,提醒說該吃飯了。瘦體素分泌量高過一個閥值時,會刺激腦部會發出飽足感,告訴人已經吃飽了,不用再吃了。高濃度的胰島素會產生胰島素阻抗與瘦體素阻抗。胰島素一方面幫你囤積脂肪,一方面又告訴你還吃不夠,怎麼吃都吃不飽。
只要一進食,胰島素上升,血液中脂肪酸濃度就馬上下降,六小時後才回到原本的濃度。也就是說,只要你一進食,就不會燃燒脂肪。運動是為了降低胰島素阻抗,並不是為了消耗熱量或燃脂。
要怎樣降低恆胖計的設定點?要降低體內的胰島素。減少進食時間、挑選不刺激胰島素的食物。所以減肥不需要計算熱量。不用計算熱量不代表不控制飲食,暴飲暴食,而是要傾聽身體的聲音。不餓不吃,餓了才吃,吃飽就好。當你的設定點降低,身體自然會降低食慾與增加飽足感。
[肥胖解密7:高蛋白減肥法有效嗎?]
研究者在以色列找來了322位志願的胖子,隨機分成三種減肥飲食,並且嚴格執行兩年(2005-2007):
第一種是低脂飲食,並且限制熱量為男性1800卡,女性1500卡。這派飲食就是普遍最流行的,減少熱量攝取(但是大於基礎代謝率),製造熱量赤字的減肥法。飲食中有30%脂肪,碳水化合物則以穀類,蔬菜水果為主,避含糖飲料和脂肪攝取)。
第二種是地中海飲食。一樣限制熱量(男性1800卡,女性1500卡),攝取大量蔬菜水果,避免紅肉,以魚和雞肉代替,飲食中有35%脂肪,以橄欖油和堅果類為主。
第三種就是標準的阿金飲食。不限制熱量,從低碳(20g/day)開始到中碳(120g/d)的循環(阿金飲食說不用一直維持在超低碳)。
結論:只要吃對食物,不需要限制熱量。即使熱量攝取相同,低脂與地中海飲食的結果大相逕庭(血脂、膽固醇等也都不同,地中海優於低脂飲食),這說明同樣的一卡路里,如果來自不同的食物,對身體的賀爾蒙影響也會不同,a calorie is not a calorie。
【肥胖解密8:食物的胰島素反應】
雖然蛋白質不會引起血糖升高,但蛋白質還是會刺激胰島素分泌。1967年,科學家就已經發現空腹胰島素佔了24小時胰島素總分泌量的50%。
血糖很重要,但也別忽略了胰島素。如果只顧血糖,你有可能攝取了低GI,但卻會引起高胰島素的食物,結果依舊造成肥胖與糖尿病。
當食物一進入口中,胃就會分泌腸素胰素(incretin, 包含GLP-1與GIP兩種肽),腸素胰素會馬上指示胰島分泌胰島素。脂肪,蛋白,碳水化合物都會刺激腸素胰素的分泌。所有的食物都會刺激胰島素分泌,只是程度不一。
FII值依序最高的分別是 馬鈴薯、白麵包、全麥麵包、白米飯,炸薯條。FII值最低的是全麥義大利麵,義大利麵、裸麥麵包、糙米飯。全脂牛奶的FII值遠低於脫脂牛奶。
純脂肪的胰島素指數相當低,大約是白麵包的3%。腸素胰素除了刺激胰島素分泌外,還有另外一個作用就是降低胃部蠕動,這個作用會增加人的飽足感,告訴人們快吃飽了。
簡而言之,腸促素對於肥胖同時有一正一負兩種效果,一方面增加胰島素,另一方面增加飽足感。蛋白質對於肥胖的效果取決於這一正一負的作用。就長期追蹤研究的調查來說,喝全脂牛奶有助於減肥,脫脂牛奶則不會。提高肉類的攝取則和體重增加有正相關。
【肥胖解密9:碳水化合物假說與沖繩】
在日本有一群人,很長壽,百歲人瑞比例全世界最高,這區的人口平均BMI是20.4,他們老年人的心血管疾病、癌症、中風等疾病比例是世界數一數二的低,但是他們的飲食有85%是碳水化合物。他們是沖繩人。確切地說,是沖繩的老人。
雖然吃的是超高碳飲食,可是他們都很瘦,沒有肥胖的問題,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中風)與癌症的比例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低。傳統沖繩人的主食是紫地瓜(69%),配上一點點米飯與五穀雜糧、豆類、和一點點魚。飲食中碳水化合物85%、蛋白質9%、脂肪6%。
地瓜、粗糙的五穀雜糧與米飯麵包等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差別在哪裡?膳食纖維。纖維是一種保護因子,會減緩食物的吸收速度,降低血糖的上升速度。除此之外,纖維會妨礙結腸吸收脂肪酸的速度,這會減少胰島素的分泌,還能改善胰島素敏感性。
減肥不必然要減碳,但是要提高纖維的攝取,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精緻的碳水化合物,白飯,白麵條,麵包與馬鈴薯替換成高纖維的五穀雜糧。目前學術界對長壽研究的共識,是熱量限制與蛋白質限制,沖繩飲食完全符合這兩項原則。
【肥胖解密10:糖與代糖,苦澀的真相】
一份葡萄糖吃入體內只有小於5%會合成脂肪。同時葡萄糖會刺激胰島素與瘦體素,大腦知道我們吃了東西,會知道何時要給我們飽足感。果糖不會刺激胰島素與瘦體素,大量攝取果糖不會給我們飽足感。果糖100%進入肝臟代謝,它不會變成肝醣儲存起來,全部的果糖都必須被肝臟代謝掉。
這些果糖除了一部分變成能量外,其他會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尿酸質、新生的脂肪與膽固醇,還會刺激肝臟的發炎反應。人體的膽固醇有八成是肝臟製造的,飲食中攝取的膽固醇變成人體內儲存的比例極低。吃蛋黃不會給你膽固醇,但是吃果糖,會。
糖會提高得二型糖尿病的風險。攝取果糖不好,那我們改用代糖好了?但習慣喝越多代糖飲料的人體重增加越多。代糖的使用增加了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機率、還可能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的機率。
在進食後兩個小時,阿斯巴甜組(Aspartame,圓形)與甜菊組(Stevia,方形)的胰島素指數是蔗糖組(Sucrose,三角形)的五倍以上!這表示在同樣的血糖變化量下,代糖組的人需要分泌較多的胰島素去工作!代糖確實不會直接刺激胰島素分泌,但是它會間接影響人體對於其他食物的胰島素反應。和保護性的纖維相反,代糖似乎會加大食物的胰島素反應。
【肥胖解密11:飽和脂肪錯了嗎?】
飲食中飽和脂肪的攝取和人體內膽固醇與心血管疾病無關聯。脂肪的膽固醇假說是錯的,反倒糖(果糖)的攝取才是關鍵。
大量吃脂肪的好處(降低血脂、膽固醇)都來自於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取。當血液中同時存在著大量的葡萄糖與脂肪酸,這些脂肪酸進入肌肉細胞之後就會妨礙胰島素的工作,提高肌肉的胰島素阻抗。
但是如果飲食中不攝取碳水化合物,只吃蛋白質與脂肪。在人體內蛋白質分解成胺基酸,脂肪分解成脂肪酸與甘油,沒有葡萄糖。這兩類食物都是零GI,不會升高血糖,就沒有了上面的問題。
可以正常攝取飽和脂肪(動物油,椰子油),但是請避免和精緻的碳水化合物同時攝取。建議攝取單元不飽和脂肪,例如橄欖油,酪梨油。除了富含omega-3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魚油、亞麻子油)以外,避免其他的植物油(氫化植物油,葡萄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等,所有一切外面餐廳普遍使用的油)。
吃奶油會讓你瘦,當你只吃奶油的時候。奶油讓你瘦,但奶油麵包會讓你胖。
系列原文:
https://shanemate.blogspot.com/2017/01/1-set-point-theory.html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演員黃浩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7/28(午)
昨天在台北市立美術館
看見很多家庭是一個媽媽帶著一個小孩來參觀(我想應該也會有爸爸帶小孩單獨來,或是其實他有來,但他去休息,XD)
有女兒也有兒子
看見她們的互動其實蠻可愛的
有些是小孩一直提問題
媽媽細心的解釋
也有媽媽很認真看
小孩完全神遊的
到了一個展覽室
看見小男孩很躁動地跟媽媽要手機
拿到手機之後準備往外奔跑
我心理想
可能是這個小男孩覺得美術館太無聊了吧?
就在我想完這件事情之後
他突然轉身跪地幫媽媽拍照
喔~~
原來他是很興奮、開心的要幫媽媽拍照
(你看,我如果沒有看到後面,是不是就誤會這個小孩了)
喜歡這些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帶著他們看這個世界
愛運動的從小被帶著跑步、爬山、衝浪
愛藝文的一直在逛美術館、博物館、看表演
也有從小聽古典音樂、流行音樂長大的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不同的嗜好(培養)
這些是比較容易看見的事情
那些關於個性、習慣、做人處世
也是不知不覺的就『複製』到我們身上
大部分人們的成長都來自於『陪練』
在遇見事情的時候聽見大人們的討論
然後聽他們怎麼跟你解釋前因後果
接著這個處理方式(價值觀)就會被我們放在心中
當我們更大了之後
開始脫離這些原生給予的養分
用自己的判斷去決定要過怎樣的生活
卻沒有發現
這其實是另外一個更重要的時期
因為接下來的選擇就不太能怪原生家庭了
你很努力的考上A學校
就會遇見A學校所延伸的所有事情
很不幸的只能考上B學校
就只能遇見跟B相關的人事物
這其實不是緣份
是你努力了多少
你選擇讓自己的未來遇見怎樣的人
讓怎樣的人事物影響著自己的一切
有些時候需要遇見了才知道自己非常喜歡
有更多時候是遇見了、相處了才知道自己真的不愛
這跟買東西、試用是一樣的邏輯
只是人生很多時候不能試用、也無法重來
大部分的快樂來自於自己
更大部分的快樂來自於自己選擇後一切
所以在什麼時候必須斷捨離
就是人們一直在撞牆的事情
我只能說一個很難的結論
有時候我們的不快樂並不是我們身處在怎樣的環境裡
是我們把沒有好好面對自己該處理的一切
怪罪在這些其他比較容易見到的不舒服上面
簡單舉例:
我的個性很糟(先設定這是事實)
我覺得沒有人懂我很不舒服
但我其實不是因為跟了一個不能體諒我個性糟糕的人而不舒服(當然有時候真的是對方的問題,這是另外一件事情,今兒不討論)
是我不管跟誰在一起生活
我都需要好好修正和面對這件問題
不然跟誰在一起答案和結果都一樣
而且願意體諒我的人更容易造成我看不見事情的真相
所以糟糕的事情只是用糟糕的手法來提醒
它們並沒有全錯
永遠記得
每一個選擇都會影響著自己和別人
請不要小看這些小事
所以有時候當你遇見很糟糕的人(環境)時
早一點離開是對的
跟一個只願意吸毒的人說吸毒是不對的
可能比登天還難
如果你沒有十足的把握陪他
就還是讓他去跟吸毒的好朋友待在一起吧!
他快樂你也快樂
#照片是我順手偷拍的
#因為很遠不清楚我就不把臉塗掉了
#如果當事人覺得不舒服請跟我說
#我再來處理
#感恩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唐綺陽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唐綺陽8/19-8/25星座運勢週報】
請注意,本週跟上週一樣,星訊頻頻,又是「變化球一堆」的一週。
上週的「木順、天逆」使「劇情翻篇」,使「後果一一展現」,然後事情朝「應有的結論奔去」,而應有的結論與「過往累積」有關,所以我們會看到狀態或者上、或者下,但「無力阻止」。往上固然可喜,但勢必讓人忙碌、勞累到氣喘吁吁,得頂得住洶湧壓力;往下則速度快到令人膽顫心驚,唯一能做的,是真正的反省,找出「何以至此」的真相,理解周遭情勢、做出改弦易轍的配合,而非自我安慰「事情不大、應該還好」,或許還能「不致滅頂」。(每次寫這種「貌似意有所指」的文字,就很害怕大家解讀錯誤,好比我說「或上、或下」,就很怕正在下的不知道在講他,所以收不到訊號;或說「理解周遭情勢、做出改變配合」時有人做出的是「更不明智的改變」…,只能說,修行在個人,請大家多些自我覺察與反省,這非常重要)
而本週的星訊則是「內行星群陸續從獅子,移動到處女」(火星今日中午、金星週三、太陽週五進入處女),這陸續的移動,使本週「狀況多多」,請大家不要掉以輕心(火象的臨去秋波就是製造高昂的氣氛與傷害),情勢也又要一週三變,讓人對原本令人心動的大膽提案「心存疑慮」,氛圍從鬧熱、激情、傷害性強的火象,轉換到堅持、錙銖必較、然「傷筋動骨」的土象,表象上土象跟激情似乎無關,但事實是大夥「換個方式激情」,不再獅子式公然決鬥、關注明星一言一行,而是對「各種小節有感」,處女凸顯的正是「小兵立大功」,「小人物、小細節大關鍵」,並針對「服務業、勞工階層、員工、下屬」種種表現給出注視、檢驗,你的能力如何?你是優秀員工嗎?做得好與不好,不是看表象、看位階,而是從「很小的地方怎麼處理」就能「見微知著」,在這顯微鏡要被打開的時段,任何小小兵只要夠細心努力,都將不會被埋沒,有了被上級拔擢、看重的機會,好好表現吧。
每個人也該檢視自己是否有發揮專長?擅長的事、專業嫻熟、靈機應變、提供好的服務讓你光芒萬丈;而一個被擺錯位置的人只會顯得笨拙,再有能力,沒地方發揮也枉然。
此外,星群進入處女,將「觸動土象星座」成土象大三角,這些都是未來至九月「推動劇情」的強烈力量,土象大三角使「經濟金融變化vs政府、政策vs勞工人民」命運環環相扣,牽動其一,就連動另外的二,大三角使連動速度更快,改變更理所當然,上得更快,或下得更快,得得更多,或失得更多,值得人們密切關注。
其二是也會觸動變動星座形成T三角,這就有點硬碰硬,變動星群被強烈攪動,使所有事件都處於「浮動狀態」,因為充斥著各種變化、假設、消息、可能、也許,所以必須循環往復地溝通確認,或者各種刺探、評估,尤其六天後的週末(週六、週日時),月進雙子形成「變動星座大十字」,使變動星座們成為主角,起落更加明顯。
今日中午火星進入處女,這令處女們要「紅起來、火起來」了,正向地使用火能量能令處女們火紅、爆紅,得到讚賞,或令擁有專業、能憑小細節搞定大事的人成為英雄偶像、key man,也令世人關注服務業、勞工問題、清潔歸納、健康生活等事,並迫不及待想要執行,想要改變生活,想要變得健康,而本週的「氣流較亂」可能就展現在「健康出問題」上,請大家主動注意、防範未然,不要等發作了才來因應。
週三的金星則為處女帶來「利多」,好比受到重視與肯定,得到加薪,賺取外快(前提是作得很好、小兵立大功,使上級覺得非你不可)。週五太陽進處女座,讓我們先祝處女座生日快樂:週三、週五後處女星群將會跟天王星三分相,帶來「工作、職務、重要性、存在感、收入」上的改變,一切都會很具體,具體到讓人很有感。
本週處女星群也陸續與海王進入對峙,對立原因是一方「喬裝打扮、吹煙霧彈、逃避成性」,就像國王新衣裡的國王般自欺,處女星群就像直指真相的孩子,指名真相,但,「裝睡的人叫不醒」,這是對立、不能讓步,不能面對真相的真正原因。所以,該怎麼讓「裝睡的人願意醒呢」?這很需要一點耐心跟運氣,要能卸下裝睡者「無邊無際的恐懼」才有可能,只要還有一點疑慮,他們就寧可裝睡到底。而處女星群就算舉得出一百條「鐵錚錚的事實」,碎念、刺激對方,裝睡者一樣裝死到底,毫無意義(這的確頗令人挫折)。
而變動星座能量受觸動的另一展現是,各式藝文活動、文化交流丶宗教式狂熱皆非常活躍,也許你會被拉去參與些本不感興趣的藝文活動,沒想到相當有感;或認識有趣的職人,更深入品味什麼是「另一種生活方式」,或感受到某些人活在近似盲目的狂熱裡,對人生,使人對身丶心丶靈全方位有感與震盪。
雙魚工作勞累應有所節制,金牛有貴人帶來訊息;是誰加點可愛更受歡迎,又是誰勿輕忽老毛病以免健康出狀況?來看唐老師的分析吧~
◆◆◆◆◆◆◆◆◆◆
◎工作注意:白羊、巨蟹、魔羯、雙魚
白羊:大勢底定,對未來有重大影響
巨蟹:年輕人的意見,有參考價值
魔羯:新不如舊,以保守為主
雙魚:工作勞累,應有所節制
◎桃花注意:獅子、處女、天秤、水瓶
獅子:兩情相悅,有機會告白成功
處女:加點可愛,更受歡迎
天秤:發生爭執,能趁機解決問題
水瓶:調整失衡,能漸入佳境
◎財運注意:金牛、射手
金牛:有貴人帶來訊息
射手:投機風險大,請勿碰觸
◎健康注意:雙子、天蠍
雙子:請認真處理睡眠問題
天蠍:勿輕忽老毛病,以免健康出狀況
◆ 唐綺陽 Jesse Tang ◆
↬唐綺陽占星官網:http://www.astroinfo.com.tw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JesseTang11
↬微博 Weibo:http://weibo.com/jessetang11
↬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essetang11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陪台灣走過疫情-同運不敢面對的真相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陪台灣走過疫情-同運不敢面對的真相. 18449 likes · 3 talking about this. 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 <看更多>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歷史上的今天】2006-05-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不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歷史上的今天2006-MAY-24 不願面對的真相 由美國前總統高爾所主導的環保紀錄片《 不願面對的真相 》,在2006年5月24日上映;內容以極具舞台魅力的高爾 ... ... <看更多>
不 願 面 對 的真相 結論 在 [心得] 正負2度C記錄片--為明天種下一棵小樹- 精華區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正負2度C記錄片 --- 為明天種下一棵小樹
「即使知道明天世界即將毀滅,我仍願在今天種下一棵小樹。」
2月22號,我在報紙上看到台灣首部氣候變遷記錄片《正負2度C》首映的消息
,當時就想找機會一睹為快。
昨晚在網路上將它看完,全長共65分鐘。看完後,浮現在我腦袋裡的,是馬丁
路德在教堂石壁上寫下的這一句名言。
「即使知道明天世界即將毀滅,我仍願在今天種下一棵小樹。」
面對即將崩壞的明天,還是要心存希望,努力地挽回頹勢,不管有沒有未來,
至少當看著彼此的最後身影,我們問心無愧。
號稱是台灣版「不願面對的真相」的《正負2度C》,由廣告創意人孫大偉製片
、陳文茜撰稿、蔣勳口白、幾米無償提供插畫。從去年10月開始攝製,到今年2月
上映,只花了不到5個月的時間。
為什麼片名叫正負2度C呢?
這是根據去年底在哥本哈根舉行的全球氣候變遷會議上的唯一結論:
「未來地球必須控制於升溫2度的標準內,因為一旦跨過了這個門檻,生態浩
劫將無法避免。」
因此這2度又稱為關鍵2度。
這部記錄片之所以受到重視,是因為它從台灣的觀點在看暖化現象。告訴我們
在這地球氣候逐漸失去控制之際,未來台灣將會面臨的種種危機。
裡頭提到,台灣包括嘉義東石、雲林麥寮、屏東林邊等沿海地帶的居民,將會
成為全球暖化第一批氣候難民,接著則是台北盆地、高雄市與蘭陽平原。
我們位在暖化之下首當其衝的地區,怎能不關心自己的命運呢?
因此對於這部記錄片的出現,我給予滿滿的肯定。
縱使有人懷疑這是替企業脫罪,有人質疑美國中國等大國不想想辦法,光台灣
做有用嗎?
我記得麥可傑克森在《未來的未來演唱會》上曾說過:「很多人總是在等待改
變、盼望改變,但為什麼不從我們開始呢?我們就是改變本身阿。」
(大概是這樣..)
Don't wait for the change any more. We are the change itself.
與政府比起來,小老百姓能做的或許很有限,但「能做的還是要去做」。
台灣與中國美國歐盟等大國比起來,能做的或許也是很有限,但還是一句話,
「能做的還是要去做」。
抱持「別人都不關心,光我一人有用嗎」的心態,那便沒有未來、沒有希望可
言了,而且當面對著下一代瀕臨絕境的子孫們的淚眼質疑,我們又有什話可說呢?
我們將地球逼到退無可退、不得不反撲的地步,難道不該負點責任嗎?
這不只是一場地球與人類的搏鬥,也是人類與人類自己的戰役,為了什麼?
為了能夠安身立命的未來,為了千千萬萬物種的生存,為了下一代子孫能在草
地上自由地奔跑,能在天地之間暢快地大笑。
為了讓美麗的地球,能夠繼續美麗下去。
========================================================================
原文於 https://www.wretch.cc/blog/No1Kelvin/7792463 (內有影片連結)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8.114.106.108
※ 編輯: KelvinTsai 來自: 58.114.106.108 (02/25 23:26)
謝謝,標題我改了,覺得改這樣比較恰當一點。
我覺得,不管暖化是真的還假的,至少影片的目的是要我們關心自己家園的未來這
一點並沒有錯,而且就算沒有暖化問題,也不代表就能任意地排放廢氣或是其他的為所
欲為。希望人民對自己生長的土地多一點關心,這立意不管怎樣,應可說是良善的。
或許有人看了不痛不癢,有人覺得這非對症下藥,但只要能對一些人產生影響(哪
怕是一個兩個),進而能夠從生活中減少一些碳足跡,那這部紀錄片就有了價值。
企業與工廠要轉型、要研發新的綠能科技,這是勢之所趨,政府若能與其相輔相成
能睜開眼睛看看自己家園的未來,不再只顧選票、只跑選舉,相信台灣還是很有希望的。
我們與這些有權力的人比起來,能做的的確是杯水車薪,但能做的、該做的,還是
要去做阿。
不管暖化是陰謀論還是計算錯誤,不管別人到底有沒有在乎這一切,我覺得至少從
自己做起。
少喝一杯保麗龍杯裝的飲料,少騎車多走路,少開車多騎單車,少吃肉多吃素,這
些事情不論暖化是真與否,能做的還是盡量要去做吧?
一件事情你可以把它看成炒作或是落伍,嗤之以鼻,也可以從中去得到自己的感動
,正面去看待它的立意與效應,這是個人選擇問題。
只是就我而言,我會選擇相信與堅持,然後進而去影響身邊的人。
※ 編輯: KelvinTsai 來自: 210.59.13.254 (02/26 11:31)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