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亮藝術力》是本以藝術課堂的多元視野啟發創意,培養孩子深度學習力與視覺思考力的書。(文末抽獎)
走在歐洲的街道上,能感受到周邊建築物的藝術氣息。手上拿著的蘋果產品,散發出獨特的美感。比成績、考試、數理、邏輯,我們有自信不會輸給其他國家,但是,說到『藝術』、『美感』、『設計』,可能也會發自內心的感到自嘆不如。
「你想當畫家,將來會餓死。」這樣從小傳授的觀念,也讓我們總是把美術相關的學習,排在後面。其實,學習藝術,並不一定要當畫家、藝術家,而是培養『對美的觀點』以及『審視美的能力』。認知藝術的觀點與能力,產生內化了,長大後都是能夠發揮到各行各業。
--
《點亮藝術力》的作者是孫菊君,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及美術研究所中國藝術史組畢業。現任新北市中和國中視覺藝術教師。「視覺藝術學思達共備社群」發起者及召集人、「學思達教學法」核心講師、「夢的N次方」教師專業成長研習講師。
菊君為臺灣開放美術教室公開觀課第一人,以「學思達教學法」翻轉藝術教育,致力於推展視覺藝術課堂的積極價值,以視覺藝術素材培養學生面對未來的關鍵素養能力:自學力、思辨力、合作力、表達力及創造力。
--
《點亮藝術力》梳理了作者自己學習歷程的黑歷史,同感過去所經歷制式僵化的學習階段,那種困惑與無奈。進而重新體會到學習藝術的積極價值,藝術所能磨練的感知敏覺、啟動的創意思考、激發的彭湃熱情,這些特質將是在AI浪潮之下,每個人面對生存挑戰的重要關鍵。
書中採用了四段章節,從零開始、建立觀念、傳授心法、說明課程,一步步地帶領著我們與孩子,點亮心中的藝術力。
菊君相信,只要用對方法,我們與孩子都可以從寬廣的萬象世界與深邃的內在美麗,提取源源不絕的創意寶庫,點亮藝術力,輝映那條通往未來的道路!讓孩子能夠藉由藝術課,依著心理需要而釋放個人特質,進而自在表達,展現出那種出於本源的創造力與自信。
--
出版社很窩心的準備了兩本的《點亮藝術力》,要送給澤爸粉絲團的好朋友們。
----------
贈書方式:
✅ 在『澤爸:親職教育講師』粉專上按讚
✅ 將此篇文章”公開”分享
✅ 在此篇文章底下留言『我想點亮藝術力』+寫下我/孩子曾把藝術力發揮在那些地方上? (像是,餐桌上的擺盤、上課的筆記、家中的裝潢..等)
有符合以上三個動作者,將隨機抽出兩名,各獲得《點亮藝術力》單本。
活動期限:即日起到7/23(五)23:59 。於7/24(六)公布得獎名單,請得獎者於三日內私訊回覆地址、電話與收件者。如未如期回覆,視同放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40的網紅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
「中國藝術史課程」的推薦目錄:
- 關於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澤爸 : 親職教育講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中國藝術史課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中國藝術史課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是藉由田野調查來學習美術史, 而今天介紹的教案 「傳統 ... 的評價
- 關於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課程#105上陳瑞玲中國藝術史 - 臺北醫學大學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心得] 台大藝術史研究所(資源與中國藝術)- 看板graduate 的評價
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吳思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一次,我在質詢台上「公開懺悔」。
發自內心的confession.
是這樣的。前陣子幾位國家文藝獎的前輩得主到立法院找我,有潘皇龍老師、陳中申老師、還有郭芝苑老師的後代。這幾位都是台灣傑出的音樂家,為台灣創作出許多美好作品。
幾位音樂大師向我訴說爭取 #台灣音樂中心 三十年未竟的使命。
一場會談下來,我對自己對台灣音樂認識之淺薄,感到無比汗顏。
雖然這幾年我與表演藝術界、流行音樂界合作密切,也投入推廣北投月琴民謠(還特別向陳明章老師拜師學藝)、行銷楊秀卿(行政院文化獎得主)老師的唸歌藝術,甚至也製作了幾部音樂舞台劇,但是,在浩瀚多元的台灣音樂之前,我的理解真的有如一張白紙,說「無知」也不為過。
我仔細想想,說起各國經典樂曲,我們也許還略懂一二。我們知道西貝流士的《芬蘭頌》,史麥塔納《我的祖國》是歌頌捷克,但出自蕭泰然老師的《台灣頌》,我們恐怕連旋律都哼不出來⋯⋯
幾位音樂家也告訴我,台灣25個音樂學系把西洋音樂史、中國音樂史作為主力課程,但將近1/3學系並不要求修習台灣音樂史。
成立「台灣音樂館/中心」的倡議已經31年了,望穿秋水的這些年,許多珍貴的台灣音樂史料四散了,甚至灰飛煙滅了。台灣需要系統性進行對台灣音樂的文資史料徵募典藏,據以從事研究、教育及展演,與國際鏈結交流。而硬體空間引領軟體內涵的前進,重中之重的核心目標就是培育人才,復振發展台灣音樂。
這些行動何其重要,只是遲遲無法定案,還在紙上談兵。
甚至幾度胎死腹中的台灣音樂館/中心計劃,現階段委身於傳藝中心下的戲曲中心,這樣的定位大有問題。
傳統音樂應當是台灣音樂下的一支,而不是反其道而行逕將台灣音樂歸為傳統音樂、或侷限為戲曲,無視台灣音樂承先啟後的創新發展。
幾位老師急切找上思瑤的另一個原因,也是因為內閣剛宣布的 #兒童未來館 基地位置,正是文化部研議、爭取多時的台灣音樂館原訂場址。
也就是,行政院大方投資128億規劃兒童未來館,卻讓全方位保存、推廣及發展台灣音樂中心的期盼,再次落空了。
從1990年開始倡議迄今31年, #我們還要讓台灣音樂等多久?
前瞻建設中 #重建台灣藝術史 上路了三期,雖然也小規模納入 #音樂史、 #建築史,顯而易見依舊以 #美術史 為大宗。
我們有國美館、北美館,各縣市也都陸續成立美術館,但思瑤催生幾年的 #台灣建築博物館 還沒下文,而台灣音樂館更是遙遙無期。
催生台灣音樂中心是思瑤全新投入的議題,我會把它當作文化工作的補課。
李永得部長回應我,文化部確實了解成立台灣音樂中心的急迫性,一定加速研議,今年內將會有政策定案。
#全觀建構台灣文化的工作不能有遺珠之憾,這塊文化拼圖,思瑤會盡全力「加倍奉還」「加速推動」。
完整質詢看這裡👉👉👉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jBQF4HhMdQ
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漫射報》Vol.2全文公開🎉什麼是「漫畫」?
《養豬便覽》龔玉玲撰文
說到漫畫,許多人最先浮現的印象可能是以勇敢的英雄人物、探索愛情的青春少女,或逗趣可愛的動物為中心的各種情節。如果是以農業從事者為中心的故事,又會是如何呢?
我們可能會先想到荒川弘(1973 -)的《銀之匙》(2011–2020,共15冊,根據2016年的紀錄,單行本至少售出一千五百萬本),內容講述一群北海道的農校生的日常生活,還有她自述成長於農家生活點滴的《百姓貴族》(2006 –連載中)。荒川弘的農業漫畫叫好叫座,來自臺灣的漫畫大師劉興欽(1934 -)也為農業漫畫這個類型貢獻良多,並展示了農業題材如何可能受到市場歡迎的另一種時空脈絡。在他的兩百多本作品中,許多是以農村為背景,加上自己年少時期的農村經驗所創作出的漫畫。
而這裡要介紹的,是較少被想到卻有其重要性的楊英風(1926-1997)及其農業漫畫。楊英風作為一個享譽國際的雕塑家,一般較少把目光放在他早期因任職「豐年社」的美編,而曾經深入參與過官方色彩鮮明的農業雜誌《豐年》,並創作農事題材漫畫的經歷。應國立臺灣漫畫博物館籌備小組的邀請,本文也會討論楊英風於1955年為「豐年社」出版的《養豬便覽》所作的漫畫〈林添丁飼豬起厝記〉與插圖。
.
以農事為題材的連環圖像淵遠流長,目前最早的作品可追溯到古埃及的連環壁畫:美國漫畫理論家,同時也是漫畫家的Scott McCloud,在重要作品《理解漫畫》中介紹他所能追尋的最早的連環畫作 ,是來自距今約三千四百年的古埃及墳墓,門那之墓(The tomb of Menna,TT69)。門那是負責土地事務的行政者,其墓中的連環圖式壁畫呈現了他的社會地位與工作職責內容。圖畫中的務農者有農忙、休憩、應對官員、繳不出作物受懲罰等景象,而官方人員則呈現他們記錄、測量、刑罰與監督等執勤內容。
因此我們可以說,目前追溯到最早的連環畫,因其主題涉及農事,所以農事題材是漫畫史上率先出現的主題之一。此外,門那之墓中的連環畫作所呈現的官方立場與制度面向,仍是現當代農業漫畫裡反覆出現的重要情節,以臺灣漫畫而言,此中最直接相關的是《豐年》雜誌上的一些漫畫。
《豐年》(1951–至今)為「豐年社」所出版以農民為目標讀者群的刊物,由美國新聞處、美國經濟合作總署,與中國農村復興聯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共同籌辦。1979年美國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農復會改組成立「行政院農業發展委員會」(簡稱農發會),五年後又與經濟部農業局合併為目前的「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目前所見的《豐年》相關研究,多半側重1951到1965年的美援時期,聚焦在《豐年》如何在政治層面由上而下,對農家傳達反共抗俄與親美之宣傳,以及農村現代化相關知識之教育。
《豐年》自1951年7月的創刊號起便以全版頁面刊登漫畫,因早期《豐年》全冊僅12頁,漫畫篇幅的比重可見一般,至1959年逐漸減少。對美援時期「豐年社」所產出的漫畫內容有興趣者,可參見高師大美術系孫祖玉教授(2015)的期刊論文〈美援時期(1951~1965)之臺灣漫畫類型調査研究〉,以及師大歷史系許惠盈(2016)的碩士論文《圖像傳播與農民的再教育──以《豐年》雜誌的漫畫為中心(1951-1964)》。
.
楊英風自1951年「豐年社」創立之時便擔任美術編輯,直到1962年離職,工作內容包括設計刊物封面,以及創作刊登所需的漫畫、廣告與插圖。他在《豐年》上廣受歡迎的連載漫畫有〈闊嘴仔與阿花仔〉、〈竹桿七和矮咕八〉、〈小白鼠〉及〈農狀元〉等。根據楊英風的「工作札記」(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22卷),1954年他受聘為中國美術協會與台北市青年服務社合辦之「青年漫畫研究班」的教導委員,為學員講授過漫畫課程。
藝術史學者林素幸(2015)在期刊論文〈被遺忘的一頁──楊英風與早期臺灣美術設計作品:以《豐年》為例〉中,從藝術創作者與「贊助者」之關係,說明楊英風1950年代作品中所呈現的「歡樂風格」與「意識型態」,主要是基於美國新聞處與農復會為了「安定人心、發展經濟的社會、心理和彰顯政績」之需求所希望的方向。
林素幸也指出,楊英風的漫畫風格有部分是受到迪士尼動畫的影響。(附帶一提,翻閱楊英風「工作札記」內有的觀影記錄,可知他觀看電影的類型廣泛,且即便是任職「豐年社」美編的壯年時期,也還是會去戲院觀賞各式動畫片。)不過,楊英風的部份漫畫作品譬如〈農狀元〉,帶有「中國連環畫」的色彩,又如改編自喬治‧歐威爾《動物農莊》的〈萬牲園〉講述豬帶領農場動物進行革命,抵抗農場主的剝削,具實驗性地採用雕塑之照片來呈現。(〈萬牲園〉有趣的是,漫畫中農場主的立場跟《豐年》的農民讀者群,事實上應是一致的。)所以不只受到迪士尼影響,楊英風的漫畫風格還有不拘一格、多元吸收的一面。
.
《養豬便覽》是一本出版於1955年的農業知識推廣手冊,根據封面的「豐年社贈」可知出版者為「豐年社」,全書沒有明確標註編者與繪者,故推論此手冊是「豐年社」編輯部所作。根據1955年8月1日發刊的《豐年》雜誌第五卷第十五期第三頁的「本刊重要啟事」,可知《養豬便覽》是給長期訂戶的隨刊贈書,但也可以另外函購,每冊兩元。
《養豬便覽》的內容,根據目錄,包括「豬的育種和選擇」、「飼料和飼養」、「管理」、「疾病和防治」、「養豬問答」,而這些知識教育的重點菁華,都濃縮在開頭的漫畫故事〈林添丁飼豬起厝記〉中,透過虛構人物林添丁現身說法,告訴大家他如何靠著《養豬便覽》傳授的知識靠養豬為副業,一年之內就可增加收入,翻新老厝。
〈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繪者沒有明確標示,曾和《豐年》合作的漫畫家並不少,如何判斷此作品是出自楊英風手筆?就藝術史領域的整理成果而言,出現於〈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人物與豬曾被另外畫成單件作品收錄於《楊英風全集》(第4卷,頁283);此外,對比楊英風有署名的漫畫類作品,至少可辨識出封面與其中三格的豬,具有楊英風在他處曾經用過的迪士尼風格(如圓胖的造型,賦予通常用在人類臉上的眼神與瞳孔,加強了討喜的表情)。
關於〈林添丁飼豬起厝記〉的內容,學者孫祖玉在期刊論文〈美援時期(1951~1965)之臺灣漫畫類型調査研究〉已有詳細介紹(雖然文中沒有特別處理楊英風的部份),有興趣者請搜尋閱讀。其中她注意到畫面用了兩種筆法交錯:「密集的線條在母豬的描繪、豬舍乾淨重品質的磚頭描繪……」,而「仔豬的擬人與友善,為農友帶來財富與興旺後代的仔豬,象徵著正面的意義」,因此,雖然「卡通式畫風與配種解說圖畫法」相異,卻「於漫畫中取得和諧兼具的線條表達,線條導讀之閱讀 情境能夠順暢貫穿情節」。
.
1955年出版的《養豬便覽》作為臺灣農業發展的史料,可窺見當時臺灣養豬還作為家庭副業時的理想型態。根據汪玉貞〈農業100年精華-揭開臺灣畜牧歷史展風華〉的概要整理,1953年臺灣養豬產業的企業化經營始由台糖公司起步,1963年中央推動「綜合性養豬計畫」,使得民間養豬水準在數年間提升,「許多養豬戶也由原先的家庭副業形態轉為專業經營模式」。
前面已提到,行政制度面向仍是現當代農業漫畫裡反覆出現的重要題材,不過從商業性、受市場歡迎的作品中,譬如劉興欽與荒川弘的農業漫畫作品,可發現敘事視角往往不是透過執政者,而是務農者,換句話說,佔據核心位置的是務農者而非中央執政階層。從這層面來看,〈林添丁飼豬起厝記〉含有某種過渡性,一方面它確實含有政策性的宣導教育意味,一方面它採用務農者的視角說故事。這種過渡性如果參照《豐年》其他作者完全走政策宣導型態的養豬漫畫,譬如〈農業知識漫畫─養豬新智識〉(1960年4月16日),會更為明顯。
因此,《養豬便覽》不只是用來佐證臺灣農業發展的史料之一,《養豬便覽》中的〈林添丁飼豬起厝記〉作為漫畫發展的史料,能放在楊英風的作者論論述下理解,也能放在農業漫畫這個類型在大眾流行文化中的形成與收受來思考,如此或可增加我們對於漫畫本身的認識。
#漫射報 #國家漫畫博物館籌備小隊 #NationalComicMuseum
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山水畫家的藝術Taiwan Artist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水墨#水墨畫家#藝術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想要跟分享關於我的一些創作的故事,跟一些想法的分享。
我是一個南部的小孩,從小也不算是品學兼優,直到國中才有機會接觸美術,然後從此一路到現在,那我學畫的過程,其實開始我也沒有立志要當畫家,或是一個藝術家,而是在偶然的機緣碰觸這樣的一個技能或行業,然後才一路走過來。
最重要的選擇在大學的時候,其實當時是考上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那時稱為國立藝術學院,它是一個五年制的學校,也真正接觸所謂專業的一個術科的訓練,或是相關美術的一個薰陶,也有機會去接觸類似像戲劇音樂舞蹈這樣科系的同學。
北藝大那段時間,算是我比較受正統的一個美術教育非常重要的時期,在這個五年的時間,其實大一上學期也是玩瘋了,然後跑夜店或是交女朋友,到了大一下學期才覺得說要奮發向上,也選擇了以水墨為主修的課目,一路這樣子努力的專研。
然後大四的時候,讀一些關於美術史的課程,包括佛教包括器物玉器青銅器等等,充實自己相關一些知識,後來這個畢業之後就到復興商工任教,後來又報考研究所,也順利考取,念研究所的時候從事墨與黑的研究,所以先從自製的黑色顏料或是墨開始著手。
大概唸了三年的時間終於順利畢業,畢業之後也有機會成為一個專職的藝術家,但是當時的環境並不是那麼的友善,對於年輕的藝術家來說,還是以教職為主,然後這段時間也大概停頓了四年沒有所謂的創作,因為那時候其實內心在思考我真的適合當畫家嗎?畫家這個工作所要面對或是所要挑戰的我有辦法勝任嗎?所以在那四年中,雖然有教畫,個人創作是停頓的,也在這之中去研究了台灣龍柱,去認識台灣文化。
四年之後,整個環境在改變,然後藝術的市場也開始蓬勃發展,尤其是水墨,所以又回到了水墨的創作,想說應該還有一點東西可以畫,自己可以去發展吧!
可是這段時間其實是最挫折的,太久沒有創作,整個觀念或手感都已經有點生疏,前一年真的很辛苦,基本上假日都沒有在出去的,除了教學之外,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畫畫,很辛苦了大概磨了很久才終於慢慢開竅,手感也才慢慢回來,到了第三年還是第四年才有點開花結果,也順利跟畫廊簽約,成為所謂的專職藝術家,所以真正成為專職藝術家應該是45歲左右,之前的一些過程,說起來也很漫長。
在台灣當藝術家其實不太容易,因為台灣的市場畢竟很小,要能成為一個以畫畫為生的一個行業,其實不太容易,那個競爭也非常的激烈,挑戰也非常的巨大。以前曾經去過黃山,看到造型奇特的山型,雲霧飄渺,非常的漂亮,心裡也想黃山非常適合入畫,可是回來也沒有太多的相關作品,後來想想畢竟自己身為台灣人,可能還是要以家鄉的風貌風土為主,如果畫黃山,我大概也贏不了黃山長年生活在那裡的畫家,我就一直以台灣的山水或是風景作為主要的創作主軸,一開始是畫陽明山或是九份一帶的芒草感覺,那種所謂的荒蕪感跟我從一個南部小孩到台北那種感覺,有點貼近,在一個陌生環境謀求生存,自己就像小草一樣,在那邊為了佔有一席之地,或是為了可以生存下去,而不斷的奮進不斷的努力。
後來開始創作所謂的抽象山水,也畫過一陣子,然後也畫過海景,因為當時覺得身在台灣,如果對海洋藍色世界不是那麼熟悉,感覺上好像對於台灣文化的特質,了解好像是一知半解,所以那時候就開始到處坐船,然後去澎湖,去目斗嶼,去七美,去沖繩,到處了解所謂的海洋文化到底是什麼,一個海島它會形成什麼樣的文化特質,那我想一個海島文化大概就是求新求變,畢竟市場很小所以彼此的競爭非常激烈,也願意接受很多新的文化,所以求新求變在這個島國裡面,可以想見是一個很常態的事情,所以當一個畫風出來之後,大概三五年就被消耗掉,以前一個畫家可以二三十年,畫一套東西而屹立不搖,在台灣這個環境其實非常的困難,它不太能讓你有這樣的空間,因為變化太快,然後新的知識,新的潮流,新的流行,不斷的輸入,你很難去抵抗,你也很難去改變。
另外島國文化也有一個特質,它容易受到其他大國文化的影響,譬如說台灣不可否認曾經受到中國日本美國文化的影響,在這麼多元的一個文化的影響之下,你的作品如果太單一偏向某種文化的特質,可能也很難引起共鳴,畢竟它是一個多元性的狀態,所以你的作品也可能必須要用更不同的面貌來處理。
水墨對我來說,可能就不是單一選擇的材料,因為水墨它可以發展的空間,已經被名家大家所開發殆盡,必須要重新透過新的材質,來找到一種可能是屬於自己的方向,或是使用的方法,這樣你才有辦法脫穎而出。
那另外呢?有一點叛逆是在台灣藝術圈要生存蠻重要的關鍵之一,其實很多藝術家用叛逆或是偏離所謂的正統,營造話題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有點叛逆才是一個畫家成長的最大關鍵,藝術家百依百順,順著古人的想法,順著老師的想法來創作,基本上你也很難跳脫前人或是老師的影子,所以有點叛逆是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我的作品基本上都沒有人的存在,因為可能在傳統水墨有山有水有人有樹,是一個慣性的表現方式,可是這樣的慣性表現方式,是否適合自己?或者是說這樣的畫面是否可以讓作品是完整的?我想這個可能可以商榷。我畫的是一個空無人煙,讓整個自然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因為人為的破壞或是建設,到底是對自然是好是壞?有時候我去中橫我看到了中橫公路,這樣穿越所謂的太魯閣峽谷,如過這些道路都不存在於這裡的時候,當然也有可能我們看不到中橫太魯閣的奇山美景,但是這樣的建設到底是好是壞,有時真的很難去想像。後來我畫了太魯閣,就把它畫在雲霧飄渺之間,讓它回歸到最原始的狀態,也許這樣才是最貼近於我所想的一個世界。
藝術很好玩,有很多可能性或是可以調整的地方,也隨著畫家的心境或是想法的不同而有所改變,我不能說自己是非常的成功,但是我盡力的把它畫好每一件作品,也希望每一件作品都是嘔心瀝血,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的醞釀,跟與它培養感情,然後讓自己的作品可以完成。
創作其實是孤獨的,很多時候都只能專心面對自己的作品,旁人或是都很難給你協助或是幫忙,只有當你真誠的面對自己的作品時候,你的作品也會告訴別人你在想什麼,或是你的作品才會具有生命力,太風花雪月或是太浮動的一個狀態,其實都很難把作品畫好,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家裡工作。
當然偶爾還是要去補充一點或是吸收一些靈感,或是一些養分,出去拍照是我比較習慣的動作,當場寫生對我來說,壓力太大,我也沒有辦法真正靜下好好的畫一件作品,所以我是不會帶畫筆畫紙出去外面寫生,通常還是在家裡處理我的作品。
很高興可以分享一些我的生活,或是我的一些藝術的想法,還有我學習藝術的過程,今天就聊到這裡囉,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可以跟各位談談其他的部分。
The video I’m sharing today is to introduce my process of learning painting and provide some opinions and attitudes towards Taiwan’s marine culture and how to be a painter of ink . The background pictures and videos are all recorded by me. Friends are welcome to watch.
►►►歡迎訂閱梁震明頻道:https://bit.ly/33R0bmf
►►►梁震明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inkliang/
►►►梁震明痞客邦: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
►►►梁震明IG:https://www.instagram.com/liang_chenming_art/
【梁震明簡歷】
國立台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畢業。
曾任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系及東海大學美術學系講師。
個展12次,國內外聯展30餘次。
作品曾在香港蘇富比、羅芙奧及沐春堂拍賣成交。
著作「墨色的真相」與「台灣寺廟龍柱造型之研究」獲國立編譯館出版刊行。
現為羲之堂代理之專職水墨畫家。
水墨創作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65
水墨材料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00158
藝術生活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38915
台灣龍柱介紹: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7923
水墨藝術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23594
台灣露營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1
國內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133
國外旅遊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811654
空拍經驗分享:http://tom20030208.pixnet.net/blog/category/2798208
#水墨 #水墨画 #水墨畫 #水墨画家 #水墨画の世界 #水墨創作 #台灣水墨 #台灣水墨畫家 #東方媒材 #美術 #艺術 #芸術
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本集主題:「麗子の彩虹數字學:數字解碼與理論基礎」新書介紹
專訪:田麗虹
內容簡介:
Rainbow Numen :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Operation Analysis
解開你的生命密碼
你的靈魂選擇了某個時空點誕生在地球,出生年月日就是你在地球上的生命密碼。出生年月日中的每一個數字代表著不同的個性能量展現,因此,解讀生命密碼就能洞察自己的性格、特質、潛能、興趣、學習、工作、事業以及靈魂的深層涵義。
邀請你來一起探尋自己生命藍圖的奧秘。
找尋你的生命數字
彩虹數字學的概念和邏輯源自於西方文明的傳承,而數字則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成果。被今人尊崇為數學、幾何、天文、音樂之父的畢達哥拉斯,他相信數字具備了頻率與能量,會直接影響人的生活。
正因為數字與宇宙、意識、時間等的關係密不可分,所以只有數字才能描述這個世界,只有數字才能解析我們的生命。
作者簡介:田麗虹
目前任教於國立台北科技大學,開設西洋藝術史、中國篆刻藝術創作等課程。除從事彩虹數字學之研究、教學、諮商、指導之外,並於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攻讀博士課程。著有「國會助理工作手冊」、「兩岸關係的決策分析」等專書。
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中國藝術史課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中國藝術史課程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nania也提到強化免疫力公益課程第一場07/05 - 07/07 時間: 台灣時間中午12:30 - 1:00 (中文) 第二場07/09 - 07/11 ... ... <看更多>
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是藉由田野調查來學習美術史, 而今天介紹的教案 「傳統 ... 的推薦與評價
也對藝術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進行省思。 想進行水墨畫、中國美術史課程的老師們可以參考看看喔! 教學設計者: 林麗雲老師(新北市立板橋高中)、邱稚惠老師(高雄市立 ... ... <看更多>
中國藝術史課程 在 中國藝術史課程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中國藝術史課程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nania也提到強化免疫力公益課程第一場07/05 - 07/07 時間: 台灣時間中午12:30 - 1:00 (中文) 第二場07/09 - 07/11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