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傷後,回到運動場:復健的各個階段】
.
從完全斷裂的阿基里斯腱,要可以跳起來灌籃。這當中需要許多專業的協助,從0分(嚴重受傷)到100分(頂尖運動表現),每個專業擅長的區塊不同,例如醫師擅長0分到30分的過程,像是骨科手術、注射、影像學檢查等。而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擅長30分到70分的過程,透過徒手治療、運動治療,讓受傷處恢復到足以應付日常生活的強度,能走、跑、跳等狀態。最後的70分到100分,則由肌力與體能訓練師/技術教練,設計能更近一步提升體適能的訓練,並精進運動專項的技術。
.
我們可以將上述的過程,細分成幾個步驟,讓大家更了解從受傷到恢復運動表現。
.
🔸 結構損傷/疼痛的產生(0-30分)
意外發生時、剛受傷時,身體特定的部位大多有明顯的損傷。例如腳踝扭傷就是「踝關節附近的韌帶裂開」,或是跑步時大腿拉傷,可能是「大腿後側的膕旁肌被過度拉開而撕裂」。像是一台電腦被摔壞了,要把不能用的部分拿掉,能修復的部分簡單清理,準備重新安裝。
.
因此,在這個階段的目的是「避免患部再傷害、增加患處修復、減少疼痛」等,例如避免會疼痛的動作(可能拉扯到撕裂的組織)、打針或超音波治療(促進組織修復)、吃藥或徒手治療(減少疼痛)。此階段主要由醫師、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進行治療或醫療處置。
.
🔸 患部功能的重建(30-50分)
當受傷的部位恢復到一定程度,疼痛會減少,但是許多功能會受到限制。例如腳踝扭傷,剛開始走路容易軟腳、或感到特別僵硬等。此時的目標在於「重新建立基礎的功能」,對大部分的運動傷害來說,所謂的基礎功能包括:關節活動度、柔軟度、穩定性、本體感覺」等。有點像是重新組一台電腦,要準備好「硬體設備」如主機板、硬碟、顯示卡等,因為有足夠的硬體設備,接下來安裝的「軟體」才可以使用、熟悉操作。
.
因此,這段期間會進行徒手治療如關節鬆動術、筋膜放鬆、伸展運動、本體感覺訓練、運動治療等,來提升活動度、穩定性等,或者說關節或肌肉應有的功能,這個主要屬於物理治療師、運動防護員的範疇,並配合部分醫師的協助。
.
🔸 動作控制/神經肌肉控制(50-60分)
當受傷處有基本的活動度、穩定性,但身體能不能「控制」、「指揮」這些肌肉或關節是另一回事。這是大家最常疏忽的地方,也是最常有的「亞健康問題」。
.
當過去有受傷經驗、肌肉失衡、不適當的使用身體,「原先各司其職的肌肉、各個身體部位,可能會變成部分罷工、部分非常勤勞」。我們又稱為「肌肉失能」、「不理想的動作控制」等。由於這類的問題,時常不會有一個明顯的「結構損傷」,但好像又有點困擾生活,因此大多人會忽略。也就是去診所給醫師看,好像沒什麼問題,但回去重訓、跑步,還是會覺得膝蓋、屁股緊緊怪怪的,有時候還會有一些痛。
.
這段期間需要的是「正常化肌肉的使用方式、出力順序、神經反射能力等」,包括:動作控制訓練、肌肉再教育、本體感覺誘發技術、姿勢反射等,主要是由復健專長背景的物理治療師執行。就像給新的電腦安裝開機軟體、驅動程式,讓電腦能基本的運作。
.
🔸 基礎動作能力/體適能(60-80分)
在這個階段,受傷處應該痊癒,並且在日常生活、運動都無疼痛或不適。但就像久坐的上班族、沒有運動習慣的大學生,不是他們想跑10公里的路跑,就可以輕鬆完賽。因為「身體沒受傷、疾病」只是一個最基本的籌碼,但有沒有「基礎體適能、動作能力」如肌力、心肺適能、肌耐力等是另一回事。就像組好電腦,灌好軟體,接著要學基本的word、excel、怎麼上網等。
.
因此,若想要更輕鬆的生活,包括上下樓梯、偶爾爬個山、打個籃球等,若有基本的肌力、肌耐力,以及跳耀/落地的技術、正確的做出蹲、推、拉等動作,是這個階段的目標。並不是以「專項運動員、頂尖運動員」為目的,而是「更健康的身體、預防傷害、延緩失能/老化」,或者具備「玩任何一種運動的基礎能力」。這部分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肌力訓練、體能訓練等,主要屬於教練、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範疇。
.
🔸 專項動作能力、運動表現(80-100分)
此階段已屬於「專項運動員、職業運動員」的部分,選手需要能舉更大的重量、跑進一定的秒數、靈活的腳步,「維持、促進健康」變成次要目標,「頂尖運動表現」才是王道。需要的能力包括:專項技術、爆發力、敏捷、協調性、轉變方向、速度等能力。專項技術指的是該運動項目需要的動作技巧,例如網球的發球,手腕應該要扣多少、雙腳需要一起發力、身體要比手更早旋轉等。
.
這部分需要的運動訓練包括:重量訓練、體能訓練、運動專項訓練、技術訓練、奧林匹亞舉、敏捷訓練等,各式各樣能增進運動表現的訓練方式。這時,從原本摔壞的電腦,已經變得可以透過「操作各種電腦的功能」讓你能當厲害的會計師、工程師、Youtuber、醫學研究員等。
.
最後,從受傷後回到運動場上,不同的專業擅長特定的階段,專精於光譜的其中一個範圍。當中許多角色都會用「運動(exercise)」的方式來介入或處置,因此相似的名詞「XX運動、OO訓練」,可能代表著不同的功能及對應到的需求。確立自己的病患、學生處在哪個階段,才能給予最適當的治療或訓練方式。重點是專業合作,發揮自己專業的長處,由其他專業補足自己的短處。
.
.
.
其他文章:https://jackchen.sport.blog/
其他圖片: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
.
.
.
.
.
#exercise #training #therapy #health #motorcontrol #physicaltherapy #strength #conditioning #physicaltherapist #coach #athletictrainer #returntosports #rehabilitation #運動 #訓練 #治療 #復健 #健康 #動作控制 #運動表現 #物理治療 #肌力與體能 #物理治療師 #教練 #運動防護員 #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陳曉謙
什麼職業比大學生厲害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音樂,終究要放大到人生裡縱觀】
「他又不是科班出身的,為什麼他可以教琴」
「他又不是主修,副修畢業的為什麼出來要誤人子弟」
「他只是國內畢業也沒出過國,程度能多好」
在音樂教學環境裡,難免存在一些成見。其實,當看得夠多,真的會知道,很多是人生際遇的不同,所做出來的選擇。
人在選擇職業時,往往是因為這領域,相較於他自身的其他能力,是比較擅長、或比較喜愛的,而不是因為他是該領域的佼佼者,所以選此行業。
畢竟每個領域的佼佼者,人數有限。
一路科班上來的學生,無法理解為何普通班生程度不好聽寫那麼差,不像我們從小練的那麼辛苦,也可以來當他同學;音樂系大學生看待在職進修生,容易覺得,他們很多都是老師,怎麼程度如此這般。
這很正常。
這些孩子看的不多,經歷的少,無法理解他只是相對幸運,在小時候就遇到好老師,在小時候,就有機會進入音樂領域;普通班孩子,可能只是較晚接觸到音樂,較晚發現原來自己很想唸唸音樂班,嚮往音樂班環境。
這些孩子看的不多,經歷的少,無法理解他只是相對幸運,在小時候就遇到好老師,有的普通班學生從小傻傻學琴,但人生走到了大學畢業,念過了其他科系,才發現他真的很喜歡音樂,很想教琴,想投入音樂。
這些孩子在學校有老師盯、有考試逼,更無法理解在畢業後,進入職場、經歷家庭,手上的琴藝有可能掉了多少,他們得等到自己20年後手廢了才會明白,原來經歷不同人生階段後,能繼續精進維持好手藝,不是多數人做得到的,可能大部分的他們都做不到。
所以他們難以領悟那些後來進入在職進修或較晚走入音樂的人,有一個很大的優勢,是知道自己嚮往什麼,勇於追尋自己所想要,即便得重來一次。
程度好的人,除了 #自身努力一定夠(非常值得嘉許,畢竟不是每人都願意努力),還有兩個幸運:一個 來自於所受之教育的幸運,好的老師,真的不是人人想跟,就找的到;另一個幸運,則是 爸媽生給你的資質比較好,不一定是藝術天分,有可能是學習上、領悟上的資質。
你驕傲、貶低,是因為少了同理心、看的少,#無法理解社會上有很多人的際遇就是如此轉折,更無法理解要有多少熱情,才會在30歲左右選擇大換跑道。
熱情,與敢挑戰,是他們的優勢。
#我並非鼓勵學藝可以不精,#我總呼籲專業工作者必須進修自己的專業。
我只是想說,出國回來的,也有可能誤人子弟,科班主修畢業,也有可能誤人子弟,在音樂班教的,也有可能誤人子弟。誤不誤人子弟,我想還是 #取決於人性是否為善,是否謹慎,是否願意多為學生著想。
善良的老師,遇到能力很好的孩子,會在適當時機點請孩子去找更優秀的老師;善良的老師,不會只急著把學生視為自身功績而不管他的能力,或者怕失去這份薪水、失去面子而硬將學生留在自己身邊;善良的老師,不會只顧著自身利益亂教。
我曾教過一位學生,他以前的老師介紹他來找我,教他的過程裡,可感受到他覺得自己天賦異稟,他埋怨過非常多次都是因為以前的老師沒教他這些,不然現在超強(其實真的未必)。
我跟他說:「每個老師受的教育本來就不一樣,這是沒辦法的事,但是你以前的老師有熱情,你今天對音樂的熱情,或許有部分是受他感染。他對你的付出沒有比較少,重點是,他知道你有熱情有天分,他大可以不用幫你介紹更好的老師,繼續綁著你讓你無所覺,但他沒有,還介紹你來找更專業的老師。她是個好老師。
你真要覺得自己很厲害,就在一年內補齊你所有的洞。現在能進步飛快,什麼都學得起來,才表示你很厲害。」
在 #鋼琴教育 裡,專業當然是非常重要的,專業可以讓學生省很多路,但專業,有分很多面向,也分初階與進階。進階需要很深的專業這無庸置疑,但對於初階來說,除了技術與練習訓練上的專業,還分能否願意懂孩子的性子,以及最大的一個因子:「熱情」。
再強調一次.這份熱情,並不一定是個性活潑奔放的熱情,而是對教育、對音樂,或對學習的熱情。我就認識不少人,他們之所以現在跟古典音樂連結很深,或走上這條路走的核心,就是童年受著爸媽熱愛音樂(非職業),那份自然的潛移默化感染。
學琴的時機,往往在求學階段,但畢業後,音樂終究是要放大到人生裡縱觀,#放大到整個社會。
#人生不怕晚開始,怕的是故步自封。
每個行業,有不同程度很正常,只怕半瓶水響叮噹,什麼都只懂三分,對外吹噓十二分。
/
📍【延伸閱讀】《鋼琴老師沒告訴你的24件事 – 學音樂,追求什麼》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431
📍Follow 蔡老師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chuan18/
/
#學音樂 #鋼琴老師 #傲慢與成見 #蔡佩娟 #鋼琴家
什麼職業比大學生厲害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市場/市集,是我每到一個國家/地方時,只要有時間就必定要造訪之處。能感受到取之不竭的活力是其中一個要素,更重要的是,從市場可以直接地捕捉地方的文化濃縮與特色(沒錯,就是食物還有手工藝品!)我想大家可能會覺得意外,我最愛的地方特產之一,就是果醬。
每個地方當令的水果琳瑯滿目。蘋果,在歐洲、日本、韓國和台灣,顏色、體積和、甜度脆度就完全不同,品嚐起來各有一番滋味。水果如此,果醬更如是!每個地方都有獨門製作果醬的小秘方,因此,在當地市集購買小罐果醬,是我的私房樂趣。
我腦海裡面有個很幸福的畫面:早上起來簡單盥洗後,在烤過的、散發著香氣與熱氣的吐司上,抹上厚厚一層自己鍾愛的果醬,搭配著咖啡與果汁,看著電視或窗外…嗯,好少女喔(大笑)。但這真是我內心懷念也嚮往的一個畫面,因為大多都是度假時,才能有這麼悠閒愜意的行程。
Jo Malone London最新《英倫果醬市集系列》香水推出得真的是剛好!不管是從香味還是瓶身,都把我拉回以往在英國市集閒晃尋寶、感受各種氣味的那段時間,且讓我為大家娓娓道來。
第一個就是名字!我承認我有職業病,每個產品,都會從名稱出發,看看獨到或和品項、內容有所連結之處。這次的果醬系列,英文名稱是Marmalade Collection,我覺得超地道。看到marmalade,就會直接聯想到歐洲市場裡標榜手工製作,果醬罐裡有著柑橘類帶皮切塊的果醬!不是jam那種看不到大塊水果的喔!再來就是這次為大家準備的五種味道了,我已經先替大家體驗一輪,現在來分享一下我的想法:
橘子果醬香水:沒在誇張,完全就是橘子的味道(不是廢話,是真的很驚艷)!鮮美到彷彿都能感覺到咬下橘瓣時會噴出果汁的那種新鮮感!我覺得更厲害的是,除了果肉的鮮美酸甜,橘皮的微苦也混合其中,讓香味的層次更鮮明、更真實。這味道給我一種清新明亮感,而且還超青春,夏天用這味道剛剛好。
玫瑰果醬香水:這瓶是幸福的味道(甜笑)!優雅的玫瑰花瓣味為主軸,還有甜甜的荔枝果香,讓幸福不再虛無飄渺,而有比較具象的甜;我喜歡他們用來平衡甜味的白麝香以及羅勒,讓整個香調更典雅、更迷人。
英倫大黃果醬:這瓶給我一股沈穩的青春感。如果橘子果醬是高中、大學生,這罐就是初出社會的新鮮人。也有點柑橘味,但用上雪松和白麝香,讓香氣在清甜裡又有絲穩重。特別加入英國人製作甜派的必備材料—大黃,帶出點似有若無的清新酸味,餘韻更好。
接骨木花果醬香水:接骨木花的香草味道好舒服喔~~~好像碰觸到厚厚一層綿密的奶泡,豐盈不膩,甜甜粉粉的味道好粉紅泡泡喔(手比愛心),可是中後味又有較為酸甜的佛手柑出來接棒,延續甜美的同時,又點綴小小酸味,是小公主的味道。
黑莓子與月桂葉香水:這味道一聞我就馬上想到搭配甜點的莓果汁!也太活靈活現的味道(是這樣用的嗎?),這種酸甜感好沁心,也好適合在夏天使用,是相當可口的感覺誒(把自己當甜點的時候必備唷)。
還有還有,這次的香水瓶身和你們認識的Jo Malone London可是大大不同喔,這次是以白色瓶身為底,然後印上英國皇室最愛用的藍色,這樣的配色相當皇室呢。
事不宜遲,就趁連假,趕緊到Jo Malone London櫃上感受嗅覺的全新饗宴吧!在這之前,告訴我,你從文字上感受到最喜歡的味道會是什麼?
Photo: River Tseng
#JoMaloneLondon
#Marmaladecollection
#JoMaloneLondon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