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疫情重點【歐盟今宣布解封14國、中國則有條件開放,台灣不在名單,學者憂國內篩檢數偏低恐是原因;日本女學生自台灣返國確診,123名接觸者全數檢驗陰性,指揮中心將加驗血清抗體釐清感染源】
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防疫已進入下半場,國外也逐步開放解封,然而從第一波日本、紐西蘭,到今天(7月1日)凌晨歐盟宣布首波解封的14+1國家中,都不見台灣。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前衛生署長葉金川等學者都提出看法,認為台灣防疫表現佳是事實,但篩檢量不足和國際指標有落差,恐是造成外國未將台灣納入解封名單的原因之一。
此外,目前全台確診人數維持447人,包含7人死亡、438人解除隔離,剩下2人在醫院治療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這兩位即最後確診的案446、447,兩人狀況良好,但還未達到二採陰,因此尚未解除隔離。
■歐盟首波解封3條件,亞洲僅日、韓、泰全部符合
歐盟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在今天凌晨公告解除旅行禁令的國家名單,一共有14個國家可以開放邊境管制、1國有條件開放。前者亞洲部分僅包含日本、韓國、泰國,中國是有條件開放。
歐盟理事會決定解封的條件,包含防疫措施、經濟社會考量、互惠原則,以及3項流行病學條件:
1.最近 14 天,新病例發生數和每 10 萬人口確診數是否接近或低於歐盟平均
2.與前 14 天相比,期間內的新病例數呈現穩定或下降的趨勢
3.整體 COVID-19 的應變作為:檢驗、監測、接觸者追蹤、疫情控制、治療及通報等
■台灣為何不在列?學者專家:篩檢能量不足、未與國際通用數據接軌
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和前衛生署葉金川相繼在臉書發文,都認為台灣「篩檢數據偏低」可能是未被歐盟列入首波解封的關鍵。
詹長權表示,「台灣防疫做得不錯,政府應該主動和歐盟接洽看看有那些地方要改善(例如檢測數量是否不夠多?)」他認為,政府防疫一定要和國際接軌,用國際通用的公共衛生數據和作法來說服歐盟各國。
葉金川也指出,台灣對COVID-19的管控,整體而言是可圈可點,台灣厲害的地方是經腸病毒71型和SARS慘痛經驗換得的法律組織、人力、中央地方架構完整;邊防和精準疫調能力;超配合的民眾;口罩國家隊讓人驚艷;健保資訊及大數據世界一流;全民宣導教育徹底。
但葉認為,台灣的隱憂就是,核酸檢驗的能量一直偏低、速度慢、無自動化、無能力混篩(bulk screening) ,這些科技可能國內正在開發,落後德國、美國許多,要執行廣篩、入境全篩、自費篩檢、社區流行調查等都成了瓶頸。
■陳時中:台灣困境,非WHO會員國分數計算受影響
對此,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今日記者會上表示,台灣的狀況都遠遠優於歐盟解封國家的條件。包含陽性率僅0.43%、有電子圍籬、居家檢疫、關懷系統,治療通報系統也很完善。
但為何仍未被納入名單?陳時中解釋,第一是互惠原則,對台灣來說較為困難,因為兩個疫情不同的地區,風險很難用同標準來放寬。第二則是歐盟的計算分數中,包含需要有國際衛生條例(International Health Regulations,IHR),透過設置窗口與各國進行疫情聯繫。但台灣並非世界衛生組織(WHO)會員國,因此這部分就沒有分數。陳時中表示,將會持續跟歐盟溝通,讓他們瞭解台灣的防疫情形。
詹長權接受《報導者》採訪時卻指出,歐盟理事會提出IHR是「如有需要」才會參考的項目,並非必要,他呼籲,「指揮中心仍要謹慎解讀,最好的方法仍是直接與歐盟理事會溝通,了解究竟是哪個部分,造成台灣不在名單中。」
陳時中仍然強調,「陽性率高不高」比光看「篩檢量」更重要。驗到10個中一個、還是每驗一個就中一個,陽性率高,需要篩檢的數量就愈多。
陳時中說,WHO定義,篩檢陽性率低於5%,檢測就是夠的,也才可以談解封。「台灣陽性率只有0.43%,非常低,也就是167人才驗出1人,不管檢驗規模多大,驗出來陽性率低,檢驗就夠,有實證基礎下,就不需要往外擴篩。現在的情況,這些檢驗的極限值,都比真正的盛行率高,驗也驗不太出來。」
他也表示,目前的做法會針對高風險民眾擴大篩檢,例如過去針對醫護人員也有擴大檢驗。若各界有認為哪些高風險族群需要加驗,也可以提出建議。
■防疫下半場挑戰:防疫旅館及醫療能量、疫苗發展速度
葉金川認為,除了篩檢能量之外,台灣防疫下半場還有3大挑戰:
1.目前仍以居家檢疫為主,但本土個案幾乎都是家戶感染。防疫旅館、集中檢疫所數量仍不足。
2.醫療能量不足,若發生大流行,病床、醫護人力可能無法應付。
3.疫苗發展速度較國外相比慢上一年左右,且外國製造的疫苗不可能優先供應台灣。
對此,陳時中則回應,集中檢疫所目前空床率86%,簡易旅館也僅使用6到7成,會以現有的量來控制入境人數;檢驗量能已從500多提升到6千多。
疫苗除了將會持續協商、採購國外疫苗外;國內短期研發部份,食藥署、國衛院都會與廠商溝通,即時檢驗文件及結果,確保速度與正確性,提供百分百行政協助,也已根據相關國際規則,完成縮短臨床試驗時間等法律程序。而這次也鎖定扶植3到4家疫苗廠,先提供研發經費;醫事司、食藥署、疾管署、國衛院也組成「醫院國家隊」提供協助,加快人體試驗的核可的程序,如結合醫院端,幫忙收集病人降低所需時間等。
至於醫療量能,陳時中篤定表示,「台灣沒有問題。」會加強前端作為,如邊境檢驗、社交距離等防疫措施,源頭上若沒做好,再多的醫療都難以負荷。
■葉金川:可思考用檢驗來取代隔離、發展自動化作業取代人工
葉金川則對《報導者》表示,台灣現在一天能篩檢6千人,那應思考,用檢驗來取代隔離。目前商務入境者,都需要等到檢疫第5天、第7天才能檢驗,其實可以入境時就在機場篩檢,指揮中心可以了解,一般認為多久會從陰性到發病且具有傳染力,例如可能需要3天,那就入境後每3天檢驗一次。
葉金川指出,台灣目前一天可檢驗6千件的「量」,但並沒有「能」。各個先進國家都採用自動化設備,來因應更大的篩檢量,只有台灣仍然在使用19年前的人工篩檢技術,「一旦突然檢體增多,醫檢人員就得加班」。
陽性率低也有篩檢的做法,例如德國採用的「混篩」,即把很多檢體混在一起一次篩檢,若有陽性反應,再逐一檢查,就能在短時間內加大篩檢量,尤其陽性率低的國家,一次混篩檢體就可以放多一點。「重點是機器、方法,都能減少人工成本,增加篩檢量,台灣沒有這些機器沒關係,要告訴大家有沒有要認真投入研發、什麼時候會出來;或是沒有要研發,但可以採購,不要累垮檢驗團隊,19年前就是這樣檢驗,到現在還是如此。」
■日本女學生相關接觸者123人將加驗抗體,釐清可能感染源
在疫情部分,上週連假前(6月24日),指揮中心加開記者會說明,一名女日本學生,2月底來台,6月20日返日後,在日本機場採檢出陽性。指揮中心於連假期間檢驗相關接觸者123人,結果全數陰性。張上淳表示,從日本女學生的病毒核酸檢驗(RT-PCR)數值來看,女學生應是在較早以前就被感染,因此這次是針對此案2月抵台後所有接觸者進行疫調,不過因為她的生活單純,接觸者都是同一群人。
張上淳表示,因為感染時間較早,目前檢驗PCR,也確實很有可能都檢驗不出來,因此需要加驗抗體。雖然目前已有不錯的檢驗試劑,但仍無法排除出現偽陽性、偽陰性的狀況,所以接下來檢測後,仍會再採用其他方法進行多重檢測,盡可能排除偽陽性、偽陰性的情形。
■邊境逐步放寬,寮國、柬埔寨納入低風險國家;斯里蘭卡納入中/低風險國家
指揮中心在6月17日宣布,來自11個低風險、4個中低風險國家的商務人士,在備妥證明文件、行程表、防疫計劃、登機前3日的COVID-19核酸檢驗陰性報告後,就能申請入境。今天又增加3個國家,分別是寮國、柬埔寨納入低風險國家;斯里蘭卡納入中/低風險國家;澳洲則因疫情恐回升而列為觀察名單。
目前解封低風險國家/地區有:紐西蘭、澳洲(觀察中)、澳門、帛琉、斐濟、汶萊、越南、香港、泰國、蒙古、不丹、寮國、柬埔寨
中低感染風險國家/地區為:韓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斯里蘭卡。
(文 / 陳潔 ; 攝影 / 鄭宇辰、REUTERS/Juan Medina)
#延伸閱讀
【疫情背面的微光:COVID-19危機帶給世界的10個契機】https://bit.ly/37J5ub3
【COVID-19災情盤點 10個數字快速掃描後疫情世界】https://bit.ly/2A7m87K
#報導者 #COVID19 #武漢肺炎 #新型冠狀病毒 #解封 #歐盟
Search
健保 短期經濟困難 民眾 協助措施 在 健保署給您最即時的協助不怕面對短期手頭緊縮... 的推薦與評價
... 協助措施,給您最即時的協助✨健保署對於短期經濟困難民眾提供三項協助措施✨ ✓#分期繳納✓#紓困基金貸款✓#轉介公益團體補助保險費與您一同解決短期的經濟難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