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影響力,我常常在各種文章提到核心價值,那什麼才是核心價值?
一個人如果渾渾噩噩過日子,在工作的時候,不知道自己為了什麼而做,有時做這個、有時換這個工作、一下離職又跳去別的工作,他就是不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是什麼,(當然如果是年輕人到處嘗試、探索找出自己適合或興趣是正常的,我這裡所說的是一個成熟年齡的大人)
這樣的人只是為了生活、賺錢,有些人甚至可以為了一份錢而說謊、鬼話連篇,他們根本不知道他想帶出的理念是什麼。
(這種很多節目很常見,為了通告費亂編故事或是商人、業配沒吃過沒用過,或很難用也說自己是忠實vip,這都是為了賺錢而賺)
當有一天有一個更多錢的東西吸引他,他就會去那裡,這就沒有中心思想,不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
但如果有一位藝術家,他工作的目的是想療癒人心,他想設計出好的作品給大家,然後可以義賣幫助社會,那這位藝術家就清楚知道,我就只會在藝術界正規的努力,他的核心價值很明確,就是要在世界各地舉辦優秀的展覽,所以當其他雜七雜八的事情也不會影響他,也不會為了賺更多而胡亂快速畫作品。
就像林書豪他知道自己的核心價值就是成為一個打NBA,成為健康優秀的運動員,他就會不斷鍛鍊自己也不忘讀書充實自己,(在國外的大學讓運動員也要會念書,因為他們有壽命期或是運動傷害風險,如果沒有唸書,將來出社會會沒有知識,我覺得這點台灣應該要學習)
而他朝這樣的方向,打進世界第一,如果有一天有一個工作挖角他去做別的,或給他一筆錢打假球,他也不會被誘惑,因為他知道想要的是什麼。
我在比喻一個真實案例,有一位插畫家,他的目標就是進入紐約最頂尖的週刊替他們的雜誌畫插,他投稿了上千次,被退稿了上千次,但他從來沒有放棄,終於在最後一次一張圖讓他進了裡面工作,他的插畫影響了整個紐約的人民。這就是他的核心價值。(這個故事在 恆毅力 這本書有出現)
如果你可以影響別人,幫助社會更好,就很明確知道自己的目標。
一個正經八百的老師,他人生夢想,是想要把失喪的年輕人救回來,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把課程變得吸引人,他都在思考如何靠近年輕人,他放下嚴肅身段,參加年輕人愛看的節目上去搞笑,但裡面內容帶出教育的意義,讓他們可以在觀賞的時候也影響他們的思想,或是去地下樂團跟著他們創作,在裡面影響他們,或是到各監獄裡面和犯罪的年輕人聊天,他可以化身各種角色,只要目的是可以影響年輕人,那它的價值就是不變。這老師的核心價值就是幫助年青人變健康。
當有一天有一個地方給這老師很多錢,可是和幫助年輕人無關,這位老師也不會去,因為他的終極目標很明確,他知道更重要的價值,所以任何事都動搖不了他,這就是一個人的核心價值,這是不會被改變的。
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不像以前繼續做投資或搞搞生意,我也希望賺錢也希望成功,但我更想找出有意義的事,如果這個生意是可以帶出好的幫助,我就很願意去做,
你知道你現在做的事情意義是什麼嗎?
你做事目的如果只是為了賺而賺,甚至可以不顧及他人,就是利己主義者,
而領袖是顧大局的人,不能只是單想到自己,那是一種捨己的精神,要成為領導人,需要突破自我、鍛鍊,要勇於領導,而一個有領袖特質的人,他所說的做的都會吸引人,那是會讓人想跟隨的。
那是一個人看見了真理,被大能拯救,你知道世界定義的成功不再吸引你,你看的不是金錢、地位、權貴,而是追求更重要的核心價值。
當一個人清楚知道自己的使命,你會成為一個影響力。
我知道大部分的人工作都是為了生計,但我鼓勵大家從工作中獲得自我價值。
#歡迎分享
#如果只是為了五斗米折腰會很可惜也很辛苦
#我們活在這世上很短
#安寧病房調查最後悔的遺憾
#前三名都是工作為了不喜歡的事情勞碌
「利己主義定義」的推薦目錄:
利己主義定義 在 Initium Media 端傳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福山:歷史終結之時,沒有哪個社會再用意識形態偽裝自己成人類社會的更高階段】閱讀全文:https://bit.ly/38Izu7C
25年之後,有人質問福山:你說歷史終結於一種意識形態,那麼「9.11」和阿拉伯之春算不算意識形態對抗?
福山回答:當年的文章並非斷言在歷史終結之時,所有社會將成功轉型到自由民主,而是說沒有哪個社會再用意識形態偽裝自己成人類社會的更高階段了。 話鋒變了,他此時的終結,似乎是說今後意識形態不能再定義社會性質了。
福山的想法變了?不妨重讀1989年他那篇文章,最後一段意味深長:
「歷史的終結將是非常悲哀的時刻,人們曾為一個純抽象的目標、為被承認而不惜生命去戰鬥。全球範圍的意識形態對抗曾喚起人們奉獻膽識、勇氣、想像力和理想,而今後將被斤斤計較的經濟利益、無休無止的技術攻關、小心翼翼的環境保護、以及精緻利己的消費慾望所取代。在「後歷史」時代,既沒有藝術也沒有哲學,只有需要不斷修繕的人類歷史博物館。我能感到、也已看到,周圍人對「有歷史的時代」仍強烈地懷舊,這種懷舊感會給即將到來「後歷史」時代,提供繼續對抗與衝突的彈藥。」
但啟蒙主義不得不直面這樣的質疑,不同民族怎麼會朝一個方向闊步前行?哲人怎能未卜先知歷史目的?誰能保證人類社會將遵循進化的法則?https://bit.ly/38Izu7C
#相關閱讀
毛主義向何而生?從工運學生到新左派汪暉的「革命者人格」論☞☞☞ https://bit.ly/2WODgXB
一人限定、多人團購,暢閱不受限! #學生方案:https://bit.ly/3bUODnu
用你選擇的媒體,決定你看見的世界 #加入會員:http://bit.ly/2wVfM6g
#端傳媒 #時代命題 #冷戰
利己主義定義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法國人Tristan來邂逅:法國人原來這樣怎麼看待金錢!?】
大家都知道,法國人對於「錢」的話題總是避而不談 « un sujet tabou »,相信許多朋友們,一定不解,到底為什麼會這樣呢?或許你可能認為,談錢傷感情?也或許,這個話題太過隱私?當然,這幾個原因或許是理由,但卻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今天特別邀請我的巴黎朋友 Tristan 來和大家分享,法國人對於「金錢」的價值觀!
(以下以Tristan 為第一人稱)
幾年前,我的母親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擁有一部屬於自己的賓士車。不僅裝備齊全,還額外升級了部份配備,包括特殊的皮革內飾以及高級導航系統,此外,她還特別要求「拔掉車子的品牌徽章」。在歐洲,對於高檔汽車來說,尤其是在法國,這是非常普遍的選擇,它包括去除所有徽章,以至於沒有人能真的從車子的外裝知道品牌確切的型號。
相比之下,我聽身邊的朋友說,他們經常透過各種管道,購買假徽章並貼上自己的汽車,而且經常看到豐田汽車貼上BMW的徽章。因此,大家應該很難想像,有人竟然會刻意地刪除著名德國品牌的徽章。那麼,為什麼我的媽媽選擇將品牌標誌去除呢?或許你可能會猜想,她不是應該要為自己的新車感到驕傲嗎?當我問她時,她說擁有賓士車讓她有點不舒服,即使那是她的夢想,她也不希望因為自己購買一台新車,而受到身邊朋友們的注意。這樣的態度在法國並不奇怪,因為對法國人來說,人們總是對於透露自己財富感到擔心。
「你賺多少錢?」
朋友們也許可以對許多國家的親密朋友問這個問題,但是如果那個密友碰巧是法國人,他有可能會感到「被冒犯」,甚至是感到不舒服。
在去年的「黃背心事件」中,數萬民法國抗議者襲擊銀行、奢侈品商店、焚燒停街上的保時捷,在國內外媒體受到許多人的關注。大家不解:為什麼他們會攻擊別人的財產?是單純嫉妒嗎?我認為答案其實更複雜。
最近的一項研究顯示,有78%的人認為「致富並是一個值得驕傲的事情」,同一項研究表明,只有37%的法國人將致富定義為人生目標之一。那麼,法國人對「錢」的看法,到底有什麼問題呢?我們可以參考法國的歷史來討論這個問題。
法國是一個傳統天主教的國家。在天主教的觀念中,「尋求個人致富」的想法是被排斥的,甚至被認為是一種罪過,然而,在基督新教中,富裕被視為上帝的祝福,這是兩者之間最主要的差別之一,這就是為什麼法國人和美國人的金錢觀有著根本不同的拆別。
我記得小時候在教堂,祖母教我如何祈禱。我祈禱能掙更多的錢來買一些玩具,當我祖母聽到這個消息時,她很驚訝地斥責我。她說我可以為健康,或在學校取得成功而祈禱,但永遠都不能為「賺錢」祈禱。這就是為什麼,每當過年時,聽到台灣人說「恭喜發財」、「年年有餘」的時候,會覺得非常驚訝,甚至在聽到朋友們說,要去財神廟拜拜,祈求富裕,覺得非常特別。
這種觀念在法國媒體和輿論中仍然無處不在。富裕的跨國公司被視為腐敗、利己主義,有些人認為,他們的錢肯定是透過不道德的方式獲得,甚至被視為「法國的現代之父」— 前法國總統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更說過:「我一直只有一個敵人:金錢。」
通常,媒體在報導醜聞時,「金錢」和「愛情」是最常被拿出來閒話家常的話題。法國人在看待「愛情」醜聞時,卻沒有什麼人在乎,比方說,當法國前總統歐蘭德(François Hollande)在2014年,與知名女演員有染時的畫面:騎著小小的歐兜邁,為愛溜出愛麗舍宮,並沒有什麼人笑這則新聞,甚至他的地位完全不受影響。然而,另一方面,法國人對與「金錢」的醜聞反而不太能理解。 2012年,當人們發現預算大臣耶羅姆·卡胡扎克(Jérôme Cahuzac)犯了稅務欺詐罪時,他立即成為全國的罪人,不僅被政府開除,他的政治生涯更是立即結束。
馬克宏(Emmanuel Macron)經常為了提高國家競爭力,採取「經濟寬鬆」的政策,而受到許多國外媒體的稱讚,不過,在法國人卻批評他為「富人總統」。人民希望他針對「跨國公司」及「富人」提高課稅,但這樣做可能會使更多公司移到低稅收的國家,那裡的稅收制度對他們來說更有利,比方說法國的富人,可能會選擇搬去瑞士,因為那邊針對「富人」採取較低稅收制度。正如「黃背心運動」所呈現的,這是馬克宏政府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以上所有原因可以解釋,為什麼法國人總是不願意談論金錢,尤其是他們「賺多少錢」。我不知道我的朋友是否正過著好日子,或者是否負債累累,甚至我更不知道我父母的財產狀況。如果你在法文版的Google上輸入 « l'argent »(金錢),第一個搜尋結果可能是 « l'argent ne fait pas le bonheur »(金錢不會使人幸福),這或許也顯示了法國人對金錢的矛盾態度,也解釋了:為什麼我媽如此急於「拔掉車子的品牌徽章」。
朋友們,台灣人對於「金錢」的看法是什麼呢?也想聽你們的分享!
在Tristan未來舉辦的(線上)講座中,除了語言,也會分享更多法國的深度解析,迫不及待與更多朋友們激盪!
#杰宇的法文邂逅
#Tristan的文化邂逅
#每週一杰課
👉更多的法語講座/課程
https://bonjouratous.com/trialclass/
利己主義定義 在 香港人自覺維權運動- 『倫理利己主義』 與『效益主義』 淺說 的推薦與評價
『倫理利己主義』 與『效益主義』 淺說: 『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與『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均為『準則道德』理論(Theories in ... ... <看更多>
利己主義定義 在 洋碩美語- 【英文口說議題】學員口說上課實況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There are three questions we discussed today. 1.What are your own definitions of "altruism" and "egoism"? 你會如何 定義 利他主義與 利己主義 呢? ... <看更多>
利己主義定義 在 Re: [請益] 心理利己主義導出倫理利己主義的論쌠… 的推薦與評價
回到正題。
※ 引述《InAMinor (ヴォヤ—ジュ1969)》之銘言:
: 一、定義
: 心理利己主義(psychological egoism):
: 所有人類動機都是自我關懷的,人只會作那些對自己有利的行為。這是個「事實描述」。
:
: 倫理利己主義(ethical egoism):
: 所有人在道德上都應該追求自己的利益。此指涉「應然」問題。
可不可以把倫理利己主義以弱一點的方式描述?我後頭會說明我什麼意思。
: 二、論證
: 這個論證有兩個前提:
: 1.心理利己主義為真
: 2.「應該」蘊含「能」("ought" implies "can")
: 論證的結論為:
: 倫理利己主義為真。
: 論證過程如下:
: 若「你應該做X」,則「你能夠做X」。 (因為「蘊含」就等同於如言)
: 這個句子邏輯上等同於
: 若「你不可能做X」,則「你不應該做X」。(by contraposition)
: X帶入語句「不自私」
: 若「你不可能不自私」,則「你不應該不自私」。......(b)
: 結合(a)和(b)
: 得到結論:你不應該不自私。
: 此即倫理利己主義
我同意你的反駁有其力道。但倫理利己主義者可不可以讓步,一樣還是套用
contraposition,但針對「你應該做X」的否定做比較弱的理解,也就是包
含「可以自私」以及「不自私不是義務」兩種可能性?
也就是說,我們的確無法從該前提得到「自私是種義務,我們一定得這麼做
」這樣強的結論,但退一步,接受弱的結論。
我個人是覺得,光是否定「不自私是種義務」就已經夠強了。就像上頭所述
,所以自私是可以的、不自私不是義務。
這意味著,今天出現一個自私的人,這樣的行為,第一,是可允許的,第二
,沒有人可以給予他道德譴責,說他沒盡到做人不應該自私的義務。
然後這還讓我想到多加一條前提:人在缺乏外在道德規範壓力的前提下,會
逐漸傾向自私自利。
加了這前提之後,這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啊....
人可以自私自利、自私自利沒有不對,且人人都會在逐漸傾向自私自利後,
變成一整片的自私自利。。。
好吧,其實就是我們所住的世界,哈哈~
--
PTT2 自然就是美 => 百慕達群島 => 漩渦 => PinkParties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82.12.211.21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