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泡泡 剛剛有朋友私訊我問說西川滿到底是誰......靠北竟然忘記有作過一本介紹西川滿的書......
這是2018年國立台灣文學館策劃的展覽,大家知道,西川滿去世前將藏書跟許多文物交給了真理台文館,但在日本,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於是,台灣文學館就在2018年帶著台灣的西川滿文物回去老家福島縣的會津若松市去。
👉️這本書收錄了來自真理台文館、張良澤教授、潘青林教授.....等藏家與機關的西川滿藏品,也有很明確地談論西川滿的編年史、人生、家族與藏品的意義。我自己因為當初對西川滿的先世有興趣,也寫了一篇文章貢獻一下。
不是要刻意打書,但希望提供對這議題有興趣的朋友一個理解西川滿藏品的管道,大家一起來關心這些重要的收藏。
❤️❤️❤️❤️❤️❤️
從鶴城到華麗島/謝金魚(歷史作家、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所碩士)
2018年,對於臺灣人而言,並不是特別有紀念意義的年份,但是一海之隔的日本,這一年是明治維新的150週年,眾所周知,在維新正式展開前,擁幕與倒幕派展開了內戰,「戊辰戰爭」的戰火從大阪燃起,直到函館才終結,這是日本近代史上極其重要的大事件。
與日本相當友好的臺灣,因為課本的關係,對於明治維新抱持正面的態度,也有人對此深感興趣。因此,一系列的網路專題或者出版著作早在2016-2017年就陸續策劃。
雖然非常有趣,但我心中產生了疑問:「這些事情到底和臺灣有什麼關係呢?」
於此同時,我也發現了大部分的討論都集中在薩摩、長州、土佐、與肥前的功績,倒幕派的勝利固然有正面的影響,但一定也表示著有某些人的聲音被壓制了吧?那麼,那些被奪去了聲音的人們,後來又去了哪裡呢?他們會不會在多年以後輾轉來到臺灣呢?
於是,我反過來從臺灣在日治時期的重要人物中追尋來自奧羽越列藩的人們,然後再從其中追查可能出身武士的線索,1919年(大正8年)來臺的臺灣軍司令官柴五郎(1860-1945)是最容易被發現的人,柴五郎出身會津藩,他的回憶錄敘述了戊辰戰爭之後的困頓生活,存活下來的武士們懷抱著復國的希望,被新政府發配到青森的下北半島,飢寒交迫的痛苦尚可忍受,家毀人亡的傷痕卻難以平復,卻沒想到新生活剛上軌道後,新政府下令廢藩置縣,土地也收歸國有,身為武士的尊嚴被剝奪了、甚至連一塊棲身之地都不能保存,那是多麼屈辱的事?
懷抱著對會津藩的同情,我持續地找尋曾到臺灣的會津人,也就發現了西川滿家族的故事。原來,首先來臺灣的是西川滿的叔公秋山義一(生卒年不詳),義一似乎學過機械相關的知識,運用了廢棄的輪機來開礦,是第一個在基隆使用機械挖煤的日本人,顯然他的生意一開始做得很不錯,大約在1910年(明治43年),他邀請剛退伍的侄子西川純(1879-1943)來臺加入他的事業,2足歲的西川滿隨父母渡海而來。但秋山炭礦後來經營不善,義一不得不黯然離臺,西川家則仍留在臺灣,直到二戰結束後才不得不與華麗島告別。除此之外,西川滿的伯父秋山義枝(生卒年不詳)也曾在臺灣銀行工作,但後續是否還留在臺灣,則不得而知。
那麼,西川家族是否經歷過戊辰戰爭呢?在西川滿的自傳裡曾提到,少年時,父親曾告誡他:「跟誰結婚都可以,但不許娶薩長的女人。」而他父親在參拜臺灣神宮時會穿上大禮服來表達對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敬意,因為能久親王曾被奧羽越列藩奉為東武天皇。顯然,他父母雖然不曾經歷戊辰戰爭,但他們對於那段歷史仍銘記於心,即便來到了遙遠的殖民地上,依然不忘。
西川滿始終沒忘記自己是武士的後代,在少年時回福島探親時,意外地找到了祖父秋山清八(1848-1915)所寫的回憶錄,記下了清八年輕時親歷戊辰戰爭的經過。清八在戰後隨著其他武士一同前往青森,廢藩之後又再回到會津,武士理應志行高潔,但困苦的生活讓他不得不放下身段學習做生意,在商場的爾虞我詐讓清八覺得痛苦,也使他反省自己活下來的意義。
他決心投身於故鄉會津的復興,他與其他倖存的武士們一起努力,他們或許從會津藩的藩校「日新館」得到了啟發,希望以教育重新培育起可以繼承精神的後人,因此他們四處奔走建立「會津中學校」、讓會津子弟可以留在自己的家鄉受教育。在過程中,清八逐漸累積了聲望,而後選上了市長,持續地為了振興會津的經濟而忙碌,直到累壞身子不得不辭職休養。
西川滿在大學時代回到會津若松時,清八早已過世,西川滿招來人力車要去拜見祖母和佐,攀談時,車夫竟然猜出他就是清八的孫子「阿滿」,到達之後,竟分文不取以感謝清八過去的恩德。
數十年後,西川滿已華髮盈頭、不再是大學時意氣風發的青年,帶著孫子潮搭火車回到會津,在百年前於戊辰戰爭中失敗的祖父畫像前,百年後因為敗戰而從臺灣撤回的孫子,帶著從未經歷過戰爭的玄孫歷數過往。
此時的他,充滿感情地稱呼會津是「我的故鄉」,並為此做了一本《我的故鄉會津(わがふるさと会津)》紀念西川家在會津的過去。然而,提及西川滿的文學成就時,一般不太提及這本書,我想可能是《我的故鄉會津》的內容比較雜亂,既有抒情懷想,也有歷史考據,甚至還加上了命運星盤的猜測。雖是如此,閱讀這本書時,我仍感覺到暮年的西川滿回望會津的深情與惆悵。
2017年,在會津的圖書館裡,我看到了西川滿寄贈的《我的故鄉會津》,這本書的書況如新,顯然不大有人翻閱,西川滿的名字在會津也鮮少有人知道,這實在是件可惜的事。直到2018年夏天,幾位朋友告訴我,國立臺灣文學館將與福島縣立博物館、斎藤清美術館等場館一起,在會津展出西川滿的文物,於是我也趕上了這場盛會。
這些展覽文物中,除了西川滿的書之外,還有他精心設計的藏書票,藏書票是一種小型的版畫,擁有者自己設計圖樣,將圖樣刻在木板或銅板上,刷上油墨後印在紙上,然後裁成合適的大小後,貼在書本的扉頁上即可。藏書票顯現了擁有者的個人特色,也是一種收藏的樂趣,執著於製作美書的西川滿對此相當著迷。
福島縣立博物館的位置,就在鶴城後方,清八年少時想必也曾行經此處、仰望著鶴城吧?如今,能夠讓西川滿的藏品回到祖先曾經保衛的鶴城、讓會津的人們可以看見,實在是一樁美事。
會津與臺灣,是西川滿的兩個故鄉,從白雪皚皚的鶴城,到炎熱燦爛的華麗島,西川家的家族史,見證了日本150年來的變化,也串起了另一段跨越國界的歷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1955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的推薦目錄: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 在 蜜絲米的散步生活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基隆中正公園忠烈祠一帶的山頭,清代、日治初期時,稱小基隆山。明治44年(1911年) ,日本政府在此建神社,奉祀大物主命,崇德天皇二神,初名為「基隆金刀比羅神社」,用以祭祀航海守護神。
大正3年(1914年)後,合祀天照大神、造化三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改稱「基隆神社」,一般人稱此山頭為神社頂。戰後市政府將此神社改為中式忠烈祠,並將外觀重修,兩個鳥居與樓梯則為當時進入神社的表參道。
發現一對狛犬位於忠烈祠牌樓左右兩側,下方台座刻字皆為「大正八年六月 吉岡鶴吉 河合治右衛門」,左側為閉嘴的吽形狛犬,右側為張嘴的阿形狛犬正好相反,不知為何,看著這兩座狛犬,心裡突然大量滄桑感啊!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帥不帥見人見智啦,但這些人的故事真的很有意思。
#史泡泡 王子們的末代故事。
之前隔壁棚 海獅說 的那隻神經海獅,po了一串二戰人物的帥照,我就想,這不公平啊!在亞洲肯定也有一些帥哥吧!但我認真仔細找了一下.......嗯.....還真的不多。
總之,在看老照片的過程中,意外地認識了幾位新朋友,在二戰前後的世界浪潮中,亞洲的帝國王國都面對巨大的變革,皇室的後裔也不再享有過往的特權,他們的故事,就是半個亞洲史的縮影。
1. 大韓帝國-日本帝國,李鍝
這位長得像韓劇男主角的帥哥,是大韓帝國(原先的朝鮮王國)高宗皇帝的孫子,高宗皇帝也就是明成皇后的丈夫,在甲午戰爭後的馬關條約中,第一條就是朝鮮獨立(割讓台灣是附贈的),此後,所有朝鮮王國的貴族都往上提了一級。
李鍝的父親也因此受封為義親王,是高宗當時在世的兒子中年紀最長的,義親王也是當時韓國少數遊歷世界、並受過新式高等教育的人,在日韓合併後,義親王雖然也成為日本陸軍的高級將領,但他仍懷著復國之志,曾經試圖逃往中國的上海,在計畫敗露後就被嚴密看管起來。
李鍝是義親王的次子,因為被過繼給堂伯父的關係,成為日本帝國的公爵。或許是受了父親的影響,傳說他受命前往中國服役時,也與韓國的獨立運動有一些聯繫,在最近的電影《末代公主/德惠翁主》中,幫助公主逃脫的人就是李鍝。
但這些都是傳說的裡生活,表面上,李鍝大半生都以日本帝國的軍官身分生活著,他的妻子雖是韓國人,卻是出身極度親日的家族。
1945年8月6日,李鍝在廣島工作時,因原子彈襲擊而死,年僅32歲。
隔年,韓國從日本帝國中脫離。
2. 越南帝國,阮福保隆
這位長得像吳奇隆的帥哥,是越南帝國的末代太子,他是保大帝與南芳皇后的長子。(南芳皇后的故事:goo.gl/pMwwFB)
阮福保隆的父親保大帝,半生都是殖民帝國的傀儡,他先在法國的安排下前往巴黎留學,回國繼承皇位後,曾經試圖改革,但遭到挫敗後,只能忍氣吞聲作殖民者的代言人。
對保大帝而言,日本在二戰時的南進策略,給了他一個脫離法國統治的機會,在他熱烈擁抱日本後不久,日本戰敗,他隨即面對來自越南內部的挑戰。在幾次政治鬥爭、選舉與外交角力後,最後他黯然退出,結束了越南帝國的統治。
阮福保隆的前半生,都以太子的身分生活著,在二戰後,他隨著母親南芳皇后流亡法國,先是加入外籍軍團,而後從事銀行業,低調地隱居於巴黎,對於過往的繁華毫不留戀,直到2007年去世,享年71歲。
3. 日本帝國,北白川宮永久
這位長得還滿威嚴、我終於想起來像是胖版車仁表的型男,是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孫子、永久(能久親王就是乙未戰爭來打台灣結果死在台灣的那位)。
在日本皇室中,北白川宮被稱為悲劇的宮家,因為他們家連著三代都不得善終。首先是能久,一般說法是病死,也一直有傳說是戰死、刺殺啥啥的,總之是死在台灣。能久的兒子成久前往法國留學,與王妃房子(明治天皇女兒)和另一位親王自駕時,發生重大車禍,成久當場身亡,房子妃嚴重骨折。
當時,成久與房子妃的長子永久才13歲,因而背起了北白川宮家主的責任。如同當時所有的皇室子弟,永久進入軍校,1939年從陸軍大學畢業後不久,被派往中國擔任參謀。
1940年,永久乘坐的飛機在張家口失事,年僅30歲的永久於空難中喪生,由3歲的長子道久繼承北白川宮。
北白川宮一家的歷史,見證了日本帝國近代的崛起與覆滅,能久在明治初年,曾是反新政府軍的領袖,而後出國留學,在甲午戰爭中立下戰功,才被派來台灣。成久的時代,是日本開始積極往歐洲學習各種新知的年代。而永久被訓練成新式的帝國軍人,在二戰中參與戰爭而身亡。年幼的道久在數年後面對日本戰敗、宮家降為平民的變化。
4. 大清帝國,載扶(照片中顯示的字是異體字)
這位的出生年代比前面幾位都早得多,他是慶親王奕劻的次子載扶,在晚清,慶親王是慈禧太后的紅人,一路從遠支宗室爬到了鐵帽子親王,傳說慶親王貪腐至極,甚至富可敵國。
載扶是慶王的次子,聽說也是最不受寵的一個,只拿到了一個公爵的爵位,也沒再往上升。即便如此,在晚清的新政中,還是不少皇親貴冑代表大清帝國出洋考察,不知道是否因為載扶生得體面,在1908年,他曾經跟著當時的外交官唐紹儀出訪美國,在美國報紙上以Prince Tsai Fu的名號被記錄下來。
但除此之外,他其實也沒有太多紀錄。在清帝國滅亡、慶親王去世後,慶王家三兄弟分了家,載扶拿著大筆家產揮霍,於1930年代潦倒而死。
相較於其他帝國的皇族,清帝國的後裔似乎遜色很多.......當然也是有人想救亡圖存的,只是他們不夠帥沒有被我選到而已.....
-----
其實,大部分的男性皇室都不是很帥,我真的挑超久的......不過在挑照片的時間,也看到了二十世紀前半葉亞洲皇室的興衰,他們的努力或掙扎,最終都失敗了,帝制的時代一去不返,徒留影中人兀自直直地望向他們的未來、我們的現在。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 在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Ptt. 北白川宮紀念碑棄貓屍親王照片也遭破壞 ... 的推薦與評價
這又要說到一個與臺灣關係非常深遠的日本人「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他是「仁孝天皇」的猶子. 此紀念碑是為了紀念日本人北白川宮能久親王而建,1895(明治 ... ... <看更多>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 在 台灣福爾摩斯們,尋找北白川宮台北歷史遺跡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乙未戰爭時,來接收台灣的部隊是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率領的日本近衛師團,從1895年5月29日在澳底登陸 ... 本集影片介紹在台北地區的八處 北白川宮 歷史遺跡。 ... <看更多>
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 在 帝國の臺灣- 1939淡水神社祭典情景淡水神社主祭北白川宮能久 ... 的推薦與評價
1939淡水神社祭典情景淡水神社主祭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明治天皇、 大物主命、崇德天皇、例祭日為11月10日現今改建為新北市忠烈祠部分淡水神社遺跡保留於淡水行忠堂.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