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多前,當時的閣揆林全表示,在不延役及確定安全的前提下,不排除讓核一廠一號機重新啟動。這個說法讓甫執政不到一個月的民進黨內部群情激昂,立委邱議瑩甚至大罵,「我非常遺憾民進黨政府竟然上台不到1個月,就說要重啟核一,這是何等的丟臉,身為民進黨黨員都覺得丟臉。」
這次,台電申請停機逾600天的核二廠2號機重新啟動,預計在四月加入發電,類似邱議瑩這種高昂的反對聲浪緘默許多。前後不過20個月,這20個月發生了什麼事讓民進黨立委態度轉折?其實不過就是執政的現實,諸如,連續兩年的夏季用電逼近限電警戒、去年的八一五全台大停電,以及可預見的,國民黨即將在年底選舉用空污問題來打擊民進黨的非核政策。
蔡英文的2025非核家園政見,其實是主張台灣在2025年不必依賴核能發電,核一、核二與核三廠可以按時除役,核四廠也可以不必商轉。此與停機大修的的核一核二機組是否重新啟動沒有關係,相反地,在沒有盤點台灣的電力結構並預先做準備的情況下,貿然地將可加入運轉的核一二機組停機,甚至廢機,一定會讓台灣現階段的電力供應出現壓力,這正是過去兩年台灣擺盪在廢核、空污以及電力穩定供應之間的困境。
核電是發電效率相對高的基載電力,當廢核成為政策,通常可同為基載電力的燃煤電是最好的選擇;不過,核電是無碳能源,燃煤電卻會導致二氧化碳及空汙排放量大幅增加,這使得非核與減碳又成為互相對立的價值。福島核災之後,反核成為台灣沛然莫之能禦的風潮,擁核的馬英九政府也難攖其鋒,最後只得封存核四;不過,過去一年來日趨高漲的反空污聲浪,也讓國民黨得到喘息與轉進的契機,透過反空污來打擊非核家園,儼然已成為年底選戰的主軸之一。
廢核與減碳是否一定衝突?其實未必。以碳排來講,根據工研院2050年台灣能源情境模擬器數據,燃煤每度碳排0.839公斤,燃油0.58公斤,燃氣0.386公斤,若要替代占台灣現階段電力結構約10%的核電,可以盡量捨燃煤而以天然氣發電為主,這其實正是目前蔡政府擬定的政策方向。不過,燃氣發電無法立刻從天上掉下來,需要時間建置;其次,也需要台灣多數人民有共同的能源願景與價值選擇。不要核電不要碳排都可以理解,但如果連燃氣電都不要,誓死反對建天然氣接收站,那就得反問:你要的電要從哪裡來?
許多環團為了保護桃園外海的天然藻礁,因此堅決反對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這剛好逼著所有人去思考:你理想的電力結構是什麼?價值何在?「非核」、「減碳」、「保護藻礁」都可以是你的價值,但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當這些價值相碰撞時,你的順序是什麼?又可以折衷到什麼程度?
但台灣人很少去思考這樣的問題。靠著政府長期的電價補貼,以為低電價是理所當然,卻忽略這是一個幾乎沒有任何天然資源的島嶼。靠著對環境的破壞,甚或貽禍千萬代的子孫,將發電的成本外部化,夸談核電是「最乾淨的能源」。姑且不論延宕30年沒發一度電的核四已經花了三千億公帑,光是啟動一個大修後的核電廠機組,現在還是國民黨執政的新北市府就急著問「核廢料哪裡去?」這些問題,那些到現在還在談重啟核四的人能夠視而不見嗎?
非核、減碳、保護藻礁,你要選哪一個?你知道每個價值背後的利益與結構樣態,以及支撐它們的政治與社會基礎嗎?你知道達到目標的最近距離往往不是一直線嗎?如果沒有這樣的認識基礎,豈能自稱是非核家園擁護者?
台灣中油燃油補貼 在 Lin bay 好 油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昨天義美在他的FB貼出了幾點要求
「確保台灣食安」 產官學宅鄉 大家一起來建議!
2015年1月1日新管理辦法:
環保署長搞錯「廢食用油回收 管理策略」、各地「環保局」追隨;令人遺憾!
一、只秀「嚴格管理小蜜蜂、採用工作證、採用QR Code」,是搞錯方向、弄錯重點;以致被媒體批評為「作秀」。
二、「確保小蜜蜂收購微型攤商、小型餐廳廢食用油的價格」,才是最重要的。
捨棄「經濟誘因」的管理或管制辦法,終究會導致政策落實的失敗!
三、行政院應指示「中油公司」承諾「無限量回收真正的廢食用油 加入工業用燃料油」,才是「確保廢食用油不會再進入食用油供應鏈」的必要手段。
四、「廢食用油的收購價格」每公斤達到10~12元,就自然能確保100%回收;不必以「嚴查、重罰」的管理辦法,來恫嚇「無辜、無奈、無助的微型攤商、小型餐廳」;必然會確保食安,避免環境污染,也不會造成民怨!
五、建議「中油公司」應以每公斤18~22元的價格收購廢食用油 (視遠近距離而訂);油價成本的些許差異(不一定有),由政府補貼。
六、社會大眾、及政府應該感謝 台灣各地「小蜜蜂」的辛勤工作,為我們大家
「回收廢食用油」! 當他們無法養家糊口時,環境必然受到污染。
七、以上數個管理策略重點,並都列入、都做到之後,「嚴格管理小蜜蜂、採用工作證、採用QR Code」,才是正確的施政作為!也才得以真正落實確保「食安」!
八、毛院長要求閣員改變思維、傾聽民意、理性施政,才會有成效!
收廢棄油這個行業已經存在很久了,但缺少的是管理,環保署推估台灣一年有7~8萬噸的廢棄食用油,但過去台灣業界最大的生質柴油廠,一個月卻只能收到500噸左右的廢棄食用油轉為生質柴油,這可能也是環保署少數能掌握的數據,為什麼生質柴油廠只能收到這些油量,一年有70000~80000噸,回收的數量不到2成,台灣的生質柴油是用B2,也就是需要添加2%,1年需要添加10萬公秉的數量,當初生質柴油的推動是希望能推動綠能並解決廢棄物的問題,但能源局光生質柴油的標準設定就很奇妙了,國際上有兩種標準,歐盟歐盟標準EN 14214及美國ASTM D6751,這歐盟標準都是為了保護其生質柴油產業而設定的,對抗的目標以美國的生質柴油(黃豆油跟玉米油)為主還有東南亞的棕櫚油,因此歐盟指標會讓這些以黃豆、玉米、棕櫚油的原料生質柴油沒辦法進入歐盟,而美規指標比較鬆散,他也不怕你輸入跟他競爭,因為以價格沒人是他的對手. 台灣的生質柴油指標CNS-15072就是照抄歐盟指標,這就是能源局官員缺少實務的考量,只想穩穩了事,反正我用歐盟標準,我最嚴格,就是做到了專業.
但是事實怎麼樣咧?台灣的廢棄食用油主要的來源以炸油為主,炸油的來源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棕櫚油,一種是大豆油,在廢棄食用油以棕櫚油為主的台灣,用這種原料轉化成的生質柴油其相關的化學指標,自然過不了CNS標準這一關.在本土油源收不到不夠數量供應中油需求量,化學指標又過不了關的情況之下,要怎麼解決?
廠商想到了一個辦法,買油.就是跟國外購買生質柴油回來混合,特定某種生質柴油,再依照某個比例跟台灣生產的生質柴油混合,就可以通過化學指標,也可以提供足夠的數量.加上為了推動生質柴油產業,中油是以高於市場的行情收購生質柴油,因此國內的生質柴油公司就算買進口的油轉賣給中油,也會有利潤.所以推動生質柴油產業的本意是推動綠能產業並處理廢棄食用油的問題,結果廢棄食用油只處理了2成,又多花錢買了國外的生質柴油回來用.
所以生質柴油強制添加會廢除,也有部分的合理性,當初的立意是好的,但實際執行的狀況就很悽慘了.
但台灣一直做不好廢棄食用油油源管理的問題,正式廢棄食用油產業,將之合法化管理只是第一步,第二應該是確保收油量的管理,小蜜蜂會有各自固定的區域,當穩定的時候,會有固定的收油量,隨著規模的擴大,收油的數量應該只會增加不會減少,所以不單只是要求合法化,第二步是做好管控.
那小蜜蜂廠商收了這麼多油,他要賣給誰咧?這點就應該由中油出來協調,因為中油本身是沒有廢棄油轉化生質柴油的能力,應該是將這些廢棄食用油交給生質柴油廠,這些生質柴油廠做為中油的代工廠,目前台灣三峽有一間生質柴油廠,彰化有一間生質柴油廠,嘉義有一間生質柴油廠,可以讓這三間柴油廠生產的生質柴油運送到台灣各地使用.
既然這些生質柴油在台灣供給車輛使用有一些爭議性的問題,就算不供車輛,這些轉化後的生質柴油可以坐船用柴油,燃油使用,市區內公車使用,一樣找的到用途.
義美提出的每公斤18~22元的價格收購廢食用油是一個很合理的價格,考慮國際廢油價運送來台灣,差不多也是在這個價格附近,這個價格會讓國際廢油沒有進來台灣的競爭力,又讓本土回收廢食用油業者有一定的利潤,而廢棄食用油轉生質柴油加工費每噸約6~8元,這樣中油取得的成本為每公斤24~30元,一樣低於國際生質柴油價格.
台灣的規劃似乎都很漂亮,但這些規劃往往都是委託大學教授或智庫,參考國外的標準做規劃,缺少實際業界人士的參與,未能把實際執行面考量進去,制定不合適的規劃,造成立意是好的,結果卻是壞的,這樣的執行結果,不是只有在廢棄油回收管理方面,還有其他的政策也是,才會不斷的製造新的慘業,當年聽信政府的話,投資生質柴油廠的幾間公司,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台灣中油燃油補貼 在 台灣中油政府燃油補貼……詐騙❗️ - 心情板 | Dcard 的推薦與評價
如題,這一兩天開始有人傳這個訊息(如下)。(雖然剛才也在反詐騙版發過了但怕觸及率不高希望大家小心),一看到的時候就去搜尋了(搜尋關鍵字也直接寫“詐騙”, ... ... <看更多>
台灣中油燃油補貼 在 台灣中油- ⚠️詐騙活動網頁請勿上當⚠️...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今天油編也收到油粉來訊詢問台灣中油是否有辦理此類的抽獎遊戲,油編在此提醒大家,這是釣魚網站‼️千萬不要點擊‼️也不要繼續轉傳‼️這個網站最後會導入需要輸入個資 ... ... <看更多>
台灣中油燃油補貼 在 [新聞] 補助領假的?新款燃油車售價大漲引民眾不- 看板biker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market.ltn.com.tw/article/7781
補助領假的?新款燃油車售價大漲引民眾不滿
國民機車越來越貴!國人重要交通工具機車售價年年提高,動輒6、7萬元的125旗艦車型
,讓消費者大喊吃不消。尤其政府今年起開始補助七期燃油機車,網友卻發現補助落入業
者口袋,消費者沒有受惠,怒道政府補助肥了油車廠荷包,更不滿車廠喊話爭取油電平權
「只是油車漲價的藉口」。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高漲,政府為了推動產業轉型、改善空污,推動新購電動機車及汰換老
舊機車補助,引起傳統油車廠抗議。為了機車業者生計,今年起,對於最新推出的七期燃
油車,政府也一樣補助推廣。因此,自2020年起,1到4期的機車「舊換新」七期燃油車,
最多可補助5000元。
不過,從6期到7期雖然多了不少補助,但燃油機車業者漲價的幅度也不容小覷。以國產大
廠為例,今年新推出的車款較2019年車款定價也漲了5,000元以上(皆為ABS車型)。油車業
者廣告打得兇,除原先政府貨物稅汰舊換新減免4,000元、ABS補助4,000元、廠商加碼送
回饋金外,今年政府再大手筆加碼七期車補助達5,000元,算一算政府出手補貼油車一台
高達1萬3,000元,仔細一看卻發現,補助雖然多了,但實際銷售價格完全沒有下降的趨勢
,原因就在連年調高的訂價把補助吃掉。
消費者不滿補貼落入廠商口袋,網友紛紛表示,「領政府補助的情況也不見得比較便宜」
、「補助油車最後也不在消費者的荷包,油車品牌要漲價只能吞下去」、「配備沒變要漲
價就不合理」、「廠商勇於挑戰消費者口袋, 他們十拿九穩的賺」。
心得:
是不是只要有增加補助 機車的價格跟著補助漲價啊?
這樣感覺車廠的訂價策略就是跟著補助走
消費者最後根本就沒有便宜到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30.71.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ker/M.1581503034.A.4AD.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