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張:帥氣假掰釣食人魚😎
第二張:半小時後屁都沒釣到🥲
第三張:隔年再去才釣到一隻小小隻趕緊拍照存證🥰
想聽更多釣食人魚故事?
【玩美南人 中南美線上系列講座:第六場】
品味秘魯:南美黃金國度,世界旅遊天堂
10/17 (日) 14:00 – 15:00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2Mr1XgQjXU5117VM8
秘魯是全世界最富觀光資源的國家之一,考古學家心目中的黃金國度,也是世界公認的旅遊天堂,更是多年來蟬聯台灣人最喜愛旅遊的拉丁美洲國家第一名,其生態美景、美食美酒、人文歷史、以及享譽全球的千年古蹟,都是鄰國無法比擬的。
這一次,讓我來分享只能從空中搭乘螺旋槳飛機俯瞰的巨大納斯卡線、世界最高可航行船隻的淡水湖的的喀喀、還有世界之肺亞馬遜!不管是搭乘河輪深入其中或住在木屋,面對近在咫尺的野生鱷魚、水獺、甚至美洲豹...
2016年我曾依靠設計的秘魯單國行程,奪得全台灣第一座南美洲金質獎的殊榮;又在2018年依靠秘魯太陽祭行程再次奪得一座。而說到太陽祭,每年六月同時帶領著百位台灣團員出席的故事,更是值得與各位好好分享。
如果說一生必去一次南美目的地卻不是秘魯,那麼不只將錯過認識其壯觀的各種自然生態,還有那神祕又獨特的歷史文化,絕對是一大憾事!
-
#玩美南人 #南美 #南美洲 #旅行 #旅行日記 #旅遊 #旅遊景點 #旅遊攝影 #攝影 #景點 #秘境 #秘魯 #亞馬遜 #雨林植物 #世界遺產 #食人魚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局,宣布將23種野生動植物列入絕種,其中包含鳥類、蝙蝠及魚類等。大多數動物都來自太平洋島上,有些則在美國。另外在巴西,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新的恐龍品種,兩足、短臂,還是肉食性的掠食者。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
台灣植物學家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在科學界,未被證實的想像力仍屬研究者的臆測,令人半信半疑。但儘管如此,想像力仍是科學進展的重要推力!
#想像力就是你的超能力!
有種迷幻藥名叫「麥角酸二乙醯胺」(俗稱LSD),在台灣屬於二級毒品。它時常在西洋電影中出現,通常會讓主人公進入某種奇幻體驗,而在其後「領悟些什麼」。
因此,國外仍有學者評估LSD的致幻效果有正面功能,故仍有部分研究合法申請人體實驗,探討LSD對科學家、工程師、數學家解決問題的能力有什麼影響——迫使他們凝視科學想像的更深處。
_____________
延伸閱讀:
喝了就能通靈的死藤水?真的不是邪教或吸毒嗎?──《被遺忘的拉美》
https://pansci.asia/archives/326241
「迷幻藥」如何在人類歷史中佔有一席之地呢?──《傷風敗俗文化史》
https://pansci.asia/archives/135855
_____________
斗內泛科學、支持好科學!
你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力量,贊助泛科學:https://lihi1.com/mJSba
台灣植物學家 在 玩美南人Eric / 苗啟誠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台北搭機到秘魯30小時,
再搭內路段3小時,
再搭車1小時,
再搭船45分鐘,
再走路1小時,
才有機會在堪稱世界之肺,涵蓋世界一半雨林的這裡,看著日出,說一句:「早安,亞馬遜!」
想聽更多故事?
【玩美南人 中南美線上系列講座:第六場】
品味秘魯:南美黃金國度,世界旅遊天堂
10/17 (日) 14:00 – 15:00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2Mr1XgQjXU5117VM8
秘魯是全世界最富觀光資源的國家之一,考古學家心目中的黃金國度,也是世界公認的旅遊天堂,更是多年來蟬聯台灣人最喜愛旅遊的拉丁美洲國家第一名,其生態美景、美食美酒、人文歷史、以及享譽全球的千年古蹟,都是鄰國無法比擬的。
這一次,讓我來分享只能從空中搭乘螺旋槳飛機俯瞰的巨大納斯卡線、世界最高可航行船隻的淡水湖的的喀喀、還有世界之肺亞馬遜!不管是搭乘河輪深入其中或住在木屋,面對近在咫尺的野生鱷魚、水獺、甚至美洲豹...
2016年我曾依靠設計的秘魯單國行程,奪得全台灣第一座南美洲金質獎的殊榮;又在2018年依靠秘魯太陽祭行程再次奪得一座。而說到太陽祭,每年六月同時帶領著百位台灣團員出席的故事,更是值得與各位好好分享。
如果說一生必去一次南美目的地卻不是秘魯,那麼不只將錯過認識其壯觀的各種自然生態,還有那神祕又獨特的歷史文化,絕對是一大憾事!
-
#玩美南人 #南美 #南美洲 #旅行 #旅行日記 #旅遊 #旅遊景點 #旅遊攝影 #攝影 #景點 #秘境 #秘魯 #亞馬遜 #雨林植物 #世界遺產
台灣植物學家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保護局,宣布將23種野生動植物列入絕種,其中包含鳥類、蝙蝠及魚類等。大多數動物都來自太平洋島上,有些則在美國。另外在巴西,古生物學家發現了新的恐龍品種,兩足、短臂,還是肉食性的掠食者。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7198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台灣植物學家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由於人類過度開發加上氣候變遷,地球上八百萬種動植物裡,已經有一百萬種面臨瀕危的可能。英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生物銀行網路,蒐集各種動物的肌肉組織和DNA樣本,協助科學家長期研究保育之道。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1567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看更多:
■【P sharp新聞實驗室】全媒體新聞實驗,提供新一代的新聞資訊服務。 (https://newslab.pts.org.tw)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聚焦台灣土地環境、勞工司法、族群及平權等重要議題。 (https://pnn.pts.org.tw)
台灣植物學家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認真玩】2020台北雙年展 | 嚴肅的玩笑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 李長潔
.
前往2020台北雙年展,台北的天空陰冷,以《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You and I Don't Live on the Same Planet)為主題的北美館,並沒有明顯的國際性藝術大展的氣氛,灰白色的天空與牆面,灰白色的大廳與主視覺,一切像是某種策略性的低調,迫使著「台灣人」體驗著在「全球」疫情爆炸時,還能舉辦藝術大展的那種奢華。甚至懷疑,這雙年展,是不是策展人Bruno Latour的一個嚴肅的玩笑。
.
▓ #知識論的改革實驗及其展演
.
Bruno Latour,當代重要的人類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70年代後期開始,根據科技與社會的交纏關係,展開整個人類智識知識論的規劃,提出行動者網絡理論,重新思考啟蒙時代以來的人文主義,甚至是「有人以來」的人類主義,重新納入多重行動者的視域與軌跡,試圖在《實驗室生活》、《科學在行動》、《巴斯德的實驗室》、《我們從未現代過》、《激情的經濟學》、《面對蓋婭》等一系列的思想實驗與批判裡,獲得一點點解放「眾生」的機會。
.
因為Latour的巨型-微型理論的裝置,與他無比的雄心,他的策展論述,看起來就是有種「救贖性」。已經好幾年了,幾乎每一次的大型展覽,都呈現滿滿的末日主義,藝術家與觀眾聯合起來懷舊、批評與哀悼。Latour帶著點科幻意味的拓樸學圖式策展,很容易讓人以為是一種微中二的救贖性,但其根本應該是用力跳離知識思辨與實踐框架的試圖。
.
▓ #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
.
《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共分成「全球化星球」、「維安星球」、「脫逃星球」、「另類重力星球」、「實體星球」五個天文體,五個天文體被鑲嵌在一場向量不同的星(全)球解離當中。Latour式的「全球的否定的辯證法」倒轉、抽空、吸收了人類世界裡的所有主題,將我們吸入充滿矛盾的網絡當中,我們再也無法依靠前方的未來,標定逃逸的路線。我在想,這是否也是我看不是很懂這次展覽的緣故,所有的定義、展示、證明、翻譯都暫時失效了,這個失效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層次上:觀賞者、藝術家、策展者。
.
撇開知識論的難題。到底這展覽好不好看呢?
.
▓ #嚴謹的審美
.
有幾個作品在藝術性與理論性上,都算是嚴謹又精采,挺奇怪的,嚴謹居然成為藝術批評的論斷之一,說明了當代藝術「跨域」的性質。例如在「實體星球」部分,領土仲介所的《變動的海洋》(Oceans in Transformation, 2020),他用 資料視覺化的方式,模擬 / 詮釋了敏感的海洋資料軌跡,資料數據的「量」的概念,變成了一種兼具審美與分析的溝通。
.
▓ #體驗行動者的網絡
.
《跨物種影像交會》(Interspecies Cinematic Encounters, 2020),則在諾大的黑色展場空間中,透過大型的鋼架組構裝置,架構出多重世界與複數行動者的觀賞體驗,人類、動物、植物、礦物、水、霧霾、鬼魂、精靈等,在其間互相接觸、調解、感染、融合、轉化彼此。某個程度上,雖然沒有很多,但在佈展上算是比較奇觀而複雜,觀眾似乎可以體驗到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表面意涵。
.
▓ #辯證劇場與概念地景
.
最精采的作品,莫過於《質量/彌撒》(Mass, 2020)的物理學 / 哲學辯證劇場,藝術家在展場打造出一個由影像、光線、聲音、道具所構成的思想劇場,你可以步行穿梭於概念地景中,參與影片中物理學家的哲學對話,探索當代物質性之辯論:對立的兩個物理理論模型,無限大(相對論)和無限小(量子物理學),那是不存在於相同世界的兩種現實。
.
▓ #作品之外的作品
.
最後,令我關注的焦點,盡然很常發生在非展示場域中。像是比以往更加不明顯、更加低調的展場設計,完全剝除藝術展覽肩負大眾娛樂與教育的目標,回到一種思想與實作的集合體實驗上,如「協商劇場」(Théâtre des négociations)的運行。
.
另外,如關閉電源的二樓電梯,讓觀眾自行用身體力量,步上二樓階梯。然後,在二樓展覽開始處,觀眾先看到的居然不是《你我不住在同一個星球》的策展主題,而是「參觀須知」:戴口罩、勤洗手、保持1.5公尺以上距離。你的全球「不是」/「就是」你的全球,深深的、日常的、真切的反諷啊~ 比作品還精彩(誤)
|
#官方網站:https://www.taipeibiennial.org/2020
|
#值得去看個5次
#比天能燒腦
#但天能我真的睡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