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4次臨時會|國門廣場如何承接基隆的過去與未來】
基隆 #國門廣場(火車站前圓環),是出基隆火車站第一眼就會看到的空間,緊鄰著鐵道運輸和連接世界的基隆港口。基隆建港以來,火車站前圓環(改建為國門廣場)的空間一直是重要的交通與運輸的節點,匯聚來自台灣與世界的人們,也見證現代化的歷程、殖民歷史、威權高壓統治、白色恐怖,以及從漁業到碼頭勞動、船務工作到郵輪觀光的產業變遷。
國門廣場作為基隆與國家的門戶,在市府的改造規劃下,即將透過設計讓「廣場」更明亮、親海親港、更人本與更開放,市長希望國門廣場更具「公共性」,主責規劃設計的都發處處長也希望透過好的設計呈現「港、城、丘」的意涵,邀請更多市民和來到基隆的朋友來到這裡了解基隆和港的關係。
這些都是重要的事,然而,同時也是「#2021年城市博覽會」主要展區的國門廣場,除了肩負國家門面重任,更重要的是市長說的「呈現過去400年的基隆,指向未來40年的基隆」,這樣的設計除了交通改善,更重要的是要留給我們一個「不空白」能夠 #展現基隆深厚歷史與文化脈絡的 #公共空間,讓所有的基隆人可以享有這些共同記憶,而驕傲的展示我們和其他港城丘城市的不同,因為我們有集體的記憶與獨特的豐富資產。而也透過過去整理,知道我們是怎麼一路走過來,才能知道未來——產業、都市規劃、發展——要往哪裡去。
以下是我在3/15(一)基隆市議會針對正在進行設計與規劃的 #國門廣場 如何更準確納入基隆市豐富的歷史資產。
・
⚓ #文化資產調查與歷史再現融入國家門戶的設計中
日前在市府在拆除車站前圓環雕像時,文化局才接獲了資料,顯示雕像的基座可能有文化資產價值,局長也公開說明,會委由學者試掘、調查基座的年代及範圍,若經審議具有文化資產價值的話就會保留,並請工程單位設計融入國門廣場。也有民間單位提供1917年及1960年代的照片,顯示基座並非單純的雕像基座,而曾經是水池的設計。
基隆港西岸作為本市非常早開發的區域,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以及勞動生活地景,但在這樣歷史底蘊豐厚的場所進行大型公共工程的規劃、甚至準備動工時,才發現現地有具有代表基隆歷史及保存價值的文化資產,並且是在民間的抗議或提醒後,才進行調查或文資審議進而保存,這除了可能傷害文化資產,更可能影響工程的規劃內容及時程,這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2014年2月,張通榮市府在推動《基隆火車站及西二、西三碼頭更新計畫》就準備拆除西二三碼頭倉庫,是在經過地方文史工作者及市民的抗議之後(當時市市長候選人的右昌市長也前往現場關心),才在同年6月召開文化資產審議會議,認定為歷史建築決定保存。
以前的市府和市政方向對於文化資產保存和調查的態度消極,但現在的基隆市政府和文化局是大基隆歷史場景再造計畫的主導者,針對文化與歷史調查的品質照理說應該較過往專業,但為什麼類似的事情還是發生了呢?如果文化局能在更早一點就進行調查試掘和文資審議、把這段歷史融入進國門廣場的規劃設計工作,是不是能讓整體設計融入文化資產融合而提升整個空間的設計品質?再往前檢討一點,如果文化局對於本市的文化資產有主動的、完整的、系統性的資料收集和實際調查,是不是就能更早知道文化資產的存在,而就有更長的時間來進行更完整的討論?
・
⚓ #樹木的生態與歷史價值:#大型工程中的綠資源不該被忽視
在火車站前圓環中,目前還有生長得很不錯十多棵肯氏南洋杉,皆有一定程度的樹齡及樹高。檢視市府曾公開的國門廣場設計模擬圖及3D影片,可以看到在廣場中及周邊有綠帶及植栽的規劃,看起來和目前樹木所在的位置不同,在未來工程會涉及 #樹木移植 的工作,但沒有詳細說明及圖面資料可以參考,僅從都發處的書面報告文字,無法得知相關規劃細節。
國門廣場作為本市重大工程、要打造國家門面,工程中的樹木保護及永續規劃,應作為本市甚至全國各項公共工程的標竿及領頭羊,請市府說明,目前圓環中樹木因應未來工程的移植及保護規劃,我也要求都發處說明在國門廣場規劃設計中,綠帶及植栽是否會種回原來的肯氏南洋杉,或是有其他規劃?
・
⚓#國門廣場規劃設計:#如何對抗遺忘?#如何承接2021城市博覽會?
「唯有瞭解過去才有辦法走向未來。」也就是,國門廣場過去至今是重要的交通節點,匯聚了各式各樣的人,也帶來多元豐富的文化,見證過各種歷史。今天,我們要讓廣場更「公共」,在空間上如此,而在歷史上,更要讓基隆市民一起來定位並賦予國門廣場的意義,才能邀請不同族群來到基隆,一起理解基隆這段 #集體共享的記憶 。
基隆擁有讓我們每一個基隆人都非常驕傲的歷史文化資產,現在,大基隆歷史場景再造計畫也正在已很可觀的預算在進行中,但是一座城市不會只擁有美好、輝煌的歷史記憶,市長在上一次定期會時說到,今年的城市博覽會將「#整理過去400年的基隆,#並呈現未來40年的基隆」,這個宣示非常重要,也非常感人,但對於如何整理、如何呈現過去和未來,如何以「國家的高度」來策畫,已經超過半年,到現在我們都沒有得到市長或市府具體的答案。
國門廣場未來作為基隆的門面、國家的門面,除了「營造海洋都市生活風貌」、「打開親水空間」、「以人為本」、「串接設施和景點」外,國門廣場所在的地方,是基隆港發展史的重要見證,有殖民統治的過往,經歷過港區的現代化,更是碼頭工作的勞動地景,同時也是308事件的創傷歷史場景,最後,也是 #2021城市博覽會「 #呈現基隆過去400年」的重要展區。這個走過從無到有的建港時期、殖民統治到威權統治時代,並留下很多歷史線索的空間,除了「開放」、「明亮」、「親水」甚至是人工創造出來的「打卡景點」外,我們賦予這個象徵著基隆市精神,或是乘載400年歷史走向未來的國門廣場什麼樣的意義呢?
我在議會上引用幾段林市長不久前3月8日在海洋廣場228追思會上的談話,林市長說到「基隆是228事件非常重要的歷史場所」,「因為過去許多人的堅持和努力,228在今天的社會已經不是禁忌,而是一件可以誠實、誠懇面對的事情」,「對於過去獨裁、專制和威權,我們這一代人有義務,也有責任,讓我們的子孫了解歷史的真相和脈絡,更重要的是,記取教訓,永遠不要讓它再發生。」對於林市長的談話,我非常非常認同,也非常敬佩,但對於我們有哪些具體作為,讓我們自己以及下一代可以了解歷史的真相和脈絡並記取教訓?清除威權遺緒象徵只是第一步,那接下來我們還能讓市民多理解基隆的各種過往嗎?
國門廣場可以是市民休閒、遊戲的親水地方,但同時,也可以是能夠透過空間規劃和內容設計來再現歷史,達成市長「了解真相及歷史脈絡並記取教訓」、「整理過去400年並呈現未來」期待的場域。這樣的可能性,奠基於紮實、深刻的歷史調查與整理,還有將此作為重要目標的空間規劃,以及非常非常多的理解和對話工作。
我期待市府能完整說明國門廣場的設計規劃如何呈現四百年的歷史、如何承接城市博覽會的活動意涵——協助整理過去而成為基隆市民的集體記憶並指向未來40年的發展方向。
更重要的是,2021年的城市博覽會與主要展區的國門廣場 #不只是林右昌市長的畢業展,而是一個整合基隆資產而透過設計轉化的、具有高度的城市規劃,能留給基隆一個完整的方向、真正屬於市民的資產。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草地狀元,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免費訂閱草地狀元,讓黃西田帶你看見台灣職人的精神↓↓ https://www.youtube.com/user/set29itake 更多店家資訊與活動資訊,請前往草地狀元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t.careermaster 更多台灣奇特風景,請前往...
台灣漁業發展史 在 陳薇仲 基隆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市政考察|和平島文化遺址與正濱舊漁會大樓】
上週五的第9、10、11次臨時會市政考察,我們參訪了大歷史場景整合計畫中的正濱舊漁會大樓看修復的狀況,以及和平島文化遺址的考古成果,並討論當地的停車問題。
🐟正濱舊漁會大樓
正濱舊漁會大樓建於1934年,舊名水產館,是正濱地區重要的漁業行政中心,更代表著正濱地區整個漁業研究、發展與作為遠洋漁業基礎的輝煌歷史。這一次的修復,可以看出修復團隊的用心,除了天花板、主要樑柱的結構加強外,也去除不必要的隔間,舊漁會大樓的窗戶也按照日治時期的重錘式窗戶來修復,並將不屬於舊漁會大樓的漆去除,努力還原舊漁會大樓初始的風貌。
我特別感謝修復團隊與文化局在修復工程上的用心,也特別提到舊漁會大樓未來空間活化上,希望可以讓在地團隊有進駐機制與回饋的設計。文化局回覆說,正在思考進駐機制,並會就空間來盤點。另外,我也希望除了建築內部的空間外,文化局可以思考用活動或與社區共創的方式,和整個正濱地區豐富的遠洋漁業歷史串連,讓更多基隆人、觀光客可以在這個街區和建築前實際感受屬於基隆的漁業發展史。
⛪和平島文化遺址
在和平島上,我們參觀了大航海時代西班牙留下的諸聖教堂遺構(見圖片),以及4000年的文化層,站在考古遺址前,真的非常感動,實體的遺構和文化層讓我們看到不同時代生活的狀況,也深深感到和平島所蘊藏的珍貴台灣歷史。
通常在沒有建物地基擾動的空地或停車場,才能挖掘到這麼完整與豐富的文化遺址,但就是因為這樣,這次的挖掘和後續文化資產的保護就和當地的停車空間產生的競合關係,在地居民非常擔心停車空間的不足,也無法支應假日遊客的需求。
因此,我特別提醒文化局,非常多人都在問「歷史和我有什麼關係」,也許在指定文化資產的同時,文化局也應該努力找出讓「歷史、考古生活化」的可能,讓大家跟考古現場有更多關聯,或與社區、學校合作,讓市民和在地居民能感受到考古與文化歷史的重要性——代表著我們這塊土地的故事,更是一座城市的靈魂。
針對停車問題,我也特別請文化局應該要與交通處合作,進行和平島停車數量的盤點與替代停車空間的規劃,才能在了解該地問題上,做出正確的規劃。市長也回覆,目前針對平日居民停車需求,正在規劃提供更多替代的停車空間,而在假日觀光的暫時性車流上,也正在思考讓觀光車輛可以在和平島外停車,讓遊客採用接駁或步行的方式進和平島觀光。
台灣漁業發展史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韓國釜慶大學校長來訪
姐妹校韓國釜慶大學校長Dr. Young-Seup KIM,率領漁業科學院院長Dr. Hyungseok KIM、國際副校長Dr. Hyuntae KIM及國際事務處職員Ms. Yeonhee CHO一行四人,於109年1月13日下午來訪本校。李承嘉校長親自接待,歡迎來自韓國的貴賓,同時,陳達新副校長、李叢禎國際長及國際合作組顧嘉安組長也一同與會。
李校長表示,兩校在同樣的時期創校,都參與過國家在二次大戰後的重建過程,對於國家的發展做出許多貢獻,本校在法商、人文、社會科學及電機資訊領域持續有許多研發成果,與釜慶大學在理工、人文及商學類科可以有許多交流的機會,未來前景看好。釜慶大學校長特別感謝李校長百忙中撥冗接待,兩校有著相似的發展史,韓國的經濟力一直有穩健成長,台灣的科學力則獨步全球,兩邊若能多交流,將大大提升彼此的競爭力。韓國的大學有八成皆為私立,僅有二成國立大學,因此釜慶大學可說是韓國的核心大學,目前本校前往交流的學生數很少,釜山為韓國第二大城,距離台灣僅2小時飛行,希望本校學生多多前往該校進行交換學生或參加暑期營隊。
韓國釜慶大學Pukyong National University (又稱國立釜慶大學校,PKNU)始創於1941年,1996年改制至今,位於韓國第二大城市―釜山市。釜慶大學有悠久歷史傳統,是韓國教育部認證為管理優良的綜合性大學,全校約有2萬多名學生,其校畢業生在韓國內外企業皆有良好的表現。
釜慶大學有兩個校區,分別為大淵校區及龍塘校區,主校區為大淵校區,交換方便,地鐵站步行約5分鐘可達,學校附近餐廳、商店林立,生活機能十分方便。校園優美,校內建築整齊畫一,交換生多安排在宿舍的雙人房。
該校現與北科大, 海洋為姐妹校,在韓國國內排名30-40左右,國際排名大約 1000-2000名,該校強項在水產及理工,也設有經營學院及人文學院。
本校於2018年與釜慶大學締結姐妹校合約,每年可有3名交換生,2019年4月起已開發選填赴外交換,歡迎同學們踴躍前往釜慶大學進行交流!
台灣漁業發展史 在 草地狀元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免費訂閱草地狀元,讓黃西田帶你看見台灣職人的精神↓↓
https://www.youtube.com/user/set29itake
更多店家資訊與活動資訊,請前往草地狀元FB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set.careermaster
更多台灣奇特風景,請前往草地狀元IG↓↓
https://www.instagram.com/i.career131/?hl=af
#金馬獎 #金馬影展2019 #電影放映師 #台灣電影
台灣漁業發展史 在 星濱山-正濱港町藝術共創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 全台灣第一大漁港,是遠洋與近海拖網漁業的基地,興盛時期1000多艘拖網漁船停放,多到可以讓人跳船到和平島,甚至是北台灣漁業及水產發展的重鎮,寫下基隆漁業史的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