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現在最紅的、戲劇、電影、綜藝,
有哪些是台灣本土製作的?
亞洲現在最當紅的明星歌手,
有哪些是台灣公司培養出道的?
時間回推10-20年,
或許我們可以很自信的回答,
不管是電影、戲劇、音樂、
明星等流行文化,MIT出品,
就是品質保證,肯定叫好又叫座,
音樂好聽、戲劇電影好看、綜藝精彩又好笑👍🏻
⏳憶當年:
七八零年代,
中港澳所有想要發展的演員、歌手,
一定要來到台灣宣傳,因為 #台北正是當時 #華語流行文化的工業中心。
➤【1990年以前】
🎬電影
✨代表人物—林青霞
1973年以林青霞以瓊瑤的電影《窗外》正式出道,隨後紅遍中港澳及東南亞,
是瓊瑤式愛情電影巨星之一。
林青霞縱橫亞洲影劇圈近20年,
是走紅時間最長、從未被時代潮流吞沒的傳奇。
📝台灣言情小說家: 瓊瑤
瓊瑤寫了 65 本書,出產了 51 部電影,
1986 年後跨足電視,拍攝了 26 部電視劇,瓊瑤的名字可說是代表了一個時代。
小說改編的電影《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別獲得第9屆、第12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
小說改編的電視劇《還珠格格》
在東亞地區享譽盛名,
不僅在台灣、香港、中國大陸等地取得收視冠軍,在日韓和東南亞等地也深受歡迎。
🎤流行音樂
✨「永遠的軍中情人」--鄧麗君,
70至80年代為其事業高峰
知名度遍及中港澳、日韓甚至東南亞,
雖未曾踏上過中國演唱,
卻有著「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鄧麗君的歌聲」等盛譽,更被中國票選為「新中國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足見其廣大影響力。
➤【1990年代】
🎬電影
此時台灣經濟蓬勃發展,
有大量資金投入拍電影💰
1993年的經典之作,主要資金與製片方皆來自台灣的《霸王別姬》,
囊括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
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
也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的提名。
#此片代表了當時台灣在亞洲電影圈舉足輕重的地位,
#成為曠世巨作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亞洲娛樂圈有極大的影響力‼
👉為何《霸王別姬》缺席華語電影界最重要的金馬獎?
【因90年代初期,台灣電影審查仍有「電影主創團隊中的中國人不可超過二分之一」的規定,即便《霸王別姬》的主要資金與製片方皆來自台灣,仍為此受限】
📺電視劇
#90年代為台灣電視的三國時代
1993年公布的「有線電視法」
使第四台合法化,
各種頻道開始大量增加,
陸劇、日劇、韓劇等陸續被引進,
各類電視劇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
🎤流行音樂
#金曲獎成立,各家唱片公司推出當家最紅歌星力拼各大獎項,
此時銷量百萬的唱片成為「產值高昂的唱片工業」,以張雨生,李宗盛,陳昇,伍佰等為重要音樂代表人物,
其後有周華健,趙傳,張信哲,辛曉琪,莫文蔚等創作大量經典歌曲。
90年代中後期,以張惠妹、范曉萱,李玟,許茹芸為代表人物,
其中張惠妹為金曲獎最佳國語女歌手獎 入圍及獲獎紀錄保持人(共計14次入圍,得獎3次)
➤【2000-2010年】
🎬電影
2008年魏德聖導演所拍攝的《海角七號》帶起國片風潮,#此時的台灣電影市場正處長期低迷、#缺乏資金,
以致於電影在宣傳上並沒有大量花費,
而是靠著BBS、部落格,以口碑累積出高人氣,票房突破新台幣5000萬後才開始吸引新聞媒體的目光。
📺綜藝
於2004年開播的節目《康熙來了》,
在兩岸三地的演藝圈一直保持著高話題性和影響力,為台灣最具代表性的長壽談話性節目,而該節目已於2016年停播。
📺電視劇
2000年代韓劇尚未盛行,
台灣有「華劇夢工廠」的美名,
期間代表作品為2000年《麻辣鮮師》、2004年《鬥魚》、2005年《終極一班》、2008年《命中註定我愛你》、
2010年《犀利人妻》…等。
🎤流行音樂
#台灣華語流行音樂的黃金十年
代表人物: 周杰倫、王力宏、蔡依林及後來的五月天、S.H.E…,也有許多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歌手來台灣出道發展,
如: 林俊傑、孫燕姿、梁靜茹…
此時台灣音樂影響力遍及大中華地區🌟
近幾年國內雖持續有優秀的電影、音樂、戲劇輸出,卻已不能與台灣昔日流行文化的影響力同日而語😰以往穩居C位的榮景不在,#如今已由南韓獨占鰲頭,
強勢韓流不僅在亞洲颳起旋風,更席捲全球‼ 無論是KPOP、韓劇、彩妝用品、流行時尚、汽車、電子產品、韓食等等,
在世界各地都足見其廣大影響力。
為什麼近二十年南韓強的如此有感?
對於1970年代的台灣人來說,
怎麼可能會把南韓放在眼裡?
遑論買韓製的東西、甚至接受韓國文化?
他們是如何在短短一、二十年間成功的將韓流輸出全球?
答案揭曉,
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後,
南韓總統-金大中 提出「文化救國」方針,
#將文化產業列為21世紀國家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積極的推展文創業,#傾盡全國之力打造韓流,同時引導三星等大型財團組建文化產業基金提供支持。
1999年制定「文化產業振興五年計畫」基本法,規定政府每年總預算不得低於1%用於扶植南韓文化產業發展;
2009年成立「韓國文化創意產業振興院」,成為文創業最高推手。
金大中之後的每一任總統,也都將「韓流文化產業」當作國家的重要產業之一,🔺可以說是一場計畫性的 #文化攻堅戰!
👉南韓的「偶像文化」
偶像文化是 #最受親睞並 #具高黏著性的商品 (也可以說是另類的「造神運動」),
在成為偶像前,經紀公司軍事化的「練習生制度」,對於練習生進行嚴苛的訓練 (少則幾個月,多則能達到7、8年),
最終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的練習生將獲得經紀公司全力支持,
投入資源大力宣傳,因此這些年輕、有潛力的演員歌手紛紛擠破頭都想要往南韓發展,連台灣女孩周子瑜也是在南韓培訓出道而獲得極高知名度。
👉YouTube 的普及讓K-POP能在全球快速傳播
K-POP 的 YouTube 點閱次數從 2004 年到 2011 年暴增了十倍 (達 23 億次),點閱數暴風式的成長也直接反映在政府發給的 #文化發展預算金額上。Youtube點閱數越高,政府補助越多,K-POP發展更有力!
👉「置入性行銷」(簡稱 PPL ),
在台劇中幾乎不可能看到的置入性行銷,在韓劇中可說是鋪天蓋地的使用,
在政府法規的支持下,
無論是主角使用的商品、
穿戴的服飾、去過的地方、吃的食物,通通為產業帶來無限商機。(韓國電影、戲劇中,主角使用的手機通常為三星或LG)
👉善用「國際社群影響力」
美國流行音樂指標Billboard的「最佳社群媒體藝人」獎項,自2017年以來,已由南韓團體BTS防彈少年團連霸五年至今,
終結小賈斯汀 (Justin Bieber) 連霸五年的紀錄,此獎項顯示 #韓團在社群上的影響力已具備超越美國歌手的潛力,
也是南韓文化推廣成功的最佳證明!
(BTS防彈少年團自2017年也開始擔任UNICEF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
為杜絕兒童暴力計畫募得大量資金,
將韓流影響力發揮到極致)
👉南韓電影產業模式
南韓政府成立非官方性質的「電影振興產業委員會」,積極推動電影製作產業永續發展的政策,使影視工業獲得龐大的資金挹注,#增強製作實力與產品輸出能力。
2000年,南韓政府更將外國片佔有率由八成降至六成,使南韓國片佔有率大大提升!
2020年,南韓電影《寄生上流》同時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國際電影等四大獎項🏆
事實上,南韓在剛開始開放歐美電影時,
國片票房同樣是跌入谷底📉
#但南韓政府以法令給予相關保護措施,
#使電影產業能夠良性發展。
電影就像是個商品,不僅要開發、設計、
製作、同時也要有行銷,
在台灣國片賺不了錢的殘酷情形底下,
即便台灣知名導演如李安、侯孝賢、蔡明亮,屢屢在國際影展上取得佳績🌟
卻難以翻轉產業嚴峻的困境。
台灣欠缺的不是獲獎能力,而是對於「電影」商品面的長期思考與規劃!
在政府的全力支持、偶像文化的蓬勃發展下,南韓文化產業規模日益擴大,
只有五千多萬人口的韓國,
正透過文化輸出「侵略」全球,
台灣應該趁勝追擊,學習韓國模式,
將文化創意產業納入國家發展及核心政策,
並鼓勵、補助資訊產業共同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異業合作,相輔相成;
同時以電影、戲劇帶動觀光,連動帶動國內產業發展,形成良性循環!
找回台灣以往在流行文化產業中心的位置!!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黃國昌,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國昌調查局 KC Investigation ep.2 「誰控制了你手中的遙控器?新的媒體巨獸隱然成形」 你可曾試想如果你所收看的電視頻道,正一步步遭受大財團宰制,由一雙看不到的手控制著你可以收看的節目? 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正在發生的事。 目前我國約有500萬戶的有線電視系統訂戶,前四大有...
「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的推薦目錄:
- 關於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鄭麗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黃國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分享] 魏德聖《台灣三部曲》計畫,為何對台灣-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一年僅進口大陸10部電影,為何總是胳膊肘往外拐? - Mobile01 的評價
- 關於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Fw: [新聞] 疫情千日》電影票房回不去了? 這類電影 - PTT評價 的評價
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黃國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國昌調查局 KC Investigation ep.2
「誰控制了你手中的遙控器?新的媒體巨獸隱然成形」
你可曾試想如果你所收看的電視頻道,正一步步遭受大財團宰制,由一雙看不到的手控制著你可以收看的節目?
這不是電影情節,而是正在發生的事。
目前我國約有500萬戶的有線電視系統訂戶,前四大有線電視系統業者分別為:中嘉、凱擘、台灣寬頻(TBC)及台灣固網。
本集國昌調查局的主角,即是目前訂戶約67萬戶,市占率13%的TBC有線電視系統。
TBC原為澳洲麥格理集團所有,2013年,麥格理集團在未獲得NCC事先許可的情況下,逕自在新加坡交易所以信託基金的形式上市;同時,透過信託方式,將信託基金經營權交由APTT管理公司。
令人遺憾的是,當時NCC並未善盡把關職責,於完成交易後放水通過,也埋下日後的禍端。
2017年,呂芳銘與郭台銘,從麥格理集團手中,取得APTT管理公司100%的股權,藉以控制TBC。2019年郭台銘將所持有的20%股權轉讓給呂芳銘,呂芳銘又在2020年宣布,將65%的股權出售給大豐有線電視系統的戴永輝。
在這一連串複雜的股權交易過程中,卻存在著NCC始終沒有認真監理的違法。
⛔呂芳銘的虛偽陳述與資金來源
經國昌調查局調查後發現,2017年呂芳銘入主TBC的股權交易案,事實上背後另有其他的投資人。當年,呂芳銘向NCC保證「無為他人代持股份」,「亦無其他人資金」,根本係虛偽不實。
因為,呂芳銘的資金來源,一部分係來自凱擘集團的蔡明忠,而蔡明忠對於TBC集團事實上有參與投資,也參與TBC集團之人事任免與營運決定。
⛔這件事為何重要?
目前,由蔡明忠所控制「凱擘集團」與「台固媒體集團」之總訂戶數,佔全國總訂戶數已達31.23%;再加上蔡明忠對TBC集團之投資與所掌握之控制影響力,不僅使其取得近乎壟斷市場規模之優勢地位,更已違反《有線廣播電視法》第24條第1項「不得逾全國總訂戶數三分之一」之規定。
如此嚴重違法的行為,嚴重傷害的,不僅是有線電視系統的市場秩序,更是一般視聽大眾的權益。
媒體市場不該淪為資本大亨們的金錢遊戲,NCC應善盡職責,追究違法責任,以捍衛全體視聽大眾及消費者權益。
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上一堂很有事的印尼學:是隔壁的窮鄰居,還是東協的老大哥?」介紹
訪問作者: 何景榮
內容簡介:
說到印尼,你首先浮現腦海的是什麼?
東協?印傭、移工?沙嗲?峇里島?
或者是……一片空白?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國,還是台中港的第一大進口國!
印尼人更是目前台灣人口占比最高的外國人!
身為台灣人,我們真的必須好好認識這個東協鄰居。
跟著「最了解印尼的台灣新二代、靠印尼脫魯的台灣囝仔社會學家」何景榮,
揭開印尼的神祕面紗、不可思議的各種面向,
以及台印之間動人的連結與故事!
搞懂印尼有多重要?
2002年就有媒體報導,印尼的丹堤咖啡有246坪,鼎泰豐五家有五種菜單。創造「金磚四國」一詞的前高盛投資公司首席經濟顧問歐尼爾,於2014年再提出「薄荷四國」,其中就包含印尼。2018年,已有2000家、2萬人左右的台商布局印尼市場;政府更計畫2020年在印尼設立台商專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更預測,印尼的GDP在2023年將躍升為全球第六!
你知道嗎?這個東協鄰居,正與台灣發展出越來越緊密的關係!
台中港高度仰賴印尼進口的天然氣,印尼則倚賴台中輸出的工具機;印尼人目前是台灣占比最高的外國人,台印跨國婚姻下誕生的新住民第二代,早已不計其數,而印尼在台設置的外交代表機構,數量和規模都位居第二。在文化上,台灣和印尼更有著親切的連結,不只是台劇和珍奶、雞排在印尼爆紅,你到印尼旅行也不用怕餓死,因為許多印尼食物的發音,幾乎跟台語一模一樣!
以前你不知道印尼很正常,但看了這本書,若沒有眼界大開、笑著流淚大喊「台印一家親」,那就很反常了。
無論你是單純愛看故事的人、印尼台商、正在學印尼語、準備去印尼玩的讀者,或只是想提升國際觀,何景榮的專業印尼觀察都能滿足你的需要。他擅長以武俠劇般的筆法,結合幽默鄉民口吻,用台印混血的雙眼,為你展現這片不可思議的新天地,無難度拉近你與「萬島之國」印尼的距離,除了知識滿載,更能摸清楚如何跟印尼人交陪、交朋友!
作者介紹:何景榮
印台客(最了解印尼的台灣人)
麻辣人氣教授
十大傑出青年
印尼媽媽、台灣爸爸的印尼在台新住民第二代。自詡為「最多穆斯林朋友的基督徒」「最了解印尼的台灣人」,擅長「三秒觀察,立即辨識東南亞移工各國國籍」,頻繁受邀到各單位、學校,到處演講關於印尼的一切,聽眾總是讚不絕口。
早在1970年代,亞洲武打片熱潮襲捲東南亞國家時,負責電影拍攝業務的印尼籍何媽媽,與台灣籍的何爸爸在峇里島片場邂逅,譜出異國戀曲。跟著媽媽在說母語的環境下長大,何爸爸又在國營事業技師退休後擔任大樓管理員,也讓何景榮從小看見勞工的辛勞與偉大!
出生於印尼雅加達,三個月後與家人返台定居,在台灣受教育、成長。曾自言:「人生就像在打怪,每次看到歧視或瞧不起我的人,就像開始一個新的關卡。」為了扭轉社會對新住民第二代的歧視,一直以來以當「人生勝利組」來證明新二代並無學習障礙。從政治大學政治系碩士畢業後,考取教育部留學獎學金和美國國務院傅爾布萊特獎學金赴美攻讀博士,2016年取得美國夏威夷大學的社會學博士,同年當選第54屆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一路上獲獎無數,是辯論比賽冠軍暨最佳辯士、優秀學生第一名、外交特考第一名,也曾在德國杜賓根大學和泰國暹羅大學當訪問學人,在財團法人賽珍珠基金會擔任特聘顧問。
南亞海嘯期間,接受台北市政府委託,協助印尼受災戶導入教育資源。也曾經配合美國海巡署與中華民國駐美外館,出海營救受困於美國領海、我國籍漁船上的多位印尼漁工。Dcard網站上的紅人,被網友評比教學認真、有趣,學生也打出將近滿分的課程評鑑認證。曾為「獨立評論」「換日線」的專欄作家,目前為逢甲大學通識中心的助理教授。研究專長:移民研究、全球化研究、印尼文、伊斯蘭與穆斯林文化、東南亞新創產業/電子商務、社會資本與文化資本。
期許平反台灣人對東南牙人矮人一截的刻板印象,堅信所有在台新住民二代,都像同樣身為新二代、在印尼長大的美國總統歐巴馬,有著跨文化的先天優勢與出人頭地的未來。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認真吃] #台北縣的記憶:板橋黃石市場裡的merci vielle咖啡館 / 李長潔
.
#黃石市場 #板橋 #文青 #台北縣風格
.
板橋府中,在日治時代前就已經是十分熱鬧的區域,貿易發達,商務頻繁。更在鐵路行經板橋後,帶來更多的旅客與物資。在更大規模的商業進駐後,逐漸形成車站商圈,在板橋遠東百貨設立前,黃石市場應該是這一大塊區域中,最熱鬧的消費地點。在80年代,台灣經濟正值蓬勃之際,大量在台北市工作的勞動者定居台北縣,如板橋,形成了一種「發展中」的特有生活風格。身為一位板橋長大的小孩,特別能體會。
.
尋覓著記憶的線索,試圖拼湊這樣風格的面貌。在黃石市場門口,一攤從小吃到大的彰化肉丸的隔壁,一間充滿台北縣情懷的老公寓咖啡館就隱沒在青青藍藍的小巷裡,它叫「merci vielle」。
.
日光燈管的閃爍指引獵奇的青年們登上陳舊的階梯,鼻腔裡好像還聞到了點市場的肉魚血腥味,可以當作一種短暫的冒險。啟開斑駁的木門,狹小的水泥公寓空間,灰暗陰鬱的色調,讓人以為自己流連在蔡明亮的電影《#不散》中,80年代流行的鋁製門窗將老舊的大片壓花毛玻璃鑲嵌在公寓的底部,如背景或燈箱的效果,讓室內的物件都厚厚地上了一層戲劇性。
.
merci vielle是一間文青咖啡店,無疑。在短短2小時的逗留中,座無虛席外,還排隊到不要不要的。各式單品手沖咖啡、義式咖啡、茶飲外,也有手作蛋糕與簡單的鹹點。點上兩款點心,「#鮮奶吐司佐奶油」與「#蜂蜜檸檬起司蛋糕」,吐司表現簡單香柔,用手撕著吃,剛剛好;而起司蛋糕則有新意地運用了蜂蜜凝凍,創造出十分豐富的口味。這裡的餐點大抵上都有著不錯的美學風格,以至於大部分的文青食客們都花了10分鐘以上在「用相機吃東西」。
.
離開merci vielle時,整個人像是掉進了時間的歌,大概是千百惠的《#想你的時候》,我一步又一步,配著歌聲的長鏡頭,回顧著黃石市場的兒時點點滴滴,過甜的甘蔗汁,物美價廉的蘿蔔糕,還有已經消失的甜不辣加湯無限喝。
.
#地址:新北市板橋區府中路50號
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一年僅進口大陸10部電影,為何總是胳膊肘往外拐?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台灣電影市場 :一年僅進口大陸10部電影,為何總是胳膊肘往外拐? ... 億,台灣佔比為2.9%,大約為安徽、湖南一個省的規模,可見大陸電影想從台灣電影 ... ... <看更多>
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Fw: [新聞] 疫情千日》電影票房回不去了? 這類電影 - PTT評價 的推薦與評價
疫情千日》電影票房回不去了?捍衛戰士能賣7億這類電影卻漸從市場消失曾經,台灣一年電影院的院線票房收入約是新台幣100億元規模,這個所謂的曾經並不 ... ... <看更多>
台灣電影市場 規模 在 [分享] 魏德聖《台灣三部曲》計畫,為何對台灣-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文章網址:https://bit.ly/44Rvj54
文章標題:
魏德聖《台灣三部曲》計畫,為何對台灣電影產業是「百害一利」?
文章內容:
朋友問我為什麼這麼討厭魏德聖,甚至討厭到要寫篇長文。齋主我非是電影產業相關人士
,但對電影確實有幾分了解、憧憬和理想。若說我心中有什麼對於台灣電影的夢,大概就
是希望未來電影產業能規模量產工業化,讓產業相關人士,能建立起整套的電影規範,推
演出屬於台灣電影的商業化公式,讓台灣電影擺脫賠錢貨的標籤。
雖然這個目標很遙遠,實現的方式也模糊,但我卻能清楚的知道,魏德聖豪賭的電影製作
方式,長期來看對台灣電影只是傷害,而且這種方式所能累積的產業經驗值也相當有限。
若是魏德聖自己找倒楣金主投錢拍電影也就算了,這次電影專案還與政府相關優惠有關,
更何況魏德聖還向群眾搞起了募資,根本就是搖著民族主義大旗,拉著所有愛電影的觀眾
,以及整個電影產業,陪他一起搭上通往地獄的直達車。
我首次認識到電影是門很花錢的事業,是距今20多年前的《鐵達尼號》。詹姆斯卡麥隆為
了沈船時的真實感,電影團隊複製了鐵達尼號的右舷,而這項決定不只是複製船的成本高
昂,就連拍攝成本也隨之提高,畢竟製作團隊為此還得特地找個足夠大的水箱,才能進行
後續拍攝。
在《鐵達尼號》的幕後花絮中,明眼人都能感受到其工業化程度和高昂的成本,以及優秀
的管理制度。1997年的《鐵達尼號》成本高達將近3億美金,不過這部電影雖然昂貴,但
後續數十年的回收,只怕是10倍不止,更何況還得了一堆獎項。從那之後,電影成本的紀
錄就不斷被刷新,《加勒比海盜》、《阿凡達》、《魔髮奇緣》、《復仇者聯盟》久而久
之,隨著通貨膨脹和全球化,再也沒人能準確計算到底哪部電影比較貴了。
或許因為台灣人都帶些自卑性吧。當台灣觀眾進戲院看著好萊塢的大製作大場面電影時,
總會幻想著某天台灣也要來這麼個一部燃燒經費的電影。正如魏德聖幾次在訪談中所說,
難道台灣人就不能有個超越《阿凡達》的夢嗎?
記得當年《海角七號》意外爆紅後,魏德聖於幾次訪談中,都是用著同樣的說法募資。那
是個《阿凡達》統一全球票房的年代,這股熱情燃起了台灣人也要有個史詩電影的心。當
時魏德聖挾著名氣,確實贏得了不少電影人或金主的支持,乘著這股氣勢,加上媒體持續
的報導,《賽德克巴萊》上映了。
劇情不知所云,重點模糊不清,節奏掌握不佳。成本高達7億元《賽德克巴萊》,理應要
14億左右的票房才可打平,但最後總票房卻只有8.8億元,其中國際市場的票房甚至只有7
千萬元。
口碑不佳的事實,也從上下部曲的票房差異得知,上部曲《太陽旗》的票房4.72億,而下
部曲《彩虹橋》的票房掉到3.18億元。雖說結構相連的續集電影,票房上多少會因此打折
,但也可見許多觀眾進場看了電影,是抱著失望而離場,對於次月上映的《彩虹橋》當然
也是興致缺缺。
https://youtu.be/EqDpO-ChZik
這樣的製作規模超過了台灣電影產業經驗所能負擔的極限。台灣從未有過這樣的電影製作
,管理方式遠遠不足,不管是在電影製作時的成本控管,又或者如此大批電影團隊的管理
,都嫌經驗不足。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花了一堆錢在沒必要的事務上。
不過這樣的巨型電影投資,對於電影產業者的經驗,倒是很有幫助。電影從業人員能藉著
這類超規模的製作,接觸更專業的技術和團隊,也理應會因為規模的增大,導致分工變得
越加細緻,專精的電影技術也能更加頂尖。
事實上,魏德聖本人會有如此大製作的夢,也和過去這種製作經歷有關。2002年上映,由
陳國富導演的《雙瞳》,魏德聖在其中擔任要職,而這部電影就是由好萊塢投資製作的。
當時團隊人員曾在訪談中多次提到,《雙瞳》帶來的經驗和影響,絕非是僅僅只是一部電
影。
「小孩開大車」的優點,就是能增加產業經驗值。但相比於優點,缺點是更加致命的。事
實上台灣電影市場消費力雖然足夠,好萊塢大片的全球票房,甚至能排上前10名。不過台
灣人口就只有2300萬人,相比於美國好萊塢以全球為市場,中國超大的內需,日本破億人
口,韓國5000萬人口,印度寶萊塢的市場更大,甚至相比於英法德的歐陸市場來說,台灣
的人口數就是這麼不多不少,製作及資金的規模當然也無法與他國相提並論。
「開大車」所代表的就是強行壓榨電影產能。台灣電影圈熟知的金主們,約莫有個百來個
,這些活菩薩多半都不計得失的投入資金到電影產業中,只為了圓一圓電影夢。假設活菩
薩們每年共同的資金就是這麼多,再假設這些資金規模能產出的電影就是10部,而這10部
電影就是10個團隊分別練兵的機會,未來也會有10部電影的公關活動以及後續新聞。
今天硬是要將資金聚集於一部電影,那這部電影必然要比其他電影來得保守,也必定要有
資金回收的相關保證,這也是為什麼好萊塢大製作電影,一個比一個還政治正確,因為沒
有團隊和金主想惹爭議和麻煩,這些紛端都會導致票房上受到損失。
因此若台灣想拍個大製作超規模電影,考量到票房收益問題,則必然需要選擇個不單屬台
灣的普世價值,如此才能走出台灣市場。《台灣三部曲》關於西拉雅族的題材,又能引起
國內多少消費族群的喜愛和助益呢?這題材不僅是不保守,更是冒著風險極高的豪賭。
活菩薩們過去投資電影,對於資金能回收多少雖然心裡有數,但至少得有個至少的說法和
回收比例。活菩薩們未來才會繼續電影產業中擔任活菩薩。否則一部電影慘賠後,心灰意
冷的菩薩們,怕是也失去了救世之心。並且雖然電影產業者能在一部大製作電影中分工得
更細,但導演、編劇等處於產業更核心的練兵機會,反而因此喪失。
對於電影產業來說,對於新題材、新手法、新技術的嘗試,是需要個別導演和編劇從中摸
索的。因此將資源集中於一部電影之上,雖然在短期內將有許多成果和經驗,但以長期來
看絕對是弊大於利。
根據文化部統計,台灣每部電影的平均製作成本,已經從幾年前的6000萬台幣,降至近幾
年的3000萬台幣上下。2018年,每部國片的平均成本約在2813萬,而當年度發行了64部國
片。經此換算約可得到每年國片製作總成本約落在18億新台幣。魏德聖導演所計畫的《台
灣三部曲》預算為45億新台幣,平均成本落在15億,幾可與台灣電影年度的總成本相論。
關於電影成本和票房的關係,我簡單說明。你在電影院買一張300元的電影票,並不會全
額交付給電影公司,畢竟戲院也是要賺錢的。根據簽約分成方式會有些差異,但大抵來說
可粗暴的將分潤視為50%,也就是300元中有150元將分給電影公司一方。按此比例來說,
成本高達45億元的《台灣三部曲》,若要打平製作成本,則票房則須達到90億元。
為什麼說《台灣三部曲》必定慘賠?從票房結構上來說,就清楚得多。台灣每年國片年度
總票房約在7到9億,就算9億全被《台灣三部曲》通吃,也必須要花費整整10年,才能至
少與成本打平。馬上就有人反駁,這樣一部大製作的電影,怎麼可能將其視為尋常國片?
台灣戲院的票房榜首,依舊由2009年上映的《阿凡達》佔據榜首,票房高達11億元,而這
幾年上映的強片《復仇者聯盟4》則是9億。換言之,僅有3部曲的《台灣三部曲》,每片
至少得是這些強片的3倍熱潮,才有機會將成本打平。事實上,即便是台灣整年的年度票
房,也不過100億台幣左右,也只能勘勘與《台灣三部曲》打平並小賺,這是怎麼想也不
可能達成的成就。
有人說如此製作的電影,單靠內需怎麼可能回本,自然得放眼國際,將市場定位在全世界
。《賽德克巴萊》的國際票房僅有7000萬台幣,而《KANO》於日本的票房約為3500萬元,
在香港約1700萬元。兩片都證明了在當前,單純的本土歷史題材非是電影製作上的保守選
項,而是高風險題材。
https://youtu.be/PvBvkp-r4C4
事實上,台灣外銷成績最亮眼的電影,應是2018年由林孝謙所執導的《比悲傷更悲傷的故
事》,台灣票房約2.4億元,加上於香港、新加坡、中國甚至馬來西亞都有驚人成績,全
球票房最終達到48億新台幣。可《台灣三部曲》要想複製如此熱潮,除題材應更具備普世
價值外,成本的控管更是至關緊要,畢竟《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只有僅僅只有3000萬元
台幣左右。
我非常不能明白,為何魏德聖總希望實景拍攝搭配歷史重現,事實上這也是我最反對魏德
聖計畫的原因。電影拍攝與歷史重現,應是兩門全然不同的需求。電影拍攝講求視覺表現
,對於鏡頭拍攝不到的細部,因為有成本控管上的需求,自然不會被重現。
舉個最好的例證來說,就像是主播台上的主播,她們可能下身穿著運動褲或棉褲,因為鏡
頭並不會拍攝到半身以下。如果要追求歷史還原,那場景及道具的成本將無限攀升,除了
要請來專業的歷史和美術團隊做顧問之外,最後歷史還原後的美術,也不見得會受到消費
者喜歡。事實上,所有的歷史電影,都因應了觀眾喜好而調整了美術。反之若投了觀眾所
好,那這個電影實景,又還具有多少歷史價值?
現今多半實景拍攝的電影,幾乎都與成本考量有關。當然導演們都是喜歡實景的,畢竟實
景拍攝才有那種「拍電影」的味道。但考量到劇組人員的機票、食宿、搭景或封街的成本
等等,若這筆帳稱得上划算,才會選擇實景拍攝而不以動畫特效取代。舉例來說,諾蘭在
2020年的《天能》,劇組人員即因為讓片中有幕波音747爆炸的戲,人員考量到取景、拍
攝和後續等問題,乾脆買台747的外殼來爆破,而非用電腦特效處理。
事實上如今大型電影工業,完全的實景拍攝已然不多。就算不論英雄、奇幻或科幻電影,
哪怕是都會愛情電影中的場景,我們見到的背景、景物、路人或前景,都有可能是用特效
取代。
特效對電影產業的影響極深極大,不只有效解決了許多瑕疵,甚至還能創造天氣條件,降
低臨演數量,甚至最根本的降低劇組交通費用。有人可能會說特效合成看起來就是假假的
,但我卻說電腦特效才是讓電影產業真正降低製作成本的方法,也是影視產業蓬勃發展的
關鍵,絕不是什麼實景拍攝。
實景拍攝並非不好,但為了拍攝而搭全景,真的是已經被淘汰許久的思維。即便今天我們
假設這投入的電影預算,全然是為了產業練兵,那這些預算也應該投入到特效上。無論是
扶植本土特效公司,還是培植編導與外國特效公司之間的合作默契,都不該是投入到搭實
景拍攝。
搭實景最後的結果,就是資源通通被浪費在電影看不到的地方上,而對於團隊所累積的經
驗,也難再下一部電影重新運用。反之若投到特效公司上,不但經驗可反覆運用,規模化
流程化後,也能順利將此類經驗和技術,下放到連續劇或偶像劇上。
https://youtu.be/zYIAbY5q7kM
我更加不能明白的是魏德聖說因為打造的實景沒好好利用很浪費,所以乾脆將這些搭好的
實景,打造成歷史主題樂園此一決定,為此魏德聖不但與地方政府和部分財團合作,計畫
用百餘億元打造「豐盛之城」樂園。魏德聖提到:
我希望這裡會是讓你「動腦」的娛樂場,完全不想打造那種有滑水道、雲霄飛車的傳統遊
樂園。
遊樂園經營並非那麼容易。國內遊客數量最多的遊樂園分別是台北市立兒童新樂園、六福
村、劍湖山樂園及九族文化村。除卻台北市立兒童新樂園因為交通便捷及票價親民之故,
每年入園人次達到200餘萬外,知名如六福村也僅150萬左右,而劍湖山及九族只能在100
萬左右徘徊。
老牌六福村在幾年前大砍員工前,虧損連連,幾近成為六福集團的大包袱,而劍湖山早已
虧損多年。更別提那些因為虧損而收攤的遊樂園,如悟智樂園、布魯樂谷及台灣電影文化
城等。更何況,「豐盛之城」半點遊樂設施都沒有,到底期望能有多少遊客?
遊樂園普遍虧損並非台灣的特有現象,即便招牌響亮如迪士尼樂園,巴黎迪士尼也虧了十
多年,香港迪士尼自開幕以來皆虧損,只有東京迪士尼能連年賺錢。那「豐盛之城」這個
名氣和魅力都不如迪士尼的樂園,又要如何說明能賺錢?
台灣最有國際吸引力的景點,應是國立故宮博物院,但其遊客數量也不過近400萬,這還
是建立在故宮交通較為方便,且位於台北市內。關於樂園經營,已有更專業的人士,以自
身經驗和知識,提醒該團隊切勿太過樂觀,文章於此。
魏德聖還有一種說法,要透過「台灣三部曲」替社會留下文化資產,也給下一代提供更好
的歷史教材。但我真的很好奇,魏德聖在《賽德克巴萊》上映前,幾次媒體採訪下來,也
強調歷史教育的重要性。
但我真的很想請教任何看過《賽德克巴萊》的人,在看完以後到底對賽德克族了解多少
? 對日治時期的認同衝突了解多少? 對彩虹橋的信仰和概念又懂了多少? 當時投入的
資源也不計其數,但最後換到的歷史文化教育,又還剩下多少?
事實上,社會不會因為一部電影,就喚醒人們對於歷史教育的重視。如果真有部電影能有
這樣的渲染力,我相信這部電影必定也不會是幾百年前,和如今人們連結較淺的原住民故
事,而更應該是著重於現代台灣共識之所以得以形成的相關歷史故事。我認為台灣人的自
卑性,這些年來確實有些過頭了。
台灣的歷史就是年輕。歷史年輕的國家,照樣有其價值,我們不會因為投入資源去挖掘歷
史,就變成其他有著淵源由來的古國。文化發展也不會因為對原住民文化的深掘,而有什
麼發展和前進的改變。我們就是我們,熱蘭遮城、西拉雅族、甚至豐盛之城都是過去曾經
的歷史沒錯,但對社會來說更重要的,應該是把握我們的今時今地,思考著怎樣的未來才
是我們所希冀的樣貌。
有部分台灣人,很討厭所謂「小情小愛小確幸」風格的電影。但我卻覺得這類電影不只在
本土及外銷票房上很成功,某個層面上也代表著台灣的文化樣貌。我們確實夾在美國和中
國兩大強權中間,過去還曾經是反共的第一島鏈,但這個隨時有可能擦槍走火的小島,竟
然享有多數民主國家都難擁有的社會福利和幸福指數。
「小情小愛小確幸」又如何? 比起整天大歷史、大格局、大場面的國仇家恨,但人民卻
連幸福都難有來說。我反倒認為,台灣的「小情小愛小確幸」是無比獨特的文化符號,其
實也不見得不得引以自豪。
========================
附註:雖然是兩年前的文章,但今天看起來卻沒什麼違和感
魏德聖依然是那個瘋狂燒錢拍電影的導演,至於這樣燒錢對台灣電影是好是壞
我們或許可以從這篇文章的說法窺見一些端倪,值得深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194.184.1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89906096.A.27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