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體育也需要「#運動科學化」訓練👊!科技首都有發展優勢!
這次東京奧運台灣選手表現太亮眼了!到今天為止,台灣隊在東京奧運已經取得10面獎牌,創下歷史紀錄!大家除了高興這次豐碩的成果,奧運的光環也吸引更多台灣民眾關心及討論體育改革相關議題。像是體育選手訓練、待遇、官僚文化檢討...等等,除了運動員場上亮眼表現之外,這些也成為奧運賽場的會外焦點。
身為地方議員,我認為,新竹市在最近奧運熱門關鍵字「#科學訓練」應用在體育項目這一塊,有很大的發展優勢!這次東奧台灣隊優秀的成果展現,媒體剖析的成功原因中,「科學訓鏈」、「#大數據分析」、「#運動科學化」是常常出現的關鍵字,甚至這次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的堅強團隊中,有很多位是來自 #清華大學 的相關領域研究學者(朱宏國、胡敏君、邱文信、吳德成等人)。這次他們為國家代表隊強化戰力,未來在奧運賽後,新竹市更應該積極利用地利之便,結合研究團隊科技領域的優勢,有意識的投入更多資源在科學方法栽培新竹選手,相信一定會有好效果!
這次奧運台灣代表隊,有多位選手非常年輕,像 #林昀儒、#戴資穎、#王冠閎、#羅嘉聆....等等,從很小的時候就展露在運動方面的天賦,他們許多位從運動生涯的早期,就開始用科學化的方式分析、訓練,才有可能不做白工浪費時間少走冤枉路,也才能這麼年輕就顯露如此高段的運動表現。系統化的科學訓練,讓年輕選手獲益良多,我忍不住想,如果有更多地方上、不同項目的選手在得牌之前就能獲得妥善訓練,或體育專班學生能有專業的運動科技輔助,我相信年輕選手的成長會顯著更讓人驚艷!
據統計,108學年度(2019-2020),新竹市高中(含)以下共有431位體育生,卻僅有總共六個班級,除了學科班導師之外,體育專項項目的師生比有相當懸殊,也有多種項目共用少數防護人員,以及少數幾個教練團就要肩負從體能、紀律、運動恢復、按摩、專項訓練的工作,甚至要分攤防護的重擔。若要顧及每一個學生選手的需要,顯然需要更多資源及專業人力的投入💪💪。
新竹市擁有清華、陽明交通大學等五所大學,其中不乏體育專項科系,射箭、棒球與自行車等是我們傳統上表現亮眼的項目。新竹市人口少,要挑選出夠多優秀的選手比其他縣市更不容易,但主事者只要調整好觀念跟想法,用對方法發揮自身優勢,我認為新竹市在中央補助項目之外,運用現有資源就能讓選手的運動生涯更璀璨亮眼!
👉我建議:
1. 攜手大學運動科學團隊,為竹市選手量身打造培訓計畫
2. 從基層體育班開始,增加防護員以及專項運動技術人員名額。
3. 落實體育班級設置並落實學科輔導,降低體育生生涯限制。
#新竹市 是百年古城,也是台灣的科技首都,這次在奧會表現出色的射箭好手 #譚雅婷、拳擊女王 #陳念琴、青棒層級的新星 #成德高中、稱霸HBL女籃的 #新竹高商 與 #光復高中....。這次奧運讓更多台灣人了解到體育發展的重要,體會到運動員養成的艱辛不易;基層體育是培育未來國家級選手的搖籃,我們的確需要更積極的行動跟更前瞻的視野,才能讓台灣體育未來20年發光發熱,繼續壯大!
新竹市擁有大量好手發光發熱,需要更完善的制度、更健全的科學訓練,讓每一位選手的運動生涯安全有保障,發揮選手最大價值,求取運動場上更高的榮譽跟勝利!
#東京奧運
#運動科學化
#新竹市
#科技首都
參考新聞:
1.台灣東奧桌球隊表現亮眼!背後有運動科學團隊助攻
http://www.gvm.com.tw/article/81362
2.教育部:108學年度學校體育統計年報
https://reurl.cc/7rvZz1
3. 網路瘋傳「你19歲在幹嘛?」 盤點年僅19歲就在奧運殿堂大放異彩的6名台灣選手
https://onepage.nownews.com/News/Entertainment/Tokyo2020-Taiwan-genius?utm_source=nownews&utm_medium=lineset&fbclid=IwAR3PJhK1zEgnxX4gOZL_G3GewLYpBbc6jNTWZ-idNbtbpKXA43PW27HQj68
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 在 王定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比較台灣歷年參加奧運的成績(扣除沒有參加或零得牌),可以看出來,台灣隊今年奧運獎牌確實大爆發,原因是什麼呢?
除了選手自己的努力和條件之外,定宇分享這5年多來台灣體育公共政策的5大改變給大家參考,
蔡英文政府上任5年多以來,在體育政策上的各項措施,包括經費投入、國訓中心等軟硬體翻新、黃金計畫、強化運動科學重要工程,供大家通盤了解。
一、體育經費估計約8年倍增,110年度增至133.9億:
攤開體育署歷年預算變化,以及用來支持選手的預算比例資料,可以發現規劃從105年度到113年度,這8年間有倍增情況。根據資料顯示,105年度總計96.7億元,到了110年度,已經增加至133.9億元,預計在113年度估計約會來到168億元。
在「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以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上,從102年度體育署70.03億元,其中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僅18.02億元,比率為25.74%;到了110年度,體育署經費來到133.93億元,而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也倍增至36.91億元,比率上逐步提升到27.56%。
至於所謂培訓體育競技運動人才及改善運動訓練環境經費,其中所包含的項目有4大類,包括四級運動人才培訓及改善基層與大專院校訓練場館、補助國家運動訓練中心辦理奧亞運選手培訓工作經費、運動教練與選手生涯照顧輔導、優秀運動選手教練獎勵金等。
二、2020年東京奧運會黃金計畫,建立黃金梯隊:
面對這次東京奧運,蔡英文政府推出「黃金計畫」,主要針對這次奧運具備奪牌菁英選手,實施專業個人化的訓練,也挑選下屆奧運會奪牌潛力的選手,進行專案培訓,建立所謂「黃金梯隊」。
在「黃金計畫」的內容方面,包括國內、外參賽與移地訓練所需各項支援、專屬人力支援(教練、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體能訓練師與陪練員等),以及訓練及比賽器材(裝備),還有全面運動科技支援,包括生理體能、生物力學、運動心理、營養生化、醫學防護、運動資訊等。
對於「黃金計畫」的預算編列上,從2018年至2021年,每年編列3億元,共計12億元。在本次奧運執行方面,共有11個運動、38位選手列入黃金計畫,且皆取得奧運參賽資格,其中人員包括舉重女神郭婞淳、體操李智凱、田徑楊俊瀚、拳擊陳念琴、柔道楊勇緯、桌球莊智淵、桌球林昀儒、游泳王冠閎等人。
三、國訓中心硬體設施提升,優化選手住宿環境:
至於硬體設施的精進,近年其實一直有新聞釋出,國訓中心、選手住宿的環境,都一甩過去破舊不堪的狀況。攤開體育署在硬體設施的優化成績,在綜合集訓館方面,在104年落成啟用,為2棟地上7層鋼骨構造之建築物,為符合現代國際訓練場規格及環保規範之綠建築,其內容計有14項運動種類訓練場地及重量訓練室,其中球類館的7項為體操、羽球、籃球、手球、排球、桌球及舉重等,技擊館的7項為空手道、武術、拳擊、擊劍、跆拳道、角力及柔道等。
在宿舍與餐廳部分,在109年落成啟用,宿舍為地下2層、地上8層建築物,而餐廳為地上3層,主要提供教練、選手舒適的居住空間與用餐環境;另外,109年也落成啟用全國首座太陽能發電的直線風雨跑道,主要考量南台灣天氣高溫炎熱,可能造成選手體能負擔,影響到訓練成效,也滿足夜間訓練的需求。
此外,109年也落成「組裝式」游泳池,這是承接2017年台北世大運組裝式游泳池,整合國訓中心周邊設施,提供培訓隊伍訓練使用;而在110年時,落成啟用壘球場室內投打練習場,讓培訓隊不受日曬雨淋的影響。
未來,國訓中心有三期計畫,在109年至113年,5年共編列63億元,就國訓中心用地範圍與整建,包括棒壘球場設施優化、射箭場優化、球館、技擊館優化等。
四、強化「運動科學」、「運動醫學」,提供數據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
過去其實在國訓中心本來就設有「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簡稱「運科處」,但是在蔡英文政府2016年上任後,擴大強化後勤能量,一改過去蜻蜓點水、短期支援模式,而是由運科人員、體能訓練師、運動防護員、物理治療師、運動心理師、運動營養師等「直接進駐」。
在運科處當中,分為「運科組」、「醫護組」,主要負責六大領域,包括運動生理生化、運動心裡諮商、運動醫療防護、科學體能訓練、運動營養補給、力學情蒐資訊整合等。
在後勤能量的提供上,運科處會例行性給予選手、教練數據、長期隨隊機制,主要就每一位選手身體狀況、訓練概況進行檢測,也給教練擬定與修改訓練計畫的參考資料。
五、選手退役後的保障與協助:
對於運動員退役後的下一步,蔡政府則推出「優秀選手轉任計畫」,就優秀退役選手轉任運動教練(聘任奧亞運績優退役選手為教練,協助國家隊培訓工作),每4年增聘至100名,共編列15.2億元(目前已聘任30人,今年奧運結束後將再增聘70人),將至各級學校、基層訓練站擔任運動教練或單項運動協會任職協助推動體育事務。
同時,也規劃獎勵措施,包括國光獎章、國光體育獎助學金;更針對績優身心障礙運動選手及其有功教練,設有獎勵辦法。
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 在 堅持.張廖萬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迎戰2020東京奧運
國訓運科處編制不足
昨天世界12強棒球賽臺灣英雄們7:0完封韓國,讓我們感到無比振奮!
萬堅針對國訓中心人員編制不足問題質詢指出,現今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編制內人員,沒有物理治療師、營養師,均以計劃人力支援,這對我們國手的訓練將造成不利,國訓中心要慎重檢討人員編制不足問題,適度納編,才能讓國手們全力迎戰明年的東京奧運、2024巴黎奧運甚至是2028年奧運。
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 在 #國家級運動科學中心 - Explore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國家級運動科學中心 籌備處今天於#國訓中心 掛牌成立,#體育運動發展促進基金會 董事長#林鴻道 表示,這絕對是台灣體育運動再向前進,成為體育強國的一大步。 ... <看更多>
國訓中心運動科學處 在 國訓中心打造新門面運動科學中心籌備處成立|每日熱點新聞 的推薦與評價
作為訓練場所的「國家運動訓練 中心 」,近幾年不斷更新硬體設施,並在21號舉行新建大門啟用以及 運動科學中心 籌備處的成立活動,期望給予選手更多協助。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