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宣布停課至6/14,家長群組一片哀嚎!
.
上週以來,全台灣的家長應該都是忙著在家陪小孩「停課不停學」(aka 被小孩惹怒逼瘋)吧!
.
我兒的學校沒有直播課程,但老師提供了不少線上資源,原以為我只要依照老師提供的線上平台教小孩就好,這才發現,超難的啊!對我們來說很容易甚至已經是理所當然的東西,要讓7歲小孩聽懂,真的不容易,更何況小孩的專注力應該最多5分鐘吧!
.
我正在教國語,小孩一直在旁邊碎唸廢話講一些不相干的事。
「你在學校也這樣嗎?」我怒問。
「對啊,大家都這樣!」他理所當然。
「那你們老師不會生氣嗎?」
「不會啊,老師還會笑出來。」
#我真的好佩服老師
.
阿母一堂課教不到40分鐘就放棄,母子倆最認真的只有體育課,一邊看著老師提供的影片、一邊做運動,40分鐘做好做滿。
.
///////////////////////////////////////
.
昨晚,我在尼泊爾的朋友、也是孩子同學的媽媽傳來本週作業。
.
尼泊爾在每年4月的新年假期後開始新的學年。去年開始封城時,學校也正好要放新年假期;待假期結束,有的學校採用線上教學,但我兒的學校沒有,就這樣繼續廢在家。我擔心小孩會全部忘光,於是自己在家「停課不停學」,拿出孩子的作業,每天替孩子複習英文、尼泊爾文,而且老師出題大都不是直接影印或列印教材,而是自己畫,毫無美術細胞的我只好每天練習畫畫,還記得當時學會畫螞議、王后、鳥巢,好讓孩子練習A for ant、Q for queen、N for nest……。
.
過了幾個月,幼兒園園長決定要讓孩子們重拾課業,方法是每週五去學校領作業、下週五去學校交作業並領新的作業,也就是沒人教,只能自己寫。沒過多久,我們決定回台灣;再過一段時間,尼泊爾疫情穩定了,學校才恢復上課。
.
4月又開始爆發新的一波疫情,各級學校再次停課,我兒原本的學校又再恢復每週帶作業回家寫的方式。看了朋友傳來的本週作業,不禁要說,尼泊爾的功課真的好多又好難!(光是這件事,我大概可以寫上中下三集!)
.
我兒子在尼泊爾晚讀一年,所以這些作業都是幼兒園大班的程度,我只挑部份來說明:
.
[英文]
*每個字母開頭至少要能寫出4個單字,也就是至少要背26*4=104個單字。
*要能寫出星期一~日、一~十二月的英文。
*要能分辨子音和母音,要能寫出包含老師指定的子音/母音的單字各3個。(老師甚至會指定單字要由幾個字母構成)
*台灣小一目前的進度:每個字母只要記一個單字。
.
[數學]
*乘法:個位數乘以個位數。
*台灣小一目前的進度:兩位數的加法和減法。
.
[尼泊爾文]
*能寫出由2~4個字母組成的單字。
*能寫出生活會話。
*能寫出5種水果和生活用品
.
[生活]
*能用英文寫出4種生物和非生物。
*能用英文寫出3種野生動物、家畜/禽、水生動物。
*能寫出5種水果和生活用品
*以上題目都用英文,所以要先看懂題目。
*台灣小一目前的進度:「奇妙的水」,包括如何洗手以及節約用水。
.
我兒在台灣的小一,期中和期末考只要考國語和數學;在尼泊爾的幼兒園時,各科都要考(要寫考卷),而且考太差還要留級。
.
有沒有覺得兩國教育真的差很多?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國 小 晚讀一年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孩該跳級與否?談價值觀的改變】
剛看到有人在問小一的孩子智力測驗分數還不錯,是否該跳級。
我覺得這個問題大家的反應,其實也反映了社會對於教育的價值觀的轉變。過去學歷主義至上的時候,大家比起重視的是教育的結果(學歷、畢業證書)。所以在乎的是能不能按部就班(18 上大學、22大學畢業、24碩士畢業)。如果能比人早一兩年完成,那就更好了!
但現在很多人對教育的價值觀已經在轉移,重視的是孩子在過程中的體驗、能力的養成、社會化的過程。而且社會變化極快,差個一年兩年出社會對於後來的人生發展也沒什麼太大影響。況且,跳級升上去後,也不見得就會遇到比較會引導的老師。跳級除了提早學一年東西外,對學習不見得能被好好的啟發。
美國前幾年甚至流行故意讓小孩晚讀一年(有不少大陸人這樣做),在學校這樣的孩子因為心智比其他小一歲的同學成熟,比較有機會當 leader、比較有自信,發展上反而領先其他孩子,可以累積比較多資歷。但我也沒有很支持這種刻意的作法就是了。
跳級與否,從許多家長的反應,可以看到整個社會對教育價值觀,是在轉變中。我自己是沒有很支持跳級這件事,除了比起容易成為親朋好友的話題外,小孩在學校也不見得就過得開心(話說我們班以前跳級同學常被我們阿魯巴😝)。
教育該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誰比較快完成。
(歡迎分享)
國 小 晚讀一年 在 KaL-EL Sport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老溫的豆城碎碎念]Zizic
-
昨天有騎士隊大大問既然天天罵CBS不會用中鋒,那聖教主在2016年選Ante Zizic有甚麼特別的規劃嗎?事實上,那時候塞爾提克手上總共八支籤,在除了籃網籤外都沒有價值下,面臨八籤之亂的聖教主到處想出老千卻沒人搭理,除了找聽話的Chris Wallace幫忙吃籤外,就只能想辦法找不會來報到的外國球員填補首輪的順位。
就這樣,有了神奇的Zizic與舞熊,順利晚讀一年媒體也興奮的說塞爾提克等於有2017年的兩個樂透。當然,最後的結果就是舞熊根本就不具有NBA生存的能力,而Zizic運氣好能夠在騎士隊刷出一點成績。
-
為什麼要提這個?如果搭配簽回Monroe,就更明顯。為什麼要簽Monroe,第一個原因是塞爾提克禁區沒人了,第二個原因是Monroe去年打了一年,至少熟門熟路,不需要在職訓練。
但是第一場,禁區沒人的塞爾提克硬是把本來應該要休至少兩周的阿榮給硬拉上場,然後用舞熊當第一替補,最後還在第一節把阿榮又放回場上,之後才派Theis。
只有十日合約,應該要應急的Monroe呢?三分鐘。不但不夠護一生,連護籃框的機會都沒有。就這樣,球迷、聖教主持續找Mr. Brad Stevens不愛用的長人,然後說塞爾提克的禁區不好。
-
阿榮的身體狀況有多差?只要稍微看點NBA的人大概都知道馬刺隊的第一進攻武器是Aldridge,而Aldridge的第一進攻武器是16尺外的跳投,生涯三成一的出手比重,如果從十呎算,超過五成。因此,防守Aldridge第一要務就是上去貼住他,儘可能讓他出手的難度提高,如果能夠不讓他接到球,你就解決掉一半的麻煩。
問題來了,硬上場的阿榮雖然過半場跑步看起來問題不大,但是很明顯的橫移跟瞬間移動都不靈敏,看他抓籃板也能夠輕鬆判斷他根本跳不起來;不需要偉大如Pop,也知道這場比賽該朝著那裡打,即使他是前馬刺,當然也沒在客氣。
-
從一開始往內擠在往外翻身跳的標準動作,Aldridge很快只需要面框運兩下出手,被迫要不斷移動雙腳的阿榮根本連撲上去都很辛苦。
有專人防守時的Aldridge都準到讓人難以忍受,更何況是根本腳踝傷勢沒好的阿榮。
接著換上舞熊,不管是被迫換防或是一對一防守,舞熊完全不在同一個層次上,於是,第一節沒打完,Mr. Brad Stevens不得不把舞熊換下去。然後,他換了阿榮。
對,Mr. Brad Stevens寧願用根本沒有辦法好好移動腳步的阿榮,也不願意用Monroe或是Theis。
-
下半場的包夾就更荒謬了。你看到KI在那邊高舉手在後衛與Aldridge之間跳加官,看到MM過來換防再由阿榮從後面包夾,這種毫無壓迫力的包夾下場就是讓今年每場有2.5次助攻的Aldridge傳了六次助攻。
原本我們就對馬刺隊的切傳毫無招架之力,現在我們用矮了Aldridge兩到四個頭的人去包夾,這樣的防守策略讓人看了......
-
過去,Mr. Brad Stevens就不常因為對手而有特別的防守戰術設計,靠的就是無限換防的積極防守,但是今年這套不管用,因為不管是我們的四小前鋒或是幾大後衛,除了Smart之外今年都是防守重心在臀部,當對手侵入禁區之後,除了回頭瞻仰之外毫無用處。
但你如果回想過去的換防,其實用的方式是不斷的把人往露出空檔的外圍送出去做補防,但是今年在擋人的規定改變,在我們球員防守的積極度不存在下,在我們禁區根本就沒有第二長人堵住缺口下,防守的漏洞直接出現在禁區裡,就算我們的無限補防跟過去一樣積極,恐怕都救不了禁區的大窟窿。
-
舞熊、Theis、Tatum、Hayward都是六呎八吋,而我們老是拿兩個六呎八吋的前鋒當唯一的長人在鎮守禁區,這樣的防守思維在當今NBA也真是獨步武林。
可惜,我們爭的不是舞林,不然舞熊就是MVP了。
然後,我們浪費了KI非常用心跟受傷拼鬥一整場的比賽,搞得全隊烏煙瘴氣的這回不是KI。
-
作者頁:https://www.sportsv.net/authors/vant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