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帆 昨晚在 #基隆阿根納造船廠 演出結束了🔚
一切的一切都超級不容易,
感謝老天最後一天給我們的好天氣。
不免俗的還是要說,在現場看著工作人員忙進忙出,滿頭大汗的工作著,真的辛苦大家了🙇♀️。
我們一起平安、順利的完成一場奮戰💪💪💪
💗做了一場夢💗。
黑眼睛跨劇團 Dark Eyes Performance Lab
#揚帆 #線上推理 #實境體驗 #現場演出 #基隆
💦💪💦💪💦💪💦💪💦💪💦💪💦💪💗
即使密密麻麻的文字貼上來,可能不會有人觀看,但這次還是想把一起參與製作的所有人,貼在這裡紀錄。
/
短暫相處的時光沒能好好感謝大家,謝謝你們🙇♀️

以下資訊取自 :#黑眼睛跨劇團粉專 🙇♀️
能在這麼特別的廢墟場景裡演出,
與觀眾們一同討論台灣的未來,
真的要感謝許多人的同心協力。
感謝天公在正式演出前停下了滂沱大雨
感謝所有的設計讓戲更加完整
感謝網頁工程師熬夜加班debug
感謝舞監和製作hold住所有大小事
感謝舞台燈光音響影像梳化技術人員可靠又給力
感謝基隆的在地支援及親朋好友
揚帆,順利落幕
揚帆 And the Ship Sails On
2020.8. 22 sat.—23 sun.
藝術總監:鴻鴻
編劇:鴻鴻
導演/劇本改編:周翊誠
影像導演:劉千鈺
影像拍攝助理:吳品萱
演員:邱逢樟、高偉哲、買黛兒・丹希羅倫、張逸軍、蒲聖崴、賴震澤、鄭慕岑、嘎造・伊漾(按姓氏筆劃排列)
舞台設計:黃源傑
音樂設計:蔣韜
燈光設計:曾彥婷
服裝設計:范玉霖
網頁設計:牟仁杰
平面設計:薛智仁
劇照師:林政億
影像紀錄:吳品萱、楊詠裕、賴韋
網頁程式設計:王銘慶
文件繪製:王傑
舞台監督:孫唯真
舞台監督助理:許芯穎
舞台技術:劉柏言
音響技術:陳宇謙
燈光技術:邱逸昕
影像技術:黃詠心
梳化:劉農
服裝管理:鄧紹辰
技術人員:徐譜喬、邵柯翰、陳菲比、陳賢達、張宏達、張修銘、張志遠、張簡致宜、趙之耀、潘則安、蔡秉宏、應可亭、鎮萬鈞
製作人:陳珮文
執行製作:黃勤芳
宣傳統籌:盧崇瑋
前台暨行政統籌/票務:劉至芸
排練助理:陳群堯
前台人員:林佑運、李書樵、陳盈如、陳南君、陳祈安、黃國瑜、賴建甫、蔡昀珊
主辦單位:黑眼睛跨劇團(本團獲國藝會109年度演藝團隊分級獎助專案贊助)
贊助單位: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 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媒體協力:Bravo FM91.3、中央廣播電台、中國時報、賈文青無料案內所、國藝會線上誌
特別感謝:Ruth Espresso Bar、王傑、李書樵、和平島天后宮、柯怡萍、洪伊俊、海閣、基隆市原住民文化會館、蘇來成(按姓氏筆劃排列)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國 藝 會線上誌」的推薦目錄:
- 關於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鄭慕岑 Un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國藝會- Posts 的評價
- 關於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國藝會線上誌| 凝視自我的質變——臺北獎首獎王湘靈《質變》 的評價
- 關於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Whatsapp、Facebook、Zoom上的峇厘島田野實境- 第1 頁 的評價
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李蕪〈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李蘋芬《初醒如飛行》的個人生命蹤影〉(下)
《初醒如飛行》所附的作者簡歷提及其為「一九九一年初夏生」,接下來我們來看一首與初夏生日有關的詩:
李蘋芬〈蟬聲大噪〉
他生日的這天無法決定
如何慶祝
熱得很,那赤裸的空氣
亮晃晃地像落後於
主流的憂鬱
他許願成為一個容器
並在六月開始密封
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
分手的情人
不曾施予他親暱的小耳光:
你怎麼任憑自己跌倒
你應該在家族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
生日的這天
他已不想如何過
沒有人攜來清酒跨過他的門
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
儘管這空氣適合手舞足蹈
在那開了窗戶
卻關了紗窗的地方
蟬聲大噪
左眼的淚水散落在單車疾駛的風中
右眼還記著今天
今天是他的生日
雖然詩中運用第三人稱「他」,但一方面其內涵、情感與〈醒在果核上〉有一些疊合之處,加上「蟬聲大噪」時的六月生日,與其簡介提及的「初夏生」相符,推測此詩亦是基於作者本人的親歷而書寫。
第二段寫道,許願自己「成為一個容器」、「成為唯一保管的人」,並從後續「分手的情人」一段,顯示詩中主角(或說詩人)有一些未告訴讀者的故事;我們所知曉的,是詩中主角遭逢了某些打擊,像是「跌倒」,未能在「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特別是分手情人尖銳的話語。
倒數第二段寫及「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在夏季的枝頭上,大葉合歡的花朵會如羽扇般綻放著,「變成火」是種比喻,實意應是「他」自己沒有心思、同時也無人能共度他生日這天。「沒有人」,主要指的,恐怕仍然是分手的情人;蟬聲大噪,這竟是一個離別與揮淚的日子。
雖然我猜測這首詩是作者的親身經驗,不過詩中既然用第三人稱來寫,讀者也不妨把「他」視為某一個人/一群人(處境相似者)的故事。
最後,讓我們回顧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曾分享過的一篇作品:
李蘋芬〈太陽與檸檬〉
──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一起踏過椰子林的清晨
日日倒數
時光的核滾動不已
喧囂有時,恬靜有時
一起擁有了
起跑和瞌睡的姿勢
在那裡。我們亦能唱歌
當冬天是一個抽屜
呼吸的節律
在試卷背面回歸胸口
一起姍姍而至的午休
日日洗臉,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
當公車鄰座只有陌生人
若牆也有眼睛
那是白和螞蟻──
而我亦是雪藏般
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
夜行淚水
你是幸運的,而我亦能
讓太陽與檸檬飽染我們的顏色
讓輕率的心眼得以
復歸寧靜,因為一筆紙箋
一盒削好的蘋果
因為後來
我們念記的每一次相視而笑
當時「每天」小編全糖的賞析提及:「李蘋芬這首詩最初於2017發表在人間副刊上,第一版名稱叫做〈太陽與檸檬的顏色〉──記我在JM的日子,後於2019出版詩集《初醒如飛行》時,詩名改為〈太陽與檸檬〉──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李蘋芬本人曾就讀於景美女中,可參考林易柔採訪的〈詩是有裂痕的,從中才能產生創作:李蘋芬《初醒如飛行》〉一文:「她擔任一年教職後,決定繼續讀博士班。『回到』木柵在毫無淵源的政大讀博士班令她感到意外,『因為高中就讀景美女中,當時畢業以為可以脫離木柵了,沒想到又回來了。』」(《國藝會線上誌》,2020年6月4日)
〈太陽與檸檬〉詩裡所寫及的,應可視為作者的親身經歷,那裡頭有我們幾乎都經歷過的升學壓力:「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以及因此產生的苦澀生活,「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夜行淚水」。不過,「李蘋芬並不諱言青春有其痛處,那些痛苦的她雪藏進記憶,而對於景美的日子,最終外顯的是充滿太陽與檸檬的時光,因有人能相伴而回憶得以溫柔。」(見於全糖賞析)在苦澀的青春裡,與「你」相伴、「我們」共處時的小確幸,是其中特別值得憶念的故事。
假設李蘋芬在詩集裡未將JM改為「景美」,我們從詩作內容,並基於是其本人經歷,仍可推知是寫她在景美女中的一段歲月、紀念一段友誼。
以上討論了三首李蘋芬寫及自身的詩作,最後仍要提醒大家,即便《初醒如飛行》中不少詩作是作者生活的倒影,或者是獨我的遊戲,但我們閱讀時最好還是不要先入為主,以為每一首詩均如此,譬如陳義芝在解讀〈新居〉時,即提及該篇「情節不必是自傳,而係為人代言」。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李蘋芬 創作、親讀,Instagram:pingfenli
#李蕪 選篇、詮釋,粉專 蕪地芳草
#葵雨 手寫(〈#蟬聲大噪〉),粉專 意在筆墨外,Instagram:garezero
#小花 手寫(〈#太陽與檸檬〉),粉專 小花愛寫字,Instagram:sf_handwriting
※聆聽李蘋芬親讀〈蟬聲大噪〉,請至:https://youtu.be/KqP2PCxD5go
※兩篇作品均收錄於《#初醒如飛行:#李蘋芬詩集》(啟明出版,2019年4月30日)
※詮釋的題目「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借自呂佳機採訪文的小標;文中「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等字眼,借自林易柔採訪文的歸納。
※我們曾於去年六月分享〈蟬聲大噪〉,這次因與「每天」合作而再次發文,並由不同小編撰寫詮釋;〈太陽與檸檬〉則是我們尚未分享的。感謝去年蘋芬幫我們朗讀,當時秋懷代為聯繫;並感謝葵雨、小花,及「每天」團隊。
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
── 李蘋芬《初醒如飛行》的個人生命蹤影
◎ @詩.聲.字小編李蕪賞析
詩人李蘋芬於2019年4月底時出版第一本詩集《初醒如飛行》,集中主要收錄的是她在24、25歲時的創作。閱讀詩集,我們會注意到其間溶入她個人的故事、經驗及感思,隱隱約約可觀察出她生命特定時期的軌跡,及其留下的蹤影。先引《初醒如飛行》一首頗獲好評的詩作,亦可發現其創作上的慧黠之處:
醒在果核上 ◎#李蘋芬
草在長 玻璃在碎
雲和果皮在黑
鐵皮屋在醒
皮膚的汗
在熟
謎語一般可愛
的草,你種的透過
玻璃像貓眼
那樣驕傲
黑而且亮
我站在角落
來自發汗的雲
若不是熱
枝椏也有黑色
醒在一顆果核上
屋裏都是壞掉的草
我踏出泥
次日
交還名字的部首
給那些
眼裡的荒原
它的意象新穎、別致,節奏輕盈,情感卻有深沉之處。乍讀時並不好理解,詩人陳義芝在詩集推薦序〈插下一面風旗──讀李蘋芬詩集〉裡提及這首詩:「非常有身體感。草不再是草,玻璃不再是玻璃,全成了身心靈的借喻,果核的象徵於是變得曖昧歧義。」當我們去推敲詩中的一些詞語時會發現:
詩人巧妙地運用自己的名字「蘋芬」設下謎語:名字中有「蘋」,可能以蘋果作為自我的比喻,果核或許即指自己的內心,或是其所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按﹞;「蘋芬」都是草字頭,「草在長」、「謎語一般可愛/的草」、「屋裏都是壞掉的草/我踏出泥」,可能是指情感的滋長,以及後來被踐踏的心路歷程;「次日」(走出這段情感後)「交還名字的部首」,把「蘋芬」的「艸」交還,眼底只剩荒原。另外,這是聊備一說的:「芬」拿掉艸字頭變成「分」,亦宛如情感結束的暗示之一。
呂佳機的採訪〈遺忘名字的速度:李蘋芬在《初醒如飛行》〉一文裡,曾以「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歸納個人閱讀李蘋芬詩集的感受,並提及:
「整本《初》集之中,幾乎從不避諱第一人稱,令人好奇,詩人如何想像詩中的那個『我』──她是作為化身,或者是一種投射?李蘋芬笑答,她從來不會特別避諱『我』這個字眼,『為什麼要避諱呀?』經她一問,我才發現自己好奇的問題其實是:詩人幾乎如同日記體一般的形式,是一個看似簡單,在詩壇中卻並不常見的特出之處。」(《幼獅文藝》,2019年8月號,總第788期)
李蘋芬並不避諱詩中顯影的自己、記錄的生活及相應的感受,「若『我』不會傷害這份至美,則這些物件便能被留下」(見於呂佳機該篇的後文),這些與自己相關的詞語、物件便能被留下;不僅如此,像是〈醒在果核上〉這樣的詩作,還因此增添一些文字上的別趣。
《初醒如飛行》所附的作者簡歷提及其為「一九九一年初夏生」,接下來我們來看一首與初夏生日有關的詩。
蟬聲大噪 ◎#李蘋芬
他生日的這天無法決定
如何慶祝
熱得很,那赤裸的空氣
亮晃晃地像落後於
主流的憂鬱
他許願成為一個容器
並在六月開始密封
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
分手的情人
不曾施予他親暱的小耳光:
你怎麼任憑自己跌倒
你應該在家族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
生日的這天
他已不想如何過
沒有人攜來清酒跨過他的門
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
儘管這空氣適合手舞足蹈
在那開了窗戶
卻關了紗窗的地方
蟬聲大噪
左眼的淚水散落在單車疾駛的風中
右眼還記著今天
今天是他的生日
〈蟬聲大噪〉雖然運用第三人稱「他」,但一方面其內涵、情感與〈醒在果核上〉有一些疊合之處,加上「蟬聲大噪」時的六月生日,與其簡介提及的「初夏生」相符,推測這首詩亦是基於作者本人的親歷而書寫。
詩中寫道「許願自己成為唯一保管的人」,並從後續「分手的情人」一段,顯示這背後即有不為旁人所知的故事;我們所知曉的,是詩中主角遭逢了某些打擊,像是「跌倒」,未能在「聚會的餐桌上保持微笑」,特別是分手情人尖銳的話語。
倒數第二段寫及「沒有人把大葉合歡變成火」,在夏季的枝頭上,大葉合歡的花朵會如羽扇般綻放著,「變成火」是種比喻,實意應是「他」沒有心思、也沒有人能一同欣賞。「沒有人」,主要指的,恐怕仍然是分手的情人;蟬聲大噪,自己的生日,原來正是個分開與離別的時刻。
雖然我猜測這首詩是作者的親身經驗,不過詩中既然用第三人稱來寫,讀者也不妨把「他」視為某一個人/一群人(處境相似者)的故事。
本篇最後討論的一篇作品,讓我們再次回顧「每天為你讀一首詩」曾分享的:
太陽與檸檬 ◎#李蘋芬
──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一起踏過椰子林的清晨
日日倒數
時光的核滾動不已
喧囂有時,恬靜有時
一起擁有了
起跑和瞌睡的姿勢
在那裡。我們亦能唱歌
當冬天是一個抽屜
呼吸的節律
在試卷背面回歸胸口
一起姍姍而至的午休
日日洗臉,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
當公車鄰座只有陌生人
若牆也有眼睛
那是白和螞蟻──
而我亦是雪藏般
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
夜行淚水
你是幸運的,而我亦能
讓太陽與檸檬飽染我們的顏色
讓輕率的心眼得以
復歸寧靜,因為一筆紙箋
一盒削好的蘋果
因為後來
我們念記的每一次相視而笑
當時小編全糖的賞析提及:「李蘋芬這首詩最初於2017發表在人間副刊上,第一版名稱叫做〈太陽與檸檬的顏色〉──記我在JM的日子,後於2019出版詩集《初醒如飛行》時,詩名改為〈太陽與檸檬〉──記一段在景美的日子。」
李蘋芬本人曾就讀於景美女中,可參考林易柔採訪的〈詩是有裂痕的,從中才能產生創作:李蘋芬《初醒如飛行》〉一文:「她擔任一年教職後,決定繼續讀博士班。『回到』木柵在毫無淵源的政大讀博士班令她感到意外,『因為高中就讀景美女中,當時畢業以為可以脫離木柵了,沒想到又回來了。』」(《國藝會線上誌》,2020年6月4日)故〈太陽與檸檬〉詩裡所寫及的,應可視為作者的親身經歷。
那裡頭有我們幾乎都經歷過的升學壓力:「疊好鉛字 逃跑,紅字──」,以及因此產生的苦澀生活,「銘記了所有,日行動物/夜行淚水」。不過,「李蘋芬並不諱言青春有其痛處,那些痛苦的她雪藏進記憶,而對於景美的日子,最終外顯的是充滿太陽與檸檬的時光,因有人能相伴而回憶得以溫柔。」(見於全糖賞析)在苦澀的青春裡,與「你」相伴、「我們」共處時的小確幸,是其中特別值得憶念的故事。
假設李蘋芬在詩集裡未將JM改為「景美」,我們從詩作內容,再基於是其本人經歷,仍可推知是寫其在景美女中的一段歲月、紀念一段友誼。
以上討論了三首李蘋芬寫及自身的詩作,最後仍要提醒大家,即便《初醒如飛行》中多首詩作均是作者生活的倒影,或者是獨我的遊戲,但我們最好還是不要先入為主,以為每一首詩均如此,譬如陳義芝在解讀〈新居〉一詩時即提及該詩「情節不必是自傳,而係為人代言」。
﹝按﹞:題目「倒影,或者獨我的遊戲」,借自呂佳機採訪文的小標;文中「嚮往純粹的核心、事情的本質」等字眼,借自林易柔採訪文的歸納。
-
◎作者簡介
李蘋芬
一九九一年初夏生,師大國文系、台大中文所畢業,現為政大中文博士生。愛小動物和美的事物,駭怕巨大岩石、水晶和洞窟,曾獲詩的蓓蕾獎、台北文學獎等。著有《初醒如飛行:李蘋芬詩集》(啟明出版,2019年4月30日)。
-
◎手寫者簡介
林依儂
新竹人,現居屏東。世新大學平面傳播科技學系攝影組畢業。熱愛攝影及手寫,經營手寫、攝影IG:writingxphotography
-
#每天爲你讀一首詩 #每天為你讀一位詩人
#詩.聲.字 #獨我 #遊戲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0/07/blog-post_31.html
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國藝會線上誌| 凝視自我的質變——臺北獎首獎王湘靈《質變》 的推薦與評價
Jan 7, 2021 - 《國藝會線上誌》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所經營,以跨領域、具親近性的報導進行對國內藝術家與作品的推介,期望打造一個台灣各類藝術的際會之所。/> ... <看更多>
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Whatsapp、Facebook、Zoom上的峇厘島田野實境- 第1 頁 的推薦與評價
疫情之下的線上人類學實踐:Whatsapp、Facebook、Zoom上的 ... 同齡朋友打的都是莫德納,衛生所還會打電話催他們趕快去打疫苗,哪裡像我們住天龍國的 ... ... <看更多>
國 藝 會線上誌 在 國藝會- Posts 的推薦與評價
「國藝會」,全稱「財團法人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成立於1996年,以輔導、協助與營造有利於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展演 ... 國藝會線上誌・對「藝術未來行動」的召喚與想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