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看完這篇文章,#或許你會得到一個不一樣的救贖,#同時也會得到我的一鞠躬😂😂😂
太多人跟我推薦《零極限》這本書,把它買來好一陣子了,直到今天終於看完了!
必須說,這本書真的是不同於我以往讀的書,不管是探討的內容、書的深度還是書裡提到的方法,完全超越過去我所涉及的範圍。
在看這本書的時候,我的心情大概就一直在「什麼?怎麼可能?所以到底要怎麼做?蛤就這樣?真的只是這樣嗎?騙笑欸!太誇張了吧!!!!!」幾個狀態跑來跑去。
作者紀錄了修・藍博士的夏威夷療法,可以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修・藍博士他原本是一位心理醫師,他不必見到病人,只用「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這四句話就治癒了一整個醫院具有攻擊性的精神疾病罪犯。
傑克,你說是不是真的是太神奇了?
下面開始我要開始分享一些我覺得很棒很神奇又帶點荒唐但是有很有道理的部分——
『有個人發問:「但是如果我跟另外一個人之間有些問題,你的意思是說需要修正的是我,不是那個人?」
「如果你和某個人之間有問題,那麼問題不是那個人!」修・藍博士聲明道,「#那是你對某個浮現的記憶的反應而已。#跟你有問題的是那個記憶,#而不是那個人。」』
『#我的問題是在我潛意識裡重播的記憶。我的問題與任何人、任何地方或任何狀況都無關,它們是「過往遺憾的悲嘆」——莎士比亞曾在他的一首十四行詩裡如此詩意地記載著。』
這些話已經不是第一次出現在我的眼前了,但是是不是很難想像,我們之所以覺得某個讓人討厭的人之所以讓人討厭,不是對方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問題?
這本書裡,作者不停提到的一個概念就是「#我們之所以會覺得眼前的問題是問題,#那是因為我們過去的記憶帶給我們的經驗」。
在上子蘭老師的依附關係課時,她也曾經提到類似的概念——「#我們跟跟任何人的互動都是用過去的經驗」。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過去的經驗是好的,那們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就會趨向正面,我們也比較會用正面的方式去處理問題。
就像是我常常在疑惑的,為什麼同樣一件事情,我的看法常常是往負面的那邊,可是夫君的見解,通常是偏向正向?
我曾經跟他討論過這個問題。
我們覺得最合理的解釋是,雖然夫君從小就是單親小孩,但是他的身邊有很多愛他的人保護著他,不論是老師(老師去班上的每個同學家家庭訪問時會帶上夫君),或者是朋友(他常常去朋友家玩,朋友的父母也會留下他一起吃晚餐)。
他的過往經驗是美好的,因此他對很多人事物都很相信。
我最喜歡的作家汪培珽也曾經說:「#錯誤的經驗會傳承八代」。
我想大概就是這樣的概念吧?
因為我們的經驗(認知)是錯誤的,所以無意間就會影響到我們對人事物的看法。而這中間如果沒有人覺察,錯誤就會一直流傳下去。
好吧!那如果我們過去的經驗,都是錯誤的經驗呢?到底要怎麼補救?
這就是我覺得這本書最高深,最不可思議,但仔細想想,這確實是最好的方法了——#我們要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然後不停的說「#對不起、#請原諒我、#我愛你、#謝謝你」。
是不是很荒唐?很荒唐對吧?
要對一個老是惹火自己的老公、小孩,甚至是家人好友負起全責並且說愛你,不覺得很荒謬嗎?
『「但是我們要如何才能讓人們了解,我們每個人對問題都有百分之百的責任?」修・藍博士問道。「如果你想解決一個問題,就在自己身上下工夫。如果問題發生在別人身上,你就問自己:『#我的內在發生了什麼,#讓這個人困擾著我?』人們出現在你生命中就是要來困擾你的!如果明白這點,你就能從任何情境中跳脫出來。怎麼做?很簡單:『對於所有發生的一切,我覺得很對不起,請原諒我。』」
『#生命的目的在於每個當下都回歸到愛。要完成這個目的,人必須承認他對於創造了自己目前的生活,有百分之一百的責任。他必須了悟到,#是他的想法在每個當下創造了他生命目前的樣貌。#問題並非來自某些人、#某些地方、#某些情況,#而是來自對這一切的想法。他必須意識到,根本沒有「外在」這回事。』
必須老實說,我覺得要對把自己惹毛的人馬上在腦子裡說出「我愛你、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這些話真的很難,我自己現階段也做不到,但是,我很認同「現在的生活樣貌是我們自己建立起來的」,而如果這些是我們自己建立起來,我們當然必須負責。
最後,我想分享一下作者在書裡提到這段很重要的一句話——
『#實行這個方法不表示會立刻有結果,#它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達到什麼成果,#而是為了得到平靜。但是當你這麼做的時候,你常常會在第一時間就獲得你想要的結果。』
以上分享,希望可以為大家帶來一些不一樣的碰撞。詳細更具體的方法跟內容,請大家找這本書來看看吧!激推呀!!!!!
#有看完這篇文的人請收下我的一鞠躬🙇♀️
#因為真的好長啊😂😂😂
Search
它的目的也不是為了達到什麼成果 在 學術倫理解答,臺灣學術倫理教育資源中心台灣 ... - GitHub Gist 的推薦與評價
4, 根據「認識學術誠信」單元所述,下列何者不是違反學術誠信的行為? ... (2)雖然選擇一般受試者也能達到一樣的研究目的,但為使受試者招募流程更有效率,還是可以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