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雙十,不只紀念更要實踐】
今天是我們摯愛的國家 #中華民國108歲的國慶日,
本日應懸掛國旗🇹🇼。
一早,我便前往台北市政府,與柯文哲市長和宋楚瑜主席一同參加升旗典禮。要拋出彩帶為國家慶生的時候,我可是使出了洪荒之力,幕僚們都說我的投手姿勢是💯!
在前往下個行程的空擋,我不禁思考:國慶日歲歲紀念、國旗年年飛舞,為的是什麼?又是誰支撐國家到現在?
我想起一個名字,叫做 #張健生。
今天我再度造訪了中壢龍崗的國旗屋雲南米線、米干,店主張老旺大哥是國共內戰後期滇緬游擊大隊長張健生的公子,也是 #滇緬孤軍 的後裔,令我想起以前偷偷躲在棉被底下閱讀、當時被列為禁書的小說《異域》。
張老旺大哥九歲跟著父親打仗,正是那個時代悲壯的故事裡走出來的人。他從大時代的分離中繼承了父親在異域為國血戰時的遺物,是由母親縫製插在山坡上以召集部隊的一塊布。
那不是一塊普通的布,就是中華民國國旗🇹🇼。
來到台灣後,他把國旗作為米干店裡唯一的裝飾、不談政治、不收捐款,只接受外界「#捐旗」,並連續25年自掏腰包舉辦國慶升旗典禮,令我深受感動!因此今年,我也共襄盛舉捐贈國旗,加入這片飄揚在社區與我們每一個人心中的美麗旗海。
當我在人群中大聲唱著國歌,眼前四萬面國旗一同飛揚,那種壯觀與感動,已無法用言語來形容。我突然找到了答案:
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支持中華民國、打從心底熱愛國旗,是為了繼承革命先烈們追求 #民族自由、#民權平等 與 #民生均富 的共和國度,並在臺灣持續發揚光大,讓我們的下一代有更美好、光明的未來。
因為無數像張健生隊長這樣的革命軍人誓死奮戰、因為無數像張老旺大哥這樣的平凡民眾為理念默默奉獻,我們的國家才得以存續、培育出自由的花;我們的夢想才得以持續追索與實踐。
當前政府的部份人士,平常沒有選舉時就「這個國家、那個國家」,連國歌的部分歌詞都找理由拒唱,直到要選舉時才開始揮著視為「道具」的國旗來騙選票;
對比國旗屋張老旺大哥年年以具體行動堅持理念、#實踐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實在令人感慨。如同張老旺大哥所說:我們不分黨派、也無分是誰的粉,我們都是 #中華民國粉!是 #國旗粉!
中華民國自革命建國以來,一路在風雨飄搖中前行。面臨今日全球局勢瀕臨衝突、兩岸關係也走入冷和僵局的危難關頭,我不會獨善其身,會繼續捲起袖子打拼,實踐 #國父孫中山先生 所提倡的「#知難行易」理念,#讓中華民國更富強。
今天我與柯市長、宋主席和我的郭家軍子弟兵 李縉穎,以及嘉義市議員戴寧、苗栗縣竹南鎮民代表陳怡樺這些優秀的新生代一起大聲唱國歌,就是要團結所有愛中華民國的力量,實踐我們的愛國理想!
中華民國是同屬 #全球華人的民主共和,她的國旗不應該只待在台灣,更要走出台灣,飄揚到全世界。
只要有熱愛自由民主的共和理念、認同 國父孫中山先生 #三民主義📚的地方,就是我們心中國之所在!
這份傳承自前人的革命火炬,如今輪到我們這一代把責任扛起來傳承下去,讓 #中華民國民主自由 的理念在臺灣發揚光大,我們可以成為華人社會的民主燈塔、世界的共和典範,更是對岸來者的轉型路標。
最後,到張老旺大哥的米干店同享雲南小吃美食,我吃得乾乾淨淨、一點不剩,不只是因為滇緬米干的美味,更因為只有吃飽了,才有力氣繼續為我們摯愛的國家奮鬥!
在今天這個特別的日子,願我們紀念過去為國家奮鬥過的無數個名字、也期許自己可以成為那個支撐國家、熱愛國家的無名英雄。
祝願我們的國家富強、人民安康。
中華民國🇹🇼,國慶快樂!
#中華民國派最派
#不只紀念更要實踐
#國父說知難行易我有在聽
#拒絕選舉限定版愛國❌
#武昌起義後九十天中華民國誕生
#雲南米干超好吃🍜
➡️熱騰騰粉絲合照:http://bit.ly/2AYvyzf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890的網紅誠品eslit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米通信》,為了讓大家親口品嘗好米,還開了一家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 從30歲開始連續創業的顧瑋,自嘲每一次創業都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地解...
實踐對國家的忠誠與熱愛 在 誠品eslite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顧瑋大學讀生物系,原本在實驗室做研究,為了找到最好吃的米,決定親自走到鄉間田裡,就從宜蘭開始出發! 顧瑋最後不但把研究心得出版了《米通信》,為了讓大家親口品嘗好米,還開了一家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
從30歲開始連續創業的顧瑋,自嘲每一次創業都是「從什麼都不會」開始,不斷的學習、不斷地解決問題,才能讓自己越來越踏實的走下去。
光影的延伸閱讀《吃的美德:餐桌上的哲學思考》► http://bit.ly/2THsRZG
撰文 採訪編輯:賴柔蒨/數位編輯:莊偉祺
❞ 在你我身邊,有許多人懷抱著美麗的夢想,他們努力耕耘、默默實踐,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誠品30週年,我們以10位築夢者的故事,邀請您與我們一起在「夢與想像之境」,繼續踏實前行。❞
「我不喜歡吃到不好吃的米飯!」顧瑋擁有台大分子醫學研究所碩士的光環,沒有出國深造,反而和幾個朋友以「賣果醬」開始接觸台灣農產品,從創辦知名的「在欉紅」到「土生土長」等品牌,將台灣各地的食材故事透過網路分享給大家。顧瑋生產經銷的經驗包含果醬、果乾、米、茶與可可等相關製品,每件產品背後也都有她如何和農人「交陪」的感動故事。近期呼應《米通信》刊物而創立的「泔米食堂」,更實踐了產地直送餐桌的精神。訪問當天便有一群香港客遠道而來,尋覓至小巷中不起眼的店面,只為品嚐米飯真正好吃的單純味道。
台灣米的品味是什麼,不能一味只說「台灣就是好」
顧瑋實際到台灣東部稻米產地訪查多次,發掘台灣米的樣貌與發展脈絡。「米的品種決定口感七成」,一開始顧瑋試著研究「宜蘭有哪些品種的米?」這看似簡單的問題,竟難以找出明確答案,因此光宜蘭她就去了8次,從生產過程到營銷盡可能地通盤了解。2017年開設以米為主題的餐廳「泔米食堂」,並出版刊物《米通信》,第一期主題便以宜蘭的越光米為食材。顧瑋笑說,關於米一直都是個學習計畫,「只因為這個學習計畫實在太貴,所以一定要長出商業方式,不是純粹營利,只是要把學費賺回來。」在還沒釐清台灣食米的品味之前,她都將持續學習。
顧瑋在農產品這條路上邊實際走訪產地、邊學習,生產經銷從果醬、果乾至油鹽醬醋都有,每樣產品都有背後如何和農人交陪,如何被他們的堅持感動,又如何將其串成生產鏈的動人故事。習慣和農友建立對等關係的顧瑋還透露,「有時候最找麻煩的人,可能是教懂最多知識的對象」。親自到達許多產地的顧瑋坦言,我們在講台灣物產的時候,不能只是一味說「台灣就是好」,要有足夠的內涵去溝通我們相信的價值。
瘋狂掃貨的影癡,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當人生遇到挫折的時候,顧瑋最常做的事就是看電影,從小跑遍各大影展的她算是個影癡!曾經把義大利配樂大師顏尼歐・莫利克奈(Ennio Morricone),在《新天堂樂園》、《海上鋼琴師》等作品一度網購掃貨,更拿出車上正在聽的CD唱片分享,可見其熱愛程度。每當生活被逼很緊的時候,顧瑋也喜歡看步調很慢、很安靜的日本電影,最近在飛機上看完的《羊與鋼之森》更是讓她回味再三,當中描述小人物的故事也與她關注產地小農的精神呼應,顧瑋也期許在未來能繼續當個大時代裡的小人物「學習者」。
最感性的理科出身,30歲遇到唯一認定的「老闆」
大學讀的是生物系,顧瑋稱之為「最感性的理科」!從中她關注到生態,看到完整的大自然是如何維持和諧性與多樣性,於是被農友打動,從醫學研究所走入田間。顧瑋虧自己常常一廂情願,每一段創業從「什麼都不會」開始,至今父親仍是忠誠的「反對黨」,認為不管是從事研究,還是考個國家考試當公務員,都遠比現在做的事情穩當。但顧瑋坦言,每個人都會經歷一段不知道該做什麼事的時期,想做的事能力可能不足,能力足夠的事又不一定是夢想。
回想至今人生最大的轉折點,莫過於30歲時離開一手創辦的「在欉紅」,頓失方向的顧瑋幸虧當時出現長輩支持與幫助,從頭開始學如何做伴手禮、做選品實在很辛苦,更稱「現在能分享許多求生技能,都是那時期學會怎麼活下來的!」而那位長輩也是顧瑋至今唯一認定的「老闆」,讓顧瑋提醒自己30歲後更須保持不斷學習的精神。在台灣這塊土地上,顧瑋以一個實際到當地「交陪」的學習者角色,發掘許多農業感動人心的故事,不管是探尋台灣米的品味、追求在地農產的分享精神等,都將把台灣食材的故事繼續傳承下去。
更多內容請看► http://bit.ly/2uxiX2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