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眼藥師闢謠專區】打完疫苗的「可以跟不可以」
很多人打完疫苗後,對疫苗的興趣忽然水漲船高,藥師身邊忽然多了很多好奇寶寶,其中有些問題藥師自己也覺得必須來說一說(有一些想問打完會不會變成X戰警的藥師就放水流),希望大家打完後可以讓疫苗發揮最好的效果。
1.聽說...打完疫苗後不可以喝茶和咖啡,否則會「稀釋」疫苗?
答案是:不會!
疫苗採用肌肉注射,不會因為攝取了咖啡和茶就被「稀釋」,而且咖啡因和疫苗也不會有交互作用,不會降低疫苗的效果。只要照正常的量攝取,完全不用擔心會出任何岔子。
2. 聽說…打完疫苗後多喝運動飲料可以防止發燒?
答案是:錯!
運動飲料跟水最大的差異,就是前者含有大量電解質。人在大量流失水分的時候,電解質也會跟著流失,所以運動員在場上大量排掉汗水時補充運動飲料是為了需要電解質。對於體溫的調節(也就是發燒),需要攝取的是「白開水」,沒錯,水才是讓你降溫的好東西!除非你是腎臟病患者,平常有在洗腎,醫師有建議你限水,不然打完疫苗不需要特別喝運動飲料,只要多喝水就好!
3.聽說...打完疫苗應該多吃維他命C和保肝食品?
答案是:不需要!
Vitamin C於身體的作用主要是抗氧化還有協助膠原蛋白生成,這些都跟疫苗天高皇帝遠的不相關,不需要特別吃!保肝食品也一樣,醫學證實肝病患者可以放心接種疫苗,因為他不會影響到肝臟功能!所以肝炎患者趕緊去打疫苗,然後也不需要額外花錢買護肝保健食品!
4.聽說…打疫苗當天需要停用阿斯匹靈、保栓通等等抗凝血藥物嗎?
答案是:免!
很多人都會擔心打AZ會出現血栓問題,而這些抗凝血藥物本身最大的隱憂卻是出血,兩者剛好是完全相反的狀況。目前國內外的醫學專家大都認為,疫苗施打前後都不需要停藥,不過藥師也建議打完可以確認自己傷口已經癒合不再出血再離開施打站最安全。
5. 聽說…對於打完疫苗之後,飲食習慣要跟著改變?例如:到底可不可以吃海鮮?是不是不能喝冰水?澱粉可不可以吃?
答案是:不~需~要~!
所有你在農民曆食物相剋表上看到、健康雜誌跟你說的那些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或是平常你覺得吃了會有罪惡感的食物通通都不需要因此忌口(如果是為了體重控制給自己找理由那藥師覺得可以)。疫苗的效果不會因為你吃進去的食物有所改變,你也不會因為打了疫苗碰到這些食物而引起特殊發炎反應。所以海鮮可以吃、澱粉可以吃,冰水也可以喝。
6.聽說…要吃飽飽才可以打疫苗?打完疫苗當天不可以洗澡?
答案是:不相干!
藥師只聽說吃飽才不會肚子餓,然後認真洗澡才不會臭臭der。施打疫苗不需分飯前飯後,只要讓身體處於穩定狀態就可以接種。如果你擔心打完疫苗需要觀察三十分鐘,又不能在施打站吃東西,那藥師建議你先吃點東西再去,免得肚子餓血糖低。至於有的人擔心打完疫苗洗澡會不會把抗體洗掉,疫苗因為是打進身體裡的,所以不會被洗掉,會被洗掉的是你身上的「仙」。
7.聽說…年紀越輕、身體越好副作用越大?免疫力不好可不可以打?
答案是…因人而異。
有關副作用這件事情大家好像又愛又恨,覺得打完都沒有副作用就是疫苗認證的老人,又怕副作用太強身體會不會出狀況。事實上,疫苗在身體的確要經過一連串的免疫反應,才會產生抗體。免疫反應進行的過程中,有可能會出現各種身體變化,所以發燒、疼痛等等都是正常現象,只要不是嚴重不良反應,都應該慶幸,這表示疫苗開始做工了!那什麼反應都沒有發生怎麼辦?根據數據統計,銀髮族只要完整接種兩劑,可以大大降低感染率、以及患病後轉重症的機會!所以不是沒有效,只是免疫反應可能沒有年輕人這麼快速明顯而已,但這也代表阿公阿嬤不需要接受這麼大的衝擊,所以快拉著家裡老人家出門打疫苗吧!只要是政府開放的合法疫苗,就都是好疫苗!
疫苗不是無敵星星,但可以帶來強大的保護力,打完疫苗口罩一樣要戴緊,常洗手酒精消毒,才不會讓病毒有機可趁。
#暖氣藥師的防疫大作戰 #疫苗 #COVID1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4的網紅醫聊543,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Podcast收聽|Youtube觀看:https://taplink.cc/doctor16543 每次連假後來看腸胃炎的病人都變非常多,今年中秋連假接著國慶,一攤一攤的烤肉與聚餐,有的時候肉跟你裝熟,病從口入的結果,就是第二天來跟醫生報到啦。 常見的腸胃炎感染有分病毒型、與細菌型兩種,其中像...
寶寶電解水怎麼喝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尋找媽咪大作戰 🇳🇿
「Toa仍在大海尋母...大家現在真的需要一些奇蹟!」紐西蘭北島南端的濱海小城普利莫頓,這個星期日突然出現了一頭「迷路嬌客」——一頭大概只有4~6個月大的虎鯨幼崽,不明原因與鯨群走散,獨自擱淺在附近海灘。儘管目擊村民與紐西蘭的鯨豚救援專家很快地緊急動員,順利讓幼鯨脫困;但大海茫茫,仍在哺乳期的幼鯨,野放後獨自存活的機率近趨於零。因此紐西蘭政府與各地沿海社區,都全力出動「大海協尋」,希望能找到幼鯨應該還在附近海域的原生鯨群,在一切都還來得及的時候,盡可能讓迷路的幼鯨回到焦急的虎鯨媽媽與家族的身邊。
.
這隻被地方居民以毛利語命名為「Toa」的幼鯨(字義有「勇氣」、「勇敢」或「戰士」的意思),是一頭體長2米半,初判年齡只有4~6月大的雄性虎鯨幼崽。根據社區回報,他星期日下午在波利魯瓦港北郊海灘擱淺,當時港灣高處的鎮民曾目擊:「港灣外有虎鯨群出沒...但好像不是正常覓食,看起來有點焦躁?」
.
然而傍晚天黑,加上冬季天氣海象不佳,當大家忙著救援Toa的同時,港灣的虎鯨家族就已不知去向。因此就算Toa脫困後的健康狀況良好,眾人也無法放他出海,任憑無法獨自生存的他自生自滅。
.
為了幫助Toa與家族團圓,附近的沿海城鎮與趕來救援的紐西蘭鯨豚專家們,主要分成兩路工作:救援專家與志工團們,先是在港區的淺海處設置了一個臨時的鐵欄收容區,一方面檢查幼鯨的健康,一方面也24小時輪班陪伴他,紀錄他的呼吸與行為狀況,並保持他的濕潤、換氣,試圖安撫Toa還算有精神但頗顯緊張的慌亂情緒。
.
「虎鯨是高度倚賴同伴的群體動物,雖然我們不是Toa的家人或虎鯨同類,但有總比沒有好...我們仍試著用各種設計過的互動陪伴,讓他盡可能地減少不安的身心壓力。」
.
至於另一路團隊,則大舉協調威靈頓港(南方20公里而已)的漁民、船團與民間航空隊,無分時間與天候地發動「海陸大協尋」——因為虎鯨是高度社會化的群居動物,一次一胎的母鯨與幼崽又是出了名的互動緊密——若按習性判斷,與幼鯨走散的虎鯨家族不會輕易就放棄失蹤的虎鯨寶寶,應該還在「附近海域」焦急搜尋。
.
然而「附近海域」到底有多近?對於協尋船團來講,卻是實實在在的「大海撈針」。除了冬季海象不穩定影響海空搜尋外,虎鯨群每天的移動距離更可超過300公里,而Toa走丟的海域又剛好在紐西蘭南北島、東西岸的交界海域,東西南北各個方向都有可能出現Toa家族的蹤跡。因此到底要如何找起?找到的鯨群又怎麼確定是不是Toa的母親?就算一切確認,緊張而疲倦的4個月大幼鯨,又該如何被送到鯨群附近一族團員?各種複雜而困難的救援問題,也都讓紐西蘭傷透了腦筋。
.
找媽咪的行動是一回事,但人類要充當哺乳期虎鯨的「臨時保姆」,則又是高度專業與複雜的重責大任——像是周日救援後的身體檢查,趕赴現場的鯨豚專家與志工助手們,光是抽血就花了好大一番力氣,因為虎鯨的皮膚很薄,但鯨脂與肌肉組織非常非常的厚,要能快速抽到足夠的血液,又不能讓高度緊張的Toa更加焦慮,確實是需要專業經驗與細心。
.
根據初步驗血,截至周一晚間為止,Toa都有輕微的貧血現象,「但考慮到他已經好幾天沒喝到母奶了,擱淺又是一直處於搞不清楚狀況的高度緊張情緒,會有一點虛弱應該還算正常。」而目前現場人員只能定時用餵食管給Toa補充電解質與營養劑,要如何臨時組成鯨乳替代的「人工配方奶」?國際鯨豚專家們也正積極地與紐西蘭方面提供專業建議。
.
Toa目前只有4~6個月大,但虎鯨的幼崽哺乳期大概是1年以上或可長達2年。而與人類可以喝其他動物乳水替代的狀況不太一樣,虎鯨乳汁的脂肪含量極高——以一般全脂牛乳4%左右的含脂量為比較,虎鯨乳汁的脂肪比例大概是40%,是有時會呈現綠色的高濃稠液體——因此要如何調出適合Toa食用、符合他健康狀況的替代乳品,也是與時間賽跑的突發嘗試。
.
救援團隊認為,由於Toa年紀還很小、與鯨群走散的時間尚短,團圓行動因此尚有「樂觀努力」的空間。就算無法真的找到Toa的原生家族,專家們也不排除讓他與紐西蘭附近其他的虎鯨家族接觸,「因為其他虎鯨群也有可能會接納這頭幼小的『走失寶寶』回家照顧。」
.
但如果兩種嘗試都落空的話,救援團隊可能就要視Toa的健康做最壞的安排打算——畢竟Toa真的太幼小了,而紐西蘭境內也沒有足以收養虎鯨的人工環境與專業團隊。因此在最不理想的狀態下,救援團隊恐得對Toa實施安樂死。
.
不過就目前而言,讓年幼的Toa回到鯨群家族裡,仍是地方社區與各國鯨豚專家們的唯一想法與任務。這是因為Toa目前的健康良好;周二傍晚到周三,搜尋船團也在威靈頓海域先後發現了兩群可能的虎鯨家族:
.
「後續的評估會依現場狀況進行,我們不會給Toa的狀況設下具體的期限——不只我們小鎮,紐西蘭上下都在全力幫助Toa回家!」
.
Photo Credit:AFP
.
#Toa #快點回家 #Orca #KillerWhale #虎鯨 #殺人鯨 #紐西蘭 #海洋 #迷路 #生態 #NewZealand #Plimmerton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
寶寶電解水怎麼喝 在 兒科女醫艾蜜莉-歐淑娟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腸胃炎期間寶寶該怎麼喝奶?】
農曆春節後的門診多了不少腸胃炎的病患,歐醫師的患者年齡從5個月大的嬰兒到60歲的阿嬤都有。
除了上週提到的 #腸胃炎這樣吃好得快,門診也常有家長會問:
『是不是要泡半奶?』
『要改喝無乳糖奶粉嗎?』
『母乳要停餵嗎?』
『副食品可以吃蛋嗎?』
這些問題歐醫師今天上傳了一集Podcast說明,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直接用聽的,連結歐醫師會放在留言處。
👩⚕️👩⚕️👩⚕️簡單幫大家重點整理👩⚕️👩⚕️👩⚕️
♠ 嘔吐期
「禁食」可能是必要的治療之一,停止進食能讓腸胃休息一下,減少不必要的水份流失。
禁食時間依年齡不同,年紀愈小愈禁不起空腹太久
1歲內的嬰兒大約0.5~2小時就可以考慮重新餵食
1歲以上的幼兒大約可以禁食1~4小時
更大的孩童也許可以禁食到8小時,不過時間長短因人、病況不同而異,請務必跟您的兒科醫生討論。
♣ 從禁食到進食
使用藥物緩解嘔吐症狀後,請盡早開始漸進恢復進食,恢復進食的順序建議是:
先喝電解水
或試薄鹽粥
然後就可以吃其他清淡的食物,歐醫師會建議優先吃好消化的澱粉類食物,像是米飯、地瓜、南瓜等,ok的話再吃蛋白質、含油脂類的食物。
副食品可以照常吃,還沒試過的食材先不要試,還有記得這時候不要吃零食餅干蛋糕喔~
用 #少量多餐的方式 吃東西,分段進食不會負擔太大,又能多補充水份。
「薄鹽粥」是一種孩子不肯喝電解水時的替代方案,做法是把「20倍粥」 (十倍粥再稀釋一倍就變成20倍粥),然後加入一定比例的鹽。
例如:
10克米 + 200cc的水 + 0.5克食鹽
20克米 + 400cc的水 + 1 克食鹽
♥ 照常喝奶別擔心
一歲內嬰兒因為主食就是奶,最重要的營養就是奶,因此盡可能是照常喝奶才能確保營養無虞。
喝母奶就照常餵奶不用減不用改,母奶是嬰兒最棒的食物了:)
配方奶也可以照常不用減不用改,真的想改成「無乳糖配方」(或稱「止瀉奶粉」)也可以,只要孩子願意喝,可以一路喝到完全止瀉後再漸進調回原本的配方奶就行了。
🔺 泡半奶是對也是錯
有些家長認為腹瀉時就應該泡半奶,這個想法是對的也是錯的。
原因是研究發現不論是「禁食」、「減少奶攝取(就是泡半奶)」對腸胃炎都沒有幫助,反而可能導致幼童在生病期間還雪上加霜地面臨 #營養不良 的問題,結果整個病程拖更久。
反而應該要盡早恢復正常飲食,有效的補充水份,才是真正讓孩子盡快痊癒的秘訣喔!
假如已經泡半奶給孩子吃了,請不要超過一天,最慢隔天就恢復正常濃度的奶吧:)
♦ 孩子一邊吃/喝,一邊拉怎麼辦?
不少家長問過這題,想說一邊吃一邊拉,那乾脆先不要吃、禁食一段時間好了。
歐醫師通常會說「這樣不妥」,其實這是正常的生理反射,胃有食物腸子會反射性地蠕動,正是因為拉肚子會流失水份,反而更要認真再吃進東西、補充水份才對。
一定要有吃下肚的營養,孩子才有本錢早日康復呀!
💧 最有效的水份補充
▪ 電解水
全名是「口服電解質溶液」,又叫「口服點滴」。
內含有效補充體液的特定濃度電解質,#藥局才有賣喔!
可別搞混了
便利商店賣的是「運動飲料」
藥局才有賣的是「電解質水」
▪ 慢慢喝比較快
年紀小、體重輕的嬰兒,每次喝個50~60cc
大一點的孩子、體重多一些的孩子,每次喝個100~200cc
想要很精確的爸爸媽媽,一整天的水量要用體重計算,公式在Podcast中有講,大家可以邊聽邊筆記下來參考:)
最後,回答開頭的問題:
『是不是要泡半奶?』不用
『要改喝無乳糖奶粉嗎?』可以
『母乳要停餵嗎?』繼續餵
『副食品可以吃蛋嗎?』不是炸的蛋就可以
#腸胃炎飲食 #嬰兒
照片:經同意取自陳志龍的醫二三事。
寶寶電解水怎麼喝 在 醫聊543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Podcast收聽|Youtube觀看:https://taplink.cc/doctor16543
每次連假後來看腸胃炎的病人都變非常多,今年中秋連假接著國慶,一攤一攤的烤肉與聚餐,有的時候肉跟你裝熟,病從口入的結果,就是第二天來跟醫生報到啦。
常見的腸胃炎感染有分病毒型、與細菌型兩種,其中像是諾羅病毒、輪狀病毒都是惡名昭彰的超強傳染力,很常是一個人得、全家人中獎,常遇到爸爸媽媽看診時說:「有啊~我換尿布後都有洗手,怎麼還是中了?」,由於寶寶一克的糞便內,大約有10億隻的病毒,但是只需要10幾隻就能夠傳染了,所以叮嚀爸爸媽媽幫寶寶換完尿布後,一定要 #用肥皂徹底洗手
腸胃炎時,上吐下瀉也是身體的一種保護機制,要讓體內的細菌、病毒排出體外,但這個時候最要注意的是嘔吐及腹瀉造成「脫水」與「電解質不平衡」。如果寶寶還在喝母奶,那建議還是繼續哺餵母奶。如果小朋友沒有食慾,可以煮一點稀飯湯配點醬瓜汁,補充水分、電解質,也可以去藥局去買口服電解液來補充。不建議自行給小朋友服用止瀉藥物。
由於酒精對諾羅病毒與輪狀病毒的消滅效果比較差,如果家中有小朋友感染的時候,建議可以使用漂白水來消毒:
環境使用1,000ppm:20cc漂白水加到1公升清水中
嘔吐及排泄物使用較高濃度5,000ppm:100cc漂白水加到1公升清水中
#腸胃炎 #上吐下瀉 #拉肚子 #諾羅病毒 #輪狀病毒 #沙門氏桿菌 #podcast #泰德 #貝兒醫生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WSGW_wM1m3M/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