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時光今年與尖端出版合作的作品─「年記」,共16本,自1960年至1975年,以「年記」為名,每一年選出當年的30張照片,邀請當年出生的作家創作。
朋友們持續傳來的閱讀及收藏好評,
為報時光在歷史資料探勘、轉化的路,
添了柴火,謝謝大家支持。
分享給大家「年記」系列,
由作家吳鈞堯撰寫的推薦。
過去的時光不會再回來,
而創作者的影像和文字為我們留下了一些痕跡,
如果你還不大清楚,一起來了解
【2021-03-20/聯合報/D3版/聯副.周末書房】
關於歷史從我說開始
【吳鈞堯】
推薦書:1960-1975《年記》系列(尖端出版)
年記,為年代依序記錄,由報時光與尖端出版聯合企畫,以三十張老照片為引,勾勒舊時代。
「年記」與「年紀」發音同,實則前者大時代、後者小敘事,但沒有「小」的餵養,時代的「大」何處著床?故而出生年為軸,一九六○到一九七五,十六位作家,依照出生年一字排開,浩浩盪盪成為歷史敘事。
要出生在一九六五年的李進文書寫一九六五、要歐銀釧寫她的一九六○、讓馮翊綱記他的一九六四,除非他們帶著前世記憶投胎,否則只能發一聲「甚」,其餘無解。
「年紀」寫「年記」,是一種再認識。著名空間研究學者克瑞斯威爾(Tim Creswell)提到,「當人將意義投注於局部空間,然後以某種方式(命名是一種方式)依附其上,空間就成了地方」,又說,「地方不單只是有待觀察、研究和書寫的事物,地方本身就是我們觀看、研究和書寫方式的一環」。
時空得進入了,才能成為我們的時空,「認名」跟「命名」猶如「年紀」與「年記」。
●
門,在出生年打開,允許我們帶著不同的成長背景與識見,每人派與照片,書寫三十則短文,再從濃縮中找到最緊要的關鍵詞,成為書名。年記系列成為非常「獨斷」的檢索,翻開扉頁,有一段文字精簡自作者的短序,有必要一一條列,因為它們是作者群的有趣註解,巧妙與霸道兼具。
毆銀釧《年記1960:時光的線條》,「依舊1960,香氣迎面」。
王淑芬《年記1961:誰在路上走著》,「人類矛盾與兩難,往往是自找的」。
楊翠《年記1962:一個時代的誕生》,「我與一則史詩級的美麗神話同時誕生」。
陳輝龍《年記1963:或許,不只三十個短篇》,「關於1963年,差不多要到1973年才知道原來如此」。
馮翊綱《年記1964:隨人解讀》,「梨園說書先生,將陽世百態述說」。
李進文《年記1965:捕魚和寫詩之間》,「我出生的那一天,時間最肥」。
嚴忠政《年記1966:交換日常》,「這一年,我們學習見面,練習摩擦」。
張萬康《年記1967:時空咖啡廳》,「我倒著生長,愉快的縮小兼重生」。
顏艾琳《年記1968:走慢的時光》,「據說1968年出生的人,在40歲會遇到改變成人生的重大事件」。
郝譽翔《年記1969:流動的夢境》,「1969,反抗與純真同在,樂觀與放縱並存,我心深嚮往之」。
李鼎《年記1970:原來是今日》,「我在50年之後遇見這30張毫無記憶的照片,好似重新檢視了自己過去所有『理所當然』的刪除」。
洪凌《年記1971:風靡宇宙的復刻版》,「天光破曉,滄青色光暈是萬年後的玄黃洪荒」。
張哲生《年記1972:記憶裡的前塵》,「令人回味無窮的國語卡通歌曲在25年後,引領我步上了漫漫的懷舊之路」。
徐國能《年記1973:與童年重逢之地》,「世界暫時失去了顏色和詩,但孕育了未來的無限驚喜」。
凌性傑《年記1974:飄浮的時光》,「天干地支裡,充滿了時間的暗示」。
李長青《年記1975:與這個世界》,「這是文學與我一種奇妙的緣分」。
●
作家姿態各異,觀點與出手方向,都是他們與世界的接軌。如此「任性」,肇因於歷史的讀與解,本來就沒有統一,甚至標準答案。任性出手,根源於規格的控管,嚴謹更勝防疫。字數最少的顏艾琳、郝譽翔,與最想多說的李鼎,很抱歉,都是七十頁篇幅。後記「這一年有什麼誕生了」,作者比台灣退出聯合國、蔣介石過世、王子麵生產、《八百壯士》首映、台視正式開播更要緊,列在第一順位。嚴謹中自由誕生,看似自在揮灑,對比書名與扉頁文字,實則個性盡現。
我在其中找到為文風格。
王淑芬、歐銀釧、顏艾琳抒情為尚,馮翊綱看圖說故事,不乏寫逸演出,洪凌的出場就預示了科幻風。以圖片勾勒筆意的,還能分出兩種,楊翠、張萬康、凌性傑借圖片說自身成長與感受,屬於主觀派;郝譽翔、張哲生系出同門,但客觀許多。陳輝龍寫就許多隱喻的小故事,李鼎則隱喻少、故事多,有一個大宗是散文詩,如李進文、嚴忠政、李長青、張哲生,張哲生偏白話運用、李長青則有意識地把古今詩人入文,這樣的「混搭」徐國能運用徹底,短文、短詩,連七言絕句都用上了。
凸顯作家個性的時代記錄,沒有總序、代序等「剪綵」儀式,系列訴諸美學要求,「以大面積留白並搭配簡潔的設計感╱內頁採用韓國進口厚磅美術紙╱書衣的設計、圖騰從日常中取材╱以雙色的撞色視覺感,展現時間與空間各自獨立又互相融合的概念」。
同時,為了避免作家「離圖」太遠,讀者難以跟上,書冊末頁條列照片拍攝年代跟史實記錄,閱讀年記時,讀者可以依照作家書寫,也可以前後對照,找到自己與歷史的軌跡。
●
「高二那個夏天,我一口氣讀完四十本金庸小說。沒有按照序號,而是有哪一部就租哪一部。年少讀武俠,我長了另一種滄桑,那是款霸氣,整個江湖都需要我。我到中華商場買了兩把木劍,一長一短,掛在身側,搭上二二一公車,車廂裡的乘客都顫慄,劍是其一、劍眉其二。我很習慣把眉毛皺成『劍眉』,眉心夾緊,尾梢自然跋扈」。
「人人行囊飽滿,商家的貨品越來越少,大肆採購後,回望中華商場,才警覺,張燈結綵似的海報早已消失,斑駁大樓前,人群密密麻麻,像螞蟻,為了過冬而覓食。隔許多年,才知道,從中華商場搬運出的,是每一個人對它的獨有回憶,那一身斑駁、那一臉灰槁,正是青春的側影」。
兩則短記不出自於上述作者手筆,而是閱讀「年記1967」,看到老照片,想起我跟中華商場的逢遇。記述於此,是年記系列透過它的規範與客觀,對我發出呼喚。
出版方把筆交付給十五位作者,讓他們做主,個性化不同的年頭,更有透過他們全境擴散的深意。這幾年《聯合報》分別以時代跟地方,多元思維留住歷史,懷舊之外,還有歷史感的培養,沒有拉滿的弓,就沒有飛揚的箭,無論朝天空向地心、朝悲傷或圖騰,任何一種飛行有目的,也有道長長的氣流。
「敲時間如竹,聽它走遠、聽它回來。來、去,有時依循五線譜,有時候是枝畫筆,以及原來如此」。
我寫它們,在自己年記的扉頁上。
#歐銀釧 #王淑芬 #楊翠 #陳輝龍
#馮翊綱 #李進文 #嚴忠政 #張萬康
#顏艾琳 #郝譽翔 #李鼎 #洪凌
#張哲生 #徐國能 #李長青 #凌性傑
#年記 #報時光UDNtime #尖端出版
「小王子麵歷史」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小王子麵歷史 在 報時光UDNtim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小王子麵歷史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小王子麵歷史 在 Sonia小萱。工程師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小王子麵歷史 在 [問題] 小公子vs小王子,誰是正宗? - 看板Instant_Food 的評價
- 關於小王子麵歷史 在 【產線直擊】世上第1款專門乾吃的泡麵「王子麵」 到底怎麼做 ... 的評價
- 關於小王子麵歷史 在 是王子麵比較久還是統一麵比較久,墾請各位大大解謎? 的評價
- 關於小王子麵歷史 在 王子麵英文-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1月|網路名人美食 ... 的評價
- 關於小王子麵歷史 在 王子麵英文-Dcard與PTT討論推薦|2022年11月|網路名人美食 ... 的評價
- 關於小王子麵歷史 在 小王子愛塗鴉 的評價
小王子麵歷史 在 新聞人 黃旭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2018第四屆藝遊味盡 】
藝遊味盡圍爐足暖心 插畫家王子麵為喜憨兒服務
(黃旭昇報導) 第四屆「藝遊味盡」歲末感恩5日晚間在新北市府市民廣場溫馨圍爐,邀新北市大安庇護農場學員,參訪十三行博物館、林家花園,435藝文特區、濕地故事館,在無障礙設施中體驗友善的文化平權,也動手體驗DIY。
晚間於悠揚的小提琴演奏聲中,展開溫馨的圍爐團聚,讓新年充滿感恩與喜樂。 廣告創意人徐文建於西元2013年發起「藝遊味盡」圍爐與參訪藝文場館,讓身障者、視障者有機會走出戶外人群,體驗新科技。
大安庇護農場提供46名身障者就業,服務項目以花卉、盆栽種植、手工精油皂、觀光導覽及園藝施作為主,近年導入木作工藝,再利用漂流木,自製貓頭鷹磁鐵、麋鹿造型擺飾等,發展出文創特色作品。
5日晚間天氣雖然微微寒冷,但溫馨圍爐中,知名插畫家王子麵、新北市議員邱烽堯、前板橋市民代表張奇薇,與許多志工協助打菜服務喜憨兒並致贈紀念品共樂。
徐文建表示,大安庇護農場每件作品都是身障者努力的成果,希望社會以實際行動支持,為身障天使加油打氣。
庇護農場學員在主任竺士偉帶領下,5日先參訪十三行博物館,導覽員貼心的分組導覽參觀常設展、擴增實境視訊直播,體驗十三行文化時的山豬與梅花鹿,在眼前跳動。 動力沙地貌沙箱、DIY襪子娃娃等活動讓農場喜憨兒愛不釋手。
導覽老師姚仲廷、林士恭細心的指導要如何黏貼玩偶,淺顯說明十三行的考古歷史。
博物館秘書錢曉珊表示,身心障礙者雖是小眾,但也是博物館重要的服務對象,早就持續推動降低各種年齡或身心障礙者參與博物館活動的限制,鼓勵平等參與文化活動。
錢曉珊說,接待過視障者以大字版文宣介紹,自閉症病友則可預約提早入博物館參觀,不受外界打擾。銀髮族親子與失智者,可以烤「人面陶罐餅乾」,體驗觸覺、味覺、視覺、嗅覺。
錢曉珊說,為貼心迎接身障人士與理解語言肢體動作背後的意義,博物館也邀專業人士培訓導覽技巧。曾經有自閉症小孩的媽媽,稱讚十三行很貼心,以往,怕打擾其他遊客或異樣眼光,她不曾帶孩子外出休閒。
庇護農場老師王昱涵、鍾依辰帶著學員參訪林家花園,透過導覽老師崔筱蓉、趙文瑜體會林園之美。濕地故事館熱心的志工導覽老師張錫塒、盧國生、黃玉梅講解新北市的濕地風貌。
竺士偉說,博物館藝文之旅初體驗,讓學員與外界接觸,也減輕照顧者的壓力,公益活動很棒。他說,新北市大安庇護農場成立於2004年,是目前北台灣唯一從事園藝服務為主的庇護工場,希望讓身障天使有學習工作技能的家,之後能往更好的地方發展,用自己的努力過更獨立、豐富的人生。
新北市府文化局長林寬裕、環保局長劉和然表示,博物館與故事館隨社會脈動提供嶄新、共享的文化服務,透過軟硬體創新與更新讓文化平權,希望民眾更樂於走進博物館。20180106 (完)
小王子麵歷史 在 Sonia小萱。工程師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工程師-吃貨筆記//
#天冷就是要吃鍋啊
#16年老品牌重新大轉型
記得前陣子天氣突然驟降
連我這個窩在家足不出戶的米蟲王,都晉級到連去社區一樓大廳拿個富胖達都懶的狀態🤷🏻♀️
#只差沒在陽台種蔥跟高麗菜🤷🏻♀️
但我卻為了一家餐廳短短三天就出門吃了兩次!
對,能在寒冬能把我拖出門的動力
就是這篇要介紹的
👉🏻「聚北海道鍋物」
大家一定覺得這家王品集團旗下的火鍋店,都16年歷史了到底有什麼好介紹
✅但他們在2021年,全面改款大轉型啦!!
對,沒錯
他們不再是印象裡的單人小火鍋
✔️這次大轉型把除了主食的其餘餐點
(副食、青菜、甜點、飲料等)
‼️全部改成「吃到飽Buffet」形式‼️
一直以來我都是他們家的死忠顧客
#如果有VVIP集點我一定該有一張🤔
覺得他們份量適中,不論肉質或副食甜點的品質又有一定水準
雖然表現不到亮眼,但以價位水準又是可圈可點👍🏻
這次改成buffet形式當然要馬上來踩點!
⬇️來看看我的實際體驗吧⬇️
#老規矩本篇非業配
#寫得很專業只是姐工程師職業病🤷🏻♀️
餐點而言並沒有大改
✔️主食肉類部分依然維持原有項目
只是新增了有夠浮誇的雙人套餐
欸不是我要說,那個海鮮艦艇跟瀑布肉⛲️
根本太誘惑人!!
✔️理工人幫你分析:
#寫個食記也要職業病
單人餐肉類是L:220g XL:330g
如果點雙人餐則是直接1000g
#平均500g/1人
有將近多一倍的肉量,但價錢其實差150/1人不到
(以雙人牛肉瀑布/雪花牛為例)
非常划算,愛吃肉的族群不要錯過!!
除了主餐選擇外,只剩下湯頭要做挑選
✅共有八種湯頭:
牛奶、昆布、日式味噌、辛辣牛奶、南瓜起司、川味麻辣、 太陽蕃茄、昆布滋養(素)
#居然沒有原本的辛味噌了😭
✔️我最愛的是麻辣跟味噌
點完主食跟湯頭後,就完成點餐步驟囉!😌
來看看自助區有什麼吧⬇️
✅蔬菜類:
有將近20種新鮮蔬菜供選用
#蔬菜都洗得很乾淨還有乾冰恆溫
質感跟品質維持的很好👍🏻
✅副食:
光是麵類就有四種:
王子麵、昆布烏龍麵、博多拉麵、UDON烏龍麵
飯類則有👉🏻牛肉壽喜燒、松露風野菇奶油炊飯 可選擇
‼️光副食就有六種‼️
你們說怎麼可能吃不飽?!
✅甜點區也毫不遜色
三種口味的冰淇淋(日式醇抹茶/抹茶拿鐵/札幌風牛乳)加上六種甜品可自行搭配
#超推珍珠跟黑糖好好吃
✔️更有適合冬天的「桂圓黑木耳釀」
✅飲品部分也有七種可選
✅醬料也擺脫以往的固定兩種形式
(我超不愛以前的沾醬😂)
改成十多種沾醬可自行調配更人性化了👍🏻
整體而言,
能看到很多熟悉的老面孔
套餐價位沒變,
👉🏻但卻把以前只給一份的副食餐點全部變成自助式了!
像是招牌的「黑豆奶茶」和「桂圓黑木耳釀」以前只給小小一份根本喝不夠啊!😂
改成buffet吃到飽真的CP值大躍進
而且品質維持以前水準
我短短三天就吃了兩次😂
連我不愛吃自助式的爹娘都讚不絕口說要再來呢👍🏻
#想光吃菜也可以只單純享受自助吧不點主食哦
推薦給大家
⬇️⬇️⬇️店家資訊在這邊⬇️⬇️⬇️
聚 北海道鍋物 (點字體連結粉絲團)
小王子麵歷史 在 【產線直擊】世上第1款專門乾吃的泡麵「王子麵」 到底怎麼做 ...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1970年,當時的國中小學生將 王子麵 當成是零食直接食用,世界上第1款專用來「乾吃」的泡麵就這樣誕生了!到底這款可以乾吃的泡麵怎麼切絲製波、大量 ... ... <看更多>
小王子麵歷史 在 是王子麵比較久還是統一麵比較久,墾請各位大大解謎? 的推薦與評價
味王公司非常重視王子麵的誕生,視為味王的孩子,故命名為「王子麵」。 生力麵在市場上掀起一股泡麵旋風,並成為台灣速食麵的代名詞後。以麵粉起家的統一 ... ... <看更多>
小王子麵歷史 在 [問題] 小公子vs小王子,誰是正宗? - 看板Instant_Food 的推薦與評價
小時候我愛吃的零食很多
大部分都沒有廠牌問題
而且當時那個年紀也不懂得什麼廠不廠牌
比如像芒果乾
那時候都是從一個塑膠大桶裡挖出來
用透明玻璃袋裝上
也沒有寫說是哪裡做的
我們小朋友只會分說哪家賣的偏鹹,哪家偏甜
而且可能因為我太愛那味
不管偏鹹偏甜都覺得好吃
所以從來也不計較一定要買哪裡的
唯二例外是豆乾
豆乾一定是要"大溪"的
只有"大溪"的才好吃
只不過在長大的過程裡慢慢發現原來"大溪"只是地名
而大溪出豆乾的有好多好多家...
另一個例外是王子麵
小時候以為王子麵就是"王子麵"出的
可是長大以後有段時間完全看不到王子麵
只好在統一與科學之間流浪
而在流浪的過程裡,心裡總是覺得不踏實
總是有個小小孩在肚裡翻滾說...."這不是肯德基這不是肯德基"
這才開始想要去努力回想王子麵倒底是哪家做的
可是想也知道
小時候既然從沒注意過
現在要從記憶庫的哪裡去把它憑空想出來呢?
根本就沒線索啊!~~
好啦! 要進入這篇文章的主題了
前天去逛大賣場
無意中在零食區發現了兩個小包裝的"王子麵"
一個叫小公子
一個叫小王子
外包裝就是小時候記憶的那樣
只是公子與王子的長相稍稍不同
小公子是正順出的
聲稱就是28年前王子麵的創始宗主
而小王子是味王出的
說是1970年代與日本合作生產的
請問倒底哪個才是正宗王子麵的宗主啊?
有人知道王子麵的歷史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59.104.190.8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