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賽季開始,工作忙碌程度與日俱增,每天每週同時監控非常多份的訓練,除了每週的專欄以外幾乎沒有餘裕好好翻譯、寫文章、經營粉絲頁... QQ
今天趁著整理流程資料的機會,順帶為大家介紹 #訓練課表是怎麼產生的?雖然你不是教練,但稍微了解這個流程能讓平常訓練吃課表更有感受!😀😀
==
#建立一份訓練課表:
*基本資料與目標:
-建立基本資料庫:年齡/性別/跑齡/訓練目標/最佳成績/肌力訓練經驗/舊傷狀況等
-確認受訓者近期狀態 (ex:剛從腳踝傷勢恢復)
-確認可訓練時間 (ex:每天2小時)
-建立週期目標 (ex:完成初馬/破4/破3)
*訓練時間表:
-重點比賽時間 (ex:2019台北馬拉松)
-訓練開始時間 (ex:2019/8/25台北馬拉松前112天)
-次要比賽與測驗時間 (ex:5公里測驗/半馬測驗)
*訓練模式與週期:
-決定耐力訓練模式 (ex:線性模式/非線性模式)
-決定耐力訓練週期(macrocycle)架構 (ex:準備期7週/比賽前期6週/比賽期6週,共20週)
-設計耐力訓練週期(mesocycle)與目標 (ex:準備期強調基礎有氧能力,並增多肌力訓練避免舊傷復發)
-決定週訓練(microcycle)結構 (ex:週一休息日/週二質量訓練日/週三與週五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
-確認肌力訓練模式 (ex:線上/團體/1對1)
-建立肌力訓練目標 (ex:針對過去傷勢強化弱點)
-肌力訓練課表週期 (ex:基礎肌耐力期/肌力期/爆發力期)
-決定肌力訓練動作項目 (ex:高腳杯蹲/單腳硬舉...共12個訓練動作)
-整合肌力訓練與耐力訓練 (ex:避免長距離訓練隔天練肌力)
*單次訓練:
-單次訓練(workout)結構 (ex:動態暖身與熱身跑20分/主訓練/緩跑與收操15分)
-設計動態熱身與收操內容 (ex:為疾速大阪訓練營設計新的動態熱身)
-恢復課表 (ex:20分鐘肌筋膜按摩+20分鐘靜態伸展)
*建立監控機制:
-數據監控 ( RunningQuotient RQ為教練提供非常好用的監控工具,當學員一訓練完畢我就會收到Line通知)
-日監控機制 (ex:訓練後紀錄訓練日誌)
-週監控機制 (ex:週一回報RHR、RPE、身體痠痛與疼痛)
-特殊狀況回報 (ex:在停車場滑倒腳掌骨折)
(ps: Macrocycle、Mesocycle、Microcycle、Workout介紹間最下方)
==
#製程複雜產品簡單
設計流程很複雜,課表卻越簡單越好。不論是任何產品,太複雜的東西都沒人想用(我們都不喜歡看說明書),簡單易操作的課表反而威力更大。
課表內容要多細節?可能要根據受訓者調整,考驗教練的平衡感。若是訓練營課表,我偏好把複雜的部分放在週末團練,平日簡單就好。
#SMART原則
教練與跑者是一個團隊,訓練課表是凝聚團隊目標的媒介。因此訓練課表必須符合SMART原則:
S:Specific目標明確+Stretching具挑戰性
M:Measurable可量化的標準
A:Atainable可達成+Agreed雙方都同意
R:Relevant相關性+Realistic實際
T:Time-based有時效性
#溝通是最重要的
再厲害的課表也比不上普通但仔細執行的課表。良好的溝通能讓執行更細節到位,訓練日誌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讓教練了解數字資料以外的感受,非常重要。
==
註:雖然各訓練模式(流派)對週期稱呼方式不同,這裡採用教科書對運動訓練週期的定義方式:
#Macrocycle(大週期:數月~1年)
#Mesocycle(中週期:2~6週)
#Microcycle(小週期:數天~2週)
#Workout(單次訓練:數小時)
範例:以目前一位學員的實際訓練課表為例,
。Macrocycle:24週
。Mesocycle:#基礎準備期 6週/#專項準備期 6週/#比賽前期 6週/#主要比賽期 6週
。Microcycle:1週7天
。Workout:一天1次或數次(例如1日2練)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20的網紅Mark Sir 教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日日新款不會悶!十八式引體上升初階變奏 (+2 Bonuses!) feat. 葉錦龍議員 Sam + 卑路乍灣公園梁伯 | 與區議員居家運動 居家自體重的上半身運動往往集中於推的動作,胸肌及肱三頭肌偏強;拉的機會較少,背部及肱二頭肌易疏於鍛煉,後方肌肉相對偏弱,導致駝背、寒肩、探項等姿勢不良的問...
建立一份訓練課表 在 余文彥 Wen-Yen Y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隨著賽季開始,工作忙碌程度與日俱增,每天每週同時監控非常多份的訓練,除了每週的專欄以外幾乎沒有餘裕好好翻譯、寫文章、經營粉絲頁... QQ
今天趁著整理流程資料的機會,順帶為大家介紹 #訓練課表是怎麼產生的?雖然你不是教練,但稍微了解這個流程能讓平常訓練吃課表更有感受!😀😀
==
#建立一份訓練課表:
*基本資料與目標:
-建立基本資料庫:年齡/性別/跑齡/訓練目標/最佳成績/肌力訓練經驗/舊傷狀況等
-確認受訓者近期狀態 (ex:剛從腳踝傷勢恢復)
-確認可訓練時間 (ex:每天2小時)
-建立週期目標 (ex:完成初馬/破4/破3)
*訓練時間表:
-重點比賽時間 (ex:2019台北馬拉松)
-訓練開始時間 (ex:2019/8/25台北馬拉松前112天)
-次要比賽與測驗時間 (ex:5公里測驗/半馬測驗)
*訓練模式與週期:
-決定耐力訓練模式 (ex:線性模式/非線性模式)
-決定耐力訓練週期(macrocycle)架構 (ex:準備期7週/比賽前期6週/比賽期6週,共20週)
-設計耐力訓練週期(mesocycle)與目標 (ex:準備期強調基礎有氧能力,並增多肌力訓練避免舊傷復發)
-決定週訓練(microcycle)結構 (ex:週一休息日/週二質量訓練日/週三與週五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
-確認肌力訓練模式 (ex:線上/團體/1對1)
-建立肌力訓練目標 (ex:針對過去傷勢強化弱點)
-肌力訓練課表週期 (ex:基礎肌耐力期/肌力期/爆發力期)
-決定肌力訓練動作項目 (ex:高腳杯蹲/單腳硬舉...共12個訓練動作)
-整合肌力訓練與耐力訓練 (ex:避免長距離訓練隔天練肌力)
*單次訓練:
-單次訓練(workout)結構 (ex:動態暖身與熱身跑20分/主訓練/緩跑與收操15分)
-設計動態熱身與收操內容 (ex:為疾速大阪訓練營設計新的動態熱身)
-恢復課表 (ex:20分鐘肌筋膜按摩+20分鐘靜態伸展)
*建立監控機制:
-數據監控 ( RunningQuotient RQ為教練提供非常好用的監控工具,當學員一訓練完畢我就會收到Line通知)
-日監控機制 (ex:訓練後紀錄訓練日誌)
-週監控機制 (ex:週一回報RHR、RPE、身體痠痛與疼痛)
-特殊狀況回報 (ex:在停車場滑倒腳掌骨折)
(ps: Macrocycle、Mesocycle、Microcycle、Workout介紹間最下方)
==
#製程複雜產品簡單
設計流程很複雜,課表卻越簡單越好。不論是任何產品,太複雜的東西都沒人想用(我們都不喜歡看說明書),簡單易操作的課表反而威力更大。
課表內容要多細節?可能要根據受訓者調整,考驗教練的平衡感。若是訓練營課表,我偏好把複雜的部分放在週末團練,平日簡單就好。
#SMART原則
教練與跑者是一個團隊,訓練課表是凝聚團隊目標的媒介。因此訓練課表必須符合SMART原則:
S:Specific目標明確+Stretching具挑戰性
M:Measurable可量化的標準
A:Atainable可達成+Agreed雙方都同意
R:Relevant相關性+Realistic實際
T:Time-based有時效性
#溝通是最重要的
再厲害的課表也比不上普通但仔細執行的課表。良好的溝通能讓執行更細節到位,訓練日誌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讓教練了解數字資料以外的感受,非常重要。
==
註:雖然各訓練模式(流派)對週期稱呼方式不同,這裡採用教科書對運動訓練週期的定義方式:
#Macrocycle(大週期:數月~1年)
#Mesocycle(中週期:2~6週)
#Microcycle(小週期:數天~2週)
#Workout(單次訓練:數小時)
範例:以目前一位學員的實際訓練課表為例,
。Macrocycle:24週
。Mesocycle:#基礎準備期 6週/#專項準備期 6週/#比賽前期 6週/#主要比賽期 6週
。Microcycle:1週7天
。Workout:一天1次或數次(例如1日2練)
建立一份訓練課表 在 Mark Sir 教室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日日新款不會悶!十八式引體上升初階變奏 (+2 Bonuses!) feat. 葉錦龍議員 Sam + 卑路乍灣公園梁伯 | 與區議員居家運動
居家自體重的上半身運動往往集中於推的動作,胸肌及肱三頭肌偏強;拉的機會較少,背部及肱二頭肌易疏於鍛煉,後方肌肉相對偏弱,導致駝背、寒肩、探項等姿勢不良的問題
所以,以相同耗力感覺來說,我們建議拉背與推胸的動作次數應該達到一比一以上的比例
引體上升 Pull Up,除了係強健背部的例牌動作,其實亦被譽為『自體重鍛煉之王』 (King of Bodyweight Exercise) 。 是故 2015年警隊試行新入職體能測試,以手握力測試代替沿用近30年的引體上升,就被質疑是為了遷就體能不足的新人,取巧放寬標準。就算日後有幸能熬過武漢肺炎,可以到健身房使用啞鈴槓鈴,引體上升仍然應該是訓練課表不可或缺一部份
如果不能到公園,可以在家居安裝引體上升架 Pull Up Bar。 視乎不同設置方法,最便宜可以百元以內購得,且耐用度高。 買一次用一世,相比需要不斷課金的健身室會籍,是相當划算的投資
當然,重覆進行相同動作,一定會嫌悶。因此,我們邀請葉錦龍議員 Sam ,到卑路乍灣公園,中途更巧遇客串嘉賓梁伯 ,一同分享了十八種初階的引體上升變奏,分門別類,分別刺激背部的不同肌肉:
1. Negative 負向式 (躍上慢落)
2. Banded 肌力帶輔助
3. Overhand 正手
4. Chin-Up 反手
5. False Grip 手腕虛握 (側手/正手)
6. Rotating Knee Raise 旋轉舉膝
7. L Sit 曲坐
8. Cyclone 旋腿
9. Over Under 正反手
10. Switch Grip 轉手
11. Plyo 離手
12. Around the Clock 掃桿
13. Angled 斜上
14. Typewriter 打字機
15. Headbanger 撞頭
16. Tucked Front Lever Row 團身划艇
17. Commando 突擊隊
18. Assisted One Arm 輔助式單手
Bonus (不是初階) 梁伯同場加映:
A. L Sit Climb 曲坐爬桿
B. Front Lever 前水平
如果看完發覺部份做不到,別氣餒,加一條夠力的肌力帶,慢慢建立所需肌力。我們無需要通曉全部十八式,以一周訓練三日計算,初階者可以選擇做到五至十次的變奏,每個訓練日做最少三組 (每組訓練至力歇)。 目標係肌力訓練的話,每組之間休息時間可以是三至五分鐘;如果想達致肌膨大,則休息一兩分鐘就可以做下一組了。加油,努力鍛煉吧!
建立一份訓練課表 在 Tao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年初,我剛從人生中最低潮中漸漸走出來,後來經歷備賽、分手,再到頻道轉型、品牌漸漸成長,和團隊建立起情感,這一年也算是從過去的錯誤中、走偏的路慢慢修正到正軌。
我知道我一直不是很討喜的型,也不是彬彬有禮謙卑的樣子,但這就是我,我對我自己的努力和品牌感到驕傲。但這份驕傲也讓我成為許多人看不順眼的地方,靠杯版上幾乎每週都有我的版面,網路霸凌也一直存在我的生活當中,就算我不招誰,也會有人來惹我。
過去我的確做了一些蠢事和錯事, 只期許脾氣不好的我在今年能做個更有智慧的人,能做出更好的判斷,認真活在每個當下,有一個更好更強大的2020年。
---
✅訂閱 👉🏽 http://bit.ly/sub_tao
我身上穿的衣服都在這買的 👉🏽
https://www.taigersportswear.com/ [ 95折嚐鮮折扣碼 tao ]
⌚️S-Force 手錶 👉🏽
https://www.sforcewatches.com/ [ 9折扣碼 TAO ]
🐟POSEIDON健人 (減脂) 御用👉🏽
https://www.poseidonfh.com/ [ 9折扣碼 TAO ]
💊Myprotein 我平常在用的健身補充品 👉🏽
http://tidd.ly/8b59ba2e [ 6折扣碼 MYPTAO ]
💻2019/8月備賽第一季:https://reurl.cc/6o3Nr
💻彈力繩 [ 全身循環訓練 ] 課表:https://youtu.be/T7eBaXOYUR4
💻10週科學減肥 系列:https://goo.gl/V23AdL
💻有問有答 系列:https://goo.gl/7X7PdS
💻人生攻略 系列:https://goo.gl/utjNgQ
💻到底〖 代糖〗有沒有害啊 ?:https://youtu.be/W_do8WbQeQg
✍🏾工商 ONLY 👉🏽 business@ricegvng.com
📤來問我問題 ✍🏾
♛ WEIBO: Tao-Taiger负责人
♛ Instagram/IG: ricegvng
♛ Facebook : ricegvng
建立一份訓練課表 在 徐國峰HSU KUO FENG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並製作一份圖表,追蹤跑步時長、練跑時的氣溫(與濕度)、練跑前後體重變化量、環境條件(例如,雲量多寡、 ... 的培訓教練問到入門跑者的訓練課表該怎麼規劃的問題 ... <看更多>
建立一份訓練課表 在 動作有沒有做好!|肌肥大、增肌訓練、訓練量ft. 威力& 大麥克 ... 的推薦與評價
00:00 大麥克介紹00:39 「停止到處要 課表 」主題介紹01:21 問題一:為什麼會想拍攝「停止到處要 課表 」這個主題? 02:50 問題二:現今大部 份訓練 愛好者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