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賓館 的營養補給,運動員的鑽石級待遇💎
來到阿里山執行高地訓練,已經完成第三週,下週便進入倒數最後一週,我在阿里山台18線公路上已經執行的間歇訓練有:
400m 20趟
1000m 8趟
1200m 6趟
1600m 6趟
還有週日的30~40km Long run ,與每週三下午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投入兩千萬台幣整修的 #特富野古道 14公里越野跑,專項訓練課表持續銜接上之前在 #觀霧 、#梨山 的基礎期與專項準備期。
每週180公里以上的高量、高強度訓練,身體最需要的除了一天十小時的睡眠外,碳水化合物、優質的蛋白質更是重要! #阿里山賓館 的自助餐,除了一般的飯、麵,更有營養價值高的紅藜麥,連穀類麵包都超好吃的😋
燻鮭魚含有豐富蛋白質與維生素D,更是抗氧化、抗發炎的好食材。莎朗烤牛肉,優質紅肉中的鐵質、葉酸,幫助身體生成紅血球,而高海拔環境因低壓因素,身體蛋白質、細胞組成效率變差,所以除了要好好休息睡覺,蛋白質、鐵質補充是高地訓練的重要營養補給之一!
我們常提到科學化訓練,但重點不是你學到了多少知識、看了多少paper ,而是你執行了多少自己已知的部分,共勉之。
#知易行難 #高地訓練 #科學化訓練 #阿里山 #森林跑站 #真男人文創商行 #馬拉松治療師 #長跑甜心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萬的網紅SBD Taiwan 邱個,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彈力帶 #SBD怪獸Podcast 彈力帶妙用無窮!他的好處與原理解析! ➤ 變動強度的彈力帶特性。 ➤ 自由重量動作特性,越接近肢體完全伸展的動作角度,力量是最大的。 ➤ 深蹲有個Sticking Point (障礙點) ➤ 最大肌力,其實就是Sticking point弱點的最大肌力。😎 ➤ ...
「專項準備期」的推薦目錄:
- 關於專項準備期 在 張嘉哲Chia-Che Ch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專項準備期 在 Maximiz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專項準備期 在 余文彥 Wen-Yen Y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專項準備期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專項準備期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專項準備期 在 大新店芳琪記者媽的日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專項準備期 在 [心得] 週期化訓練-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專項準備期 在 Fitness Nation Academy | Kuala Lumpur - Facebook 的評價
專項準備期 在 Maximizer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淺談長距離訓練(上)
今天要來分享關於長距離訓練的概念,這是閱讀許多研究文獻並結合個人經驗後所產出的內容,當然這部分的概念只是目前暫時性的,隨著不斷學習與搜集資訊將會不斷改變,如果讀者正苦惱不知道如何規劃長距離項目的訓練,或許這些概念對目前的狀況會有幫助。
長距離項目訓練的最終目標,不外乎是加強骨骼肌中粒線體氧化能力、增進循環代謝系統、改善脂肪氧化潛能、增加葡萄糖轉運能力、改善肌肉用氧能力、外觀型態上產生變化、提高用氧供應能量的比例…等生理變化,而實際在訓練上常劃分成有氧能力、有氧動力、最大攝氧、有氧閾值、無氧閾值、乳酸能力、肌力、速度,這些較能直接用來評估表現的因子。
眾多訓練因子各有著五花八門的訓練手段,加上各式各樣的週期規劃法(如果有考慮的話),令人在進行計畫時感到頭疼,一不小心便容易在某一個環節投資錯誤的比例,又或是遺漏另一個應該被訓練的環節,像是跑者們都知道間歇很重要,但是到底該跑什麼強度?多少趟?何時跑?累積有氧里程數很重要?要跑幾次?這些問題之所以讓人困擾,是因為無法確定各項訓練手段的背後機制以及會產生的影響。如果訓練手段是一種提高表現的良藥,在未知正確劑量之前,吃多少都是種猜測,即使是良藥,服用過多也會變毒藥。
Max的經驗是訓練應該:1.不受傷為主2.不懂實際機制的東西,不亂使用3.如果知道效果,但未知劑量,僅用能誘發效果的最低劑量4.要有科學精神去紀錄、觀察變化,因為數字會說話5.學習、找研究。
長距離訓練的各項因子主要衍生於兩大變項:1.訓練強度2.訓練量(那是否要肌力訓練?速度訓練?技術訓練?咦~那應該都不是謎團而是比例問題而已),強度與量的變化組合可構成對不同能量系統的刺激以及誘發生理變化,但是更具體的背後機制仍未知,因此找了相關研究來填補這個坑。
研究顯示長時間、低強度訓練會因為長時間肌肉反覆作用導致鈣集中並激活一種叫做鈣調蛋白激酶的粒線體生源訊息,最終改善身體用氧能力(以及第三段提過的多項生理變化)。類似的部分效果也可經由短時間、高強度間歇運動達成,其機制為透過一磷酸腺苷(AMP)的集中來激活相對應的蛋白激酶(AMPK,感應細胞內能量代謝的關鍵調控者,已被廣泛認為可用來治療第二型糖尿病的分子標耙),並在運動後三小時提高過氧化物酶類增殖激活受體(PGC-1=一種mRNA=訊息核糖核甘酸,這個過程一樣會促進粒線體生源的轉化(Rose et al., 2007, Burgomaster et al., 2008, Gibala et al., 2009, P.B. Lausen, 2010)。
由此得知不論是長時間、低強度還是短時間、高強度的訓練方式,皆能替耐力型表現帶來正向幫助,且已經證實兩種方式是經過不同機制帶來生理變化,然而,第二種機制在帶來正向變化的同時,也會對自主平衡造成破壞(正所謂先破壞再重生,跟部份肌力訓練類似),相反,長時間、低強度的訓練是較為溫和的手段且有助於恢復自主平衡,因此所佔的訓練比例也應較高;短時間、高強度的練習則需要充裕的休息和恢復來達到正向適應,可見以上兩種訓練手段的比例調配,對於最大化產生有氧方面的生理適應相當重要。
過去讀過的一些研究也討論到耐力型項目選手,無論是腳踏車、划船、游泳、跑步,都花較多時間在第一種訓練方式,也有些教練建議還沒進入專項準備期、發展期,會較少使用類似於第二類型的訓練方式,並認為在訓練季後期採4-12週規律的高強度間歇可以相當迅速的在原本的有氧能力再往上提高,這裡可以合理推論,因爲兩種訓練手段的背後機制不同,所以在第一訓練提高至一定水平之後,謹慎配合第二種訓練可經由不同機制再次將生理能力的水平提高。一些研究當中也發現,不論研究對象是新手或選手,他們多在參與高強度間歇訓練的幾週內快速提高測驗成績,前提是參與實驗前未過度使用間歇手段,而12~15週後的能力提升趨勢減緩,因此推斷可能是該種機制的適應有臨界點?
低量、高強度間歇確實是非常棒的一項訓練手段,但其使用時機、頻率、強度、量必須非常小心斟酌,尤其是知道該機制是經由未知程度的影響自主平衡再適應,而且適應能力可能有臨界點所以更要小心,間歇不是無上限的增加趟數,實力便一直提升,人體很多的生理適應其實都是發生在休息階段,沒有高品質的休息,就不會有高水準的適應,因此練習時不該只關心跑得不夠快、跑得不夠多,類似的道理就像專業肌力教練可能會在訓練對象覺得自己能夠舉得更多、更重的時候卻喊停。
如果有一個足以引起反應的最低劑量,那我們應該想辦法找到他。
下回繼續談論這個問題,有興趣知道更多的,還請持續關注。
如果你對田徑訓練、跑步、運動表現訓練、肌力與體能、或是健身有興趣的話,希望Max在這裡的分享對你有點幫助,一起進化成更好的人/更強的人!
喜歡/有幫助,就按個Like/轉發!
#訓練名言 #訓練知識 #美國大學運動 #ㄧ級訓練 #進化成更好的人 #進化成更強的人 #coachmax #運動表現 #肌力與體能訓練 #田徑 #教練 #健身 #速度訓練 #馬拉松 #路跑 #長跑 #有氧
專項準備期 在 余文彥 Wen-Yen Y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隨著賽季開始,工作忙碌程度與日俱增,每天每週同時監控非常多份的訓練,除了每週的專欄以外幾乎沒有餘裕好好翻譯、寫文章、經營粉絲頁... QQ
今天趁著整理流程資料的機會,順帶為大家介紹 #訓練課表是怎麼產生的?雖然你不是教練,但稍微了解這個流程能讓平常訓練吃課表更有感受!😀😀
==
#建立一份訓練課表:
*基本資料與目標:
-建立基本資料庫:年齡/性別/跑齡/訓練目標/最佳成績/肌力訓練經驗/舊傷狀況等
-確認受訓者近期狀態 (ex:剛從腳踝傷勢恢復)
-確認可訓練時間 (ex:每天2小時)
-建立週期目標 (ex:完成初馬/破4/破3)
*訓練時間表:
-重點比賽時間 (ex:2019台北馬拉松)
-訓練開始時間 (ex:2019/8/25台北馬拉松前112天)
-次要比賽與測驗時間 (ex:5公里測驗/半馬測驗)
*訓練模式與週期:
-決定耐力訓練模式 (ex:線性模式/非線性模式)
-決定耐力訓練週期(macrocycle)架構 (ex:準備期7週/比賽前期6週/比賽期6週,共20週)
-設計耐力訓練週期(mesocycle)與目標 (ex:準備期強調基礎有氧能力,並增多肌力訓練避免舊傷復發)
-決定週訓練(microcycle)結構 (ex:週一休息日/週二質量訓練日/週三與週五肌力訓練/...)
*肌力訓練:
-確認肌力訓練模式 (ex:線上/團體/1對1)
-建立肌力訓練目標 (ex:針對過去傷勢強化弱點)
-肌力訓練課表週期 (ex:基礎肌耐力期/肌力期/爆發力期)
-決定肌力訓練動作項目 (ex:高腳杯蹲/單腳硬舉...共12個訓練動作)
-整合肌力訓練與耐力訓練 (ex:避免長距離訓練隔天練肌力)
*單次訓練:
-單次訓練(workout)結構 (ex:動態暖身與熱身跑20分/主訓練/緩跑與收操15分)
-設計動態熱身與收操內容 (ex:為疾速大阪訓練營設計新的動態熱身)
-恢復課表 (ex:20分鐘肌筋膜按摩+20分鐘靜態伸展)
*建立監控機制:
-數據監控 ( RunningQuotient RQ為教練提供非常好用的監控工具,當學員一訓練完畢我就會收到Line通知)
-日監控機制 (ex:訓練後紀錄訓練日誌)
-週監控機制 (ex:週一回報RHR、RPE、身體痠痛與疼痛)
-特殊狀況回報 (ex:在停車場滑倒腳掌骨折)
(ps: Macrocycle、Mesocycle、Microcycle、Workout介紹間最下方)
==
#製程複雜產品簡單
設計流程很複雜,課表卻越簡單越好。不論是任何產品,太複雜的東西都沒人想用(我們都不喜歡看說明書),簡單易操作的課表反而威力更大。
課表內容要多細節?可能要根據受訓者調整,考驗教練的平衡感。若是訓練營課表,我偏好把複雜的部分放在週末團練,平日簡單就好。
#SMART原則
教練與跑者是一個團隊,訓練課表是凝聚團隊目標的媒介。因此訓練課表必須符合SMART原則:
S:Specific目標明確+Stretching具挑戰性
M:Measurable可量化的標準
A:Atainable可達成+Agreed雙方都同意
R:Relevant相關性+Realistic實際
T:Time-based有時效性
#溝通是最重要的
再厲害的課表也比不上普通但仔細執行的課表。良好的溝通能讓執行更細節到位,訓練日誌也是溝通的一種方式,讓教練了解數字資料以外的感受,非常重要。
==
註:雖然各訓練模式(流派)對週期稱呼方式不同,這裡採用教科書對運動訓練週期的定義方式:
#Macrocycle(大週期:數月~1年)
#Mesocycle(中週期:2~6週)
#Microcycle(小週期:數天~2週)
#Workout(單次訓練:數小時)
範例:以目前一位學員的實際訓練課表為例,
。Macrocycle:24週
。Mesocycle:#基礎準備期 6週/#專項準備期 6週/#比賽前期 6週/#主要比賽期 6週
。Microcycle:1週7天
。Workout:一天1次或數次(例如1日2練)
專項準備期 在 SBD Taiwan 邱個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彈力帶 #SBD怪獸Podcast
彈力帶妙用無窮!他的好處與原理解析!
➤ 變動強度的彈力帶特性。
➤ 自由重量動作特性,越接近肢體完全伸展的動作角度,力量是最大的。
➤ 深蹲有個Sticking Point (障礙點)
➤ 最大肌力,其實就是Sticking point弱點的最大肌力。😎
➤ 彈力帶可以解決這個訓練限制。
➤ 第一大功效:加上彈力帶可以提供超越最大肌力的變動強度,全程動作都接受挑戰。
➤ 第二大功效:彈力帶可提供【爆發力訓練】
➤ 最大肌力的30%~80%重量,適合拿來訓練爆發力的速度訓練。
➤ 變動強度,彈力帶提供加速出力的
➤ 綁上鐵鍊也有同樣變動強度效果,但是鐵鍊很吵,也需要比較多的穩定度。
➤ 彈力帶固定在下方(使用40kg以上的壺鈴或是啞鈴)會比較穩定。
➤ 要注意彈力帶的綁法,要平均固定,安全穩固。
➤ 彈力帶還可以徒手操作:前抱式徒手深蹲,繞過肩膀扛著深蹲。
➤ 彈力帶:引體向上的輔助,最好用的就是中小型Size,需要更高阻力就加上更多條。
➤ 爆發式俯地挺身,將彈力帶繞過肩膀。
➤ 西岸槓鈴(West Side Barbell)也使用非常多的彈力帶做訓練:變動強度,高速離心。
➤ 離心加速,在重複訓練過程中,算是進階動作。
➤ 老師旅行短期出差,會在行李箱裡面準備兩條彈力帶,一細一粗。
➤ 壺鈴擺盪綁上彈力帶,壺鈴酒杯蹲也可以綁上彈力帶。
➤ 彈力帶的方向性與變化性是長期訓練的多元發展所不可或缺的。
➤ 帶個彈力帶去上班?Grease the groove一下
➤ 彈力帶適合拿來做肌肉啟動/復健相關,相對安全。
➤ 彈力帶也適合長輩,可以偷渡一些阻力訓練給現階段反對重量訓練的長輩們。
第二主題:勞力密集工作者的訓練矯正?如何改善
➤ 勞力工作者的惡性循環,越做越吃力,受傷風險與纍積性的壓力,最後大傷一場。
➤ 沒空運動?還是要受傷之後放無薪假?
➤ 如果可以小額小額地預先付給訓練?或是未來大額大額地付給醫療與修養?
➤ 連續勞動,可能會沒有恢復足夠的過度訓練。
➤ 你可能不能選擇不上班賺錢?但是你可以選擇學習用力的方式。
➤ 如果可以認識用力的方式,呼吸法,還有調整工作的調配。
➤ 古代掃地僧如何藉由掃地練棍法?
➤ 把工作上的勞力,變成訓練的阻力是可以的。
➤ 過勞所出的意外實在付出太大。
➤ 用酒精來麻醉入睡的兩大壞處:酒精會引發更多發炎反應,酒精會影響睡眠順序。
➤ 勞力工作者必須要有基礎的肌力觀念,知道如何用力,絕對重要。
➤ 姿勢力學要正確,工作節奏(頻率)要對,連續上班?
➤ 核心呼吸法,真的有用處。
➤ 駝背蹲站?硬舉?
➤ 如果動作正確,每一次施力都是訓練,如果動作錯誤,每一次施力都是風險。
Podcast 五星吹捧Q&A
➤ 專項轉換?台北市運動科學論壇(開放給專任教練與一般民眾)
➤ 增強式訓練是什麼?強化離心,再做向心動作。
➤ SSC(Stretch-Shortening Cycle),肌梭(Muscle Spindle),牽張反射。
➤ 從一個跳箱先跳下來,落地之後再直接反跳向上。
➤ 增強式訓練是高強度訓練,劑量要很小心。
➤ 跳箱落地姿勢動作要好,落下的高度不能太高,需要評估。
➤ 跳箱訓練跟重量訓練,誰比較危險?
➤ 建議:深蹲至少1.5倍自體重的肌力水準,再練跳箱,會比較安全。
➤ 增強式訓練有哪些?增強式俯地挺身,瞬接藥球回拋,或是其他。
➤ 專項轉換:
➤ 基於三大限制,競技場上最大肌力無法直接發揮:時間,角度,能量系統的限制。
➤ 時間限制:提高發力率
➤ 角度限制:違常姿勢訓練,配合專項運動,放進最大肌力的成長課表取向。
➤ 能量系統限制:就需要配合有阻力的能量系統訓練。
➤ 需要配合專項運動,做專項需求分析,再來調整。
➤ 最大肌力會把這三個直接推高:發力率,違常姿勢,能量系統。
➤ 臀推建議嗎?
➤ 臀推是一個非常安全的退階動作,大腸包小腸。
➤ 臀推要領:1.) 槓鈴放置身體處要溫和,2.) 要夾臀,夾住明信片。
➤ 臀推好處:減少脊椎負重的安全退階。
➤ 臀推壞處:會因為加重而減少動作幅度。
➤ 翹臀神器之固定式器材?
➤ 硬舉/RDL = 翹臀神器
➤ 臀推主要放在輔助項目,C/P值還是多關節大重量訓練。
➤ 角力柔術選手特別需要練這個伸髖肌群。
成為SBD頻道會員,小額贊助我們,支持我們製作更多更棒好看的節目: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OpNfxhmQt6NVq2AzP3VBEQ/join
專項準備期 在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有沒有人納悶過為什麼凱心琳我每次開場都要講 "Hello World" 呢?
"Hello World"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程式語言 C 要叫 C? 為什麼 C++ 要叫做 C++? JavaScript 跟 Java 之間的關係?電腦程式語言有多少種?電腦為什麼要有桌面?滑鼠游標為什麼是斜的?還有好多好多疑問!電腦科學軟體工程的世界中真的有很多奇怪的事,讓我們一起和軟體工程師 Tim (Richard?) & Kid大探究竟吧!
其實想做這一集已經很久了,題目也老早就準備好了~只是願意參與的工程師真的不多呀😂 感謝Tim跟Kid的用心參與!!
📢 📣 📢 本頻道影片內容有輸出成 podcast 📢 📣 📢
雖然這一集用 podcast 聽可能有點混亂,但還是有輸出成音檔唷!
可以在各大podcast平台搜尋「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請大家多多支持呀!!🙏🏻💁🏻♀️
這集會聊到...
Overview 💬
🔹 "Hello World"的由來是什麼?
🔹 為什麼程式語言 C 要叫 C?
🔹 為什麼 C++ 要叫做 C++? C#?
🔹 JavaScript 跟 Java 的關係是什麼?
🔹 printf 的 f 是什麼意思?
🔹 電腦程式語言有多少種?
🔹 電腦為什麼要有桌面?
🔹 工程師口中都是什麼蟲 bug? ?
🔹 滑鼠游標為什麼是斜的?
🔹 第一台電腦的名字?
🔹 PHP代表?
【㊫ 電腦科學/軟體工程 學習資源 📖】
全端工程師密技 Full Stack Eng - Career Path (Codecademy)
https://bit.ly/3niTwLN
前端工程師密技 Front End Eng - Career Path (Codecademy)
https://bit.ly/32K1eql
用Scala學習函式程式設計
https://bit.ly/2IF0Thv
Scala 函数式程式設計原理
https://bit.ly/3kBQXTb
平行程式設計
https://bit.ly/3pCeaZf
Android 應用程式開發 專項課程
https://bit.ly/3lGCUwW
普林斯頓大學 電腦科學 演算法 基礎理論
https://bit.ly/3nxomAh
Go 語言學起來
https://bit.ly/35AWhlv
Parallel, Concurrent, and Distributed Programming in Java 專項課程
https://bit.ly/2IGnlH4
Java 軟體工程基礎課程
https://bit.ly/3fa4gJi
全端開發 跨平台手機app 開發 完整課程
https://bit.ly/2UCGWum
#php是個人快樂鬆餅 #HelloWorld是在哈囉 #冷知識大賽
一定要看到影片最後面並且在「YouTube影片下方」按讚留言訂閱分享唷!
每隔週星期四晚上9點更新,請記得開啟YouTube🔔通知!
-
【愛屋及烏】
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Untyped對啊我是工程師
Podcast 👉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L5GRMXmq1MRsliQt43oi2?si=3zgvfHlETeuGfp9rIvwTdw
Facebook 臉書粉專 👉 https://www.facebook.com/untyped/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untypedcoding/
合作邀約 👉 untypedcoding@gmail.com
-
Untyped 對啊我是工程師 - There are so many data types in the world of computer science, so are the people who write the code. We aim to UNTYPE the stereotype of engineers and of how coding is only for a certain type of people.
凱心琳: 一個喜歡電腦科學邏輯推理,在科技圈努力為性別平等奮鬥的工程師。
【Disclaimer 聲明】
Some links are affiliated.
上面有些連結是回饋連結,如果你透過這些連結購買商品,我可以得到一些小獎勵,但不會影響到你購買的價格,甚至會是更低的價格!謝謝你的支持💕
專項準備期 在 大新店芳琪記者媽的日常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由姜萩燕老師所帶領的中正國小拉丁舞社團,今年9月份,在中華民國體育運動舞蹈總會的受邀下,代表台灣前往香港,參加香港國際公開賽暨ADSF亞洲專項錦標賽,代表出賽的9位小選手,一共獲得了23金7銀6銅的好成績,除了獲得肯定的喜悅,對於小朋友來說這樣的經驗,更是自我成長的好機會。
姜萩燕老師指出這場國際賽事,是亞洲級別最高層級的比賽,分別有來自15個亞洲國家的選手,在場上相互較勁,而這次出賽的選手包括了,劉靜獲得5金3銀、陳依爭4金2銅、廖珮君3金1銀、吳定倫3金3銀,梁宇喬、李侑融獲得4金1銅,黃仕珅、謝妍㚬則得到1銅,溫若廷為第5名,不論單人或雙人項目,表現都相當優異,對於能到香港比賽,小選手們雖然緊張,但仍以最好的狀態,全力以赴。
能夠有這樣的好成績,全靠平時不斷的練習,以及賽前的萬全準備,這次代表台灣出征,和各國選手一較高下,不僅讓每一位小選手收穫良多,同時也期勉自己能在下一次的比賽中,有更棒的表現。
姜萩燕老師表示能夠參加國際賽事,是一個難得的比賽經驗,期許中正國小拉丁舞社團的小朋友們,都能保持對舞蹈的熱情努力學習,繼續為校、為國爭光。
記者 陳小旦/張芳琪 新店採訪報導
專項準備期 在 Fitness Nation Academy | Kuala Lumpur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可視作「專項準備期」(specific preparatory phase),透過較多運動專項訓練 (如技巧性練習和模擬比賽)來增加運動員的體能, 為接下來的比賽期做好準備。 ... <看更多>
專項準備期 在 [心得] 週期化訓練- 看板MuscleBeach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最近身邊有一些教練朋友準備要考 CSCS
CSCS 和 CPT 很大的一個不同在於更針對運動表現的部分
在這些章節中週期化訓練算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查詢了一下版上關於週期化訓練的文章好像沒有很多,所幸分享給有需要的大家
原文連結一樣附上:https://reurl.cc/1xKMmY
另外,小弟在 FB 的粉絲團剛破 1000 讚,雖然目前待業中,但覺得很好玩
所以就舉辦一個小小的抽獎,獎品有 Theraband、瑜珈墊與迷你彈力帶
都不是什麼高級貨但是也都是我自己在訓練會用到的
有興趣參加抽獎的只要到粉絲團幫我按讚留言即可(內文有詳細辦法)
https://www.facebook.com/Dr.MBeSuperior/posts/152500316283911
然後之前有提過的線上分享,目前預計在 5/23(六)晚上九點
內容主要是英國的研究所介紹與申請,然後會有一些運動醫學與科學的討論
除了我(醫師)以外,我也邀請了我另外兩個朋友:物理治療師、教練一起分享
物理治療師是我的同學,教練則是今年要去愛丁堡大學念肌力體能訓練的朋友
歡迎有興趣的人一起參與,線上分享連結最近會貼在粉絲團,有興趣的可以關注一下
------------------------------------------------------------------------------
在訓練的過程中最重要的黃金鐵則就是漸進性的超負荷(Progressive overloading)
然而身體是有其期限,需要適度的休息與調整才能夠維持好的運動表現
週期化訓練透過不同週期的安排,調整訓練的方式與模式達到最大化運動表現的效果
今天會簡單的說明何謂週期化訓練與如何實行,內容主要參考 NSCA 的教科書
[核心概念(Central concept)]
在談週期化訓練之前我們一樣先講它的核心概念與目的
從下面這個簡單的定義可以看出週期化是一套有邏輯且有系統地統合訓練方式
其目的是為了讓運動員在特定的時間點有運動表現的峰值
所以週期化訓練簡單來說就是調整訓練的模式達到特定時間運動表現最大化的過程
既然提到了所謂的運動表現而且是在特定的時間,那基本上就是場比賽或是一整個賽季
因此整個週期化訓練我們可以分為大中小等不同規模的週期,端看你的目標是什麼
舉例來說,如果你的目標是四年一度的奧運,那你的最大的週期可能是以數年來估算
但是中間一定會有其他的比賽
所以中的週期可能就是將一年切成幾個月或幾季來做安排
而小週期可能就是每個月內部的調整
如果你的目標是半年後的全國賽,那我們的大週期就是半年
中週期可能就以兩個月或是以幾個禮拜來抓
小週期可能就會小到每週甚至是每天的訓練方式調整
簡單來說,把握我們的目的:要在適當時間達到最大的運動表現
依照這樣的目標來進行安排基本上就不太容易出錯了
有了基本的週期化訓練的觀念之後
我們要來講關於週期化訓練應用上非常重要的三大重點,分別是
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GAS)
刺激疲勞修復適應理論(Stimulus-fatigue-recovery-adaptation theory)
體適能疲勞模組(Fitness fatigue paradigm)
這三個理論是進行週期化訓練背後的基石
[一般適應症候群(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
一般適應症候群可以說是所有運動訓練的基石,主要可以分為四大階段:
Alarm phase(警戒階段)
這個階段指的是當身體面對一個生理性的外來刺激(在運動中最常指的是訓練)時
會因為訓練所造成的疲勞而造成表現的下降
其實除了顯而易見的外部訓練量以外
內在的訓練量也就是對心理所造成的壓力也不容忽視
而這一點在下面的理論就得到了部分的闡釋
Resistance phase(抵抗階段)
第二個抵抗的階段是身體開始適應壓力的過程
配合適度的休息,身體機能與運動表現會恢復水平甚至是超越原本的水平
然而,若在這個階段一直不斷增加訓練量,反而會造成過度訓練的疑慮
Supercompensation phase(超補償階段)
超補償階段是指在抵抗期後出現表現基準上升的階段
也就是達到一個新的水平,是訓練中我們最想要的結果
這個時候就可以繼續進行訓練,並且漸進性的超負荷來達到持續不斷進步的結果
Overtraining phase(過度訓練階段)
其實過度訓練在各個不同階段都有可能會發生
但發生過度訓練的最簡單來說就是不平衡
也就是身體接受的壓力大過身體可以適應的量能
並且持續一段時間造成無法單純靠休息緩解的狀態
這個部分是所有選手與教練的惡夢,輕則休息放個假回來可以解決
重則影響到選手的運動生涯
[刺激疲勞修復適應理論(Stimulus-fatigue-recovery-adaptation theory)]
這個理論算是 GAS 的一個延伸
他將訓練的壓力從單純的生理性壓力擴大到整體的訓練量
也就是囊括了心理社會方面的壓力
在這個理論中除了過度訓練會造成表現下降以外
也加入了沒有訓練或是缺乏訓練所造成表現下降的後果
關於訓練量的監測可以參考:https://reurl.cc/Kk8qzR
體適能疲勞模板(Fitness fatigue paradigm)
這個模板給了我們在訓練量調整下的一個參考依據
從圖中可以看到一個訓練會造成兩種結果
第一個是 Fitness 也就是體適能也可以說是身體的能力
第二個則是 Fatigue 也就是疲勞
而這兩個因子綜合起來的結果就是所謂運動員的準備狀態(Preparedness)。
從圖中可以看到訓練量越高,體適能也越高但是同樣的疲勞也越高
所以整體而言會導致準備度不足,當訓練量慢慢減少到一定的程度時
因為疲勞的恢復速度和訓練導致的體適能效益比起來更快
所以總體而言會會造成準備度達到最高的狀態
也就是我們希望達到的峰值(Peak performance)
[週期化階段(Periodisation period)]
看完了上面週期化訓練的目標與三大核心理論後
我們可以知道我們的目標是要透過課表的安排達到在特定時間有最大運動表現的結果
我們可以將週期化訓練分成下面幾個小階段,附圖中也有附上相對應的賽季:
準備期(Preparatory period)
在準備期中可以分為兩大階段,分為一般準備階段與專項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意思有點像是我們在打遊戲的時候點基礎能力點數的概念
主要是加強整體的肌肉力量
一般準備階段(General preparatory)
一般準備階段將訓練重心擺在肌肥大與肌耐力訓練
所以採用的訓練方式會是低強度高反覆次數與組數
也就是以不超過大概 75% 1RM 做 10 下或以上
雖然強度是比較低但是整體而言的訓練量其實是高的
專項準備階段(Specific preparatory)
專項準備階段的時候就會進行一些最大肌力的訓練
也會更針對需要使用的肌群進行訓練
訓練的強度會提高(85% 1RM 以上),伴隨著反覆次數降低但組數基本上不會差太多
而整體而言的訓練量也是偏高
第一轉換期(First transition period)
第一轉換期的特色在於是準備要進入賽前的調整階段
所以在訓練上會更接近運動專項
另外重點會放在最大肌力與爆發力的訓練,整體的訓練量也會降低
為了迎接賽季與更多的專項訓練
因為這樣所以會將運動的強度拉高(> 90% 1RM)
組數與反覆次數則會降低,以達到神經肌肉的刺激但又不會造成過度的肌肉疲勞
比賽期(Competition period)
在比賽期最主要的訴求就是運動表現
所以整體而言的訓練量會是所有訓練階段最低的
在這個期間又可以大略分為峰期與維持期兩個不同的訓練階段
峰期主要是比賽開始前會將訓練量降到最低
只簡單的做一些高強度、低組數與低反覆次數的訓練讓身體維持一定的神經敏感度
維持期的話相對於峰期的訓練就會有更大一點的訓練量
目的同樣是為了維持整體的表現能力
但由於這個階段可能是在兩個比賽期間,所以還是要維持適當訓練量
舉例來說,如果以 NBA 要打 Back to back 的比賽或是五天內有三場主場比賽
那這個時候的訓練模式就會類似峰期的訓練方式
如果兩場比賽中間有大概三或四天的休息時間,那可能會採取維持期的訓練方式
如果以羽球來說兩週後有比賽與四週後有比賽的調整方式都不一樣
所以各項運動的特性在安排課表上就會有很大的不同。
第二轉換期(Second transition period)
第二轉換期就是賽季結束之後的一個轉換階段,這個時候基本上就是讓選手休息
但是這個休息要注意的是動態的休息(Active rest)也就是可以排除掉肌力或阻力訓練
進行各種不同的活動,只要能夠維持足夠的活動量即可
這個階段算是讓身體在經過一整個賽季或是訓練期的一個修復過程
這個修復過程有些時候不單純是為了生理上的需求,而是為了心理上壓力的紓解
還是要強調任何的訓練都有內部與外部的訓練量
內部訓練量很常被忽視但是卻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
從這裡我們也可以稍微看出第一轉換期為什麼要從肌耐力或是肌肥大開始
主要就是讓選手可以漸進性的恢復訓練的強度
在一段時間沒有進行訓練的情況下,貿然開始大重量訓練是會有顯著的受傷風險,所以可以從低強度高組數開始然後慢慢拉高整體的訓練量。
關於訓練量監測方式可以參考:https://reurl.cc/4RLqNL
[運動賽季應用(Sports season application)]
接下來就來談談運動賽季間的應用,其實在上面那些圖表我們也有看出一些端倪
一般而言,我們會將運動賽積分為
季外期(Off-season)
季前期(Pre-season)
季中期(In-season)
季後期(Post-season)
這四個階段分別可以對應到部分上述提到的週期化階段
季外期(Off-season)
這個階段對應到了準備期,簡單來說就是拿來點基礎體能的時間點
從下面的圖表也可以看出小循環中分成了肌肥大與基礎肌力等不同的階段
並且會搭配動態休息(Active rest)也就是所謂的 Deload 的階段。主要就是為了讓身體有足夠的休息時間以達到 GAS 中所謂超補償提升運動表現。
季前期(Pre-season)
季前期對應到的則是第一轉換期(下面圖表有些錯誤)
所以會導入更多的爆發性訓練與力量訓練
在這邊其實準備期中專項準備期可能會有重疊到季前期
主要就是為了轉換訓練的調性,從肌肥大與肌耐力轉變成最大肌力的過程
並且銜接到後面的爆發力
因為絕大多數的運動中,爆發力的表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這邊也可以看到小循環中還是有安排一些基礎肌力的訓練做一點交替
這部分我覺得就依據各個運動員的表現與運動性質而異
在這個階段一般而言會預留至少一個月的時間來做準備。
季中期(In-season)
季中期對應到的是比賽期,所以訓練的方式會以峰期或是維持期為主
主要的決定因子在於賽季期間的比賽搭配
但是基本上就是降低訓練量,提供給比賽的時候的運動表現更多的空間
季後期(Post-season)
季後期很簡單,就是放鬆休息並且保持適度的活動
但是這邊指的休息是針對阻力運動或是肌力訓練的休息,並非是完全停止所有訓練
特別要注意的一點在於第二轉換期或是季後期的持續時間越久
準備階段或是季外期的體能恢復也要越久
一般而言,會建議季後期不要超過一個月的時間
而有研究顯示肌力大概在停止訓練兩週後就會下降,所以適度的維持活動還是很重要的
[總結]
寫到這裡大概簡單整理了一下週期化訓練的目標與應用方式提供給有興趣的人參考
週期化訓練的目標是為了特定時間達到最佳運動表現
我們會依據訓練方式的改變與訓練量的調整來達到最佳化運動表現的目標
然而,在實際的競賽中很多時候沒有辦法理想化的做到週期化訓練
因為很多運動其實沒有很明確的賽季期間
另外一點要注意的是這邊所講述的訓練是以阻力訓練為主
並沒有囊括到專項訓練的範疇,所以在現實環境中還要考量專項訓練的負荷量
以進行適度的調整,但是最大的原則並沒有改變
漸進性的超負荷配合適當合理的休息(動態休息)才是保持運動表現進步的方式
Dr. M 我們下次見!
--
Dr.M Be Superior
在這裡你可以找到關於復健、運動醫學、傷害防護的種種
希望所有相關從業人員可以用共通的語言溝通,透過運動讓生活更美好
部落格 Dr.M Be Superior:https://weitinglin1204.wixsite.com/website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r.MBeSuperio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6.36.233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uscleBeach/M.1589337406.A.102.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