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讀大學的男生,我其實很困擾我喜歡男生還女生,性向是可以改嗎?
老實說,我看男生的成人片會有反應,當下也會覺得很興奮,但同時我每次看完後心裡會產生一種強烈的自責和罪惡感,因為我其實很不希望自己是男同性戀,甚至不喜歡我跟男同性戀的標籤沾上邊,我也不知道為甚麼,但可能從小傳統文化給我們的觀念也有關吧!我一直覺得男生喜歡上男生,甚至跟同性做愛是一件很不"正常"的行為,比如說,上天不是就是配對一男一女才有可能發生傳宗接代這件事嗎?那如果男生喜歡男生,他們怎麼生出小孩?我覺得我很在意我腦中的想法,但同時又對男同志的影片著迷⋯⋯
在每次看完男男影片並自慰後的罪惡感,就會讓我覺得很焦慮,想著很糟糕的事,比如說,這封信就是在做完這件事後寫的,我會想要找點東西來補償內心的空虛感和悔恨感,例如:我還會一直看YOUTUBE的影片,想解除內心的空虛,但每次就像滾雪球,罪惡感和自責感就愈來愈大,導致我就浪費了很多寶貴的時間,生活也過得很亂,然後可能有好幾次做完這件事後心情真的很差,我就會暴飲暴食再催吐⋯⋯
我想知道,如何在看完男男成人片並自慰完後解除自己的焦慮與自責並回到原本的生活?」
——風無
有時候我們最大的敵人是自己。
明明理性上面知道某個想法會讓自己產生困擾,但是卻無法停止地會被這個想法給困住(我討厭自己是男同志),同時身體又會做出和想法相違背的反應(可是我喜歡看男男的成人片),於是就會產生認知失調:我腦袋裡面希望我自己成為的人,和我實際上面的渴望與行為不一致。
#認知失調的解套
那該怎麼辦呢?
一般來說,當認知失調出現的時候,有兩個常見的路徑,一個是改變想法(在這個例子當中,是接受自己喜歡男生這個事實),另外一個是改變行為(停止讓自己再看男男的成人影片)這兩條路徑背後的邏輯都是一樣的:讓你的想法跟行為一致。
但有些時候,改變行為非常困難(例如對某件事情已經有慾望、習慣或成癮),改變想法又幾乎不可能(在這個例子當中,就是把「討厭男同志」的想法改成「喜歡男同志」,或是至少不要討厭),這兩條路都行不通,難道沒有第三條的可能嗎?
這次的節目當中提到了一個特別的方法,就是接受兩者都存在。在上面這個例子當中就是:喜歡看男生跟男生的成人片,並且會感到興奮,不一定是男同志。異性戀的男生,甚至是各種不同性別認同的人,都可能因為看男男的成人片而感到興奮。重點是這個影片,是否呈現出情慾的元素,並且勾起你的慾望。
#接受矛盾的存在
還有有一個方法非常好用,就是接受矛盾的存在。在這裡講一個小故事。
前陣子去 Taromak 部落探索 ,Lravorase Lra-madaralrae 在林道裡分享的一段話我覺得很有趣:「你看這個姑婆芋,它其實已經被污名化了。大家都覺得姑婆芋有毒。什麼是有毒呢?就是人吃了之後會中毒、對人類的身體不好。但是這個山裡的姑婆芋,山豬會來吃,尤其是牠腸胃出狀況的時候,這是牠的藥。所以,有些東西是毒也是藥。」
「有些東西是毒也是藥。」最後這段話我老闆講過很多遍了,但我倒是第一次看到姑婆芋本芋,用它的葉子來包食材、做地悶石料理,也是第一次看見上面停放的玉帶鳳蝶蛹(這次運氣很好,分別看到了幼蟲、鳳蝶本蝶來吸食我們烹飪好的地瓜、還有像鐵甲蛹的蝶蛹)。
真正花時間好好端詳姑婆芋,與它學習相處之後,才發現真正可怕的並不是姑婆芋本芋,而是我們腦袋裡面對於姑婆芋的印象。這個方法適用於所有你恐懼的東西——當你凝視惡龍,就會發現惡龍並沒有你想像可怕,可怕的是你的想像。
而接受矛盾的存在是指,你可以同時接受它有毒,也接受它對山豬的腸胃病有幫助。你還可以利用它的葉子包裝食材。就像任何的東西都有不同的面向一樣,你可以接受光明跟黑暗都在同一個人身上存在,不因為你看到黑暗的部分多了,就代表它是不好的。
#接受感覺如實存在
回到這則信箱,在台灣多元性別平權、同志伴侶也合法的今天,很多「恐懼」或者是「害怕」同志的人,還有另外一種更特別的擔心是「覺得自己不應該恐同」,或者是「雖然我各種表現和喜好像同志,但是我希望我的性向可以改變」,這樣的感覺本身並沒有什麼對錯(畢竟很多恐懼是由許多社會文化、過去經驗所累積而成的,很難瞬間調整改變),你只要單純接受這個情緒「是真實的」就可以了。換言之,你可以試著承認自己有一個情緒是:「我看男男的成人片會有罪惡感,我害怕自己是同志,這個感覺是真的」。
像是一雙溫暖的手一樣,把這個感覺捧在手心裡,讓這個感覺不要孤單。
性別的自我認同是一條漫長的路,有時候光是接受自己「和原先的自己想的不一樣」,或者是承認自己「隸屬於一個從來沒有想過的身分」,就要花好幾年、甚至好幾十年,走一趟認同的旅程。此外,有些時候你「好不容易接受的認同」,會隨著時間有所改變。
就像有些人一開始認同自己是異性戀,後來發現自己喜歡同性別的比較多,漸漸認同自己為同性戀,甚至後來發現自己在性取向上面有更多複雜多元的狀況,於是開始跳脫出兩個向度光譜的性別認同框架,採無性戀或者是其他性別認同,所所以才會說這是一條漫長的路。
矛盾本來就是人生的日常。
或許終其一生重要的並不是你喜歡男生或者是女生,而是你有沒有辦法成為自己本身。當你真實地先接納自己的情緒,你也會慢慢地成為自己。
p.s.對性別認同我了解也有限, 更多資源可以到 同志諮詢熱線 詢問,也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今天的節目這裡聽
https://bit.ly/3i2aGNi #海苔熊心理話 #同志 #自我認同 #性別認同 #海苔熊信箱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
「性別認同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性別認同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性別認同例子 在 手寫澀群平台上線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性別認同例子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性別認同例子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性別認同例子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性別認同例子 在 愛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性別認同例子 在 [問題] 大家有性別認同嗎? - 看板WomenTalk 的評價
- 關於性別認同例子 在 從唐鳳看「性別認同」,勇敢做自己,跨性別也可以很傑出 的評價
- 關於性別認同例子 在 跨性別|大叔曾經是女人?!女跨男變性真實案例做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性別認同例子 在 LGBT大致包含男女二元性別及異性戀之外較常見的 ... - Facebook 的評價
性別認同例子 在 手寫澀群平台上線啦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天賦異稟】
筆:#筆yourself
—————————————————————
懶惰的人玩混墨
就是只混了前三個字
後面就放棄了
前幾天的絲襪動態讓我想到
以前看的一本書
內容大致上在討論
這些年平權運動演變出來的
一些新的社會風氣
我們要知道的是
在社會議題上
「積極爭取」有些時候
可能會產生一些反效果
所以在平權運動的浪潮下
也多多少少加深了一些反勢力
在平權聲量達到最高的時候
或許也是厭男、厭女浪潮的最高峰
有在看八卦版的人
應該常常會看到一句話
「物化女性的,都是女性」
我必須承認
在看到一些實況主開泳裝直播
然後把金主的名字寫在自己身上時
我也會閃過一樣的想法
但是平權的本質
是「尊重個人的自主意願」
以及「重視個人差異」
用個極端的例子來說明好了
我本人在網路上秀出自己強壯的肌肉
提供出租服務讓各位當枕頭使用
出租期間
我的肌肉就是你的玩物
任君使用
既然我是出於我的個人意願
那便不需要有人為我大聲疾呼
這便是「尊重個人意願」
那「重視個人差異」呢
我的行為就是「我」的行為
他不該被投射到所有的男性
他不應該被認為是男性的普遍行為
進而去延伸出錯誤的性別印象
更進一步的說
即使10個男人有9個在出租肌肉枕頭
你也不應該認為
剩下的那個男人也有在提供同樣的服務
或是自然而然地認為
他也會願意提供肌肉枕頭的服務
說完我只有在幻想中
才會出現的肌肉
就讓我們回到現實情況囉
如果今天我們認同
一個人穿的極富知性美
那為什麼我們就認為
一個人不能讓自己
看起來很有性吸引力
身為現代男性
我是覺得啊
與其涉入平權渾水
咱們還是
安安静静的看正妹就好
不要做一個愛看又愛嫌的人嘛
—————————————————————
#dancingdancingsheep #handwriting
#手書 #手書き #美文字 #練字
#手寫 #手寫字 #手寫的溫度
#混墨 #討厭 #討人厭 繁體字
#跟抄 #語錄 #跟抄語錄 #笑話
#幹話 #鋼筆 #鋼筆字 #萬年筆
性別認同例子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在上一場《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活動中,幾位參與者不約而同的分享了面對自我認同與社會對於「女性」角色期待之間的掙扎。講者May則是透過自身在經營IG的心路歷程來展現人類學視野如何幫助她能夠重新定位自身作為健身網紅可以發揮的正面意義,化為這個世代如何理解女性之美的行動實踐。今天晚上將會是這個系列講座的最終場,邀請林宛瑩分享她如何將人類學觀點應用在職場上,以及她自己如何看待當代女性面臨的公私領域張力,大家可別錯過了喔!
接下來一起來關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的這篇書摘,藉由瑞典社會理解與體現性別概念的例子,反思自身所處世界看待與界定性別角色與分工的價值觀。
------------
...
從小建立新的男性特質——男孩們的「更衣室談話」
珊亞(Shanga Aziz)和羅傑立(Rogerio Silva)是兩個來自瑞典南部工業小鎮芬斯朋(Finspång)的大男孩,兩人都是體育健將,他們看見身旁的男性友人對待同性或異性的態度,像是用汙辱女性的字眼當口頭禪,把「同性戀」當髒話互罵,把女孩子當戰獵品炫耀……等等,這些種種在運動員中很常見、被認為很有男子氣慨的言談和聯想,威脅著整體社會的安全。
怎麼說呢?他們認為,男性為了滿足這樣的男子氣慨,往往不敢真實表達自己的情感,造成憂鬱、抑鬱,從瑞典自殺人口中有七成是男性中可以看出,男性的心理衛生需要更多重視。他們也發現,性犯罪的罪犯大多是男性,這種從小就強調陽剛氣慨,貶低其他性別的態度,是很危險的。
為了更了解這個議題,他們在進行活動之前,特地和一百多位女性接觸,了解她們對男性與性暴力的觀點。他們得到了一個結論:當男性成群結隊時,較容易出現逾矩行為,於是他們決定從他們很熟悉的、極強調陽剛氣質的運動社團上著手改變。
自二○一六年起,這兩個才十七八歲的大男孩,在芬斯朋當地的各個體育俱樂部進行一個叫「更衣室談話」(Locker Room Talk)的活動。他們鎖定十到十四歲的男孩,在他們進行運動訓練前,到更衣室內跟他們做十五分鐘的對話。
對話內容包括討論各種生活中可能遇見的性別議題,例如:男孩子可不可以哭?為什麼罵人「同性戀」?為什麼用貶低的字詞形容女孩子?他們不只跟男孩們對話,也跟著他們踢球、打球、訓練,透過相處,試圖把性別平等的觀念帶給他們。這個活動為期八週,雖然時間不長,但珊亞和羅傑立希望,至少可以在這些思想尚未定型的男孩心中種下一個性平種子。
他們的發想和行動不斷成長、發酵,從學校的創業課程作品,到獲獎、成立非營利組織,還有瑞典知名足球明星以身作則、出任代言人,更得到知名品牌支持。「更衣室談話」也從小小的地方行動,蛻變成一個全國性,甚至跨國的行動,受到體育社團和學校的廣泛支持。
這樣由兩個男孩開始重新定義「男子氣慨」的行動,十足展現了瑞典式女性主義的精神。無論從哪個性別觀點出發,性別平等與互相尊重,從來就不是一個只關注單一性別的議題。重視性別平等,並不是為了抬高社會中的單一性別群體或是打壓特定的性別,而是希望透過這樣的討論和改變,讓人人都可以不因性別受歧視,過上好生活,Alla ska må bra,如此而已。
(引用自https://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4181618)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誠摯邀請您與我們一起 #參與展覽再聽演講
#線上活動開放全世界讀者加入 #機會難得 #呼朋引伴來參加
【展覽資訊】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講座資訊】跨世代女「人」交流系列講座
👱🏻廖雲章・獨立評論@天下 總監・9/3(五) 19:00-21:00
👱🏼♀️劉雨涵May・健身頻道May fit創辦人・9/5(日) 13:00-15:00
👩🏻林宛瑩・奧沃市場顧問創辦人・9/8(三) 19:00-21:00
📎報名資訊放置於展覽內
📎講座採用webex視訊軟體進行線上講座
📎搶先看【百工裡的人類學家】粉專,不錯漏任何資訊
性別認同例子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性別認同例子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99集特別QA,今天我們就回答大家幾個問題,首先我先說明一下,那很多問的是國際情勢的問題,我們這一次節目時間上很短,那我覺得沒有辦法很完整地回答大家,譬如說中美之爭啦,或是很多芬蘭教育問題,將來我們有機會會談到,那我們會針對一些大家很有興趣知道的問題進行回答,譬如說很多人想知道,我們這個團隊怎麼形成的,那這其實基本上很簡單,就是我先認識張嘉玲,然後張嘉玲就介紹動眼,然後動眼介紹莉,凱莉再去拉鄒宗翰,就是一個抓交替的一個交替鏈,基本上就是這樣形成的。
那編輯會議,我們通常是在禮拜六的早上,基本上是多數決,大家會丟題目出來進行投票,基本上每個單元主筆是有比較大的權力的,然後大家在各自提出意見,其實我覺得這也是做新聞工作或當記者有趣的地方,因為你報稿要怎麼樣把這個東西講得有趣,所以我覺得有時候不一定是新聞的重要性,而是你可以怎麼把它呈現,因為我一直在講說,主筆對這個題目多有興趣,這件事情對我來講很重要,所以你如果表達得很好,你對這個事情很有熱情,你覺得這事情很重要,一定會加分的嘛!然後還有一個網友問到說催稿的問題,就是問說我會不會催稿;基本上是這樣子,他們很容易操縱,凱莉妳只要跟她說:「這一題很難喔!」,她就會努力地趕快把它寫出來,然後他們這這幾個其實都一樣,題目交出去之後,就是流鼻血、不睡覺,也都一定會寫出來這樣!
那接下來的問題是在講說,我們的這個來賓的人選是怎麼來的?其實我們就是希望有專家可以跟我們一起討論,所以我們會依照我們這個節目的需求去邀請來賓,請專家來發表他專業的意見,所以我們比較是會往他可能針對這個議題,譬如說有寫過一些評論,或是過去有受過相關的採訪,或是他原本就是研究這個東西的,我們希望讓大家更了解事件的全貌。
下一個問題就是有網友在問,那怎麼樣在生活中有效地跟政治觀或是價值觀有差異的人,進行有營養的對話,譬如說跟親中的人,就很難解釋security或是人權相關的問題,那他還問說對社會新聞漠不關心或事不關己的人,要怎麼樣讓他們了解這個東西?
基本上我覺得這是兩套問題,我們先講價值觀完全不同的人,你怎麼樣跟他們溝通,我覺得其實有幾個技巧,一個就是因為你知道他價值觀就跟你不一樣,所以你可以先從他想聽的開始講,但是不是講他想聽的話,是他願意聽的方式、他可以聽的,而且舉例很重要,要舉到那種他可以感同身受的例子,或是有些人他是很科學理性思考,需要很多數據的,那我就會找給他,那如果是一些比較感性的人,或者他本來就已經有很強烈的價值觀的話,我覺得我通常採取的策略,是會轉換我的講話的方式,或至少先讓他喜歡或認識我這個人,因為我覺得有很多事情是,他認識你、信任你之後才可能開展出來的對話!而最重要的是你要聽,我覺得你要先靜下心來聽他講什麼,然後我覺得他講得越多,你其實有越多的素材,可以知道跟他價值觀哪邊不一樣,你也可以知道他關心的地方,就可以找到矛盾的點,或是他關心的地方從那裡切入,你聽完以後再想辦法用由淺入深的方式來做說明!那聽這個事情我覺得是比較難的,所以我覺得大家是要經過練習的,因為很多時候很容易聽到就受不了,當然聽完以後你要說,我覺得你不能只聽而已,你要說好那現在該我說了,你要有回饋!
下一個問題我們是談談個人的問題,我們先從動眼開始,有一個觀眾特別想問:「他就說妳這個理科的,跟我們這些文科的,常常妳要解釋一些醫學名詞、科學,妳會不會覺得很痛苦?」,還好,因為我覺得本來就是大家學的東西、背景不一樣啊。
那宗翰的部分,這個觀眾是這樣寫的,他說很喜歡宗翰的新聞播報,口齒清晰、思路很清楚,那顏值也真的跟內涵一樣高,那請問這個宗翰在做自己的過程裡面,如何面對外界的眼光,依然保持信念不失去信心?我覺得對我來講,如何面對外界的眼光,已經練習了很多年了,包含自己的性別認同跟別人不一樣,所以我覺得會看說,外界的眼光是針對什麼,那如果是針對我的專業的話,這是我覺得最在意的事情,我會去仔細地檢視說,我的專業在我的工作裡面,是不是有受到影響,但是如果是跟我私人有關係的,我是完全不會受到任何的動搖,因為我已經很確定,這個世界上有很愛我的人,包含我老公,所以這個東西很確定。
那接下來是問凱莉的,身兼數職的情況下,怎麼樣保持該有的生活以及吸收新的知識,還要保持那個很鏘的這個人設?我覺得吸收新知這件事情,我覺得就跟大家一樣,我們做節目就是要專業,所以妳就是要看很多東西,這是一定的!我覺得保持很鏘的人設這件事情,首先我覺得事實答案就是,你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然後都不管別人怎麼看你,就是我最鏘;然後不管是國際新聞還是做法律,做什麼專業也好,我覺得我最大的目的,就是希望大家看了開心,我覺得這是核心,所以我希望我的人設讓大家很開心,然後它其實也是我本人啦!
那最後一個問題是,這些年從事媒體領域下來,覺得台灣人對於國際新聞的興趣或敏感度,有沒有什麼變化?那國際新聞的敏感度,對於日常生活會有什麼幫助?這個我覺得有,我回來以後我有明顯地感覺到就是,大家對於國際新聞,從幾年前我在美國,那也有可能是因為,我那時候在美國比較遠,那回來以後感覺上,我自己覺得這幾年國際新聞比以前好做,因為我以前在有線新聞台的時候,說實在的做國際性的議題很難做很難做,可是我覺得現在差很多,所以我的確是覺得有好轉,至於原因我覺得原因很多,就譬如說像寰宇漫遊啊,就是很多新聞台願意做,然後再來就是我覺得中美、香港,都會讓大家覺得,台灣如果不關心、不注重我們的國際地位的話,我們可能就會被吃掉。
還有一個我實在是真的覺得,我是真的覺得現在講故事的方法,進步很多啦,我覺得因為就有趣很多嘛,像我們做的事情,這個我不客氣,我是說真的我覺得我們做的事情有幫助,因為我覺得我們講故事的方法,跟一般國際新聞的講法,是不一樣的,那如果喜歡我們的節目,記得幫我們在臉書按讚跟分享出去,或是在YouTube訂閱我們的頻道,那如果想看更多國內外新聞的話,也請你上YouTube搜尋寰宇新聞。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性別認同例子 在 愛里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從小就認定自己是位女孩,但是迫於社會、家庭壓力中途放棄
最後勇敢選擇變性這條路,突破內心的牢籠,從自由中解放
這段是我大學到泰國變性這段時間所發生的故事,希望能透過這樣的故事以及例子幫助到妳。
#變性手術 #偽娘 #跨性別 #做自己 #愛里
-
「做自己」活動官方LINE@:line://ti/p/@qhg2304v
輸入「做自己」三個字即可獲得活動詳情!
-
Instagram『Allie.liao』https://www.instagram.com/allie.liao/
FB官方粉絲專頁『愛里』https://www.facebook.com/Allie1118/
Youtube『愛里Allie』https://goo.gl/99hZ95
Facebook『廖妤晨』https://www.facebook.com/YuChen1118
新浪微博『爱里Allie』https://www.weibo.com/allie9580
BiliBili『Allie爱里』http://space.bilibili.com/386350325
性別認同例子 在 從唐鳳看「性別認同」,勇敢做自己,跨性別也可以很傑出 的推薦與評價
舉幾個例子:. FIOTTE:是fillotte的縮寫,意思是「小女孩」。 Tapette、Tapiole或Tafiole:暗指男人的言談舉止比較女性 ... ... <看更多>
性別認同例子 在 跨性別|大叔曾經是女人?!女跨男變性真實案例做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粉絲敲碗許久的女跨男素人來囉!你知道台灣其實在50、60年代就已經有跨性別重置手術了嗎?想要知道在那個封閉的年代是如何去找出自己的 性別認同 嗎? ... <看更多>
性別認同例子 在 [問題] 大家有性別認同嗎? - 看板WomenTalk 的推薦與評價
就是啊
我一直無法理解「心理性別」的概念
我看過一些科普介紹 我相信跨性別者和性別不安確實存在 也完全尊重他們的感受與選擇
但我真的不懂心理性別到底什麼 因為我從來沒有過類似的感受
—-
我是生理女性 對我來說「身為女性」就只是說我沒雞雞青春期乳房會發育每個月有幾天
因為荷爾蒙分泌而特別狂躁 就這樣而已
性別在我的自我認同裡大概佔不到0.3%吧 有的人會用一個類比說 如果你哪天醒來 發現
自己長出鬍子跟雞雞 你會不會感到不安 覺得身體和靈魂錯置 身為跨性別者就是這樣的
感覺
我想我可能多少會吧 但這只是因為我在社會化的過程中是作為一個女性成長 我可以在高
中跟可愛妹子疊在一起 我可以在嘴砲的時候用「人家女生耶」噁心對方 我不太會被社會
期待要賺錢養家 等等等等
忽然變成一個生理男性 這些社會上的界線自然會改變 我要重新習慣 很不方便 但要是沒
有這種「格里高利一覺醒來變成了一個女人」的戲劇化變化 我從小就作為生理男性成長
我覺得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
我無意冒犯 但對我來說「我的心理性別是女性」聽起來就跟「我的心理髮質是自然捲」
差不多難以理解 性別在我心中沒有特別的地位
許多跨性別者會提到的是 他們從小就覺得自己是另一個性別 希望能真正成為另一個性別
但我們不是很喜歡說我們不要鳥那些刻板印象 男生也能當溫柔貼心家庭主夫 女生也能
拚事業跟開黃腔 那為什麼在這些具有強烈性別認同的人心中 他們的人格特質與自我認同
好像仍和某個性別的形象綁定呢?
更讓人迷惑的是 有些跨性別者在很早的時候就覺醒 比如幼稚園的年紀 很難談得上社會
化 或是對社會性別有什麼明確的認知 代表心理性別應該不只是一綑讓人有共鳴的刻板印
象 而是什麼更特殊的東西
—-
我身邊沒有跨性別的朋友 而雖然我偶爾會出於知識上的好奇在多元性別討論區潛水 隨意
發文說「欸你們跨性別到底是怎樣啊」還是件很冒犯人的事 這個疑問就一直在心理躺了
很久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 或許比起感到錯置的跨性別者 我才是那個奇怪的人?
沒有性別認同的人是社會上的多數(所以大家對自己的生理性別通常不太有意見) 還是
性別認同是個普遍的現象 只是大多數人都是順性別(心理性別和生理性別相符)?
這當然不能算什麼正式的統計 但還是希望大家能分享看看自身的經驗與感受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6.160.14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632615066.A.1B8.html
你也可以說我有血型認同身高認同體重認同肝指數認同乳癌機率認同,我因為擠了一滴耳
朵上的血去化驗後就以為自己是O型,我的「性別認同」就只是根據生物課本上的定義得
出我是(生理)女性而已。
生物結構)改成特別測驗的結果,並修改性別的語義,那如果測出來我是男人,我接受啊
,在這個定義下我就是男的,我也可以自稱我是男的,而後面那說的我因此要努力裝man
則是莫名其妙,語言的使用為什麼會對我的行為有約束力?如果我要為了和測試結果保持
一致而改變自己,顯然是測試的問題,他的結果沒有包含整個集合(例如原本的我)。
不懂。
我感覺你比較像是理所當然地以為每個人都有性別認同(認為我肯定是符合社會期待的順
性別),而沒有理解到其他可能的人。
生理男好像應該讓我感受到衝擊?我沒有類似的感受。
另外就是如果從社會規範/外界期待是衝突的核心的話,這和對性別刻板印象的反彈有什
麼不同?很多非跨性別者也為刻板印象所苦,但他們通常的反應是「老娘就是不喜歡煮菜
也不溫良恭檢讓」「我就是個喜歡玩偶遊戲跟庫洛魔法使的男生啊」,而不是「我好像應
該是個男的/女的?」這讓我猜測跨性別者(或是性別認同強烈的順性別者)的性別認同
應該有其他特殊的來源和形式。
抱歉剛剛在忙,回覆不完整。
時不會經歷的部分。
境,但你會覺得你「其實不是女生」「不應該是女生」之類的嗎?比如我的頭髮很毛照顧
起來很麻煩,但我不會進一步覺得我心理其實住著一個黑長直版本的我,別人看到的天然
卷不是真正的我。
當然有些人可能覺得這比喻不倫不類,但目前這對我來說和我的「性別認同」是差不多的
概念,所以就這樣吧。
如果你不想討論這個話題,也可以不用理我,還是感謝你的分享。
我想知道的就只是心理性別到底是什麼東西、他從哪裡來、他如何表現,至於跨性別者只
是一個方便的例子,用來舉證說真的有人對所謂心理性別有強烈認同,且心理性別不一定
完全依附生理性別存在。
對於跨性別者本身我反而沒有太多疑問,一旦接受心理性別這個概念,我完全可以想像有
些人的心理性別和生理性別並不一致,就像雖然我是異性戀,但我也完全可以想像有些人
的性向與自身性別的配對模式與我不同。
述的種種行動來達成平衡。我不懂的是作為前提的那個心理性別到底是什麼,雖然你最後
也說了,我這種沒自發感受過的人可能很難理解。
活在這個世界的載體」讓我好像能稍微接近理解這些人的感受。
前幾樓的版友舉了不少例子,什麼國家認同啊毀容啊長雞雞啊的,但我都沒什麼共鳴。
我感覺國家認同和對自己身體的認同不完全可比(但一個有趣的發現是我的身分認同有著
極
度自我中心的特徵,我對國家地域性別種族學校等群體性的認同都很淡薄,但對於我個人
的人格特質和認知模式則有相對強烈的認同感),至於毀容或長雞雞也沒有打到點上。
毀容當然很淒慘,但我想我不會因為這樣就覺得我不是我了,而長雞雞也像前面說的一樣
,沒有因為跟性別扯上關係而得到特殊地位。
(講到長雞雞,我小時候其實幻想過說有雞雞的話打手槍好像很方便,尿尿的時候還可以
射蒼蠅,感覺就很棒,但不是因為我想當男生才這樣幻想,而是和「如果我長六根手指頭
的話彈鋼琴應該很厲害、提袋子也很方便」類似性質的無聊想法。)
不過,從這句話的角度切入,我想到的例子是賽博龐克裡的機械鎧改造人,我還沒仔細思
考過原因,但我直覺上對把自己的手腳換成機械義肢有牴觸(即使保留觸覺等一切原始功
能、想要的話還能新增其他炫砲插件),或許就是因為我對我人類的身分有認同。
不知道對於有較強性別認同的人來說,這個類比是否恰當?有人願意開示一下嗎?
了,我已經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會有性別認同,以及所謂「裝錯靈魂」的不適大概是什麼感
覺。
從早期覺醒的跨性別者,以及一些跨性別者的陳述來看,「心理性別是女生」不等於「我
和關於女生的刻板印象很有共鳴」,跨女也未必就陰柔,跨男未必就陽剛。
但如果刻板印象不是概念的核心,心理性別到底是什麼呢?跨女心中會有一個女性的理型
嗎?還是即使對這些人來說,心理性別具體為何也很難用言語描述,只是隱隱覺得現在的
身體不對勁,隱隱覺得我就是應該是個女生?
有人願意分享嗎?
但比起強化知識並應用到外界解決問題,我傾向把複雜的系統分解然後去發現他背後的規
律。另外,我雖然有時也享受社交或感官經驗刺激,但很容易把能量消耗掉,我需要大量
獨處的時間充電。
我根據內外向各自的定義,可以得出自己分類在內向人而非外向人,但心理性別不像內向
外向,他沒有明確的定義,唯一定義明確的是生理性別(也就是我說我是女性的依據),
另外就是每個性別的刻板印象也有相對明確的定義,但前面說過很多次了,這看起來不是
人們決定心理性別的主要依據。
雖然我說心理性別沒有明確定義,但或許這也不太公平,因為就我在跨性別討論區的觀察
,
討論者都能就這個概念順暢地交流,且沒有感受到統一定義的需要,也不會在敘述中對「
感覺自己其實是男生/女生」的意涵做進一步說明,所以這對你和其他天然具有性別認同
的人可能是不證自明的。
廢話好像有點多,我想說的是,對我們這些麻瓜來說,心理性別是什麼是需要特別說明的
,單單一句如此而已沒有任何幫助。
合課在教的時候我就很問號,久久把問題翻出來查一下資料還是很問號,不過近年來LGBT
Q+和SJW的聲勢都越來越浩大,性別議題也越來越常引起討論,算是幫自己的好奇心加了
一點點外在刺激吧。
識,也理解這背後可以引出很多深刻的議題與科學上的謎團,但我很反感單純因為一個問
題可能的深度,就直接放棄淺層的討論,或是說出「研究完這個超厲害書單我們再來談」
「你去讀完博我們再來談」之類的話。
比如說我國中的時候聽理化老師說原子核由帶正電的質子和電中性的中子組成,外圈則是
帶負電的電子在繞啊繞。一個自然的疑問是,小學老師說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那為什麼原
子核不會同性相斥然後炸開?
我那個時候就開始估狗,在維基點來點去,然後再拿維基裡的關鍵字估狗,然後資料不夠
所以又換成英文關鍵字,然後找書找課本找科普找開放課,「阿原來還有個強作用力啊」
「強作用力是哪來的?夸克禁閉是什麼?」「欸等等等電子繞圈圈會放出電磁波損耗能量
欸他怎麼不掉下去」「波耳模型?軌域說?」這樣慢慢挖出問題背後的冰山。
如果那個時候我的理化老師跟我說(事實上他根本不鳥我QQ)你這個問題很難啊你有興趣
的話把量子色動力學讀一讀好了這個科學家也不是很懂不是我跟你講兩句話就能解釋的,
好吧我可能還是會自立自強跑去爬維基(而不是被嚇跑然後就不問了),但顯然這樣的回
覆沒有任何幫助。
我知道你沒有惡意,也知道你沒有義務處理我的困惑,我只是覺得如果只能做出這種回覆
的話,不如一開始就不用回答。
※ 編輯: summer1324 (118.169.20.97 臺灣), 09/26/2021 23:52:0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