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流感疫苗開打了!🚩
今年公費流感疫苗於10月1日開打囉!新冠疫情下,預防流感可以減少相似症狀誤判和醫療資源負荷,美國研究甚至指出接種流感疫苗後若得到新冠肺炎,變成重症的機會降低。
✅誰該施打流感疫苗?
其實能夠大家都打是最好的,因為疫苗覆蓋率愈高,愈不會引發大流行。
政府根據流感重症高危險群及阻絕傳染窩的考量,列出以下公費對象:
🔸婦幼族群:孕婦及6個月內嬰兒之父母、 滿6個月以上至國小入學前幼兒。
🔸學生: 國小、國中、高中、高職、五專一至三年級學生
🔸高危險群:50歲以上成人、高風險慢性病人、BMI>=30者、罕見疾病患者及重大傷病患者。
🔸職業需求:幼兒園托育人員、照顧機構之受照顧者及工作人員、醫事及衛生防疫相關人員、禽畜業及動物防疫相關人員。
👉其它非公費對象,建議可自行至醫療院所自費施打。
✅流感疫苗保護力?
打了流感疫苗,對健康成人的保護力大約是8成,老年人大約是5~6成。雖然打了疫苗仍有機會感染流感,但可以減少約8成的重症和死亡。
✅流感疫苗安全嗎?
🔸流感疫苗是不活化疫苗(死掉的病毒),不會因注射疫苗引起流感。常見的注射後肌肉痠痛、頭痛、倦怠等,是因為疫苗引起的免疫反應,不是病毒造成感冒哦!
🔸有些人在注射部會有局部疼痛或紅疹的輕微反應,通常兩~三天內會改善
🔸全身性的嚴重過敏症狀是很少見的,而且通常在打針後幾分鐘內就會發生,所以初次接種的人會建議可留在醫療院所觀察一段時間再離開
🔸另外有零星報告過的不良反應還有神經系統症狀、血小板低下症等,不過因為每年打流感疫苗的人數眾多,許多時候並沒有辦法確定這些不良反應和疫苗本身是否有因果關係。
✅流感疫苗的種類?
今年的公費疫苗和去年一樣是四價疫苗,含有兩種A型流感病毒株(H1N1/H3N2)和兩種B型(維多利亞/山型株)。其中東洋的「輔流威適流感疫苗」不同於其它雞胚蛋培養的疫苗,是由哺乳類動物細胞培養的疫苗。細胞培養疫苗和雞胚培養疫苗因為製程不同,在病毒選株上有些許不同,但都能達到一樣的抗原效果。
✅細胞培養疫苗的好處有:
🔸以哺乳類動物細胞培養,較不易發生病毒在培養過程中變異而失效的狀況,疫苗的穩定性較高
🔸沒有雞蛋的成份,不會有因雞蛋過敏造成的不良反應
🔸可以快速及大量的製造
👉細胞培養疫苗和國光流感疫苗都適用於3歲以上兒童和成人,而3歲以下的幼兒適用巴斯德疫苗和GSK疫苗。
--------------------------------------------------------------------------
📣九歲以下孩童第一次施打流感疫苗,需要施打兩劑,間隔為一個月。所以首次施打流感疫苗的孩子,最好把握時間儘快施打,以免打不到第二劑疫苗哦!
📣流感疫苗和新冠肺炎疫苗需相隔7天才能施打,請民眾預約接種流感疫苗時也需注意自己新冠疫苗的施打時間哦!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黃君聖Sunny營養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安嬤是集代謝性疾病於一身的長者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無一缺席 跟她碳水化化合物過量有很大關係 所以要幫她執行減醣飲食來控血糖 讓她不會有有血糖忽高忽低的狀況 以下也分享減醣飲食指南給大家喔 本次與 @好菇道 好good 合作拍攝 好菇道乾爹的舞菇皆在無菌室栽培 所以不用水洗打開包裝就可以料理 幫...
慢性病種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寫給女生的一篇文:這一年,我得了和梅艷芳一樣的病 ]
今年五月我做了一個小手術,而事情要先說回去年十月。
我從 25 歲開始,每年都會去做一次抹片,第一年報告是「發炎」,發炎通常沒有什麼大問題,剛好我那陣子有感染細菌性陰道炎,所以簡單治療後就將這件事拋諸腦後。沒想到去年十月做了抹片後,兩個星期收到報告通知書,竟然刺眼地寫著:「異常」。
收到報告書的當下,我和我媽及妹妹正外出吃午餐,雖然我表面鎮定,心裡卻是波濤洶湧,就連眼前的飯都沒了味道。
抹片異常,有可能只是發炎,但也有可能是輕微的細胞病變,或可能是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的成因,趨近 100% 都是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乍聽下很可怕,但其實研究指出,只要有性生活的人,80% 都曾染過 HPV。只是 HPV 病毒有分很多種,有些是屬於「低危險型」的,例如 4、11 型,只會引起菜花之類的東西,病毒自行消除就沒事了,但也有些是屬於「高危險型」,其中最讓人聞之色變的就是第 16、18 型,這兩種類型特別毒,也和肛門癌與口腔癌也有關。不過,無論是低危還是高危 HPV,雖然目前都沒藥可醫,但是都可以靠自體免疫力去消滅,不過如果你本身免疫力不好,HPV 就會不斷感染,久而久之,就會造成細胞病變,然後慢慢進展到侵襲性的子宮頸癌。
所以,收到抹片異常報告後,接著就要到醫院做病毒檢測,如果沒有病毒,那可能只是一般感染,如果有病毒,那就有可能是細胞病變。
兩個禮拜報告出來,結果我中了一種高危病毒,第 56 型。
既然有病毒,那就要再往下檢查了。於是醫師又幫我做了小切片。做小切片沒什麼感覺,只是聽到醫生器具「啪」的一聲,當下聯想到剪刀,剪刀剪肉的幻想畫面,讓我反胃想吐,那天做完小切片後,馬上去附近一家喜歡的咖啡廳喝了一杯溫暖的 cappucino 壓驚。
又是漫長的兩個禮拜。
回診看報告,小切片結果確認了,是「上皮鱗狀細胞病變第二期」,簡稱 CIN2。
跟大家解釋一下,在子宮頸癌發生之前,還有一個叫做「癌前病變」的階段,癌前病變雖然字眼裡有「癌」這個字,但它和真正的「癌症」還是差了很遠,也就是說,它還不是癌,但放著不管幾年,有可能變癌。
子宮頸癌前病變分三期,簡稱 CIN1、2、3,其中 1 期最輕,3 期最嚴重,通常如果只是 CIN1,醫生都會建議先追蹤觀察,因為 CIN1 很高機率可以靠提高免疫力回到正常。但到了 CIN3 就比較難自己好,通常建議會開刀。
但我是卡在中間的 CIN2。CIN2 有可能自己好,也有可能不會,必須長時間密切追蹤。港星梅艷芳當初就是確診 CIN2,但是因為不明因素沒有積極治療,最後才拖成子宮頸癌,遺憾離世。
我後來選擇先追蹤半年。然而,六個月過去了,再做一次抹片,仍然是 CIN2,醫生說看似沒有好轉跡象,那不如就考慮開刀吧。
於是在今年五月,我動了人生第一個手術,「子宮頸圓錐切除」(LEEP)。
子宮頸圓錐切,就是拿一個電圈,將子宮頸上有問題的部分切下來,大概一到兩公分。
開刀那天,我爸媽一大早就陪我去醫院等候。我換上了醫院的長袍,坐在候診室等候手術叫號,一向神經質的我媽,看起來比我還緊張,但我爸卻一副老神在在,還買來了麥當勞早餐在旁邊吃,邊吃邊聊,讓我安心了不少。
叫到我了,我被推進手術室,幾個護士圍在我身邊,幫我接上各式各樣的儀器線路,最可怕的部分應該是在我手背上插針吧,那對我來說,只比把針插到指甲縫裡還不恐怖一點。一切就緒後,醫生還沒出現,但護士說要幫我麻醉了,我說好。麻藥從點滴進入體內,護士話說完不過三秒鐘,我就抵擋不住地陷入了深深的睡眠。
醒來時,人已經在移動的病床上了,我記得嘴裡喃喃唸著什麼英文,意識到自己清醒後,又對旁邊的護士說了謝謝。然後又沈沈睡去。再次醒來,我仍躺在床上,只是被棉被裹得嚴嚴實實的,覺得很溫暖,好像新生兒一樣安心。
躺沒多久,開始覺得不耐煩了,於是起身呼喚護士。看了看時鐘,沒想到從我被推進手術室到現在,感覺很久,但其實才一個多小時而已。
下半身基本上沒什麼痛楚,只是深處隱隱約約有種麻麻的感覺而已。我到廁所順利排尿後,護士就放我回家了。
術後,醫生說一個月不可以有性行為,也不能提重物或穿高跟鞋,以免發生傷口裂開事件。但是,術後我完全沒有感到痛楚,兩個禮拜內甚至一滴血都沒流,再加上整個手術過程我完全沒看到醫生本人,所以還有點不確定自己到底有沒有開刀。
在那之後,我花了兩個月才把身體調養回來。「子宮頸圓錐切」理論上雖然是個小手術(實際開刀時間大概 10 分鐘以內,當天開完當天回家,過去甚至還是門診手術),但是我覺得身體還是受到了很大的衝擊,再加上連月來的精神壓力,導致我下體不痛,反倒是偏頭痛不斷發作,整個人也是病懨懨的,雖說不上是什麼大病,但整個人就是狀態很差。
因為疫情,過了一個多月我才回醫院回診,去看圓錐切的組織報告。
切片邊緣都是乾淨的,接下來只要半年追蹤一次,連續三次都正常,就改回一般做抹片的頻率就好了。謝天謝地。
經歷了這將近一年的驚魂後,變得更重視與珍惜以前不在意的事情。例如,覺得一個人能每天固定做瑜伽,想跑就跑想跳就跳,想去健身房重訓隨時可以,真的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那代表你的身心狀態強到足夠支撐這些日常鍛鍊。又例如,現在只要每天早上起來時神清氣爽,一天下來沒有頭痛或哪裏不舒服,排便順暢月經正常,就會覺得那真是一個勝利的一天。
忘了在哪裡看到,「健康」不是「不要生病」就好,「健康」是透過適當的運動、良好飲食與睡眠習慣,讓自己維持在個人體質「最巔峰」的身心狀態。這個觀念,完全顛覆了我過去對於照顧自己的「佛系態度」,使我現在更有意識地在生活。
寫這篇文章,是希望讀到這裡的女性讀者,不要忘了定期去做子宮頸抹片,也不要忘了時時照看自己的身心!以下整理出經歷了婦科一年驚魂後,學到的一些事情:
1/ 雖然政府建議 30 歲以上婦女開始定期做抹片,但其實只要妳一開始有性行為,就有可能會染上 HPV 病毒,所以我覺得還是要看個人情況做調整。記得有看過案例是,一個女生很早就有性經驗,結果 20 出頭就出現癌前病變。我認為雖然不需要過度擔憂,但是有意識地關注這件事非常重要。
2/ 雖然「癌前病變」聽起來很可怕,但是從 CIN1 到 CIN3 的進程多數非常緩慢,進展到侵襲性子宮頸癌更是需要非常多年的時間,所以根本不必諱疾忌醫或是恐慌。應該想說,現在醫療已經進步到可以偵測到最早的「不對勁」,並且提供即時斬草除根的方式,這根本就是現代人的超級福利吧!
3/ 一個人可能同時感染多種 HPV,HPV 目前沒藥醫,只能靠自身免疫力消除,因此建議平常就要好好照顧自己身體,不要抽煙喝酒,壓力熬夜等等,也不要覺得人生中某些討厭的人事物忍過去就好,環境不好就要趕快斷捨離,世界上沒人值得你氣出病來
4/ 性伴侶多的人,感染 HPV 的機率可能高一些,但是這不代表性伴侶數少的人,就不會感染 HPV。這種東西就是有就會中,有人可能性伴侶人數好幾個人,但他沒中就是沒中,也有人性伴侶只有一個人,但就這麼倒霉中了
5/ 如果你的抹片報告是發炎,記得要再回診治療發炎,然後再做一次抹片。因為抹片有一定的「偽陰性」機率,還是小心一點比較好。
6/ 癌前病變的治癒率將近 100%,而且整個治療過程完全無痛,所以不要因為害怕而不敢去面對,有事情早點解決,總比晚發現好!為自己勇敢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歡迎追蹤我的 IG:abby_chao_
https://www.instagram.com/abby_chao_/?hl=en
✨2021 散文新書《寂寞作為一種迷人的慢性病》
誠品: https://bit.ly/3ryMu8N
誠品【限量簽名版】: https://bit.ly/36ZO8a5
誠品蝦皮【限量簽名版】:https://bit.ly/3i2sb0y
#子宮頸 #抹片 #健康 #婦科
慢性病種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面對Delta的正確態度,接連在英國美國出現
這禮拜美國最大的新聞,就是在昨天FDA專家開會討論 #第三劑
投票結果認為高風險群可以接種第三劑,#但是一般大眾尚不需要。
待下周9/22-23 美國CDC會再開會給出詳細的guideline
美國定義的高風險族群如以下:
1️⃣高風險- 65歲以上
2️⃣有特定慢性病(指免疫功能低下者)
3️⃣第一線醫護
📌不過目前的資料都是輝瑞而已
所以可能只會開放前兩劑打輝瑞的人接種第三劑
莫德納有跟FDA提出要第三加強劑的 EUA,
但是FDA還沒決定什麼時候開會討論莫德納
雖然FDA這結果,被視為大打拜登政府的臉
不過政治如何是其次
這是要我們重新審視科學態度解決問題的必要。
從此刻開始,疫苗的角色定位為 #防止重症
因為Delta 變異株的傳播、
完整接種完疫苗卻又確診陽性的人數增加
我們可能需要重新了解一下疫苗的帶給我們的保護,免得期待被實驗表面數據所誤導
📌 例如,輝瑞/BNT疫苗大約 44,000 人的研究中
170 人出現了具有至少一種受感染的Covid症狀。
其中,只有 8 人接種了疫苗,而 162 人接受了安慰劑。
95% 的效力是從這個比率得出的。
📌 但是來自以色列政府的數據顯示,在 6 月 20 日至 7 月 27 日期間,輝瑞在降低感染風險方面的有效率為39%,在降低有症狀疾病風險方面的效果為 40% ,
在此期間,Delta 是主要毒株。
該疫苗在同一時期預防嚴重疾病的效果為 91%。
📌 美國8月27日公布在CDC官網一份評估療養院第三劑的預印本也表示
美國在疫苗接種的早期(2021 年 3 月至 5 月),兩劑 mRNA 疫苗對療養院病人的感染有 74.7% 的保護力。在 2021 年 6 月至 7 月期間,當Delta占主導地位時,效果顯著下降至 53.1%。
✒️ 當研究人員使用“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一詞時
他們是在描述疫苗在理想的、嚴格控制的條件(例如臨床試驗)下的表現。
而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則是指疫苗在現實世界(real world)中的表現
是指當時人們在沒有相同控制措施的情況下過著正常的生活。
上述兩著最大的差異是
我們印象中文獻那些mRNA疫苗有九成保護力、AZ疫苗有七成保護力
指的是它是在特定的時間和特定的情況下計算出來的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
這可能還搭配實驗的規定,每個受試者還戴著口罩待在家裡和避免大型聚會
而但是現實世界複雜得多
除了新增加病毒變異的因素
你知道,現實世界有點混亂。並非每個人都在確切的時間間隔內接種疫苗。
並非每個人都具有相同類型的免疫系統,
許多地方發生的行為也不一致,也有不同種類的聚會活動。
這就是為什麼疫苗效力(vaccine efficacy)通常高於疫苗效果(vaccine effectiveness)的原因。
儘管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預防感染的有效性降低
但諸多研究仍然表明疫苗可以繼續預防嚴重疾病和死亡。
--
之前在英國第三劑標準出爐時,我說過未來篩檢會是需要大量製造提供的時代。
除了FDA剛通過投票不贊成第三劑在大眾施打、僅建議65歲以上人口接種的建議
其實也代表接著要面對大量的篩檢需求
在美國,CDC本來在 5 月份表示
在大多數情況下,接種疫苗的人不需要接受檢測,病例和住院人數正在下降。
而使製造商如雅培縮減了其快速測試的生產。
幾個月內,Delta 變種導致 Covid-19 病例和住院人數激增,供應突然緊張。
拜登政府上周承諾投入 20 億美元
來促進製造並向一些社區站點分發免費的快速測試。
零售商正在為消費者打折。
但美國國內公共衛生專家和經濟學家表示,製造商供不應求
而且價格仍然過高,無法鼓勵人們定期使用這些檢測。
現在,美國零售商的兩件裝快速檢測費用至少為 14 美元
而在德國在內的一些國家/地區,價格為 5 美元或更低,
亦有提供免費檢測,如果檢測為陰性,則可以出入酒吧和餐館,德國此免費檢測於10月終止
英國政府則是全面免費分發。
波士頓Simmons大學的生物化學家和公衛專家切麗·林恩·拉米雷斯 (Cherie Lynn Ramirez) 說:“聯邦政府沒有像疫苗那樣推動。” “ #現在我們意識到我們需要兩者兼而有之。(need to do both)”
公衛專家對拜登政府上週加強檢測的舉措表示歡迎
面對進入病毒活躍的寒冷月份
也表示我們不能再措手不及了(We can’t be caught flat-footed again)
慢性病種類 在 黃君聖Sunny營養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安嬤是集代謝性疾病於一身的長者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無一缺席
跟她碳水化化合物過量有很大關係
所以要幫她執行減醣飲食來控血糖
讓她不會有有血糖忽高忽低的狀況
以下也分享減醣飲食指南給大家喔
本次與 @好菇道 好good 合作拍攝
好菇道乾爹的舞菇皆在無菌室栽培
所以不用水洗打開包裝就可以料理
幫助安安媽咪輕鬆做出兩道好食譜
這次也分享了
“牛腱捲舞菇”
“舞菇炒豆皮”
大家可以一起來做看看喔!
減醣飲食指南
現在人普遍飲食的碳水化合物都攝取過量,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取,尤其是精製糖的部分,能夠讓我們減少過多的熱量攝取,並且將我們所需要的熱量空間,留給其他種類的食物,讓我們獲取更多的營養素,維持身體的健康。
1.澱粉減量吃
主食類減量吃,像是我們平常吃的白飯、麵條、麵包的量要減少,但也不是完全不要吃,可以減少至原本的20~40%,就算是減量了,因為碳水化合物還是人體最容易利用的來源,只是我們大部分的人都吃太多了,所以減少一點,人體夠用就好,缺少的熱量就從其他種類食物補足。
2.多吃好蛋白
補充優質蛋白質是非常重要的,像是豆類、蛋類、魚類、肉類都可以補充,減醣飲食的時候像是雞腿、豬肉、牛肉都可以適量的吃,不必在侷限只是在低脂肉類,這樣減醣也能夠減得很開心。
3.蔬菜要吃夠 菇類也是很好的膳食纖維來源
蔬菜及菇類是熱量低且營養豐富,富含膳食纖維,能增加飽足感的食材,尤其是好菇道舞菇更是很好的選擇。舞菇有「日本國寶級仙菇」的美稱,100g的舞菇含有多達3.3g的膳食纖維,熱量僅17kcal,多攝取還能幫助消化。但要注意的地方就是有些根莖類蔬菜澱粉含量高要盡量避開,像是南瓜、馬鈴薯、芋頭等,要把這些食物當作主食來吃,相反的也可以選擇一些醣份含量低的食材,像是黃豆芽、青江菜、綠櫛瓜、舞菇等
4.水果兩拳頭
水果也是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材,所以也要注意份量,一天吃兩個拳頭的體積為限,也可以選擇一些醣份含量較低的水果,像是聖女番茄、西瓜、哈密瓜、香瓜、芭樂等,這樣可以減少醣分攝取。
5.選擇好油脂
好的油脂來源,可以幫助減醣飲食順利進行,減少碳水化合物時也是要吃足夠熱量,各種油脂可以輪流替換吃,也可以從堅果適量補充,富含多種營養成份,幫助體內的代謝,一天約15公克(一湯匙)的量。
6.避免精製糖
精製糖是最容易影響我們胰島素恆定的食物,所以減醣飲食避免精製糖的攝取是很必要的,所以減醣期間,就先減少飲料、甜點以及加工品,這些都是富含精製糖的食物。
有慢性病或是其他特殊疾病者
在執行減醣飲食前也請先與專業人士討論
加入LINE@好友 還能每月抽好禮 LINE ID☞@hoktotw
https://www.hokto-kinoko.com.tw/recipes.php
🔎愛營養優質好物賣場🔍
https://www.inutrition.com.tw/
✨與營養師對話✨
Line@加起來 https://lin.ee/ttarScs
安媽料理食譜🙌
阿環小姐日常👵
專業營養資訊📣
專屬社團加起來👇
https://lihi1.com/JwIl9
營養師的連結🔗
Facebook讚起來 https://reurl.cc/vnYKze
Instagram追起來 https://reurl.cc/4gANpV
#好菇道
#好菇道舞菇
#營養師
#減醣料理
#黃君聖Sunny營養師
慢性病種類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糖尿病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屬於一種漸進式的慢性疾病,如果我們沒有接受治療、好好控制的話,則可能引發很多種的併發症。根據統計,糖尿病患失明的機率是一般人的25倍、併發腎臟病的機率是20倍,而平均每10個糖尿病患中,就有6人會死於心臟病或中風等心血管病變,控制血糖不可不慎!
血糖不穩:癌症、脂肪肝找上門
而糖尿病患者罹患癌症的機率也較高,新陳代謝科醫師林嘉鴻說明,根據許多實驗,糖尿病患若是血糖控制不當,血液中的糖分提高,就會增加細胞的代謝及生長,及不正常的分裂等現象,導致糖尿病患罹癌機率高於一般人。
此外,近期有臨床研究發現,脂肪肝與糖尿病互為因果關係,且有逾9成4脂肪肝患者,深陷「甜蜜危機」而不自知,對此林嘉鴻醫師分為兩方面說明。
糖尿病患者肥胖比率高
林嘉鴻醫師指出,絕大部分的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都是肥胖造成,而肥胖會導致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三高症狀,病患的脂肪代謝出現問題,造成異常堆積在我們的肝臟,就會產生所謂的脂肪肝。
脂肪肝引發胰島素抗性
有些人有慢性肝炎,同樣容易導致脂肪在肝臟的代謝異常,此時狀況就會顛倒過來,脂肪無法代謝會引發胰島素抗性,造成血糖升高,最後就可能罹患第二型糖尿病。
林嘉鴻醫師強調,糖尿病與脂肪肝互為因果關係,常常互相影響,唯有兩端同時控制,才能打斷如此的惡性循環。
穩血糖:最推有氧運動
想要控制血糖,運動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林嘉鴻醫師推薦患者從事有氧運動。他說明,有氧運動的強度不一定要到最強,但時間至少需持續30分鐘,才能進入有氧代謝,達到燃燒脂肪的效果,有助穩定血糖。
林嘉鴻醫師舉例,像是游泳、慢跑或爬山等,這類長時間且能運用到全身的活動,都是臨床上常推薦患者從事的有氧運動。而若是患者本身有喜愛的球類運動,或對時下流行的重量訓練有興趣的話,雖然重訓並非有氧運動,但還是能在教練的正確指導下執行,對控制血糖也有正面幫助。
除了運動種類外,對於什麼時間運動最合適,林嘉鴻醫師也回應,一般在研究上都是認為「餐後運動」對血糖的控制是有較多幫助,但仍可依個人習慣調整。
林嘉鴻醫師補充,患者若想在餐前運動是沒問題的,只是有在使用胰島素的患者要特別注意,運動前後都必須監測血糖,若發現血糖過高或過低,則必須做一些適當處理,才能避免因為運動造成血糖不穩的不良影響。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media_article/570
【相關影片】
破解糖尿病的五大控糖迷思
https://youtu.be/5PjW4RA4Yd0
逆轉脂肪肝!比健走、喝咖啡更簡單有效的方法是……
https://youtu.be/gBnmzmAoqZ8
舌苔竟與癌症有關!如何清潔舌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YEDV46VviQ
【相關文章】
癌細胞愛吃糖!醫師:做4件事促進代謝就是在防癌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941
身體生病,雙腳最先發現!9個徵兆從腳看出疾病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3431
脂肪肝惡化當心肝癌!逆轉脂肪肝醫師公開最佳方法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20172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慢性病種類 在 健保署- 慢性病連續處方箋領藥有限制! 四種狀況可彈性領藥 的推薦與評價
保險對象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調劑者,須在上次給藥期間屆滿前十日內,才能憑原處方箋再次調劑。 ... 方案種類請選擇「兒童過敏性鼻炎照護試辦計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