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溜?名嘴?開直播的料?你說的通通不是那個可以一整天都不說話的我】
前一週上中廣江太的人來瘋現場節目,一下節目,我的line就出現幾個朋友的留言,
他們說坐車時無意間聽到我在說話,便認真聽講,沒想到我妙語如珠,他們也聽得痛快開懷。
還有一個國中同學跟我說:
「菊仙,你整個人都鬆開了,現在說話像開滿花的連珠炮,自然又風趣,我忍不住一路聽完,還意猶未竟!」
#說的好像我以前有多麼的拘謹無趣啊哈
比較讓我產生「高度自我懷疑」的是主持人江太在下節目時對我的評價:
「像你口才那麼『溜』的『名嘴』,真難想像高中會得憂鬱症,還曾經想去死啊,你那麼『會說話』,根本就是天生『開直播的料』,下次再來我節目啊,聽眾聽得超開心的!」
口才溜?名嘴?開直播的料?聽眾聽得超開心?
一個又一個評語完全顛覆我根深蒂固的「自評」。
.
口才溜?
以前大學時每次上台報告,不要說台下一片渙散難耐,連我自己一開口都能感受到超強冷空氣向四面八方強力放送。
#從來都覺得自己讀新聞系是讀錯了
.
名嘴?
剛開始接演講時,都會作夢夢到自己突然腦袋一片空白,愣在台上一個字也吐不出。
當時誰也不知道我是哪隻阿狗阿貓,台下只有稀稀落落三五隻小貓,我都還會緊張到全身發抖啊。
#覺得自己完全不適合站上台曾一度想放棄演講工作
.
開直播?
這事我可從未在腦海裡閃過一小丁點的念頭,除了沒時間、沒場地,最主要的是,我非常非常害怕被人注目的感覺。
一想到「固定開直播」代表著有愈來愈多人可能在公共場合能辨識出我這個人,就感到渾身不自在,非常恐懼,非常排斥。
#目前只有勇氣參與出版社安排的直播活動。
.
江太以為我有三個能站上舞台、豪不怯場的活潑兒子,必定是「虎子無犬母」,他們背後一定有一個落落大方、活潑外向的媽媽。
沒想到我的回答是:
「我可以一連幾天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裡不出門,但是我卻感覺自己很快樂,因為自己一個人可以靜靜的思考、放鬆的閱讀、隨興的寫作。雖然沒跟人說話,卻一點也不無聊!」
事實上,我最怕很多人的場合,甚至很清楚自己可能有社交恐懼。在人很多而且都不熟的場合裡,我會非常敏感焦慮、手足無措、筋疲力竭。
「一點都看不出來啊!」
是啊,這就是非常矛盾的外冷內熱的「內向型」人格。
.
最近抽空讀完了學妹羅怡君的著作:「愛,我的內向小孩」,我自覺中了裡面好幾點:
「一個內向孩子的樂趣很多,他們在家裡展現熱情奔放的一面,搞怪扮醜、說笑自如也精力旺盛,只不過這一切外人都看不到,只有被他們認定的『VIP』,才有機會享受他們創造力十足的生活。但他們一踏出家們彷彿就換上了分身上場,變回大家眼中拘謹小心、害羞沉默的那個孩子。」
#我的老公應該很幸福
#我的孩子應該真有受到我的默默啟發
.
「擁有專注觀察的『靜』爭力:專注力、觀察力、探索力。」
「未來是無法回頭的AI世界,在大運算、機器人取代愈來愈多人類工作,內向孩子擁有的許多抽象能力,如內省能力、探索思考、觀察力、敏銳的感受力等等,正是得到高度肯定的人類價值。」
讀著讀著,覺得對自己更了解、更釋懷,而且覺得內向性格的人自有迷人可愛之處,優點著實不少。
#有史以來感覺自己很值得被自己所愛
.
不過,怡君也說得好,內向孩子很容易沉醉在自己認定的舒適圈而不願走出來,甚至卻步於嘗試或冒險,
因之,如果家有內向孩子,爸媽有義務協助他們適度擺脫自己所設定的角色,嘗試走出自己習慣的安穩圈圈。
怡君在這本書裡提供的很多很棒的點子,讓不同類型的其他人能更理解內向孩子,幫助內向孩子將自己內外調和、活得更安心自在,並且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怡君儘可能地在方方面面闡述內向型人格的輪廓樣貌:在家裡、在學校、在團體裡、以及他和自己的相處。
並且邀集了五位專業老師給予陪伴教養撇步,我覺得寫得很深入、很用心。
.
再回到一開始的話題。
那為什麼我突然像鬆開的水龍頭,現在可以滔滔不絕了呢?
那不見得是一種最自在歡喜的狀態。
但是,正如怡君在書裡所說的,內向型的人,一旦在認知上融入自己重新設定的角色,台上、台下就是可以那麼戲劇性的判若兩人啊!
(書裡說,內向型人格需要重複練習就會安心。是喔,我有練過喔)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4216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
我的孩子應該真有受到我的默默啟發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口才溜?名嘴?開直播的料?你說的通通不是那個可以一整天都不說話的我】
前一週上中廣江太的人來瘋現場節目,一下節目,我的line就出現幾個朋友的留言,
他們說坐車時無意間聽到我在說話,便認真聽講,沒想到我妙語如珠,他們也聽得痛快開懷。
還有一個國中同學跟我說:
「菊仙,你整個人都鬆開了,現在說話像開滿花的連珠炮,自然又風趣,我忍不住一路聽完,還意猶未竟!」
#說的好像我以前有多麼的拘謹無趣啊哈
比較讓我產生「高度自我懷疑」的是主持人江太在下節目時對我的評價:
「像你口才那麼『溜』的『名嘴』,真難想像高中會得憂鬱症,還曾經想去死啊,你那麼『會說話』,根本就是天生『開直播的料』,下次再來我節目啊,聽眾聽得超開心的!」
口才溜?名嘴?開直播的料?聽眾聽得超開心?
一個又一個評語完全顛覆我根深蒂固的「自評」。
.
口才溜?
以前大學時每次上台報告,不要說台下一片渙散難耐,連我自己一開口都能感受到超強冷空氣向四面八方強力放送。
#從來都覺得自己讀新聞系是讀錯了
.
名嘴?
剛開始接演講時,都會作夢夢到自己突然腦袋一片空白,愣在台上一個字也吐不出。
當時誰也不知道我是哪隻阿狗阿貓,台下只有稀稀落落三五隻小貓,我都還會緊張到全身發抖啊。
#覺得自己完全不適合站上台曾一度想放棄演講工作
.
開直播?
這事我可從未在腦海裡閃過一小丁點的念頭,除了沒時間、沒場地,最主要的是,我非常非常害怕被人注目的感覺。
一想到「固定開直播」代表著有愈來愈多人可能在公共場合能辨識出我這個人,就感到渾身不自在,非常恐懼,非常排斥。
#目前只有勇氣參與出版社安排的直播活動。
.
江太以為我有三個能站上舞台、豪不怯場的活潑兒子,必定是「虎子無犬母」,他們背後一定有一個落落大方、活潑外向的媽媽。
沒想到我的回答是:
「我可以一連幾天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裡不出門,但是我卻感覺自己很快樂,因為自己一個人可以靜靜的思考、放鬆的閱讀、隨興的寫作。雖然沒跟人說話,卻一點也不無聊!」
事實上,我最怕很多人的場合,甚至很清楚自己可能有社交恐懼。在人很多而且都不熟的場合裡,我會非常敏感焦慮、手足無措、筋疲力竭。
「一點都看不出來啊!」
是啊,這就是非常矛盾的外冷內熱的「內向型」人格。
.
最近抽空讀完了學妹羅怡君的著作:「愛,我的內向小孩」,我自覺中了裡面好幾點:
「一個內向孩子的樂趣很多,他們在家裡展現熱情奔放的一面,搞怪扮醜、說笑自如也精力旺盛,只不過這一切外人都看不到,只有被他們認定的『VIP』,才有機會享受他們創造力十足的生活。但他們一踏出家們彷彿就換上了分身上場,變回大家眼中拘謹小心、害羞沉默的那個孩子。」
#我的老公應該很幸福
#我的孩子應該真有受到我的默默啟發
.
「擁有專注觀察的『靜』爭力:專注力、觀察力、探索力。」
「未來是無法回頭的AI世界,在大運算、機器人取代愈來愈多人類工作,內向孩子擁有的許多抽象能力,如內省能力、探索思考、觀察力、敏銳的感受力等等,正是得到高度肯定的人類價值。」
讀著讀著,覺得對自己更了解、更釋懷,而且覺得內向性格的人自有迷人可愛之處,優點著實不少。
#有史以來感覺自己很值得被自己所愛
.
不過,怡君也說得好,內向孩子很容易沉醉在自己認定的舒適圈而不願走出來,甚至卻步於嘗試或冒險,
因之,如果家有內向孩子,爸媽有義務協助他們適度擺脫自己所設定的角色,嘗試走出自己習慣的安穩圈圈。
怡君在這本書裡提供的很多很棒的點子,讓不同類型的其他人能更理解內向孩子,幫助內向孩子將自己內外調和、活得更安心自在,並且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怡君儘可能地在方方面面闡述內向型人格的輪廓樣貌:在家裡、在學校、在團體裡、以及他和自己的相處。
並且邀集了五位專業老師給予陪伴教養撇步,我覺得寫得很深入、很用心。
.
再回到一開始的話題。
那為什麼我突然像鬆開的水龍頭,現在可以滔滔不絕了呢?
那不見得是一種最自在歡喜的狀態。
但是,正如怡君在書裡所說的,內向型的人,一旦在認知上融入自己重新設定的角色,台上、台下就是可以那麼戲劇性的判若兩人啊!
(書裡說,內向型人格需要重複練習就會安心。是喔,我有練過喔)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4216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我的孩子應該真有受到我的默默啟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你的生活當中,偶爾會突然爆發的無力感,它到底是什麼原因去影響著我們?那我們面對「無力感」這個功課,又該怎麼辦呢?
關於這個主題的討論,剛好我最近讀的一本書,他是一位奧地利的哲學家,叫哈洛德.科伊瑟爾。他寫的一本書叫做《改變自己的藝術》,裡面有一個專門的篇章,在討論這個問題。
我自己讀完之後很有感,今天我就跟你做分享。其實偶爾突然爆發的「無力感」,我們有時候會覺得跟「我們的意志自不自由?」、「我們沒有受到限制?」,我們會覺得好像跟這個有關。
然而事實上,和「無力感」真正相關的不是這個部分,而是我們的「自尊心」。
所謂的「自我」是為了被實現、被讚揚而存在的;只是通常在我們的文化裡,往往不太允許我們為自己歡呼。
「自信」有時候會被冠上自傲、自私的罵名。可是啊,只有健康的自尊,才能讓我們發揮自己的潛能。
我們必須要學會欣賞自己的創作,如此呢,我們才能夠成長茁壯;而且我們應該要以自己的見解跟才能為榮。甚至於,放膽向這個世界大聲的宣傳自己,就像我錄「一天聽一點」一樣喔!
「自信」其實是心靈的免疫系統,體質越好就越能夠遠離屈辱、羞恥,和其它心理上的傳染病。
如果有人對我們說我們「太有自信」,或者是批評我們「自信過頭」,千萬不要因此而動搖。沒有人會自信過頭,這就像有人哦去責怪你,你未免也太健康了,這是很荒謬的。
自信就跟懷孕一樣,只有「有」或「沒有」的差別,自信是沒有辦法被量化、也沒有程度上的差別。
而「自尊」跟「自信」都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基本需求,這是保護自己的神聖權利,沒有人能夠剝奪。
如果我們毫無自信,我們就只能依賴外界的肯定,那麼我們根本沒有辦法,自己解決自己的問題,只能夠道聽途說、任人宰割。
其實有些很誇大其詞,說可以為我們解決人生難題的一些漂亮話;它聽起來很誘人,但是它只會讓我們過度依賴、沒有辦法自立。
彷彿喔,求得一個好的老師,或者是相信某個信念,從此以後就可以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
其實呢,回到生命的本質,我們的能量本來就一定會被消耗。真正我們應該要在乎的,不是避免我們的能量被消耗;而是我們要非常專心致志的,去研究我們的能量到底被什麼消耗、被誰消耗?
是被我們自己消耗的,還是被我們所推崇的目標,或者是其他人,因為他們的目的跟意圖,消耗了我們的能量?
其實這一本書的作者就說喔:「相信我你是如此珍貴,在人生中你是不可能毫髮無傷、安全下莊的。」
就像我自己在課程裡面常常講哦,人生呢如果像是一盤棋的話,你怎麼可能在一子不失的狀況底下,就贏得一整盤棋?你永遠都是「拿什麼,換什麼」。
所以呢,請不要聽信他人鼓吹,選擇被動的過活。好像有人告訴你應該如何,你就不假思索的去接受,就是那樣子。
我們應該要隨時隨地的,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考量的第一位。通常我們的文化,要求我們要犧牲奉獻,而這樣的文化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整個社會,有越來越多不愛惜自己的人。
於是呢,每個人都任由自己,被那些沒有什麼意義的事情所剝削;最後呢,為了收支平衡,只好從另外一個人身上去榨取能量,以便自己有一種被愛、被重視的感覺。
就像人家說的「媳婦熬成婆」。但事實上來說,你過去你的婆婆用不好的方式對待你,它本質上是一個錯誤跟虐待;結果當你變成婆婆之後,你卻用同樣的方法,去對待自己的媳婦。
如同呢,你很討厭你的父母親對待你的方式,但是你卻複製了他們的模式,去對待所有的人,包含自己的孩子。
這樣子造成的結果,你說所謂的「輪迴」,還真的需要等到下輩子嗎?還是在你的此時、此生此世,它就不斷的發生啊!
所以呢,當我們是被榨取能量的那一個人的時候,我們都只能默默的忍受,因為大部分的人都太過軟弱,不敢拒絕別人。接著呢,因為老是原諒了別人的剝削,我們成了那所謂「無私的人」。
然而在這裡的「無私」,很遺憾的它就是失去自我的人。
這就是我常常感覺到的,我們常常是以愛為名,但事實上是在剝削別人。這樣的愛它在本質不是愛,它是一種「索求」。
所以呢,「自我意識」它真正的意思是,意識到自己的存在,也就追問自己是誰?所以呢,這樣的事情我常常遇到很多人,他不問蒼生問鬼神啊!
他常常企圖想要透過神明,或宗教領袖來給他答案。然而這個歸根究底,它是要靠我們自己,才能夠回答的答案;否則你真的有把握,你不會被所謂的宗教所剝削嗎?
久而久之,甚至於你都不太認識你自己,對於很多事情你到底怎麼想、怎麼感覺?已經完全交給了那個你所謂的「神明」或「宗教」了!
其實要擺脫這些,你可能會覺得是跟「智慧」有關係。但事實上,跟智慧沒有直接的關係,它跟你有沒有「自覺」比較有關。
而「自覺」的意思,白話文就是「我知道、也完全瞭解自己在做什麼」。
對於自己的選擇、言行舉止、思維意念,你是不是清楚知道自己為什麼做這件事,和做這件事情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因為別人告訴你,因為宗教團體告訴你,因為宗教領袖告訴你,你就這麼去做。
真正的「自信」不是指別的,其實就是相信自己擁有思考,跟感受的能力,並且相信自己獨立思考的結果,與真實的感受;能夠坦然告訴自己「對!這的確就是我自己的感受。」
我不會隨便的被外在的評論所遊說,我相信我自己,也相信自己的身體跟心靈上的反應。我相信自己,能夠在生命當中的各種挑戰裡不斷成長。
「自我意識」攸關的是人的意志,沒有辦不辦得到,只有你想或者是不想。
談到這裡喔,我常常會覺得「生命是選擇的結果」。如果你想要有更好的人生,那麼你應該要先專注在你的「自覺」,還有你自覺之後的「選擇」。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近期的課程,是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如同今天內容所談的,「自覺」跟「有意識的選擇」。這裡面的前提往往是在於,你對於這個世界有沒有一個基本,且重要的判斷能力。
【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一門課,可以幫助你真正的在人際裡面,有效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適當的問句,跟你在乎的人達成必要的共識。
在我錄音的這個時候,10月15號這一門課名額也在倒數了。這是我在2019年的最後一期【高難度對話】課程,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3、4月之後了。
所以希望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機會,詳細的資訊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我的孩子應該真有受到我的默默啟發 在 明太子小姐生活旅遊日記- #你的善意是孩子的光 ... 的推薦與評價
你的善意是孩子的光#週末讀書#送兩本給有緣人《你的善意,是孩子的光》這本書我已經讀完好一陣子了。非常慶幸自己在育兒階段有機會接觸到這本書,解開了我在與小孩相處 ... ... <看更多>
我的孩子應該真有受到我的默默啟發 在 [閒聊] 木村花的母親對「我推」6話感到憤怒- 看板C_Chat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