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溜?名嘴?開直播的料?你說的通通不是那個可以一整天都不說話的我】
前一週上中廣江太的人來瘋現場節目,一下節目,我的line就出現幾個朋友的留言,
他們說坐車時無意間聽到我在說話,便認真聽講,沒想到我妙語如珠,他們也聽得痛快開懷。
還有一個國中同學跟我說:
「菊仙,你整個人都鬆開了,現在說話像開滿花的連珠炮,自然又風趣,我忍不住一路聽完,還意猶未竟!」
#說的好像我以前有多麼的拘謹無趣啊哈
比較讓我產生「高度自我懷疑」的是主持人江太在下節目時對我的評價:
「像你口才那麼『溜』的『名嘴』,真難想像高中會得憂鬱症,還曾經想去死啊,你那麼『會說話』,根本就是天生『開直播的料』,下次再來我節目啊,聽眾聽得超開心的!」
口才溜?名嘴?開直播的料?聽眾聽得超開心?
一個又一個評語完全顛覆我根深蒂固的「自評」。
.
口才溜?
以前大學時每次上台報告,不要說台下一片渙散難耐,連我自己一開口都能感受到超強冷空氣向四面八方強力放送。
#從來都覺得自己讀新聞系是讀錯了
.
名嘴?
剛開始接演講時,都會作夢夢到自己突然腦袋一片空白,愣在台上一個字也吐不出。
當時誰也不知道我是哪隻阿狗阿貓,台下只有稀稀落落三五隻小貓,我都還會緊張到全身發抖啊。
#覺得自己完全不適合站上台曾一度想放棄演講工作
.
開直播?
這事我可從未在腦海裡閃過一小丁點的念頭,除了沒時間、沒場地,最主要的是,我非常非常害怕被人注目的感覺。
一想到「固定開直播」代表著有愈來愈多人可能在公共場合能辨識出我這個人,就感到渾身不自在,非常恐懼,非常排斥。
#目前只有勇氣參與出版社安排的直播活動。
.
江太以為我有三個能站上舞台、豪不怯場的活潑兒子,必定是「虎子無犬母」,他們背後一定有一個落落大方、活潑外向的媽媽。
沒想到我的回答是:
「我可以一連幾天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裡不出門,但是我卻感覺自己很快樂,因為自己一個人可以靜靜的思考、放鬆的閱讀、隨興的寫作。雖然沒跟人說話,卻一點也不無聊!」
事實上,我最怕很多人的場合,甚至很清楚自己可能有社交恐懼。在人很多而且都不熟的場合裡,我會非常敏感焦慮、手足無措、筋疲力竭。
「一點都看不出來啊!」
是啊,這就是非常矛盾的外冷內熱的「內向型」人格。
.
最近抽空讀完了學妹羅怡君的著作:「愛,我的內向小孩」,我自覺中了裡面好幾點:
「一個內向孩子的樂趣很多,他們在家裡展現熱情奔放的一面,搞怪扮醜、說笑自如也精力旺盛,只不過這一切外人都看不到,只有被他們認定的『VIP』,才有機會享受他們創造力十足的生活。但他們一踏出家們彷彿就換上了分身上場,變回大家眼中拘謹小心、害羞沉默的那個孩子。」
#我的老公應該很幸福
#我的孩子應該真有受到我的默默啟發
.
「擁有專注觀察的『靜』爭力:專注力、觀察力、探索力。」
「未來是無法回頭的AI世界,在大運算、機器人取代愈來愈多人類工作,內向孩子擁有的許多抽象能力,如內省能力、探索思考、觀察力、敏銳的感受力等等,正是得到高度肯定的人類價值。」
讀著讀著,覺得對自己更了解、更釋懷,而且覺得內向性格的人自有迷人可愛之處,優點著實不少。
#有史以來感覺自己很值得被自己所愛
.
不過,怡君也說得好,內向孩子很容易沉醉在自己認定的舒適圈而不願走出來,甚至卻步於嘗試或冒險,
因之,如果家有內向孩子,爸媽有義務協助他們適度擺脫自己所設定的角色,嘗試走出自己習慣的安穩圈圈。
怡君在這本書裡提供的很多很棒的點子,讓不同類型的其他人能更理解內向孩子,幫助內向孩子將自己內外調和、活得更安心自在,並且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怡君儘可能地在方方面面闡述內向型人格的輪廓樣貌:在家裡、在學校、在團體裡、以及他和自己的相處。
並且邀集了五位專業老師給予陪伴教養撇步,我覺得寫得很深入、很用心。
.
再回到一開始的話題。
那為什麼我突然像鬆開的水龍頭,現在可以滔滔不絕了呢?
那不見得是一種最自在歡喜的狀態。
但是,正如怡君在書裡所說的,內向型的人,一旦在認知上融入自己重新設定的角色,台上、台下就是可以那麼戲劇性的判若兩人啊!
(書裡說,內向型人格需要重複練習就會安心。是喔,我有練過喔)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4216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
「目前只有勇氣參與出版社安排的直播活動」的推薦目錄:
目前只有勇氣參與出版社安排的直播活動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口才溜?名嘴?開直播的料?你說的通通不是那個可以一整天都不說話的我】
前一週上中廣江太的人來瘋現場節目,一下節目,我的line就出現幾個朋友的留言,
他們說坐車時無意間聽到我在說話,便認真聽講,沒想到我妙語如珠,他們也聽得痛快開懷。
還有一個國中同學跟我說:
「菊仙,你整個人都鬆開了,現在說話像開滿花的連珠炮,自然又風趣,我忍不住一路聽完,還意猶未竟!」
#說的好像我以前有多麼的拘謹無趣啊哈
比較讓我產生「高度自我懷疑」的是主持人江太在下節目時對我的評價:
「像你口才那麼『溜』的『名嘴』,真難想像高中會得憂鬱症,還曾經想去死啊,你那麼『會說話』,根本就是天生『開直播的料』,下次再來我節目啊,聽眾聽得超開心的!」
口才溜?名嘴?開直播的料?聽眾聽得超開心?
一個又一個評語完全顛覆我根深蒂固的「自評」。
.
口才溜?
以前大學時每次上台報告,不要說台下一片渙散難耐,連我自己一開口都能感受到超強冷空氣向四面八方強力放送。
#從來都覺得自己讀新聞系是讀錯了
.
名嘴?
剛開始接演講時,都會作夢夢到自己突然腦袋一片空白,愣在台上一個字也吐不出。
當時誰也不知道我是哪隻阿狗阿貓,台下只有稀稀落落三五隻小貓,我都還會緊張到全身發抖啊。
#覺得自己完全不適合站上台曾一度想放棄演講工作
.
開直播?
這事我可從未在腦海裡閃過一小丁點的念頭,除了沒時間、沒場地,最主要的是,我非常非常害怕被人注目的感覺。
一想到「固定開直播」代表著有愈來愈多人可能在公共場合能辨識出我這個人,就感到渾身不自在,非常恐懼,非常排斥。
#目前只有勇氣參與出版社安排的直播活動。
.
江太以為我有三個能站上舞台、豪不怯場的活潑兒子,必定是「虎子無犬母」,他們背後一定有一個落落大方、活潑外向的媽媽。
沒想到我的回答是:
「我可以一連幾天自己一個人待在家裡不出門,但是我卻感覺自己很快樂,因為自己一個人可以靜靜的思考、放鬆的閱讀、隨興的寫作。雖然沒跟人說話,卻一點也不無聊!」
事實上,我最怕很多人的場合,甚至很清楚自己可能有社交恐懼。在人很多而且都不熟的場合裡,我會非常敏感焦慮、手足無措、筋疲力竭。
「一點都看不出來啊!」
是啊,這就是非常矛盾的外冷內熱的「內向型」人格。
.
最近抽空讀完了學妹羅怡君的著作:「愛,我的內向小孩」,我自覺中了裡面好幾點:
「一個內向孩子的樂趣很多,他們在家裡展現熱情奔放的一面,搞怪扮醜、說笑自如也精力旺盛,只不過這一切外人都看不到,只有被他們認定的『VIP』,才有機會享受他們創造力十足的生活。但他們一踏出家們彷彿就換上了分身上場,變回大家眼中拘謹小心、害羞沉默的那個孩子。」
#我的老公應該很幸福
#我的孩子應該真有受到我的默默啟發
.
「擁有專注觀察的『靜』爭力:專注力、觀察力、探索力。」
「未來是無法回頭的AI世界,在大運算、機器人取代愈來愈多人類工作,內向孩子擁有的許多抽象能力,如內省能力、探索思考、觀察力、敏銳的感受力等等,正是得到高度肯定的人類價值。」
讀著讀著,覺得對自己更了解、更釋懷,而且覺得內向性格的人自有迷人可愛之處,優點著實不少。
#有史以來感覺自己很值得被自己所愛
.
不過,怡君也說得好,內向孩子很容易沉醉在自己認定的舒適圈而不願走出來,甚至卻步於嘗試或冒險,
因之,如果家有內向孩子,爸媽有義務協助他們適度擺脫自己所設定的角色,嘗試走出自己習慣的安穩圈圈。
怡君在這本書裡提供的很多很棒的點子,讓不同類型的其他人能更理解內向孩子,幫助內向孩子將自己內外調和、活得更安心自在,並且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
怡君儘可能地在方方面面闡述內向型人格的輪廓樣貌:在家裡、在學校、在團體裡、以及他和自己的相處。
並且邀集了五位專業老師給予陪伴教養撇步,我覺得寫得很深入、很用心。
.
再回到一開始的話題。
那為什麼我突然像鬆開的水龍頭,現在可以滔滔不絕了呢?
那不見得是一種最自在歡喜的狀態。
但是,正如怡君在書裡所說的,內向型的人,一旦在認知上融入自己重新設定的角色,台上、台下就是可以那麼戲劇性的判若兩人啊!
(書裡說,內向型人格需要重複練習就會安心。是喔,我有練過喔)
➠書訊: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4216
#羅怡君:孩子教我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