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芻思考 #想太多 #反內耗
#為什麼你一直習慣問自己為什麼
有些來訪者會因連續不斷的思維而苦惱,他們聚焦於過去,抑或是聚焦於將來,或者只是聚焦於自我或他人身上的懷疑。
一個中學生告訴我:「我是個非常敏感的人,一件小事也要想來想去。比如,跟同學、朋友相處時,我經常因為他們的表情、語氣或者其他細節而反覆琢磨:他們為什麼會有這種表情?是不是不喜歡我?或者是我哪裡做錯了?說話說得不對?我本來就不太擅長交往,現在腦子想得越多,越弄巧成拙,結果身邊的同學都覺得我很怪,不想和我交朋友。爸爸媽媽讓我自己控制,不要多想,可是,我真的控制不住啊!」
與這位學生一樣,一個五歲女孩的媽媽告訴我:「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我會非常憤怒,腦子裡常蹦出一連串的念頭,比如,如果我由著她不聽話,那麼她一定會變得沒有規矩。在家裡沒有規矩,上學後就會被老師、同學排斥,學習就肯定不好,學習不好那將來該怎麼辦⋯⋯每次我都是越想越焦慮並開始憤怒,最後非要制服她不可!」當然,孩子大哭屈服之後,這位媽媽總會遭遇愧疚的折磨:「我幹了什麼?她才五歲,還這麼小!」
這些來訪者的困境,就是典型的多思。認知行為療法創始人貝克教授(Aaron T. Beck)列舉過多種認知扭曲的表現,比如,在連綿不斷的思維中,傾向於認為自己不夠好,誇大問題和責任,用應該或必須來衡量自己或他人的行為,等等。這些歪曲,無論其表現形式是放大還是縮小、任意推斷、過度概括、選擇性抽象或錯誤標籤中的哪一種,本質上都是一種多思現象。
在多思的困擾下,人們的認知很容易被扭曲:比如,一位傑出的教授可能會持續懷疑自己的專業能力,一位漂亮的女士會認為自己惹人討厭,一個成績優秀的學生會認為自己什麼都不行,等等。有失眠問題的來訪者,以及抑鬱狀態的來訪者,都很容易遭遇多思困擾。
讀高一的肖霄來求助的時候充滿無奈和苦惱:「最近我老是糾結一些為什麼。比如有時糾結道德上的:為什麼這樣做就該受到譴責?有時是學習上的:為什麼要好好學習?有時候則是感受上的:為什麼我會感到難過?為什麼我要這麼糾結?」
這些為什麼,已經成了肖霄巨大的精神負擔:「這些問題讓我感到焦慮,同時腦子很累;但如果不思考,不自己搞清楚而去接受他人的觀點,我覺得自己會變成任人擺布的木偶,而這又讓我更不舒服......我本來還患過神經衰弱,這樣想來想去後又徹底復發了。我到底該怎麼辦?」
面對多思,很多人會建議「要控制」,比如「不要想」,或者「做點別的事」。但實踐的結果,它們要麼毫無用處,要麼在短暫有效後引發更強烈的思維反彈。在實踐中,強行「控制」無法有效處理多思問題。
要有效處理多思,我們可以借助前面講過的 #思維命名對話法。在諮商中,我指導肖霄首先練習了自我覺察技術,這會讓他更好地察覺自己思維的變化。然後,他試著給自己處於失控狀態的大
腦起了個形象的名字——「為什麼先生」,並練習了「為什麼先生」出現時該如何進行處理。但一週後,肖霄帶來了新的苦惱:
「一開始,這個方法好像有用。但有一次,我腦子裡突然冒出個念頭:為什麼我要做這個?為什麼這樣做會有效果?然後,我就又陷入思維中無法擺脫了。」
「嗯,好像有用,但在新的『為什麼』的追問中又迷失了。那麼,你能覺察到『為什麼我要做這個』同樣是自己的思維,同樣是『為什麼先生』嗎?」
「哦?它們也是嗎?這我倒沒有想到。那麼,我也要這樣與它對話嗎?」
「是的。你覺察到的任何思維,都可以用這種對話、接納的方式進行處理。也許,我們可以重新練習一下自我覺察技術,這會有助於你後續對思維的處理。」
幾週後,肖霄告訴我:「老師,我覺得越來越輕鬆,可以不用再諮商了。現在,我跟『為什麼先生』的關係越來越融洽,當我需要它的時候,它想什麼都行;當我不需要它時,它會退到一邊,不會對我產生任何妨礙了。」
肖霄的變化再一次表明:面對內耗的思維困境,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喪失了掌控感,無力應對發生的一切。其實,只要能掌握並使用正確的方法,掌控感一直在我們手裡。
無論遭遇了何種思維困境,無論它的表現形式如何,無論當時的感受有多糟,只要我們想擺脫困境,想從無盡的思維世界回到現實世界,我們都可以運用不同的思維技術來進行處理。
但有時,尤其是伴隨著強烈的感受時,思維命名對話法並不足以讓我們喧囂的大腦平靜下來。
小琴是個高三的學生,在緊張備考的過程中,她發現自己的思維模式出問題了:「每天我都感到很壓抑,我知道自身有很多不足,同學的表現都比我棒,長期活在優秀同學的陰影下,我經常會有自卑感。現在,我腦子裡總是出現一些消極的事情,比如,總認為自己一定會失敗,過分看低自己,覺得高中三年完全無作為⋯⋯」
對小琴來說,高考壓力下要面對這樣的心理困境顯得尤其艱難。在這種情況下,適當的宣洩,給大腦裡的聲音一個出口,讓它們得到接納,會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這裡,我給大家介紹另一種有效解決多思問題的方案:接納與自我肯定技術。
#多思/自責處理技術
#接納與自我肯定技術
該方案包含四步。
1⃣️接納與表達——
拿出一張紙,將腦子裡不時泛出的自我批評詞語、句子盡可能記錄下來,每寫完一條,就繼續關注其他聲音。如果出現重複的自我批評,簡單地說一句:「謝謝提醒,我已經寫下了,讓我們再看看還有沒有別的。」然後,繼續這一記錄過程。
2⃣️轉移注意力——
當批評的聲音逐漸停歇時,拿出第二張紙,開始發掘並記錄自己的優點。此後,可以每天在上面記錄三件自己表現不錯的事情。
3⃣️感受強化——
每晚上床前,抽出五分鐘將記錄讀給自己聽,重溫每一個事件帶來的感受,感恩自己一天的表現。
4⃣️實踐應用——
每當自我批評、否定等內心獨白出現時,用響亮的聲音說一句:「謝謝提醒,我聽到你說的了。」然後,拿出關於自己優點、美好事件的記錄,讀給自己聽,激發帶給自己溫暖、力量的記憶。
當思維伴隨著強烈的感受席捲而來時,當其他思維處理技巧已不足以完全阻止它們時,當你陷入深深的自責、自我厭棄,過於關注自己消極、悲觀的一面時,你可以迅速求助於該技術,以終止喧囂的思維並重建對自我的良好感受。
該方案由美國20世紀極具影響力的諮商師約翰・戈特曼教授公開推薦。方案的核心是通過針對性的練習,轉移困境中最易遭受的心理傷害:注意力偏見——接納自責、批評的聲音,然後更多關注自己優秀的一面。
在接納中,自責、自我貶低等思維將變成已完結的事件,這將避免進一步的自我傷害;在替換性的積極思考中,我們會自然切換注意力,重新找到前行的力量。
--
本文出自《擺脫內耗人生:走出焦慮、自責、憤怒、悔恨⋯⋯透過有效練習轉化情緒,讓你停止內在糾結、化解自我衝突,重新拿回生命主控權!》,作者于德志研究並投身心理服務近十年,倡導以提高個人心理靈活性來有效處理各種心理困境。由 麥田出版 出版。
生命的空轉內耗,
源於我們不斷為難自己!
你累了嗎?是該放手的時候了。
內耗幾乎充斥著每個人的生活:當我們對自己不滿、懷疑自我並壓迫自我時,當我們迴避某些感受時,當我們試圖在思維裡自我辯駁、說服時,當我們試圖控制、壓抑、否定或漠視特定的感受與思維時,當我們想要控制他人、環境甚至社會時,我們所做的,就是持續激發內耗的自我戰鬥。
本書的第一目標,是為每一個正在自我戰鬥的人,呈現一套簡單、易操作、實證有效的專業心理康復方案!無論你遭遇的是何種壓力,無論困住你的是何種不愉快感受,你都可以將本書提供的儀式練習作為康復的助手。
📖 閱讀更多:
《擺脫內耗人生》 https://tinyurl.com/y83f729k
並《練習不壓抑》 https://tinyurl.com/in-and-out
Search
接納與自我肯定技術 在 自我肯定訓練(Assertiveness training)... - 教甄達人【自介量 ... 的推薦與評價
2. 認知重建:大多的自我肯定訓練聚焦於個案的負面自我陳述、自我挫敗信念、錯誤思考。治療師除了教導個案處理困難情境的技巧或技術之外,也會挑戰個案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