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平靜靜地吃粗茶淡飯,勝於提心弔膽地吃大酒大肉。──伊索
#健康飲食很重要
#幹嘛整天提心吊膽吃飯都不省心
#小人物大幸福
#吃飯都要想發文了沒
#你的生活平凡嗎?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90的網紅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喜歡看恐怖片嚇嚇自己?!那種提心弔膽的感覺怎麼彈出來呢?!👀 來聽聽恐怖的音色&提心吊膽的音色嚇嚇自己!👿😱👻 #二階音色表達 #鋼琴的戲劇課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Pianist/...
提心吊膽提心弔膽 在 蘇絢慧分享空間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很多話,你哽在喉嚨,無法說出。
你找不到語言,無法拼整出任何語句,述說出你內在的感受,和發生在你身上的遭遇。
你不是沈默,就是微笑,用這樣的方式,替代說明,也迴避交談。
你真的沒有話說嗎?你的心裡真的沒有任何感受嗎?你真的不希求有人懂你的傷、你的苦嗎?
當然不是。你知道你需要支持,你也需要被懂,如果有人可以不讓你擔心自己失禮,或是擔心被看輕,或是什麼其它的後果,你也好希望可以來一場坦白大冒險。
但弔詭的是,你知道你有滿腹的委屈和辛酸,你卻不一定知道那一團團纏繞在一起的,究竟是什麼?
或許,是一種很深很深累的感覺。累到說不出話來,累到無言以對。
無力再去抗議世界,不要再這樣隨意想像人、評價人不行嗎?也累到無力再為自己辯護。
就像一個在法庭上的被告者,背負很多冤枉、委屈,但面對強大、難以反駁的主流批判和評論,感到無力反駁、無力澄清,乾脆放棄及沈默。
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就是這麼卑微,可以任由外界攻擊、評價、不被顧慮感受和想法,那麼,內心再多的聲音,再多的感覺,也只是困坐愁城,沒有任何的通道,可以向外說明,或是獲得外界的理解。
那些困在內心的各式各樣聲音,和千變萬化,瞬間風起雲湧的情緒變化,把人逼近崩潰邊界,總是提心吊膽著,是否下一刻,就要瘋狂?就要分裂?
其實,越是纏繞糾結的混亂,越需要抽絲剝繭的耐心。
能一層層的解析錯綜複雜的思緒和情緒,真實的通達至自己最核心的關鍵點,聆聽自己準確的描述出心境觸動,沒那麼簡單。
還沒真正開始覺知、分辨,心中累的感覺,就不由自主的又浮現。接著,那累會讓自己隔離所在接觸的對象,以一種自我防護的方式,封鎖自己,以麻木和空洞感取代。
所以,越累的人,精疲力竭的人,往往眼神空洞,對任何事都不再能啟動任何反應、任何動力。
你知道了為什麼有越來越多人,無法描述自己,無法表達自己心理正在經驗什麼了嗎?
人越困難覺知自己的狀態,往往有越多的迴避,不想化費太多力氣,在未知中摸索。寧可花許多力氣,用在把時間消耗掉,也不想停留注意力在自己身上,體會自己的生活經驗,可以轉化何種形式的感觸或心得,更不用說道,把經驗和另一個人分享交流。
找到自己的聲音,很重要。如同你不能遺忘自己的名字,和自己是誰。
我們能夠知道「這是我…」,就在於能夠聽到屬於自己的聲音。
你見過「乖小孩」吧?那種沈默的、安靜的、順應的那種乖小孩,他們因為讓生命內部放進許多別人的聲音,特別是大人們的標準、要求、規範、評價,他們沒有空間,可以再放進自己的聲音。因為大人的聲音是這麼強大和強勢,乖小孩還沒真正感受到自己的感受之前,還不知道自己的想法之前,他已經把別人的看法和感覺,裝在自己的裡面,以為那就是「自己的」。
「乖小孩」不敢有自己的意見和聲音,以為只要有了屬於「自己」的想法或感受,就是不順從大人,就是大人口中批評的壞小孩、叛逆的小孩。於是,小孩簡化了一切,認定了去感受「自己」、去傾聽「自己」、去了解「自己」,及表達「自己」,都是滔天大罪,都是家庭、學校,乃至職場的禁忌,只要有那麼一點兒現身、現聲,都可能遭來無情和無理的謾罵和責備。
於是,做了乖小孩的你,漸漸的做了一個「空心」的你。就像是《綠野仙蹤》故事裡的錫鐵人,找不到心,對一切都無感。又像是故事中的稻草人,失去了腦袋,對一切都沒有了想法。最後,甚至像故事中的獅子,對一切的嘗試和冒險,都失去了勇氣。
聽不見自己的聲音,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或是不清楚自己的經驗,對自己的影響和衝擊是什麼,都會讓我們的心亂糟糟,無從整理,也無法形成有意義的經歷。
若是,你只知道自己在煩,不知道自己在煩什麼?或是,只知道自己很難受,卻不知在難受什麼?那種混亂,就如同你有一間很少整理,亂七八糟的房間。所有的東西都無秩序的擺放,有東西就放,有物品就塞,甚至是垃圾,也是眼不見為淨的堆著藏著,那麼,久而久之,當你想要清理這個房間,卻不由自主的就感覺到好累,什麼都不想動,什麼都不想處理。
煩到極致,近乎崩潰,我們的心理防禦機制便啟動了「隔離」、「壓抑」,讓我們徹頭徹尾成了「空心人」,只是一個表皮空殼在移動,卻失去了屬於自己的生命氣息和風格。
感受自己、傾聽自己,為自己的生活,做些記錄,不論是書寫,還是繪畫,或只是沈靜的內觀,看見自己一天的過程,遇見了誰、遭遇了什麼、面對了什麼。而外在的那些事件、那些刺激源,又如何引發和觸動你的內在起伏,無論是思緒的,或是情緒的。
唯有你看得見自己,才有覺察的可能。
但是,如果你想迴避自己,覺得觸摸自己是很累的事,你已經把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解決外面的事,應付外界的需求和要求,也試著讓自己在軌道上,不要失去功能和能力,那麼,你又怎麼會有力氣,再來體會自己的感受,發覺自己的思考呢?
對自己的漠不關心,對他人的漠不關心,將會悄悄的上演,在生活中,一幕又一幕。
你知道的,沒有你的存在,你的世界就不會存在。每一個人,能感受到自己再對應一個世界,無論如願或不如願,沒有這一個自己,這個世界也就消失了。而我們自己的狀態如何,往往牽動著我們會創造出什麼樣的一個世界,或者說,會反映出一個什麼樣的世界。而自己和世界的關係,奇妙處就在這裡,總是有著相對關係存在。
一個有著「可憐的我」的自己,會有一個「可惡的他人」的世界。
一個有著「倒楣的我」的自己,會有一個「不幸時常發生」的世界。
一個有著「委屈的我」的自己,會有一個「充滿欺負和剝奪」的世界。
一個有著「辛苦的我」的自己,會有一個「充滿無能弱者存在」的世界。
而一個有著「無感無所謂」的自己,會有一個什麼樣的相對世界呢?
我想,那必然會是一個「無趣,充滿麻煩」的空虛世界吧!
如果,想要活在一個有溫度,有情感,有人味的世界,那找到一個有感受的自己,有溫度變化的心,才可能有這樣的機會吧!
#摘自《入夜,擁抱你》_找回失溫的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62512
#先溫暖自己,再溫暖世界
提心吊膽提心弔膽 在 焦糖綠玫瑰 caramelgreen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生活:遺失的美好🌸
DA最近又開始想爸爸了
時間過得很快
他們上一次見面是去年中秋
按照目前對方毫無聯絡意願
加上我與孩子互動越來越舒心
我想
或許是該澆熄孩子的期待
常跟DA說
媽媽也是個大孩子
想去哪就直接衝
節日大搞cosplay
「如果家裡還有別人,那我們一定會被阻止,沒辦法這樣發神經病!」
DA:「為什麼?」
「妳看,我們出國玩,是不是每天從白天走到晚上?」
她點點頭:「對啊!」
「妳回想看看,妳爸不喜歡曬太陽,走沒多久就不想走,如果他硬是發脾氣說要回飯店,那怎麼辦?」
DA靈機一動:「那我們去找一個會常常帶我們出國玩的爸爸~」
#喂!
我每個假日都帶她出去晃
她知道我已經是很會陪她玩的媽媽了
但
很弔詭的
人家說親情永遠無法被取代
這是真的!
她心上還是留個位置給爸爸
(雖然她想像中的爸爸
跟現實裡的那個行為差異很大)
說實在話 時間久了
我慢慢喜歡上單身的美好
顧好自己跟小孩
想怎樣就怎樣
不用每天提心吊膽
擔心對方不養小孩 在外面搞外遇
如果現在有一個男人
要闖進我們的生活
或許我還會覺得很煩、很拖泥帶水的咧
#不要依附著誰活著
#自己來創造最美的風景
題外話
今天看社團說去一趟東京
要準備10-15萬
(還有人說要30萬)
我默默地掐指一算
嗯...他們到底是去多麼豪華的行程啊😅
#焦糖綠玫瑰
提心吊膽提心弔膽 在 鋼琴輕鬆談-手指建立&音色表達Aweken your inner pianist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喜歡看恐怖片嚇嚇自己?!那種提心弔膽的感覺怎麼彈出來呢?!👀
來聽聽恐怖的音色&提心吊膽的音色嚇嚇自己!👿😱👻
#二階音色表達
#鋼琴的戲劇課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innerPianist/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hqo05LQGmck/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