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卡囌卡卡衝》電影歧視原住民-呼籲全民抵制!
3年前一部電影《爸爸媽媽靠邊站》在沒有獲得原住民族同意下,文化挪用台灣原住民族元素引發爭議,經過3年後,更改片名為《卡卡囌卡卡衝》,而且在11/27上映,該片內容不但未尊重原住民族,影片中多次呈現對原住民族的歧視與刻板印象。我在立法院提出質詢,呼籲全民抵制!
這部片三年前宣稱取材自「卡那卡那富族」,但無論服裝、語言都是杜撰,更自創卡卡族的迎賓詞是「凱子來了,莫予伊走」,對「卡那卡那富族」相當不尊重。而且劇情當中還影射原住民族不文明,令人相當憤怒!
我們可以原諒無心之過,我們可以寬恕且接受願意認錯的道歉,但是3年前就知道的錯,3年後還明知故犯,執意讓它上映,這是不可原諒的錯誤!我們尊重「創作自由」,但「創作自由」不該凌駕在尊重族群文化之上。
我在立法院質詢原民會、文化部,對於這樣的歧視事件,我們的行政機關全部都束手無策嗎?我們對於這種惡質的電影,真的拿它沒轍嗎? 這是我們為什麼必須力推《反歧視法》的原因,我也呼籲大家抵制這部電影!
Youtube頻道
https://youtu.be/E4JhB1qO_oY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萬的網紅KAOHAOCHE Officia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Next K-HOW Album "ZENWAVE" 2021.02.28.SUN. _____________【ZENWAVE】_____________ 專輯製作人 Producer|高浩哲 Kaohaoche 詞曲 Lyricist & Composer|高浩哲 Kaohaoche 編曲 A...
「文化挪用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陳瑩(Ying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KAOHAOCHE Offici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新聞] 奧卡菲娜長年遭控「文化挪用」爭議!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文化挪用例子的八卦,PTT、DCARD和Yahoo名人娛樂都在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文化挪用例子的八卦,PTT、DCARD和Yahoo名人娛樂都在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文化挪用- Explore 的評價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ITA看世界第98集】文化挪用惹議推廣知識財產權之重要 的評價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新聞] 奧卡菲娜長年遭控「文化挪用」爭議! - 八卦|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新聞] 原民服飾被「文化挪用」 原青陣要求總統- Gossiping 的評價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閒聊] The politician S2 EP.3 文化挪用- easeries | PTT娛樂區 的評價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新聞YG又爆文化爭議!LISA簽售會上誠摯的道歉- 追星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新聞] 奧卡菲娜長年遭控「文化挪用」爭議!長文澄清暫退Twitter 的評價
- 關於文化挪用台灣 在 Re: [閒聊] 原來對馬戰鬼在歐美又開始大戰了? 的評價
文化挪用台灣 在 杰宇的法文邂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一個來自傳統天主教的瑞士人對於宗教的告白.下篇|我在台灣重新邂逅宗教的故事】
2016年,第一次來台灣玩,發生了許多精彩的事,但也遭遇了一系列慘劇。一個月內,發生了很多不幸的事,其中我一次是緊急送醫,過不就又發生車禍 😱
這段故事,發生在環島的第一天,爬到象山上面,我被虎頭蜂螫到,而對蜜蜂的毒產生過敏反應,立刻產生暈眩的狀況。還好我朋友在我身邊,扛著我下山。旁邊的人看到我快暈倒的樣子,早早就幫我叫了救護車,他們在樓梯下面等我們,立刻把我送去醫院解毒。其實我對那天的回憶很多都是空白的,唯一的印象是:護理師把我褲子脫掉給屁屁打針 😂
過了幾天後,我到台中找朋友。他晚上騎機車載我回旅館。到了紅綠燈,他乖乖地把機車停在白線後面。突然來了一個伯伯,酒駕從我們前面,急速開過來,直接撞上我們。我立刻從機車後座,飛到三公尺外的人行道上,當天幸好我背著厚重的包包,裡面放了一些衣服,讓我在著地時,沒有造成嚴重的傷害。
不到10天內,我遭遇這麼多不幸的事,台中姊姊(沒錯,那個很漂亮跟我一起拍影片的姊姊😍)覺得要趕快帶我去拜拜、收驚,讓我運氣好一點。第一次拜拜就是去鹿港的媽祖廟。當時,我聽到「拜拜」這兩個字,心中直覺地反應就是「不用,謝謝」。但連續發生的衰事,我心想:只是拿一次香拜拜,也不會害我吧。朋友帶我去拜了媽祖後,我還收到了一個護身符。台中姊姊叫我把它放進錢包裡,之後不管去哪裡,都會平安。
因為錢包裡的「護身符」,而被美國室友罵「文化挪用」
台灣朋友們有聽過「文化挪用」« l‘approriation cultruelle » 這個概念嗎?這是在這一、兩年,美國特別有爭議的主題。有一些人會認為,不同的群體,不應該使用屬於其他族群具有的特別文化、歷史、宗教含義的物品。2018年,有一個備受爭議新聞,一位美國白人女學生穿著旗袍拍畢業照,引發網友則被這位女生:「文化挪用」,他們認為以白人的身份,不應該穿著具有重要中國文化含義的服裝,因為這不是她的文化。
為什麼會提到這件事呢? 兩年前,我的美國室友看到我的錢包裡放著媽祖護身符,當我跟她解釋這是什麼東西時,她很快的罵我「挪用台灣文化」 。以她的立場來說,外國人不應該帶著任何台灣民間信仰的象徵,因為我們不懂他的含義,也更不應該在台灣任何廟裡面拜拜,那是一種侮辱本土文化的行為。
坦白說,我還不是很懂年輕美國人討論的「文化挪用(cultural appropriation)」,可是那次跟美國室友的對話,讓我感到很不舒服。我不在乎一個美國人,是如何看待我的錢包裡的媽祖護身符,不過我開始擔心,在台灣是否還有其他人,跟這位美國室友抱持著相似的想法。在台灣待了三年多,我多次觀察到,有些跟我差不多年紀的台灣人,在思想上非常美式。為了避免再次發生這個問題,我把護身符從錢包裡拿掉了,把它留在家裡的抽屜櫃裡。
當時剛成立「法文邂逅」的我,天天都很忙碌。一天早上,帶著Narou去公園上廁所,我在人行道上等紅綠燈時,被一個突如其來的車子撞到,那個駕駛把車開到人行道上,撞到我的腿,就按喇叭,然後煞車。我整個人都嚇瘋了,狀況外地站在人行道上,看著這位撞到我肇事者,毫不關心地把車子開走。我心裡狂跳地回到家,躺在沙發上,回想剛發生的事,覺得這件事情太奇妙了,不過更懸疑的是,事情發生的三天前,我才剛把護身符從錢包拿掉,之後就被車子撞到了。
自從那一天起,我的錢包裡又放回姊姊送我的護身符,再也沒有拿出來過。
小時候算天主教徒,退教後,自稱無神論者,那現在呢?我其實不知道,我也不想被貼上標籤。不過,在台灣,每次過年時會陪朋友去龍山寺拜拜。我想這件事情會讓那位美國朋友暴怒,不過我真心覺得拜完後,心裡感覺平安、踏實,我也想好好藉此感謝在台灣平安的生活。最近有朋友跟我說,龍山寺也可以拜月老!明年過年,我想我應該不只會拜身體健康、祈求平安 😂
朋友們身上也會帶護身符?有類似的經驗嗎?😊 趕快分享給我吧!
#杰宇的法文邂逅
#Merci媽祖保佑
#護身符
#邂逅台灣的宗教
文化挪用台灣 在 KAOHAOCHE Official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Next K-HOW Album "ZENWAVE"
2021.02.28.SUN.
_____________【ZENWAVE】_____________
專輯製作人 Producer|高浩哲 Kaohaoche
詞曲 Lyricist & Composer|高浩哲 Kaohaoche
編曲 Arrangement|Rollmeajointyella , Rayloloo , FORGOTTEN
錄音 Recording|高浩哲 Kaohaoche , Rayloloo
混音 Mixing|Rayloloo , DUSA
視覺設計 Art Direction|吳建龍 FKWU , 朱智顯 Goodboixian
專輯設計 Album Design|吳建龍 FKWU
3D 設計 CG Art | 朱智顯 Goodboixian
動畫導演 CG Director|朱智顯 Goodboixian
標準字設計 Logotype|鄧承忠 Johniizzz
周邊設計Peripheral Design|張傑夫 SUPIGS , 鄧承忠Johniizzz
行銷企劃 Marketing Planning|黃培華 Sunday Huang , 高浩哲 Kaohaoche
活動企劃 Event Planning|高浩哲 Kaohaoche , 黃培華 Sunday Huang , 魯光孟 About Ris
MV導演 Music Video Director|鄒舒斐 SHUFEIZOU
專輯文案 Album Copywriting|古尚恆 Ku Da Yeast
PRESENTED BY HELICREW OFFICIALS
「禪」是梵語「禪那」(ध्यान,dhyāna)的簡稱。原義是靜慮,意即至心一處、靜思觀修。禪可以說是一種基於「靜止」的行為模式。停止才能前進,留空才能增加。透過靜止的冥想,屏除雜念,人們才能鍛煉思維,進而發展智慧。
台灣陷阱饒舌霸主高浩哲K-HOW,繼2019年關注台灣當前青年世代困境的《日頭赤炎炎》專輯後,睽違一年再度推出個人第五張創作專輯《ZENWAVE》。經歷了多年的歌手生涯高低變化,高浩哲走過憤怒、悲傷、狂喜等多種情緒起伏。此次高浩哲選擇跨越外在世俗的直觀執念,以內在的「禪定」出發。不論人世間的爭奪喧噪,將自身的意念得以匯聚成流,高浩哲不再徬徨。生活也好、創作也好,順著自己的節奏即可持續前進。
《ZENWAVE》除了呈現高浩哲的心境轉變,同也體現其耕耘多年的音樂思維之躍升。除了足以代表其音樂風格的808 Trap,不論是80’s帶有Cyberpunk科幻風味的Synth Sound、國際潮流上逐漸嶄露頭角的Drill,甚至是嘗試搖滾、House等跨界曲風。他並不滿足只被定義為一線陷阱歌手。
製作團隊除了海底隊當家製作RAYLO、老夥伴電音唱作人Dusa,此張專輯更是邀來了曾編曲頑童MJ116〈幹大事〉、〈少年董〉等知名單曲,並固定與有著BRIDGE等大勢饒舌歌手的重慶嘻哈廠牌GO$H合作的台灣知名製作人ROLLMEAJOIENTYELLA參與編曲、製作。
從專輯的取樣成音、視覺設計,甚至是MV的造型美術,高浩哲皆大量挪用本土民俗文化,尤其是三太子。對他而言自己好比三太子般對抗權貴階級。為了台灣年輕世代奉獻生命,削肉還母、剔骨還父,最終對抗成功。世代間的衝突和對立,也一直是他關注的議題。
高浩哲用他一貫的暗黑風格,搭配上強而有力的專輯概念、企製團隊。無論成功與否,他早已在這條音樂的不歸路上留下屬於他的記號。
The concept of “Zen” originated from ancient Sanskrit(ध्यान,dhyāna),which means quiet down one’s mind, putting one’s heart into a singular focus. “Zen” can be interpreted as a behavioral pattern based on “tranquility”. One can only move forward by slowing down and earn more by empting out. Through the meditation of tranquility, erasing all the noise inside, that we can strengthen our mind and develop higher intelligence.
Since the album《日頭赤炎炎》focus on the struggle of young generation released in 2019, here comes the fifth album《ZENWAVE》from Taiwanese trap king K-How. After many year’s ups and downs, K-How went through various different emotions, anger, sadness, ecstasy…etc. This time K-How chose to transcend worldly attachment, restart from a inner status of “Zen”, disregarding all the external hustle, leaving only pure mindfulness in his heart, K-How is no longer lost, no matter life or his creations, he goes with his own flow and keep moving forward.
What《ZENWAVE》presented is not only the mental changes of K-How, but also the development of his music aesthetic over the years, except his iconic sounds of trap 808s or synth sound with 80’s cyberpunk characteristic, he even try to combines elements of Rock, House Music into this album, showing that he’s not satisfied with only being a trap music artist.
The all-star production team are comprised of Helicrew’s main producer Raylo, the usual suspect – singer/electronic music producer Dusa Naga, he also invited the well-known Taiwanese hip-hop producer ROLLMEAJOIENTYELLA who’re known for countless award-winning hit songs that he produced for across mandarin hip hop scene, from artists like Taiwan’s hip hop superstar MJ116 to Chinese top hip hop artists like BRIDGE、MACOVERSEAS to participate in the beat-making process.
From album’s sound selection, visual artwork to the subtle details in his music video, K-How implement lots of local folklore culture including imagery of Nezha. who died fighting the upper class and finally succeeded in the confrontation, which K-How symbolized himself as Nezha, sacrificing his life for young generation in Taiwan, expressing the conflict in between different generations and traditional values thru his music.
K-HOW continues his dark style on top of strong album concept, production team, no matter if he succeeds or not, K-HOW’s already leaving marks on this never-returning path.
曲目
01 ROCKSTAR LIFE
02 就是你
03 筋斗雲端
04 媽祖托夢
05 龍蛇混雜
06 就等我出山
07 做鬼也風流
08 切切
09 ZENWAVE
10 ZENAX
11 趴數
12 別人的失敗就是我的快樂
文化挪用台灣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認真聽】純愛不純|#台灣青春愛情電影|刻在你心底的名字 \\ 李長潔
.
自2008年台灣電影再次興起以來,通俗的青春愛情故事,不但成為話題與票房的解方,也時常在各影展獲獎。以《#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為例,金馬獎就入圍5項,也榮獲「最佳攝影」、「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盤點台灣青春愛情電影的興起,除了70年代瓊瑤式愛情的健康寫實延續,90年代台灣新電影借用愛情重建台灣性。但進入2000年後,一切開始慢慢不一樣了。
.
2000年開始,《藍色大門》(2002)、《盛夏光年》(2006)、《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2011)、《女朋友男朋友》(2012)、《等一個人咖啡》(2014)、《我的少女時代》(2015)、《六弄咖啡館》(2016)、《刻在你心底的名字》(2020),大量的青春愛情電影成為了台灣純愛想像的視野,他們以「青春」、「少男」、「少女」為名,表現出台灣人的情感文化模式。
.
我們今天的「偽學術 | 認真聽」,就來談談這20年來的粉紅泡泡。這廣大的戀愛流行文化是甚麼模樣?它們反映了怎樣的愛情轉向?從不同作品中又可以解讀出哪些文本隱藏的敘事?還有那些膾炙人口的電影主題曲。
.
📌 #今天的內容有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我的《藍色大門》與青春
▶ 「青春」的形構
▶ 「少男」、「少女」的理念型
▶ 純愛不純—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情感先於政治
▶ 愛情電影主題曲
.
📣 #firstory 聽這裡: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k39z6z0zvfx0807v0lu7165?ref=android
.
📣 #kkbox 聽這裡:https://podcast.kkbox.com/episode/4pHpNRfyLL7Tosl61J
.
📣 #spot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sbEXh0CwFSEICRNTdR09S?si=dyHHN9_qR-OzUF8q3P95JA
.
📲 #FB論述版: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674782469376038/
.
//// 完整論述 ////
.
▓ #甚麼是愛情電影
.
想要談「愛情電影」,那勢必是要做個「#類型電影」操作型定義,儘管近年台灣電影的類型化飽受批評,但其的確是招喚大眾的一個方便途徑。或許我們可以幫愛情電影分類為:羅曼史(romance film)、通俗劇(melodrama)與文藝片。目前2000年後的青春愛情電影來看,則較多傾向文藝片。
.
也是因為電影類型化的緣故,其可以更清楚地連帶成一套系統、原則與期待。當「#愛情電影」正式成為一種培養台灣人觀賞電影的習慣,除了公式化的內部敘事外,向外延伸後,便足以展開各種文化工業的制度性生成,例如偶像明星的打造、週邊商品販售、主題曲的流傳等(Illouz, 1997)。
.
最終,透過類型電影的集體觀看,可以反映出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或是文化模式。好比《#為甚麼愛讓人受傷》中,Eva Illouz(2012)藉由《傲慢與偏見》來理解西方個體主義的浪漫生態,或許我們也可以在這20年來的青春愛情電影裡看見自己。
.
▓ #我的藍色大門
.
在《#藍色大門》張士豪的那個年紀,夏天的午后是連續補習戰鬥的人生,週一、三、五是何明數學,週二與週四是徐薇英文,當然以我不學無術的青春,大部份都是呈現偷懶蹺課的狀態。那時候究竟能夠有甚麼煩惱?
.
2002年的《藍色大門》第一次開啟了我對愛情與性別的思考。導演易智言當年拒絕了參加金馬獎,不然,這部相當具有時代意義的作品,肯定有不錯的成績。片中孟克柔(桂綸鎂)、張士豪(陳柏霖)、林月珍(梁又琳)三人的關係,呈現了00年代台灣青少年的社會行動與市民生活精神。
.
▓ #青春的形構
.
我們以後會成為甚麼樣的大人,變成00年代後市民社會中年輕男女的煩惱。在後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活中,這些都市裡的小事件,個人選擇的養成遊戲,成為我們最需要煩惱的自由,一種集體規則與個人自由的協調抉擇。
.
「青春」,是一個重視自我探索的過程(過渡),無論是《藍色大門》或是《盛夏光年》,都試圖描繪這種秩序建構中的過渡,五月天同名歌曲的日文名稱就叫「#青春の彼方」-- 放棄規則,放縱去愛,放肆自己,放空未來。也是因為這樣的「#失序」,青春才讓人懷念。最終,沈佳宜說「人生中的很多事情,原本就是徒勞無功的」,的確,我們正在腐敗,但我寧可選擇相信《刻在你心底的名字》結局的協調與釋懷是有可能發生的。
.
「青春」,也帶著台灣觀眾走出90年代的悲情。早期的青春愛情電影帶著濃厚的陰鬱,一直到《藍色大門》開始,我們開始談論同志情感、性別認同、家庭關係、三角戀愛等情感議題,青春變得多元而明亮。
.
青春愛情電影裡,反映著情感的真實體制(regime of emotional authenticity)(Illouz, 2012),非常強烈地要求內在性感作為行動與選擇的基礎。青春中的人們,因為初次面臨社會化規範,人們會認真審視自己與對方的情感(愛情、親情、友情),以判斷這段關係的重要性與強烈程度。這大量的自我情感檢視,一見鍾情的強烈情感暗示,時常就是「青春」的情感面貌。這也是青春迷人之處。
.
▓ #少男與少女的理念型
.
媒體中的少男與少女,帶給觀眾對性別角色的論述形構,一方面文本建立起一種戲劇性、典範式的形象,隨著故事的開展,加深觀影者的情感投射,另方面一起作用的是,少男少女的面貌外表的特質,也形成觀眾的欲望對象,產生明星化的作用,成為性別操演的模仿理念型。
.
青春愛情電影中的少男比少女更加倍重視,除了《藍色大門》與《我的少女時代》外,其它全部的愛情電影幾乎都圍繞著少男,少女通常則作為是推動劇情的力量。少男的姣好面貌,成為電影世界裡的耽美重心,隨便舉例就一堆,陳柏霖、張孝全、柯鎮東、陳昊森、曾敬驊,「#大男孩」的對純樸、憨直、大笨蛋的要求,他們表現忠誠、可受控制,並且,他們不會對(男性)觀眾產生威脅感。
.
至於女主角則以「#熱情開朗大方」為形象,如《女朋友男朋友》中的林美寶(桂綸鎂),就如同前述,她起了連結兩位男主角陳忠良(張孝全)與王心仁(鳳小岳)的作用,確實地帶動敘事的進展。
.
▓ #台灣青春的反叛結構
.
2000年後的台灣青春愛情,某個程度上融合了日本和美國的純愛視野,前者展現了「#物哀」的精神,後者則更多在表現西方個體主義的追求。當然,不同的作品也有各自主題脈絡的側重,像是性別認同、性別麻煩(Butler, 1990)、青春成長、描繪時代精神、國家與社會變遷的隱喻、情感抉擇等等。
.
總體而言,台灣的作品更擅長挪用青春的反叛結構,去對應、甚至逆返「#國家體制的規訓」,這個台灣電影本土化的大主題。2000年後的新導演,以90年代前後為基礎,自然而然流露出了導演本身的「懷舊」情感,想是一個包含了情慾、戀愛、政治、社會、經濟裝況的「情感的共同體」。
.
▓ #情感先於政治
.
以《女朋友.男朋友》為例,其為一部愛情電影,也是一部歷史電影。該片採用序列式的線性時空,將台灣的多重現代性再現。許多文化學者會討論國族與愛情的辯證關係,大時代下兒女情長,微小的愛情被鑲嵌在巨觀的社會脈絡中。但實際進入電影文本,才會發現,楊雅喆並不是要說明這種台灣性的社會—歷史時空,反而,他進行一種「#逆反」,讓情感能量來主導政治的場景。根本沒人真正在鳥民主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非常後現代的後現代的後現代。
.
楊雅喆幾乎總結了後殖民與後現代電影裏頭所有的多元主體:女性、情慾、學生、社會運動、娘娘腔、同志、小三、本土、鄉下人、都市人等等,運用了諸多遊戲般的情節將這些概念構成一個皺摺,裏頭緊密扎實情慾流動,展開又可以觀看台灣自由的進程。
.
▓ #那些年我們一起唱的主題曲
.
青春愛情電影還是成為一種類型了,也不是壞事,也許是必然,這形成了一個穩定的大眾流行文化市場,引導著戀情與自由的話題,反映著純粹親密關係的渴望。在電影裡,人們才可以淡化成人愛情經驗的功利性、功能性。如果能夠再有一首好聽的情歌那就更好了!
.
要能在腦中烙印電影裡的青春記憶,就一定要有一首讓人感動的歌曲,當旋律響起時,瞬間喚起洶湧的刻骨銘心,像是《藍色大門》的「#小步舞曲」、《我的少女時代》的「#小幸運」等。盧廣仲的《刻在我心底的名字》就是一個不錯的例子。這首獲獎歌曲,編曲十分令我動心,第一聲,每次聽到小號與歌手聲線對唱,與法國號的穿梭交疊,都會全身起雞皮疙瘩。
.
這首歌起了關鍵的宣傳作用,五月天、魏如萱、周興哲、蔡依林、田馥甄、梁靜茹、李千娜、韋禮安、曾沛慈、徐佳瑩等歌手的cover版傳唱參與,更加豐富了電影文本與影迷/歌迷的連結。
.
結論是,該約唱歌了(?
|
#參考文獻
.
1. Illouz, E. (1997). Consuming the romantic utopia: Love and the cultural contradictions of capitalism.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2. Illouz, E. (2012). Why love hurts: A sociological explanation. Polity.
3. Butler, J. (1990). Gender trouble: Feminism and the subversion of identity. routledge.
文化挪用台灣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e Trend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在繁體中文世界中,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1年的書籍出版,與2019年Netflix的實境節目播出,符合「儀式」與「儀式感」兩個關鍵字的增長。在日本反而沒有這樣的關鍵字搜尋趨勢。而從百度指數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台灣與中國在「儀式感」一詞的數據趨勢上更加類似,大致上是從2018年開始至今,儀式感被開始被強調。
.
從數據上的顯現可推論,一方面因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文本的流行,帶動台灣大眾對生活儀式感的關注,另一方面,2018年起中國對於儀式感的論述也大幅的上升。其中包含了各種媒體文本的傳頌引用,大眾讀物書籍的出版,商業廣告與商品的運作。當然,從結構化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源自於高度(晚期)資本主義現代生活的盈充,「儀式感」成為一種現代人對峙社會結構的方式。
.
📌#今天的內容有
.
▶ 為甚麼要儀式感?
▶ 「儀式感」變成流行語
▶ 儀式理論的解釋
▶ 流行文化中所談到的「儀式感」
▶ 儀式感的商品邏輯:販售儀式
▶ 邁向幸福還是渴望幸福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4zhovx5c2n0854a0pggzk8?ref=android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yqb4436c1xX1cqEZEi0zW?si=r0-NQm1GQQ2tqTY1buSwpQ
.
💻#FB 完整論述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70123626508590/
.
.
\\\\\ 完整論述 \\\\\
.
▓ #儀式的起源
.
不過當我們朗朗上口儀式感,你有想過那「儀式」(ritual)是甚麼嗎?在法國社會學家Émile Durkheim(1912)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表示,宗教很明顯是一種「社會性的事物」,其由信仰和儀式兩個範疇組成,並且將世界化分成相互對立的兩類:神聖事物和凡俗事物,兩者的區隔透過禁忌維持。Durkheim認為,信仰是觀點(opinion)的表達,存在於表徵(representations)之中,並且表達了神聖、凡俗事物之間的性質與關係;而儀式產生於行為方式,並且規定在神聖事物前如何行事。簡單來說,信仰與儀式就好比於思維與行為。
.
所以儀式就是一個連結「神聖」與「世俗」的行為方式。可是為甚麼我們要連結這兩者呢?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1969)在《#儀式過程》中解釋,經過儀式過程的三個階段:分隔(separation)、閾限(liminal)、回歸(return),人們就可以從百般無聊的日常世俗,經歷特殊體驗、曖昧模糊的非常神聖,最後再重新連繫現實。這樣的儀式性過程,重整人類的社會結構與生活秩序,獲得意義上的舒放圓滿。
.
▓ #當代流行文化中的儀式感
.
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發展出來的,網路的文案定義,「儀式感」是源自於《#小王子》故事裡所說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片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從前面人類學的討論來看,這個定義的確沒問題,但《小王子》絕對不是源起,應該只是個「宣傳」。
.
從大眾流行讀物來看,李思圓《生活需要儀式感》(2018)告訴讀者,生活細節的留意與經營,可以讓每日生活回到關注自己的感受當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特殊時空。高瑞灃的《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2018)也是強調「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前兩者算是一種儀式觀點的生活應用,並且著重在美學與心理學的關聯性上。
.
Theresa Cheung的《儀式的力量: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2018)就比較神奇一點,他把儀式感與成功關係在一起,「成功人士都在做的標準動作,天天如此」。提供些達到成功人生的步驟。總體而言,「儀式感」論述告訴當代的人們,應該追求幸福快樂的主體,應該拒絕潦草的生活秩序,並且將傳統意義上宗教生活中的儀式方法,轉向注重個人生活的「#體驗」。那是一種在宗教匱乏年代裡的世俗信仰。
.
▓ #資本主義下的儀式感
.
有趣的是,從2018年開始,伴隨著大量的儀式感討論,強調「儀式感」的商品也突然增長。「護甲儀式感」、「護膚儀式感」、「汽車體設計儀式感」、「果汁機儀式感」,甚麼都可以有儀式感。宗教儀式的神聖性功能,因個人主義化的世俗趨勢,被吸收到商品的設計與資本主義的邏輯中,說服人們只要經過日常消費,就能獲得聖靈充滿。
.
在商品的設計中,儀式感被視為一個綜合的體驗系統。儀式感是在儀式活動中,形成的對形態、色彩、結構、材質、節奏、秩序、氣味、流程等綜合性的感官體驗,並且強調其給人帶來的愉悅、神聖、莊重、敬畏的情感。身體的經驗透過商品的細膩參與過程,招回在理性世界中被抹平的自己。
.
在這個晚期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傳統宗教信仰式微,世俗化、個人主義化的精神興起,那些渴望在來世獲得救贖的宗教信念已然緩不濟急,「儀式感」所宣傳的私人化、看得見的、當下在世、立馬解決人的精神困境的目的,反映著我們的新興信仰(丁仁傑,2001)。弔詭的是,不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將我們推入這個牢籠嗎?
.
儀式感的挪用,同時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渴望與失望、解藥與毒藥。
|
跟我討論儀式感設計的品牌就是 For Twenty 敏弱肌專業保養 😁
|
#參考文獻
.
1. Durkheim, É. (1912).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le système totémique en Australie (Vol. 4). Alcan.
2. Turner, V. (1969).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Routledge.
3. 丁仁傑. (2001). 當代台灣社會中的宗教浮現: 以社會分化過程為焦點所做的初步考察.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1), 205-270.
文化挪用台灣 在 文化挪用-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文化挪用. 戒嚴數十年台灣社會封閉保守的傳播環境、加上電影對原住民族刻板想像的描述,這一首「民歌」在解嚴後的2022年還能造成如此殺傷力,不是因為它不夠琅琅上口, ... ... <看更多>
文化挪用台灣 在 【ITA看世界第98集】文化挪用惹議推廣知識財產權之重要 的推薦與評價
文化挪用 惹議推廣知識財產權之重要】#ITA看世界#國際新聞在時尚界, 文化挪用 的爭議案件層出不窮,今年5月,有三家國際時尚品牌的商品被墨西哥文化部 ... ... <看更多>
文化挪用台灣 在 [新聞] 奧卡菲娜長年遭控「文化挪用」爭議! -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