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像自己被關在西伯利亞,在惡劣高壓的不毛之地,每天進行苦役工作,每天看著夥伴魂斷異鄉嗎?
《零下六十八度》是一本非虛構作品,描述二戰後一名臺籍日本兵遠赴滿洲國,而在二戰末期蘇俄向日本開戰後,成為戰俘被送往西伯利亞居留。這名成功回返臺灣的戰俘名叫陳以文,是一名宜蘭人,而這本書是他的孫子陳力航以口述歷史方式記錄而成的。無奈,有更多的陳以文還來不及說出自己的故事,生命就凋零了。幸好有這本書存在,真的是太好了。平實的書寫,但生命的堅韌卻突破紙頁的拘束,直擊內心。
話說,光是想到要和南京蟲對抗,我就起雞皮疙瘩了。來看看書中怎麼寫:
「除了照明、溫度的問題,隊員在寢室內,還要面對南京蟲。南京蟲,又稱溫帶臭蟲,喜歡藏在床、柱子、牆壁的隙縫裡。對喜歡溫暖的南京蟲來說,人體是南京蟲的溫床,南京蟲喜歡聚集在脖子、手腳的皮膚柔軟處,人被咬了之後,就會開始癢,一癢就會想抓,抓了就會紅。西伯利亞每個日軍收容所裡,都有南京蟲。收容所的隊員,每個人臉上都是紅紅的一點一點,夜間睜開眼睛,可以看到南京蟲聚集成圓形,正在吸人的血,南京蟲若受到干擾,就會像小蜘蛛一樣逃竄回床縫、牆縫裡。收容所有同袍會試圖把衣服拿到戶外去凍死南京蟲,但沒有效果。
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南京蟲會聚集到你的身體,也代表你還活著。以文會聽說,有人看到南京蟲突然從鄰床同袍身上竄出,原來同袍已經過世了。」
——陳力航《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
前衛出版社
p.s.有些文字改編自書介。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介紹 訪問作者:陳力航 內容簡介: |南洋以外,臺灣人的極地苦寒戰俘記憶| 非虛構寫作紀錄二戰後臺灣人的身不由己 以日本國民身分遠赴滿洲國,面對異域與隨之而來的戰事 從小人物個人生命經驗看大歷史底下的流轉與哀傷 西伯...
日本 西伯利亞戰俘 在 上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蘇聯兵當中雖然有壓榨、欺負戰俘的人,但也是有好人...
看更多國際新聞:https://is.gd/M1Hvc1
上報國際圈 #二戰 #日本 #西伯利亞 #戰俘
日本 西伯利亞戰俘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1945年8月15日,日本發布終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戰爭的一切都結束了?士兵可以丟下武器回家當活老百姓,戰勝國人民可以放鞭炮、開香檳慶祝,或是在時代廣場看到任何女性都可以把她拉過來親下去?(注意,雖然當事人不但沒有受到法律指控,而且還留下經典畫面作為歷史紀錄,但這招不是每個人都能適用,更要看時間地點,最起碼現在如果有人跑去凱達格蘭大道做同樣舉動,大概只會被國安人員制伏......不過應該可以上什麼動新聞版面就是了。)
讀歷史,的確有些時間點顯特別重要或有紀念性。比如:1937年7月7日,是國民政府對日全面抗戰的開端;或是1944年6月6日,諾曼第登陸行動打響盟軍在西歐戰場的反攻。但有的時候,這些時間點卻又容易誤導人,讓人覺得「事情就突然發生」或是「事情就突然結束」。
像是七七事變,儘管發生衝突,其實國民政府和日本政府一直沒有放棄外交談判好停止戰爭的可能性,換言之,儘管被視為全面戰爭的開始,但其實當時最初的戰況規模並不算大,而是逐步的升級。況且注意我的用詞,「全面抗戰」,這代表其實早在七七事變以前,中日雙方已經有軍事政治上的衝突,也正是這些衝突的逐步升溫,然後如此巧合的在那個時間地點一口氣引爆出來。
又像是諾曼地登陸,好像盟軍這時開始反攻歐洲,但其實在此之前,盟軍早就有反攻歐洲的行動,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是為諾曼地的行動累積經驗及預備(例如:迪耶普登陸戰役)。而盟軍也不是就只有在6月6日有所行動,事實上,在那之後盟軍仍然需要部段輸送物資兵力,而德國軍隊更不是在6月6日就喪失戰力,事實上,有數隻部隊仍在堅持抵抗。
說回到8/15的終戰日,雖然高層說戰爭結束,但事實上,某些地區接收到終戰通告需要時間(尤其當時還沒有WIFI網路),有些軍事行動更是箭在弦上而必須持續進行,所以少數地區仍在猛烈交火中。
又或者戰爭相關的人員並不會因為一紙命令,就能迅速回到戰爭前的原位。像是在中國戰場,日軍仍佔領中華民國眾多國土,即便他們已經停止戰鬥,但仍需等待中國政府的軍隊前來接收(而這就是國共內戰開打前的背景之一);逃難的中國百姓也不可能直接從西南大後方瞬移回自己的家鄉,正如分布在各地作戰的日本士兵也無法瞬間卸甲歸田。
或許說到這,已經有人感到不耐煩:「好啦,我知道回家移動需要時間,行了吧。」
但過往歷史往往都會超出我們後人的想像,比如:一個台籍日本兵,因為戰爭而離開台灣並前往中國東北服役,而他的返鄉之旅,卻是先被抓到蘇聯關了好幾年後,才從日本到上海,再輾轉回來台灣。然後讓人想不到的是,這位台灣人在返鄉過程中,在上述地點,都又被關了起來,堪稱關關難過,關關都被關過。
這就是今天書籍《零下六十八度》中的主角─台籍日本兵陳以文,他的人生故事。
在這本書中,我見到戰爭的更多層面,戰爭不是只有熱火朝天的前線作戰,戰爭更沒有因為終戰而立即消失,正如陳以文先生數年的戰俘經歷,戰爭在當時並沒有完全消退(而且大家要注意,二戰結束後可就要進入冷戰,戰爭的陰影不只沒有遠去,有時還顯得更加厚重以及壓迫),陳以文先生算是極度幸運的,竟能在最後活著全身而退,且留下戰後的紀錄。而有許多戰俘,可是未能留下隻字片語的離開世間......
(我上述的感慨,是來自一部電影「戰地琴人」,這部改編自猶太裔波蘭鋼琴家,在二戰躲避納粹德國追捕的經歷中,鋼琴家曾遇到一位德國軍官,而這位德國軍官竟對他提供保護。可惜的是,這位德國軍官在戰後被蘇聯人俘虜,並只知道他後來死戰俘營中。這位在二戰隊多人提供過庇護的好人,他在戰爭中究竟有何想法?又是為何他有如此行動?都隨著他的死而成為了無解。而且我遺憾的是,有一位好人就著麼毫無交代的離去......)
在這部意想不到的紀錄中,我看到的不只是史事的紀錄,更是滿滿的感情。包含:陳以文先生所經歷人物的互動,以及作者,也就是陳以文先生的孫子─練馬超大根的陳力航,對於前人追憶的感情。
(話說,在這個好像要催情緒的段落中,我講出作者的外號,是不是很跳tone?其實......這也是種感情,大家懂嗎?)
(友曰:放屁!少在那邊臭蓋!)
好的,那我們進入主題,來抽獎吧!
請完成以下動作: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文
2.
在文章底下留言「我想知道零下六十八度的旅程」,然後如果有,也可以寫下一些你知道有關長輩在戰時的經歷(這算是讓我自己開眼界)。
就有機會獲得《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一書,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3位中獎的朋友,有興趣的人可別錯過這個機會喔。
購書可往此處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9406?loc=P_0004_026
#零下六十八度
#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
#前衛出版
#看到我可以叫出作者的綽號就知道我是一個多麼有感情的人了吧
#話說我沒能好好聽長輩的戰亂經歷_因為他們都不講_而不講的背後我後來知道是滿滿的悲痛
日本 西伯利亞戰俘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介紹
訪問作者:陳力航
內容簡介:
|南洋以外,臺灣人的極地苦寒戰俘記憶|
非虛構寫作紀錄二戰後臺灣人的身不由己
以日本國民身分遠赴滿洲國,面對異域與隨之而來的戰事
從小人物個人生命經驗看大歷史底下的流轉與哀傷
西伯利亞拘留,指的是二戰末期,蘇聯向日本開戰,戰敗後大量的日軍戰俘強制移送西伯利亞與中亞、蒙古等地,在惡劣高壓的環境中進行苦役工作,在那不毛之地導致許多人魂斷異鄉。
除了日本人,當時的臺灣人成為戰俘後,也被送往西伯利亞。臺灣人來自溫暖海島,更加不能適應北地氣候,然而,這段歷史卻被抹去、消失於臺灣人的記憶中。
本書從宜蘭男兒陳以文的生命歷程出發,透過他的經驗,回到那混亂的一九四五年,跟著他從日本本土出發,前往滿洲、西伯利亞,重新認識並補足屬於臺灣人的歷史。
作者簡介:陳力航
出身宜蘭醫藥世家,成大歷史系學士、政大臺史所碩士,現為獨立研究者,專長為日治時期臺灣史,除學術著作之外,亦有多篇歷史普及、非虛構文章刊載於網站《故事》、《黑色酒吧》、期刊《薰風》。專書部分,著有《圳流百年》(方寸,與謝金魚等合著)、《黑色怪譚:讓你害怕的,真的是鬼嗎?》(聯合文學,與艾德嘉等合著)、《不能只有我看到!臺灣史上的小人物大有事》(圓神,與吳亮衡等合著)。
出版社粉絲頁: 前衛出版社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LIVE直播-fb新鮮事:https://www.facebook.com/live.fbshow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日本 西伯利亞戰俘 在 [心得] 《零下六十八度》台籍日兵西伯利亞戰俘史 的推薦與評價
二次世界大戰過去至今歷史不到百年,相較於歐陸納粹殘酷的記憶,亞洲區記憶鮮明的則是那太平洋戰爭的殖民地戰場。當時的台灣作為日本領地以台籍日本兵 ... ... <看更多>
日本 西伯利亞戰俘 在 [心得] 《零下六十八度》台籍日兵西伯利亞戰俘史-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寒風刺骨,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
二次世界大戰過去至今歷史不到百年,相較於歐陸納粹殘酷的記憶,亞洲區記憶鮮明的則
是那太平洋戰爭的殖民地戰場。當時的台灣作為日本領地以台籍日本兵的身分上戰場的記
憶,如今在這幾年慢慢拼湊回來在這日治時期台灣軍人的追憶,有些故事現今聽起來是如
此不可思議。
《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是研究員陳力航寫作祖父陳以文的
非虛構寫作紀錄,故事以陳以文在日治時期太平洋戰爭時加入軍隊,前往滿州受訓卻在戰
爭結束後被俄羅斯軍隊俘虜,被帶往西伯利亞戰俘營,透過文字與照片書信,作為當時期
台籍日本兵在西伯利亞的軍史資料證明。
台籍日軍定位?日本政府不補償、中華民國不承認
國共內戰,台灣作為國民黨失利逃往的海上反攻大陸據點,至今中華民國據台時代,走過
白色恐怖、戒嚴解嚴、到如今轉型正義,正視去回顧過往被國民黨人士藏起來與刻意抹去
的歷史。
日治時代的台灣便是一環,如今一幕幕日本時期的台灣樣貌回歸到台灣人的眼簾,補足那
一段除了日本人占領台灣好壞壞之外的空白記憶點,讓當時在日治時期的台灣人透過文字
創作、視聽娛樂等方式,將好壞再次回到台灣這片土地上,回顧一段被遺忘的幾十年台灣
史。
在日治時代末期,台籍日本兵是一段很重要的歷史記憶。對於當年皇民化運動被當成日本
人前往戰場的台灣人,這一段歷史是重要且殘酷的記憶,也是很難三言兩語說盡的歷史殘
缺。
因日本和台灣在戰後是兩種不同地區,導致台籍日本兵長期權益與歷史定位受到漠視,例
日本政府已非國民不補償當年台籍日本軍人、中華民國政府不承認台灣日本籍軍人的歷史
定位。根據日本厚生省統計:有3萬多個台籍日本兵在太平洋戰爭中死亡、2萬多名下落
不明,其中靖國神社則供奉了2萬8千名台籍日本士兵。
從台灣到東北滿州國,戰後西伯利亞戰俘的台籍日本兵
《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是作者陳力航祖父陳以文的親生經
歷寫作,同時也是一個台籍日本兵前往東北滿州的故事。這裡可以帶出台灣日治時期時日
本政府在二戰前兩點,一是南進政策、二是東北滿州。
當時南進政策下台灣是日本海軍南亞政策的一個起點,而北部則是以滿州國為據點的陸軍
,雙方的權力鬥爭,在當時的台灣也有所謂的「滿州國熱潮」,認為前往滿州可以獲得更
多更好的機會,南進政策則是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戰略佈署,可以說在歐美各國以外
位亞洲日本殖民政策之一。
而這本講述陳以文軍旅故事的《零下六十八度》並不著重在探討整體的日本國情或軍事結
構,而是更多放在台籍日本兵軍旅生活和為何從軍的情況上,專注在日常與戰爭對於他們
去向的改寫。
因為空戰原因台灣地區與日本本島無法訓練空軍,而將日台士兵移置滿州做飛行訓練,故
陳以文才會前往滿州,也才有日後戰爭結束被俄羅斯軍人俘虜帶往西伯利亞的事件發生,
書籍中用有如寫作散文與小說的形式敘述整個過程,搭配圖片讓讀者可以很快就進入狀況
。
西伯利亞戰俘營生活,與蘇聯士兵的同居日常
因戰後俄羅斯壯年人力缺乏,故蘇聯打算利用投降俘虜的日軍作為人力,從見工業與建設
,這之中也不只是日軍,德軍、流放罪犯人數也不在不少。過去有同樣經歷的日本軍人小
熊英二所寫《活著回來的男人》書中,就有敘述這段故事。
有關西伯利亞戰俘的敘述書本裡面有著許多,例如全裸給女軍醫檢查身體、與蘇聯軍人一
同去偷馬鈴薯加菜、甚至用日本兜襠紅布跟當地俄羅斯婦女換取食物用具、由日本軍官士
官管理戰俘營上下關係,可透過陳以文的視角看見戰俘營點滴狀況。
比較有意思的一點是當時共產蘇聯政府,有對於日本兵傳輸關於共產思想。在當時冰天雪
地寒冷情況下,雖然對多數只想回家的日籍軍人不管用,但是有些日本兵還是受到不小影
響回國後投奔日本共產黨陣營。
書中雖未提起,但我想這些從西伯利亞回國的日本兵或多或少影響了日後1960年代日本左
派運動、全學共鬥會議、日本赤軍等,紀錄電影《三島由紀夫vs東大全共鬥》也可以看見
日本對於過往軍國主義和共產主義下的辯論與後續日本反戰民主思潮的延伸。
人在異鄉身不由己,台籍日本兵對日本的恩愛情仇
《零下六十八度-二戰後臺灣人的西伯利亞戰俘經驗》書中完整敘述關於台籍日本兵陳以
文選擇當兵的過程,到被蘇聯軍俘虜抓於西伯利亞戰俘營看見死亡與軍人的另外一面貌,
最後敘事關於回到台灣時因為中華民國統治下的各種不適應,像是不懂中文與對於國民黨
統治下的各種不適應。
在解嚴後陳以文也前往日本與當年一起被關在西伯利亞還存活的日本戰友會面,這群日本
兵最後也前往西伯利亞舊地重遊,但陳以文並未同行當時的戰俘營如今也不存在。
這本書是一本二戰末期,蘇聯與日本之間又牽扯進台灣的現代史,戰敗後於滿州的東北日
軍戰俘移送西伯利亞進行苦役工作,有參雜死於異鄉的台籍日本軍人。這本書的考究與敘
述的出現,重新將台灣這段被國民黨抹去的歷史記憶,重新回到臺灣史中,也是作者祖父
陳以文在生命歷程中重要的一頁,與那日治時期混亂的太平洋戰事考究。
戰爭向來無情,讀越多由一般人民建構的人生歷史故事,就可以知道為何那麼多人反對戰
爭,如今中國與台灣緊張關係逐年升溫,那些口中喊著要戰的人,是否忘記歷史上戰爭伴
隨的都是一次次的慘痛教訓?
--
個人Blog:https://kevinmoleaf.weebly.com/
小說連載頁:https://www.mirrorfiction.com/zh-Hant/member/26930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205.21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81922493.A.FF2.html
※ 編輯: KevinMoleaf (111.241.205.216 臺灣), 04/20/2023 00:42:1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