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天上牌成功✌️
昨天拿到車子,我一直有點哀怨之後一個禮拜每天都下雨,那我到底什麼時候才能去上牌呢?在上海,電瓶車,也就是電動腳踏車,必須上車牌之後,才能回去原本賣車的地方,請他幫忙拆掉腳踏車鎖鍊與踏板、裝上後照鏡和後面的座椅、並且偷偷調整回稍微高一點點的速度(標準限速25,舊款好像可以到40/50,我的頂多調到35)也就是說,要先拿到交警核發車牌之後,我們才能將「腳踏車」默默升級為「電動摩托車」,而這是他們默許的方式,我也覺得很莫名其妙。
知道颱風將要帶來一週雨量的我,就開始煩惱若是沒上牌,之後禮拜三和禮拜五要怎麼去學校接哥哥下課,難不成又要跟阿姨借車了嗎?雖然老吳跟阿姨都建議我今天颱風要來了,不要冒雨騎機車去上牌,但我仔細想想經天早上颱風還沒有登陸,照理說風和雨量應該不大,再加上這種天氣會去上排的人比較少,不會排隊到天荒地老,所以我考慮了一下還是決定衝了!
去到那邊以後非常開心,因為真的沒有幾個人去上牌,所以一下子就辦完了,車牌的數數字很好記也很吉利,騎車的路上我覺得也蠻涼爽的,我還有一點享受,或許是只要能一個人靜一靜,做什麼都好吧!
不過比較可怕的是,我這天兵昨天忘記先充電再騎車上路,結果靠著原出廠的半瓶電量,我居然這樣到處亂騎,在前往車行改裝的路上,我看著電量指示燈已經到E(沒電)的地方,我覺得好冒汗,忍不住拿起手機來看剩下多少公里才會到,開始計算我的電瓶可能還能撐多久?抱著一不小心可能要下車推車到車行的心理準備繼續前行,最後我非常幸運地平安抵達✨
這樣不畏風雨前行,勢必要達成目標的衝動和舉動,像極了牡羊座🤣 總之,一早沒什麼風雨我就把事辦完了!之後就能正式騎我的小車走闖上海囉❤️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3Q陳柏惟,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電腦不只會選土豆,電腦也會種土豆! 智慧農業精算師,農保取代農損補償! 我們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講 「產業升級」,最基礎的農業自然也需要升級,傳統的農業有句話叫 「看天吃飯」,但農業產業升級,恰恰就在於把這不可預測性減少,讓農業的生產成為可管理、可計算的一門科學。 比如說,美國有間氣候公司(Clim...
「時雨量計算」的推薦目錄:
- 關於時雨量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時雨量計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時雨量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時雨量計算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時雨量計算 在 時雨量計算、歷年雨量統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時雨量計算 在 時雨量計算、歷年雨量統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時雨量計算 在 時雨量計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時雨量計算 在 時雨量計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評價
- 關於時雨量計算 在 [FB] 中天900毫米雨量計算法(叫人刪文囉) - 看板Gossiping 的評價
時雨量計算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全球暖化加劇極端天氣 經濟學人:增溫3度地球將無安全之地》
{稿頭}
1) COP26
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遷高峰會,11月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G20環境部長會議7月22、23日在義大利拿坡里召開,會後公報同意努力全球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上升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會加速行動達到目標,是首度G20承認增溫1.5度的緊急性,但就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或刪除補助化石燃料上,因為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反動,未能達成共識。7月24、25日51國在倫敦召開的氣候會議,同樣未能在淘汰燃煤上達成共識。
2)頻繁極端天氣事件
2021年1月西班牙百年暴雪。三月新南威爾斯百年一遇水災。五月莫斯科創60年高溫紀錄。七月歐洲洪水、北美熱浪野火、鄭州、印度和倫敦暴雨。氣候科學家們承認似乎已無法及時預測極端天氣的強度。
3)全球暖化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為攝氏14.9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約1.2度。
加劇極端天氣,7月24號出刊的經濟學人封面報導指出,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3度的話,地球將沒有安全的地方。
氣溫上升3度,植物將停止吸收二氧化碳,碳排量將足以造成,2100年前氣溫再上升1.5度,颶風更強勁,亞洲澳洲和美國東南部城市將面臨毀滅。
氣溫上升4度,南北極冰層消失,雨林變成沙漠,海水上升淹入大陸。人口將移居到加拿大和西伯利亞地區,爭奪地球上少數僅存可居住的地方,種族衝突和內戰將不可避免。
二氧化碳排到大氣中的65%到85%,要經過20到200年的時間,才會分解在大海裡,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可持續上千年。
4)巴黎協定
「氣候行動追蹤組織」指出,2100年氣溫上升要控制在2度內的話,巴黎協定締約國都要達到承諾的減排目標之外,還要實現中國2060年碳中和,美國2050年零碳排。
5)海平面上升
「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6月報告預估即便氣溫上升控制在2度內,2100年前海平面恐上升60公分,如果全球前136大的沿岸城市,完全沒有因應全球暖化的措施,到21世紀中葉,損害總計估在1.6到3.2兆美元間,受災最嚴重的將是廣州,其次是孟買。
{內文}
聲音來源:Euronews主播(2021.1.11):「西班牙當局加速清理,超過百年來,該國有紀錄下最高降雪量。」
聲音來源:7News Australiar記者(2021.3.20):「往下游處,位於新南威爾斯中北海岸的塔瑞鎮,淹沒水中,近20個海岸小鎮居民被要求撤離,創紀錄的降雨帶來豪大雨量。」
聲音來源:Arirang News主播 (2021.5.18):「莫斯科5月中旬氣溫,出現60年來最高紀錄,這樣十分異常的亞熱帶高溫,通常出現在俄羅斯南部的夏季中旬。」
聲音來源:ABC News主播 (2021.7.26):「美西野火極度危險,現在13州竄燒85處大型野火,空氣品質警告擴展到東岸,今天(7.26)稍晚波士頓才剛發布空氣品質警告。」
聲音來源:DW News記者(2021.7.26):「在印度下了數週大雨後,吸滿雨水的山坡地液化坍塌,下方村莊整個消失。」
聲音來源:Sky News記者 (2021.7.26):「不到一個月內,倫敦部分地區兩度經歷嚴重淹水,雷暴雨橫掃倫敦南部和東部。」
暴雪、強降雨、野火竄燒、高溫破紀錄,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占據新聞版面,橫跨南北半球,極端天氣加劇的來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就是「全球暖化」,7月24號出刊的經濟學人封面報導就指,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3度的話,地球將沒有安全的地方。
影片旁白:「氣溫上升3度的話,植物將停止吸收二氧化碳,碳排量將足以造成2100年前氣溫再上升1.5度,地球將瀕臨失控的全球暖化,在這個未來,颶風更強勁,亞洲澳洲和美國東南部城市將面臨毀滅。」
聲音來源: Channel 4 News記者:「北極暖化的速度,比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還快,過去30年來,北極以每10年增加攝氏0.81度的速度暖化,比全球均溫上升快三倍。
氣候科學家 Emily Shuckburgh:「北極冰層融化,北極海洋會淡化,如果淡化後的海水流進北大西洋,會打亂洋流,對整個北半球帶來巨大影響。」
2015年起草的巴黎協定,以工業革命前,也就是1850到1900年為基準,要求全球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上升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理想狀況限制在1.5度以下,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為攝氏14.9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約1.2度。
影片旁白:「工業革命以來已經歷約200年,在這期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持續增加,助長地球增溫,溫度上升邁向攝氏2度的半路中。氣候科學家表示超過2度限制的話,將會造成致命熱浪、乾旱和野火更頻繁,地球大部分地區將無法居住。」
聲音來源:France 24記者:「氣候學家表示,如果目前的行為和污染持續不變的話,全球氣溫恐增加攝氏4度,將帶來更凶狠的天氣事件。」
影片旁白:「氣溫上升4度的話,我們將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地球,南北極的冰都會消失,雨林變成沙漠,海水上升淹入大陸。人口將移居到最新解凍後的加拿大和西伯利亞地區,但即便在這裡,夏季也熱到無法種植作物,除了沿岸地區以外,沒有東西買,生產者也沒有東西可賣,移民爭奪地球上少數僅存可居住的地方,種族衝突和內戰將不可避免。」
氣溫上升3度的地球,熱帶國家將熱到無法從事戶外活動,兩極冰層縮減無法逆轉,海平面上升的單位將以公尺來計算,上升4度,人類將上演生存大戰,那麼多國在巴黎協定承諾的減碳目標,對控制地球升溫有多少幫助?「氣候行動追蹤組織」估算指出,2100年氣溫上升要控制在2度內的話,巴黎協定締約國都要達到承諾的減排目標之外,中國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美國2050零碳排也要落實。
影片旁白:「氣候行動追蹤組織」發現兩個顯著的問題,首先國家設定的減排目標,不夠大膽足以符合巴黎協定的目標,且即使所有國家都達到減排目標,氣溫在接下來70年,估仍會上升超過攝氏2度,進入22世紀以後仍會持續增加。再者國家根本沒有達到減排目標,即便是保守的減排目標。」
影片旁白:「如果我們繼續維持過去10年來的做法,地球氣溫最快在2040年就會達到上升2度的限制,可能在2060年達上升3度。唯有盡快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才能落實巴黎協定。」
造成地球升溫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燃燒,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在這10年內,全球燃煤發電每年都必須減少14%,才能邁向2050年零碳排的目標,但剔除燃煤發電,一直是國際難以達成共識的議題,7月下旬在義大利拿坡里舉辦的G20環境部長峰會和在英國倫敦舉辦的氣候會議,在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上,都無疾而終。
影片旁白:「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中40%來自煤炭,但氣候變遷還不是唯一的問題,髒空氣每年造成7百萬人死亡,相當於和抽菸一樣致命,燃煤釋放的污染物,會進入人體肺部,經由血管擴散,甚至進入腦部。」
而且二氧化碳也不容易消失,排到大氣中的65%到85%,要經過20到200年的時間,才會分解在大海裡,剩下的有一部分消失在岩層或風化中,要花上萬年的時間,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可持續上千年。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中心前主任 柳中明(2010):「未來我們所面臨的頻繁的兩種極端現象,會不斷出現。整體的溫度上升在未來的十年,現在可以預測到2020年,可以看到快速上升的情況。」
2010年公開的氣候變遷紀錄片「正負2度C」,探討全球暖化的衝擊,當時預見的未來,現正發生中。聯合國旗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6月提出的內部報告指出,都會區經歷越來越嚴重的空污和極端高溫,沿岸地區面臨海平面上升和風暴引發的水災加劇。
影片旁白:「還有其他11個沿岸城市,包括美國4個城市,都受到海平面上升嚴重衝擊,印尼首都雅加達已開始下沉,環境學家警告,三分之一的雅加達地區,未來30年內將被淹沒。」
報告還預估即便氣溫上升控制在2度內,2100年前海平面恐上升60公分,且在預期最糟糕的狀況下,如果全球前136大的沿岸城市,完全沒有因應全球暖化的措施,到21世紀中葉,損害總計估在1.6到3.2兆美元間,受災最嚴重的將是廣州,其次是孟買。
印度科學理工學院教授 N.H. Ravindranath:「短期來看,唯有因應氣候變遷做出改變,長期要減緩影響,基於巴黎協定減少碳排。我想唯一辦法就是因應措施,如何進一步改善預警系統,如何提供更好的住房和基礎設施。」
DW記者:「在1990年代遭遇嚴重水災後,荷蘭決定讓河流有更多空間,就像這條在馬斯垂克市旁的河流,在這個地區禁止興建任何工廠和房屋。」
面臨頻發的極端天氣,能適應的國家就能生存下來,全球氣溫上升超過3度的話,地球將面臨無法逆轉的浩劫,無論國家強弱,恐都在劫難逃。
https://youtu.be/8A954Ql6i_c
時雨量計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110年8月4日
臺灣茶葉生產管理資訊平台 讓茶園管理更EASY!
以往茶農依照節氣進行修剪、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治等管理茶園,但隨著氣候變遷及不穩定,乾旱及低溫發生頻率增加,尤其夏季高溫屢創新高,茶樹的生長週期與過去的經驗值已出現大幅偏差。因此,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業改良場 (簡稱茶改場) 建置「臺灣茶葉生產管理資訊平台」,提供全臺主要茶區即時、歷史及預警氣象資料及每月更新五大茶區10處監測茶園管理資訊,提供包含茶樹目前生長狀況、推估當月生長情形、茶園病蟲害、推薦用藥及專家建議等資料,茶農朋友能查詢該茶區預測之採茶期的茶芽葉片數及重量,可提供茶農田間管理及採收排程之參考。
整合生產管理基本資訊 免費提供茶區生長及生產預測資料
茶改場場長蘇宗振指出,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指導下,該場在主要茶區建置微氣象監測系統,提供茶農鄰近茶園的重要的氣象資訊,如氣溫、雨量、日射量、風力等 (圖1),並整合微氣象監測系統、中央氣象局預測及預警、專家生產管理建議及茶樹生長預測計算軟體等四大面向資料,建置「臺灣茶葉生產管理資訊平台」,呈現全臺五大茶區10處監測茶園管理資訊 (圖2~6)。該平台免費提供給茶農及茶企業作為茶園管理之參考依據,並可預估茶葉採摘期,可預作採茶人力的安排。一般民眾也可透過此平台了解全臺各茶區目前茶樹生長狀況。
茶改場說明,本平台可減少氣候變遷對茶葉生產的衝擊,並解決產期集中及調節採收人力之分配,增加田間生產效率,降低農業損害及生產成本,提高茶葉產品安全性。未來,該平台將導入雲端管理系統,並結合長時間蒐集茶葉生產資料大數據,藉由巨量資料分析及建立自動化專家決策系統,進行智慧化茶園管理及生產排程。歡迎全臺有興趣想進一步了解的茶農、農會、產銷班或茶企業洽茶改場茶作課,可進一步說明該平台功能及使用方式。
時雨量計算 在 3Q陳柏惟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電腦不只會選土豆,電腦也會種土豆!
智慧農業精算師,農保取代農損補償!
我們現在各行各業都在講 「產業升級」,最基礎的農業自然也需要升級,傳統的農業有句話叫 「看天吃飯」,但農業產業升級,恰恰就在於把這不可預測性減少,讓農業的生產成為可管理、可計算的一門科學。
比如說,美國有間氣候公司(Climate Company)可以計算出農田的生物質、保水力,結合天氣反應,來計算出產能,以提供農民「天氣保險」,並預測隨時間變化的土壤含水量,結合雨量和氣溫預測等等,來提供農民播種、施肥最佳時間,理想收割時間。不但大幅提升農民的產值,也讓更多人更容易投身農業,而後這家公司也被孟山都收購。
陳吉仲主委也在質詢中指出,歐美有不少這類智慧農業,特別是能補強農業人手不足的壓力。而我則認為,智慧農業不僅只是如此。農委會在上週將農業保險法送到立法院來,本席贊同未來以農業保險取代農損補償方向。其實,如果能精算農業相關數據,除了增進保單設計的精準度外,還能增加產能,降低災損,讓農民賺大錢,這才是智慧農業最寶貴的價值所在,而陳主委也贊同我的看法。
以前廣告說 「蛤!電腦也會撿土豆齁?」 ,其實到這個世代,應該是 「蛤!電腦也會種土豆齁?」我也建議農委會對於這類智慧農業的資料應用、App,可以再多推廣宣傳。台灣一年畢業的軟體相關人才,可能有十餘萬,但農業軟體的人才,或許十隻手指頭可以數出來,而這領域其實正是台灣可以好好拓展、好好應用,不只能讓台灣的農民受惠,甚至有出口到其他國家的潛力,我們對於 「務農」 的想像可以更遠更多,農業相關領域的產業,其實很廣很大,正待我們好好開發。
吉仲主委出來打球
農保取代農損補償
#3Q陳柏惟 #中二立委 #台灣基進
===============================
◆ 訂閱3Q的Youtube → https://www.youtube.com/c/3QChen
◆ 追蹤3Q的FB → https://www.facebook.com/3Q.PehUi/
◆ 追蹤3Q的IG → wondachen
◆ 追蹤3Q的噗浪 → wondachen
◆ 追蹤3Q的推特 → https://twitter.com/wondafrog
===============================
◆ 台灣基進官網 → http://radicalwings.tw/
◆ 訂閱台灣基進官方Youtube → https://pros.is/L8GNN
◆ 追蹤台灣基進官方臉書 → https://www.facebook.com/radicalwings/
◆ 捐款支持台灣基進 → http://radicalwings.tw/support.php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17xJuql7KWY/hqdefault.jpg)
時雨量計算 在 時雨量計算、歷年雨量統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時雨量計算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terry1st也提到球袋裡必裝的一把傘~~巨人傘650(含運) https://i.imgur.com/kRNPuAp.jpg ... ... <看更多>
時雨量計算 在 時雨量計算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星星公主 的推薦與評價
時雨量 查詢-2021-03-28 | 輕鬆健身去6 天前· .[PDF] 台灣地區雨量測站降雨強度- 水利署析時,常以降雨強度-延時Horner 公式計算各站於不同延時及重現期. 之降雨量,而 ... ... <看更多>
時雨量計算 在 時雨量計算、歷年雨量統計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在時雨量計算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terry1st也提到球袋裡必裝的一把傘~~巨人傘650(含運) https://i.imgur.com/kRNPuAp.jpg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