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基隆市的能源轉型政策】
今天是世界地球日,來跟大家分享我的平常背包裡一定會攜帶的環保用品(所以我才會每天都背那麼大一個背包XD)。實踐永續生活愛護地球,除了常常參與淨灘,更要從源頭來解決問題,其中如降低生活消費造成的不必要浪費(一次性包裝)以及少吃肉、減塑、減少垃圾等,都是減輕人為汙染或畜牧對環境的傷害!(也跟大家說,我已經成為草食動物快19年了~)
另外一件日常生活能做的事情就是節省能源⚡,如節電、節省不要必要的資源浪費,更重要的是關注能源轉型政策,公民參與能源轉型等。因此,照片中我拿的那份厚厚的文件,就是「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建議我們可以進行城市能源轉型的監督方向!
以下會跟大家來討論,為什麼要談能源、基隆能做什麼?以及,我們美麗的外木山即將為了使用不到二十年的天然氣發電附屬設施而被填上 #443個籃球場面積😱,除了要求降低生態衝擊替代方案,更值得我們一起來反思能源使用的問題以及能源轉型中忽略的環境永續與「轉型正義」。
因此,這個時刻極為重要!🔥🔥🔥 要一起來來監督一直對外木山海岸保育不敢發出聲音的基隆市政府,應該拿出地方政府的職責和骨氣,擬定目標,跟市民一起為能源轉型積極地行動🥊!
🆘拒絕協和電廠填海造陸,守護基隆外木山海岸💪
🆘連署持續進行中,行動守護外木山 https://forms.gle/Sr4oyGDvxoiyU9eT7
🔋 #為什麼要談能源
大家日常生活中最常用能源之一:電力,在生產過程中會造成環境極大負擔,不同燃料的電力部門會產生不同類型、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以化石燃料(煤、油、天然氣等)做基礎的火力發電和核能發電造成最大的問題就是碳排放。
相信大家都知道碳排放會造成地球高溫,是氣候變遷的主要問題,會造成極端氣候如洪水、乾旱與颶風等,破壞人類的居住地,同時,也會讓海洋承受大部分的高溫,導致珊瑚白化、珊瑚生態系消失(海洋升溫2度C即會消滅所有的珊瑚和四分之一的海洋生態系,意味著失去健康的海洋和漁業資源)。也就是說,毫無管制的各生產部門碳排放會導致氣候變遷,讓環境失衡並造成氣候難民,同時也讓許多和自然共存的歷史文化、以及我們賴以維生的自然資源與居住地消失。
而能源部門生產過程的碳排放佔比相當高,因此當世界各國為了減緩二氧化碳排放與減緩極端氣候的災難,開始著手討論2050年零碳排目標時,能源部門就是要因應環境永續和環境正義來進行轉型的重點。
🐔#為什麼是基隆市
大家可能以為能源轉型是中央政府的責任,NO❌、NO❌、NO❌,包含林右昌市長也經常錯誤認知...。
能源轉型的內涵不只是「發電」、也不只是「節電」,還要搭配資訊公開與智慧管理,更重要的是透過民主治理與公民參與引入更多民間的動能,和各地的公民一起來發揮創意,用行動改變低效率的能源使用的狀態,並省下環境不正義的電力使用。
能源轉政策最適合由各地城市來推動──因未能掌握各地的特性,因地制宜提升基礎能源建設、進行再生能源發電規劃,推動有創意的節電方式,並和市民一同尋找最適合現地的公民參與模式,讓公民在行動中提出創意且有效解決能源不正義的議題。
🤝#省下一座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接收站 #拒絕外木山填海造陸
尤其在現在,基隆重要的觀光地外木山正在遭受嚴重的威脅,為了一個使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附屬設施(儲氣槽、接收碼頭與高達14公尺綿延數百公尺的堤防),要在電廠外側海域進行填海造地「18.6公頃」、相當於 #443個籃球面積,除了會衝擊景觀、沿岸海流,在這個填海造陸範圍內,總共有74000多株珊瑚會被埋沒,衝擊外木山、也就是基隆西岸的自然海岸,而以珊瑚礁為棲地的四分之一物種會消失,也會大幅毀壞外木山漁業資源。
用天然氣發電會製造許多碳排放,在台灣能源轉型的規劃也將其當作「帶動再生能源」的「暫時」方案,學者更指出,隨著再生能源發展,2025年後天然氣發電若下降到35%,新天然氣儲存設施到2040到2050年左右,使用量可能只剩下五成左右,也就是破壞基隆外木山海岸和美麗生態的天然氣附屬設施,最後只使用不到20年。
針對這個高成本投入卻低效益、低使用年限的填海造陸接收站方案,前任環評學者和民間都呼籲非常多的工程上替代方案,更重要的是,若基隆有自己的能源轉型目標,例如「省下一座使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接收站或儲氣槽」,我們可以來規劃我們自己的能源政策──從再生能源提升、市民節電與更多公民參與,一同為我們的海岸來做更多環境努力。
🏃♀️🏃#基隆能源轉型吊車尾 #快整備盤點跟上其他城市啊
2017-2018年基隆市在多個NGO組成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的「縣市能源轉型政策評比」中是最低分的D組,也就是能源治理較被動、對能源轉型理解和動力有待加強。也因此,我在第3次市長總質詢(總質詢只有一小時,時間來不及先做書面)與第4次市長總質詢都有提到基隆能源轉型治理的問題。
我一再提醒市長和市政府,國際上以及台灣本土也有非常多以「城市」作為行動單位,積極面對能源議題的例子。基隆作為海港與漁業的城市,也是未來可能因海平面上升、珊瑚礁消失而遭受重大衝擊的城市,相較其他城市,我們應該更積極來思考如何行動。
除了首爾激勵人心的「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東京、橫濱、山梨的零碳排策略或是奧斯陸的氣候預算與明確的時程規劃,台灣也有非常多縣市正在引入民間參與、發揮創意來擬定能源治理政策⚡,例如:台北、台中及台南市,都制定了因應氣候變遷及低碳城市的自治條例,除了清楚規範各部門的能源目標與工作(包含建築、運輸等多個面向),更明定獎勵與裁罰機制。而如新北市也建置了能源資訊平台,透過地圖資訊整合來呈現節電計畫與再生能源的發展,另外,如嘉義市發展出包含發電節電補助方案、設置「綠能節電中心」、「社區與住家綠能服務團」到民眾家中協助評估再生能源裝置與節電健檢的「千屋計畫」。
基隆的問題就如同能源轉型推動聯盟的六大訴求所提到,沒有「能源政策及能源治理的專責單位」,多個以市長為召集人的相關業務小組又沒有發揮高治理層級的作用,各業務分散在不同局處缺乏整合管理,也缺乏相關政策擘劃與推動執行的法源架構。更重要的是,雖然有「節電種子」等業務,但仍非常缺乏引入民間資源及帶動民眾參與的機制,像是大家常講的苗栗國都有進行節電的參與式預算了,直接面對填海造陸問題的基隆市政府真的不能再毫無想法和動作了!
就如同能源轉型推動聯盟建議的六大監督方向,我們正在不斷建議市府要啟動訂定自治條例的法制工作,並設置高治理層級的能源政策專責單位來整合各局處的能源業務。另外,也建議基隆市府要參考國際及台灣不同縣市的經驗,將創意和民間的能量引入能源政策和計畫,讓市民一起來思考用電可能會帶來的環境問題或不正義。
能源轉型跟我們非常相近,希望大家一起來關心,也希望並用行動來一起「省下一座填海造陸、用不到20年的天然氣接收站」!💪
「核電廠珊瑚白化」的推薦目錄:
核電廠珊瑚白化 在 農藝女孩看世界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最近因為台灣南部和離島的珊瑚礁,白化的趨勢有點嚴重,所以很多人在推廣「下水不要擦防曬乳」;也因為今年還沒有颱風登陸,大家都在開玩笑說是台灣有神功護體、貓皇神威(之前說小英當總統德不配位那些人不知道去哪了)
不過這兩件事其實都有點弔詭,因為我小時候念研究所的實驗室是做環境毒物(包含環境荷爾蒙),當時沒人幫我寫輪文,所以都要自己讀文獻,對於墾丁、珊瑚礁海域的研究報告啃了不少
多數防曬乳產品,確實會透過化學或物理的方式,造成海洋生物的危害、珊瑚的白化,但也有一些友善環境、友善珊瑚成分製成的防曬產品,若是會接觸海水,請大家選用這樣的產品,或是以物理方式防曬、保護皮膚,像是穿防曬衣、水母衣等,而不是只叫大家別使用「防曬乳」,這樣會害使用友善環境產品的人也莫名被罵
而且大家若是真的在乎水生生物和珊瑚,在台灣水域的水樣裡面,有很多環境荷爾蒙是來自汽機車廢氣、船隻廢氣漏油、以及飯店民宿未經處理就排放的廢水,他們也是傷害水下生態的元兇之一,除了不塗防曬乳,我們也應該關心這些污染源對吧!
再來就是颱風不來,減少很多水體攪動交換的機會,污染物和高溫水,都很容易困在海灣地形的海域;雖然墾丁海域的珊瑚,其實長年因為核電廠冷卻水(它是熱的)的訓練,已經比世界各地的珊瑚耐較高溫了,但那也只是半度一度的差別而已,再高牠們還是會受不了
最近的珊瑚白化不會是單一因素造成,值得大家多多關注,以下是引述不具名的珊瑚研究人員的分享:
——————————————————
看到不少人對於最近颱風都避開台灣而感到雀躍,好像台灣被神秘的立場保護著而感到幸運。
不過,颱風要再這樣擦邊球,台灣的珊瑚大概也快撐不住了。今年的台灣珊瑚白化現象非常嚴重,原因很多,過多的潛客、防曬油、漁港工程都會造成珊瑚的壓力。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持續高溫所導致的。
解決海水高溫的問題,需要靠颱風。因為夠強的風速可以造成足夠大的海水擾動,讓海面下較下層的冷水向上,降低上層的溫度。畢竟人類現在還沒有發明像颱風這麼大的幫浦可以有效地將水溫降低,只有颱風才夠力。
通常大家潛水玩水的深度不超過20米,目前報導白化的珊瑚多是住在20米以內。但是今天看到研究團隊指出,發現綠島水下40m的水溫已經到達29.4度,也開始有白化現象。連40米都已經這麼熱了,靠近水面的珊瑚每天這樣被煮怎麼受得了。
要是持續白化,珊瑚就會死。珊瑚礁扛著1/4海洋生物的命運,珊瑚若垮了,不要說潛水觀光產業會遭殃了,連吃都會出問題。
我們是防颱的強國,但是我們還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失去珊瑚礁。
「風調雨順,民富國強」是今年總統府春聯上的期待。所謂風調雨順並不應該是無風無雨的,颱風要再這樣下去不進來,現在竊喜的我們,很快會笑不出來。
假如眾人的祈願真的可以撼動上天,希望能將這份心力放在真正的風調雨順。
核電廠珊瑚白化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嗚嗚,(;´༎ຶД༎ຶ`)好難多全齊美。
最近因為台灣南部和離島的珊瑚礁,白化的趨勢有點嚴重,所以很多人在推廣「下水不要擦防曬乳」;也因為今年還沒有颱風登陸,大家都在開玩笑說是台灣有神功護體、貓皇神威(之前說小英當總統德不配位那些人不知道去哪了)
不過這兩件事其實都有點弔詭,因為我小時候念研究所的實驗室是做環境毒物(包含環境荷爾蒙),當時沒人幫我寫輪文,所以都要自己讀文獻,對於墾丁、珊瑚礁海域的研究報告啃了不少
多數防曬乳產品,確實會透過化學或物理的方式,造成海洋生物的危害、珊瑚的白化,但也有一些友善環境、友善珊瑚成分製成的防曬產品,若是會接觸海水,請大家選用這樣的產品,或是以物理方式防曬、保護皮膚,像是穿防曬衣、水母衣等,而不是只叫大家別使用「防曬乳」,這樣會害使用友善環境產品的人也莫名被罵
而且大家若是真的在乎水生生物和珊瑚,在台灣水域的水樣裡面,有很多環境荷爾蒙是來自汽機車廢氣、船隻廢氣漏油、以及飯店民宿未經處理就排放的廢水,他們也是傷害水下生態的元兇之一,除了不塗防曬乳,我們也應該關心這些污染源對吧!
再來就是颱風不來,減少很多水體攪動交換的機會,污染物和高溫水,都很容易困在海灣地形的海域;雖然墾丁海域的珊瑚,其實長年因為核電廠冷卻水(它是熱的)的訓練,已經比世界各地的珊瑚耐較高溫了,但那也只是半度一度的差別而已,再高牠們還是會受不了
最近的珊瑚白化不會是單一因素造成,值得大家多多關注,以下是引述不具名的珊瑚研究人員的分享:
——————————————————
看到不少人對於最近颱風都避開台灣而感到雀躍,好像台灣被神秘的立場保護著而感到幸運。
不過,颱風要再這樣擦邊球,台灣的珊瑚大概也快撐不住了。今年的台灣珊瑚白化現象非常嚴重,原因很多,過多的潛客、防曬油、漁港工程都會造成珊瑚的壓力。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持續高溫所導致的。
解決海水高溫的問題,需要靠颱風。因為夠強的風速可以造成足夠大的海水擾動,讓海面下較下層的冷水向上,降低上層的溫度。畢竟人類現在還沒有發明像颱風這麼大的幫浦可以有效地將水溫降低,只有颱風才夠力。
通常大家潛水玩水的深度不超過20米,目前報導白化的珊瑚多是住在20米以內。但是今天看到研究團隊指出,發現綠島水下40m的水溫已經到達29.4度,也開始有白化現象。連40米都已經這麼熱了,靠近水面的珊瑚每天這樣被煮怎麼受得了。
要是持續白化,珊瑚就會死。珊瑚礁扛著1/4海洋生物的命運,珊瑚若垮了,不要說潛水觀光產業會遭殃了,連吃都會出問題。
我們是防颱的強國,但是我們還不知道該怎麼面對失去珊瑚礁。
「風調雨順,民富國強」是今年總統府春聯上的期待。所謂風調雨順並不應該是無風無雨的,颱風要再這樣下去不進來,現在竊喜的我們,很快會笑不出來。
假如眾人的祈願真的可以撼動上天,希望能將這份心力放在真正的風調雨順。
核電廠珊瑚白化 在 屏東恆春核三廠海域珊瑚白化(1998-11-08)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一九九八年潛水教練蔡永春發現屏東縣恆春鎮的南灣海域, 珊瑚 發生 白化 現象,經研究發現跟核三廠溫排水造成出水口周邊海域水溫升高有關,國內開始關注溫 ... ... <看更多>
核電廠珊瑚白化 在 重症珊瑚- 【關卡01|#熱污染】 你是否有聽過核三廠的珊瑚 ... 的推薦與評價
核電廠 排出熱水溫度過高而導致適合生長在22~28度的珊瑚大量白化,因海水溫度改變讓珊瑚及其體內的共生藻感到壓力,導致共生藻死亡或是離開珊瑚蟲,僅剩下透明的珊瑚蟲與 ... ... <看更多>
核電廠珊瑚白化 在 [新聞] 海底星空!珊瑚產卵大爆發墾丁海域如天- 看板Gossiping 的推薦與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