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重劃區_生活機能到底是什麼?
我的青埔新家地理位置很神奇,在高鐵特區最後一排,最近更改了路名,谷哥地圖尚未更新,所以常常物流配送找不到地址;因為改路名找不到很合理,但是就連計程車司機都不知道地址在哪邊,新路名、舊路名報了通通不知道,從去年開始至今還沒遇過知道這建案地理位置的司機(因為出高鐵後,搭車到建案3-5分鐘很快,走路可能要20分鐘),大概是過去這一片是荒地根本沒人會走,每次開過來後看到建案社區,司機就會恍然大悟:「喔呦常看見了,原來是這裡喔!」。
有一次台北夜歸出高鐵後搭計程車回家,司機一看我就說:「你外地人喔~剛搬來喔?」
「恩~對的~才搬來一個月不到。」
「啊你怎麼會買到這種地方啦?沒有生活機能很不方便誒~」司機大哥充滿疑惑問我。
真是一語驚醒我,看一下他的車牌,明明桃園人啊,怎麼會覺得青埔沒有生活機能?
「怎麼會?交通這麼方便,你看我今天不想開車就能搭高鐵上下班,附近全聯超市開車5分鐘就到,有電影院有商場,有環境有清幽,而且現在外送這麼發達,就算不出門,超市熟食都能幫你送到家啊?」我都覺得自己好像是銷售業務了講的有夠溜~
(插個話~那天筋肉爸爸發現青埔有個超妙的外送是steve madden~~鞋子配件品牌誒到底誰要用外送買?)
「啊也是啦~但是吼,我們老人啦,買菜喜歡菜市場,還有很愛吃宵夜小吃啦,家裡附近都有走路都能到才是機能方便嘛!」司機大哥很堅持。
可惜了路程回家很短我無法再跟他抗辯下去,但老實說這些看房子的日子以來,很多我覺得很棒的地方都被別人認為「 #生活機能不足」,然後問下去所謂的生活機能,不外乎「醫院小吃菜市場通通在腳程內」,這樣才是的生活機能好。
\
有個朋友圈房子買在大賣場旁邊,當初購買正因為覺得走路就能到賣場採買民生用品生活機能有夠讚;結果入住兩年後他打算賣了換房,問他為什麼,說:「每逢假日節慶,大家都出門來賣場採買,我家進出都大塞車,不慎其擾!我寧願每個週末開車去賣場,然後住家周圍永遠不要塞車。」
這幾週開車跑很多地方,看到了許多地區的精華地段果然像是許願池要什麼有什麼,問題正因為發展早,街道狹小、基零地多、房子有三角的有狹長的有正方的、因此街道感覺凌亂......如果機車垃圾車汽車公車一起上,那真的就像是沙丁魚擠罐頭,就算做什麼都走路能、附近診所一長串,長期狹窄的生活我會瘋掉。
當然以上言論、以下言論純屬個人感受,大概我真的當罐頭人從未接觸大自然太久了~請大家不需要攻擊不開心,因為每個人對「生活機能」的評斷都有自己定義與理解;我個人是住了一輩子天龍國東區再也受不了繁忙狹小沒有綠地的感受,而出逃到重劃區的人。
自從買了台中港重劃區當投資房後,也看到許多討論在說那邊毫無生活機能可言,要就買清水,要什麼有什麼生活方便;於是有一次我就到附近繞繞,果然像是百寶箱的街道什麼都有啊~~但同樣街道偏小,招牌很多,一眼放去沒有風光可看的狀況;加上附近宮廟香火鼎盛,那個人潮來時~~進出真的很需要耐心啊。
有一次我到林口長庚醫院附近看房,附近也是要什麼有什麼的豐富狀態,但同樣問題就是街道老舊感大,無法有換然一新感受,上下班顛峰時間真是萬頭攢動,我會很想逃開。
\
開始覺得生活完全不需要在鬧區與「高生活機能地帶」,是到美國造訪我大姐。姊姊住在美國幾十年了,每天都要開車兩小時去上班,或者每週例行的物理治療也要開車一小時,住家附近的健身房走路要30分鐘才能到,超市也是差不多距離。
但是他的社區環境優美、半山腰上住民很分散,附近許多大型公園可以溜狗蹓小孩,之前美國疫情爆炸時他們完全不用擔心被感染,而且開車10分鐘內就有各種超市與賣場可以採買~~他一群朋友回台灣時都會一天來回半個台灣的玩景點,因為覺得開車都很快!
看上青埔這地方,其實也是因為讓我感覺很像姊姊的家,只是交通更方便了~
只要開車5分鐘內就有超市、有肉舖菜舖可以買;開車同樣5分鐘就有電影院有賣場可以逛街;開車15分鐘就能到達大型醫院;有診所有藥局都是車程10分鐘內;小孩的教育可以非常完善環境都很棒;公園多到每天可以去不同的,還可以到處探險找鄉野秘境(我家往後走就開始很多田地農地);有許多好手藝的小食咖啡店;去任何台灣景點都變得很近;健身房終於不用在地下室完全無陽光;重點是每天都被陽光親吻醒,伴著一片河流綠地做飯洗衣服運動.......對我而言這就是最完善的生活機能了。
\
看房子我還是喜歡重劃區內的建案還有大型造鎮,畢竟經過重新規劃過的地區,身處期間空間感會很廣闊,很舒服,感覺很乾淨。
沒事還是會想繼續去看房,這是一種樂趣,即使口袋沒有那麼深,但是有夢的感覺可以驅動自己不斷向上。
接下來我要去考不動產交易員資格,為了興趣和自己看房可以更有判斷力,當然這麼愛企劃媒合異業的我也會在建案銷售這塊幫大家找團購(其實不是團購,應該說是關係戶),大致我會選的房子都會以重劃區、大型造鎮為主,因為自己就是喜歡這樣的房子啊~(筋肉老爺一旁說:還有面海面河岸的喔~到底他是有多想住在海邊?)
#粉絲們覺得生活機能是包含了哪些事情
\
我開了房屋討論群,也期待能有房屋團購促成;為了讓大家找到合適的社群,提供以下區分:
#LINE社群加開為三個區分北中南物件
請大家選擇自己想要的加入,裡面大家可以暢談自己看屋經驗等等,加入前請幫我閱讀使用規範
#臉書社群採審核機制開放po文討論,也放我提供的資訊,讓單純想要接收資訊的團友粉絲能輕易找到需求;但因為臉書社團內互動少很容易臉書就不會推播,所以請粉絲們加入後要「點選通知➡️開啟所有貼文通知」,才不會漏掉訊息。
還請大家在房屋社群內都不要吵架等等,畢竟買屋喜歡房屋這種感覺與需求很個人,或許我找的房屋大家也會覺得不怎樣~~但總之就是多了一個選擇讓大家可以更好條件買到房子,期待這邊越來越好玩。
台灣北中南房產物件分開討論,請大家點選需求的加入
#請幫忙在該有的社群討論該地區物件喔
➡️臉書社群「筋肉媽媽buy屋團(」!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09618726488377/?ref=share
➡️「筋肉媽媽buy屋團(北部)」!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dY0Q0XQ6-o7PWk8rNhhHAw?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筋肉媽媽buy屋團(中部)」!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zmRT4pup3SMEEXuHqnp51A?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筋肉媽媽buy屋團(南部)」!請點選以下連結加入社群!
https://line.me/ti/g2/mJwnYdog-z5T7JTI3z-nQw?utm_source=invitation&utm_medium=link_copy&utm_campaign=default
#都可以私訊我要連結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機車 觸 媒 是什麼」的推薦目錄:
- 關於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大象中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Re: [問題] 為觸媒換原廠管值得嗎? - 看板biker 的評價
- 關於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排氣管,其實應該討論的是,你的觸媒轉化器還在嗎? 的評價
- 關於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 #drg ]DRG原廠管拔觸媒能有效提升動力嗎?聲浪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排氣管 的評價
- 關於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最新趨勢觀測站- 機車排氣管觸媒功用的推薦與評價,YOUTUBE 的評價
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王姿允醫師。我的無齡秘笈。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關於開車戴口罩罰款事件的來龍去脈澄清說明]
昨天許多記者朋友因為我臉書的發文,有許多的引用,其中也造成很多網友的誤會,特此交代。
昨天下午四五點左右,看診之間的空檔,低頭看手機一則私訊「有朋友說她們在高雄開車,前面的因為開車沒戴口罩被開罰15000元」(不是截圖,就是第一人稱)的訊息,任何人應該跟我一樣,第一時間的反應並不是「沒戴口罩被開罰」這件事(未佩戴且勸導不聽者, 罰3000-15000早就不是新聞了)。
而是「什麼!機車就算了,居然連「開車」也要戴口罩」?!」,一想到我爸媽都是開車幫我接送小孩,若消息屬實要趕快提醒家人,忙趁下個病人還沒進來的空檔用診所的電話致電1999,當時忙線,電話語音說我是第八順位,看要留言還是要等候請按1,好不容易等到接通,我忙問:「請問現在高雄市連開車都要戴口罩,不然會開罰,是真的嗎?」,對方回覆:「是的,19號後只要是外出一律都要戴口罩喔!」我忙說謝謝便掛了電話(沒問罰多少錢,因為罰多少錢根本不是重點不是嗎?一個違規的事情會因少罰多罰而決定要不要違規嗎?)
然後我趕緊跟家人提醒開車來接我的時候記得戴上口罩,然後就覺得我都刻意致電證實了,應該很多高雄人不知道,所以趁空檔發了粉專文,旨在 #提醒大家5月19日後高雄升級第三級所以連開車都視同外出要戴口罩 #不然會開罰。
從頭到尾,我都不知道這個是5/16某些群組傳出來所謂的假消息或甚至有「假造的傳單」這回事,我只知道連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都寫到:
「網傳「高雄、台南、桃園、台中等縣市,5月17日起開始,騎機車未戴口罩者,會被開罰3000到15000元」—> 此傳言是在 #2021年5月14日到5月18日流傳,查核報告在2021年5月15日發布時,此傳言為錯誤訊息。在此期間,僅台北市和新北市為第三級疫情警戒,民眾外出不管走路或騎機車均需戴口罩;而高雄、台南、桃園、台中等,為二級疫情警戒,並未針對「騎機車未戴口罩」開罰。」
#也就是說在5/14就有這樣的傳言,而我5/20才看到這樣的相關傳言,我根本不是發布這個傳言的人。
而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 也寫出「綜合以上,傳言在5月14日到18日流傳期間,此傳言為錯誤訊息。 #但從2021年5月19日起,全台升級為第三級疫情警戒,外出均需戴口罩,騎機車、開車也必須戴口罩,不遵守規定而歸勸無效者,將被開罰。」—>也就是說在5/19以前高雄的確開車不用戴口罩,那之前的是假訊息沒錯,但是5/19後, #的確開車不戴口罩會被罰3000-15000就是真實的消息。
那請問我在5/20致電1999查證後公布這則訊息,到底哪裡有假消息(??)
看了一下民視新聞的新聞稿(我發現新聞稿的內容也有修改,我凌晨時看到的跟一開始又不一樣,想必也是滾動式修正,因邁邁市長說話了所以又修改添加內容。我只有截到部分)
我現在看到寫的是:
「網傳有民眾在高雄開車,駕駛沒戴口罩被開罰1萬5,打電話給1999還說「訊息是正確的」。高雄市新聞局駁斥,「根本沒有這張罰單」,這是個假消息。」
「短短一天,網路上瘋狂轉傳一個消息,指稱有高雄民眾在街上開車時,看到前面車輛駕駛,因為開車沒戴口罩而「被開罰單」。民眾撥電1999後,對方回答說,「因為全台進入第三級防護...開車也是要戴口罩。」高雄市新聞局對此回覆說,「根本沒有這張罰單,這是個假消息」,請民眾不用恐慌。⋯⋯」
然後這則新聞的最下面附上我一開始的原文截圖,寫上「網傳民眾開車沒戴口罩遭開罰」,所以從頭到尾,都是在講之前那個不知名的第一個網友釋出的訊息,只是最後面用了我的貼文截圖,讓大家誤認為這個一開始傳出消息的人是我。
我王姿允醫師本人,在5/20打電話問1999的問題是「開車是不是真的要戴口罩不然會開罰」,啊市府包括市長跟衛生局的回覆都是「沒錯,開車不戴口罩要開罰。」
請問這跟高雄新聞局駁斥有這張15000的罰單有何關係?我沒問也不care有沒有過這張罰單啊!我也沒有在粉專貼文宣導「問過1999,有人被罰了15000是正確的喔」。
所以新聞內容從頭到尾都用「網傳」兩個字,不敢用「王姿允醫師」(因為這樣我也無法咎責吧?網友要自己腦補媒體是不用負責的🤷♀️)
如果直接訪問新聞局「有人說有因開車沒戴口罩被罰15000請問是正確的嗎?」那當然新聞局的反應是「沒這張罰單,這是假消息。」
然後在最後放上我的貼文,讓大家覺得我就是內文裡的「網傳」跟「致電1999」的發文跟「新聞局的回覆」,其實造成我很大的困擾☹️(記者朋友覺得放一個醫師的相關貼文比較聳動?有想過這樣可以置入想要引人誤會帶給別人的傷害嗎?應該不會,因為發新聞的人連具名都沒有)
身為一個基層家醫科醫師,每天都在想如何能為防疫盡一份心力,不管是健康飲食的重要、喝酒的危害,因應每天瞬息萬變的疫情,有任何政府重大防疫訊息我都隨時幫忙宣導,義不容辭,即使我只是個無名小卒。
#試問在看到我的文章前有多少人不知道高雄升級三級後開車要戴口罩?
那些說我是假消息的人,難道你要讓別人誤以為「開車不用戴口罩」,然後被罰款嗎?難道這不是個很重要,而且很多人都會質疑真實性或誤觸的政令嗎?
為何特地求證最新的消息後分享還要遭受攻擊?
有人說我是公眾人物,寫個什麼文就會造成誰的影響,那你們見識到媒體斷章取義跟移花接木的力量有多大了嗎?可以把一個初衷是想幫政府宣導,怕有人觸法被罰款的醫師的善意,扭曲成一個「散播假消息的醫師」。
還有留言要我鄭重道歉(??)說他為了澄清這個「假消息」而幫我擦屁股之類的。
Well⋯⋯我想了一整晚,覺得最需要好好被我鄭重道歉的,就是我的孩子們,媽媽為了無關緊要人們的言語而影響情緒,連帶昨晚只幫妳們唸了一本書,讓我覺得對妳們很歉疚⋯😞(下次一定不會了)
人生難免遇到被誤解或善意被扭曲,被穿鑿附會、被移花接木、被毀謗栽贓,或好心被雷劈的事情比比皆是,但就像我常跟我學員說的,把心力留給真正重要的人,那些現實生活中根本不重要的人事物,或某些酸言閒語,都不值得影響我們陪伴家人跟照顧病人的情緒啊😌
有人說要不要對記者或網友提告毀謗?痾⋯⋯麻煩大家把力氣花在防疫跟保護自己跟家人好嗎?如果被某些人見獵心喜逮到覺得可以見縫插針不求證就罵罵醫師也爽的機會,那就隨她們去吧~~恕我對這個議題不再一一回覆。
都什麼時候了,有這樣的氣力,不如好好陪伴家人跟珍惜還活著的每一天。
#重申口罩麻煩記得戴好
#做對的事情自己心安理得就好
#世界再不友善我們還是要行善
#我還真不知道原來同個新聞連結可以一直改內文
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回顧【小燈泡案5週年:我們的社會改變了嗎?】
5年前的3月28日,患有思覺失調症男子王景玉當街砍死女童「小燈泡」,震驚全台。這起案件激起的多重社會問題,並未隨著兇手去年無期徒刑定讞而止息。過去幾年,台灣社會以一年一例的頻率發生精神疾病患者當眾隨機殺人事件:2018年5月台中,30多歲男子賴亞生闖進牙醫診所尋找妹妹未果,刺死上前勸阻的牙醫師;2019年7月嘉義,50多歲男子鄭再由於自強號上,因補票事宜刺死上前處理的鐵路警察;2020年3月新店,20多歲男子王秉華與妻子爭吵後,下車隨機砍殺機車騎士。
■一起不幸個案散發的漣漪,從政治到文化影響無遠弗屆
另一方面,這起案件也不僅只停留在個案家庭的不幸悲劇,而是進一步向公共領域幅射出各種不同面向的深刻影響:政治上,當年在媒體前因冷靜發言而引發大眾不同角度議論的受害者家屬「小燈泡媽媽」王婉諭,於2020年當選第10屆立法委員,持續關注兒少、社福與精神疾病照護相關議題;文化上,以該案作為田調與劇本素材之一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2019年播出後,引發熱烈的迴響,帶領大眾更進一步思考難以理解的犯罪事件背後的人性與社會面貌。
延伸閱讀:【星星上的小燈泡,照向通往理解的漫長歧路】https://bit.ly/3cqhO3C
小燈泡案發生隔天的3月29日,剛當選中華民國第14任總統、尚未就職的蔡英文即發出公開信,表示將「用盡全力」修補「社會安全網」,明確提出要從制度上積極改善、避免再發生類似憾事的承諾。
當類似案件仍一再發生、精神疾病犯罪者的司法判決持續引發外界爭議,我們盤點此案5年後,到底帶來什麼結構與制度上的改變?特別在社安網進一步的安排、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處境,以及因精神疾病減刑或無罪後的監護處分,在過往5年間有了什麼變化,相關政策是否能回應現實?
■社會安全網將投入252億元預算,為何仍與現實脫節?
行政院於2018年初核定「強化社會安全網第1期計畫」(107-109年),3年投入近70億元,今年即將進入社安網2.0的計畫,預計投入252億元。這個以家庭與社區為中心的計畫,理想上希望整合分散在不同部門的社福資源,用更全面的角度關照高風險家庭的需求,實際的作法則是補助各地方政府增設社福中心、增聘專業社工人力。
但在今年1月初跨黨派立委召開的社安網公聽會中,第一線工作者反映的卻是中央大量進用人力的同時,卻未建置完善的督導與行政分工機制,導致人力也不斷流失,而將自殺個案與精神疾病患者關懷訪視這兩種截然不同性質的工作模式合併,更是與實務經驗嚴重脫節。
雖然政策上號稱要朝向「整合」的服務方向,仔細檢視卻發現,執行面上仍如多頭馬車,社安網是委由各地方社會局執行,但實際在社區第一線面對精神病人,了解其病況穩定程度與生活狀況的「社區關懷訪視員」與「自殺個案關懷訪視員」則隸屬於衛福部的專案計畫,猶如網絡中的尷尬存在,即使已運作超過10年,仍面臨一年一聘沒有專業發展遠景、人力極度不足的窘境。
延伸閱讀:【與受苦者相遇──社區精神病人關懷訪視員的現場反思】https://bit.ly/2Vtne4h
審計部近日公告訊息指出,近年社區列管精神病人約13萬至14萬餘人,衛福部原推估全國所需社區關懷訪視人力為425名,但囿於預算限制,僅有99名人力,每人平均約須負擔350至400名個案訪視工作,較英國(1:35)、香港(1:50)、日本(1:10)高出許多,監察院去年也對衛福部提出糾正案(字號:109內正0006),衛福部承諾將於今年再增加75名社區關懷訪視人力,只是類似的承諾在3年前(2017)就已提出:「每年增聘超過百名社區關懷訪視員」,但現實上從2017年至今,只從96名增加3名。
■ 被害人參與訴訟,提升司法中弱勢處境
當年小燈泡案發後,家屬往往透過新聞媒體獲知偵查進度,造成被害人的二度傷害,除了凸顯所謂的「偵查不公開」淪為口號,在後續的審理過程中,也讓當事者深刻感受到刑事案件中被害人的弱勢處境。
由於我國的刑事訴訟制度是以被告為主體,最關鍵的調查證據,訊問證人、鑑定人或被告,上訴權,都只能由檢察官進行,被害人家屬猶如法庭中的邊緣人,有鑑於此,2019年底立法院三讀通過加強被害人訴訟參與新制,若是「故意、過失致人於死或致重傷」案件的被害人,或性侵害等案件的被害人,得於檢察官起訴後,在第二審言詞辯論終結前,可向法院聲請參與該案訴訟,以具體的制度規範使被害人有表達意見、檢閱卷宗的權利,加強在訴訟過程的參與程度。但有學者認為,當缺乏最關鍵的調查與訊問權,被害人在法庭中弱勢的地位並無改變。
■精神鑑定頻惹議,以無限期延長的監護處分回應民意
小燈泡案兇手王景玉,在近三年的審理過程中,分別在一、二審委託榮總與台大進行精神鑑定,結果都呈現出其犯行受精神疾病的影響,符合《刑法》第19條減刑的條件,最後於去年4月15日由最高法院以無期徒刑定讞,刑後監護處分5年。
該判決結果與家屬及大眾的期待有明顯落差,法務部長蔡清祥更表示,不願意樂見「每個犯了重罪的人都是用這樣的理由(精神疾病)來讓自己的責任減輕」;整個社會已醞釀出一股對於犯下重罪者屢因精神疾病減刑的不滿集體氛圍。不久後的台鐵殺警案一審、同年8月桃園男子梁崇銘吸毒弒母二審,接連因《刑法》第19條獲判無罪,瞬間引燃了民間的怒火,針對該如何處理精神疾病犯罪者的問題,立法院各黨團在上個會期先後提出10多個版本的修法草案,顯示出回應民意的急迫壓力,中央部會與各專業代表更頻繁召開會議,討論此一橫跨司法與醫療的複雜問題,甚至具體提出設置一處專門針對精神疾病犯罪者的「司法精神病院」。
本月初行政院正式宣佈,將修法刪去現行《刑法》第87條監護處分最高的5年上限,經由專業每三年評估一次,可無限期延長監護處分的時間,意謂著往後即使因精神疾病無罪或減刑,犯下重罪並風險仍高的病患,國家仍可透過此一方式將其無限期與社會隔離,確保民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小燈泡的幼小生命不幸消逝5年過去,面對仍不時發生的精神病患觸法事件、與實務脫節的社安網、標準令大眾困惑的司法判決,整個社會似乎已經失去耐心——像當年小燈泡媽媽嘗試理解地追問著:「他到底怎麼了,這些人他們的故事是什麼?」——去理解犯罪者背後的生命歷程,從而思考如何從家庭、教育、經濟等更廣闊的社會面向徹底改善與解決相關問題。
為了止息沸騰的民意,國家在面對精神疾病重罪者,選擇朝向防堵的思維,無限期的隔離。此刻箭在弦上的政策推行後,未來勢必要面臨更多從醫療單位的資源落差、受處分者的人權主張、精神疾病患者的汙名化更加嚴重等議題的挑戰。(文/張子午)
#報導者 #小燈泡案 #王景玉 #五週年 #精神疾病議題 #司法
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排氣管,其實應該討論的是,你的觸媒轉化器還在嗎? 的推薦與評價
排氣管,其實應該討論的是,你的觸媒轉化器還在嗎? ... 排出的廢氣中,含有污染作用的成份,共有三種﹕它們是一氧化碳,未燃燒的碳氫化合物,及氮的氧化物 ... ... <看更多>
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 #drg ]DRG原廠管拔觸媒能有效提升動力嗎?聲浪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 觸媒 的有無,是否會影響引擎輸出效能」,為了做這次的實驗惡補了很多知識,也才第一次知道原來測馬力還有分所謂的「定傳」、「帶傳」。 以下 是 ... 機車 拔 觸 ... ... <看更多>
機車 觸 媒 是什麼 在 Re: [問題] 為觸媒換原廠管值得嗎? - 看板biker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work901125 (※米蟲※)》之銘言:
> 小弟車是10年的GSR化油版,排氣管多處生鏽破洞,
> 老闆建議該換了、別補了,之後其他地方還是會破
> 他是建議換副廠管就好,理由是:
> 1.原廠管的觸媒其實3年就差不多失效了。
不至於,正常狀況下觸媒算耐用的。以前汽車報廢時若有觸媒,報廢場收車價
還能多1000元。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uxo38/16435265648/in/album-72157629109008804/
這台大兜風是我少數收到還配有原廠管的二手車,這觸媒強的哩~化油器亂調
廢氣檢驗也是輕鬆過。
> 2.副廠管驗排氣一樣會過,大多數車子數字只會高一咪咪
> 有些甚至數據都看不出變化。
這倒是真的,前提是引擎正常。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uxo38/1689795087/in/album-72157629525600404/
這台豪邁因為引擎吃機油吃到缸頭沒潤滑掛掉,被我改成57mm氣缸以及修復缸頭,
想當然不會換原廠管,廢氣檢驗也是輕鬆過。
> 基於上面兩點理由,所以實在沒必要換原廠管
> 我的問題是:原廠也不是白痴,為何他出廠要配貴鬆鬆的觸媒管?
> 還是說現在驗排氣是驗辛酸的?沒觸媒產生的汙染物驗不出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34.179.9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ker/M.1526679528.A.4C8.html
※ 編輯: work901125 (114.34.179.96), 05/19/2018 06:13:28
防燙蓋可能還是公版的。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uxo38/35185845482/in/album-72157632299785671/
排氣管,光這個市場就不少了。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uxo38/16621790052/in/album-72157629109008804/
台灣心 台灣情捏!
另外還有一家好像叫做ATK?
但這些市場裡,會有多少人想用原廠排氣管而且花得下去?馬車125原廠管牌價好像
破5000,若是5期噴射如勁戰,防燙蓋那些買一買要破萬耶!
這些耗材吧?跟著廢車塞貨櫃不行嗎?
https://www.flickr.com/photos/auxo38/17325773681/in/album-72157602606300152/
這台車雖然是用原廠管,但是「本來」就沒有觸媒,一樣會過啊。
如果你覺得這台2T車環保期數較早,也可以參考前幾行那支奔騰沒觸媒原廠管。
回到原PO的問題,除了觸媒失效這問題以外,其實車行老板建議的不錯。
另外一個問題,是否還買得到原廠排氣管?以我手上的車來說,馬車125、BWS100是
買不到原廠觸媒排氣管的。副廠雖然不耐用、沒觸媒感覺很不環保,但是至少能讓
老車活下去而不用整台換掉,也不至罪大惡極啊。
--
拎北上古神獸捏~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7.251.19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iker/M.1526725521.A.51B.html
※ 編輯: focuslight38 (150.117.251.196), 05/19/2018 19:15: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