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4年的中法戰爭讓清朝開始重視台灣,1885年台灣建省,劉銘傳為首任巡撫,1887年設定了「福建台灣布政使」一職(「布政使」是一個官名,是一省的行政長官)。1889年台灣「布政使司衙門」建構完成,隔了三年,又增建「欽差行臺」(1892動工,1894完工),也就是說,「布政司衙門」是一大範圍的建築群,「欽差行臺」則是在其中的西側,是當時用來接待來台灣視察的中央官員。
位於台北植物園內的「欽差行臺」在不同年代有不同的用途,許多關鍵的歷史事件都發生在此。清朝時它是用來當作招待官員的行館;台灣民主國時期,唐景菘被擁護為總統,那時欽差行臺改為「籌防局」;1895年,日治時期初期,它成了暫時的「台灣總督府」,後來因為總督府新廈完成,這裡僅作展覽之用,像是台灣博覽會展區之一。1929年因為「布政使司衙門」腐朽而拆除,但欽差行臺一部分移遷到台北植物園(它原在台北中山堂附近),也因為這樣,我們才在植物園,看見清朝時期留下的官署建築。
【寫生】台北「布政使司文物館」(欽差行臺):台灣僅存的清代官署建築(10.11ys)
http://zoyo.tw/2015-10-12-2103/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00萬的網紅Taiwan Ba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覺得在水泥森林裡生活有點悶嗎?有沒有嚮往走在路上都會撞見美美的老房子呢?啊~該不會還是可以參觀的博物館吧!酒保好康報相知,與星期天帶給大家滿街博物館奇遇記~ 一個與古蹟一起呼吸的小旅行…黑啤追著貓,貓喵的不是慵懶,而是捧油你趕緊跟上吧。 - 中華文化總會 x 臺灣吧 x 星期天! 在『#2018...
欽差行臺 在 台北旅遊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到 #中正區 的 #台北植物園,除了享受綠意,小小森呼吸之外,也不能錯過植物園內的美麗又有故事的歷史建築!
不論是清朝的官署 #欽差行臺 ,或是日治時期的茶屋 #南門町三二三 ,還是台灣第一座專為貯藏植物臘葉標本而興建的標本館 #台北植物園腊葉館 ,都是到植物園也不能錯過的景點呢~
攝影/高讚賢(南門町三二三)、小編本人(欽差行臺、植物園)
欽差行臺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早安!住在百年老屋的中華民國總統府。
2020年7月29日一大早,張哲生攝於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與凱達格蘭大道口。
1895年,在甲午戰爭中戰敗的大清帝國將臺灣與澎湖割讓給日本,當時日本把臨時的臺灣總督府設在清代的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臺內,一直到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就任之後,才有興建永久性廳舍的計劃。經過審慎規劃後,臺灣總督府於1907年懸賞5萬元日幣公開徵圖,並限定日本本土的建築家才有資格參與競圖。
徵圖初選階段,主辦單位從多位參加競圖的日本建築師當中選出一至七名,分別為:鈴木吉兵衛、長野宇平治、片岡安、森山松之助、松井清足、櫻井小太郎及福井房一,每位均獲得獎金1,000日圓。
當時的評審團包含辰野金吾、中村達太郎、塚本靖、伊東忠太、妻木賴黃等知名建築技師,原本屬意採用初選首獎得主鈴木吉兵衛的作品,不過後來評審團發現首獎作品中的尖塔、陡屋頂,與具兩層老虎窗的紅磚建築樣式,有抄襲海牙國際法庭之嫌,因此於1909年公布的中選名單則變成了獲得第二名的長野宇平治作品,而其樣式與當年正在建造中的東京車站相當接近。
不過,在最後定稿階段,將長野宇平治的設計圖修改成如今總統府模樣的真正設計者,其實是在初選獲得第四名的森山松之助,他將設計圖做了局部修改之後,興建工程才正式動工。
臺灣總督府建築於1912年6月1日開工,1915年6月時,建築主體大致完成並舉行上棟典禮,最後在1919年(大正8年)3月竣工,總工程費達281萬日圓。此後,這座在完工時為全臺灣最高的建築物,從啟用至今一直是象徵統治臺灣者權力中心的地標。
二戰期間,這棟建築物成為美軍轟炸臺灣的主要目標物之一,雖然日本軍方將總督府百般偽裝及防範,最後還是在1945年戰爭末期(1945年5月31日)的臺北大空襲,遭到美軍轟炸命中,並導致南側半邊嚴重毀損。
二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接收臺灣,1946年時為慶祝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的60大壽,便將此建築更名為介壽館,而館前的道路則命名為介壽路(今凱達格蘭大道),並開始著手整修,直至1948年底才恢復舊貌。
臺灣省政府於1947年成立後,此建築在臺北市的都市計畫圖被標示為「省府大廈」,但省政府的實際辦公廳舍為日治時期的臺北市役所(即今行政院大廈)。
隨著中華民國政府於1949年遷往臺北市,當年12月9日行政院會議決議:總統府及行政院設址於介壽館辦公。
1950年,介壽館正式成為中華民國總統府。
1996年3月21日,陳水扁擔任市長的臺北市政府將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更名為凱達格蘭大道,路旁的廣場則同時更名為凱達格蘭廣場,以示對臺灣原住民歷史及文化的尊重。
2006年3月25日,總統府大門上的「介壽館」門額被更換為「總統府」。
這座建築物雖然曾經過整修,但其外觀仍維持著後文藝復興式的莊嚴和簡潔。建物最高處有五層樓,主體平面呈現臥「日」字型,正面寬約140公尺,側面寬約85公尺,中央塔高60公尺,總佔地為2100坪;建物的中央塔、角塔、衛塔等大片立面的1:2:3:2:1之節奏和粗面砌築基座與柱式主出入口,混合成震撼的視覺效果。整棟建築佈滿了廊柱、山牆、拱廊及圓拱窗,堪稱日治時期臺灣的代表性建築。
淡江大學建築系教授陸金雄建築師對這座建築物的設計風格,下了極為清楚的註腳:「從歷史背景及建築物的立面進行分析,可以辨別出當初設計者匯集了眾多建築元素;矯飾主義的誇張、巴洛克的動感、欺眼畫的手法、哥德復興的垂直崇高精神、古典主義的和諧,但設計者仍以統一的元素──無法歸類於古典柱式的雙柱並列形態──統合整體立面的構成,也可以看出設計者意圖以不同的語彙,表達個人的詮釋──以有限形體的構成,嘗試超越形體的束縛,傳達垂直崇高精神的無限,是典型的折衷主義(Eclecticism)樣式。」
欽差行臺 在 Taiwan Bar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覺得在水泥森林裡生活有點悶嗎?有沒有嚮往走在路上都會撞見美美的老房子呢?啊~該不會還是可以參觀的博物館吧!酒保好康報相知,與星期天帶給大家滿街博物館奇遇記~
一個與古蹟一起呼吸的小旅行…黑啤追著貓,貓喵的不是慵懶,而是捧油你趕緊跟上吧。
-
中華文化總會 x 臺灣吧 x 星期天!
在『#2018城南有意思』活動,臺灣吧終於又和老天合體啦💞!將會從城區的歷史脈絡到為何被稱為『城南』,以及各個大家熟悉又陌生的歷史建築,文青手繪圖文搭配深沉而魔性(?)的嗓音,啊~斯巴拉西~😳
🚩想知道更多活動訊息:https://goo.gl/wfD8NP
想看高清版也可以在『油管』搜尋臺灣吧唷!
#隨走隨撞古蹟真不容易
#但有些古蹟沒有保存意識就會隨風飛去
#安排個一日遊真的很過癮
-
🎫 訂閱集資支持👉👉 https://lihi.cc/aOfb4/south
►黑啤FB│ https://www.facebook.com/beer.the.bear/
►黑啤IG│https://www.instagram.com/taiwan_bar
►臺灣吧官方網站│https://taiwanbar.cc/
本集關鍵字:城南、2018城南有意思、南海學園、中國北方宮殿式建築群、歷史博物館、商品陳列館、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臺灣藝術教育館、建功神社、南門町三二三、林業試驗所、欽差行臺、清代閩南式官署建築、日本總督府、泉州街、二二八國家紀念館、臺灣教育會館、陳澄波、臺灣省參議會、美國新聞處、楊英風美術館、牯嶺街小劇場、舊書街、松林書局、郵政博物館、南門市場、陸軍聯誼廳、南菜園、總督兒玉源太郎
欽差行臺 在 Paparaya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臺北植物園內的欽差行臺文物館,展出
欽差行臺 在 台北旅遊網- 【植物園-欽差行臺】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欽差行臺... 的推薦與評價
【植物園-欽差行臺】 台灣布政使司衙門欽差行臺植物園區內有一處布政使司文物館,為二級古蹟,紅瓦燕尾屋頂,造型古色古香,建築素雅穩重,格局宏整,室內高敞, ... ... <看更多>
欽差行臺 在 [情報] 「臺灣布政使司衙門」更名為「欽差行臺」 - 看板CHING 的推薦與評價
https://news.ner.gov.tw/index.php?act=culnews&code=view&ids=156774
「臺灣布政使司衙門」更名為「欽差行臺」
位在台北植物園內的「臺灣布政使司衙門」更名為「欽差行臺」,今天上午10點舉行揭牌
儀式,「欽差行臺」是由臺灣巡撫在光緒 18 年興建,作為外地高級官員來臺北時的旅館
及宴會、會議場所。為符合建物的正確名稱,將「臺灣布政使司衙門」更名為「欽差行臺
」。
為見證這歷史性的發展,林業試驗所11月12號上午特別舉辦台北植物園欽差行臺揭牌活動
,黃裕星所長說,這是台灣唯一僅存的清代閩南式官署建築,也是台灣重要的文化資產建
物。
為了讓民眾對欽差行台的歷史意義與建築藝術有進一步的瞭解,活動現場也邀請臺北藝術
大學建築與文化資產研究所李瑞宗教授主講「台北植物園與欽差行臺的新透視」,及現場
導覽古蹟建築立體卡 DIY 體驗。
(2013-11-12 10:47:27 新聞組)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69.106.89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