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生活】
「獅媽」就是英雄,她象徵的是為了所愛奮不顧身保護的精神...!
---------------------------------
㊙LINE好友獨家全新服務
http://bit.ly/3bTyVIZ
🌊加入﹝風傳媒Telegram﹞,獨家內幕搶先看
http://bit.ly/2Ta3nWR
國際政經強強聯手,風傳媒x華爾街日報,給您最權威的中英日全球新聞!https://bit.ly/2tehBg1
🔥下載﹝風傳媒APP﹞,更多熱門資訊一手掌握
http://bit.ly/2P4VOzg
#自衛 #南非 #性侵 #性犯罪 #母親 #媽媽 #殺人 #母女 #正當防衛 #緊急避難
「正當防衛緊急避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風傳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課業] 正當防衛vs.防衛性緊急避難- 看板Examination 的評價
- 關於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感謝律師同學幫我找學者文章#緊急避難vs正當防衛...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刑法爭點搶分4_法定阻卻違法事由-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邢律 ... 的評價
- 關於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請益請益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 法律人板 | Dcard 的評價
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笑到美叮美噹🤣🤣🤣
「因為立法院不是公共場所或公眾得出入之場所,所以縱然並非依法令行為或正當防衛、緊急避難,仍難以聚眾鬥毆罪論之。結論:尋芳客與立委終究是不同的。結案。」
立法院是「私人場所」,不能群聚,只能「幽會」,所以是 #幽會打架 的好地方。
立法院開議=立法委員們幽會
採訪的記者=偷窺立委幽會(好害羞)
到立法院被質詢的官員=被迫加入幽會,有時還有SM情節
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律師談吉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一名中國遊客旅經台灣大學,撕毀校內之連儂牆文宣,檢方偵訊後做出緩起訴處分,移民署接著驅逐與發出限制入境命令。
每次發生這種事件,網路上都會有一種說法與疑問:「這難道不是言論自由嗎?如果破壞公物、潑漆、砍銅像都是言論自由的話,為什麼撕文宣、其他的破壞不是言論自由?是我們不喜歡的言論就沒有言論自由嗎?」
很多人會直覺地認為「這根本不一樣!」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甚至是會慢慢接受,覺得這種說法好像也沒錯。
看到大家總是拿著言論自由出來講,其實很令人開心,這代表著言論自由深植台灣人的人心;但另一方面也覺得有點可惜,因為言論自由雖然深植人心,但好像是一種不太正確的方式。
憲法保障人民有言論自由,意思就是我們享有自由說話、表達意見的權利,這個是沒有錯的。
但就像我們知道殺人不是你的行動自由一樣,任何的自由都有所限制,因為我們是一個群體社會,需要為了彼此的自由做一點犧牲,才能享有一個平和的社會。
這個限制的方式就是透過法律。法律規定殺人、傷害罪,限制了人們行動自由受限,因為再怎麼自由都不能傷害他人;法律規定誹謗罪,讓人們的言語受限,因為再怎麼自由都不能說假話損人名譽。因此,傷害人不是自由,誹謗也不會是自由。
但在某些特別的情況下,我們會覺得「情有可原」,即便你做了「不屬於自由」的事,法律也選擇原諒,像正當防衛、緊急避難就是常見的情有可原。
🎸破壞公物、潑漆或砍銅像,都涉及「毀損罪」,意味著這不是你的自由;同理,撕傳單也涉及毀損罪,那麼撕傳單就不是言論自由。
但這些行為都不是為了破壞而破壞,而是表達某種政治訴求的一種方式,因此就衍生出「政治性言論」的爭議,也就是能不能因為他們是在表達政治訴求,就原諒違法的行為?能不能因為是政治訴求,就算是情有可原?
好像因為台灣太常發生這種事,導致大家覺得台灣很亂、潑漆砍銅像都是言論自由,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
雖然台灣的法院很注重人權規範,但其實過去發生的許多激進言論,像是陽明公園割銅像案、中正高中割銅像案、慈湖潑漆案等,最後法院大多都認為「太超過」判有罪,代表這些行為在這個時代看來還是屬於違法,「都不是言論自由」。
(可參考高等法院107年度上訴字1932號、士林地院107年度易字第482號、桃園地法107年度矚易字第1號刑事判決)
我國比較常承認的政治性言論,反而是辱罵公務員或立法委員等,即便是惡罵,法院通常都認為這種政治意見可以受到高度的保障。
(可參考高雄地院108年度審易字第1455號刑事判決)
🎸「自由,不是你想做什麼都可以」。
假如你覺得潑漆、破壞銅像違法,就應該要覺得撕傳單違法;假如你覺得撕傳單違法,那你也應該知道潑漆、破壞銅像是違法的。不管是潑漆、破壞銅像、還是撕傳單,他們原則上都不在我國現在實務上言論自由的範圍內,除非特別情有可原,否則都一樣。
也正因如此,潑漆、破壞銅像、撕傳單是否違法只是表面議題,
在法律之外,真正重要的還是「他想表達什麼言論?你是否支持他的意見?」,這才是在最近風波當中我們最需要思考的事情。
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感謝律師同學幫我找學者文章#緊急避難vs正當防衛...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1.學長的意思是,劇情消防員當時的判斷是存在火災(失火或放火),所以他認定有刑法正當防衛之客觀要件即現在不法侵害(不正),所以採取防衛行為➕主觀上有 ... ... <看更多>
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刑法爭點搶分4_法定阻卻違法事由-正當防衛與緊急避難(邢律 ... 的推薦與評價

本片邢律老師詳細說明法定阻卻違法事由裡比較複雜的§23 正當防衛 。‧邢律為某大法科補習班前司律名師,教學已有十多年資歷,對於考試熱點、趨向、修法動態 ... ... <看更多>
正當防衛緊急避難 在 [課業] 正當防衛vs.防衛性緊急避難- 看板Examination 的推薦與評價
上課時老師教的「正當防衛」和「緊急避難」
我判斷兩者主要區別方式是:
正當防衛->人的現在不法侵害
緊急避難->非"人的""現在""不法""侵害"(只要其中一雙引號不符合就可以判斷)
ex:
非人的:單純動物攻擊。不能主張正當防衛。
非現在:侵害已屬過去。不能主張正當防衛。
非不法
非侵害
的確在書上和考題見到的例子,大致上都容易區分。
但後來又講到防衛性緊急避難,
而老師和書上看到的例子,危難來源都是動物,所以很容易區分。
不過緊急避難定義的危難來源,也包括人,
那麼究竟對某人(危險來源)的侵害行為採取干預反擊的措施,
是屬於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該如何區分呢?
ex:當甲對乙有不法侵害之行為或緊急危難,第三人丙為解救乙,
出面採取干預和實施反擊甲的行為,避免乙遭受侵害。
丙可主張正當防衛或緊急避難?
請各位前輩幫我解惑。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14.26.23.115
好像會並存?我看見甲在毆打乙,我連忙以路邊木棍攻擊甲,希望藉此
防衛乙不再被侵害,同時也是想幫乙避難。此時我應主張?
所以你意思是說:如果是防衛性緊急避難,危難來自"人"之行為的時候,限於
"非"屬不法行為所帶來的危難,否則應以正當防衛論。是這樣嗎?@@
對"危險來源"(也就是加害者)所實施之反擊行為。@@
後面說的"正對正"或"正對不正"老師有提到,所以是用客觀事實來
這樣區分嗎?但是我看到乙正被甲毆打的緊急情況,我如何知道他
們之間誰正誰不正,我只能選擇趕快幫乙;所以我事後才會知道我
因幫乙(防衛或避難)的反擊甲之行為是該不該被罰嗎??
※ 編輯: Apatetic 來自: 114.26.23.115 (07/15 22:06)
急避難的主題討論時,都是針對客觀事實(事後)才討論。
那麼我在決定的是否要正當防衛/緊急避難的當下,情況其實大多時候都
是很危急的,那我怎麼有機會再去確認而決定行使防衛或避難呢?
就像這篇我舉的例子,丙看到甲在攻擊乙,當下就要馬上決定出手防衛
或避難了,那如果事後才知甲是因為正當防衛乙之侵害才攻擊他,丙的
道義出手相救豈不是變成冤大頭,而變成甲不能主張正當防衛或緊急避
難?所以這種情況下都算是丙要摸摸鼻子認賠嗎?
像類似例子:半夜某甲為躲避某乙追殺,或為躲避天然災害,而未經許
可躲進我家。正常來說看到陌生人進入家中,只會覺得法益被侵害了,
馬上防衛或避難而選擇拿棍棒趕他吧。根本不可能去瞭解他為何要進來...
不過這個例子也許還顯得不夠急迫,應當先問過他。
但很多時候不是很緊急嗎?我怎麼知道對方是不是也正在正當防衛還是
緊急避難而有什麼正當理由,難道還要先問他嗎....... = =
※ 編輯: Apatetic 來自: 114.26.23.115 (07/16 03:49)
但你知道"防衛性緊急避難"嗎?如果不太確定你可以再找書看看。
轎車快撞到A,你開卡車把轎車撞開。這個簡單的例子也有可能是出於緊
急避難,而且避難是可以替他人避難的。
※ 編輯: Apatetic 來自: 114.26.23.115 (07/16 15:49)
因為你最後說Roxin的說明,跟你舉的例子好像不太相合?
你可否重新以實例說明兩者區別。
簡單說我原本的疑惑就是:
轎車快撞到A,你無論是 "開卡車把轎車撞開" 或 "把A用力推開",
都是為了防衛A受侵害(或是避免危難侵害A)。
我的疑惑就是這兩者似乎這樣主張都說得通。
而原本我以為區別就在於"防衛性緊急避難"的危難來源,不能是人,
所以課本都舉狗咬人為例。而正當防衛都舉人的侵害為例。
但後來看到每本書都寫:"緊急避難"的危難原因不限於人為、自然災害、
動物之動作。
而既然"防衛性緊急避難"屬於"緊急避難"的再區分,
那麼"防衛性緊急避難"理應其危難來源也包括人。
這樣一來我上面的推測(防衛性緊急避難的危難來源不能是人)就不對了。
所以除非這是特別不同於緊急避難之規定,不然我肯定有哪裡搞錯了。
你如果知道我疑惑的地方,也知道相關內容就再回應吧。謝謝。
※ 編輯: Apatetic 來自: 114.26.23.115 (07/16 18:5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