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的作者是有「瑞典國民醫師」美譽的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發表超過2000篇以上的醫學論文,至今出版過多本關於「大腦」的書籍。他在TED發表的演說「為什麼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則涵蓋了這本書的內容。
如果說2018年比爾蓋茲大力推薦的暢銷書《真確》,作者同為瑞典人的漢斯.羅斯林,破解了人們對於「世界進步數據」的迷思,那在這本書裡,安德斯.韓森以龐大的醫學研究為基礎,試圖破解人們對於「大腦健康科學」的迷思。
作者從現代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闡述了這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我們能幫助大腦和身體最重要的事就是運動」。運動不只能讓身體機能更健康,它對大腦的影響力其實遠大於我們的想像。這也是一本在探討運動如何影響大腦的書。
👇《真正的快樂處方》運動的好處遠比你知道的還多
「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的推薦目錄:
- 關於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Re: [討論] 小美人魚- Reddit奇文共賞- 看板movie 的評價
- 關於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事实》:比尔·盖茨推荐的统计学书,帮你破除对世界的错误 ... 的評價
- 關於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真確- 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 比爾‧蓋茲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薛朝輝太太聲明「信老公清白」批未審先判 - Mobile01 的評價
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好書推薦《#以少創多》人類終於學會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繁榮
我們總認為,隨著經濟成長和科技進步,人類會消耗越來越多的資源,總有一天地球上的所有資源會被消耗殆盡。然而,事實可能正好相反,人類已經在工業時代之後重新「已知用火」,找到了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的方法。
部落格圖文 https://readingoutpost.com/more-from-less/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以少創多》的作者是麻省理工學院數位經濟研究中心共同主任安德魯‧麥克費(Andrew McAfee),我很喜歡他的前一本著作《機器,平台,群眾》書中對於數位科技將如何改變人類未來命運的精采論述。
在新的這本書中,他談到自從工業革命之後,人類習慣向地球「榨取更多的資源」來達到更高產出。這種陋習和傳統的思維,仍然縈繞著大眾的思緒。但是他觀察到了一個現象,顯示人類已經掌握了新的方法,開始學會「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
他也提出與人類處境、大自然狀態,以及這兩者之間的大量證據,並且將所有的科學事實,彙整成這一套理論。在這套理論的背後的事實,是美國人口與經濟成長的同時,使用的大自然資源開始逐年減少、空氣與水污染逐漸降低。
科學證據也顯示,我們在關心的事物「絕大多數」變得越來越好。當然,不是「所有」事物都變得越來越好,而這本書,就是試著指出哪些事情已經朝正確的方向持續發展中,又有哪些問題仍滯足不前、甚至退步,需要我們多一分的關注。
.
【樂觀四騎士在全世界馳騁】
為什麼人類開始懂得「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多產出」?在經濟成長的同時,消耗更少的資源、降低對環境的污染?原因在於自工業時代之後,有四種關鍵因素同時存在,且彼此互相影響,作者稱它們是「樂觀四騎士」。
1. 資本主義: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潤最大化,促使企業用更少的資源達成產出,並且尋找更多新的能源與研發替代方案。
2. 科技進步:促進企業對資源使用的效率,追求「去物質化」的手段,對資源採取減量、替代、優化、蒸發的方式處理。
3. 公眾意識:因為公民們意識到經濟和人口的成長,對環境帶來的負面影響,會想要採取對地球更好的措施。
4. 回應民意的政府:政府看到人們關注環境汙染,因而回應民意,制定有效的法規來限制和減少汙染。
資本主義促進競爭,鼓勵企業尋找用更少資源產出的方法,科技進步加速了這個進程。尋找到優良方法的企業,將獲得巨大報酬,因此這本身就是個正向循環。公眾意識和回應民意的政府,則透過民意和法規,限制與減少企業因為使用資源而造成的汙染。
作者鼓勵人們應該把這些進步「紀錄」下來,因為這會告訴我們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們正在做的事情是有成效的。這本書也傳達一個觀念:「我們不需要把經濟和社會方向盤猛烈的轉往不同方向,我們只需要踩著油門,讓樂觀四騎士在全世界奔馳。」
.
【「去物質化」是什麼?】
讀這本書的時候,不斷看到「去物質化」(dematerialization)這個術語,它貫串全書,也是最令我最有啟發的關鍵字。在資本主義市場的運作之下,渴望賺錢的公司往往會尋求使用更少的資源。這股渴望,會讓它們採取更進步的技術,邁向以少創多的局面。
作者稱這個現象叫做「去物質化」,常見的有四種途徑:減量、替代、優化、蒸發。
1. 減量:使用更少的鋁來製作鋁罐、使用更少的農地、水、肥料達到相同糧食產出。用更少資源創造相同產出。
2. 替代:新的頁岩壓裂法降低天然氣成本,正在替代原本盛行的煤炭發電。提供核能運轉的鈾燃料是下一個機會。
3. 優化:隨著數位感測器和排程軟體的出現,鐵路車廂的利用率、航空客機的載客率都有非常大幅的提升。
4. 蒸發:物質被取代消失。一隻iPhone就取代了電話、攝影機、錄音機…等無數的裝置,堪稱去物質化的冠軍。
去物質化讓我感到啟發的點,在於輕量化、整合型的技術、數位化的科技,的確讓我們逐漸擺脫對「物質」的依賴度,轉而追求其他不需要消耗大量物質的事物。在未來的世界,「有形」的產品會越來越昂貴、稀少,但「無形」的產品反而會提供越來越多的價值。
.
【樂觀四騎士帶來了哪些改變?】
第一,它們讓人類和大自然的相處方式明顯進步。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加快了「去物質化」的腳步,法規約束了汙染的排放,全球的貧窮、糧食、公衛、教育、壽命都持續邁向正面的發展。仍要注意的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這部分目前尚無全球共識的規則,是非常迫切的問題之一。
第二,它們使經濟活動更加集中化:越來越多的產出來自越來越少數的國家、農場、與工廠,越來越多的報酬流向越來越少數的公司和個人。科技的進步讓利用資源的運用方式更具效率,但也造成更多贏家通吃的局面。
第三,它們導致人際關係越來越脫節,社會資本降低。四騎士推動世界繁榮的同時,加上集中化的推波助瀾「不均」的財富分配,許多人感覺有一種被四騎士拋下的「不公平」感受。
與大自然的進步是好消息,集中化則是好壞參半,脫節則是令人擔憂的趨勢。
書中對於集中化和脫節的解決方案,並無著墨太多。因此,我推薦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讀《民主式經濟的誕生》這本書,書中提倡企業應該盡可能避免「榨取式經濟」的模式,轉往「民主式經濟」讓個人和企業共同繁榮,藉此解決不均和不公的問題。
.
【我們還需要注意什麼?】
作者認為普通的公民,並不用擔心「資本主義」和「技術進步」這兩個騎士,因為根本不需要別人插手,它們自己會找到最棒的「去物質化」方法,降低資源的使用,達到更多的產出。
我們可以關注和影響的領域,就是提高自己對證據和事實的認識,避免被黨派和意識團體的錯誤資訊操弄。用自己手上的選票,去支持在做正確事情的候選人,提高「公眾意識」和鼓勵「回應民意的政府」這兩個騎士。
例如,責罵企業的不當行為會讓責罵者感覺自己很有道德,實際上很少達到什麼效果。更好的方法是投票給認真看待對抗污染和保護瀕臨危機物種的候選人。作者舉出值得每個公民關注和支持的七個議題:
1. 減少污染:汙染不是資本主義關心的成本,但它需要被政府限制、規範,留意那些試圖「放寬」任何規範的候選人和遊說團體。
2. 減少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溫室效應氣體持續對地球環境造成傷害,但它在全球還沒受到有效的管制。支持那些對這個議題有正確洞見的候選人。
3. 提倡核能:科學證據顯示,核能仍是唯一不會排放溫室效應氣體、可以擴大規模、安全、可靠的動力來源。民意反對和建造成本是巨大的障礙。
4. 保護物種與生態環境:資本主義本身對於稀有的動物最感興趣,因為他們能賣最多錢。我們要持續支持那些保護土地、限制獵捕的政府法規。
5. 提倡基因改造生物:廣泛的科學和醫學證據已經證實它是安全的,有助於提高收成、減少農藥、改善營養。最大的障礙仍是牢不可破的民意反對。
6. 資助基礎研究:民營企業不容易砸大錢在研發上面,政府的政策與計畫扮演重要腳色,我們應該支持那些提倡基礎研究的候選人。
7. 提倡市場、競爭與創造工作機會:我們常忘了競爭和創新帶來的繁榮和機會,導致社會主義正在死灰復燃。應該聚焦在提供工作機會給與社會脫節的人們。
.
【我的讀後心得】
在讀的過程中我試著問自己,對於這些議題,我自己能做些什麼?在書的尾聲,作者的這席話讓我受到啟發:「我們能為地球做出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增廣自己的知識與見聞,使用可獲得的最佳資訊來指引我們的行動與決策。」
上一本讓我對世界的認識有「頓悟時刻」的書,是比爾蓋茲推薦過的暢銷書《真確》,已故作者羅斯林感嘆道:「過去20年,全球赤貧人口已經減半,但針對多數國家的調查中,知道這些事實的人不到10%」。
這些不知道事實的人包含我自己。
《真確》從人類心智偏誤的解析,加上事實證據的輔佐,導正了我對世界發展趨勢的錯誤認知。而這本《以少創多》則從資本主義、科技、汙染、環境的多種角度,帶給我許多的啟發和省思,也讓我對那些懸而未解的議題產生興趣,例如核能與基改。
如同作者所說:「我們相信的很多東西是因為我們周遭的人相信它們,或是所屬的政治陣營成員們相信它們。」人們害怕核子反應的巨大威力、害怕基因改造帶來的健康影響,害怕我們即將耗盡地球資源,這些感受究竟是人性本能的恐懼驅使?還是基於科學事實的判斷?
雖然我自己也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是我相信持續閱讀、對既有觀點提出疑問、不斷刷新自己的認知,就是走在增廣見聞的這條路上最好的燃料。
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如果說2018年比爾蓋茲大力推薦的暢銷書《真確》,破解了人們對於「世界進步數據」的迷思,那在《#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裡,作者以龐大的醫學研究為基礎,試圖破解人們對於「大腦健康科學」的迷思。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readingoutpost.com/the-real-happy-pill/
.
《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的作者是有「瑞典國民醫師」美譽的精神醫學專家安德斯.韓森(Anders Hansen),發表超過2000篇以上的醫學論文,至今出版過多本關於「大腦」的書籍。他在TED發表的演說「為什麼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則涵蓋了這本書的內容。
作者從現代神經科學的角度出發,闡述了這個鮮為人知的事實:「我們能幫助大腦和身體最重要的事就是運動」。運動不只能讓身體機能更健康,它對大腦的影響力其實遠大於我們的想像。這也是一本在探討運動如何影響大腦的書。
.
【為什麼大腦是為了運動而生?】
.
這本書的論點很簡單明瞭:人類百萬年來身體和大腦的演化速度,遠不及科技進步與生活模式的改變。我們使用的是「生活在數位時代的石器大腦」,比起久坐不動的現代人,我們的身體與大腦其實是生活在大草原上的狩獵者。
如果將人類歷史濃縮成一天24小時,在午夜前20分鐘(23:40:00)進入農耕時代之前我們都是狩獵者。直到午夜前20秒(23:59:40)我們才進入工業時代。到了午夜前一秒鐘(23:59:59)人類才進入網路時代。
現代人類與數萬年前的狩獵者,基因都是相同的,擁有一致的大腦結構。大腦並不知道世界已經變得不一樣了,它還活在草原上,所以你多動一點,它就會運轉得更好。除了人們熟知的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之外,以下整理七個運動對大腦帶來的額外好處。
.
#1運動可以紓解壓力與增加抗壓力
.
人類在面對危險的時候,大腦會讓你心跳加速、知覺敏銳,整個人會進入一種備戰狀態,也就是心理感受到的「壓力」。至少每週進行兩到三次的運動,讓身體與大腦知道心跳加速不會帶來恐懼,而是迎向正面積極的變化。
從緩解壓力的角度來看,有氧訓練比重量訓練更有效。至少進行二十分鐘的有氧訓練,如果耐力更好的人,可以延長到三十至四十分鐘。運動也會教導身體不要對壓力反應過度,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抗壓能力。
.
#2運動能讓注意力更集中
.
運動會讓大腦產生一種專注的效果,你可以想像成狩獵者在外出打獵的時候,運動會促使獵人提高專注力、提升敏銳度,進一步增加打獵成功的機率。作者還指出久坐不動的嚴重後果,是思考會變得越來越遲鈍。
為了達到提升專注力的目標,作者的建議是最好在早上運動。藉由運動提升的專注力,在幾個小時後會逐漸衰弱,大部分的人需要在白天集中注意力,而不是在入睡之前。而且能跑步就不要散步,相對激烈的運動對於提升專注力有明顯的效果。
.
#3運動能緩解憂鬱症的情緒
.
對於輕度或非臨床憂鬱症狀,運動與藥物一樣具有療效,而且更沒有副作用。作者建議每週至少跑步運動三次,每次四十五分鐘,而且要達到明顯的效果,至少要持續運動六週以上。
但是對於臨床憂鬱症與有自殺念頭的患者,仍需醫生與藥物的協助,並不是依靠運動就可以完全停止服藥。只是,這並不是一個「運動和吃藥哪個比較好」的問題,經常保持運動習慣,除了能預防憂鬱症,還可以提高抗壓力。
.
#4規律運動有助於提升記憶力
.
人類的大腦大約由一千億個細胞組成,在人類的生命週期裡超過25歲之後,以每秒損失10萬個腦細胞的速度萎縮,也就是大家常說的越年長記憶力越差。實驗結果顯示,運動能減緩大腦萎縮的速度,持續運動的大腦會比不運動的大腦還要年輕許多。
正確的運動時間是在學習前或者學習中,你不需要將自己運動到精疲力竭,只需要鬆鬆散步和慢跑,然後再進入學習狀態就有助於記憶力的提升。根據研究,規律且持續的運動,的確能活化大腦對於記憶力的區塊。
.
#5.運動是提升創造力的妙方
.
作者打破一個迷思「人所處的環境可以激發不同的思考方式」,根據實驗結果指出,在不同環境散步的人們,與在跑步機上散步的人們,提升創造力的程度是差不多的。所以重點不是環境的差異,而是你有沒有真的開始運動。
跑步或進行同樣活動量的運動,是提升創造力的最佳方式。散步也很好,只是效果不會這麼顯著。至少跑步二十分鐘以上,之後會感覺到運動對創造力的影響,效果持續大約兩個小時之久。同樣地,不要讓自己精疲力竭,那樣的效果反而不明顯。
.
#6運動對幼兒與兒童的影響
.
短時間、高強度的運動對於幼兒、兒童、青少年都很重要。在活動二十分鐘後,閱讀理解力和專注力就會提高。保持持續的運動習慣可以產生持久的效果,獲得更強的算術能力、更高的創造力、更好的執行力。
還有另一種影響是關於孩子對於壓力的反應。作者透過一個實驗結果指出,配戴計步器的兩個對照組,運動與抗壓力明顯相關。缺乏運動的孩童對壓力表現出強烈的反應,反而有運動的孩童在算術和演講的高壓環境下比較平靜,表現提升了許多。
.
#7運動能減緩老人失智症
.
作者透過實驗結果打破一個常見的迷思,也就是基因對於失智的影響,遠小於運動的好處。每天散步的實驗組,降低了40%的失智症罹患率。需要擔心得失智症的是那些久坐不動的人,而非父母或祖父母患有失智症的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接受教育可以預防失智症」,這也被研究數據給破解。作者指出在世界各地那些特別長壽的村落,人們保持社交活動、控制飲食熱量,最重要的是他們經常運動。儘管教育程度平均偏低,但是記憶力卻比都市區域的人們高出許多。
.
【後記:最好的解藥通常都很簡單】
.
根據書中龐大的研究結果指出,運動可以活化大腦,讓你更專注、更有創意、減少焦慮和壓力、增加記憶力、讓心理更健康,甚至提高智力。缺乏運動會讓人變得焦慮、悲傷、難以集中注意力,當今很多心理問題都源自於缺少運動。
讀這本書的過程中,我也不斷想起另一本《為什麼要睡覺?》談睡覺好處的書,兩本書的結論引出了我這段感觸「最好的解藥通常都很簡單」。現代人活在繁忙高壓的環境下,向外尋求特效藥和各種解方,卻常常忽略最自然有效的簡單方法:「運動」和「睡覺」。
最後,推薦《真正的快樂處方》這本書給遲遲提不起勁開始運動的人,你可以從作者用白話文解釋大腦科學的角度,深度認識運動為什麼對大腦有這些顯著的影響,重整心態和擬定自己的運動策略。還在猶豫嗎?Just do it!
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事实》:比尔·盖茨推荐的统计学书,帮你破除对世界的错误 ... 的推薦與評價

《 事实 》: 比尔 · 盖 茨 推荐 的统计学书,帮你破除对世界的错误认知。 一本书. 一本书. 8.1K subscribers. Join. Subscribe. ... <看更多>
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真確- 帶領你清晰思考世界的必備指南。」 比爾‧蓋茲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真確:扭轉十大直覺偏誤,發現事情比你想的美好》 比爾 ‧ 蓋茲 2018年度 ... 各界熱情 推薦 「我窮盡畢生之力抵抗全球的無知,傳播基於 事實 的世界觀。 ... <看更多>
比爾 蓋 茲 推薦 事實 在 Re: [討論] 小美人魚- Reddit奇文共賞- 看板movie 的推薦與評價
看了baelrog大和SJW的對話內容,我不禁想起去年在美國看The Women King的經驗。
該故事的發生在19世紀的西非達荷美王國(Kindom of Dahomey),就是現在的貝南共
和國(Republic of Benin)靠近幾內亞灣處,地圖上右手邊就是奈及利亞(Nigeria)。
當時在reddit就可以看到美國的SJW和BLM為女主角演員維奧拉戴維斯(Viola Davis)
相挺喝采的言論,並對該片美化人口販賣事實的Agojie(阿勾潔女子禁衛兵團),拚命
地護航,讓奈及利亞裔的美國人為之側目,認為就電影的藝術表現可以肯定,但是把
為虎作倀殘害同胞者由黑洗白,還是很難讓人接受。我相信奈及利亞的部落主義盛行
從過去到現在都是如此,看The Women King就可以看到這種政治歷久不衰,才讓殖民
者有操弄空間。
有興趣者可以點進去下面的連結看reddit論壇內的說法:
https://www.reddit.com/r/CharacterRant/comments/y9dg2q/the_discourse_around_the_woman_king_is_everything/
回應對baelrog大的這一篇看法,只能說現在美國的民粹主義還是很強盛,記得在芝加哥
看完黑豹2首映時,站在黑豹模型旁拍照會得到掌聲,還有一群黑人群拍相挺的景象,真
的讓人印象深刻。小美人魚的票房在美國是交待得過去,海外票房不好的狀況也反映了
亞洲人的價值觀,無可厚非。最近我看到有一位YouTuber評論說小美人魚上岸後和男主的
互動與穿著很像是白人奴隸主和女黑奴,比較看不出獨立自主女強人的風範,未來假設要
拍續集,真的要在許多細節上更加注意,抓到普世價值的衡平點!
※ 引述《baelrog (貝爾羅格)》之銘言:
: 結果SJW回答:
: nigeria is surprisingly quite colorist actually, i see you’ve never
: been or even spoken to Nigerian people. but to your point African
: countries were not mentioned in that article, Asian countries were
: (and are notoriously known for ignoring black movies on purpose, also
: mentioned in that article). African countries don’t get marketed to
: at the same rate as Asian movies (the article mentions the global
: marketing budget, not much went to the African continent like it
: probably should’ve), so that’s likely what happened there.
: did you read the article at all, love?
: 奈吉利亞也是很令人意外地膚色主義,我看你從來沒跟奈吉利亞人說過話吧。但
: 文章裡完全沒提到非洲國家,但亞洲國家(臭名遠播地故意無視黑人的電影,而這
: 文章裡也有提到)。而這部電影也沒有在非洲國家大肆宣傳,不像亞洲國家(文章提
: 到全球宣傳預算,但沒有多少分配到了非洲。非洲應該多分配一些。)所以這大概
: 就是原因。
: 你有看文章嗎,親愛的?
: 吐槽點:
: 1.奈吉利亞膚色主義??????
: 2.繼續地圖砲
: 3.轉移話題
: 4.非洲國家宣傳不佳所以票房不好(那個光頭表示...)
: 就在這個時候,應該是正港的奈吉利亞人參戰了:
: Sister, hold it there. Nigerians are not colourists, but tribalism is
: big here. This is massive difference because it means that the actress
: would have to do the follow to turn Nigerians off:-
: Tell the media that she does not want Igbo people or Yoruba people to
: see the movie.
: Nigerians will support Nigerians, especially if they are recognized abroad.
: The actress didn’t lean into those tensions so I don’t know what you are on
: about. Black Panther 1 was fully supported when it came out.
: Disney has made bank on Black movies namely Spiderverse and Black Panther.
: 妳給我等等啊,姊妹。奈吉利亞人才不在乎膚色,但戰部落戰得很兇。這是個很
: 重大的區別,因為如果那個女演員要在奈吉利亞炎上,她得說:
: 告訴媒體她不想要Igbo或Yoruba人看電影。
: 奈吉利亞人會永遠支持奈吉利亞人,尤其是他們能在國際上發光發熱。那女演員
: 完全沒有提到這些緊張關係,所以我完全不懂妳在說什麼。黑豹上映時,我們是
: 舉國支持。
: 迪士尼在這裡可是靠黑人電影賺了不少錢,像是蜘蛛人和黑豹。
: 接下來我不翻了,但SJW繼續試圖說服正港奈吉利亞人他們其實是有膚色主義的。
: ......我到底看了什麼
--
樂活人醫
==========================================
珍惜光陰不秒輕,一生樂學理求明,
不求多少功傳世,老馬長途盡力行。(杜聰明)
先學做人,再學當醫師! (黃崑巖)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12.125.6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85685621.A.6FA.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