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歡吃蝦蛄拍仔了
雖然牠長得有點兇XDDD
...⬇⬇⬇
入社學知識 🌸 知識就是力量
老祖宗的智慧,先人的啟示
讓我們一起學習知識的所在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穿山甲除藥」vs.「深潛太空人」。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深潛太空人」獲得50.5%的票數,險勝了1個百分點而已。 這次的廝殺真的非常激烈,完全沒辦法預料哪一條會贏,我們節目開播以來頭一次看到這麼接近的票數!雖然穿山甲高票落選,但還是要在這邊呼籲:沒有買賣就...
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科技 在 高品嚴選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活體 #馬祖 #淡菜 #紫殼菜 #紫貽貝 #需加運費250
#馬祖淡菜 #嚐鮮價199/台斤 #十台斤免運 #孔雀蛤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 #實驗證實,「馬祖淡菜」明顯 #改善生殖功能,可說是 #海中威而鋼!
歡迎👏至「高品嚴選」粉絲專頁參觀選購:
#即食享用不必等
#黑貓宅配隔日到
#按讚追蹤搶先看
☎️ 訂購專線:0973239277
LINE ID:oppo919
(➕Line後請先打招呼 或 留言)
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透過新聞稿發布,海大食品科學系研究團隊證實生長在馬祖海域,外觀像孔雀蛤的貽貝類「馬祖淡菜」,具有 #生殖保健效果,相關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Biomedicine & Pharmacotherapy。
海大指出,「馬祖淡菜」不是蔬菜,而是一種學名為 Mytilus edulis的貝類,因為擁有紫黑色的外殼,所以也叫紫殼菜蛤或紫貽貝, #貝肉碩大肥美,以掛養的方式在馬祖外海養殖,靠著吃食海洋浮游生物長大,每年盛產期為6月至10月。
海大校長張清風表示,海大在馬祖設分校,新成立海洋生物科技系、海洋經營管理系、海洋工程科技系三個系,為了協助馬祖當地養殖、食品及觀光產業發展,2016年食品科學系主任 龔瑞林 教授所率領的研究團隊執行連江縣「馬祖水產食品加工與伴手禮精緻化」漁業推廣計畫,除了協助建立「產地標章」及「水產檢驗品質標章」之外,也針對馬祖特有的水產品「馬祖淡菜」進行各種保健功能評估。
龔瑞林 教授說:在近期的研究中顯示「淡菜」具有降低體重及改善發炎情形的能力,海大研究團隊針對「馬祖淡菜」萃取物進行體外抗氧化發炎能力測試,發現它具有 #良好的抗氧化發炎能力。
同時,在細胞實驗中,發現淡菜萃取物可以降低老鼠細胞脂肪的累積,並減少細胞內三酸甘油脂及總膽固醇含量,#抑制脂肪的形成。
另外,透過動物實驗結果顯示,餵食馬祖淡菜萃取物,#能降低體重、#血漿三酸甘油脂、#總膽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並 #改善胰島素阻抗的情形及體內氧化壓力,#提高體內抗氧化酵素SOD及GPx活性,#並降低體內血漿促發炎因子TNFα及IL-1β含量。
龔瑞林 教授指出,透過餵食馬祖淡菜水萃物後,可明顯改善生殖功能,#增加血漿中睪固酮濃度,#增加精子數量及泳動率,#並改善精子異常率。
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科技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穿山甲除藥」vs.「深潛太空人」。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深潛太空人」獲得50.5%的票數,險勝了1個百分點而已。
這次的廝殺真的非常激烈,完全沒辦法預料哪一條會贏,我們節目開播以來頭一次看到這麼接近的票數!雖然穿山甲高票落選,但還是要在這邊呼籲: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深潛太空人」這個題目非常科普,繼5月底,美國睽違9年再度發射載人火箭後,美國太空人又繼續創造新的里程碑,不過這次不是上太空,而是「下海」寫歷史,下海就是字面上的下海。美國史上第一位完成「太空漫步」的女性太空人,現年68歲的凱薩琳‧蘇利文,選在世界海洋日的前一天6月7日,潛入馬里亞納海溝南端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抵達這個地球最深處的女性,但更厲害的是,她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既上過太空又到過海溝的人,上天下海成就解鎖。
這次蘇利文是和另一名美國退休海軍軍官「維斯科沃」搭檔,整趟任務包括下潛和上升,共花了大約4到5小時,兩人下潛了1萬零925公尺,在海溝底部的溫度攝氏零下5度,但很可惜沒看到魚。回到陸地上的時候,蘇利文還打電話給距離地球408公里外的「國際太空站」連線一下。總之呢,蘇利文現在可以很自豪的說,她曾經造訪過離地球最遠的地方,以及離地心最近的地方。
蘇莉文其實在踏入航太業以前,幾乎是沒有任何科學背景的,會成為太空人其實也有點無心插柳。她父親是航空工程師,雖然她從小就對太空非常感興趣,但後來讀大學的時候,卻想說自己很擅長學習新語言,那乾脆主修語言好了,還計畫成為一名翻譯人員,不過大一的時候選修了一門海洋生物學課程,就這樣歪掉跑到了科學的懷抱。後來她大學畢業的時候拿的是地球科學學位,26歲就拿到地質學博士學位,結果畢業那年耶誕節左右,她哥哥參加了NASA的太空人招聘計畫,也鼓勵她去申請看看,結果1978年她就被選中,成為NASA第一批女性候選太空人之一。
她在NASA服務的15年間,總共執行過三次太空梭任務,累計532個小時的太空飛行記錄,除了剛剛提到的,她是第一個完成太空行走的女太空人以外,還參加過一些厲害的任務,像是1990年4月美國部署哈伯太空望遠鏡,她就是其中一員。
1993年離開NASA,跑去擔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首席科學家,後來被歐巴馬任命為這個單位的行政長官,2014年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人物之一。反正她就是一個從外太空到內子宮都開外掛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陸海空三棲達人。
「挑戰者深淵」是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最最最深處是1萬零971公尺,是目前已知地表最深的地方,比凱莉的股溝還要深(?)我們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對吧?「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公尺,想像一下你把「珠穆朗瑪峰」倒插進海底,都還碰不到「挑戰者深淵」的底部,據說你往溝裡丟一塊石頭的話,要一個多小時才會到底。那海溝底部的溫度大約是攝氏0度左右,而且四周一片漆黑,水壓是8噸,相當海平面壓力的1100倍,如果潛水艇破一個小洞,應該不到一秒人就變肉醬。
因為環境真的太險惡了,所以過去執行過的任務,有載人加上沒載人的,兩隻手數得出來,甚至比上過月球的人數還少。最早一次是1960年,美國探險家和瑞士探險家聯手下潛,停留了20分鐘,發現海溝底有魚蝦之類的生物,1995年日本也執行了一次無人下潛,最有名的是2012年,奧斯卡名導演「詹姆斯卡麥隆」,挑戰單人下潛,還一口氣停留了3個小時,而一開始我們提到的,跟蘇利文搭檔的「維斯科沃」,他自己在2009年兩度獨自挑戰成功,然後帶蘇利文下去之後隔沒幾天又帶了另一個女登山客下去,真的是把潛水艇當計程車搭,喔對了,他2009年的時候說他在海溝裡看到塑膠袋和糖果包裝紙,所以在這邊也要呼籲大家減塑,不然真的很誇張,連那麼深的海溝裡都有人類的垃圾足跡。
其實現在隨著科技發展,要飛天遁地都不成問題,不過我曾經聽過一段話說得很好,就是不要抱持著「征服」的心態去挑戰大自然,不然總有一天會被大地之母教訓,我們要帶著尊敬的心情與大自然互動,也別忘了愛護環境和動物,穿山甲沒有療效,不要再吃穿山甲了喔~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科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8個你不可不知的海洋議題」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陳正昌 老師
內容簡介:
世界正在行進,身為世界公民的你,腳步跟上了嗎?
所有人類,都是海的子民。海洋是生命的起點,占地表最大範圍,而陸地上的我們對它的實際認識,還不到十分之一。人類對自身起源的探祕之旅才正啟航。
▎起點,從海洋意識開始
●你還記得臺灣是個海島嗎?
●被海洋環抱的臺灣,有海洋文化嗎?
●臺灣人熱愛的海鮮文化=海洋文化?
●海洋生物的肚子為何填滿了塑膠垃圾?
●大海=人類的超大型海鮮倉庫+遊樂場+垃圾筒?
●與海有關的各種新興產業,正是未來趨勢?
●是島還是礁,有這麼重要嗎?世界各國在海上吵什麼?
●遠在天邊的另一個海島馬爾地夫,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揚帆,8個海洋旅程航向世界
休閒的海、自然的海、科技的海、
權謀的海、經濟的海、人文的海……
8種海洋,8個議題,
邀請你從書桌起身,走出陸地,參與這趟探索旅程。
透過海洋,與世界相連吧!
人類文明持續演進的此刻,我們正面臨人與人、人與自然間關係的緊張與失衡,國際上公認的解方是提出「永續發展」概念,作為改變的行動指引;而《世界進行式》正是提供指引的知識基礎──運用淺顯易懂的知識,自然的、人文的,為我們梳理當前的文明課題,促使我們思索出文明正向提升的方向。──彭瑞祥(環境資訊中心主編)
作者簡介:
吳靖國/主編
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創立人,現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教授。曾任教育部專員、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主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及師資培育中心主任。專長領域為教育哲學、海洋教育、生命教育。著有海洋教育專書《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海洋教育:海洋故事教學》及海洋教育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嚴佳代
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沈玫姿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新店高中地理科教師
林鳳琪
暖暖高中歷史科教師
高淑玲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陳正昌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執行祕書、新店高中地球科學科教師
黃素真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新北高中地理科教師
葉宏毅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致用高中自然科教師
黎美玉
基隆女中輔導科教師
蔡仲元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基隆高中地球科學科教師
謝文順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松山高中體育科教師
海洋大學 海洋生物科技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魚菜共生自學指南:從居家觀賞、自給自足、社區教育到工廠生產,建立綠色永續的現代耕養系統」介紹
專訪作者:吳瑞梹 (Paul Wu)
內容簡介:
必修原理,自學建構。一本書讀懂魚菜共生。
「一個建構完善的魚菜共生系統,幾乎不需要排放廢水,僅需補充因自然蒸發、水沫飛濺等因素所造成的水分減少即可。」
利用魚與菜的共同養殖來達到環境友善、永續與良好收獲的技術,其實是一種古老的農法。人口過度增加,糧食需求上升而造成環境問題的今日,這類「耕養並施」的技術又重新受到重視。魚菜共生的實際施作規模可大可小,難度可高可低,端看施作者的目的和需求。然而,相關的先備知識一旦建立,對於系統運作的成功與否掌握程度便能大大提升,這本書就是要給讀者這些知識。
★誰需要這本書?
.我想要自行建立魚菜共生系統。
.我想要在家種菜、養魚,或透過動手施作系統與家人共同學習生態循環。
.我想要了解友善環境農法。
.我已建立魚菜共生系統,但想要學習更多背景知識。
.我喜愛水族或園藝,並想學習延伸技術。
「建立魚菜共生系統來進行生產,無不是為了藉由生產安全的食物,來改善自己與他人的身體健康,同時顧及環境的永續性。」
想學習魚菜共生技術的讀者,這本書將會是絕佳的啟蒙與打底,有興趣了解魚菜共生為何的讀者,也能從中得到正確的觀念以及其涉及的相關領域;喜愛水族、園藝,或是熱愛挑戰DIY的讀者,魚菜共生也是值得學習的延伸學科。本書作者吳瑞梹為臺灣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專長為環境生態學、水產養殖等,因擔任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天空農場」的技術顧問,負責魚菜共生與水耕栽培等系統的設立、維護與推廣工作,而對魚菜共生系統展開深入研究。現代化魚菜共生系統,可以發展成桌上型療癒造景、家庭小菜園、社區示範農園,更可以是穩定生產漁產品及農產品以獲利的企業模式;無論規模如何,基礎觀念都是一樣的。從系統的運作概念、硬體認識、系統設計,以至於水質、魚的養殖、菜的種植,到規劃、管理,其中所有施作者該知道的生物、物理、化學常識,作者皆以淺顯易懂的方式一一講述,並佐以大量說明圖表、照片,書末更附實用專有名詞解釋,滿足讀者查閱、找延伸資料的需求。
作者簡介:吳瑞梹
臺灣大學生命科學博士,學術專長為環境生態學、水產養殖、毒理學等,並曾先後任職於高雄海洋科技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臺灣大學等單位。2013至2014年間,作者曾擔任台北花博公園天空農場的技術顧問,負責魚菜共生與水耕栽培等系統的設立、維護與推廣工作,近年並常受邀至各個機關學校團體講授相關課程,推廣無毒生產的觀念。著有《卵生鱂魚的飼育與賞析》、《坦干依喀湖的亮麗鯛》、《展示級鬥魚的魅力》等多本水族生物的相關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