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我媽有病?還是我有病?】
那天看到朋友書架上,有好幾本關於母親帶來創傷的書,對於這類書籍我都會忍不住多看一眼,發現會買這些書的人,一定是有些原因,讓這種書名可以吸引他購買。
#這樣的書名不是很違反常理嗎?
母親角色照理來說都是愛與照顧,懷胎十月把我們生下,為我們把屎把尿,然後所謂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拔長大,然後自己老了後發現付出了許多歲月,自己身體大不如前,換我們來照顧回饋母親。這些都是我們一般認知到的。當然有些家庭,可能還包含更多情節,母親還要照顧其他家人,還要負擔很重的家計,還要照顧其他有需求的孩子等等。
可是市面上還會有這輛的書籍,吸引到大量讀者,表示有一部分的母親,其實並不是完全扮演這樣的角色,愛與照顧。 反而是相反,帶來了傷害和創傷。
可怕的是,當我們身為孩子意識到自己被母親傷害的時候,往往已經【#傷害很久了】。
這時候我們就會開始出現 #混亂和焦慮。
因為我們心中的所謂常理和倫理,告訴我們母親是如何辛苦如何愛我們,天下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這類的想法早早烙印,但實際上卻不斷遇到母親的情緒、攻擊、批判、貶低、要求和競爭等,輪番上演,日復一日。小時候從來都不曾懷疑過,但隨著我們成長,了解到甚麼叫做【#不舒服】後,好像,驚覺到了甚麼?
#媽媽,#你怎麼會這樣對我?
#你真的愛我嗎?#你可不可以不要這樣對我?
這些話在心中,可能根本說不出口,或者是,哪一次不小心噴出口了,母親的反應只會讓我覺得,我怎麼會這樣講?我講了也沒有用?自己更氣,更難過,更崩潰。
#為什麼我怎麼做都不對?
#為什麼你要這樣困住我?
#為什麼你好像很愛我,沒有我不行,但你又這麼不快樂?
母親,都是當了母親後才開始學著當母親的。很可惜的是,的確有部分的母親,始終沒有學會扮演這個角色,或許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原來自己帶著這麼多憤怒、需求、這麼多情緒和壓力,在對待孩子。或許他們也是這樣被愛大的。或許他們很害怕,自己會被孩子嫌棄,很怕自己得不到注意力,很怕連孩子也都不喜歡她....
可是,無論母親怎麼了,被傷害的感覺是真的,而且越來越明顯,越來越令人厭煩、不耐、傷心,這些都是會影響我們自己的人際和親密關係的,我們被這樣忽冷忽熱的對待,我們自然也就找不到自己的重心,更不知道該如何【恆溫地愛人】,那我們就很難在關係中得到被愛的感覺,得不到被愛的感覺,另一半也幫不上忙的話,自己最後可能會哀傷地離開。
回到家裡,或者回到母親身邊,又覺得忽冷忽熱。
因此很多書籍開始探討【#母親帶來的傷害】,因為當我們開始意識到,我們不太懂得如何愛人和愛自己,也感受不到另一半的愛的時候,是一種令人非常沮喪和失望的狀態,這種狀態會困住我們好多年,在關係中載浮載沉,感覺都遇不到對的人,感覺都荒廢了青春,感覺都被別人比過去了,感覺被拋棄了好幾回,感覺最後也快要被自己放棄了,都要不愛自己了,都對愛情不抱希望了,才發現,原來,是我從來沒有學會愛,原來,可能這一切和母親有關。
於是,除了怪自己,就很容易回到母親的責任上。忍不住會羨慕起別人的母親,如果我的母親沒有那麼情緒化、那麼依賴、那麼控制、那麼冷漠或自我的話,我會不會比較容易得到幸福?
只是,#我們很難改變母親,#也無法改變過去受過的對待,但我們自己心裡的傷口還在隱隱作痛,有力氣的話,是時候開始學習為自己清理和包紮,別讓自己或任何人在不時地摳開你的傷疤,別把自己的傷口倘開在會傷害你的人面前,把自己照顧好。好好檢視自己的傷口,告訴自己這些傷口是可以被善待,可以恢復的。我們都已成年茁壯,只要把自己的狀態養好起來,只要勇於面對自己過去的陰影和失落,我們可以重新學習愛,就算幼年感受不夠多,成年後的我們仍保有這樣的學習能力,可以學會如何愛人,如何愛自己。那麼,我們就有機會在一段健康的關係裡找到平衡。
圖/pexels
文/ 許嬰寧 鐵人心理師 這才是我啊
同時也有1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00的網紅女子健心室,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現在的我們身處於資訊前所未有方便發達的時代中,但也導致我們每個人都壓力山大、焦慮不停,身心都慢性發炎的狀態下就會發生很多身心健康失調的問題!於是今天我們邀請到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也是《不焦慮的心理課》的作者,黃揚名老師,和大家聊聊:如何跟各種焦慮和平共處?當各種負面情緒和自我否定現象來襲時,要怎麼化解...
混亂和焦慮 在 心靈僻靜花園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和自己的情緒對話,以及和自己內在人格的貼近,是個重新與自己相遇很美的過程。
👇以下為催眠個案分享

其實我自己感覺我是一個非常不會被催眠的人—我是一個不會輕易把自己交給別人的人。
我最近半年看到老師的一些視頻和「雜念與雜唸」的部分,覺得很有啓發和共鳴感。有時候也很有共時感—往往說中我當時的一些心念/困惑,老師的話非常療癒我。所以我很安心地把自己交給老師做催眠療癒。
通過和老師催眠前的交流,梳理了主軸/議題和對我可行的方法。我的議題簡單來說是:找尋那個讓我悲傷/痛苦的根源。
我常常發現那些「我以為」和自己不相關的人事物卻一而再再而三地撥動著我的心緒,讓我覺得這些悲傷的情緒很莫名其妙。讓我自己陷入混亂和焦慮,而我卻不知道那些是什麼。
扎根在自己潛意識裡的痛苦從小伴隨我成長。太熟悉了,我太習慣它的存在了;習慣到陌生的程度,就好像從來不知道它是什麼。而當再遇到,哪怕是別人口中提到一些關鍵詞的時候,心裡就會「莫名」地難過。
通過老師的催眠和引導,讓我好好地重新地認識了它—我為它(們)一一取了名字,發現它其實並沒有我想象中的可怕。我不想再推開它,逃走了;我會輕撫它,瞭解它,接受它,並和它成為朋友。做到這些並不容易也需要一段歷程,老師也幫助我做了人格上的整合,讓我可以以更好的自己去面對它。非常感謝老師的細心引導和療癒!
看到悲傷中的自己,擁抱那個自己,淚水斑斕。。。
覺得老師很棒,心靈上的療癒是我很欽佩的職業。很開心也很安心和老師一起經歷這些!
Beautiful soul deserves abundant blessings 💙
混亂和焦慮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是我媽有病?還是我有病?】
那天看到朋友書架上,有好幾本關於母親帶來創傷的書,對於這類書籍我都會忍不住多看一眼,發現會買這些書的人,一定是有些原因,讓這種書名可以吸引他購買。
這樣的書名不是很違反常理嗎?
母親角色照理來說都是愛與照顧,懷胎十月把我們生下,為我們把屎把尿,然後所謂含辛茹苦把我們拉拔長大,然後自己老了後發現付出了許多歲月,自己身體大不如前,換我們來照顧回饋母親。這些都是我們一般認知到的。當然有些家庭,可能還包含更多情節,母親還要照顧其他家人,還要負擔很重的家計,還要照顧其他有需求的孩子等等。
可是市面上還會有這類的書籍,吸引到大量讀者,表示有一部分的母親,其實並不是完全扮演這樣的角色,愛與照顧。 反而是相反,帶來了傷害和創傷。
可怕的是,當我們身為孩子意識到自己被母親傷害的時候,往往已經 【傷害很久了】。
這時候我們就會開始出現混亂和焦慮。
因為我們心中的所謂常理和倫理,告訴我們母親是如何辛苦如何愛我們,天下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個寶,這類的想法早早烙印,但實際上卻不斷遇到母親的情緒、攻擊、批判、貶低、要求和競爭等,輪番上演,日復一日。小時候從來都不曾懷疑過,但隨著我們成長,了解到甚麼叫做【不舒服】後,好像,驚覺到了甚麼?
媽媽,你怎麼會這樣對我?
你真的愛我嗎?你可不可以不要這樣對我?
這些話在心中,可能根本說不出口,或者是,哪一次不小心噴出口了,母親的反應只會讓我覺得,我怎麼會這樣講?我講了也沒有用?自己更氣,更難過,更崩潰。
為什麼我怎麼做都不對?
為什麼你要這樣困住我?
為什麼你好像很愛我,沒有我不行,但你又這麼不快樂?
母親,都是當了母親後才開始學著當母親的。很可惜的是,的確有部分的母親,始終沒有學會扮演這個角色,或許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原來自己帶著這麼多憤怒、需求、這麼多情緒和壓力,在對待孩子。或許他們也是這樣被愛大的。或許他們很害怕,自己會被孩子嫌棄,很怕自己得不到注意力,很怕連孩子也都不喜歡她....
可是,無論母親怎麼了,被傷害的感覺是真的,而且越來越明顯,越來越令人厭煩、不耐、傷心,這些都是會影響我們自己的人際和親密關係的,我們被這樣忽冷忽熱的對待,我們自然也就找不到自己的重心,更不知道該如何【恆溫地愛人】,那我們就很難在關係中得到被愛的感覺,得不到被愛的感覺,另一半也幫不上忙的話,自己最後可能會哀傷地離開。
回到家裡,或者回到母親身邊,又覺得忽冷忽熱。
我們很難改變母親,也無法改變過去受過的對待,但我們自己心裡的傷口還在隱隱作痛,有力氣的話,是時候開始學習為自己清理和包紮,別讓自己或任何人在不時地摳開你的傷疤,別把自己的傷口倘開在會傷害你的人面前,把自己照顧好,讓自己可以喜歡上這樣的狀態。
媽媽如果很難改
那我可以不期待
認識自己的創傷
陪伴自己好起來
文/許嬰寧 心理師
圖/Pexels
混亂和焦慮 在 女子健心室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現在的我們身處於資訊前所未有方便發達的時代中,但也導致我們每個人都壓力山大、焦慮不停,身心都慢性發炎的狀態下就會發生很多身心健康失調的問題!於是今天我們邀請到輔大心理系副教授、也是《不焦慮的心理課》的作者,黃揚名老師,和大家聊聊:如何跟各種焦慮和平共處?當各種負面情緒和自我否定現象來襲時,要怎麼化解?讓我們消除生活中的不安和混亂,找回身心的能量!
------------------
🌟加入【女子健心療書會】 一年帶你讀完100本精選好書❤️ 馬上點擊報名連結加入,一起成長:https://pay.weread.com.tw/redirect/bypass/peipei/?channel=podcast
------------------
節目中將與你聊聊的內容有⬇️
00:00:00 節目精彩擷取
00:01:32 節目開場
00:02:50 如何用正確心態面對各種焦慮與負面情緒?
00:05:00 如何不被情緒駕馭,成為情緒穩定的人?
00:09:14 情緒顆粒度
00:15:26 如何轉化覺得自己不行、不夠好的自我懷疑與否定情緒?
00:22:27 社會集體『體態焦慮』,如何化解?
00:26:28 繁忙的生活如何管理好自身能量,避免焦慮?
00:30:54 2個幫助緩解焦慮的思維工具
00:37:02 節目總結
-------------------------
⭐️ 看本集音頻文章:https://girlpoweroom.com/anxiety/
-------------------------
本集節目由統一陽光贊助播出,統一陽光無加糖豆奶,是首瓶通過A.A.100%驗證無添加,無加糖、無添加的優質豆奶,原料只有非基因改造黃豆跟水,即使無添加也香濃爽口,momo、康是美、博客來網購熱賣中,點連結一起嚐鮮➡️https://pse.is/3mr38t
-------------------------
✨歡迎請我喝杯咖啡!讓我能持續創作出更多優質內容給你聽吧❤️
👉🏻贊助連結:https://pay.firstory.me/user/ck7a2gx3ms2vl0873fv7w0gsn
💌訂閱免費健心電子報
⬇️來這邊找來賓黃揚名博士:
■ FB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phd
■ 購書:不焦慮的心理課: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283?sloc=main
⬇️來這邊找主持人Peipei:
歡迎寄信到: 💌
girlpoweroom@gmail.com
或是在IG上給我私訊:
🔍Peipei的IG帳號【peipeifitlife】
🔍女子健心室的IG帳號【girl_power_room】
------------------------------------------------------------
👇🏻在其他平台上收聽女子健心室Podcast:
-Firststory:https://reurl.cc/yZpgv2
-Spotify: https://reurl.cc/Mvz9xL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WdOyZy
-Google Podcast:https://reurl.cc/nzYyjd
-Pressplay、Anchor、Castro、Pocket Cast、Breaker
------------------------------------------------------------
👇🏻其他資源:
臉書私密社團:https://reurl.cc/9EnxNY
粉絲專頁:https://reurl.cc/GVNQyG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健心電子報:https://artisanal-pioneer-9065.ck.page/10f6acb1ea
Peipei的新書:https://reurl.cc/Mvz9pk
------------------------------------------------------------
👇🏻聯絡資訊:
歡迎寄信到: 💌 girlpoweroom@gmail.com
在IG上追蹤我、給我私訊:
🔍Peipei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peipeifitlife/
🔍女子健心室的IG:https://www.instagram.com/girl_power_room/
混亂和焦慮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歡迎踏入💗關係相談所💗,一起加溫❤️家庭心關係❤️
這裡是由鄧惠文醫師和陳品皓心理師聯手主持的關係相談所。
防疫期間天天與家人膩在一起,他們有什麼酸甜苦辣與嶄新體悟?這段時間又如何練習放下焦慮,修護身心?
●關係相談所給你的悄悄話:
—「覺察自己在混亂,而不是假裝自己很平靜」
—「把注意力放在感受自己的狀態,就是自我覺察的開始」
每集提供小練習,讓我們一起找到內心的安定。
●本集重點
疫情看似趨緩,
路上一天天多起來的車潮與人潮,
你是否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這種不穩定的感覺,其實來自我們內心對安全與恐懼/自信及挫折的平衡感。如何才能調控自我?聽聽鄧醫師與品皓老師的個人真實故事分享!
1. 心理師就一定很懂得自我平靜?其實覺察自己的混亂,才是必經過程!
2. 在家自己教孩子學注音快抓狂?聽鄧惠文醫師憶當年,竟然差點要誤送「啟智班」的童年趣事⋯⋯ 😂😂😂
3. 關於「正念」,跟葡萄乾以及雞腿的關係是?⋯⋯ 品皓老師自我揭露大公開!
4. 每天鬆一點!騰出3分鐘「自我覺察」時間,關鍵不在完全不焦慮,而是掌握自己的心情和壓力源,用正確的認知,平衡你的安全與恐懼。
歡迎訂閱收聽:https://podcastparentingcw.soci.vip/
節目許願池,歡迎一起來許願:https://reurl.cc/GdK7ov
#自我覺察
#爸媽不是最好的老師也沒關係
下集關鍵字
#注意力調控
#你也來算算公車上有幾個人
📍立刻訂閱親子天下YouTube頻道:https://cplink.co/aokHX5fY
...................................................................
✔ 親子天下官網:https://cplink.co/103epuyo
✔ 親子天下粉專:http://on.fb.me/1Kkng6j
✔ 親子天下Shopping:https://cplink.co/2z71hMR2
✔ 親子天下Shopping 粉專:http://on.fb.me/2dpFvHK
混亂和焦慮 在 林郁晉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展覽訪談
文/林郁晉
晏起之晨、失眠之夜,挾著日常的無奈與焦慮溶進意識之中,入夢。
我們指認各種房簷的形狀、街角轉折的摺痕,回到躲避外界棲身之座標,看著各個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在燈火通明的城市裡遊走,並與無數陌生人隔牆並肩而坐。
1970年代,台灣興起了都市主義,揮別了農業家園的景觀,在擁擠的都市裡生存相對壓抑的。都市其意義不僅是建築摩天之高,更在於它擁有改變原有地景的樣貌、居住的型態、人際關係的孤獨與疏離及日漸複雜的社會議題。在資本世界所圍繞下的我們成為一種部分配合的零件化角色,然,自由主義的建構也不斷提醒著自身的主體性,視為一個完整之重要。如此衝突矛盾,拉扯出極大的不安與困惑,聳立且不斷將外部世界的混亂吞噬折入體內,心中一股始終趨不散的憂愁不斷盤旋,只能回到屋內,安全無他者之地,盡情地咧嘴吐舌、搔首弄姿,卻揮之不去籠罩而下的巨大哀愁。
夜晚,望者前方不遠處,無數個大樓的窗口閃爍著各種彩燈,凝望那如夢幻泡影之光,心甸甸地總在腦際回望那些不願想起的事,就如:「我是誰」這樣無奈的提問,總在那無人的夜晚裡晃頭晃腦地想起。到底我們應以何種角色的姿態與世界共存,同時又保有自身主體性之完整成為我們的必經之問。
「籠罩下的巨大哀愁」一展將透過八位藝術家的作品,試圖呈現籠罩於都市之下的人們,因在認知上矛盾的情緒,所產生出對於自身主體該已何種姿態與世界共存的提問。
鄭爾褀 poeple
作品回應台灣1970後逐漸告別農業景觀進入都市主義的現象,精準描繪出現代人們所熟悉的都市日常景象。百萬人共同生存於一個地方,即便物理距離上是如此緊密,對於彼此的認同卻是絕對的疏遠。
鍾知庭 我在你左右
作品透過男性畫外音的說明及影像內某種角色扮演的刻畫,呈現都市之中的人們彼此試圖相伴,吐露內在確切的想望,最終卻淪為某種喃喃自語,或溝通的徒然。
吳伯賢 有著蒙娜麗莎微笑的猩猩
藝術家透過猩猩作為在都市正常運作之下的奇觀(不正常)呈現。回應在都市興起的治理實踐下與自由意識之間的衝突,將人們日常存在於可行介入操作和不可行介入操作之間的矛盾或內在限制放大。
王鼎曄 人-人
試圖回應高度競爭的社會中,人們在有限的資源分配下時會不慎擠壓到他人,與此同時又要維護完好理性的生存空間,作品精準刻畫出人們相處時某種不成文的特殊距離。置身於當下的人們該如何找到屬於自身主體最佳的生存姿態成為作品最大的提問。
蔡傑 塵埃落定時
作品試圖呈現人們躁動的拍打著看似可能逃離的出口,而所謂的出口是否真實?又或只是內在狂放無法平心的感受的妄念?回應都市裡看似熱鬧無處安放的紅男綠女們內在的哀愁。
黃彥超 1.2.3魚你躲好了沒?
作品將魚缸中的觀賞魚比擬困於都市裡人群的樣貌。耀眼奪目的彩光、極度刺激性的感官饗宴,試圖呈現人們短暫逃離內在的不安及困頓,回應人在自身主體性的建立後所產生的完全排他性及強烈的孤獨感。
黃淑蓮 Sometime i found myself floating and sinking down once in a while
作品回應在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之間所產生的極大矛盾中內在強烈的衝突不斷,將人們心底不斷自我反問的不安情緒描寫深刻。該如何明確知道自身定位及最佳舒適的姿態為何?及「我是誰」成為最大的提問。
陳嘉壬 甜水
作品是藝術家前往東南亞駐村後,試圖反思城市之於農村兩地的人們對於生存的想像及美好生活的概念竟是如此不同。回應社會所建構於我們的未來想像,是否未必如此明確或真實,只是某種模糊失焦的指向。
-----------------------------------------------------------------------------------------------------------------------------------------------------------
【籠罩下得巨大哀愁 A Dark Cloud of Sorrow Looms Over 】
日期 Date|2021/08/07-09/12
地點 Location|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藝術家|Artist
王鼎曄 Wang Ding-Yeh
吳柏賢 Wu Bo-Sian
陳嘉壬 Chen Chia-jen
黃彥超 Huan Yen-Chiao
黃淑蓮 Wong Shu-Lian
蔡傑 Tsai Jie
鄭爾褀 Zheng Er-Qi
鍾知庭 Chung Chih-Ting
影片拍攝與製作 Film production | Shane 影像工作室
音樂製作 Music production | 黃柏諺 PKG
動畫製作 Animation production | 羅悅慈 Lo Rax
設計 Design|蔡傑 Tsai Jie
翻譯 Translation | 黃文 Huang Wen
策展人|Curator
林郁晉 Lin Yu-Chin
協同策展 | Co-curator
黃鼎鈞 Huang Ding-Jun
感謝贊助|Sponsors
厭世會社The Misanthrope Society
果拾 Pick Up
特別感謝|Special thanks
台北當代藝術館 MoCA Taipei
掀牆藝術聚落 Open Wide
打開藝術工作站 OCAC
嘖嘖 Zeczec
張喬翔 Shane
陳小乖
劉柏承
混亂和焦慮 在 '21.09.10【財經起床號】黃揚名教授導讀《不焦慮的心理課 ... 的推薦與評價
主持人:陳鳳馨來賓: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副教授黃揚名主題:商周出版《不 焦慮 的心理課》心理學博士教你活用科學方法,消解生活中的不安與 混亂 , ... ... <看更多>
混亂和焦慮 在 心理學家說:混亂可能是壓力和焦慮的誘因。... - 大衛美語 ... 的推薦與評價
心理學家說:混亂可能是壓力和焦慮的誘因。 https://bit.ly/2Xut720 #心理學#青少年成長#心理健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