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控制也來了~
【2021動作控制、學習、檢測與矯正,九月場】
無論是競技運動員提升運動表現,或是一般民眾的健身,或是中老年人的抗老化訓練,科學研究和經驗法則都已經確切證實了大重量訓練的價值和效益。人體運動能力背後的基礎是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的質量和功能,而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都會因為缺乏刺激而退化,同時也會因為接受了「壓力刺激」而向上適應,因此,無論運動訓練的領域是如何的五花八門,大重量訓練對於每一個人,已經沒有「該不該做」的問題,而是「該如何做」的問題。
要設計一個效益顯著的大重量訓練方式,其實可以基於兩個非常簡單的原則,就是針對「人體自然動作」,施予「漸進式超負荷」的壓力。漸進式超負荷訓練的訓練原理,在於「課程設計」的功夫,而人體自然動作的調控,則需要依賴「動作控制,學習,檢測與矯正」的技術。
一個人拿起重量來做訓練,若能夠依循著人體自然動作原理,遵循著「中軸穩定,四肢發力」的規律,就可以安全的對這人體施加漸進式的壓力,但是,人體自然動作很可能因為生活方式、姿勢習慣、訓練觀念或是學習歷程的影響,產生各種各樣的動作缺損,有些會以代償的形式發生,有些則是直接以結構性的損傷收場。
因此,一位肌力訓練者或是專業的教練,對於動作的良窳必須有一定的敏感度,而且在發現動作缺損時應立即找到最有效又最不違背訓練目標的矯正或替代訓練。
過去的矯正模式經常採取一種「暫停訓練,進行矯正」的基本步驟,花了大量的時間在按摩放鬆或啟動,這樣的做法或許可以修正發生問題的動作模式或身體部位,但是同時也大幅減少實際負重的機會,拖慢了肌肉、骨質和神經系統向上適應的進程,因此,善用大量的進階和退階模式,往往是一個更有效率的做法,不過這樣的做法必須對肌力訓練動作有充分的理解和熟練度,才能夠在短時間內找出最佳的策略。
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的「2021動作控制、學習、檢測與矯正」,將帶大家探討這其中的各種知識和技術,本課程適合肌力及體能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員,以及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所有人參與。
2021動作控制、學習、檢測與矯正
上課時間:2021年9月25-26日9:30-17:30
上課地點:怪獸肌力及體能訓練中心公館基地
漸進式肌肉放鬆原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Simon Borg-Olivier: 體操,特技與瑜伽 】
在瑜伽體位法的練習路上,由於社群媒體的影響,很常會看到一些中高階體位法的出現,無論練習者是有意或無意展示,有時候你難免都會懷疑這到底是體操,特技還是瑜伽呢?帶到自己的練習,到底需不需要越練越進階?這是瑜伽嗎?
資深瑜伽老師Simon Borg-Olivier曾在一篇訪談中談到“體操,特技和社交媒體正在改變瑜伽 – 以一個不好的方式。”
但很不巧的是剛好編輯自己選了一張他在做單手蓮花綁手的孔雀式(Ardha Baddha Padma Mayurasana)的照片,引起了另一波討論,所以後來他也出來再次解釋清楚他對這件事的看法。
如果你也在練習中曾經懷疑到底是否走錯路,到底追求體位法對不對,或是該怎麼調整自己的方向,這篇訪談必讀阿。
註:此篇翻譯為我自己翻的,可能有不夠完整的地方,我也會將原文網址放在留言處。
#正文開始
Simon Borg-Olivier: 體操,特技與瑜伽,續集
Simon Borg-Olivier: Gymnastics, contortion and yoga, take 2
編者註記:livehealthy.ae發布了來自Melanie Swan而迅速竄紅的文章,“體操,特技和社交媒體正在改變瑜伽 – 以一個不好的方式。”這個故事不僅引起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共鳴,也促使了許多人來自新讀者的評論和電子郵件。
其中一個主要採訪者是Simon Borg-Olivier,他是一位備受尊敬,知名且長期的瑜伽老師,也是悉尼瑜伽學校Yoga Synergy的合夥人。在這裡,Borg-Olivier於4月份在阿聯酋為Abu Dhabi和Dubai提供研討會,詳細闡述了文章本身,瑜伽的現狀以及如何安全負責地教學和實踐。
首先,我沒有寫這篇文章,但卻是接受本文採訪的三個人中的一個。其次,雖然主要照片是我單手在綁手的蓮花中保持平衡,但我實際上並沒有選擇那張照片,而且在選擇照片時我並沒有真正意識到文章的內容和整體感覺。否則我可能建議使用另一張照片。這是因為它可能看起來,而事實上有些人實際上也已經評論說,我這樣展示一種進階的體位法是虛偽的。其他人也評論我的照片不是瑜伽,而沒有意識到我是文章中反對這種事情的人之一。
文章指出,網路上被描繪為瑜伽的大部分內容與特技或體操相似。我相信這是真的。
我同意這可能會讓一些人錯誤地認為,如果你可以做這些類型的姿勢,就能成就瑜伽,並且達成這些類型的姿勢是瑜伽的一個重要面向。
這種信念當然不是真的,這些信念的應用可能在許多層面上產生負面結果。我一點都不反對任何練習體操或雜技的人,因為它真的很有趣。
但是對於大多數正常的成年人來說,確實很難在進行具有挑戰性的體操或雜技的同時,不讓自己在身體,生理和/或心理水平上會有短期或長期潛在的危險。然而,當然會有些人可以在進行高級特技或體操,仍然可以保持瑜伽的狀態。
但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們的練習目標就需要在身體,生理和/或心理水平上增強健康,幸福和長壽,而不是減少健康,幸福和長壽。
我相信瑜伽可以在任何姿勢,運動或活動中達到。
瑜伽,字面意思是聯合,在許多層面上有很多面向,包括身體,情感和社會層面。但對我而言,瑜伽最重要的原則是認識到一切都是一體的,通過在你自己和你的生活中建立愛和平衡的聯繫,將一切和每個人都視為一體。一個我個人和身體層面的例子 - 我覺得更準確地反映了什麼是瑜伽 - 是能夠做一個有壓力的練習,但同時仍然感到放鬆,並在各個層面上創造幸福跟舒適。
相反,如果你在做有壓力的練習時感到壓力,我覺得瑜伽的體現會減少。諸如體操和特技之類的激烈運動,如果不適當地進行和/或如果沒有適當條件的人練習,可能產生生理上的壓力和/或身體上的危險。
讀者反對Borg-Olivier拍攝單手綁手蓮花孔雀的照片,當時的故事是關於特技潛在和所固有的可能危險。
我在文章中展示的姿勢(單手綁手蓮花孔雀),這是一個相當進階的練習,對我來說實際上非常放鬆,在許多層面上非常有治療作用。
我用我的整個體重將我的肘部壓入我非常放鬆的腹部。因此,我以一種增強消化,免疫和激素功能的方式“按摩”我的內臟,同時釋放我的腰肌和下背。以這種方式練習這種姿勢,我可以自然地說話和呼吸。因此即使它是一種相當進階的姿勢,我也是以非常放鬆的方式做到這一點,除了做一個相對簡單的綁手蓮花之外,它甚至都不是一個非常扭曲的姿勢。然而我是在很多優秀教師的監督下,從小就開始經歷五十年的定期漸進式練習,否則我無法以輕鬆,安全和有效的方式完成這種姿勢。
我完全尊重這篇文章的作者,我認為她是我的朋友,但我完全同意很多認識我的人所說的,關於文章中有限的引文是如何脫離原本內容的,因此文章沒有完全或正確地表達我對這個主題的看法。
這篇文章的訪談很久以前就已經完成了,雖然我可能有說過,有些人“正在教無意義的瑜伽”,如果說沒有包含原本內容,可能會冒犯一些人,因為有很多我所說的其他內容並未包括在文章中,否則這會讓我表達的更清楚,更理性,更不那麼冒犯。我想澄清其中的一些內容。
所有類型身體層面的瑜伽,以及各種姿勢,運動和呼吸練習都在我的書中都認為是有效的。但是,覺得所有類型的練習對每個人都有效是不正確的。
這也許是我想說的最重要的事情。此外,我不認為任何一項練習或指示是錯誤或正確的。我相信在正確的情況下一切都是正確的。
#現代身體層面瑜伽練習的存在問題
在我作為一名運動物理治療師的數十年經驗中,過去四十年來一直觀察現代瑜伽的世界,瑜伽在現代身體和哲學方面的展現都有很多問題。
確實有人教導和/或練習姿勢,運動和呼吸的方式最終可能對那些不適合這些做法的身體無益,無效甚至危險。並且這可能在練習時或在將來某個時候對身體,生理和/或心理水平造成意外傷害。
在過去的十年中,其他物理治療師和醫生已經寫了很多關於這一點的文章,但這對我來說在80年代就已經很明顯了,當時我從Sri BKS Iyengar跟其他高級教師那裡學習了10年的瑜伽教學。我意識到人們參加瑜伽課程時遇到的許多身體問題都沒有得到充分解決,並且在現代瑜伽課程中教授的一些姿勢,運動和呼吸練習常常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現代瑜伽哲學實踐的存在問題
我相信瑜伽哲學的本質並不是一般在許多現代瑜伽課程中教授的姿勢,運動和呼吸的身體練習所能代表的。
我有共鳴的瑜伽主要哲學原理是“瑜伽是認識到我們的個體意識與宇宙意識一致。”
而我認為體會這一個理念的最佳方式是意識到我們都是一體像個家庭,因此我們應該以一種母親對待她的新生兒的同樣關懷和愛的方式,通過分享良好的能量和愛的訊息來對待彼此。
我喜歡在身體層面練習和教授這種哲學的方式如下。我努力透過增加血液流動並增強循環系統的活動來“分享良好的能量”。我透過維持低心率和低最小分鐘通氣(幾乎不呼吸)並且在我練習期間增加副交感神經系統的活動(休息,恢復活力和放鬆反應)在身體內“分享愛的訊息”。
通過這種方式,我逐漸努力練習的方向是:
•以輕鬆和有益的方式進行可能有壓力的活動(如平衡);
•以安全有益方式進行可能有危險活動(如特技);
•以令人興奮的,非常有益的方式進行可能無聊的活動(如坐著“冥想”),讓我的血液毫不費力地流動。
現在原則上這一切聽起來都非常美好,但有人可能會問,是否真的有可能進行一次能夠同時做兩件看來相反事情的身體練習。
問題:如果不進行強力拉伸,是否可以柔軟?
答案:是的!
問題:是否有可能在沒有有意識地拉緊肌肉和感到張力的情況下變得強壯?
答案:是的!
問題:是否有可能在不增加心率的情況下改善血流量和血液循環?
答案:是的!
問題:是否有可能在不必呼吸太多的情況下獲得更多能量?
答案:是的!
我向讀者保證,可以做這些看似相反的事情,而且有一種相對簡單的方法可以做到。但是人們不得不問你怎麼做這些事情以及這種方法是什麼?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簡單。如果你和他們在一起,那麼向人們展示和教授這種方法相對簡單,而這正是我在現場和線上培訓中所做的。
然而,除非您對肌肉骨骼解剖學,神經生理學,心肺生理學和心理學有全面的了解,否則這種方法不能單獨用語言簡單或清楚地解釋,特別是在幾個文章句子中。理想情況下,要獲得這種理解,您需要完成相當於綜合醫學學位,物理治療學位和心理學學位。
僅在200小時的培訓中,甚至在1,000小時內,都無法獲得這種知識水平。您需要至少10,000小時才能學會達到其他任何傳統上被認為是涉及與人體打交道的身體訓練的入門級別,例如醫學,物理治療和心理學。對於任何學習任何個人體能訓練的人來說也是如此,例如武術,舞蹈和身體層面的瑜伽,因為他們已經教了好幾個世紀。
當我向Sri BKS Iyengar和Sri K Pattabhi Jois等著名大師學習時,我們被告知在我們教授任何東西之前,我們需要至少十年的嚴格訓練。當今世界上大多數教授身體瑜伽的人根本沒有足夠的知識來教授任何東西,而不會有損害學生的風險,除了最簡單的練習。
即使在今天,即使我偶爾會展示一些進階的姿勢,動作或呼吸,我總是強調安全地執行這些練習所需的先決條件,並指出大多數正常成年人根本沒有這些先決條件。然後在我大部分課程中我主要都是教最簡單,最安全的東西。除非我的學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否則我甚至很少教授倒立或複雜的呼吸控制。
通過對解剖學和生理學,瑜伽真正哲學的良好理解,使用姿勢,運動和呼吸來教授和練習瑜伽,並且完全符合有效和健康運動,生理學和物理療法的原則,以及真正瑜伽最重要的教義是完全可能的。當你應用這些原則時,就非常有機會透過身體的練習讓你可以靈活,強壯,健康,同時又感到平靜,安寧和放鬆。
#阿肯師閒聊系列
#kensyogalife
漸進式肌肉放鬆原理 在 Victor 陳紹誠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你的床是否太軟?】
很多人以為床要軟才舒服,才會睡得好。但其實床太軟對你的脊椎和腰部是非常不好的,長期睡軟床不只身體會有問題,還會越睡越累!
坊間有很多記憶床墊,讓你躺上去彷彿躺在無重力狀態下,感覺如在雲中一樣輕飄飄,但很多人不清楚這其實造成你的脊椎周邊的肌肉緊張,你的背部和腰部肌群慢慢變成無正確肌力支撐你的脊椎骨骼,最後就造成脊椎容易跑掉異位。
牛頓第三運動定律:每一個作用都對應著一個相等反抗的反作用:或者,兩個物體彼此之間的交互作用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我們的肌肉也有相同的作用。
當我們睡軟床時:
睡軟床初期:躺在較軟的床會覺得很舒服,因為你正漸進式的消耗你背部肌肉的柔軟度於延展性,因為臀部與胸椎會凹陷於床面下,產生包覆的現象,所以初期躺在軟床上你會覺得舒服。
睡軟床中期:導致腰椎與頸椎的曲度越來越大、臀部越來越翹、胸椎越來越駝,背部肌肉越來越緊繃,因為脊椎形態與背部肌肉柔軟度的改變(縮短),過了一陣子你會覺得白天軀幹或背部的肌肉會越來越緊繃(白天活動要站直或挺拔),越來越容易腰酸背痛。
睡軟床後期:睡軟床睡久了你會發現,睡到半夜腰背會很酸痛甚至痛醒無法入眠。睡了一個晚上脊椎還是處在極不正確的排列上,正常的頸椎、胸椎、腰椎與薦椎屈度改變,脊椎的曲線剛好又是薦椎與胸椎較往後凸,導致腰椎與頸椎的曲度更往前,讓腰椎與頸椎的淺層緊繃肌肉更容易緊繃所以又把脊椎拉扯更歪斜,所以緊繃的肌肉又更酸痛、脊椎的排列更不正。
那麼如果睡較硬的床呢?
床墊本身提供的不是服貼性而是硬性支撐性,所以會慢慢地將你腰椎與頸椎關節的前凸型(降低腰椎的曲度且避免胸椎過度駝背)移動關節排列姿勢結構並配合部位的重量使得淺層緊繃的肌肉漸漸的拉長與放鬆。
仰躺起來會導致脊椎背後特定的骨凸處(例如薦椎或尾椎)容易受壓會不舒服,此時於床面墊上避免壓迫骨頭的物品(如冬天墊棉被、夏天鋪薄床罩)或墊高小腿來降低腰椎的曲度來加以改善。
所以我們要選擇較硬的床,我們的脊椎周邊的肌肉才會有支撐點,肌群才不會為了找支撐而過度緊張。
我相信一定有很多人睡軟床,發現腰越來越酸,肩頸越來越緊,去按摩或喬骨會被告知脊椎跑掉或歪掉,其實就是因為床太軟。床墊應該選擇手按下去不會凹陷的才是正確。
同樣的原理,我們選購的枕頭也要注意,不要服貼頸部,應該讓脖子懸空才是正確。
你還在為了一時躺起來舒服,卻讓身體一直腰酸背痛,甚至骨骼異位造成更嚴重的問題嗎?
資料來源:https://www.ease-sleep.com/news_detail.php?id=231
漸進式肌肉放鬆原理 在 Posts - Good Sleep 好睡眠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就好似上一次短片講解調整呼吸嚟幫助入睡,放鬆肌肉都可以由改變身體狀態,讓身心放鬆。 ... 漸進式肌肉放鬆是心理輔導中常用來協助入睡和舒緩緊張的方法。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