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看法白才知道:中華台北跟中國台北是不是有 87% 像
等了一年多的東京奧運終於在今天開幕,跟以往的國際賽事一樣,輪到台灣出場時,螢幕上秀出的是「CHINESE TAIPEI」、選手們舉著一面陌生的旗幟、得牌時放著陌生的歌曲。
「CHINESE TAIPEI」又叫「中華台北」,喜歡吃人豆腐的中國理所當然的翻成「中國台北」,每當中國台北四個字出現時,大家就會氣得跳腳。
但可能是我們的英文都沒有學好,Google Translate 告訴我們「Chinese」意思是中國,後面加個「Taipei」,中文念中華台北大家都沒意見。
多數人也習慣了這個魔改後的四不像,於是我們在螢幕前高喊「中華隊」加油,也不知道是在幫西邊的中國還是東邊的中國加油、也不知道為什麼是中華台北而不是中華台中、中華高雄或是中華苗栗。
這一切矛盾的曖昧來自 1981 年的「洛桑協議」。
——
🏃♀️ 什麼是洛桑協議?奧會模式又是什麼?
中華民國政府在 1949 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擊敗,逃到台灣以後,關於「中華民國能不能繼續代表全中國」的爭議,成為兩個中國政府的新戰場,體壇盛事的奧運會自然也是雙方爭奪的重點。
1952 年赫爾辛基奧運,中國代表權的問題浮上檯面,當時國際奧會同意讓兩個中國一起參賽,但中華民國政府基於「漢賊不兩立」而退賽,有趣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因為遲到的關係,只參加了一項男子游泳競賽和閉幕式。
1956 年墨爾本奧運,原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以 Formosa-China 為名義)同時參賽,但後來中華人民共和國表示「臺北不出、北京不進」而退賽。
1960 年,中華民國代表團被迫以「Formosa」名義參賽,開幕式繞場時,代表團舉著「UNDER PROTEST」牌子表示抗議。1960 年東京奧運、1964 年墨西哥奧運,中華民國代表團都以「TAIWAN」為名義參賽——雖然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因為沒辦法當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覺得被矮化了。
197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在聯合國「中國」的席次以後,中華民國也在其他場域的「中國代表權之爭」失利。1972 年慕尼黑奧運,最後一次以「中華民國(Republik China)」的名義參賽後,1976 年、1980 年都無法參加奧運。
這個問題在 1981 年簽署洛桑協議後解決,協議確認了「中國奧會」(Chinese Olympic Committee)與「中華奧會」(Chinese Taipei Olympic Committee)的名稱、會旗、會徽,使中華奧會得以和其它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擁有相等權利,參與各項國際運動。
中華民國政府在之後,陸續運用類似模式參與許多和奧會無關的國際組織或會議,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派代表團時,中華民國的代表隊只能以「中華臺北」的名義參加,而不能使用中華民國國旗,這種參與方式也被稱為「奧會模式」。
該次協議不僅確立名稱由中華民國奧會改為中華台北奧會,並且將會旗改為「梅花內含五環標誌」,會歌則使用中華民國國旗歌,而且在進場時為避免與同屬「C」開頭的中國一同進場而被誤認為同一隊,中華台北改以「T」為入場順序。
-
⚾️ 民意認定的中華台北國
2018 年全國性公投第 13 案「你是否同意,以『台灣』(Taiwan)為全名申請參加所有國際運動賽事及 2020 年東京奧運?」投票結果反對票大於同意票而遭到否決。
�然而,本案公投最詭異的是在 5 場公投意見發表會的辯論中,竟然都沒有反方代表出現,讓東奧正名公投案少了人民可以多了解機會,失去民主國家最重要的意見溝通、理性辯論功能。
另外,之所以不同意票居多是因為中華奧會在公投前發布了關於若改以台灣名義出賽,可能會讓中華奧會停權,也可能讓選手「代表國家」出賽的權益受影響,並指出以公投改變名稱是政治干涉體育。
因為武漢肺炎而延後一年的東京奧運,終於在今天開幕,大家一起為「Chinese Taipei」加油喔🎉
——
📖 延伸閱讀
奧會模式-台灣人出國比賽變成中華台北人?|楊貴智 https://plainlaw.me/2015/01/26/chinesetaipei/
——
#法律白話文運動
#法律歷史上的今天
#中華奧會 #中國奧會 #中華民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台北 #中國台北 #中華 #中國
#大家都是Chinese
#不要分彼此
為什麼要以台灣取代中華台北來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 在 黃暐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為「台灣隊」,加油!
2004年,雅典。那個陳詩欣與朱木炎為台灣拿下第一面,以及第二面奧運金牌的夏天。因為採訪的關係,我也在雅典。
雖然看到的不是「國旗」,儘管聽到的不是「國歌」,當「中華奧會會旗」緩緩升起,聽到「國旗歌」響徹全場的時候,眼淚還是立刻不自主地掉下來。
那是中華民國參加奧運會以來,第一面的金牌。
場上頭戴桂冠的陳詩欣,一聽到國旗歌(其實是改過歌詞的奧運會歌)開始演奏,立刻舉起右手敬禮,看著他熱淚盈眶,所有到場加油的台灣觀眾,通通站了起來,用近乎發抖的聲音,張口哼唱。
台灣辦到了,中華民國辦到了,那一刻,那畫面,讓我對陳詩欣和朱木炎,永遠「心懷感謝」。
那一幕,不只我哭了,現場的台灣人哭了,我想,遠在台灣的2300萬人,應該也都感動哭了。
事隔12年,終於,許淑淨再度為台灣拿下了金牌,一樣的會旗,一樣的國旗歌,一樣的令人激動、令人感動。不過這一次,卻有更多人覺得,「旗不對」,「歌不對」,「中華台北」更不對。
國名叫「中華民國」,國旗是「青天白日滿地紅」,為什麼?台灣非得用「中華台北」的名稱,舉著「中華奧會」的會旗,去參加各項國際的比賽?
講白了,政治與體育,永遠離不開關係。
「中華民國」參加奧運的時間,要回推到1922年。那時參賽的名稱,就是「中國」。然而,1949年兩岸分治,在台灣的「中華民國」與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因為都想參加奧運會,開始了政治的角力。
1952年赫爾辛基奧運,國際奧會決議兩岸都可以派代表參賽,「中華民國」對此無法接受,抗議退賽。
隨後1954年,國際奧會舉辦雅典年會,決定同時承認兩個「中國奧會」,令1956年的墨爾本奧運,首次出現「兩個中國」。但這狀況只維持了短短四年,墨爾本奧運後,北京宣布退出國際奧會,開始一連串的「消滅中華民國」行動。
中共聯合蘇聯與東歐籍會員,在1959年5月的慕尼黑年會上,強勢提案,將中華奧會除名。被除名之後,我國立刻改以「中華民國奧會」為名,重新申請加入。那時國際奧會雖然同意我們加入,卻要求出賽時必須使用「Formosa」這個名稱,於是1960年羅馬,1964年東京,以及1968年墨西哥奧運,我們被迫,叫做「福爾摩沙」。
接著,關鍵的1971年到來。
那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關鍵性的「2758號決議」,大會以76:35票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取代「中華民國」的聯合國席位。1972年的慕尼黑奧運,成為最後一次出現「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奧運會。
在那個漢賊不兩立的年代,我們只能選擇接受,或是全盤放棄。為了能讓台灣的運動員,繼續參與奧運會,1981年簽下了著名的「洛桑協議」,確認從此以後,中華民國要以「中華台北」的名稱參與國際比賽,中華奧會的「名稱、會旗和會徽」,也在這次的協議中,予以確定。
花了這麼大篇幅,來解釋「中華台北」的由來,就是希望大家多想想,為什麼台灣會叫「中華台北」?當年政府為什麼要堅持名稱中得有「中華」?是為了「配合中國」?還是因為「不想配合中國」?用今天的想法去解釋當年不該拒絕「福爾摩沙」,其實並不公平。
我在台灣出生,我在台灣長大。
身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台灣人」,看到自己國家的選手,用「台灣隊」的名稱,前往世界各國比賽,我完全沒有「違和感」,我很樂意。
然而,我樂意,未必人人都會樂意。台灣有2300萬人,願意接受用「台灣隊」取代「中華隊」的國民,是不是每一個?會不會也同時存在著,堅持該用「中華台北」出賽?不願看到我們變成「台灣隊」的國民?如果有,對於這些人「不接受」,等未來正式改名後,面對「不滿」,又該如何看待?
尤其,更重要的關鍵,還不在台灣內部意見的「凝聚」。
就算台灣過半數,甚至過九成的民眾都支持改名「台灣隊」,國際奧會接不接受?中國勢力會怎麼打壓?有沒有可能反而影響台灣選手出賽?都是充滿變數的未來。
「台灣就是台灣,別再說什麼中華台北」!
這個口號,有力又簡單,任誰看了,都能明白。不過台灣的意願是一回事,國際的政治現實,又是另一回事,真的執行「改台灣、進奧運」的動作之後,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誰也不敢保證。
當然,在民進黨「完全執政」的情況下,民氣可用,眼下蔡政府的確是最有本錢「Try看看」的時候。如果真的擔心後果難測,其實也不用等到2020,明年夏天台北市就有一個次於奧運的「世大運」。明年就先全面改名「台灣」看看,改了究竟會怎樣?一試便知。
暐瀚 2016-8-27 de 淡水
#中華台北 #台灣 #洛桑協議 #奧運模式 #福爾摩沙
為什麼要以台灣取代中華台北來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 在 2020東京奧運台灣正名後援會FB社團|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下次公投題目:你是否同意以「台灣奧運委員會」為台、澎地區參加奧運代表、並加入「國際奧運委員會」成為區域奧會,且做為唯一聯繫窗口。 (台灣人有誰要用「中華台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