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大公司如何生存術?至少具備這三種能力有望升遷
滿多年輕人嚮往新創公司,新創公司有諸多挑戰,相較起來大公司穩定,且可以合作的對象、品牌也更知名,雖然要處理的細節很多,但其實也已經站在某個高度上,開始有對接事情。
所有的事情都是細瑣的事情,才能成就偉大的歷史,但在這之前,先好好面對現實吧!
而在千人集團當中,要如何升遷呢?這邊統整了幾位主管們的想法
一、 流程控管力
因為公司部門較多的關係,所以必須釐清處各部門之間的上下對接流程為何,和自己單位有關的業務合作關係又是如何,當處理事情時,可以即時找到對的窗口,解決部門問題,那就具備第一項基礎能力。
舉例,當你要進行「財務核銷」相關事項時,是不是知道表單在公司的何處?要誰蓋印章?何時會撥款等細節,以及知不知道自身所處的單位,在公司扮演何種角色,並運用優勢創造更多的業績。很多事情可能非本身單位的業務,但如果可通透公司各部門合作,基本上就取得了一定的信任。
但除了內部流程的順暢度之外,對外事務的處理也是能力考驗,當層級越往上時,就會碰到原本在基層單位碰不到的事情,有時候前一任主管可能來不及交接要如何處理,因此自己必須要會如何「自學」,而在這過程中,當然會碰到撞牆期,不知道如何應對才能夠保持良好合作關係,但只要本身思路清楚,對於整體組織的營運能夠掌握得好,那就可以穩坐這個位置。
二、 溝通力
呈上,因為公司內外有非常多不同單位,每個單位的人員組成背景有所不同,自然有不同的目標跟溝通模式。舉例來說,我自己屬於內容部門,很少需要談到「業績」、「金錢」,加上內容部門沒有太多「利益關係」,因此對於客戶不需要「阿諛奉承」。
但業務單位就不同了,因為業務單位的KPI來自於金錢業績、收入多少,因此客戶要什麼,他們就要全力配合,並且以客戶情緒為主要的做事考量。那當兩個單位要合作時,雙方的目標跟做事方式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做為主管,必須要能夠更彈性靈活在多方角力之間溝通,並確保自己的組織部門不會受到負面影響,甚至能讓溝通成為加分的工具,活絡組織之間的關係。
三、 穩定性
一提到穩定性,很多人會直覺想到,是不是要在公司長期待下來才能叫做穩定,其實不只如此,如何在一個位置上能力發展穩定外,在處理一件事情,是不是能夠維持品質、效率、產能都也是穩定性的一種。
尤其這件事情是「全新」的合作,但交到你手上,同樣可以確保效率、品質,那就是一種穩定性。而不是因為你沒有碰過、不知道如何做,或者時間太少做不好,這些都只會被歸類成「能力不足」。
在大公司生存其實滿現實,滿多時候不會有人告訴你怎麼做,但是大家都已經是這麼做,出錯時就會顯得自己似乎不夠瞭解組織,如果是不夠成熟的工作者,恐怕還會覺得公司,怎麼這麼沒制度,但其實在職場上,可以快速適應、學習一個組織的文化,是相當基礎的技能。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31的網紅躍動金門-楊鎮浯,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的第十件事情 #KinmenTogether #我們所期待的金門 金門酒廠是金門的命脈,為了使金酒能永續的來經營,我主張讓金酒建立專業的經營管理,政府不插手金酒的人事調配,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公平透明的制度,配合我們廉能政府的政策,讓我們的人員依照考績來進用與升遷,公開透明的運作,讓金酒的同仁們...
「營運人員升遷」的推薦目錄:
- 關於營運人員升遷 在 少女凱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營運人員升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營運人員升遷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營運人員升遷 在 躍動金門-楊鎮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營運人員升遷 在 [問題] 營運人員的定位- 看板Railwa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營運人員升遷 在 台鐵營運人員招考,到底要不要報考?跟特考人員差 ...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營運人員升遷 在 營運人員 的評價
- 關於營運人員升遷 在 保聖那管理顧問台灣分公司Pasona Taiwan 的評價
- 關於營運人員升遷 在 工作內容、上班時間、升遷管道、薪資介紹馬上看! YouTube ... 的評價
營運人員升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從5/15雙北市升級三級警戒至今,已經超過半個月了,今天大家的焦點大部分都在疫苗跟紓困上,但我要來談一談3+11這個政策。
事實上,#民航局 曾經提過比3+11更驚人的方案
⚠️不需要居家檢疫
⚠️只要自主健康管理5天
⚠️第五天進行核酸檢測陰性即可。
隨著3+11的相關討論越燒越熱,許多會議紀錄也必須要攤在陽光下作檢視,令人遺憾的是,陳時中部長一句話:「沒有作會議記錄」,就把所有的疑惑都擋在門口。
關於3+11的政策形成,並非單純是一個工會陳情、一個委員開協調會,民航局在中間的施力、指揮中心的最終決策,才是今天你我所看到的局面。
現在大家痛幹3+11,主張這就是防疫破口,但是,在這其中,#民航局的責任絕對不能被輕忽。
我在這邊全文公開3月30日民航局發函給指揮中心的公文,在第二頁,說明二的第一點,就可以看到民航局的建議:
「建議機組員從第三級疫區入境並返國後,可免除居家檢疫,並於返國後5天內實施加強自主健康管理,第5天PCR檢測陰性後,改為一般自主健康管理致入境後第14天。」
當時機組人員的疫苗施打率仍然非常低,這麼離譜的方案,想當然爾,馬上就被指揮中心打回票了。
民航局說,他之所以發這份公文,是因為他召集了長榮航空、中華航空還有桃園市機師職業工會,所提出來了一份鬆綁方案。
顯然,這個政策決策過程中,包含了 #航空公司、#機師工會 跟 #民航局。
我不是機師工會的成員,未曾受聘於機師工會,更從未參與過機師工會的任何會議,他們對主管機關的具體訴求為何、討論過程,我從未參與,從去年受聘於國會至今,機師工會也從來未跟時代力量陳情過任何案件。
談到3+11,多數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痛罵華航機師,接下來就是痛罵范雲,或是華航公司及諾富特,甚至我本人-即便我或我所服務的邱顯智委員,#從來沒有處理過3+11的陳情,也會被側翼粉專痛罵:「就是工會縱容,所以華航才會這麼沒有紀律。」
這種論點簡直令人大開眼界,公司掌握員工的薪水和升遷,結果公司的管理有所疏失,卻指責是員工的責任,這是什麼道理?
機組人員是面對海外病毒的第一線,比任何人都面臨更高的染疫風險,我無法回答任何有關機師工會決策的問題,但我相信,不可能有任何基層員工,會去推動一個讓自己染上病毒的方案。
但其他單位就不一定了,民航局關心的航班營運是否正常、航空公司關心的是公司能不能賺錢
3+11給我們的教訓就是,任何一個環節有所疏漏,就會形成一個具有風險的決策。
釐清、究責、亡羊補牢,這些都是必要的。
但第一步,就是先弄清楚,這一切到底是怎麼被搞出來的。
最後,前階段,許多評論會惡意將3+11與我和邱顯智委員作不當連結,之前就算了,但我這篇貼文發出去之後,任何只要惡意影射、抹黑、誹謗的文章內容,我不會輕易放過。
營運人員升遷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化悲憤為力量——台鐵改革刻不容緩
從事政治工作,有時候必須妥協才能成事,但有時候必須堅持原則,才能成為進步改革的力量。我認為,改革台鐵的關鍵時刻已經來臨!
要做到百分之一百的人都贊成的方案,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只要路線正確,我們就應該頂著鋼盔前進。民進黨注定要在槍林彈雨中改革,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使命。
陳水扁時代民進黨也曾努力將台鐵公司化,結果2003年台鐵工會通過春節罷工迫使民進黨讓步。當時我們沒有足夠的能量可以處理,難道這次的悲劇還不能召來改革的力量嗎?
目前台鐵改革大致有三個方向,從輕到重分別是:工會主張的現有制度改革、台鐵總體檢報告提及的企業化改革、交通部次長王國材支持的公司化改革。我認為台鐵至少要進行企業化改革,並修改相關法規,才能觸及到台鐵真正的問題:組織僵化、人才流失、財務困難。
首先,組織僵化:
台鐵局受到高度立法管制,相關組織法共計五部,現行調整方式必經行政院審議、立法院三讀,過程曠日廢時,根本無法因應環境變化。我認為台鐵應該有即時反應、及時修正的能力,可以適度下放組織及人事權力,在政府監督下朝向企業化改革。
以台鐵各部門員額觀察,運務處、機務處、工務處、電務處佔比9成以上,而企劃處人力僅佔0.84%,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台鐵根本無法發揮獨佔優勢,更不要提學習日本JR的車站及附屬事業開發來增加收入。儘管台鐵宣稱要進行「軌道經濟4.0」來全台開花,但目前收效甚微。至於新創設的資產開發中心,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的單點開發思維,無法整合獨佔的系統性優勢。
其次,人才流失:
2020年台鐵的預算員額為17362人,但截至最新的公開資訊,台鐵現有員額僅15617人,缺額高達1745人,也就是10%;台鐵人力M型化,年資未滿5年佔32%,年資滿25年佔27.3%,加起來約莫六成,顯示台鐵在過去20年新進人員流失嚴重。
這個問題源自台鐵結構不利於人才留用。台鐵員工多半要在惡劣環境下工作,但是加薪及升遷狀況卻不佳,不論工作狀況所有人都可以晉升到最高薪級,年資遠重於績效。這樣的環境不會讓人有誘因求新求變,而台鐵的持續虧損又讓員工無法獲得獎勵,士氣持續低落人才自然會往外走,台鐵只能成為員工生涯的中繼站。
最後,財務困難:
目前台鐵的資產約8314億,負債4067億佔比48.93%,2021年預估虧損32億,主要來自票價管制、舊制退休金每年40億開支、鐵道立體化的持續編列。以台鐵的資產規模來說,虧損32億還在控制範圍,運用適當的財務工程即可弭平。但如果要擁有更好的軌道運輸品質,我們必須改造台鐵的財務狀況,而這就是困難所在。
票價管制、舊制退休金撥付都是純粹的政治問題,鐵道立體化則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如果票價要持續管制,政府是不是應該適當補貼虧損路線?舊制退休金必須持續撥付,政府有沒有要接手處理?軌道建設的龐大開支,要不要依照台北捷運的模式,政府出預算建設後交由台鐵管理?
不論從組織僵化、人才流失、財務困難的角度,台鐵都必須進行徹頭徹尾的改革才行。但是要怎麼改?台鐵的利基在哪裡?我們要用稅金來養台鐵,還是要讓台鐵自謀營生?這些都是人民和執政者必做的選擇。
太魯閣號失事顯示當前的軌道運輸充滿風險,要有更嚴格的工安守則和足夠專業的人力及設備來確保運輸安全,現在虧損連連的台鐵是不可能有餘裕進行充沛的教育訓練和設備投資,安全的背後都需要錢的支持。
我認為台鐵不應該用稅金來養,這只會產生惡性循環,沒有辦法脫離組織僵化的泥淖。台鐵應該自謀營生,只要善用龐大資產及獨佔優勢,彈性調整票價及靈活開發副業,絕對能像高鐵一樣擁有健康的財務體質,也足以負擔更嚴格的公安標準來確保國民的安全。
自謀營生又分兩種:組織企業化的內部阻力小,公司民營化的成功案例多,要怎麼選擇端看各方角力。但我要再次強調,一個虧損的台鐵不可能解決運輸風險,想要馬兒好,卻要馬兒不吃草,這可能嗎?台鐵能不能有更多的營運彈性和營運人才,進而系統性利用獨佔優勢來獲利,人民和執政者要給台鐵一個明確的答案。
我的答案是:YES,台鐵改革刻不容緩,國民安全和國家發展需要一個健康的台鐵。改革必然會觸碰到保守勢力的逆鱗,民進黨要有血戰到底的覺悟才行!
#台鐵改革
營運人員升遷 在 躍動金門-楊鎮浯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我的第十件事情 #KinmenTogether #我們所期待的金門
金門酒廠是金門的命脈,為了使金酒能永續的來經營,我主張讓金酒建立專業的經營管理,政府不插手金酒的人事調配,所以我們要建立一個公平透明的制度,配合我們廉能政府的政策,讓我們的人員依照考績來進用與升遷,公開透明的運作,讓金酒的同仁們能安心的在這職場工作。
我們也成功的向中央政府協調,地方政府可以來調整我們金酒公司員工的福利,全盤來檢視金酒員工的福利,讓我們可以依照金酒的營運來給與分紅與各項福利,藉此嘉勉員工的辛勞,並改善金酒的勞動環境,讓我們可以共同的為金門的未來來打拼,創造金酒的永續經營。
#KinmenTogether
#我們所期待的金門
#真實系列
-----
更了解政見👉真實系列#10 金酒行銷篇
https://kinmen-truth.tw/politics/detail/1058
營運人員升遷 在 台鐵營運人員招考,到底要不要報考?跟特考人員差 ...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2023招考 營運人員 (服務佐理) 報名時間1/2-1/16 23:59. ... <看更多>
營運人員升遷 在 營運人員 的推薦與評價
台鐵營運人員約聘問題. 如題,聽說營運人員進去後會依試用期表現簽約,日後無內部升遷機會,並且“合約一到”就得重新考試進去,想要問現在在職的前輩們是否真的是這樣子? ... <看更多>
營運人員升遷 在 [問題] 營運人員的定位- 看板Railwa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前幾年臺鐵開始委外自招營運人員
不同於公職和國營需要考共同科目
營運專員階級,最多也只考三科專業
考科異常容易準備
但台鐵仍然每年舉辦特考
感覺營運人員考試的存在非常特殊
既不像公職人員,也不像國營人員
詳看一下簡章
並沒提及得幾年簽一次契約
因此不太可能是約僱或聘僱
請問營運人員是以什麼身份進用?
另外以這種管道進局,工作穩不穩定?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2.246.4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Railway/M.1559874318.A.431.html
※ 編輯: Francise (42.72.246.49 臺灣), 06/07/2019 10:31:00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