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翹電視台】第6️⃣集 雙翹試食(味)專員😋
味覺,令我地可以感覺到唔同嘅味道,包括「甜」「酸」「苦」「辣」「鹹」,而味覺嘅接收器喺舌頭上面:味蕾👅。
當接收不同嘅味覺訊息後,味覺訊息會經由神經元傳送至大腦,整理味覺訊息後,我地會知道究竟食物係咩味道,從而作出唔同嘅反應😊
舌頭上不同位置的味蕾對不同味道嘅敏感度都唔同,對鹹味反應最快;對苦味的反應最慢。
今次OTmama比左3樣野雙翹試味(我覺得似整蠱佢地多d),單靠雙翹嘅表情,你地會唔會估到佢地試左咩味呢?🤣 小朋友,記得每次食野嘅時候,好好感受下食物嘅味道啦!😋
※※※※※※※※※※※※※※※※※※※※※※※※※※※※※※※
💡記得參加【雙翹擂台】嘅「20秒挑戰」,贏取神秘禮物呀!13-9-2020截止啦!仲有4️⃣日咋
https://www.facebook.com/111884217090626/posts/167672798178434/
※※※※※※※※※※※※※※※※※※※※※※※※※※※※※※※※
想重溫【雙翹電視台】可以按以下連結
第1️⃣集 朗翹同你說故事學英文
https://youtu.be/ISfA0vCcO7k
第2️⃣集 穎翹變魔術
https://youtu.be/HiHK_nkoGPk
第3️⃣集 朗翹IQ題
https://youtu.be/f68l-midEJQ
第4️⃣集 名畫家穎翹
https://youtu.be/NNF77sMsj0c
第5️⃣集 朗翹摺紙教室
https://youtu.be/AzxoToTtJhk
請大家記得讚好「雙翹與職業治療師媽媽」專頁及訂閱此Youtube頻道,好多分享等住你地睇👀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uqTcxtZmpjKp6ycAQNRahA
#味覺 #味蕾 #雙翹電視台 #學前教育 #幼兒 #親子 #遊戲 #育兒 #80後媽媽
甜酸苦辣鹹英文 在 我的極品四大長老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讀者投稿《核突Lur嘢奶奶篇》
我奶奶今年六十三歲。
佢好貪靚亦都覺得自己好靚,全個電話都係自拍相。佢可以著好涼鞋後彎腰搽一搽腳甲油,唔洗等乾就行出門口。
同佢第一次見面係拍拖兩年後,第一眼都覺得佢幾nice,點知一上菜就大件事。
佢慣性會夾d嘢放入口,完一輪再lur出嚟。肉呀菜呀都係咁lur。。。
有一次同佢食buffet,佢喺個面包碟上lur左一坐山。嘔心到侍應都唔收佢個碟。所以我好怕食飯坐佢隔離。
拍拖第五年,老爺奶奶想一齊去旅行,我地去左清邁自駕遊。(清邁係奶奶揀)Plan行程既時候俾左本旅遊書佢,叫佢睇下有咩地方想去。
佢話: 我冇所謂架,你地話事。不過唔好睇動物,唔好曬同唔好熱就得架喇!食嘢唔好辣同濃味囉!
去到機埸攞左車,我同奶奶坐後面,老公同老爺輪流揸。
一上車,奶奶就除鞋開始剪腳甲、放屁、大聲打喊路。。。又因為我會揸大機影相,去到每一個景我奶奶就會嗌我幫佢影相,同一個畫面要影十幾個pose。
食嘢永遠話自己只係食少少而唔肯自己要一個course,一定要人同佢share。lur嘢就一定架喇。總之成個trip乜嘢都投訴。
去寺廟話無聊,但影左過百張相。食親乜嘢唔係彈甜酸苦辣鹹就話自己都識整,但就猛咁放入口。酒店房浴缸同床太大都唔啱心水,design hotel=岩岩巉巉。市雜買嘢要講價就不停同人講廣東話(留意返基本英文佢識架)正當我開口幫佢講,佢就唔出聲行左去第二檔。。。待續
#退一步海闊天高
#我的極品四大長老
👇設計圖片
甜酸苦辣鹹英文 在 木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小師奶大件事 -- 街市買餸的第一次>
再繼續說我的師奶生活。
經過了四五次的下廚,煮飯對我來說依然是一項既神秘又艱澀的學問。
從前一直有的各種煮飯買餸的誤解,有些至今仍然一頭霧水。小時候總覺得每種味道的相反都是甜,湯太鹹了,就加點糖吧,檸水太酸了,也加點糖,藥水太苦了,還是加點糖吧。總之,就像糖是中和一切錯失的萬能調味料,也許是小孩子都嗜甜的關係吧,吃點甜原本難吃的味道彷彿就消失,變得容易入口了。
當知道一種菜色可以又酸又甜,又甘又甜的時候,我驚訝得就像發現了什麼秘密一樣,感受最深刻的是當我知道有一種調味料叫做五味粉的時候,我忍不住想究竟是哪五種味道,當五種味道逐漸在口腔裡擴散開來,我最先嚐到的又是哪種呢?是每個人的感受都不同的嗎?
後來有一次終於讓我嚐到,那是中學時獨自去某拉麵連鎖店,等待店員把點好的拉麵送過來,無聊時把枱面上的調味料逐樽逐樽端詳,竟給我發現那樽主要是橙色,卻混雜著不同其他顏色的五味粉,「五味粉」那三個字還用像毛筆字的剛勁字體印上去,然後是一連串看不懂的日文。
光是看賣相已經是這麼厲害,這次我務必要揭開五味粉的神秘面紗。
於是,我沒有理會那邊已端上來的熱騰騰的拉麵,拿起五味粉便往湯匙倒去,滿滿一大羹急忙地送進口裡。
一陣嗆鼻的辣一直從嘴裡一直蔓延到五官,我無法形容心中的那種驚嚇,當我急不及待把整杯冰水灌進口,也不理是連水帶粉地吞下去還是怎樣的。
不是我想像中的像彩虹糖果一樣的五種味道。
總之,久散不去的,除了是口中猶有餘悸的味道,還有是心裡那種被騙了的失望。
到後來我就沒有再碰過。
忘記了是什麼時候我才知道甜酸苦辣是沒有相反的,它們是可以一併存在的。
那真的是一件很神奇的事。
老實說,我到現在還接受不了。
真的要比喻,下廚的每個步驟,甚至去買菜(無論是超級市場抑或街市)的初體驗幾乎就像剛學走的孩子,開始用自己的雙腳第一次接觸身邊的每一樣東西。
既神聖又驚奇。
為了從頭學起,我特地找了很多食譜,也因為本身認為雖然食物的色、香、味都重要,但要真的把它們的重要性排先後,我還是著重食物的味道和營養,因此,當我面對書店架上琳琅滿目的烹飪書,我還是一眼就撇除看起來很花巧的那些。
最後,我選擇了封面印住「家常小菜」的那本。
天天吃的,充滿溫馨家庭味道的,不就是「家常小菜」嗎?
或許有一天當我的烹飪技巧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時,我才開始加點花樣吧。
不過,開始買餸的時候,難題就來了。
我這年代長大的學生,小學中學甚至大學學了二十多年就只學過克、公斤(我就讀的還是英文中學,所以應該是g和kg),再詳細的我還可以告訴你1kg=1000g。這些只在數學應用題裡出現的重量單位從來都只是紙上談兵,記憶中老師好像沒有試過拿過一件實物告訴我們,「這點份量的鹽/ 豬肉/ 白菜就是XX克」,也沒有教過我們如果身邊沒有秤或磅,怎樣用最快的方法去知道一件東西的重量。
所以,烹飪書上的「豆腐200克」和「蝦仁100克」在我的眼中就像外星符號一樣,毫無概念。
去超級市場看一看包裝上的標籤也許還可以猜個大概,去街市買的話…我只看見一捆捆、一盤盤、一籃籃…
我,讀了廿幾年書的人,再次拜倒於師奶和街市阿姐的石榴裙下。
當我在超市拿起一包免治牛肉,知道了250克是怎樣的一個大概,當我跑到街市,那個豬肉檔前的男人,裸著上身圍著一條血跡斑斑的圍裙,粗聲粗氣地問,「豬肉要幾多錢啊? 靚女?」
嗄……?
一下子答不上,我竟然逃之夭夭…
逃離那令人窒息的豬肉檔後,我一直在不同的豬肉檔前徘徊,聽到那拖著女兒的四眼師奶掏出懷裡的散紙包,想也不想便對檔裡的豬肉佬喊道:「唔該要10蚊排骨呀!」豬肉佬頭也不抬,濕漉漉的手往架上一伸,一抓,把一大塊排骨往鉆板一扔,手起刀落,斬了三下,然後把斬件的排骨塞進膠袋,遞給師奶。
師奶給完錢後,便匆匆忙忙地拖著女兒走了。
看著整個過程,我傻眼了。如此清脆俐落、一氣呵成,去街市買餸就是這麼簡單嗎。不知怎的,我開始佩服起那個豬肉佬、那把豬肉刀,當然還有那位師奶。
還未回過神來,又聽到旁邊束著馬尾的阿姨說:「煲XXXX 湯用呢個好唔好?」,師奶說了一個我聽也未聽過的湯名,指住架上的某塊肉。
「得啦,呢個得架啦…你咁樣咁樣…」豬肉佬仍舊一副愛理不理的表情,像背誦一樣教起阿姨怎樣煲湯來。
豬肉佬,難道你天天都在煲這個XXXX湯?
我對他的敬仰又多了幾分。
就在這個時候我的腦裡忽然靈光一閃,像是頓時開竅了一樣,原來…豬肉佬可以教人煲湯!
既然煲湯也能請教他,那,豬肉佬一定知道我應該買多少錢豬肉吧。
於是我鼓起勇氣踏上前,豬肉佬用眼角向我瞟了一下,「要咩啊?」
「兩個人食應該要買幾多錢豬肉啊?」這應該是我有史以來除了問路之外第一次跟陌生男人搭訕,而且還是關於煮飯這個應該是女人比較清楚的話題。
「兩個人食啊…睇你食幾多喎…十幾蚊啦…」
「咁就十蚊啦!」
從豬肉佬的手裡接過膠袋,盛著十蚊豬肉的膠袋輕飄飄的,但除了自己之外應該沒有人知道我當時的心情是多麼的雀躍多麼的興奮。原來烹飪書和烹飪節目都比不上街市檔的阿哥阿姐實用,以後不必計較什麼斤啊兩啊克啊這些空泛的重量計算了,直接向他們請教不就好了。
害我還一直在那邊磨蹭那麼久。
於是我暗暗記住了兩個人吃的豬肉就買十幾蚊,牛肉就買二十蚊。
以後就用這份量來做指標吧。
很高興買餸的學習有了個好開始,也是因為太高興的關係,那天本來打算到街市買的五樣東西,結果我只買了豬肉和蓄茄,其餘的都忘記了買就回家去了。
…
還是不能太過得意忘形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