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版業的寒色
從麥穗出版結業, 看獨立出版生態與危機
在瘟疫持續蔓延之時,繼在本地扎根超過40 年的大眾書局於3 月中旬突然宣布16 間書店全線結業,大型連鎖書店商務印書館亦宣布結束旗下兩間分店,連繫近日世界各地書業書商紛紛告急。近日,再次收到書業的哀號:一家在港經營20 年、主力文學及文化書籍出版的獨立出版社麥穗於4 月9 日宣布結業。連串敲響的喪鐘讓人惋惜感嘆,然而我們從中學懂什麼,或得到什麼啟示?
文———— 林凱敏
對香港文學稍有認識的,幾乎必然會知道陳滅的《市場,去死吧》,一本在2008年由麥穗出版、旋即絕版的詩集,麥穗更曾賣斷過的,有文於天《狼狽》、黃夏柏《憶記戲院記憶》及智海《默示錄》。從2000年代中起,麥穗就出版過不少得獎書集,在文學出版上佔一定席位,作家兼文化評論人鄭政恆如是說:「麥穗是在青文(書屋)最後階段時冒起的一家文學出版社,似乎是繼青文後比較重要的文學出版社。若從中文文學雙年獎得獎名單看,2005年至2006年算是麥穗比較出色的一段時間。」那屆雙年獎獲獎的麥穗出版包括黃茂林新詩集《魚化石》、葉輝散文集《煙迷你的眼》、可洛小說集《繪逃師》、陳智德文評集《愔齋書話:香港文學札記》,包含不同文學書種,有創作類及評論類。較宏觀地看,鄭政恆觀察到在1990年代尾,藝術發展局的資助對文學出版有一定影響,讓文學書籍開始有穩定的出版量,以及讓20多年來不同時期的文學出版社得以持續經營,其間以文學文化作為重點去建立自家品牌的出版社相繼而生,包括青文書屋、文化工房、匯智等,麥穗固然是其中之一,這類出版對本土文化裨益不淺:「文學出版本身不是一種很商業的行為,有藝發局是好事,可以平衡香港大眾市民的閱讀質素。」
可是,能成功申請藝發局資助的出版社始終有限,文學界相對其他藝文界別獲得的資助額可算寥寥,譬如不及於戲劇或音樂等界別,然則這類非主流出版社終究需面對外界市場機制及種種經營壓力,而隨着青文、麥穗等慢慢沒落,鄭政恆看到的是,「這是一個很困難的生存遊戲」,在殘酷困境下,一些出版社被迫淘汰。
出版人的「對手」太多
要在逆境下存活,不少獨立出版行內人都一兼多職、過着斜槓(slash)生活,麥穗負責人之一徐焯賢說:「跟很多其他文藝工作者一樣,我們很多心力其實都放在教學、教育工作坊等方面,若只做出版的話,很難維生。」回顧多年經驗,他說麥穗在做的更多是推廣、教育及舉辦工作坊等工作,以平衡收支。走進校園,接觸青少年市場是不少出版社其中策略,對出版社來說這市場較易掌握、比較「有數得計」。可是最近數年,他留意到「要令人對一件事感興趣、對書有反應」,比以往更形困難,「你不知道怎樣可以點燃別人的興趣」,即使是獲獎作品,他說也不見得會賣得好。
為何會有如此情况?徐焯賢以較寬容的角度看:「做出版的人要競爭的對象很多,也許要面對的,更多是非出版行業,你不看書,可以有很多其他事做,有很多其他選擇,人的時間畢竟有限。」在視像娛樂變化萬千、資訊爆棚的年代,書,對於很多人來說,不如別國意大利在疫症下優先放寬書店時所說的,是「必需品」。書業步入寒冬期,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認為閱讀氣氛差、認真讀書的人減少是箇中原因,他形容現在是「碎片化」時代,「大家不讀長文、不再捧着一本書讀」,另外至關重要的因素,他認為是「教育制度出問題了」:「你令到啲學生淨係顧住睇教科書,或者教科書相關嘅嘢,而唔去睇雜書,呢個係好大影響嘅!」延伸到社會層面,「三中商壟斷,當它們入書有選擇時,變相冇咗多元化、多樣化,而出版社受制於它時,出版內容亦會變得較狹窄,大家便不會有興趣去寫一部大書,近來都沒有」。
若書展告吹 出版業雪上加霜
彭志銘解構出版行業的連鎖關係,出版行業包括出版社、印刷、發行 、運輸司機及服務、零售等,它們環環相扣。大型連鎖書店相繼結業,鏈帶表面出現問題,顯示買書的人減少,此外「當三中商壟斷了全港書業七至八成的零售額,即是說只有兩三成是其餘的獨立書店或其他書店」,然而矛盾又弔詭的是,「現在很多香港人都不喜歡三中商,一個中資大財團,以任務為先、意識形態為基調,有一班年輕人說罷買,雖然罷買似是在對付中資機構,但因為它佔據全港書業大部分零售額,即是說,最後受影響或受損的,都是小出版社」。代理多間港台出版圖書的獨立發行商里人文化,近來因經營困難無奈地結業,加上早前聯合書刊物流把倉庫由本地遷移至內地,對很多小型或獨立出版社造成的影響不小。再看看出版的另一環:印刷,據彭志銘所了解,很多印刷廠商已結業,競爭減少導致出版成本上漲,加上租金等問題,使小出版社小書店都在狹縫中顫顫巍巍地生存。這生產鏈上另一層,還有編者、作者,鄭政恆認為香港需要更多新的作者、新的策劃者以不同方式去編輯,在文學出版上需要持續展現活力動力。彭志銘觀察到本地出版量不斷下跌,雖然香港現時沒統計機制計算,但他說,以行內人自身觀察,香港本地出版持續減少,從台灣運過來的書種亦比以往少,以往久不久會有一本「好爆」、「坊間有voice有人討論」的書,但現在真的很少,「可能由舊年6月開始,運動再加瘟疫,大家都很忙、心情都放不下,所以現在爆出好多商店唔掂,唔止書或出版,即是說大家都冇心情去睇書」。
去年底因社會運動,自2009年起民間自發舉辦的九龍城書節需要取消,今年一年一度於7月舉辦的香港書展,又在全球疫情未轉好的時勢,具停辦隱憂,至今未有定案,兼任中小企書刊業商會副會長的彭志銘說,貿發局在6月中才能確定書展能否如期舉行,對出版業界潛藏着更大衝擊,鄭政恆指出:「這些透過書展去接觸讀者的活動,若接二連三再度取消,接觸讀者的渠道就更加有限,7月的書展對出版業界是一大盛事,也是營銷的命脈所在。」彭志銘以超過30年經營出版的經驗,闡釋書展的重要:「每年參加書展的現金流對書商影響好大,因為畀發行的話,發行商會在3個月後才找數,但如果在書展,可以即時收到現金,而每年書展佔據每間中小企平均40%收入,即是說全年接近一半的收入都在這個書展攞到,如果書展搞唔成,我哋係唔夠錢去運作或者會頂唔住。」
行業救亡亟待轉型
相比大型書商,獨立出版行業固然在出版內容上相對獨立自主,由年輕力壯時自己做發行、全港九新界拖着行李箱四圍走的徐焯賢,在談及近日麥穗結業時平靜地說:「我以為只是一家很普通的公司結業了,做了20年覺得很困難,希望轉一轉環境和工作模式。」問到有沒有不捨?他說當然也有,尤其近日愈多報道或文字紀錄湧現,但他豁然說:「我讀人類學㗎嘛,好多嘢都睇得好開,緣起緣滅,所有嘢都變幻不定,唔捨得都冇辦法。」對未來出版該怎樣轉變、如何走下去,他說大家要一起探討,「用以往模式去做是困難的,不可能像以往一樣,一個好出名作家的書賣賣賣賣,賣到好墟冚,現在要做的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事」。
那麼獨立出版,或文學文化出版未來該如何走,有沒有出路呢?鄭政恆建議說:「可能是轉型,更多地在網絡上宣傳,第二點可能是,文學出版社不可單靠藝發局或單靠一個水喉、一個書種,始終任何單一化的營運,對於它的生存都不利,或許不止出文學書,應該多元化些,例如出版多一兩種書,無論是旅遊書、財經書也好,需要分散投資,令出版社的讀者圈不至太過狹窄。」
####
鄭政恆最喜歡的麥穗出版,由鄧阿藍和馬若著、也斯寫序、陳智德編的《兩種習作在交流》,是少有的二人詩合集,具關注民生的平實詩風。
「益品書屋商業模式」的推薦目錄:
- 關於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Pang Chi M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鄭志豪 Do The Right Th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新聞] 戴勝益益品書屋下月台中開第2家- 看板book 的評價
- 關於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Re: [問卦] 有沒有益品書店的八卦 - PTT Web 的評價
- 關於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益品書屋EP 的評價
- 關於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益品書屋附近美食的在哪裡,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Re: [討論] 書店翻書,上網訂購,會很沒品嗎? - book 的評價
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未來流通研究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剩食也能帶來新商機?
#新聞評析
融入循環經濟 打造無限剩食商機
為達到「食物零浪費、台灣無飢餓」的目標,量販企業家樂福宣布將設置全台第一家續食餐廳「書屋花甲」,食材主要來自賣場的即期商品或賣相不佳的蔬果。書屋花甲的營運模式與荷蘭以銷售剩食再製餐點起家的餐廳Instock相當類似,核心理念均在於減少因供需脫鉤所導致的食物浪費,並從中挖掘創新商機。大潤發、愛買等其他量販業者也有意願著手相關規畫。
所謂的剩食商機,事實上即為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在餐飲、物流與批發零售等流通業態中的應用。除了續食餐廳外,另外重要的一環在於全食品供應鏈上的作業改善與整合,確保在繁複的產製運銷流程中,建立具備高透明度與快速反應的機制。進一步來說,循環經濟在食品供應鏈方面的應用,係以食聯網(Internet-of-Food, IOF)為主軸,在從產地到餐桌的各供應鏈節點中導入物聯網裝置,做到從源頭控管、運輸存儲、終端消費以及逆向回收的精確管理與風險抵禦。
循環經濟權威機構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研究指出,循環經濟在食品行業的應用商機可劃分為兩大類:
一、藉由提高食品供應鏈的資訊透明度,做到食品的有效回收與再利用,這也是目前餐飲與零售服務業較常見的應用模式。例如英國Tesco推出可協助慈善團體掌握各分店剩食的app、美國亦有新創公司推出可媒合超市剩食與鄰近組織的食物到期警鐘(Spoiler Alert) app、英國公司Winnow則推出餐廳專用的資訊系統與數據分析工具,協助業者降低食品浪費。埃森哲(Accenture)諮詢機構在日本也推出於食品供應鏈中導入物聯網裝置與大數據計算的解決方案,提高食材需求估算精準度並降低耗損。
二、利用完善的回收機制與煉製技術,提升剩食價值。例如紐約新創公司Industrial/Organic,開發出可在室內進行的精煉技術,將剩食變身為幾乎無異味的肥料再利用。日本再製動物飼料最大製造商Agri Gaia System與荷蘭Broodnodig,也同樣是以技術作為基礎,將剩食轉化為可再度利用的物質或能源,在降低食品浪費的同時,挖掘創新商機。
此外,作為貫穿各環節的關鍵支援服務,物流模式與技術的改善也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具體做法包括改善運輸倉儲技術、設備與載具,以及創新服務設計與商業模式等,以降低食品在運輸過程中的損耗,許多歐美國家企業均已著手投入,例如:
一、為配合歐盟於2030年欲降低半數食品耗損的目標,比利時Flemish Institute for Logistics (VIL)協會推出Fresh Food Logistics計畫,目標在於降低生鮮食品在物流過程中的耗損,包括家樂福與La Lorraine烘焙集團在內,已有11家公司加入這項計畫。VIL將嚴格檢視造成食品耗損的物流環節,並導入相關技術進行控管與預防。VIL希望透過這項計畫找出在流程、技術與成本上均達到理想水準的物流模式,並在2018年展開實際測試。
二、英國物流企業Owl Organic Waste Logistics提供剩食處理的整套解決方案,該公司在客戶所在地安裝剩食真空存儲機BioWhale,在偵測到食餘量到達一定標準後,便會派專車前往回收,再精煉為生質燃料或肥料使用。
三、德國物流巨擘DHL與英國航空空廚合作,在倫敦希斯洛機場建置新型態物流中心,希望達到零食餘(zero waste to landfill)的目標。DHL提供英國航空從食材採購、菜單設計、食材儲存、終端配送到食餘回收處理與逆物流的整套解決方案。
整體而言,降低食品浪費與耗損遠遠不只是單一企業的經營模式,更不應該是在危機發生或成為熱門議題時的一次性作業,這項趨勢應被視為一項持續性的過程,並貫穿食品供應鏈中的每一個環節與步驟,要將降低剩食打造成為具持續性的行為模式,唯有不斷挖掘出更多嶄新商機,結合商業價值與社會公益,讓網絡中的各利害關係人均獲得收益,才能夠確保這項模式能夠持續開展。
剩食商機即為循環經濟在餐飲、物流與批發零售等流通業態中的應用。圖為菜市場攤商將未售磬或賣相不佳的青菜、水果及魚肉捐給愛心食材交流平台。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61110000097-260202
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鄭志豪 Do The Right Thing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以前,出門旅行,多的是跑去各景點,為的好像就是拍一張「到此一遊」的照片。現在,旅行的安排逐漸朝向「慢活」,越悠哉越好。
就像今天,早上原本安排了個逛街行程,但在飯店游完泳後累了,在泳池邊躺著曬太陽好舒服,一家三口乾脆就睡到中午再出門。
既然慢活,就多了些時間和另一半聊天。老婆看到臉書上一則戴勝益開益品書屋的新聞,因為我當年也待過出版業,所以就順口問起我的看法。
我當時只知道這個消息,而還沒看過這則評論。順口和老婆聊了起來,看到她眼𥚃難得透出有些崇敬的眼光,我就知道,自己隨口胡謅的功力還沒有退化的太離譜,雖然不再唬得住小女生,但能把一個人由小女生一路唬來唬了廿幾年,也算是得償所願了。
假如各位不在意聽個正在泳池畔享受著陽光假期的人胡謅,我對戴勝益書屋的看法如下:
1. 我對「社會企業」的了解,並不如那篇評論文的作者來得深刻,所以我無從針對這算不算「社會企業」來評論,即使我也認為,我也看不懂一間喝到飽書屋的社會意義到底來哪裡。
不過,倘若真有去大專院校招募志工這檔子事,我倒是很有意見。
我不知道這裏指的「志工」是什麼意思,但假使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希望一群年輕人不支薪、也不用勞健保的來熱情相挺,這樣的老闆也未免太苛了吧?
我自己是一個女兒的父親,我希望,將來有天她若想要投身志工行列,應該先去看看,這個社會乃至這個世界上,究竟有哪些需要幫助的人。而在那些需要幫助的人之中,又有哪些人比其他人是更缺乏資源來幫忙的,那我們應該優先去協助他們,而不是幫某些有錢而又手握資源的人來當「志工」。
我自己其實也這樣落實。我行有餘力的慈善捐款中,除了一些長期支持的單位外,我其他的捐款都是盡可能捐往那些名不見經傳、但又真正需要協助的單位。我的力量和能捐出去的錢很小,而我相信很多家大業大的宗教團體等,已經有許多賣油或賣房地產的大企業家支持了,它們不缺我這份杯水車薪,但這個社會上還有許多其他人需要我們的幫助,所以無論出錢或是出力,我都寧可默默地找些小單位去協助。
2. 台灣人真的很喜歡一窩蜂。我還沒去過那間據說大排長龍的書屋,我想在可預見的未來,我也找不出什麼動機讓自己去排隊。
這樣的商業模式(我不敢説是噱頭,因為戴董創立的王品集團何等之成功,他背後有什麼神機妙算,不是我等凡夫俗子所能妄然評論的),到底賣點在哪裡?到底是100元就可以把咖啡和茶喝到爽,還是不用錢就可以免費把書看個飽?
若是前者,就像星巴克的買一送一,我見過有很多人去排隊,但我自己從來沒有去排過隊。我相信,人生永遠有很多其他選擇,而任何只需要花100元就能換取的事物,恐怕不值得我花排隊的時間和精力去換取。
若是後者,許多圖書館的藏書驚人的豐富,而且環境愈來愈讓人流連忘返。別説高雄總圖那種地標級的圖書館,之前專程造訪,只恨自己行程安排的太滿、沒能待在那一下午悠閒的看書;就拿離我家很近的中壢圖書館來說,環境也比小時候那個陳舊的圖書館好上太多,隨時都可以讓我帶著女兒去那邊看上一整天的書。請問,有那麼好的免費資源可以利用,我為什麼還要捨近求遠呢?
所以,當我聽到有那麼多人去戴勝益的益品書屋排隊朝聖時,我不免感嘆,若不是戴董的偶像魅力無遠弗屆,就是台灣人的一窩蜂果然是世界級的強啊!究竟有多少人是想要進去看書,又有多少人是想要不辭辛勞地排隊入場打個卡、向朋友炫耀説「我可是來過了」呢?
3. 出版社、書店、和小型咖啡屋會紛紛倒閉?那篇評論的另一個重點,是戴董此舉將會加速出版業的衰退及造成小型咖啡屋的威脅。對此,我倒不這麼認同。
台灣出版業的危機,從來就不是出版人不認真,而是一般大眾不買書、也不看書。
雖然我周遭不乏全年買書以萬元計的朋友,但我不得不説,那些人真的只是少數。
我就遇過兩個總經理級的人物,一位年薪加紅利應該少説破千萬了,但他有次略顯得意的對我説,她太太很喜歡看各式各樣的書,但她只會去圖書館看免錢的,他們夫妻倆鮮少掏錢買任何書。
另一位較年輕的總經理,對每期各家商業類型的雜誌文章如數家珍,熟悉程度甚至在我之上。但是他告訴我,他只看免錢的電子版,也沒有掏錢去買任何一本雜誌。「有免費的可看,為何還要付錢去買呢?把省下的那些錢拿去買股票、或做其他投資,也是聊勝於無啊!」他這樣跟我説。
所以,出版業勢必得找出自己的新獲利模式,否則勢必難逃倒閉的命運。這已經是那一行的宿命,而和戴勝益開不開百元喝到飽書屋沒有關係。
至於用「有錢人財大氣粗的任性」來形容戴董,我覺得有些太過了。我認為,在自由市場的競爭下,每個人都有權去選擇自己鍾情的經營型態。別説戴董他只收100元就能讓消費者任意喝、隨便看了,就算他讓人任喝隨看之餘,每個人進場不是付100元,而是反倒送對方100元,你應該因此而抨擊他嗎?你頂多只能冷眼旁觀地看他能撐多久吧!而那些被影響的業種呢?即使真有影響,也只有摸摸鼻子認了,誰叫他比你更能抓住你的消費者?
話又説回來,我實在覺得出版社、書店、或小型咖啡廳無須為此太過擔憂,因為現在上門捧場的那些人,搞不好根本不是你的目標客群;況且,即使他們去打了卡之後,也未必會對這群人日後買書或買咖啡的消費習性會有任何影響。所以,我們真的不用杞人憂天,而應該把心力專注在更大的問題上,那就是自己如何讓消費者持續上門支持我們。
#部落格版請見此:http://negotowin.blogspot.tw/2016/07/blog-post_11.html
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Re: [問卦] 有沒有益品書店的八卦 - PTT Web 的推薦與評價
但益品書店卻以「社會企業」做為號召,降低人事成本,提供給一般消費者低廉的費用, 這和「社會企業」的精神是完全相違背的。且這樣的商業模式能增加 ... ... <看更多>
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益品書屋EP 的推薦與評價
台中館|前王品副董事長王國雄:公益與獲利兼具的商業模式講座報名中: goo.gl/iT5HBN 社會企業是一種新型態的公司組織, 有別於一般營利事業以賺取最大利潤為經營目的 ... ... <看更多>
益品書屋商業模式 在 [新聞] 戴勝益益品書屋下月台中開第2家- 看板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戴勝益益品書屋 下月台中開第2家
https://goo.gl/WM3tYf
【林海╱台北報導】王品(2727)創辦人戴勝益退休後投身公益,2016年7月開出首家益
品書屋,今年11月1日將在台中開出第2店。戴透露,首家書屋激起話題性,目前已與醫院
、電子、建築業等22家企業接觸,2018年啟動結盟計劃,鼓勵企業界共同投入。
明年啟動結盟計劃
對於第2家書屋,他表示,投資規模逾3000萬元,規模較台北更大,更期望未來全台都能
開店。
至於企業的結盟條件,戴勝益列出3點:首先是收費僅100元,飲料免費自助;其次是取名
叫書屋,但不能掛企業名;最後要定位公益事業,絕對不能有賺錢機會。他更說,希望台
灣319鄉鎮都有益品書屋,「多些閱讀風氣,少些名嘴」。
戴勝益分享,歷經職業、事業階段,60歲以後開始志業階段,益品書屋就是志業,也可以
說「到死只做閱讀」。而被問及餐飲業新進人才低薪問題時,他仍有感而發說,如果大家
都投入餐飲,讓整個產業蓬勃發展,薪水自然提高,也希望未來台灣薪資水準可以追上韓
國。
--
https://goo.gl/60r1Q2
我是男生,只愛男人。我是0號,希望真愛是溫柔體貼、體毛豐盛,身材高壯的1號男人
https://goo.gl/hq6ohg
喜歡和不同國籍、類型的帥哥猛男型男交友約會。已記不得、數不清和多少男人交往過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5.165.212.246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508389091.A.B63.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