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四枚之四》
「相思樹的綠呈現日本內地所未曾見的沉著莊嚴感,在湛藍青空搭配下更為美妙。」 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總之,1907年初次踏上台灣土地的日本西畫家石川欽一郎,就這樣愛上了在家鄉從未看過的相思樹。相思樹濃厚的綠,在石川的畫紙上成了渲染南國地景與熱帶風情的要角,透過他的引介開始接觸西洋美術的台灣青年們也震動了:原來這四處可見的平凡路樹,在外人眼中美的足以代表台灣。/鄒欣寧
#當我們討論相思樹 #新活水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
石川欽一郎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藝術中的建築專題 #日治時期繪畫中的建築
日治時期台灣畫家出現以建築物為主題的畫作,或許是經由日本人傳入的西方視點而來。原本聊以點綴的建築外貌,以如實的寫生方式呈現出來,也連帶紀錄了早期台灣的景象。本文將從石川欽一郎、立石鐵臣、林玉山探討台灣日治時期繪畫作品中的建築。
閱讀全文>>https://bit.ly/3k4z80S
📌【專題】藝術中的建築:流轉的空間寓言,連載中>> https://bit.ly/3zaktYw
石川欽一郎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父親節 豐年社的兩個爸爸・之二:創社社長藍蔭鼎】
藍蔭鼎1903年生於宜蘭羅東郊區阿束社,父親為清末秀才,羅東公學校畢業後未再升學,卻從18歲就擔任母校代理美術教員,之後獲得「臺灣美術啟蒙之父」石川欽一郎賞識,拜入門下。1929年,藍蔭鼎就以水彩畫入選日本「帝國美術展覽會」,並受恩師石川引薦,榮膺英國皇家水彩畫協會會員。
由於秀才父親、私塾教育的背景,藍蔭鼎在戰後很快跨越語言障礙,而能在國民黨臺灣省黨部支持下成立臺灣畫報社,並以畫家兼媒體人的身分,結識愛好藝術的時任美國新聞處處長許伯樂(Robert Sheeks)。
農村鄉土是藍蔭鼎始終不忘的根,也是他一生著力最深的畫題。利用刊物引進現代知識,改善農村的經濟、生活,在日治時代已有前例,藍蔭鼎也自然和許伯樂提起這樣的想法,並在許伯樂的認同與支持下寫成計畫,向美國國務院爭取經費,成為豐年社創立的緣起。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4371
#豐年70 #藍蔭鼎 #許伯樂 #豐年雜誌
蕭瓊瑞專文/《豐年》雙翼!創社初期的藍蔭鼎與楊英風: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3419
石川欽一郎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藝術家的一日廚房:學校沒教的藝術史:用家常菜向26位藝壇大師致敬」新書介紹
訪問作者:潘家欣
內容簡介:
一部「非典型」+「被遺忘」的臺灣美術史
看臺灣美術運動,如何從臨摹水墨畫、走向獨創風格;潮到出水、出國比賽!
原「方格子」(VOCUS)同名專欄‧增訂完整版。
臺灣美術的文藝復興,多元文化衝擊下的島嶼天光!
★坊間最完整1895~1945全紀錄;
★史上唯一首度130幅原作獨家授權;
★24+2位先驅藝術家用作品說人生故事。
你可明白,這些既熟悉又陌生名字的背後故事?
石川欽一郎──作育英才;臺灣西洋美術的教父。
李石樵──前衛寫實;和村上春樹同樣是長跑迷。
陳澄波──愛妻愛女;具有當時少見的性平意識。
廖德政──溫柔文青;目賭廣島原爆的藝術天才。
李梅樹──吾愛吾鄕;既畫圖又建廟的跨界NO.1。
陳庭詩──抽象現代;《悲情城市》男主角的原型。
該如何讓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理解──
被大時代遺落的藝壇菁英,他們的重要性與歷史定位?
前輩美術家們的青春,與我們一般無二。但是執著獻給藝術的美好年華,就這麼湮沒在戰亂與典範轉移的時代中……。
時間拉回臺灣殖民時期。日本欲藉著國民教育體系、舉辦畫展等懷柔手段收攏民心,因此由臺灣美術教育的靈魂人物──石川欽一郎,開啟了臺灣美術史的序幕。由黃土水作為赴日習畫第一人,並陸續由廖繼春、顏水龍、陳植棋、李石樵、陳澄波、李梅樹、郭柏川、陳德旺、洪瑞麟、廖德政等人前往「內地」學習繪畫,充分奠定了臺灣美術運動的堅實基礎。
讀一場世人遺忘的歷史記憶
煮一桌淡中有味的常日生活──
為重拾這段空白的藝術史,本書仔細爬梳日治時期至臺灣光復後這些美術家的生平;深入剖析其創作風格與歷史定位,還原當時藝壇的真實樣貌。同時與台菜的色香味相集結,勾勒出令人臆想近百年前的人生餘味,向本土先驅創作者曾經燦爛、始終美好的滄浪人生致敬!
透過觀看日治時期藝術家的人生,能讓生活在當代的人們瞭解──
我們究竟錯過了多少美學的、歷史的、文化的,甚至飲食的臺灣?
如果陳澄波還活著,我想問他赴日留學最想念的食物是什麼?
如果李梅樹還活著,我想問他最能代表故鄉的美食,可是金三峽牛角麵包?
如果郭雪湖還活著,我想問他自習學畫時,往返圖書館路上都吃些什麼?
如果倪蔣懷還活著,我想問他退居幕後,心中又是何種滋味?
作者簡介:潘家欣
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現任美術教師。《職校美術》(育達文化,乙版)作者,曾出版《負子獸》《失語獸》《妖獸》等詩集;2018年主編詩選《媽媽+1:二十首絕望與希望的媽媽之歌》。2007年獲府城美展水墨類入選、南瀛藝術獎東方媒材佳作;2009年府城文學獎新詩首獎、全國優秀青年詩人獎。
擅長以剪紙、文字、繪畫媒材進行跨領域的多元創作。現居臺南,過著教學、藝術創作與寫作多軌並行的斜槓人生。
石川欽一郎 在 石川欽一郎- Explore 的推薦與評價
倪蔣懷出生於臺北,幼時跟隨教授漢學的父親遷居至瑞芳、十分寮一帶。1909年,倪蔣懷考取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今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成為日籍美術教師#石川欽一郎 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