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黃偉民易經講堂
林鄭政府和香港市民,生活在不同的時空。
政府很在意市民是否聚眾做冬過節;大眾關心的,卻是那位逃離伊利沙伯醫院的確診者李運強,這三天共五十三小時,去過什麼地方,接觸過什麼人。
遊行集會都不可蒙面的《蒙面法》,政府上訴到終院,政府勝訴,以後市民不能在公眾地方蒙面,除非你是警察;但市民為難的是,不佩戴口罩罰五千,但蒙面又犯法。
兩者有什麼分別,警察分唔分到㗎?
年年考第一的特首,英勇的撲到三款疫苗,但香港市民沒有自由選擇接種那一款;但原來澳門,都同時有三款疫苗供澳門人選擇。最大分別是,他們的賀一誠話,政府不會逼你,接種那一種。
打死飲食業,疫情都沒有放緩,政府再放六十四億給垂死僱主,至於打工仔,就愛莫能助了。
張建宗期望老闆們,與員工共享政府的資助計畫,相信患難見真情喎,僱傭關係會更好。僱主們一邊吐血,一邊看著這位未做過一天老闆的公務員。
美國立立亂,中共這隻戰狼要搵新玩伴,今次摃上澳洲。
不買澳洲媒,諗住澳洲佬跪低。誰知,浙江省停電,湖南省停電,江西省停電,剛剛廿一日冬至凌晨廣東省又停電,無預警下停水停電停網,街道漆黑一片。嚴寒下,民生多苦。
都是富貴省分,偏偏是他們停電苦寒,工廠停工。
山西產煤,但富貴省分用的,是澳洲優質媒發電,因為污染情況較低。所以,今次,缺乏澳洲媒,受影響的,反而是這些省分,不能用山西煤替代。
中共只有今日,沒有明天。急於脫貧求功,改變了幾千年農業立國的國策,淘空了大地資源,污染了江河地下水,敗壞了吏治,腐蝕了人心。
兩塊最肥沃的土地,珠江三角洲和長江三角洲,錯誤地將農業生產改為房地產賺快錢,全國糧食生產不足,以應付十四億人口的需求,全賴入口食物。
沒有了美國大豆,大陸的豬都沒得吃,沒有了澳洲媒,立竿見影的,最富庶的省分就停擺。
偏偏他們的外交政策,卻是撩事生非的好鬥戰狼。
本來是簡單的因果循環,但賣弄聰明的人,就偏偏看不到。
像香港,消滅了泛民主派,林鄭政府就沒有了挑戰者?
真正的敵人,永遠在自己這邊。
梁振英借抗疫不力,首先發難,炮打司令部,《大公報》社論借梁言論造文章,《文匯報》接力,《星島》、《東方》都來了。
葉劉有勢可借,立即出手;梁美芬這些小人,點會放過機會?其他嘍囉,維穩生物鏈底層的蟲蟻都出動了。
土共圍剿林鄭的形勢成型了。
沒有了民意授權的議員,立法會變成什麼程度,柴娃娃樂園?
每人派五千元,獎勵打疫苗的市民喎。
林鄭一句都不敢回敬,和往常挑釁市民,藐嘴藐舌的常態不同。
黃飛鴻需要石堅的存在,才顯出他好打得。現在好了,得返牙擦蘇和他兩師徒,兩人賣相聲吧!
人民議會的意義,不是裝飾用的。
亂世修行,《周易》有憂患九卦,也就是鼎鼎大名的「三陳九卦」。
孔子處身於春秋亂世,在衰世時代,做人做事,他引《周易》九個卦,作為亂世德行修養的立足地。
所謂「三陳九卦」,是分三個層面,介紹這九個卦。
第一次的陳述,是以卦境卦德為主,講述它們的先後次序,承接邏輯。
第二次陳述,則強調九卦修行的歷程特色。
第三次陳述,將其終極的意義,功效作一個總結。
三陳九卦,分三次,用不同層面的角度,切入九個卦,呼應《易經》的「天地人」三才概念。
第一陳,用“之”字來貫串,像第一卦的天澤履卦,德“之”基也。
第二陳,用“而”字來貫串,同樣是天澤履卦,履,和“而”至。
第三陳,用“以”字來貫串,也是天澤履,履,“以”和行。三陳最後用“以”字來總結,呼應《周易.大象傳》的筆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以”,即是將目前既有的資源,作最佳的運用。
天地人,三才概念。像第一陳,用的是“之”。
履卦,德之基也。謙卦,德之柄也。復卦,德之本也。井卦,德之地也。屬三才中的地之道,明確指出現成可用的資源。
第二陳時,用的是“而”。
履卦,履和而至。困卦,困窮而通。巽卦,巽稱而隱。涉及的,全是人道的運用。
第三陳時,用的是“以”字。
復卦,復以自知。井卦,井以辨義。巽卦,巽以行權。是參悟天命的終極意義,屬於天道。
孔子介紹這憂患時代,修身立命,足以自保的九個卦,以三卦一組,每組又包含天地人三才的結構。
九卦中,第一組,是:履卦、謙卦和復卦。
履卦,是鞋底,走路,依地而行。
謙卦,地上謙,言之兼也,行事要兼顧天地人鬼神,宇宙的各持份者。
復卦,地雷復,一陽復始,找回初心,找回天地之心。
三個卦,都與地有關。是坤卦的精神,說的是「禮」,時代的規律,社會的核心價值,是人與人的互動關係,秉承坤卦厚德載物的精神。
第二組,是:恆卦、損卦和益卦。
恆卦,是雷風恆,一日一心,不變初衷。
損卦,山澤損,損己利人,方法是懲忿窒慾,忿和慾,不離心。
益卦,風雷益,利益眾生,雙贏思維,有孚惠心。
這組卦,三卦的修行重點在心,落實的是人道修行。
最後一組:困卦、井卦和巽卦。
困卦,澤水困卦,坐困愁城,叫天不應,叫地不聞。人到絕路,才會深思,激勵上進。
井卦,水風井,井是範圍,新資源,變通就是井,水不只從天上來,地下也有水源。
困才會逼出井來,兩個卦,都是致命遂志,上探天人之際的道理。
最後三陳九卦結尾的一卦,巽卦,巽為風,為入,為順。因應時勢,申命行事,追求的是天人合一,成就最終事業。
三陳九卦,記述在《繫傳下傳》第七章。
易之興也,其於中古乎?
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孔子生於春秋,對於他而言,伏羲時代是遠古,商紂的時代,就是中古,他置身的春秋,是現代。
紂王無道,是一個衰世時代。也就是《易經》開始流行的時代。
為什麼衰世時代,《易經》會流行呢?
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作易,並非說設卦的伏羲,是指整理《易經》,寫卦辭爻辭的這個人。其有憂患乎!
我們現在讀的這本《周易》,是文王被商紂囚於羑里七年時完成整理的。
紂王鑒於西方諸侯「周」日益坐大,且得民心,借故囚文王於羑里,是政治獄,隨時準備殺他。
紂王將文王大兒子殺了,製成肉包,送到牢中給文王吃,試看他研究易理心得。
如果他能未卜先知,那是他兒子的肉,他不吃便殺了他。如他照吃如儀,即表示不足懼。
文王裝作不知,照吃。他那些日子當然痛苦。所以,孔子說:作易者其有憂患乎!
他是說明《易經》是作者在痛苦的環境中,貫通了易經的變化道理。
宇宙有自然的運作規律,萬事萬物在這個自然法律下,生生不息。
人有別於其他生物,因為懂得培養德行,在困難憂患的環境中走過來。
跟著,孔子就分三次陳述這九個憂患亂世,自保修德的卦:
是故履,德之基也。謙,德之柄也。復,德之本也。恆,德之固也。損,德之修也。益,德之裕也。困,德之辨也。井,德之地也。巽,德之制也。
第一個卦,是《周易》第十卦履卦。天澤履,是德的基礎。
履,是鞋底,引伸為走路,即行事的法則。也就是現在我們說的價值觀。
很多人沒有人生觀,沒有價值觀。浮沉於世間,水漲了就浮上來,水低了就沉下去。在人海浮沉,沒有立腳點。所以,孔子說到修養德行,第一個卦,是履卦,德之基也。
第二個,是謙卦,地山謙,《周易》第十五卦,是德之柄也。
柄,是把柄,手持之處,是德的要領。謙,為言之兼也。言,是言行,要兼顧其他人和物,不能只顧自己,有功勞不自我驕矜,是無相布施的精神。
第三個,是復卦,地雷復卦,《周易》第廿四卦,德之本也。
復,是恢復,回來的意思。復,是天地之心,即天地的用意。一陽復起,陽爻從初九又開始出現,代表德行的本質,要從自身的根本做起,慢慢修養,從最基礎做起。
第四個,是恆卦,雷風恆,《周易》第卅二卦,德之固也。
恆,是恆久,始終如一。有恆,才能讓德行穩固下來。擁有好的德行,沒有秘訣,就是恆久長期的努力修養,經過各種考驗挑戰,久而久之,成為習慣,所以,是德之固也。
第五個,是損卦,山澤損,《周易》第四十一卦,德之修也。損,是損己利人。人性如何能做到呢?《周易》說,要懲忿窒慾,是德行的修練。
第六個,是益卦,風雷益,《周易》第四十二卦,德之裕。
益,是利己利人的卦,損上益下。條件好,居上位的人,行有餘力,幫助下風的人,自己也有得益,這就是體現德行的充裕。
德,是思想方面的;行,是化為具體的行。《乾卦文言傳》說:君子以成德為行,日可見之行也。
第七個,是困卦,澤水困,《周易》第四十七卦,德之辨也。
人逢困境,才顯示出德行高低,辨別一個人的德行高低真假,最佳是在他艱難的時候,即所謂的時窮節乃見,疾風知勁草。
第八個,是井卦,水風井,《周易》第四十八卦,德之地也。
地,是處境。談到德行的處境,應像井一樣。一口水井,先從最底修井,完成之後,大家共享,井收勿幕,元吉。
井,是有福共享的卦,水井,注之不溢,用之不竭,這就是德之地也。德的處境,應如水井。
第九個,是巽卦,巽為風,《周易》第五十七卦,德之制也。德的制宜。
巽為風,無所不入,任何處境都能隨順。意思是德行不能僵化,不能死牛一面頸,要因時制宜。
德行的發揮,關鍵在誠,只要有誠,方法可以隨機應變。
跟著是三陳九卦的第二陳,強調修行歷程的特色。
履和而至。謙尊而光。復小而辨於物。恆雜而不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不設。困窮而通。井居其所而遷。巽稱而隱。
履和而至。
履,是禮,行事方法,社會的核心價值,信念。
履,取象於走路,是人生開始的第一步,要做到和。與人相處,人際關係,第一步要大家都舒服。人生的問題,往往就是人事問題,與人相處的問題。
謙尊而光。
謙虛無損尊貴,反而得到別人肯定。有本事的人還能謙虛,大家都會尊敬他,在人群中自然的顯露光輝。
復小而辨於物。
復,就是回來,一切返轉來要求自己,也就是儒家說的反求諸己。
復卦卦象一陽五陰,陽爻處於最底,為初九,處於群陰暗昧之下,但沒有為五陰所淹沒,能迷途知返,從幾微而分辨事物。其中幾微代表陽氣從最底出現,便隨時留意,改變的契機。
恆雜而不厭。
世事繁擾,人生雜亂,能不受影響,不起厭惡之心,不中斷,不放棄,就是恆。在最艱難的時候,能堅持下去,不變初衷,那就一定會成功了。
損先難而後易。
損卦是損己利人,初看是違反人性。人總是自我中心,希望遇到的都是好事,壞事都和自己無關,愛的人都逢凶化吉。貪嗔癡人生三毒嘛。
要損己,先難;但成為習慣,人人稱譽的回報出現,便覺得易了。
益長裕而不設。
益,是利己利人,進德修業,長久的增裕自己,德行提升而其益不虛設,即誇耀。
困窮而通。
困時叫天不應叫地不聞,有言不信,沒有人會相信你的。但這種處境也是自我砥礪的好機會。《易經》的哲學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井居其所而遷。
井是範圍,但範圍不是死的,它的精神是有福同享。井水流通,恩澤所有人。所以,雖然井居其所,但井水的恩澤,卻能遷。
巽稱而隱。
巽為風,順也。順在那裡?在不知不覺間,看不見時已巽順入理,因勢利道,隱而不露。像風一樣,配合時勢而潛入人心。我們常說的春風化雨,就是這個意思。
最後,第三次陳述這九個卦,將其終極功效,具體效應,做個總結。
履以和行。謙以制禮。復以自知。恆以一德。損以遠害。益以興利。困以寡怨。井以辨義。巽以行權。
履以和行。
履是走路,引伸為行事方式,是禮,社會上共同遵守的道德價值。履就是與人相處之道,但人群社會中,必須有一些共同認可的價值規範,才能互相尊重,和諧共處。
謙以制禮。
履卦象徵的社會禮儀規矩,要用謙卦的精神來製訂。也是說,禮的精神在於謙讓。言之兼也,顧及別人。
復以自知。
復卦的道理是返轉頭,找回初心,研究自己。即自知之明,省視自己的不足,也是孟子說的復求諸己。
恆以一德。
恆就是一,一心不亂,不為外境影響。佛家說的,內魔不生,外魔不起。成就德行,靠的就是一個恆字。
損以遠害。
損己利人,可以遠害。因為施比受更有福,吃虧就是佔便宜。
益以興利。
利己利人就是益,任何的合作,必須利己利人,雙方有利,方能成功。興利,必須是大家得益。只顧自己著數,一章不餂,無從興利。
困以寡怨。
人在困境,才懂得體諒別人,減少怨恨。因自己身在困境方明白家家有本難念的經,體諒,才不會招來怨恨。
井以辨義。
井的精神為有福同享,君子行事,有義利之辨,不是任何事,只從利害衡量,井卦教我們,義之所在,可以有福同享。
巽以行權。
懂了上述三陳九卦道理,就明白因時因地制宜,要懂得權變。像風一樣,因應時勢,在不知不覺間,順著時代,走入人心,成就最終事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9萬的網紅にぎりっ娘。nigiricc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早送りで見たい方へ 【PC】画面右下の設定⇒速度⇒標準をお好みの倍速に変更 【スマホ】画面をタッチ⇒1番右の︙ボタンをタッチ⇒再生速度 こんにちは、にぎりっ娘。です! 今日は、予告通り包丁のお手入れ、 そしてついでにオリーブのカッティングボードの お手入れ方法です。 包丁の研ぎ方についてはあ...
「研承 砥石」的推薦目錄:
研承 砥石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古人是如何過冬的?從炭火到棉服,趣說古代禦寒史
歷史春秋網
作者:陸棄
冬天來了,御冬成為人們生活中首先要考慮的一大問題。現代人們御冬保暖,採用的方法多了,屋裡有暖氣、空調,可穿單衣,出行在車里,也有空調取暖。外面再穿上厚厚的毛衣、皮衣、棉衣,要多暖和有多暖和。在古代,沒有暖氣、空調,他們是如何過冬的呢?
古代的四個寒冷期,比今天更冷
古代的氣候,是遠比現代冷的。據科學家竺可楨的研究,古代有四個寒冷期和四個溫暖期,其中第一個寒冷期為西周寒冷期,約為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850年,持續了至少150年,《竹書記年》記載,「冬,大雨雹,牛馬死,江、漢俱凍」,許多可以在黃河流域生活的野獸因為寒冷而向較溫暖的南方遷移。我們知道候鳥是遷移動物,但陸地動物也產生遷移,可見當時有多冷;第二個寒冷期為魏晉南北朝期,約為公元初至公元600年,持續了大概六百年左右時間,其中歷史記載有三年時間東南一帶沿海都結了冰(公元333年至公元336年),棗樹長出綠葉比往常年份推遲了十至十五天(據《齊民要術》)。海水結冰,是很反常的事情,一般海水是不可能結冰的。可見當時的寒冷程度。《三國志·魏書·文帝紀》真實記載了當時的寒冷情況:「冬十月,行幸廣陵故城,臨江觀兵,戎卒十餘萬,旌旗數百里。是歲大寒,水道冰,舟不得入江,乃引還」。
第三個寒冷期是南宋寒冷期,時間約為公元1000年至公元1200年,大概為二百年。其中公元1111年太湖都結了冰,湖中的柑橘樹全部凍死了。一般來說,樹木是很難凍死的,冬天雖然因為天氣原因一些植物樹葉落盡,枝幹枯乾,但第二年還會生出新枝嫩葉,此時柑橘樹被凍死,第二年不復重活,可見寒冷的程度。人工大運河也結冰了,影響了水運交通。《宋史·五行志》記載,「淳化四年二月,商州大雪,民多凍死」,老百姓沒有條件御冬,熬不住了,只有凍死的命;第四個寒冷期離我們最近,是明清寒冷期,這個時候出現了兩個天氣反常的怪現象,公元1493年的冬天,淮河流域竟然斷斷續續下了半年的大雪,你說得下多厚;公元1893年湖北普圻地區天空再降大雪,平地雪厚竟然達到五、六尺。清朝詩人王樾曾以詩歌記載當時錢塘江被凍時的狀況:「大地氣不溫,重衾疑浸水。曾聞錢塘潮,凍結平如砥。又聞淮海濱,彌望堅冰履」,錢塘潮也無法漲潮了,都被凍成了磨刀石的樣子。
這麼冷的天氣,古人如何過冬禦寒?對於窮人來說,正如諸多歷史記載所說,熬不住了就會被凍死,家禽家畜也是一樣;而相對富裕的人,會採取各種辦法過冬。
炭火,是古代屋內取暖的主要方式
外面很冷的時候,古代的富人們大多時間會呆在屋裡,遮蔽風寒。而屋子里會相應採取一些增暖措施,使屋裡屋外冰火兩重天。
最早的增暖措施,就是在屋裡生一堆火,通過烤火增溫。中國人用火已經有幾十萬年的歷史,早在舊石器時代就發現了火,那個中國的人文始祖之一燧人氏,發明瞭「鑽木取火」,由「鑽木取火」到利用火石取火,到火柴的發明,直到現代的打火機,經歷了幾十萬年的時間。火可不是只解決了人類吃熟食的問題,它還有另兩項功能,即取暖與照明。在有安全措施防範的情況下,在屋子里點上一堆火,既可以取暖,又可以照明。
炭火,是古代屋內取暖的主要方式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由在屋裡直接點火發展到用火爐燒炭。春秋時有「燎爐」的記載,秦朝時出現了壁爐,更為神奇的是,秦朝時還發明了「火牆」,這是中國最早的「暖氣」開始,不過那個時候沒有鐵件的暖氣,而是用陶制的筒瓦相扣,將之埋在牆中,利用牆體的升溫,而使整個屋子增加溫暖。漢朝以後取暖設備進一步完善,火盆、足爐、熏爐、手爐而系列設備進一步完善,白居易詩歌雲:「暖閣春初入,溫爐興漸闌。晚風猶冷在,夜火且留看。獨宿相依久,多情慾別難。誰能共天語,長遣四時寒」,因為白居易的影響力,熏爐又被稱為「別春爐」。
白居易還有一首詩《賣炭翁》,記載了當時賣炭從業者的生活艱難。在長達數千年的時間裡,木炭是最受中國人歡迎的取暖用品。明朝的皇宮有專門的「惜薪司」,其實就是負責木炭供應的部門,萬曆年間的一次殿試,曾耗用了一千斤的木炭,可見皇宮對於木炭的用量需求之大。
除了木炭以外,煤炭也是人類用於取暖的重要用品。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現煤炭的國家,經過考古發掘,早在七千多年前,中國人就已經發現了煤。不過,古代中國人不叫煤,而稱為石涅、石墨或石炭等。第一個首次使用煤名字的人,是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至少在西漢時期,中國人就開始使用煤炭作為燃料。不過,完全用煤炭替換木炭取暖,是近現代的事情。
對於窮人來說,一來買不起木炭和煤炭,二來沒有厚衣服取暖,熬過冬天不容易。窮人最常用的室內取暖辦法,是燒炕,直到現在的老人們,還有用這種方法取暖的。
棉衣,是明代朱元璋強行推廣開來的
除了住處的取暖措施以外,穿厚點就是古人最好的取暖方法。不過,在很長時期的古代,是沒有棉衣可穿的,因為棉花這種植物,是印度和阿拉伯地區的特產,並不是中國本土的植物。那麼,在棉花沒有傳入中國之前,中國人是如何解決靠穿取暖的問題呢?
中國人衣料的本土發明,是葛、麻、蠶絲。對於有錢的富人來說,在絲綢衣服里,墊上厚厚的絲錦,也有很好的保暖效果。至於窮人,沒有錢買蠶絲製成的絲綢,只能穿葛、麻這樣的衣服,裡面的填充物,是絮頭、細碎枲麻這些粗劣、陳舊的東西,防寒效果肯定要差一些。另外,穿皮袍是比絲綢更好的選擇,古代打獵很普遍,用動物皮毛做成衣服,能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羊羔皮、狐裘、貂皮等,最古人最常用的皮袍衣服。
至於棉花,是從南北朝時期開始傳入中國的,但那時棉花的種植,遠在邊疆,並沒有深入內地。直至宋元之際,棉花開始傳入「關陝閩廣」大量種植,並開始走向南方各省。關於棉花的推廣,有兩位居功至偉的人物,一位是宋末元初的黃道婆,也是著名的棉紡織家、技術改革家,大力推廣攪車、彈棉弓、紡車等器具,被稱為布業的始祖,至今上海等地有「黃婆婆,黃婆婆,教我紗,教我布,兩只筒子兩匹布」的民謠。另一位則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朱洪武覺得棉花這種植物很好,採取強制措施在全國推廣這種植物,從此全國人民都穿上了棉衣。
除了穿、住以外,靠喝口熱湯、熱酒取暖,也是常用的方式,不過條件是你得吃得起、喝得起。「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這是白居易的喝酒取暖詩,不過白居易是朝廷公務員,喝得起酒,一般老百姓,飯都吃不飽,能不能喝得上酒,是一個大問題。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研承 砥石 在 黃偉民粉絲交流俱樂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19 黃偉民易經講堂
明朝末年,崇禎皇帝將功臣袁崇煥凌遲處死,旁觀行刑的群眾,在搶食袁身上片出來的血肉。
清朝末年,光緒皇帝的戊戌維新失敗,慈禧回朝,將協助光緒的維新六君子斬殺菜市口。觀刑的人,將市場攤檔的爛瓜爛菜掟向譚嗣同身上。
文革時期,手持《毛語錄》紅色小書的年輕人,鬥倒官僚權威,打倒知識份子。在批鬥大會上,對自己的父母、老師,踢得最用力,在他們的臉上吐口水最起勁。愈兇狠,愈是毛主席的好學生。
過去幾個月,北風呼呼,要踏碎香港。這些歷史片斷,又在香港出現。
一個政權,走到末路窮途,都會露出猙獰兇狠的臉面。
因為他們在害怕時代的審判,他們害怕群眾!
這個時候,低下的人,人格低下的人,都會站在強權一邊。他們覺得,在亂世,不問是非,躲在欺凌者,掌權者背後最安全。用香港過去幾十年的說法———最醒目。
有低下的群眾,就有高尚的君子。
每一個時代都一樣!
廿二歲的救生員冼嘉豪,在去年612的反送中示威中,見手足陷於警察亂棍之下,他飛身入防暴救人,陷於血泊之中,被捕判刑四年。
這一年來,以卵擊石,用肉身送頭的青年,不計其數,被捕的超過八千人。但香港人並沒有退縮。各大商場,十八區的街頭,每星期,仍是風雲慘慘,哀歌處處。
他們都是子路,他們在實踐一個頂天立地大丈夫的時代承諾:
君子之仕,
行其義也;
道之不行,
已知之矣。
這記錄在《論語.微子篇》第七章: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
子路問曰:
子見夫子乎?
丈人曰:
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
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殺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隱者也。
使子路反見之。
至,則行矣。
子路曰:
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
君臣之義,如之何其廢之?
欲潔其身,而亂大倫。
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這一章《論語》,點出了中華文化,儒家和道家,兩大源頭的人生追求的不同。
道家人物,追求的是因應自然。
深則厲,淺則揭。世道可為,他們會出來貢獻社會,造福人群。但功成身退,壯士不留名。當時代衰敗,無可作為,他們會退隱江湖,忘記過去,忘記名字,與草木同朽,不問世事。他們連名字都不願提起,所以,截車的叫楚狂接輿;持仗的叫仗人;種田的高佬叫長沮,大塊叫桀溺。
儒家人物的追求,卻是時代的中流砥柱。時代愈艱難,愈要走出來,見證時代。殺身成仁,捨身取義。只要是對的便做,不問成果。為民族樹立一個價值座標。所以,有岳飛、文天祥、譚嗣同這些人物。不和你爭朝夕,要和你爭千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一章,記述某次,子路跟著孔子周遊列國的車隊,落後了,脫了隊。路上碰到一位老人家,用擔挑揹住些竹織品。子路急問:
老伯,有沒有見到我們老師的車隊呀?
誰知老人頂他一句:
什麼老師?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淨係得把口那些?我唔識你些什麼老師!
講完即低頭除草,不理子路。
子路給他的氣勢懾住,拱手為禮站在一旁,等他忙完再問。
黃昏日落,老人家知道子路落單無處落腳,就招呼子路回家度宿一宵,天明再上路。
老人禮數周到,劏了雞,還叫了兩個仔出來陪客。
第二日,子路搵返孔子他們,報告經過。
孔子一聽,知道老人家是道家隱士,非常人也,叫子路返去找他,請教濟世之道。
子路返回昨夜老人家的住處,發覺人去樓空,老人一家已不知去向。
子路對著空房,講出一番莽莽蒼蒼,亂世大丈夫的道理。
子路說:
一個讀書人,有學問有能力,不出來服務社會,是不義的,不恰當的。
家庭有長幼的倫理,社會有社會的秩序。
人倫的倫理,固然不可廢;國家社會的責任,又如何能廢呢?
為了潔身自愛,不和俗世同流合污,唔打泥漿摔角,把自己搞得好似好清高,但把時代的人類倫理扭曲了。
人,於時代是有責任的。
君子出仕,走入社會,不是為了自己個人的功名富貴,只是為了貢獻社會,行其義也,做應該做的事。
至於理想,是否能夠實現?其實,心裡早已有數。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歷史,是一個民族的共同記憶,文化,是一個民族的共同性格。香港的青年,在一年的反暴政示威抗議中,很多流了血,入了獄;有些做了浮屍,有些被墮了樓,有些遠走天涯。但他們沒有畏縮,這就是文化力量。
共產黨無文化,不讀歷史,他們以為暴政可以解決民憤,強權可以違反天理,但歷史上從來沒有成功過。
孔子在《周易.繫傳下傳》第五章說:
天下何思何慮?
天下同歸而殊塗 。一致而百慮。
天下何思何慮?
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寒往則暑來,暑往則寒來,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龍蛇之蟄,以存身也。
精義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 知化,德之盛也。
宇宙有宇宙的運作規律,形成人間有人間的現實法則。我們的祖先,觀察自然的規律,找出了人間的法則,留下了這一套天人之學,成為我們的文化基礎。
孔子說:
天下事物,有什麼好困擾煩惱的呢?
所以佛家說,人的所思所想,都是妄想。客觀環境不同,想法就完全相異的了。
無論什麼時代,什麼處境,天下同歸而殊途,大家的道路雖然不同,思想習慣追求不同,但其實,道理只有一個。
說法不一樣,手段不一樣,目標卻是一致的。
途徑雖異,但所歸之處則無有不同。因為我們對客觀環境的變化反應,全是自然而來,所以,我們何必多作無謂的思慮呢?
就好像太陽下山,月亮就出來。到月亮不見,因為太陽又來了。
黑夜降臨,白天走了。天體現象,不外乎早晚、晝夜、寒暑。孔子的形容,不就是「日月相推」。
白天光明,夜晚黑暗,相推不停是一個現象。光光暗暗,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太陽月亮相推而成晝夜,寒暑相推便成春夏秋冬。
往者屈也,來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屈,是收起來;信,是伸出去。
白天,太陽把月亮推下去;晚上,到月亮又將太陽推走。沒有誰勝誰敗,白天太陽沒有贏,夜晚太陽也沒有輸,因為太陽下了山,第二天又再上場。
伸屈相感,一收一放,一上一下,一個上場一個下場,一升一跌,一起一伏,互相呼應,互相影響,而利生焉,你明白這個規律,善於利用,跟著這個規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把握這個規律,有了這個智慧,而利生焉。
尺蠖,這類毛蟲,向前行時,先會屈縮身體,先向後,才再向前。
龍蛇這類兩棲動物,到了冬天,要藏起來冬眠,目的是保護身體。
退後,是為了前進;
躲藏,是為了保命。
這些動作,不代表失敗,是等待適當時機,以存身也。
這種屈藏的極致,是等待時機,出而致用作準備。精義入神,以致用也。
利用安身,以崇德也。這個屈伸的道理,就是《周易》的大學問。利用安身,老子說: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有資源,就用刀割禾,用利的行動;資源不足,就用網,以用為工具,網羅資源。
利用,就是剛柔互濟的用盡辦法,把握機會。
利,禾字旁加把刀,先種稻,在成熟時割禾,自利種田,自己收割,靠己力。用,是網狀的象,用網從海洋中撈取魚獲,因本身沒有資源,便靠環境。
用這個伸屈的智慧作安身,要有崇高道德學養作憑藉。因為知道不單是伸才有好處,要知道先屈才能有伸的相互交替。明白這點,就知人生沒有單一的好運壞運,因為內外交養,富有富好,窮有窮好。關鍵在「利用」,有條件沒條件,都能發揮。所以《周易》乾卦的爻辭結論,是用九,不要為九所用。見群龍無首,吉。
過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窮神知化,德之盛也。
超出以上說的自然規律,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不知道了。但研究透徹,窮神,用這個智慧,來領導變化,適應所有變化,隨著環境而變,這便是我們文化的最高成果了。
因為我們祖先伏羲氏畫卦的時候,文字還未成型,所以我們祖先立象盡意,通過立象,將智慧傳下來,未有文字,先有意象。到文字出現,才轉化為「言」。
所以,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也就是說,不管「道」,是不是可道,還是要說的。
「名」,是不是可名稱它,還是先給個名稱。否則,無法界定世間事物。佛教禪宗,不立文字,佛祖拈花不語,但傳法,仍有一堆經書。
未有文字前,我們用象來表達抽象的「意」。
掛在眼前的象,來表達自然法則。
最後,卦辭爻辭十翼文字出來了,再用文字來解釋卦,用卦來解釋象。
本來先立象,然後設卦,最後才繫辭。從意到象到言,一層一層的過來,這就是《易經》的創作過程。
現代人讀易,讀的是言,文字,從文字「言」去追溯「象」,再從象去掌握「意」。
王弼提醒我們,得意要忘象,得象要忘言。
這是本末的邏輯。
超越文字,才能掌握言外之象,得象要忘象,才能明意。
因為那些只是手段,不是目的。
要超越文字的境界,從文字後面的象去找線索,以象取意,才能掌握核心。
莊子說:
筌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用什麼來捉魚不重要,目的在魚,不在筌。得魚要忘筌,魚籮無價值的。
https://youtu.be/funVfKuwMm8
研承 砥石 在 にぎりっ娘。nigiricco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早送りで見たい方へ
【PC】画面右下の設定⇒速度⇒標準をお好みの倍速に変更
【スマホ】画面をタッチ⇒1番右の︙ボタンをタッチ⇒再生速度
こんにちは、にぎりっ娘。です!
今日は、予告通り包丁のお手入れ、
そしてついでにオリーブのカッティングボードの
お手入れ方法です。
包丁の研ぎ方についてはあくまでも自己流です。
ご了承くださいませ。。
※※※※※※※※※※※※※※※※※※※※※※※※
今回の豪雨により被害にあった方、被災されている方へ
心よりお見舞い申し上げます。
皆様ご無事だったでしょうか。
こちらもかなりひどかったのですが
幸い私達の住んでいる地域は道路の冠水などもなく
被害が少なかったように思います。
ご心配くださった皆様、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1日も早く、また平穏無事な日が戻りますように…
※※※※※※※※※※※※※※※※※※※※※※※※
------------------------------------------------------------------------------------------
▼本日使用しているお気に入りキッチン/食品アイテム
My favorite kitchen item / food item
私が使っている砥石はこちら
◎貝印 コンビ砥石セット
https://amzn.to/2KLKDeP
◎Arte Legno | アルテレニョ のカッティングボード
形違いですが、1点ものですので同じものはありません。
http://amzn.to/2kfHrai
http://amzn.to/2lihwCX
http://amzn.to/2li9zxj
◎ビオレu キッチンハンドジェルソープ ポンプ
消毒・殺菌してくれる力強いハンドソープ
http://amzn.to/2rx6jOm
◎キッチン・テーブルはコレで消毒してます。
http://amzn.to/2rwTNP1
------------------------------------------------------------------------------------------
【お弁当の詰め方】
1.温かいご飯をお弁当箱に詰め、冷ましておきます。
2.温かいおかずもお皿にとって冷ましておきます。
前日のおかずを使う時は、レンジでよく温め直し、冷まします。
3.ご飯とおかずが詰まったら、よく冷めていることを確認してから蓋をします。
【腐敗防止】
★抗菌シートを使用する。
★お弁当を詰める前に、容器を酢やキッチン用アルコール除菌などで軽く拭いておく。
★トマトのヘタは取ってよく洗って入れる。
★ご飯を炊く時に、酢や梅干しを一緒に入れて炊く。
★保冷剤、保冷バックを使用する
【抗菌効果があると言われているもの】
★大葉、笹の葉、生姜、梅干し、わさび など
※梅干しは接した部分のみしか抗菌効果がないそうです。
!!注意事項!!
※生もの(半熟卵等)を扱う動画があります。
季節や状況はそれぞれ異なりますが、お弁当に入れる際は
食中毒の観点から完全に火を通すことをお勧めします。
※レシピは目分量です。お好みにより調整して下さい。
------------------------------------------------------------------------------------------
**Since the English do not know, it has been translated by using the google translation.
I'm sorry when I make a mistake.**
研承 砥石 在 研承砥石- 斬400 /1000番陶瓷磨刀石... - Knife-A-Ying 和欣行 ... 的推薦與評價
研承砥石 - 斬400 /1000番陶瓷磨刀石斬的系列是陶器燒制法搭配的原料有WA.ZA 規格: 售價: 關於研承砥石這個品牌: 研承砥石是日本專業的刀具行「月山 ... ... <看更多>
研承 砥石 在 [詢問]磨刀、砥石 的推薦與評價
不吝嗇給個回應吧我本身是西餐廚師,入行十年接觸磨刀也五六年了從人造砥石到天然砥石也算玩的透了目前主要用的是田中、研承、刃黑還有天然石不知道 ... ... <看更多>
研承 砥石 在 [心得] 關於刀具(磨刀) - 看板cookclub 的推薦與評價
大家好,我是Aluba,我主修廚藝,今年要畢業囉!
許多廚藝的學子,難免在刀具上出現問題,為什麼我的刀總是磨不利?切東西切的好痛苦...肉
切不斷(藕斷絲連??)
其中涵蓋了「貫穿性(切味)」以及「切割性」
關於廚刀鋒利的因素如下:
1.刀身幾何(刀具、刀刃原始的形狀)
2.鋼材(耐久度、微鋸齒、可研磨最高系數)
3.刀鋒高度(決定貫穿性)
4.刀刃研磨程度(磨刀石細度)
總合以上因素就可成就一把用的得心應手的刀
首先為你們介紹磨刀石(砥石)的總類
1.軟石
2.硬石
3.油石
4.陶瓷化砥石
5.鑽石砥石
6.玻璃砥石
7.天然石
以下是我平常使用的砥石
https://tinyurl.com/aolfxs9
磨刀石總類
1.DMT鑽石磨刀石-由整塊鎳金屬燒結上一顆顆的鑽石顆粒,硬度高,極易吃鐵,用於刀刃
開鋒(粗研220grit)
2.五金行販售兩面磨刀石-由金鋼砂組成之磨刀石,通常顆粒都很大,也可以用於開鋒(粗
研120grit/250grit)
3.蝦牌Lobster砥石-屬於軟石,研磨時會出漿,可以加快刀刃研磨,也是業界最常使用的
磨刀石總類(中研800grit)
4.鳳凰砥石-為陶瓷化磨刀石,硬度極高,研磨時可保持刀刃高真直度,可加強刀刃使用
耐久度(中研1300grit)
5.虎劍砥石-為白色軟石,研磨時會出出漿,此款為系數較高之砥石,常用於日本料理刀
具(細研3000grit)
6.竹虎天然砥-為藏青色天然石,硬度極高,此款為經濟實惠砥石,屬最低階天然砥石(細
研4500grit)
7.牡丹印合砥-合成軟石,細數最高,用於刀刃拋光,最後一道手續(細研6000grit)
磨刀石品牌總類繁多,人造軟石在研磨上速度最快,硬石卻可以保持刀具更長的鋒利性,
陶瓷化、玻璃砥石(Shapton)為最新科技人造仿天然石,硬度極高,而採掘天然石為最上
,價格也不斐,如京都正本山天然石,基本款就要7500USD↑,難以想像磨刀石竟然有如
此高昂的價格,在日本砥石的領域更可細分區域跟產地如下:
荒砥(粗砥石): 平島砥(長崎)、茶目透(和歌山)、但馬砥(兵庫)、笹口砥(長崎)、大村砥
(和歌山)
中砥: 五十嵐砥(新瀉)、つや砥(福島)、沼田砥(群馬)、夏屋砥(岩手)、伊予砥(愛媛)、
但馬砥(兵庫)、京都本山青砥(京都)、三河名倉(愛知)、佐伯砥(京都)、天草砥(熊本)、
會津砥(福島)
仕上砥: 相岩谷合砥(滋賀)、鳴滝巣板山(京都)、正本山合砥(京都)、対馬砥(長崎)、中
山砥(京都)、大平山(京都)、木津山(京都)、八木ノ島合砥(京都)、奥殿巣板(京都)、奥
殿巣板(京都)
古砥石(收藏用):純真正本山(京都)
依我對天然砥石的了解,也只是在門口徘徊XD
天然石在使用上,多用於研磨美術刀劍(武士刀),也有人用來研磨「本燒」的料理刀
再來為各位介紹刀具材質、種類
一般來說市售刀具分為兩種鍛造法:單一鋼材、複合式鋼材,複合式材料更細分為、夾鋼
、機械熱壓多層鋼、摺疊多層鋼:
1.單一鋼材:市售最常見的規格,單一鋼板(鐵板)經機械加工而成,成本低,生產快速,
低價位刀款,耐用度不佳,韌性差。
2.夾鋼鋼材:以兩片皮鐵(軟鋼),包覆一片硬質鋼材加工而成,銳利度持久,但經長期研
磨,夾鋼完全耗損後,需汰換,屬商用、消費型刀款。
3.機械多層鋼材:以兩片鋼材(軟鋼搭配硬鋼),中間包覆高硬度刀芯,高溫熱壓而成,技
術繁複,多為日本進口鋼材,層數為奇數(因中間包覆刀芯),常見規格為17、33、63、
133層,使用上銳利度、持久性、韌性均為最佳,價格高。
4.摺疊多層鋼材:多為純手工刀具,層數為偶數(因摺疊為2的次方),頂級料理刀、藝術刀
劍採用,價格高昂、作工精緻,日本又稱為「八層打」。
5.本燒工藝:為日本頂級料理刀鍛造法,為全鋼刀具,熱處理又分為「油本燒」、「水本
燒」,「水本燒」為鍛造工藝之最,失敗機率高,價格不斐。
以下是我常使用的刀具
https://tinyurl.com/bkm9hm6
臻片刀
臻-機械多層鋼片刀
設計精細,握感舒適,為黑檀木握柄,且刀身薄研磨容易,外表有壓力砂塗層,可防鏽及
食材沾黏
https://tinyurl.com/bk5nemc
建成片刀
建成VG-10機械摺疊鋼片刀
刀質渾厚,鋼材精純,刀刃耐久度高
https://tinyurl.com/a4gx4qf
https://tinyurl.com/a932q3m
研波春
TOGIHARU研波春
日本碳鋼片刀,在美國KORIN刀具店購入,為日本首席研磨師「水山」MizuYama開鋒,鋼質
精純,鋒利度為最(對我來說,它的意義在於水山師傅親手開鋒),會鏽
https://tinyurl.com/aeu9d2t
藤次郎
這是常見的藤次郎牛刀,為AUS-8三合鋼鋼材,經濟實惠
https://tinyurl.com/amoxrh7
正廣
正廣作出刃(Deba)
日本人用的魚刀,單面刃,硬度高,為日本黃紙鋼所造,刀身前段薄,刀根厚可剁魚骨,
我都拿來剁雞、剁烤鴨:P,會鏽
https://tinyurl.com/a6vtphl
刻花刀
他們家主打的三合鋼刻花刀,握柄為防滑材質,用來刻花、去雞腿骨一流!
在刀具鋒利度來講,以會鏽的碳鋼為最,因刀具的鋒利性,在於刀鋒的「微鋸齒」,含碳
量高的刀具,天然微鋸齒越多,可以研磨的程度也越高,不鏽鋼刀具來講,含鉻量高,表
面平滑,如研磨至較高系數,結構支撐不住「碳化物」,即使研磨至鏡面程度,也失去其
鋒利性,所以碳鋼會鏽,不鏽鋼不利,在之間取捨就看個人,以日本料理來講,習慣使用
鍛造碳鋼刀具來操作,因魚肉纖維細,需要極鋒利之刀具,也有其保養方法。
日本鋼材質大略分類如下
¢銀紙鋼
日本鍛造不鏽鋼,目前最新為銀紙八號鋼
¢黃紙鋼
舊款現代炭鋼,多用於農具、低階廚刀、消費性五金
¢白紙鋼
高硬度炭鋼,多用於高級廚刀,易研磨
¢青紙鋼
高硬度炭鋼,與白紙鋼類似,含1.5%鉻,硬度較高
鋼材的總類繁多,關係到「金相」,在此不詳細介紹
研磨方法在「Part 2(研磨篇)」,為各位詳細介紹
也會PO上小弟親自示範的影片給各位參考
以上內容,如有謬誤,不吝指正
非常感謝!!!
2013/01/25 by Aluba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36.229.14.42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