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需要的是「財務自由」還是「自由」?
吳軍 2021-3-15
「財務自由」是怎麼流行起來的?
財務自由這個詞流行起來似乎是近幾年的事情,以前這個概念也有,就是「錢多得一輩子也花不完」。但那時,好像沒有太多人會追求「錢一輩子也花不完」這個目標,因為大家知道做不到。而當「財務自由」這個詞在國內流行起來之後,這件事一下子就成了很多人的目標,彷彿這個目標並非遙不可及,甚至有些人希望30多歲就能退休。一個名詞就可以讓社會上那麼多人的目標從此改變,可見「概念」的力量。
財務自由這個詞,其實在美國的歷史也不長,它是2000年前後互聯網熱潮的產物之一。當時在互聯網熱潮中,很多人一不小心進入到一家後來上市的小公司,而那家並不盈利的小公司偏偏股票被炒到天上去了。很多人一算,從股票上掙的錢足抵得上一輩子的工資了。於是他們就覺得不用再去上班了,想怎麼花錢就怎麼花錢,財務自由了。
這樣的事情當時在留學生中產生了不小的震動。我身邊就有兩個這樣的人。他們原本和普通留學生一樣,租民房,開二手車,但畢業後因為碰上一家好公司,一下子賬面上的財富就增長到了兩三百萬美元到上千萬美元不等。這兩個人一個是碩士畢業,一個是博士畢業,畢業後的基本工資分別只有年薪5萬和8萬美元,而股票的收益一下就超過了他們一輩子的工資。
和他們一同畢業的人,因為去了其他的公司,雖然每天做的事情都一樣,收入卻差得遠了。大家就在想,怎麼這兩個人運氣這麼好呢?當時學校里很多讀書的人就紛紛退學去工作了,我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前後三屆的博士生校友,80%以上的人都退學了。當然,學是退了,錢卻未必掙到。
「財務自由」究竟能改變什麼?
從世界上的總財富和總人口的分布來看,絕大多數人是不可能只工作十年就獲得財務自由的。但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在追求這樣一個不太切實際的想法呢?這並不能責怪大家,因為人們生活並不容易,會自然地渴望一種安全感。
我下面引用美國社會學家們做的分析來說明,和你描述幾個場景,你可以思考一下,這些場景中人們想要的究竟是什麼。我把裡面的描述換成了中國的情況,這樣你更容易體會。
很多人在工作或者生活中會遇到一些窘境,比如:
第一個場景,比如你今天肚子疼,想請假,又怕老闆說工作態度不好;或者晚上答應女朋友去看電影,但是老闆讓加班。請假吧,得罪老闆,不請假吧,得罪女朋友。於是這時很多人就會想,之所以生活這麼不方便,就是因為沒有錢,有了錢我就不用上班了,想做什麼做什麼。
第二個場景,最近你的車壞了,需要花一萬元大修,雖然你也拿得出這筆錢,但是原本打算給女兒換一個手機,就要等到下個月了。這時你可能就會想,如果我有花不完的錢,就不擔心一個月有兩筆大支出了,甚至可以乾脆把車賣了買輛新的。再比如,如果不幸家裡有人得了大病,有些家庭可能很快就會陷入經濟困難。很多中產階級和赤貧之間其實只差一場大病。想到這些,人們就會覺得,有了錢,就能獲得安全感。
第三個場景,孩子要上學了,可是要進一個好學校實在是太難了。這時很多人就會想,如果我有了錢,就可以送孩子去上私立學校,甚至可以送他出國上更好的學校。
最後一個場景,有些來自中小城鎮或者農村的青年人,父母家裡還是有些經濟負擔;結婚後,如果自己給父母比較多的錢,配偶有時會不高興。這時人也會想,如果我有劉強東那麼多的錢,不僅想給父母多少就給多少,還可以回老家給鄉親們發錢。
上面列舉的這些窘境,似乎都是有了錢就能解決的,因此很多人都會希望,能夠財務自由就好了。
但問題是,如果真的實現了財務自由,人的生活到底會有什麼樣的變化呢?實際情況和人們的想象其實差別很大。在美國,對於工薪階層的調查顯示,大家想象中,財務自由能帶來的好處主要是這些:
選擇職業時不需要太考慮工資收入的因素。
去國外度假不用太考慮預算。
可以為自己的愛好花錢,比如滑雪、攝影、打高爾夫球等等,不會捨不得。
買汽車、甚至買雪橇摩托和快艇可以直接付現金,而不用分期付款。
可以還清房貸。
在親友面前可以更大方。
從這些願望你可以看出,美國人理解的財務自由其實還不在於有「花不完的錢」,更多的是生活中的安全感和自由。
那麼我們再來看那些確實獲得了財務自由的人,他們發現自己的生活在財務自由之前和之後,究竟發生了哪些改變呢?我總結了很多投資銀行的調查,主要也有這麼六點:
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一點和前面人們願望中的第一點是相似的。
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這一點其實是我覺得最重要的。不過,這並不是說財務自由的人每天工作的時間會減少,這可能出乎一些人的意料。事實上,絕大部分財務自由的人幾乎不會完全退休,更多地是像巴菲特那樣,即使年紀已經很大了,仍然在參與一些工作。
雖然有很多投資,但是如果能用低息借到錢,還是要借錢,而不是一次性支付現金。事實上那些獲得財務自由的人賬算得都很精,如果自己的錢留在賬上的投資效益比房貸、車貸的利息更高,就不會為了痛快而一次付清全款。
對自己的財務做了很好的規劃,特別是做好了風險防範。
可以花更多的時間讀書學習,包括做冥想,回顧過去。
可以構建更好的社會關係。
你可以看出,當一個人真的獲得了財務自由後,他想要的、得到的東西其實並不是過去想要的那些。
為什麼說真正的目的是安全感和個人自由?
所以說,財務自由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我覺得有這樣兩點:安全感和人的自由。或者說,這才是財務自由的目的。當一個人真的擁有了安全感和人的自由,錢多錢少對生活質量和幸福水平的影響就不那麼大了。
先說說安全感。在現代社會,安全感很重要,我們不希望因為一場大病、或者因為得罪了老闆,人生就會走上另一條路。這就是安全感。
很多人覺得有了錢就有安全感,或者有了錢才能有安全感。這是對安全感的誤解。你想,有的人為了更多地獲得錢,違法經營,最後反而失去了安全。今天,大家獲得安全感不光是靠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靠社會,善用社會的力量。
隨著中國社會總體財富的積累,社會福利增加,養老等社會保障逐步完善,大家在這方面的安全感就得到了提升。當我們和上司老闆產生矛盾時,如果能夠用法律的手段保護自己的利益,就不會缺乏安全感了。在美國遇到勞資糾紛時,大家通常是採用法律的手段來解決,而不會覺得走投無路。我相信,隨著中國社會的不斷進步,人們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獲得工作中的安全感。
如果安全感不再是問題,那麼財務自由的真正意義就在於個人的自由。而獲得個人自由,又有兩個條件,一個是自身的條件,一個是社會的條件。
先說說自身的條件。
我在清華當老師的時候,其實就擁有個人的自由。雖然我當時掙錢不多,但是足夠花,而且有盈餘。這份工作不要求每天坐班,在工作中,科研做什麼項目、怎麼做,也由我自己決定;至於我獲得的科研經費,也是由我決定怎麼花。雖然我頭上還有各級領導,但是從理論上來講,大家都是教職工,各做各的事情,而且他們也會聽取我們這樣的年輕人的意見。
我唯一要求人的地方,就是要獲得科研經費。當然,國家和企業的經費在那裡,總會有人得到,只要你做的不比同行差,總是能拿到經費的。從這裡面也可以看出,如果真的把追求自由作為目標,不一定需要很多的錢。當然,我能獲得這些自由,也是因為在我研究的細分領域,當時國內沒有人比我做得更好。但當時讓我覺得自由,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很樂意做我每天的工作。
再說說社會的條件。
一個好的社會,是要給大家創造各種機會,讓大家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通過稅收調節,或者說二次分配,將一部分人的財富變相分給那些迫切需要的人。這種環境形成後,在社會中的人就普遍地獲得了一定的經濟自由。隨著社會的進步,大家工作的時間會逐漸減少,從而獲得在工作時間上的自由。而這樣一個環境需要社會中的所有人一同來營造。
因此,概括起來講,與其指望自己通過掙更多的錢獲得自由,不如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同行做得好一些,而且一同打造出一個更好的社會。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前提,就是要稍微約束一下自己的物質慾望,少一些攀比。
小結
2019年我和馮侖有過一場對話。當時在場的觀眾問我們,怎樣像你們一樣獲得財務自由呢?馮侖講,再多的錢其實都不夠花,因為人的慾望可以是無限的。世界上所有東西都有成本,只有慾望沒有成本。你可能覺得有一個億這輩子就夠花了,但是當你真有了幾十個億時,你會發現要花錢的地方很多,這些錢不夠花。
財務自由是通向自由這個目的的手段,我們最終的目的是個人的自由。如果能夠有其他辦法達到這個目的,就不要只想著掙錢,甚至因為掙錢而失去了自由。你可以回顧一下前面講的,那些真正獲得了財務自由的人在生活上的六點改變,就會發現,即使沒那麼多錢,那些改變我們也是有機會做到的。
當然,財富仍然是一個有效的改善自己生活的手段,每一個人還是會希望自己的錢多一點,自己儲蓄或者投資能夠更有效率一點。
划重點
1、財務自由的核心究竟是什麼呢?我覺得有這樣兩點:安全感和人的自由。或者說,這才是財務自由的目的。
2、很多人覺得有了錢就有安全感,或者有了錢才能有安全感。這是對安全感的誤解。今天,大家獲得安全感不光是靠自己的努力,更多的是靠社會,善用社會的力量。
3、概括起來講,與其指望自己通過掙更多的錢獲得自由,不如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比同行做得好一些,而且一同打造出一個更好的社會。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王伯達觀點,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中國談消費升級談了好幾年,過去可能很多人都曾經聽過。然而就在去年,消費降級這個名詞開始流行起來。 從總體經濟數據來看,似乎也可以看出消費降級的趨勢。 那麼,中國消費究竟是在升級?還是降級呢? 這會對中國的消費市場,甚至投資策略上帶來什麼影響? 這就是今天的節目要告訴大家的。 訂閱「關鍵報...
總體經濟名詞 在 賴佳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姨媽」是誰的姨媽?「#那個來」是哪個來?
#這篇寫的很長,如同昨日佳微在總質詢與盧市長的長談。
佳微昨天在總質詢與同樣為女性的盧秀燕市長,探討「月經」,月經是每個生理女孩子都會有的生理狀態,但是衍生而來在全球的問題如「月經貧窮」、「月經污名化」的問題產生。這在世界各國越來越被重視,您也知道這樣的名詞嗎?
#月經污名化
指的是月經這樣的生理狀態,讓女性遭受貶低,因而遭受偏見、歧視。這也包含不敢公開談論月經或拿出生理用品,就像小紅、那個來、mc、姨媽,甚至是去便利商店買生理用品的時候,店員都會問要不要牛皮紙袋包起來,而這些都是肇因於從小兩性在 #月經教育 的不確實上。
#月經教育的不落實
從小的月經教育上,常常都是被排除在正規課程之外,或是簡短被老師所帶過。幾乎都是老師額外將女學生聚集起來,然後有時候是一些外面廠商來座談並提供生理用品,男學生被排除在課程之外,回去後女孩子更是隱隱藏藏的把發下來的生理用品帶回去。
這樣的月經教育造成的月經污名化,有些小男孩會對於月經做為一種玩笑,讓女孩子從小對於這樣的月經認知,也有一種隱晦之意。更使得很多女孩子在急需衛生用品時,也不敢太公開借用衛生棉。即便有些健康中心有提供,也不敢在有男生的情況前往索取。
但這樣不落實的教育下,配套措施完善非常重要。若此時女廁有衛生棉自動販賣機,可以解決這樣教育下,孩子急需的困境。佳微發現台中市校園的衛生棉自動販賣機建置,嚴重不足。
#台中國高中衛生棉自動販賣機建置不足
根據佳微調閱的資料,台中市國中高中校園有建置衛生棉自動販賣機的比率。國中僅僅只有2.08% 的建置數,高中總體的建置數也只有21.27%,連傳統女校台中女中都沒有建置。
假設市府不願意全面免費發放,那也應該讓孩子能在校園中更便利,也能更便宜的得到衛生棉,不也是替孩子有更好的著想嗎。我們為政者是否應該主動多替這些孩子想的更周到一點,怎能僅讓學校自己去處理這樣的需求?
但佳微更希望的是, #全面免費的提供學生衛生棉!
如台北市、台南市,都已經陸續規劃甚至編列預算,讓女學生有免費的衛生棉可以使用,解決因為月經這樣女性天生會有的生理狀態而導致的經濟不公平現象。身為女性的盧秀燕市長,不應該更帶頭做得更多?更盡善盡美嗎?
因為這樣的月經貧窮,在全世界都已經越來越被重視,盧市長應該要想得更為全面,替全台中市女性著想,而不是在質詢中一直糾結回覆在預算如何還是廠商品牌這樣的問題如此狹隘。
#何謂月經貧窮?
這是近年才被正式提出的名詞,但全世界都有存在這樣的問題,意思是指 #無法負擔月事所需生理用品的高額費用,且缺乏可取得生理用品資源的管道,因而造成一些生理女性處於一些生理劣勢更嚴重的是導致疾病發生與身體健康影響的一種社會現象。
根據統計,在 #台灣 每一位生理女性平均一生要花近10萬的衛生棉與相關生理用品。雖然這對很多人來說不是很大筆的數字,但對於一些經濟弱勢的民眾無疑也是一種負擔。
更可能衍生的現象就是有些女孩子為了節省家裡開銷,家裡可能只會允許一天只用一兩片衛生棉,我們都知道這樣長時間不更換衛生棉,容易導致婦科疾病的發生率提高,若陰道感染後可能會進而衍生更多重大的併發症嚴重一點會影響到女性的生育。
這也不僅僅是發生在台灣,根據南韓全民健康保險資料庫2005年至2015年的統計顯示, #南韓 貧窮的女性相較富有的女性,陰道感染的比例高於1.6倍。#在日本 今年也有近五分之一的年輕女性在民調上指出,負擔衛生用品的費用很辛苦。甚至 #在英國,也有十分之一的青少女因為無法負擔生理用品,而深陷月經貧窮的困境之中。
#盧市長與市府各局處首長應好好思考
市長您是女性首長,該如何以身作則做為表率非常重要,具有指標性的意義,應該全面提升台中市對於月經議題的重視程度。
無論是社會局或是教育局,社會局應透過社工全面提供給弱勢家庭女性足量生理用品,教育局也應該全面性的思考,不該僅是回覆健康中心有提供急用這樣的答案,並不會所有的孩子都會隨時向健康中心求援,還是會有我前述月經貧窮所導致的生理疾病的狀況。
另外也應規劃更全面的月經教育來破除月經汙名,不僅僅是女孩子,讓男孩子也能夠理解到女性月經來時的不便與困難,讓一些小孩子間時常對於月經這個詞彙所衍生的不經意玩笑話能夠減少,避免造成更多無形中的污名與傷害,希望這些孩子能夠彼此學習了解自己之外,如何更同理他人。
#終結月經貧窮 #去除月經污名化
#台中市政府教育局 #台中市政府社會局 #盧秀燕市長
#台中市議員 #北區
#賴佳微
總體經濟名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媒體工作的日常,就是不斷地吸收新知。
時隔八年,要回到幕前的工作型態,說不緊張是騙人的。以前天天在節目談的財經指標、產業資訊、技術分析,短時間內要重新熟悉,必須多看報章雜誌,再花時間消化。因為財經知識的學習,基本功很重要,得先了解總體經濟的概念,才能洞悉這個世界的運作。尤其財經的內容較為艱澀,最好搭配影音、文字、圖片等工具,比較容易理解。
在準備節目開播的期間,我在網路上搜尋各種教學影片,常常因為資訊片段或瑣碎,不足以全盤了解新局勢。直到我訂閱了「王伯達觀點: 你的總體經濟顧問」這門課,好好複習了一個月,常常在搭乘交通工具的期間,強化專有名詞的學習,也漸漸讓自己跟上最新的財經趨勢,熟悉財經節目的議題。這也發現線上學習平台 Press Play Academy (PPA) ,對新手來說真的很友善!
訂閱的課程因為即時更新,非常適合必須跟上變化的媒體工作。若是時間比較受限,想要一次打好基礎,也可購買單次課程系統化的學習。當然一個帳號隨處帶著走,出門沒有帶筆電,用手機也能溫故知新。財經對你來說不感興趣?那你也可以從大家喜愛的健身運動或是職場技能開始,隨時隨地培養競爭力。
從7/21至7/28期間,由我擔任 PPA 財經館的館長,優惠限時分享!
(1) 註冊 PPA 會員,即可獲得6 大亮點產業報告,由11 位強棒財經專家撰寫,免費兌換。
(2) 7/21-7/28 PPA 週年慶,輸入折扣碼 PPAXVIC 享課程85 折,完成訂單,還可抽 iPad Air 64G。
(3) 加入 Line 好友,完成指定任務,可抽 1 個月的免費訂閱權限。
疫情下的新生活型態,學習不中斷。歡迎一同加入 PPA 週年慶財經館活動頁面:https://www.pressplay.cc/link/58E125B7
大家線上見!
總體經濟名詞 在 王伯達觀點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中國談消費升級談了好幾年,過去可能很多人都曾經聽過。然而就在去年,消費降級這個名詞開始流行起來。
從總體經濟數據來看,似乎也可以看出消費降級的趨勢。
那麼,中國消費究竟是在升級?還是降級呢?
這會對中國的消費市場,甚至投資策略上帶來什麼影響?
這就是今天的節目要告訴大家的。
訂閱「關鍵報告」 ▶ https://pse.is/A8N4T
你也可以在這些地方找到我們
加入我們的 LINE ▶ http://pse.ee/5VWRW
訂閱我們的影片 ▶ https://pse.is/9J88E
造訪我們的官網 ▶ https://www.potawang.com/
追蹤我們的 IG ▶ https://www.instagram.com/potawang/
聯絡方式:[email protected]
總體經濟名詞 在 第12講總經名詞解說L12A 為什麼要唸總經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為什麼要唸總經 總體經濟 讀些甚麼? ... 第12講總經 名詞 解說L12A 為什麼要唸總經 ... 232 views 3 years ago 【10820朱敬一教授:經濟思辨二】. ... <看更多>
總體經濟名詞 在 [請益] 進入股票市場前應該找哪些書看- 看板Stock 的推薦與評價
小弟最近開始有想要做投資理財,但一點相關知識都沒有
有沒有股票大神可以推薦一下,哪些書是可以對進入股市有幫助的嗎?
不管是觀念、技巧的書都可以喔~
最近爬文有看到一本"灰階思考"就下訂了,希望大家在股市都可以安安穩穩的賺錢~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36.2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ck/M.1691295805.A.ED9.html
... <看更多>